当前位置:城玮文档网 >作文大全 > XX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专题研究报告

XX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专题研究报告

时间:2022-08-09 10:10:06 来源:网友投稿

 XX 市城市总体规划

 ( 纲

 要 )

 交通专题研究

  XXXX-10-31

  一、 区域及对外交通研究 ....................................................................................................... 1 1. 区域及对外交通现状分析 ............................................................................................... 1 1.1 区位 ................................................................................................................... 1 1.1.1 地理位置 ................................................................................................... 1 1.1.2 区域经济地位 ........................................................................................... 1 1.1.3 区域交通地位 ........................................................................................... 4 1.2 区域交通基础设施现状分析 ........................................................................... 5 1.2.1 区域铁路 ................................................................................................... 5 1.2.2 区域公路 ................................................................................................... 5 1.2.3 区域水运 ................................................................................................... 9 1.2.4 区域航空 ................................................................................................. 10 1.3 区域综合交通运输通道分析 ......................................................................... 11 1.3.1 铁路 ......................................................................................................... 11 1.3.2 公路 ......................................................................................................... 12 1.3.3 水运 ......................................................................................................... 12 1.3.4 航空 ......................................................................................................... 12 1.3.5 区域综合交通通道 ................................................................................. 12 1.4 区域综合交通运输需求特征 ......................................................................... 14 1.5 区域综合交通主要问题 ................................................................................. 14 1.6 市域交通基础设施现状分析 ......................................................................... 15 1.6.1 公路 ......................................................................................................... 15 1.6.2 铁路 ......................................................................................................... 17 1.6.3 水运 ......................................................................................................... 18 1.6.4 航空 ......................................................................................................... 20 1.6.5 管道 ......................................................................................................... 22 1.7 市域客货运输现状分析 ................................................................................. 22 1.8 城市对外交通分析 ......................................................................................... 24 1.9 市域及城市对外交通问题总结 ..................................................................... 25 1.9.1 公路 ......................................................................................................... 25 1.9.2 铁路 ......................................................................................................... 25 1.9.3 水运 ......................................................................................................... 26 1.9.4 航空 ......................................................................................................... 26 2. 区域综合交通发展趋势 ................................................................................................. 26 2.1 区域城市发展背景 ......................................................................................... 26 2.2 国家及省级层面的交通规划 ......................................................................... 28 2.2.1 铁路 ......................................................................................................... 28 2.2.2 公路 ......................................................................................................... 32 2.2.3 水运 ......................................................................................................... 35 2.2.4 航空 ......................................................................................................... 36 2.2.5 客货运枢纽 ............................................................................................. 37 2.3 综合交通枢纽区位的转变 ............................................................................. 38 2.4 综合交通走廊形态及强度的演变 ................................................................. 39 2.5 本次确定的城镇体系空间发展结构 ............................................................. 41 2.6 面临的主要问题 ............................................................................................. 41

  3. 综合交通发展战略与目标 ............................................................................................. 42 3.1 综合交通发展战略 ......................................................................................... 42 3.2 综合交通发展目标 ......................................................................................... 42 4. 交通需求预测和分布趋势 ............................................................................................. 43 4.1 客运需求预测及分布趋势 ............................................................................. 43 4.1.1 总量预测 ................................................................................................. 43 4.1.2 客运空间分布趋势 ................................................................................. 43 4.2 货运需求预测和分布趋势 ............................................................................. 46 4.2.1 总量预测 ................................................................................................. 46 4.2.2 货运空间分布趋势 ................................................................................. 46 4.3 供需分析结论 ................................................................................................. 47 5. 综合交通系统规划 ......................................................................................................... 47 5.1 公路网络规划 ................................................................................................. 47 5.1.1 公路系统发展目标 ................................................................................. 47 5.1.2 规划方案及措施 ..................................................................................... 48 5.2 铁路系统规划 ................................................................................................. 48 5.2.1 规划目标 ................................................................................................. 48 5.2.2 规划及衔接方案 ..................................................................................... 49 5.3 水运系统规划 ................................................................................................. 51 5.3.1 规划目标 ................................................................................................. 51 5.3.2 规划方案及措施 ..................................................................................... 51 5.4 航空规划 ......................................................................................................... 52 5.4.1 机场客货运量预测 ................................................................................. 52 5.4.2 机场设施规划 ......................................................................................... 52 5.5 城市对外交通规划 ......................................................................................... 52 5.5.1 发展策略 ................................................................................................. 52 5.5.2 对外交通设施布局 ................................................................................. 53 二、 中心城区土地利用和交通模式选择研究 ..................................................................... 56 1. 城市社会经济特征 ......................................................................................................... 56 1.1 概况 ................................................................................................................. 56 1.2 城市经济 ......................................................................................................... 56 1.3 产业及布局特点 ............................................................................................. 59 1.4 人口与就业 ..................................................................................................... 60 2. 城市空间布局与土地利用 ............................................................................................. 61 2.1 空间发展与演化历程 ..................................................................................... 61 2.2 现状城市结构布局与土地利用 ..................................................................... 62 3. 中心城区交通系统 ......................................................................................................... 65 3.1 城市道路系统 ................................................................................................. 65 3.1.1 现状 ......................................................................................................... 65 3.1.2 主要问题 ................................................................................................. 67 3.2 公共交通 ......................................................................................................... 68 3.2.1 现状与问题 ............................................................................................. 68 3.3 停车系统 ......................................................................................................... 69 3.3.1 基本情况 ................................................................................................. 69

