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城玮文档网 >作文大全 > (社区)HSE工作流程大纲

(社区)HSE工作流程大纲

时间:2022-08-10 16:50:04 来源:网友投稿

 1 前期准备工作 1、动员大会——召开 HSE 管理体系推行动员大会,最好是全厂人员参与,包括老总。

 2、任命管理者代表——最好是企业第二或第三负责人,这样在执行时会事半功倍,管理者代表任命书应由老总签发;存档并公布。

 3、任命员工代表——由管理者代表任命员工代表,最好每个部门、每个车间都有;存档并公布。

 4、确定 EHS 体系管理组织架构及其职责——确定各部门在推行体系中应扮演的角色及职责。

 5、安全生产委员会——确定安全生产委员会组织架构及职责。

 6、推行小组的成立——每个部门应指派一个代表,成立公司体系推行小组,并起到联络本部门的作用。

 2 各类图纸的绘制 7、工厂地理位置图——包括周围居民区、道路、工业设施、江河、溪流和保护区域等。

 8、各部门运作流程图——各部门日常工作的一个流程。

 9、生产工序流程图——指生产工序的一个流程图。

 10、厂房平面图——便于掌握认证范围,及相关工作的展开,并应统计厂房尺寸、面积;化学品储存位置;地下储罐位置。

 11、生活废水/工业废水/工业废气排放管道图——管道从哪里进,哪里出(现场管道设置流向标志),并标出相关井盖,化粪池、污水排放口、废气排放口位置。

 12、动力管线图——体现工厂动力管线位置。

 3 政府相关资料的收集 13、职业卫生影响评估报告(表)及卫监局批复。

 14、工作场所职业卫生检测报告——作业现场(车间)空气质量,包括粉尘、有毒有害物质浓度、噪声、高温等。

 15、职业卫生验收报告(表)及卫监局批复。

 16、安全评价——按法律要求进行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综合评价、专项安全评价。

 17、安全生产许可证——按法规危险较高的企业须办理,如化学品生产、煤矿、建筑等。

 18、安全守法证明——由环保局、安监局开出,证明公司最近二年从未受过处罚。

 19、消防设施验收合格意见书——由公安局消防大队对公司的消防设施进行验收并开出的合格意见书。

 20、剧毒物品使用许可证——如所使用的氰化钾。

 21、防雷设施合格证——公司防雷设施需每年监测。

 22、收集第三方有关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的信函、邮件、罚款通知、整改通知单等。

 23、收集以往所有有关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的审核报告(包括内审或第二、三方审核)。

 24、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估报告(表)及环保局批复。

 25、废水、废气、噪声检测报告——废气、废水排放浓度;厂界噪声数值。

 26、“三同时”(竣工)验收报告(表)及环保局批复。

 27、工业废水排污许可证——由环保局颁发公司的废水处理设施允许排出的一个资格证;排污登记表;排污费用记录。

 28、环保局定期监测报告——环保局定期对公司的废水处理设施进行监测的结果。

 4 体系培训 29、EHS 体系知识培训和记录(记录表、考试卷)——包括体系的产生、意义、构成;标准条款等。

 5 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收集

 30、收集公司适用的 EHS 法律、法规,制作清单,并评审其符合性。

 31、收集客户、监管部门等相关方的要求、投诉,制作清单,记录处理结果,并评审其符合性。

 6 危险识别评价 32、危险识别评价培训——对推行小组成员进行危险识别培训。

 33、各部门识别评价其危险源——填写部门危险识别评价表。

 34、编制危险识别评价汇总表;不可接受风险一览表——由管理者代表审批,存档并发各部门。

 7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 35、环境因素识别评价培训——对推行小组成员进行环境因素识别培训。

 36、各部门识别评价其环境因素——填写部门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表。

 37、编制环境因素识别评价汇总表;重大环境因素一览表——由管理者代表审批,存档并发各部门。

 8 方针目标的制定 38、EHS 方针的确定——由最高管理者批准发布公司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针。

 39、EHS 方针对内宣传——将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对内宣传,制作标识牌、卡片等。

