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城玮文档网 >作文大全 > 林业生态工程_复习资料

林业生态工程_复习资料

时间:2022-07-22 11:35:04 来源:网友投稿

 V:1.0 精选工程方案

 林业生态工程_复习资料

 2020- -6 6- -8 8

 林业生态工程_复习资料

 前面的红色字体为最近几年的真题

 1 、植被保护

 2 、石质侵蚀沟道特点和防护要求及其水土保持林体系配置 3 、草地退化的原因及更新复壮方法 法 4 、沙地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 5 、小老树林带特点及改造技术 6 、沿海防护林体系规划的原则和目标 7 、土地复垦需要考虑的因素 8 、林业生态工程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任务 9 、从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资源环境容量的两层含义 分析该地区植被建设所要遵循的原则 1 、盐碱地主要特点是______ 、含氧量高、ph 值高 2 、影响林带防风效应主要因子是_____ 、林带特征、地面特征 3 、风沙防治措施有_____ 、化学固沙、风力固沙和生物固沙 4 、林业生态工程设计包括总体布局和______

 2 、可持续发展 3 、流域改良 4 、水土保持林体系 5 、植物篱

  6 、林带透风系数 1 、生态工程理论上包括的三个方面的技术 2 、天然林保护的的战略措施 3 、我国六大重点林业生态工程项目 4 、干瘠石质山地造林技术 5 、坡面水土保持林配置的总原则 6 、放牧饲料林树种选择要点 8 、煤矿废弃物的特点 9 、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抗旱节水造林技术措施 1 、流线 2 、保护及管理工程 1 、径流林业的主要特点和核心技术 2 ,如何确定不同结构护田林带的混交类型和混交方法 3、 、盐质海岸的特点及防护林带的配置 4 、风力治沙的基本原理

  5 、生态系统的结构组成及合理性体现 6 、植被恢复的主要问题及主要措施

 第一章 绪论 1.林业生态工程:根据生态学、林学及生态控制论原理,设计、建造与调控以木本植物为主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工程技术,其目的在于保护、改善与持续利用自然资源与环境。

 2.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状况的总称。

 3.生态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为其自身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和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负反馈效应。

 林业生态工程_复习资料

 4.林业生态工程的主要内容:①生物群落建造工程②环境改良工程③食物链工程 5.全球环境问题:温室效应、生物多样性锐减、水土流失、荒漠化扩大、土地退化、水资源危机、大气污染、臭氧层破坏、噪声污染等。

 第二章 林业生态工程学的理论基础 1.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是由生物系统和环境系统共同组成。生物系统包括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还原者)。环境系统包括有太阳辐射以及各种有机和无机的成分。

 2.任何生态系统都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联系,这三者是生态系统整体的基本功能。

 3.干扰体系:是所有干扰类型、干扰频率和干扰强度在某一段时间过程中的总和。

 4.生态学干扰:发生在一定地理位置上对生态系统结构造成直接损伤,非连续性的物理作用或事件。

 5.生态学胁迫:生态系统在结构未受到直接损害时,其功能受到影响的情形。

 6.系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元素(事物或工程)组成的。

 7.系统论的基本原则:①系统的整体性原则②系统的相关性原则③系统的自组织性原则与动态性原则④系统的目的性原则⑤系统的优化原则 8.决定可持续发展水平的 5 个基本要素:

 ①资源的承载能力 ②区域的生产能力 ③环境的缓冲能力

 林业生态工程_复习资料

 ④进程的稳定能力 ⑤管理的调节能力 9.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原则:

 ①区域系统的整体性原则 ②要素贡献的最小限制原则 ③系统在空间分布上的连续过渡原则 ④区域相似性与差异性互补原则 ⑤区域系统演进趋势的趋稳性原则 ⑥区域过程的振荡节律原则 ⑦要素功能的双向递减原则 10.环境的基本特性 ①整体性和区域性 ②变动性和稳定性 ③资源性和价值性 11.环境结构:指的是环境整体(系统)中各独立组成部分(要素)间数量的比例关系、空间位置的配制关系以及联系的内容和方式。