  3.3.2 主要问题 ................................................................................................. 71 3.4 机动车发展 ..................................................................................................... 76 3.4.1 机动车现状 ............................................................................................. 76 3.4.2 车辆拥有水平 ......................................................................................... 78 3.5 交通出行特征 ................................................................................................. 78 4. 社会经济发展及城市规划目标 ..................................................................................... 81 4.1 社会经济发展趋势 ......................................................................................... 81 4.2 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 82 4.2.1 城市发展目标 ......................................................................................... 82 4.2.2 经济发展目标与策略 ............................................................................. 82 4.2.3 城市发展指标 ......................................................................................... 83 4.3 城市性质及规模 ............................................................................................. 84 4.4 城市空间结构及功能布局 ............................................................................. 85 4.5 城市建设时序 ................................................................................................. 87 4.6 人口及就业分布 ............................................................................................. 88 4.7 交通发展趋势 ................................................................................................. 89 4.7.1 机动车发展水平 ..................................................................................... 89 4.7.2 城市交通出行 ......................................................................................... 91 5. 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模式选择 ..................................................................................... 92 5.1 理论总结 ......................................................................................................... 92 5.2 交通模式选择分析 ......................................................................................... 93 5.3 XX 城市交通发展模式 .................................................................................... 98 5.3.1 XX 市城市交通发展方向 ........................................................................ 98 5.3.2 交通出行方式结构 ................................................................................. 99 5.4 交通发展策略 ............................................................................................... 100 5.4.1 城市空间布局与交通协调策略 ........................................................... 100 5.4.2 交通模式选择策略 ............................................................................... 100 5.4.3 交通需求管理策略 ............................................................................... 101 5.4.4 投资策略 ............................................................................................... 101 三、 交通需求分析模型 ....................................................................................................... 102 1. 交通需求预测 ............................................................................................................... 102 1.1 技术路线 ....................................................................................................... 102 1.2 交通分区 ....................................................................................................... 103 1.3 人口 ............................................................................................................... 103 1.4 出行总量 ....................................................................................................... 103 2. 需求预测模型 ............................................................................................................... 105 2.1.1 出行生成 ............................................................................................... 105 2.1.2 出行分布 ............................................................................................... 109 2.1.3 出行方式划分 ....................................................................................... 110 2.1.4 交通分配 ............................................................................................... 111 2.1.5 跨江通道预测 ....................................................................................... 113 2.1.6 公交客流分配

 ................................................................................... 114

  1

 一、

 区域及对外交通研究 1. 区域及对外交通现状分析 1.1 区位 1.1.1 地理位置 XX 市处于湘西北边缘,北与湖北省交界,西与重庆市、贵州省隔市为邻,古代即被称为“湘西门户,黔川咽喉”,为军事重地、贸易要区和交通枢纽,其交通运输以水运运输为主。

 图表 1

  XX 地理位置 1.1.2 区域经济地位 (1)

 跨省域地位 跨省处于长株谭城市群和武汉都市圈的重要辐射区。距省会XX市140公里,距湖北省省会武汉市 290 公里。

  2

  图表 2

  跨省域区位 (2)

 省内“3+5”城市群地位 在省“3+5”城市群中,处于其向西北辐射的经济带上,是“3+5”城市群的次中心城市,其中总人口居第 3 位、地区生产总值居第 3 位,人均生产总值居第5 位。与岳阳、益阳为邻,属于同一经济区,并与岳阳处于同等竞争地位。