 40、EHS 方针对外宣传(供货商、客户等)——由采购/销售部等相关部门将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对外宣传。

 41、EHS 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的制定——依照上年的数据制订经努力就能达到的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由管理者代表审批,存档并发相关部门。

 9 文件的编制 42、EHS 手册的制定(一级文件)——由管理者代表组织制订 EHS 手册,应包括工艺流程图,EHS 组织架构图,工厂地理位置图,管理者代表任

 命书等附件,并包括公司简介,EHS 方针,对程序文件指引等内容。

 43、EHS 程序文件的制定(二级文件)——由推行专员或各部门负责人制定,可与质量体系共用个别程序文件。EHS 管理程序包括:特种设备管理;危险作业管理;化学品安全管理;个人防护用品管理;消防管理等程序;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废水;废气;废物;噪声;能源等程序。

 44、各部门相关运行控制文件的制定(三级文件)——对化学品的安全管理;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对消防设施器材的管理;MSDS;对能源消耗的管理;对水电设施的管理等。

 45、记录表格的制定(四级文件)——相关二级、三级文件的表格。

 46、体系文件的发行(一、二、三、四级)——将体系文件发行,并对各级人员进行培训,执行文件。

 47、文件控制与记录控制——可由质量体系统一管理。

 10 危险化学品管理 48、整理公司所使用的危险化学品清单,并向供货商收集化学品MSDS——由采购部依照公司化学品清单向供货商收集化学品的 MSDS(包括,但不限于:溶剂、油类、气体等)。

 49、化学品存放点安全配置——在生产现场化学品临时存放点设置安全标志/MSDS/防泄漏容器/吸附棉/灭火器/防护用品。化学品存储应遵守酸碱/固液体/氧化剂还原剂/易燃品助燃品分开放置原则;通风/防爆灯/防爆扇/防泄漏装置/消防砂/温湿度控制/安全标识/危险品标志/增加防护用品/灭火器放在门外/开关插座装在门外/MSDS/专人持证管理。

 50、危险化学品消耗量——确定单位时间内,有毒、有害、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年或月消耗量。

 51、制作内部化学品 MSDS——由技术部制定内部化学品的 MSDS。

 52、消耗臭氧层物质和石棉的情况记录。

 11 沟通、参与和协商 53、内部沟通——与公司内部员工的沟通与协调资料,如员工满意度调查等。

 54、外部沟通——对承包商、参观者等外来人员关于公司安全、环境事项的告知。接受、处置、回复外来文件,并保存记录。

 12 垃圾处理管理 55、垃圾分类标准培训与实施——全厂实施垃圾分类,检查、纠正其正确性。

 56、内部危险废弃物清单、交收记录——各部门危险废弃物与行政部的交收记录。

 57、危险废弃物回收商的资质证明——危险废物处置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特种行业经营许可证。

 58、公司与回收商签订的回收协议——公司的危险废弃物处置必须与回收商签订回收协议。

 59、与回收商的交收记录——危险废物转移五联单,可回收废弃物的变卖记录。

 13 应急准备与响应 60、各种应急措施的制定——火灾;化学品/油品泄漏;中毒;生物危害;伤害事故;台风、水灾等自然灾害;缺水;断电等应急措施。

 61、消防演习方案策划与实施——策划消防演习并组织全厂人员参加实施。

 62、化学品泄漏演习方案策划与实施——策划化学品泄漏演习并组织仓库/生产等相关人员参加实施。

 63、其它应急演习方案策划与实施——相对容易发生,且易造成严重后果的意外风险。

 64、消防设施的管理——统一编号,清单制作,检查保养记录(包括灭火器、消防栓、火警铃,安全指示灯,应急照明灯、消防泵房、烟感、火灾控制柜等);制作平面消防疏散图。