 12.环境状态:是环境结构的运动和变化的外在表现形式。

 13.环境容量:在人来生存和自然环境不致受害的前提下,环境可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称为环境容量。

 14.环境系统的功能特性:整体性、有限性、不可逆性、隐显性。

 15.环境质量:是环境系统客观存在的一种本质属性,并能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

 林业生态工程_复习资料

 加以描述的环境系统所处的状态。

 16.环境质量的价值:多维性、动态性。

 17.水土保持林的配置:是指在一定的水土流失区域内,根据地形地貌特征和水土流失规律,以及针对防护对象而营造的防护林。

 18.农田防护林规划设计的原则: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宜带则带、宜网则网。

 19.林带结构的 3 种基本类型:紧密结构、疏透结构、通风结构。

 20.营造防风固沙林的原则: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因害设防。

 21.防护林体系:是指在一个自然地理单元(或一个行政单元)或一个流域、水系、山脉范围内,结合当地地形条件,土地利用情况和山、水、田、林、路、渠以及牧场等基本建设固定设施,根据影响当地生产生活条件的主要灾害特点,所规划营造的以防护林为主体的和与其他林钟相结合的总体。

 第三章 全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总体规划 1.中国大陆划分的 9 个生态环境类型区:

 5.三北地区:风沙综合防治区域,主攻方向及建设:在边缘地区控制沙漠化扩大。

 6.南方丘陵红壤区:封山育林,退耕还林,护滩护岸防护林,农田防护网,改造坡耕地,发展经济林果,人工草地,解决农村能源问题。

 第四章 林业生态工程的规划设计 1.规划:为实现一定目标而选择和制订的一个最优的行动方针的自觉过程。

 2.生态规划:在深入分析人和自然关系的基础上,合理规划人类活动的安排,称

 林业生态工程_复习资料

 之为生态规划。

 3.林业生态工程规划:在一定地区范围内,根据当地的社会和自然条件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对生产发展方向土地利用布局,生产奋斗目标及相应的措施和技术指标实施步骤所做出的时间空间上的合理安排。

 4.设计:对规划和设计对象的体型和空间环境所做的整体性构思和安排。

 5.林业生态工程设计:对近期林业工程建设的具体安排。

 6.规划与设计之间的关系:规划是设计的前提和依据,设计是规划的深入和具体体现,规划是反映战略的长远设想和全局安排,是领导决策和制定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依据,设计是林业生态工程实施的依据,两者相辅相成,构成一个完整的林业生态工程设计体系。

 7.林业生态工程规划设计的作用:①是实现工程目标的重要途径②合理安排工程建设任务的一个重要手段③工程项目成功的一个重要保证④有效的控制工程成本⑤增强人们对林业生态工程重要性的认识 8.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①全局性②长远性③实践性④群众性 9.林业生态工程规划设计的任务:①制定林业生态工程总体规划方案②提供林业生态工程的设计③指导林业生态工程的施工④加强林业生态工程的科学性⑤保证林业生态工程的质量⑥提高林业生态工程成效 10.林业生态工程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①整体性原则②协调性原则③灵活性原则④主体性原则⑤循环再生原则⑥可行性原则 11.一般林业生态工程规划设计的内容:

 (1)基础调查:区域内的森林资源的状况、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自然资源

 林业生态工程_复习资料

 调查。

 (2)规划设计方案的提出:①“三个表”的编制 a 立地类型表 b 林业生态工程典型设计 c森林经营类型表

 ②落实林业生态工程用地

 ③进行各种规划设计文件的编制

 ④分析评价,根据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在合理安排土地利用的基础上,对宜林、荒山、荒地、绿化用地进行分析评价。