 图表 3

  “3+5”经济辐射走廊

  根据《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提升》整理

  3

  图表 4

  2007 年“3+5”城市群人均 GDP 比较

 资料来源:《“3+5”城市群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表格 1

 2006 年环洞庭湖主要城市经济指标

  GDP (亿元)

 人口 (万人)

 城镇人口 (万人)

 城市化率 (%)

 一产 (亿元)

 二产 (亿元)

 三产 (亿元)

 岳阳 733

 540

 232

 43 134

 351

 248

 XX 724

 609

 213

 35 178

 303

 243

 益阳 336

 463

 162

 35 89

 102

 145

 (3)

 湘西北地位 处于湘西北重要位置,是 XX 省的门户,也是湘西经济圈的重要城市。西部与张家界、怀化市相邻,市域、怀化市和张家界东部区域是其发展的直接腹地。

 图表 5

  XX 市腹地范围

  4

  资料来源:社会经济发展战略部分 1.1.3 区域交通地位 XX 现已拥有铁路、高速公路、国省道、航空、沅澧水两航道和管道交通运输设施,五大交通方式交汇,已被交通部确定为国家 60 个公路枢纽之一,因此奠定了其作为湘西北区域综合交通枢纽的重要条件,但与区域其它城市相比,其拥有的铁路、高速公路和机场均为国家支线,对外辐射、连通性和客货运输能力均较低,其综合交通枢纽的地位还不强。

 表格 2

 区域城市拥有综合交通设施比较 地级市 铁路

  (条)

 高速公路

 (条)

 国道

  (条)

 机场 水运 XX 国家支线 1 国家高速支 1 2 国家支 4C 沅水、重要港口 荆州 地方支线 1 国家高速 1 2 无 长江、主要港口 宜昌 国家干线 1 国家高速 1 1 国家支线 4D 长江、主要港口 株洲 国家干线 2 国家高速 2 2 无 湘水、重要港口 衡阳 国家干线 2 国家高速 2 2 无 湘水、重要港口 岳阳 国家干线 1 国家高速 1 1 无 长江、主要港口 益阳 国家支线 1 地方高速 1 1 无 沅水、重要港口 娄底 国家支线 1 无 1 无 资水、一般港口 永州 国家支线 1 国家高速 1 1 国家支线 3C 湘水、一般港口 邵阳 国家干线 1 国家高速 1 2 无 资水、一般港口 怀化 国家干线 2 国家高速 1 2 国家支线 3C 沅水、一般港口 张家界 国家干线 1 地方高速 1 无 国家支线 4D 澧水、一般港口 注:颜色越深,交通设施越强

  5

 1.2 区域交通基础设施现状分析 1.2.1 区域铁路 XX 省已经基本形成三纵(京广、洛湛、焦柳)、三横(石长、湘黔-浙赣、湘桂)的“田”字型铁路路网,其中京广、洛湛、湘黔-浙赣均为国家八纵八横主干线。2008 年铁路货运量为 5563.4 万吨,占省运输货运总量的 5.2%,客运量为 6319.1 万人,占省运输客运总量的 5.0%。

 “十一五”开工建设的铁路项目有武广客运专线;湘桂增建二线;衡阳-茶陵-井冈山-吉安(赣州);XX-株洲-湘潭城际轨道交通;长常城际轨道交通;黔江-张家界-XX 铁路;荆州-岳阳。

 从铁路平均运距来看,铁路运输以区域外运输为主。受铁路网密度低和运量低的制约,铁路不能作为区域交通的重要方式,同时,虽然随着城际轨道交通的建设,短距离的客运快速出行会有一定增长,但未来 XX 省内交通联系仍然主要依靠公路。

 1.2.2 区域公路 (1)

 高速公路 截至目前,XX 省省会 XX 至 13 个市(州)全部有高速公路连接,从 XX 到其它市州中心城市均可实现 4 个小时内到达。国家高速公路形成了“一纵三横半”的格局。

 1)一条南北纵向国家高速公路通道 路 京港澳高速公路 XX 段。该线是 XX 省沟通京津冀地区、中原地区、江汉平原以及珠江三角洲等城镇密集区,连通港澳的主要通道。经岳阳、XX、湘潭、株洲、衡阳、郴州 6 市,所经区域是 XX 省“一点一线”地区,所谓“一点一线”即长株潭三市为一点,107 国道、京港澳高速、京广铁路沿线的岳阳、XX、湘潭、株洲、衡阳、郴州为一线,该地区是 XX 省最发达地区,同时,也是 XX 省经济快速增长带,线路经过省内 9 个县市,人口占全省的 10%,GDP 占全省的 21.1%。