 65、消防设施维护保养——与有资质的维护保养单位签订合同,定期保养,保存保养记录。

 14 对相关方 EHS 要求

 66、与供货商/回收商/工程合同方签订 EHS 协议——由相关部门与其相关方签订 EHS 协议。

 67、采购部对供货商的安全要求施加——采购部依据客户的环保要求对原材料进行采购并要求提供相关检测报告。危险品运输人员有证件,并按规定申报。对供应商调查评估中,设置 EHS 方面的要求;供应商告知书应包含 EHS方面的要求。

 15 相关统计

  68、公司上年用水、电、纸、液化气、煤、柴油、天然气、煤气等资源能源的统计——收集上年相关数据,不用太复杂,看得出每月用多少就可以了,或单位用量。

 69、公司上年每月出货的统计——每月出货总数的统计。

 70、公司上年产品报废率的统计——每月产品总报废率统计。

 71、主要原辅材料清单——制作主要原辅材料清单。

 16 证件、考核 72、对特殊岗位资格证明的收集——企业负责人资格证书、安全员证书、消防控制室操作证书(五级消防员)、消防管理证书、司机、急救人员、废水处理人员、特殊工种人员(锅炉工、叉车工、起重机操作工,电梯工,压力容器操作工、电工、焊工、压力容器安全管理、压力管道安全管理、电梯安全管理、锅炉安全管理等)、化学品管理、内部审核员等。

 73、公司年度、月度目标考核方案,其中有 EHS 方面的内容。

 17 职业健康 74、入职职业病体检;职业病年度体检报告(如发现职业病,需采取相应的措施);离职职业病体检;个人职业病监护档案。

 18 设备设施 75、设备管理——有设备维修计划,定期检查保养,保存记录。

 76、特种设备证照——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使用登记证,年度检测报

 告;压力表、安全阀附件的检验报告;叉车年度检验报告;起重机年度检测报告;电梯使用登记证,年度检测报告。

 77、高压配电房——符合法规、标准要求。通风;防小动物;绝缘鞋与绝缘手套的电气与绝缘半年检测报告;绝缘杆、绝缘垫等防护工具齐全。

 78、水、电、纸、油消耗设施的管理——各种管道标识名称、流向箭头,机器漏油漏水用桶接住,设施定期检查保养,保存维修计划及维修、检查记录。

 79、现有环保设施及运行状况——确定现有的环保设施,运行记录。

 80、大宗物料存储详情——大型储罐存量和存储内容;储罐使用年数、吞吐量;大型储罐相应的警报、通风等保护措施;大型储罐装卸书面程序。

 19 安全、环保事故、职业病 81、事故——完整的事故(如:伤害事故、中毒、溅出、泄漏、大气事故性排放等)处理报告,遵循四不放过的原则,查清事故原因、经过;落实防范措施;教育相关人员;处理相关责任人。