 ⑤编制科学合理的工程建设规划,设计先进实用的工程技术措施及投资规模和方式。

 (3)附属项目的设计 (4)施工的设计 12.规划设计的工作程序:①规划设计目标,并初步形成报告②编制方案③对规划设计的管理 13.规划设计的系统诊断与环境辨识:①确定林业生态工程规划与设计的对象及其边界②地理环境条件分析③社会经济调查与分析④综合分析 14.林业生态工程典型设计的编制方法(如何编制林业生态工程典型设计)

 (1)调查与收集资料 ①现有天然林树种和人工造林、零星植树的林种生长状况②现有林和散生林生长的立地条件(立地类型)及适应情况③当地引进树种的生长表现及其抗性等

 林业生态工程_复习资料

 (2)整理分析调查资料 (3)编制林业生态工程典型设计 (4)编制造林类型表 15.林分经营措施及其类型划分①幼林抚育型②间伐抚育型③林分改造型④封山育林型⑤采伐利用型⑥修、垦类型 16.造林技术措施设计:(判断正误)

 (1)整地设计(2)造林方式、方法设计(3)造林密度设计(4)幼林管理设计

 第五章 林业生态工程构建技术 1.水平配置:是指水土保持林体系内各个林种在流域范围内的平面布局和合理规划。

 2.立体配置:是指某一林种组成的树种或植物种的选择,和林分立体结构的配合形成。

 3.水土保持林林种:按一定的树种组成一定的形式配置在水土流失地区不同地形地貌部位上,具有特定防护作用和生产目的的水土保持林。

 4.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是区域(或流域)人工生态系统的主体和其有机组成部分。

 5.建设坡面水土保持(或水源涵养)用材林的目的:

 (1)由于过度放牧、樵采等而使原有植被遭到严重破坏,覆盖度很低,而引起严重水土流失的山地坡面,需人工营造水土保持林防止坡面进一步侵蚀,在增

 林业生态工程_复习资料

 加坡面稳定性的同时,争取获得一些小径用材。

 (2)在小流域的高山远山的水源地区,山地坡面由于不合理的利用,植被状况恶化而引起坡面水土流失和水文状况恶化。

 (3)由于山地道路、水利工程或山区矿山开发而出现的大面积坡面裸露的地方,往往是水土流失严重,容易引发山地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策源地,配合必要的工程护坡措施和人工营造水土保持护坡林可收到良好的护坡效果。

 7.发展护坡薪炭林的目的:主要在于解决农村生活用能源的同时,控制坡面的水土流失。

 8.营造薪炭林选择树种的原则:热值高、萌芽力强、生物量高、适应力强。

 9.护坡薪炭林的配置特点:(1)土地利用规划中,可选择距村庄(居民点)较近、交通便利而又不适于高经济利用(如农业、经济林、用材林、草场),或水土流失严重的坡地作为人工营造护坡薪炭林的土地。(2)树种选择,一般应选择适应于干旱、瘠薄立地,再生能力较强,耐平茬,生物产量高,并且有较高热值的乔、灌木树种。(3)造林密度,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适当密植,尽量营造混交林。

 11.发展复合林牧护坡林的目的:为恢复植被并提高牧草产量及载畜量或为人工培育牧草创造必要的条件,利用林业本身的特点为牲畜直接提供饲料,并保障牧坡或草场免于水土流失和牲畜免受大风、寒冻之害。

 12.复合林牧护坡林的配置:(1)树种选择:适应性强,耐干旱、瘠薄;适口性好;营养价值高,含有较高蛋白质和其他营养元素;生长迅速;萌蘖力强;除主要作为饲料树种外,应同时具有其他的经济效益。(2)配置:a根据地形条件

 林业生态工程_复习资料

 采用短带状沿等高线布设,每带长 10—20m,每带由 2—3 行灌木组成,带间距4—6m,水平相邻的带与带间留出缺口,以便牲畜通过。b 沿等高线均匀灌丛配置 c 短带状与均匀灌丛相配合 d 灌木带与牧草混交 e 在牧场的周围建护牧林,带状沿等高线配置,每条带种 2—3 行,带间距 5—6m,带与带之间宽度是林带宽度的 8—10 倍,留有缺口,供牲畜通过。

