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城玮文档网 >作文大全 > 初中化学_课题1,空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课题1,空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时间:2022-08-09 15:30:03 来源:网友投稿

 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打开多媒体,学生拿出学案,目的让学生做好准备:

 一、导入(师口述)(2 分钟)

 上课!(教师鞠躬还礼,同学们坐下。)

 同学们,我们人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那么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播放一段视频 (师口述)视频中的大气就是我们周围的空气,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课题一《空气》,今天我们就来探究空气的组成-----引出课题《空气》 。

 二、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要求学生朗读)(1 分钟)

 三、学生学习过程(40 分钟)

 阅读课本 P 26 思考完成以下问题:

 ⑴在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中主要有什么操作,出现了哪些现象? ⑵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中得出了什么结论? 师:通过以上问题讨论得出初步结论。-----展示第三、四张 PPT。

 学生先自主填写学案。得到本节课第一个知识点-------空气的组成:

 【师生互动】--------展示第六张 PPT 探究空气成分实验装置图 【师生互动】--------展示第七张 PPT 讨论实验装置、实验原理、实验步骤,观察实验现象,小组讨论实验结论 【师生互动】--------展示第八张 PPT 总结实验成功的关键 师:实验成功的关键有哪些

 【学生】学生自己思考,讨论总结。

 【教师】----------------------配合展示第九张 PPT

 师:拓展延伸,一些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图及其原理 【教师】----------------------配合展示第十张 PPT

 大试管中的氧气与白磷反应,反应后容器内压强减小,打开弹簧夹,注射器内的活塞向前移动,最后会停在某一刻度处,由此读出注射器内减少的气体体积,就是大试管中氧气的体积。

 【教师】

 空气的组成 【学生自主学习】-----------1 分钟 记忆空气组成。

  【教师】像空气这种物质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我们称之为混合物。

 --------------引出混合物纯净物概念 【小结】-------------------------------展示第十一、十二张 PPT

  【教师】总结混合物纯净物,强调注意事项

 【学生自主学习】-填学案----------1 分钟

  【小结】-------------------------------展示第十四张 PPT

  【制作单位】-------------------------------展示第十五张 PPT 【教师】下课!结束本节课。

  学情分析 化学学习之前,学生对空气、氧气并不陌生,生活中他们已经积累了一些零散的、简单的化学知识,因此以空气为主题能较好的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身处空气中,周围环境的恶化,初中生有着基本的辨别是非的能力及环境忧患意识,从周围环境的污染能够意识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空气的重要性。

 通过小学自然课的学习,学生对空气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所以教材以此为基础,空气这个课题包含了三部分内容,即“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和“保护空气”。这三部分内容相互密切联系,并逐步深入。本节课主要探究第一部分和初步认识混合物和纯净物,让学生知道空气是一种混合物。本课题的第一部分安排了实验 2-1,通过实验,一则可以学习实验操作,培养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二则通过领会该实验设计的意图,以便加深体会二百多年前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时的实验思路。

  认识了空气的组成后,结合空气的例子,给出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初步概念,由于学生还没有学习元素、分子等概念,因此在此只能给出最基本的知识,不宜拓展。待第三单元学习分子时,在从组成上认识这两个概念。

 效果分析

 空气成分方面学生掌握的比较好,能做到当堂背诵记忆;探究空气组成的实验掌握的也很好,但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学生没有动手实践,对于实验现象中的温度变化没有切实感受,实为不足。类似原理一些改进装置由于时间紧,没有做太多介绍,因此掌握的不是很好,打算下节课复习时再做补充。混合物和纯净物的定义问题不大,学生自主预习时就掌握的很好。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随着知识量的逐渐增多,会有更好的巩固。

 在课堂上的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积极热烈的讨论,课堂效果较好。但个别学生回答问题不积极,需要多鼓励,增强他们课堂主人翁的意识。