 82、工伤保险——是否按法律要求购买,缴纳费用。

 20 相关人员面谈 83、面谈人员不限于总经理、管理者代表、安全部门负责人、人事行政负责人、生产负责人、工程设备负责人。

 21 运行、审核 84、EHS 体系试运行——全厂进行 EHS 体系试运行。

 85、内审员培训——对 EHS 推行小组成员进内审员培训,合格发证。

 86、内审方案及执行 EHS 体系内部审核——制定内审方案;在培训合格人员里选取审核员/确定审核组长执行 EHS 体系内部审核。

 87、跟进内审不符合的改善——对内审不符合项进行由点到面的改善。

 88、管理评审——由总经理主持召开管理评审会议,各部门提供相关报告,检讨运行以来工作情况,并提出下次需跟进事项。

 89、认证前的培训——对各部门负责人,推行员进行认证前的培训,提醒大家应注意的问题及如何回答问题。

 90、三个月体系运行记录——至少保存体系三个月的运行记录。

 91、认证公司预审——提请认证公司预审。

 92、跟进预审的不符合改善——对预审提出的不符合项进行由点到面的改善。

 93、认证公司正审——迎接认证公司的正审。

 94、跟进正审的不符合改善——对正审提出的不符合项进行即刻改善关闭。

 95、认证审核通过发证——由认证公司发证。

 第一阶段:建立 HSE 管理体系(一)领导决策和准备首先需要最高管理者做出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并实现持续改进的承诺。另外, 在建立、实施和保持 HSE 管理体系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需要人、财、物等资源的投入,在体系建立和实施的初期尤其如此,最高管理者必须为此提供必要的资源保障。(二)教育培训 HSE 管理体系标准的教育培训, 是开始建立 HSE 管理体系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培训工作要分层次、 分阶段、 循序渐进地进行, 并且必须是全员培训。培训的第一层次是决策层, 针对一级领导, 主要培训建立、完善 HSE 管理体系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明确决策层领导在体系建设中的关键地位和主导作用。培训的第二层次是管理层, 主要针对安全、 卫生、 环境、 技术和生产部门的负责人, 以及与建立 HSE 管理体系有关的工作人员。培训的第三层次是执行层, 即与职业危害作业有关的所有作业人员。(三)拟订工作计划通常情况下,建立 HSE 管理体系需要一年以上的时间,需要拟订详细的工作计划。在拟订工作计划时要注意:目标明确、控制进程、突出重点。总计划表批准后,就可制定每项具体工作的分计划。同时另一项重要内容是提出资源的需求,需上报最高管理层批准。(四)初始状态评审初始状态评审是建立 HSE 管理体系的基础,其主要目的是了解企业的 HSE 管理现状,为企业建立 HSE 管理体系搜集信息并提供依据。(五)体系的策划和设计主要任务是依据初始评审的结论,制定 HSE 方针、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并补充、完善、明确或重新划分组织机构和职责。(六 )编写体系文件 HSE 管理体系是一套文件化的管理制度和方法,编写体系文件是企业建立 HSE 管理体系不可缺少的内容。编写体系文件是建立并保持 HSE 管理体系重要的基础工作,也是企业达到预定的 HSE 方针、评价和改进 HSE 管理体系、实现持续改进和事故预防必不可少的依据。(七 )体系的试运行和正式运行体系文件编制完成以后 , HSE 管理体系将进入试运行阶段。试运行的目的就是要在实践中检验体系文件的充分性、适用性和有效性。试运行阶段,企业应加大运作力度,特别是要加强体系文件的宣传力度,使全体员工了解如何按照体系文件的要求去做,并且通过体系文件的实施,及时发现问题,找出问题的根源,采取措施予以纠正,及时对体系

 文件进行修改 。(八 )内部审核内部审核是企业对其自身的 HSE 管理体系所进行的审核,是对体系是否正常运行以及是否达到预定的目标等所做的系统性的验证过程,是 HSE 管理体系的一种自我保证手段。内部审核一般是对体系全部要素进行的全面审核,可采用集中式和滚动式两种方式,并应有与被审核对象无直接责任的人员来实施,以保证审核的客观、公正和独立性 。(九 )管理评审管理评审是由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定期对 HSE 管理体系进行的系统评价,一般每年进行一次,通常发生在内部审核之后和第三方审核之前,目的在于确保HSE 管理体系的持续适用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并提出新的要求和方向,以实现 HSE 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

 内业资料考评问题:

 要素 工作内容 审核常见问题项 5.1 HSE 管理小组会议 1、会议未按频次要求开展; 2、连续月度的会议内容无衔接性; 3、部门正职未亲自主持召开会议; 4、伪造签到记录,签到记录不全; 5、采用的会议记录表式不正确; 6、会议无安全经验分享环节; 7、会议记录体现的决策内容未落实; 8、会议决策未传达到相关项目或岗位; 9、会议缺席人员无相关说明; 10、最近召开的 HSE 会议内容(含安全经验分享)与会人员不清楚。

 HSE 理念宣贯(含 HSE方针)

 1、宣贯记录不全,存在遗漏属地或项目; 2、宣贯效果不佳,未对宣贯效果进行考证,员工不知晓或不熟悉宣贯内容;