 2)三条半东西横向国家高速公路通道 路 上海至昆明国家高速公路 XX 段。该线是 XX 省连接长江三角洲以及我国西南通往东盟地区主要交通枢纽-昆明的重要通道,对于 XX 省参与国际经济大循

  6

 环和接受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具有重要意义。线路经株洲、湘潭、邵阳、怀化市,沿途经过湘中地区 14 个县市,人口占全省的 15%,GDP 占全省的 16.2%。

 泉州至南宁国家高速公路 XX 段。该线连接我国闽台经济区以及西南主要交通枢纽-南宁,线路经株洲、衡阳、永州 3 市,沿途经过湘南地区 7 个县市,人口占全省的 7.4%,GDP 占全省的 7.9%。

 长常张高速公路。是国家高速公路在省境内的联络线,也是省高速公路网规划“五纵七横”中第二横。

 杭瑞高速公路 XX 段(常岳-常吉)。该线是国家高速公路网杭瑞高速公路的组成部分,是省高速公路网规划“五纵七横”中第一横,已通车的常吉高速公路是 XX 段的半段。杭瑞高速是连接我国长江三角洲经济区与边境口岸城市瑞丽并通往东盟地区的另一条东西大通道,且将连通我国沿长江以南的多个著名旅游城市,是一条重要的黄金旅游线路。

 省内已建高速公路共计 19 条(路段),总长度为 1766 公里,具体见下表。

 表格 3

 2007 年 XX 省已建高速公路 序号 项目名称 主要控制点 里程(公里) 通车时间 1 XX 至永安 XX 29 1994—12 2 株洲(白关)至易家湾 株洲、湘潭 23 1994—12 3 XX 至湘潭 XX、湘潭 45 1996—12 4 XX 至益阳 XX、益阳 76 1997—10 5 益阳至 XX 益阳、XX 73 1999—12 6 XX 绕城线西北段 XX 35 1999—12 7 湘潭至耒阳 湘潭、衡阳、耒阳 169 2000—12 8 耒阳至宜章 耒阳、郴州、宜章 135 2001—12 9 临湘至 XX 岳阳、XX 183 2002—11 10 湘潭至邵阳 湘潭、湘乡、娄底、邵阳 218 2002—12 11 XX 绕城线西南段 XX 29 2002—12 12 XX 至黄花机场 XX 17 2003—09 13 衡阳至枣木铺 衡阳、永州 186 2003—12 14 XX 至张家界 XX、慈利、张家界 161 2005—12 15 衡阳至大浦 衡阳 24 2005—12 16 长湘西线 XX、湘潭 28 2007—2 17 上瑞高速醴陵至湘潭 醴陵、湘潭 73 2007—10 18 上瑞高速邵阳至怀化 邵阳、怀化 169 2007—11 19 上瑞高速怀化至新晃 怀化、新晃 93 2007—11 合计

  1766

 资料来源:《XX 省公路建设规划》

  7

 XX 省已建和在建高速公路共 2458 公里。

 根据网上最新公布资料,2008 年全省新开工高速公路 18 条,建设里程 2135公里,全省高速公路实际通车里程达到 2001 公里,仅一年开工的里程是十几年来省建设高速公路的总和,其建设速度惊人。

 全省实际通车里程与周边省会相比,低于广东的 3100 公里和湖北省的 2719公里,略低于江西的 2300 公里,省内虽实现了 XX 与 13 个市州之间的高速连接,但尚未形成对外出省通道和与相邻省市区的高速主骨架网络,无法适应日渐增长的客流、物流需求。

 (2)

 区域国道、省道 全省国道共有 7 条,形成“四纵三横”的布局形式。

 纵向 4 条:G106、G107、G207、G209,从南到北贯穿全省东、中、西部。

 横向 3 条:G319、G320、G322,由东至西贯穿 XX 省北部、中部和东南部。

 图表 6

  2007 年 XX 省公路网络 资料来源:《“3+5”城市群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另外还拥有省道 70 条,与国道共同形成 XX 省的干线公路网络。至 2007 年底,全省公路总里程达到 175415 公里(含村道),二级以上公路达到 8333 公里,占公路总里程的 47.5%,等级公路达到 90298 公里,占公路总里程的 51.5%,低等级比重依然很大,公路建设任务艰巨。

  8

 2008 年公路货运量为 92148.0 万吨,占省运输货运总量的 85.5%,客运量为119314.0 万人,占省运输客运总量的 94.3%。

 (3)