 13.土质沟道水土保持林的配置特点:(1)侵蚀发展基本停止,沟道农业利用较好,沟道采用了打坝淤地等措施并已达到稳定沟道纵坡、抬高侵蚀基点的地区。利用坡缓、土厚、向阳的沟坡,建设干、鲜果果园。利用沟坡造林时,造林地的位置可选在坡脚以上沟坡全长的 2/3 为止。(2)侵蚀沟系的中、下游,侵蚀发展基本停止,沟系上游侵蚀发展仍较活跃,沟道内进行了部分利用。在沟底业已停止下切的一些沟壑,如果不宜于农业利用时,最好进行高插柳栅状造林。栅状造林是采用末端直径5—10cm,长2m的柳桩,按照株距—1.0m,行距—2.5m。(3)侵蚀沟系的上、中、下游,侵蚀发展都很活跃,整个侵蚀沟系不能进行生产利用。若侵蚀沟距居民点较远,现又无力投工进行治理时,可采取封禁的办法,减少不合理的人为破坏,使逐步自然恢复植被,或撒播一些林木、草类种子,人工促进植被恢复;若侵蚀沟距居民点较近,对农业用地、水利设施(水库、渠道等)、工矿交通路线等有威胁时,应采取积极的治理措施。

 16.河川、河滩防护林的配置:雁翅形丛状造林。多采用插条造林方法,丛状栽植,栽植行方向要顺着规整流路所要求的导线方向,林带与水流方向构成 30—40

 林业生态工程_复习资料

 角,行距 2m,丛距 1m,每丛插条 3 根,一般多采用 1—2 年生枝条,长 30—40cm,直径—2.0cm。可深栽高杆杨、柳树;栽植深度:林缘、浅水区为 80cm,林内60cm,滩地 50cm。平均用条量 3000—4500kg/hm2,去弯取直。

 17.河川护岸林的几种类型:(1)人工开挖河道梯形断面护岸林(2)人工开挖河道的复式断面护岸林(3)天然河道的不规则断面护岸林(4)深切的天然河槽护岸林(5)天然河道简单断面护岸林(6)天然河道平缓河岸护岸林

 第六章 平原与风沙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技术 1.农田防护林:是以一定的树种组成、一定的结构成带状或网状配置在田块四周,以抵御自然灾害(风沙、干旱、干热风、霜冻等),改善农田小气候环境,给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创造有利条件,保证作物高产稳产为主要目的的人工林生态系统。