 3、无宣贯培训材料或宣贯内容不全面; 4、非正职亲自宣贯,采用其他领导宣贯替代等。

 安全观察与沟通 1、未制定安全观察与沟通计划; 2、计划未覆盖部门所辖属地或关键装置; 3、实施人未按计划实施或未实施; 4、实施人不知晓“六步法”; 5、安全观察与沟通未按计划或文件频次要求开展; 6、不安全行为项和不安全行为项无具体描述; 7、未定期上报 HSE 管理部门开展数据统计分析; 8、单人单独开展观察与沟通; 9、被观察人姓名被写入沟通表; 10、启用表式不正确。

 个人行动计划 1、行动计划未包含 4 项必备行为; 2、个人不知晓自己的行动计划内容; 3、个人不知晓行动计划制定的步骤; 4、行动计划未在属地内进行公示; 5、个人未定期与上级主管就行动计划完成情况进行沟通; 6、行动计划应保留追溯记录的未予以保留; 7、所有属地主管个人行动计划的内容均一致。

 安全联系点到位 1、联系点未目视化; 2、联系人到位检查记录不齐全;

 3、联系点责任人不知晓联系人的到位频次; 4、基层单位级领导未开展联系点到位活动; 5、关键生产装置与要害部位到位检查表记录填写不规范。

 6、联系人发现的问题联系点责任人未予以整改或回复。

 领导检查与审核 1、各部门编制的现场检查表不具备针对性; 2、检查表内容仅限于办公区域,对作业现场、重点要害部位无相应的检查内容和要求; 3、现场检查表未形成文件进行控制管理; 4、部门现场检查的属地对象不明确,直线责任未体现; 5、检查出的问题无整改验证记录。

 5.3.1 集中危害因素辨识 1、未组织开展集中危害因素辨识活动; 2、集中危害因素辨识不全面,未包含过去、现场、将来三种时态和正常、异常、紧急三种状态下的危害因素; 3、不知晓危害因素采用的风险评价方法; 4、风险评价结果与实际偏离较大; 5、部门未对危害因素评价清单向员工进行宣贯、告知; 6、未根据危害因素评价结果明确部门重要风险管理对象; 7、依据危害因素评价清单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在实际工作中未予以落实; 8、缺乏对环境因素的辨识; 9、辨识的危害因素与生产经营活动无关联。

 随机危害因素辨识(隐患报告)

 1、上报的隐患无整改责任人,上报部门未对其整改情况进行跟踪落实; 2、部门未上报隐患但却存在隐患; 3、员工不知晓公司隐患奖励的有关政策或制度; 4、部门未对公司隐患奖励机制进行宣贯传达; 5、隐患未录入信息系统。

 5.3.2 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收集、适用性、有效性评审、摘录 1、未收集上级单位下发的适用性《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清单》和相应文本; 2、未对上级单位下发的适用性《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清单》和相应文本根据部门业务实际进行匹配删减、增加; 3、收集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过期、作废或不适用; 4、与业务相关的 HSE 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未收集; 5、未对适用性条款进行摘录或摘录不全面。

 5.3.3 目标指标的建立与分解 1、直线人员不知晓责任目标大致内容; 2、不知晓责任书约定的事故等级分类及定义; 3、责任书签订后未进行过程考核; 4、绩效考核的内容与责任书约定的内容不一致; 5、责任书的内容与业务相关性低,责任书指标约定不清晰,不具备可操作性; 6、考核人与被考核人未确认签字,未明确下一步改进方向或要求;

 7、绩效考核结果未兑现。

 5.3.4 管理方案的策划 1、HSE 作业计划书未经上一级主管审批; 2、HSE 作业计划书的完成情况未定期跟踪; 3、HSE 作业计划书与实际执行情况存在重大偏差; 4、特殊作业活动(含高危及非常规)未编制具体的管理方案; 5、管理方案未约定相应的责任人、资源配备和完成期限; 6、管理方案的执行结果无相关验证材料; 7、管理方案未经审批。

 5.4.1 组织机构、职责 1、未建立直线管理层级结构图; 2、直线管理层级结构图混乱,直线关系不明确; 3、未依据直线管理层级结构图进行属地划分,未落实属地责任人; 4、各岗职责不明确或不清晰,未包含属地职责; 5、属地划分存在交叉、错位、空位等现象。