 XX 省主要省际公路通道及交通流量分布 根据现状省际公路分布,主要概括为 9 条通道,其通道交通流量分布汇总见下表。

 表格 4

 XX 省主要公路通道及交通流量

 单位:小客车/日 通过上表分析,省域交通流量最大的通道是通过 XX①的南北通道上,日交通流量达到 30448 小客车/日,其次是通过湘潭⑥和衡阳⑦的两个东西通道上,分别是 12951 小客车/日和 11220 小客车/日,而与 XX 联系的通道车流量要次于它们。见下图。

 编号 通道名称 组成路线 通道平均流量 ① 临(湘)宜(章)南北通道 G106、G107、G030、S207、S211、S212、S214 30448 ② 澧(县)蓝(山)南北通道 G207、S205、S217、S216 6744 ③ 龙(山)通(道)

  南北通道 G209、S229、S223、S221、S231、S224、S222 6492 ④ 临(湘)凤(凰)东西通道 G319、S306 5446 ⑤ 浏(阳)花(恒)东西通道 G319、S306、S999 9056 ⑥ 醴(陵)新(晃)东西通道 G320、S313、G065、S312 12951 ⑦ 茶(陵)永(州)东西通道 G075、S315、G322、S316、S320 11220 ⑧ 汝(城)道(县)东西通道 S322、S323、S324、S325 5293 ⑨ 衡(阳)邵(阳)东西通道 S315 5088

  9

  图表 7

 XX 省主要公路通道及交通流量 1.2.3 区域水运 XX 地处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南,北靠长江黄金水道,南邻广东,扼华南交通要冲,是东部沿海与中西部的过渡地带和长江经济带与沿海开放带的结合部,也是中部联系东南沿海全方位开放地区的前沿,具有承东启西、联南接北的枢纽作用。在我国生产力和对外开放由东向西、从南到北的推移中,起着“二传手”作用。

 XX 省境内河流密布,雨量充沛,具有得天独厚的水运条件,全省通航里程11968 公里。水运网以洞庭湖为中心,以湘、资、沅、澧四水及其主要支流为脉络,向东、南、西三面辐射分布,延伸至省内腹地,以城陵矶为起点,外联长江,3000 至 5000 吨级驳船可通江达海。

 XX 省初步形成了 XX 一纵一横、通江达海的高等级水运主干线,一纵:湘江,一横:沅江。2008 年全省水运完成客运量 506 万人,货运量 10118.0 万吨,分别占全社会总运量的 0.4%、9.4%。综合来看,水路运输受自然条件和运输特点的限制,客运量处于补充地位,货运量地位低于公路(85.5%),但高于铁路(5.2%)。

 全省分布的港口众多,其中拥有 200 万吨级以上的港口 8 个,分别是 XX、岳阳、益阳、湘潭、株洲、XX、衡阳和沅江,其中,XX、岳阳为国家内河主要港口,XX 与其它港口为国家内河重要港口。

  10

  图表 8

 XX 省航道港口分布 根据《“3+5”城市群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整理 1.2.4 区域航空 XX 全省共有 5 个机场,为 XX、张家界、XX、永州和怀化。

 XX 黄花国际机场是国内主要干线机场之一,也是 XX 省规模最大的航空港,现为 4D 级民用机场。机场目前已经开通 70 多条航线,通达中国内地、港澳台地区和东南亚地区 50 多个国内外城市。

 XX 桃花源机场是 XX 省的主要支线机场,现为 4C 级民用机场。目前,机场已开通至北京、上海、昆明、海口、深圳、广州、重庆等 7 条航线,每周航班20 余个。

 张家界荷花机场为 4D 级机场,该机场依托张家界丰富的旅游资源,已与北京、广州、上海、XX、香港、澳门等 50 多个城市架起了空中桥梁,开通航线 48 条,航线和航班密度在省内仅次于 XX 机场。

 永州零陵和怀化芷江机场的规模较小,为 3C 和 4 C 级国内支线机场,开通航线较少,主要联系广州、深圳、北京等大城市。

 民航货运运输量 3.8 万吨,客运量为 419.5 万人,占全省总运输量的比例微乎其微。

  11

  图表 9

 XX 省机场分布 资料来源:《“3+5”城市群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1.3 区域综合交通运输通道分析 1.3.1 铁路 区域形成的“田”字型铁路布局,其中京广线、湘黔、湘赣线是区域内铁路最大交通动脉,XX 市仅处于焦柳和京广线之间的联络线上。

