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城玮文档网 >作文大全 > 高中文化常识资料重点复习

高中文化常识资料重点复习

时间:2022-08-01 19:30:04 来源:网友投稿

 文化常识 重点复习

 二、姓名称谓

 判断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51 .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

  )

 52 . (2017 ·全国卷Ⅰ) ) 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

  )

 53. . (2015 ·全国卷Ⅱ) ) 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

  )

 54 .号,与名和字没有根本区别,一般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般敬称。

 (

  )

 55 .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死后会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

 (

  )

 56 . (2015 ·全国卷Ⅱ) ) 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

 (

  )

 57 .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叫“庙号”。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

 (

  )

 58 .年号是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由西汉武帝首创,他的第一个年号为“建元”。以后每一个朝代的每一个新君即位,必须改 变年号,叫作“改元”。

 (

 )

 59 .“郡望”表示某一地域范围内的名门大族。如韩愈虽是河内河阳人,但因昌黎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自称。

 (

 )

 60 .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辞。如“家父”,又作“家严”“家君”;“家母”,又作“家慈”;舍弟、舍妹、舍侄。

 (

 )

 61 .古人称对方时,表示尊敬客气的态度,常用“令”“尊”“贤”等敬辞。其中“令”用以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令堂、令兄、令郎、令爱等;“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 ( 称对方的父母) ) 、“ 尊意”( ( 对方的意思) ) ;“贤”,用于尊称平辈或晚辈,如“贤郎”( ( 对方的儿子) ) 、“贤弟”等。

 (

 )

 62 . (2016 ·全国卷Ⅱ) ) 陛下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于是借用为对帝王的尊称。

 (

  )

 63 .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如“豆蔻”指十三四岁的男子。

 (

  )

 三、礼仪习俗

 ( ( 一) ) 宗法礼仪

 64 .在古代宗法社会中,嫡长子指旧时嫡妻所生的长子,因其地位最高,又称“宗子”,有继承父亲地位和财产的权利。

 (

  )

 65 .冬至之日, 最高统治者都会祭天,因为他们认为君权神授,祭天是为最高统治者服务的,因此一直延续到清代;夏至之日是祭地之日,礼仪与祭天大致相同。祭地礼仪还有祭山川、土神、谷神、社稷等。(

  )

 66 .“封禅”指在都城的城郊祭天、祭地的盛典。历代好大喜功的帝王都给予特别的重视。

 (

  )

 67 .古代的宗庙制是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不准设庙。

 (

  )

 68 .古代帝王临朝的典礼仪式称“朝仪”,是体现一代帝王之尊及典制完备的重要标志,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

 (

  )

 69 .古代诸侯会定期朝见天子叫“朝聘”。每 年派大夫朝见称为“小聘”;每隔三年派卿朝见为“大聘”;每隔五年亲自朝见为“朝”。

 (

  )

 70 .揖让,一指古代宾主相见的礼节。按尊卑分为三种,称为三揖:一为土揖,专用于没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微向下;二为时揖,专用于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平而置于前;三为天揖,专用于同姓宾客,行礼时推手微向上。一指禅让,即让位于比自己更贤能的人。

 (

  )

 71 .九拜,我国古代特有的向对方表示崇高敬意的跪拜礼。《周礼》谓“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动,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 九曰肃拜。” (

 )

 72 .祖道,出行者祭祀路神和设宴送行的礼仪。“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 《荆轲刺秦王》) ) 中的“祖”就是“祖道”,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

 )

 73 .虚左,古代座次以左为尊,空着左边的位置以待宾客。

 (

 )

 74 .膜拜,行礼时,两手放在额上,长时间下跪叩头。原专指礼拜神佛时的一种敬礼,后泛指表示极端恭敬或畏服的行礼方式。

 (

 )

 75 .孝,指对父母要孝顺、服从;悌,指对兄长要敬重、顺从。孔子非常重视孝悌,把孝悌作为实行“仁”的根本,提出“三年无改于父

 道”“父母在,不远游”等一系列孝悌主张。

 (

  )

 76 .古代祭祀或祭拜用纯色全体牲畜和供盟誓、宴享用的牲畜叫“牺牲”。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所以这类牺牲称为“牢”。

 (

 )

 77 .古人在祭祀前沐浴、更衣、独居,以示虔诚。这些活动叫“斋戒”。斋戒时要求“五思”( ( 思其居处、笑语、志意、所乐、所嗜) ) ,主要是为了使思想集中、统一。

 (

 )

 78 .纨绔子弟代指富贵人家的子弟。因为纨是一种细而有光泽的绢帛;绔是套裤,是套在最外面御寒的。穷人一般穿不起绔,而富贵人家子弟不仅穿纨,还讲究“纨绔”。

 (

 )

 79 .古人称已嫁出的女子回娘家省父母为“归宁”,也指男子归省父母。

 (

 )

 80 .伯( ( 孟) ) 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伯( ( 孟) ) 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

 (

  )

  答案解析:

 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 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 77√、78√、79√、80√、 51、[拓展] 有三种情况直称姓名:自称;用于介绍或作传;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54、[拓展] 名和字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号是由自己取定。号,又叫别号、表号。

 57、[拓展]“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也有个别朝代前几个皇帝皆称祖,如明朝朱元璋称太祖,其子朱棣称成祖。

 58、[拓展] 《汉书》记载,十月汉武帝狩猎捉到一只独角兽,认为是吉祥的神物,值得纪念,建议用来纪年,于是立年号为“元狩”,那一年为“元狩元年”。

 60、[拓展]“先父”“先母”是尊称逝去父母的称呼。

 63、[拓展]“豆蔻”指十三四岁的少女。其他如“垂髫”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总角”指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束发”指男子十五岁;“及笄”指女子十五岁;“弱冠”指男子二十岁;“而立”指人三十岁;“不惑”指人四十岁;“知命”指人五十岁;“花甲”指人六十岁;“古稀”指人七十岁;“耄耋”指人八九十岁;“期颐”指人一百

 岁。

 66、[拓展]“封禅”专指在泰山的天地祭祀。《史记·封禅书》:“此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故曰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故曰禅。” 68、[拓展] 各朝对朝仪都有严格的规定和等级区别。一般规定:天子面向南,三公面向北以东为上。朝仪之位已定,天子和臣子行揖礼,礼毕退朝,后世泛称人臣朝君之礼仪为“朝仪”。

 70、[拓展] 长揖,不分尊卑的相见礼,拱手高举,自上而下;拱,一种相见礼,两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敬意。

 71、[拓展] 顿首,俗称叩头。行礼时,头碰地即起。因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也常用于书信的开头或末尾。稽首,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于地,头也缓缓至于地。头至地须停留一段时间,手在膝前,头在手后。

 76、[拓展] 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猪)三牲全备为“太牢”。诸侯、卿、大夫祭祀宗庙时所用的牲畜,用羊、豕各一头,称为“少牢”。

相关热词搜索: 复习 常识 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