 5.4.3 资源 1、未根据风险控制所需的 HSE 资源建立配备计划并上报相关部门获批; 2、实际的 HSE 资源配备与计划偏差较大; 3、资源配备不足以满足风险管控需要; 4、未明确 HSE 资源配置具体要求; 5、HSE 资源配备是否满足要求未进行定期分析。

 5.4.4 能力评价 1、无相应的岗位能力评价标准;

 2、未按岗位能力评价程序实施评价; 3、能力评价记录反映的情况与员工实际情况不一致; 4、能力评价不合格人员未进行相应的跟踪处置; 5、员工不知晓能力评价结果。

 培训 1、培训计划未经负责人审批; 2、未获取培训所需的相应资源; 3、未根据能力评价不合格制定相应的培训项目; 4、培训内容覆盖不全面; 5、培训记录缺失; 6、培训课件缺失; 7、培训未进行考核,培训效果差; 8、无相应的培训总结; 9、未开展培训需求调查,建立培训矩阵。

 5.4.5 信息管理 1、重要 HSE 信息未进行有效传达和记录; 2、信息沟通渠道不畅通,传达失效或过期信息; 3、重要信息未得到有效处理或反馈; 4、工会、HSE 联系会议的合理化建议未得到解决; 5.4.6 文件 1、文件无发文部门负责人的签发记录; 2、文件内容与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上级文件)存在偏差或不符; 3、文件未及时传达到相关组织或岗位;

 4、失效或过期文件仍在使用; 5、文件的形成无过程追溯材料(如会议纪要、声像资料等)。

 5.4.7 文件控制 1、受控文件清单中包含的文件不齐全,或存在失效文件; 2、受控文件未明确具体的受控对象; 3、文件的主控方与被控方混淆; 4、受控文件的发放无相应记录; 5、受控文件不能体现唯一性、重要性,无相应的受控标识; 6、收件文未保留或保留失效、变更的受控文件; 7、受控文件的变更未及时传达给变更岗位或组织; 8、未将电子版的受控版本转换成不能修改的 PDF\CAJ\图片等格式; 5.5.1 设备设施完整有效性 1、未对包含 HSE 风险(如办公区的复印打印传真、饮水机、碎纸机、投影仪、个人充电器、插座、实验服务器等)或防控 HSE 风险(如灭火器、消防栓、应急照明、应急指示、防火门、防护卷帘、紧急报警开关等)的设备设施进行登记; 2、未明确设备设施登记表的完整有效性检查频次和检查要求; 3、设备设施存在缺陷,未及时上报隐患整改或进行待修、停用等标识; 4、关键的 HSE 设备设施无责任人标识; 5、设备设施的采购未对 HSE 指标特性进行考虑,收集合格证、检测证等信息 ;

 6、劳保、工器具未按要求定期进行相关检查。

 5.5.2 承包方与供应方管理 1、对工程类(或存在较大 HSE 风险的)承包方或大型设备及 HSE 设备供应商未在合同中提出专门的、明确的 HSE 约束条款; 2、HSE 合同未与主合同同时签署或在主合同中未提及 HSE 的相关内容,未明确双方 HSE 责任和义务; 3、未与存在 HSE 法律风险影响的承包方或供应方签订合同; 4、承包方或供应方伪造资质准入; 5、工程承包方(或大型设备及 HSE 设备供应商)进场未对其资质进行验收; 6、未对工程承包方(或大型设备及 HSE 设备供应商)的劳保、工器具、材料进行验收; 7、未对工程承包方(或大型设备及 HSE 设备供应商)员工进行入场教育和安全交底; 8、未定期对工程承包方(或大型设备及 HSE 设备供应商)开展 HSE 检查; 9、未采取有效激励措施对工程承包方(或大型设备及 HSE 设备供应商)HSE 行为进行管控; 10、未对工程承包方(或大型设备及 HSE 设备供应商)进行 HSE 的专项评价提供给公司供方的职能部门参考。