 图表 10

 区域铁路现状布局

  12

 1.3.2 公路 区域形成的“一纵三横”高速公路 ,其中京港澳和上昆是全线贯通的高速公路,四条高度公路中交通最强的主干线是京港澳高速公路,XX 市处于支线长张高速公路上。

 区域形成的“四纵三横”国道,与我国三大经济区及南部、西南部广西、云南和东盟地区均有较好的联系,XX 市处于 G207 和 G319 形成的“一纵一横”上,是贯穿全国南北向和中南部东西向的重要交通干线。

 图表 11

 区域干线公路现状布局 1.3.3 水运 与长江水道形成区域“一纵二横”水运主干线布局,XX 处于沅水主干线上,下游经过洞庭湖进入岳阳可通江达海。

 1.3.4 航空 桃花源机场是国家支线机场,目前开通航线较少,但已辐射全国三大经济区的主要城市。

 1.3.5 区域综合交通通道 区域内主要形成了 3 个等级的综合交通通道,一级综合交通通道主要沿岳阳、

  13

 XX 等南北向城市,二级综合交通通道主要由沿两个东西向通道组成,分别连接株洲、湘潭、怀化和 XX、益阳、XX 等城市, 三级综合交通通道主要是指衡阳、永州与 XX、吉首两个东西向通道和益阳、娄底及醴陵、炎陵两个南北向通道。

 表格 5

  区域综合交通通道 级别 沿线城市 铁路 公路 航道 线路 等级 线路 等级 航道 等级 1 岳阳、XX、衡阳、郴州 京广铁路 国家铁路 京 港 澳 高G030 、G107 国道主干线国道 湘江 2 - 3级 2 怀化、娄底、湘潭、株洲、醴陵 浙赣铁路 湘黔铁路 国家铁路 沪 昆 高 速G065、G320 国道主干线国道

  2 XX、益阳、XX、张家界 石长铁路 国家铁路 支线 长张高速、 G319 国家高速支线、国道 洞庭湖、沅江 3 - 4级 3 衡阳、永州 湘桂铁路

 国家铁路 衡 枣 高 速G075、G322 国道主干线国道

  3 平江、浏阳、醴陵、攸县、炎陵 浙 赣 铁 路 支线

 地方铁路 G106 国道

  3 益阳、娄底 益邵线 地方铁路 S209

 省道

  3 XX、怀化、吉首

  杭瑞高速、 G319

 国道主干线国道

  区域形成“一主两副”主要交通走廊,一主是指岳阳、XX 南北向交通走廊,两副是指株洲、湘潭、怀化和 XX、益阳、XX 两个东西方向交通走廊。

 XX 处于区域 “一主两副”交通走廊向西北方向的次要交通走廊上,并在 XX市域形成“X”型对外交通走廊,其中东南至西北方向为主要对外交通走廊,西南至东北向为次要对外交通走廊。

 图表 12

 区域综合交通通道分布

  14

 1.4 区域综合交通运输需求特征 2008 年全省综合运输客运总量为 12 .7 亿人,货运总量 10.8 亿吨,其中客运运输除铁路占少量比例外,主要由公路运输完成;货运运输主要由公路完成,但铁路和水运各占一定比重,水运运量大于铁路。

 表格 6

 2008 年全省各种运输方式主要指标 交通方式 货运量 客运量 运量 (万吨)

 比例 运量 (万人)

 比例 铁路 5563.4 5.2% 6319.0 5.0% 公路 92148.0 85.5% 119314.0 94.3% 水运 10118.0 9.4% 506 0.4% 民航 3.8 0.0% 419.5 0.33% 合计 107833.2

 126558.6

 按照主要省际公路通道和交通流量分布分析,区域交通流量最大的通道是通过 XX 的南北通道,其次是通过湘潭和衡阳的两个东西通道,而与 XX 联系的通道车流量则次之,为 9056 小客车/日,交通处于畅通状态。

 通过 XX 西南与东北向的通道交通流量,因西南向因增加了常吉高速,交通处于畅通状态,但向东北岳阳方向因仅有一条省道(二级),交通已处于拥挤状态。

 1.5 区域综合交通主要问题 1、XX 市综合交通枢纽的地位还不稳固,对地区带动作用不大。

 2、XX 市处于区域对外次要综合交通走廊上,对外延伸长度不够,辐射面较窄,仅对市域沿石长线走廊影响较大,对市域其他区域经济服务较低,交通需求难以被激发。

 3、XX 市供需矛盾较大的对外综合交通通道主要是沿 S306 的岳阳方向。

 4、区域综合交通运输结构不合理。客、货运运输主要依赖公路,水运、铁路分担比例很低。

  15

 1.6 市域交通基础设施现状分析 1.6.1 公路 (1)