 总体效果还是不错的,个中不足以后改进。

 教材分析

 一、内容分析 通过小学自然课的学习,学生对空气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所以教材以此为基础,空气这个课题包含了三部分内容,即“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空气的组成”和“保护空气。这三部分内容相互密切联系,并逐步深入。本节课主要探究第一部分和初步认识混合物和纯净物,让学生知道空气是一种混合物。本课题的第一部分安排了实验 2-1,通过实验,一则可以学习实验操作,培养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二则通过领会该实验设计的意图,以便加深体会二百多年前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时的实验思路。

 本课题中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涉及物理学科的相关知识,如气压等,而在此前,学生并没有理化综合的学习经历。实际教学中应做好学生学情的前期调查,并依此做好知识的铺垫,让学生自然地将物理知识迁移到化学问题的解决中去。

  认识了空气的组成后,结合空气的例子,给出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初步概念,由于学生还没有学习元素、分子等概念,因此在此只能给出最基本的知识,不宜拓展。待第三单元学习分子时,在从组成上认识这两个概念。

 二、知识框架

 【课堂练习】

 1.空气的成分以

  和

  为主,按体积计算,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它大约占空气体积的百分比是

 ;含量居第二位的气体是

  ,它大约占空气体积的百分比是

 。

 2.夏天从冰箱中拿出一瓶饮料,放在空气中,外壁会潮湿,这说明空气中含有(

  )

 A.二氧化硫

 B.稀有气体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 3.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用右图所示的装置来完成。下列步骤的先后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①先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

 ②用燃烧着的火柴检验瓶内剩余气体时,火柴熄灭,说明主要是氮气

 ③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人瓶内,并把塞子塞紧

 ④冷却到室温

 ⑤打开弹簧夹,水压入集气瓶中,并接近集气瓶中原空气体积的 1/5

 ⑥先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

 ⑦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A.⑦⑥②⑤④③①

 B.⑦⑥③②⑤①④

  C.⑦⑥①③④⑤②

 D.⑦⑥①③②④⑤ 4.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蒸馏水

 B.雪碧饮料

 C.河水

 D.洁净的空气 5.下列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

 A.净化后的空气、五氧化二磷

  B.水和冰混合、澄清石灰水 C.生锈的铁钉、海水

  D.二氧化碳、液态氧气 【中考直通车】

 1.空气中含有多种气体,其中含量最大的气体是(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休 2. 用来测定空气成分的方法很多,图 1 所示的是小明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测定方法。实验过程是:

 第一步:将集气瓶容积划分为五等份,并做好标记。

 第二步: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第三步: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发现水被吸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总容积的 1/5。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面的实验同时证明了氮气有

  的 化学性质。

 (2)实验完毕,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到总容积的 1/5,你 认 为 导 致 这 一 结 果 的 原 因 可能

  。

 (3)某同学对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进方法(如图 2 所示 ),你 认 为 改 进 后 的 优 点是:

  。

 课后反思 1、本节课从日常生活经验和第一单元的知识出发,创设了一个生动而真实的问题情境,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应在老师的引导下,能进行大胆探索,自主完成了测定氧气含量的实验。但由于实验条件限制,是教师演示实验,学生水 水 ···太 阳光图 2 图 1

 观察,不如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效果好。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交流。今后还要加强学习新课程理论,让学生知道查阅资料的重要性,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2、在自主学习环节:要求具体明确,任务具体,自主学习的内容可操作性强并且充分课前延伸,学生充分预习、思考、讨论。同时让学生在课本上填写并进行相关的讨论,落实效果比较好。

 3、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展示和点评以及总结的舞台都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学的主体作用。

 4、利用多媒体科技对概念、知识点进行了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内容。

 5、不足:还应该进一步优化教学环节,防止前松后紧。

 6、预设:在引入空气、温故而知新中有些话重复,浪费了时间,对于拉瓦锡实验的处理时间较长。

 [评课] 优点:

 1、思路清晰。通过对空气的介绍,引导学生从实验视角认识探究空气成分的方法;通过空气学习,介绍给学生一种物质的分类方法。

 2、巧用视频导入。本节课介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朱丽丽老师巧用视频导入,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降低了学生的认知难度。