 5.5.3 顾客与产 1、未在顾客满意度调查表中包含 HSE 相关的内容;

 品管理 2、为顾客提供的产品未进行相关的 HSE 风险提示并目视化; 3、顾客提出的合理化建议或投诉未及时进行处置和反馈。

 5.5.4 社区和公共关系管理 1、未辨识明确与组织具有 HSE 影响关系的外部相关方,并建立清单; 2、外部相关方 HSE 信息的获取不及时或无专人进行管理; 3、未对相关方的 HSE 意见进行传达和处置; 4、遭遇重大 HSE 投诉或由外部相关方导致的异常、紧急事件时时无相关的处置流程。

 5.5.5 作业许可 1、不知晓大票、小票的基本概念(未辨识潜在的动火、高处、临电、吊装、受限等作业活动); 2、未辨识明确属地内可能涉及的作业许可类型,掌握相关管理方法; 3、作业许可票过期未进行延期或重新开具; 4、作业许可审批由非直线人员(如 HSE 管理人员)签字; 5、作业许可未进行相关的工作安全分析和作业方案交底; 6、未保留相应的作业许可票。

 5.5.6 办公环境 1、未明确办公区域安全责任,并传达给所有员工; 2、未针对办公区安全定期组织相关活动,宣传安全政策促进员工参与; 3、高层建筑员工未配备应急毛巾、疏散通道未配备应急手电; 4、HSE 培训中未包含办公区域安全的相关内容;

 1、办公区的相关设计、改造及其竣工验收资料缺失; 2、照明亮度不足或照明灯具损坏未及时报修; 3、照明灯具未定期由物业进行清洁、维护; 4、办公区域受噪声影响; 5、未定期对办公区域的通风和空调系统进行检查和清扫。

 1、无关人员随意进出办公区等; 2、在办公区奔跑,未尽量靠右侧行走; 3、上下楼梯未扶扶手,多台阶跨越; 4、办公区嬉戏喧哗投掷物品; 5、工作期间或工作日午间饮酒; 6、非吸烟区吸烟; 7、不知晓安全设施(含消防设施)的位置与用法; 8、不知晓所在区域的就近逃生通道与紧急出口位置。

 1、员工工作空间狭小,通道堆放杂物; 2、地毯不平或地板湿滑,铺设的地毯软不稳固; 3、地板、地毯未定期清洗; 4、地毯未做阻燃处理; 5、长期被移动式重物碾压; 6、不得在天花板、灯具上粘贴装饰物; 7、墙上随意钉钉。

 1、电工维护人员未取得有效特种作业证;

 2、电梯未定期进行维护和年检,并悬挂检测合格证; 3、电梯内打闹或吸烟; 4、电梯门人为使其处于长期开放状态; 1、下班离开时未关闭用电器电源开关; 2、强电线缆破损、附近存放可燃物、或与金属管路绑扎; 3、地线布设的电缆无相应标识; 4、个人充电设施长期插接在插座上不拔; 5、使用的插座超出其额定负载的 80%; 6、插座直接放置在地面或桌面(未离地面或办公桌面一定的高度); 7、停用或待修设备未进行目视化标识。

 1、在光滑的地板上使用带轮且无制动的办公椅; 2、办公时未五点着地; 3、尖锐物(小刀、铅笔、剪刀等)未朝下放置,桌面、文具盒、设备等尖锐棱角凸出; 4、办公区内存放易燃易爆有毒的危险品,或临时使用危险品未报 HSE 部门备案; 5、打印复印区域通风不良,硒鼓墨盒等未使用以旧换新; 6、新装修的办公区未进行空气质量检测并进行相关有毒有害气体的处置。

 1、办公区配备的灭火器不满足数量或型号要求;

 2、员工不知晓灭火器配置位置、使用方法; 3、灭火器损坏或失效未及时维修更换,灭火器遮挡或取用不便; 4、员工不知晓所在办公室的就近应急逃生通道或路线; 5、应急通道的应急照明缺失; 6、应急通道摆放杂物或通道堵塞; 7、员工不知晓应急报警方式; 8、办公区未配备急救设施或药品,管理人员不知晓应急设施和药品的使用方法; 9、办公区临时改造未提前考虑是否涉及应急、安全监测设施的拆除、破坏; 10、消防设施和器材未定期进行年检。