 公路线网现况 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 20038 公里,其中:高速公路 206.0 公里,国道 372.8公里,省道 663.0 公里,县道 2244.7 公里,乡道 4323.7 公里,村道 12227.8 公里,比上个五年增加公路里程 2785 公里。按照技术等级划分,一级公路 177.0公里,二级公路 504.0 公里、三级公路 454.0 公里、四级公路 7933.0 公里、其他均为等外级公路。三级以上公路仅占公路总里程的 6.7%,绝大部分县道为四级,乡村道为等外级。公路网密度为 24.0 公里/百平方公里。

 高速公路 3 条:常益高速公路(XX-益阳)(S999);常张高速公路(XX-张家界)(S999);常吉高速公路(XX-吉首)

 国道 2 条:319 国道(厦门-成都);207 国道(锡林浩特-海安)

 省道 7 条:205 省道(津市-武谭);226 省道(陬市-桃源县城);227 省道(溪河-马宗岭);302 省道(紫金渡-边山河);303 省道(石门县城-石门南北镇);304 省道(大坪-界溪桥);306 省道(南安桥-灵官庙)。

 其中,常张高速公路、常吉高速公路、207 国道、319 国道、306 省道与市区衔接。

 (2)

 公路技术等级和流量分布 XX 市域内骨干线公路技术等级多为二、三级以上,其日均双向流量较大的公路主要是常益高速公路、G207 、G319、S306 、S302 和 S226,但有几条省道已表现通行能力不能满足客运需求,如 S227、S302 、S303 和 S306,见下表和图。

 表格 7

 XX 市公路骨干线路技术等级和流量分布(2007 年)

 公路名称 起讫点 技术等级 日均双向流量 (pcu)

 饱和度 长益高速公路

 (S999)

 XX-益阳 高速公路 11550 0.4 常益高速公路 (S999)

 XX-益阳 高速公路 4800 0.2 常张高速公路 (S999)

 XX-张家界 高速公路 1350 0.05 常吉高速公路 XX-吉首 高速公路 / 刚通车 G207(锡海线)

 XX 市-临澧 一 2600-2900 0.2

  16

 XX 市-桃江县 三、四 3144 0.3 G319(夏成线)

 益阳-XX 二 2685 0.2 S205(津武线)

 津市-良荆界 二 1951 0.4 S226(陬桃线)

 陬市-桃源大桥 一 2615 0.2 S227(漆官线)

 漆河-马宗岭 四 600 1.5 S302(紫边线)

 紫金渡-边山河 三、四、等外 2824 0.9 S303(石南线)

 石门-南镇 三、四 750 0.7 S304(张慈线)

 张公庙-界溪桥 二、三 2033 0.4 S306(南永线)

 南安桥-灵官庙 二、三 3465 0.7

 图表 13

 XX 市域骨干线公路现状流量(2007 年)

 (3)

 公路场站 XX 市区现有客运汽车站 5 处,为 XX 汽车总站、汽车站、北站、丹阳路车站、汽车南站,其中 XX 汽车总站为一级站,是市域内最大的汽车站。2007 年,XX市有客运线路 1071 条,营运里程 23.68 万公里,其中跨省线路有 175 条,营运里程 16.23 万公里。客班东抵上海、南京、温州、泉州;西达永顺、吉首、黔江、酉阳;南通深圳、珠海、广州、海口;北至西安、郑州、洛阳、襄樊等地。同时,XX 城区至市内各县(区、市)均有直达快巴联系。

 XX 市交通系统内货物运输场站随市场需求变化,大多被社会化运作的物流公司和企业内部运力所消弱,系统内主要货运站为 6 处(见下表),其他均为社会化物流中心或企业内部运输公司。

  17

 表格 8

  交通系统内主要货运站 序号 1 2 3 4 5 6 单位 常 北 货 运站 常 南 货 运站 一 运 货 运站 二 运 货 运

 站 三 运 货 运站 四 运 货 运

 站 位置 临江路 园盘路 人民西路 人民东路 人民西路 德山北路 XX 现代物流业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总体规模较小,发展水平较低,但发展潜力较大。据统计,交通运输、仓储和批零商业,对 XX 经济的贡献(物流增加值)从 1998 年的 16.15 亿元增加到 2008 年的 111 亿元。物流业占 GDP 的比重也从 1998 年的 4.0%提高到 2008 年的 11%。在经济增长的带动下,XX 社会化的物流企业正在向规模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目前,具有一定影响力和规模的物流企业主要包括 XX 恒宇物流有限公司、XX 烟草物流中心、XX 恒安纸业有限公司货运中心、新国线集团(XX)物流有限公司以及在建的 XX 铁水联运仓储物流中心等。

