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城玮文档网 >作文大全 > 对于保障粮食安全有效方法

对于保障粮食安全有效方法

时间:2022-08-14 13:30:03 来源:网友投稿

  1 关于 保障 粮食安全的 有效方法

 全球正在进入粮食市场动荡不定和高粮价时代,必须立足国内保障粮食的基本供给,牢牢掌握粮食安全的主动权。

 目前我国粮食供求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脆弱平衡、强制平衡、紧张平衡。所谓脆弱平衡,是保障粮食安全的资源条件贫乏。所谓强制平衡,是种植成本快速增长,农民种粮比较收益不高,要保障粮食安全,需要政府的强力主导。所谓紧张平衡,是总供给保障所有人口粮食安全的能力不宽裕,表现在品种结构上,小麦供求总量基本平衡,而稻谷消费比重逐渐提高,供求总量将长期偏紧,玉米由于饲料与工业加工需求逐年增加,供求关系也日趋偏紧。XXX 省粮食安全存在以下问题:

 一、 粮食供给 不能够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 。

 第一,由于 XXX 化肥和农药的施用水平已经较高,而且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速度仍面临不少障碍,且水改旱现象突出,使 XXX 粮食生产增长的潜力短期转化为现实能力比较有限。第二,当前 XXX 乃至全国正处于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的加快发展时期,因此对耕地的非农化需求会进一步扩张,加之后备耕地资源严重不足,这将导致扩大粮食生产规模严重缺乏净增耕地作为支撑。第三,种粮大户、粮食生产

  2 专业合作社等快速发展,但在服务体系上,与之相应的农机、植保、仓储、烘干等社会化服务明显滞后。

 三、 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产量不足。

 一是从投入来看,经济实力弱导致不能大幅提高粮食产能;二是从收益来看,比较效益太低导致不愿主动生产粮食;三是从责任来看,地方政府不敢大张旗鼓放弃粮食生产,但又“默认”耕地非粮化。

 “十四五”开局之年稳定粮食生产意义重大,保障粮食安全,必须夯实水利这个基础性的支撑。当前确保粮食继续保持增产势头面临很大压力。一是自然灾害的不利影响大,二是粮食生产比较效益低的矛盾仍很突出。如果缺乏必要的措施确保粮食面积,粮食生产出现"拐点"是有可能的。防止今年粮食生产出现新的滑坡徘徊,关键是稳住面积,提高单产,稳定粮食生产能力。在今后乃至中长期内,我国增加粮食产量仍有很大资源潜力和技术潜力,粮食增产面临三大制约:一是耕地减少趋势不可逆转;二是粮食比较效益低、生产成本和机会成本加快上升的约束不断强化;三是农业自然灾害多发重发,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抗灾减灾能力、靠天吃饭的局面没有根本改观。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必须大力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从根本上增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3 第一、充分利用水利工程来带动农种业的发展。

 在很多山区农村,工程性缺水严重,在缺乏大中型骨干水源工程支撑的条件下,遇到大旱,小型水利设施的作用大打折扣。针对西南地区水资源调蓄能力不足、雨洪资源利用率低、工程性缺水等突出问题,要以显著提高区域水资源的利用能力和调节控制能力为核心,建设大中小型水源调蓄工程,全面提高水利工程抗御大旱、减轻灾害、抗御风险的能力。

 第二、 推进农田的水利工程大力发展。

 需要明确农田水利的公益性质,强化政府在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推行农户全过程参与的建设模式,多渠道培养基层农田水利建设和管护的技术人才,健全基层水利公共服务机构。

 第三, 加快发展节水灌溉农业。

 增辟水源,兴修水利工程,是全面提升农业抗旱减灾综合能力的基础。加快发展节水灌溉农业,建立健全节水灌溉技术服务体系,是提高农业抗旱减灾综合能力的重要内容。推动农业节水利用,要把重点转到田间,以综合手段整体推进节水农业全面发展。

 第四, 制定完善的水利工程确保农田的增收。

  4 一是要大幅度增加财政对水利的投入。二是减免地方农田水利配套资金比例。三是推动水利投融资机制创新。在中央财政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不足的情况下,应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的作用。

 第五、完善农耕地的保护机制,提高种植质量和数量。

 一是严格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一方面要坚守 XXX 省1亿亩的耕地红线,在考核中增加土地非农化及耕地非粮化指标,并增加其考核权重进行逗硬考核;另一方面要继续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及耕地综合治理。二是在省级层面建立耕地保护基金。在土地出让金中,抽取一定的比例形成耕地保护基金,其中小部分用于弥补其在经济发展中将土地用于第二、三产业生产丧失的机会成本,大部分用于农户对耕地保护的奖励。三是加强粮食新品种研发和优化品种审定制度。一方面要加强适合 XXX 省的超级稻、优质稻、专用小麦、双低油菜、优质玉米以及优质马铃薯等新品种的研究和推广,从而引导种粮主体优化其在品种选择方面的技术选择行为。另一方面要优化新品种审定方法和程序,引导种源企业加强对口感好、营养价值高等优质品种选育和推广力度,提高科研成果转化效益,也从源头上为种粮主体摆脱重产量、轻质量提供技术支撑。四是改变种植品种结构,应对未来需求变化。饲料用粮和工业用粮消费将逐步成为未来 XXX 省粮食消费量的主力军,在水稻单产水平提高的前提下,由于口粮消费的下降,可置换出一部分土地,扩大玉米种植面积,稳定小麦、马铃薯种植。同时,结合山区和牧区实际,转变长期以来以生猪饲养为主的

  5 耗粮型养殖结构,大力发展草食性畜牧业,以满足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对动物性蛋白的需要。

 第六、制定大户生产机制,充分利用资源。

 一是加快培育种粮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大力培育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提高家庭经营能力,优化家庭经营模式,对农业经营主体进行微观再造,在发挥家庭经营的制度优势和保障广大农民根本权益的基础上构建现代农业新的发展模式,让家庭经营成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主体、主力和主导。二是积极发展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要扶持合作社、协会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粮食生产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通过专业化分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三是加大配套服务支持力度。针对新型粮食经营主体最为薄弱和需要支持的机械化耕作、运输、晾晒烘干及仓储等开展适度规模经营必须的配套服务加大支持力度,向种粮适度规模经营户特别是种粮大户和合作社倾斜,促进粮食生产由分散走向适度规模经营。四是加大粮食产业项目扶持力度。将新型粮食经营主体作为高标准农田建设、高产示范创建等项目的起报单位,独立申报和自主实施,并整合性质相近、用途相同、使用分散的农业项目资金,集中用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

 第七、制定完善的价格保护机制。

  6 一是开发实用粮食机械。重点研发推广适合 XXX 省地理条件的,在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大田抗旱浇水、粮食烘干等方面价格低廉、性能优良、操作方便的专用机械和玉米、小麦和水稻等种植和收割机械,用机械替代劳动力的大量投入,降低生产成本。二是健全科技特派员制度,结合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改革,探索采用技术参股、技术承包、有偿服务等形式,与种粮主体尤其是种粮大户、合作社等形成利益共同体,增强粮食科技成果转化的内在动力。三是完善粮食价格保险制度。结合粮食目标价格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弱化粮价波动的不利影响,促进种粮主体尤其是新型粮食经营主体平稳发展。

相关热词搜索: 粮食安全 保障 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