 5.5.7 变更管理 1、对于业务、设备、工艺、环境、关键岗位人员等新增风险未开展变更管理,保留相关记录; 2、文件变更后仍保留变更前的版本; 3、文件变更未具体说明其变更形式。

 5.5.8 应急管理 1、不知晓应急预案的分类(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预案、岗位应急程序); 2、不知晓应急演练的分类(全面演练、功能演练、桌面演练); 3、应急演练缺失计划或未按计划实施; 4、未对应急演练效果进行评价,总结分析演练过程中存在的

 缺陷以求改进; 5、未建立应急人员“一案一卡”; 6、缺失岗位应急程序; 7、未对应急物资建立台账,定期检查其有效性; 8、应急物资不足或存在缺陷未及时补充和完善。

 5.6.1 绩效管理、监测管理 1、未定期开展层级检查; 2、现场检查表涵盖的检查内容项存在明显的缺失; 3、现场检查发现的问题未与属地责任人充分沟通并监督其整改(属地责任人未签字); 4、现场检查表未形成文件; 5、重复性问题未进行原因分析,制定有效的整改及预防措施; 6、设备(如配电室、配电箱及其漏电保护器、烟感探测器等)工作状态未进行定期监测; 7、员工未定期进行健康体检,职业健康危害场所未进行定期监测,职业健康危害岗位未进行职业健康体检; 8、未对安全计量设备(电子秤、温湿度计、噪声仪等)进行校准; 9、未对办公区进行空气质量监测、未对机房噪声震动进行监测。

 5.6.2 合规性评价 1、合规性评价输入材料(适用性法规条款、体系运行记录等)缺失;

 2、合规性评价未留存过程记录(如会议记录、会议签到等); 3、合规性评价发现的不符合未及时进行整改; 4、合规性评价启用的表式不正确。

 5.6.3 不符合处置 1、内审不符合通知单未由审核双方负责人签字确认; 2、不符合项原因分析未追溯到根本原因,重复出现上次发生的不符合项; 3、未在限期内完成对不符合及问题清单的整改。

 5.6.4 事故事件管理 1、不知晓事故等级划分(特大、重大、较大、一般 ABC); 2、不知晓事件分类(轻微伤害、轻微经济损失、未遂事件); 3、不知晓事故报告、事件报告的时限要求与信息系统录入要求; 4、事件未进行调查分析,建立调查报告; 5、未对集团内的事故及时分享传达,未对事件(调查报告)在公司范围内分享; 6、对事故处置、调查流程不知晓(四不放过); 7、对发生事故、事件超出责任性或控制性指标的部门未落实处分或处罚规定。

 5.6.5 记录管理 1、未建立 HSE 体系运行记录清单; 2、记录清单中未确定该项记录的保存期限、保管责任人等; 3、重要记录销毁未建立销毁登记表; 4、记录可追溯性低。

 5.6.6 内部审核 1、未建立内审计划,内审分组存在利益相关性; 2、未按内审计划完成所有要素的审核,内审未保留原始审核记录; 3、内审过程发现的问题、不符合要素划分不正确; 4、内审员未经过统一培训,不具备内审资质; 5、未发布内审报告,或内审报告未经管代审批,未传达至所有员工; 6、责任部门未针对内审发现的问题、不符合未按要求进行原因分析、制定预防措施和控制措施。

 5.7 管理评审或回顾与总结 1、正职未亲自组织开展回顾与总结工作; 2、回顾与总结中持续改进的建议或要求未在下一年度予以落实; 3、未保留回顾与总结的相关会议记录、输入材料(清单)、输出报告等内容; 4、未向上级主管报名报备存档; 5、回顾与总结的内容与实际 HSE 工作存在重大偏差。

相关热词搜索: 大纲 工作流程 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