 (4)

 主要问题 一是公路设施总量明显不足。公路网密度比湘潭、XX 小,与东部沿海地区差距更大;二是高速公路虽然得到快速发展,但还只是刚刚起步,且总量均比XX、衡阳少,占公路比重均比它们小;三是公路整体水平仍然较低。大量等外路和低级路面的存在,影响了市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路网结构调整和建设的任务依然很重。

 1.6.2 铁路 长德市域现有石(门)长(沙)铁路和焦(作)柳(州)铁路穿过,线路总长 207.35 公里,其中石长铁路经过 XX 市区。

 (1)

 石长铁路 石长铁路是焦柳、京广两条铁路干线的联络线,该线从焦柳线的石门县车站接轨向东经 XX、益阳至京广线 XX 地区的捞刀河站联轨,贯穿 XX 境内,境内长147.25 公里,设站 17 个,是振兴经济的重要动脉。

 石长铁路在 XX 市区设有 XX、XX 东和德山 3 个站。XX 站和 XX 东站为石长线的重点车站,位于江北主城区。XX 站目前为三等站,以办理客运为主,现有 22对列车经过,旅客最高聚集人数为 1500 人,2007 年共发送旅客 79.0 万人,到达旅客 63.1 万人;XX 东站距盐关港区约 2 公里,目前铁水联运一、二期工程正在

  18

 建设中,铁水联运货物将以下河运输为主,通过沅江水运,可通往洞庭湖各地,下河运输的物资以煤、矿建材料为主,来自河运的物资以芦苇、农产品为主;德山站为石长线的区段站,位于德山开发区,其货场是 XX 市经由铁路运输货物的集散地,2007 年发送的货物为 31.4 万吨,主要有非金属、矿石、水泥、化肥、粮食和轻工业产品,2007 年到达的货物为 28.2 万吨,主要有煤、钢铁、石油、矿建等,同时办理少量客运。

 (2)

 焦柳铁路 焦柳铁路起于焦作,通过湖北向南跨越界溪河进入 XX 境内,在怀化与湘黔铁路相交,然后穿过彭莫山进入广西,在洛满与黔桂铁路合轨,而后到达柳州南站,全长 885 公里。它的南端同湘桂、黔桂铁路相接,北端与太(原)焦(作)铁路连成一线,构成了联通华北、中南地区,同京广铁路平行,纵贯我国南北的第二条交通大干线。

 焦柳铁路在市域西北边缘经过,途径澧县、临澧和石门 3 县,石门站是连接两大铁路线路的枢纽站,通过石长铁路与娄益线、京广线衔接,使 XX 对外的客货联系更加便捷。

 (3)

 主要问题 铁路网密度低,分布不均,XX 以西地区铁路网基本空白,与西部四川、陕西无铁路联系;焦柳线从西北过境,影响有限,需要靠石长线衔接发挥铁路网络运输功能,由于石长铁路为国家 1 级单线支线,现状客货运力已远远不能满足运输需求。

 1.6.3 水运 (1)

 航道 全市现有航道 87 条,通航里程 1316.09 公里,其中沅水和澧水为主要航道,沅水通航 306.29 公里,澧水通航 355.47 公里,沅水航道 3-4 级,澧水航道 5 级,多数航道等级为 6 级或 7 级以下。

 (2)

 港口 全市现有港区 9 个,为 XX 港、津市港、澧县、汉寿(2 个)、安乡、桃源、鼎城蒿子巷镇、石门,共有各类码头 71 座 123 个泊位,其中客运码头 6 座,港

  19

 口陆域面积 85 万平方米。

 目前,市域内 500 吨泊位及以上码头 26 个,其中,1000 吨 6 个,800 吨 1个,500 吨 19 个。

 表格 9

  XX 市 500 吨以上码头 港口(码头)名称 港口(码头)位置 建 成年月 码头长度 前 沿水深 主要用途 港口(码头)情况 机械设备 (泊位、面积、吞吐量)

 盐关集装箱码头 XX 盐关 2005 188 米 2.5 米 集装箱 1000 吨级 2 个 7520 平方米 129 万吨 30.5、16 吨各 1 台 十仓库码头 津市中心港 1993 28 米 6 米 散杂货 ...

相关热词搜索: 研究报告 规划 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