 3、紧扣中考。中考对本部分主要以选择的形式进行考查,所以朱丽丽老师多采用判断、选择的性质对学生进行跟踪训练。

 建议:

 1、拉瓦锡探究空气成分部分的教学用时稍显长,可通过提高学生的兴奋度来加快课堂节奏。

 2、若教师加以板书,学生的理解记忆效果会更好。

 课标分析

 (一)本专题的地位和作用 1.规范学生对空气的认识。

 本课题前,学生通过其它学科的学习,以及第一单元的探究活动,对空气已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如大多数同学都能说出空气中有氧气,物质的燃烧与氧气有关,等等。但学生对于空气中还有什么、这些气体在空气中所占的体积分数又是多少等问题,却不能说清楚。甚至有些同学脑海里还有一些错误的想法,如空气中最多的是氧气,等等。通过本课题的学习,学生认识到空气是一种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其中各气体在空气中所占的体积分数也不相同。

 2.使学生对于化学中的定量实验有初步的认识。

 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在教师的引导下,有意识地利用化学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这使学生清楚地感知到,化学在研究客观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这也是学生初次在化学课上接触定量实验,正确结果的得出能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定量化学实验的作用;而错误结果的得出则使学生认识到实验过程中必须保持严谨的科学态度,不正确的操作会导致实验结果出现误差。

 3.引导学生从化学视角对物质进行初步的简单分类。

 世界是物质的,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对物质进行杂乱、无序的研究不仅会增加研究难度,有时也会导致研究步入歧途。本课题以空气组成这一知识为载体,引导学生对物质进行初步的简单分类(即混合物和纯净物),使学生初步意识到分类也是一种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方法,有效的分类可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方便人们对事物进行研究。

 (二)课标要求在新教材中的具体体现 新版教材在编排上是以三部分内容来实现课标要求的。首先,教材以拉瓦锡的实验和改进实验为载体,向学生介绍了空气的组成以及混合物、纯净物的概念;在学生对空气成分有所了解之后,又分别介绍了空气中氧气、氮气和稀有气体的用途,使学生意识到空气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最后教材通过图片和资料相结合的方式,介绍了常见的环境问题及常用的应对措施。

 本课题的主要难点在于混合物和纯净物的区分上,由于学生刚接触化学,对很多化学物质都不具备较为清晰的认识,这为学生理解和区分混合物、纯净物增加了难度。

 (三)结合新课标,分析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充分利用好化学史进行教学。

 教材中提供的拉瓦锡实验具有丰富的教学价值,在教学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而不应一带而过。具体来看,这段化学史具有如下的教学价值:

 (1)使学生初次认识到测定混合气体中某成分含量的方法及定量实验在化学发展和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2)拉瓦锡的实验过程说明严谨的科学态度对于科学研究是至关重要的; (3)对拉瓦锡实验的改进,说明了实验装置不仅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也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2.注意教学难点的前期铺垫和分散。

 本课题之前,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识仅停留在现象层面,并不知道如何恰当表示化学反应。在后续的学习中,学生还会遇到大量的化学反应及其表达问题,如果等学生将基本的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化学式等)学好后,再进行反应表达方法的学习,势必造成学生学习难度的相对集中。因此,本课题中应结合红磷燃烧这一具体反应,教会学生如何通过文字和一定的化学符号(即化学式)来表示反应,以分散学生学习的难度,保证其学习热情不被烦琐的记忆内容吓退。

 此外,由于学生头脑中对化学物质的积累不够充分,因此并不能将所有的物质准确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教学中不必要求学生一次到位,能将所有物质进行准确区分,只需对一些常见物质或学生比较熟悉的物质进行区分就可以了。在后续的学习中,随着学生掌握的化学物质种类的增多,再加上老师的适当引导,这一难题就会迎刃而解。

 4.注意其他学科知识对化学的影响。

 本课题中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涉及物理学科的相关知识,如气压等,而在此前,学生并没有理化综合的学习经历。实际教学中应做好学生学情的前期调查,并依此做好知识的铺垫,让学生自然地将物理知识迁移到化学问题的解决中去。

相关热词搜索: 情分 课后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