 2.农田防护林的林带结构:林带内树木枝叶的密集程度和分布状况或林带内透风空隙的大小、数量、分布状况。

 3.农田防护林的三种类型:紧密结构、疏透结构、通风结构。

 紧密结构:树叶密集,中级风力基本不能通过,大部风力由林带上部绕行,林带背面形成静风区或弱风区,林带防护距离短。

 疏透结构:透光空隙均匀分布,一部分空气从林带筛过,在背风面形成小漩涡,另一部分风从上方绕过,在林带背面形成弱风区,防风距离大。

 通风结构:林冠层透光空隙小或不透光,下部干层栅栏状透光,一部分从下层穿过,另一部分从上层绕过,穿过林带风速可能比狂野还大,背风面风速减弱,

 林业生态工程_复习资料

 防风距离大。

 4.林带结构与疏透度,透风系数有关。

 5.林带胁地与对策:林带胁地范围一般在林带两侧 1—2H 范围内,其中影响最大的是 1H 范围以内,林带胁地程度与林带树种、树高、林带结构、林带走向和不同侧面、作物种类、地理条件及农业生产条件等因素有关。一般侧根发达而根系浅的树种比深根性侧根少的树种胁地严重;树越高胁地越严重;紧密结构林带通常比疏透结构和通风结构林带胁地要严重;农作物种类中高秆作物(玉米)和深根系作物(花生和大豆)胁地影响范围较远,而矮秆和浅根性作物(小麦、谷子、荞麦、大麻等)影响较轻;通常南北走向的林带且无灌溉条件的农作物,林带胁地西侧比东侧严重,东西走向的林带南侧比北侧严重,在有灌溉条件下的农作物,水分不是主要问题,由于林带遮阴的影响,林带胁地情况则往往与上面相反,北侧重于南侧,东侧重于西侧。

 产生林带胁地的原因主要有:(1)林带树木根系向两侧延伸,夺取一部分作物生长所需要的土壤水分和养分(2)林带遮阴,影响了林带附近作物的光照时间和受光量,尤其在有灌溉条件、水肥管理好的农田,林带遮阴成为胁地的主要原因。

 减轻林带胁地的对策有:(1)挖断根沟。够深一般为 40—50cm,最深不超过 70cm,沟宽 30—50cm。(2)农作物合理配置。在胁地范围内安排种植受胁地影响小的作物种类。(3)树种的选择及林带的合理配置。选择深根性树种,并结合田边、水渠、道路合理配置林带。(4)保证水肥。

 6.窄林带、小网格类型农田防护林主林带间距:(1)尘风暴危害地带:主林带间

 林业生态工程_复习资料

 距应以当地林带成林树高的 15—20 倍。(2)以干热风为主的危害地带:主林带间距按当地成林时高度的 25 倍。

 7.造林方法:植苗造林、埋干造林、扦插造林 8.护田林带的更新:(1)更新方法:植苗更新、埋干更新、萌芽更新(2)更新方式:全带更新、半带更新、带内更新、带外更新 9.农林复合经营:是指在同一土地管理单元上,人为地将多年生木本植物(如乔木、灌木、棕榈、竹类等)与其他栽培植物(如农作物、药用植物、经济植物以及真菌等)或动物,在空间上按一定的时序安排在一起而进行管理的土地利用和技术系统的综合。

 10.农林复合经营的分类:(1)林(果)农复合经营 a.林农间作型、b.农田林网型、c.绿篱型 d.农林轮作型,(2)林牧(渔)复合经营 a.林牧间作型、b.护牧林型 c.牧场绿篱型 d.林(果)渔复合类型,(3)林(果)农牧(渔)复合经营 a.林农(牧)多层结构型、b.林农渔复合型 c.林牧渔复合型(4)特种农林复合经营 a.林果间作型 b.林药间作型 c.林菌间作型 d.林木昆虫复合型。

 第七章 林业生态工程综合效益评价 1.森林的综合效益:森林生态效益、森林经济效益和森林社会效益,总称为森林综合效益。

 2.森林效益:森林效用中,对人类社会中有用的那部分效用,称为森林效益。

 3.森林带生态效益:是指在森林生态系统及其影响范围内,森林对人类社会有益的是全部效用。

 林业生态工程_复习资料

 4.森林的经济效益:主要是指森林生态系统及其影响范围内,被人们开发利用已变为经济形态的那部分效益,泛指被人们认识且可能变为经济形态的森林效益。

 5.森林的社会效益:是指森林生态系统及其影响范围内,被人们认识、且已为社会服务的那部分效益。

 6.林业生态工程综合效益的基本特征:效益的整体性、发展的阶段性、计量的复杂性、人类的主体性。

 7.沿海地区海岸类型区划:海岸主要分基岩海岸、沙质海岸、淤地海岸。

 8.滨海盐碱地工程造林技术:(1)挖沟排水,抬高地面,降低地下水位,蓄淡排盐(2)种植旅费或耐盐植物,改良土壤(3)根据土壤含盐量和地下水位选择适生树种(4)营造混交林、适当密植(5)细致整地,及时抚育(6)采取适于盐碱土的栽植方法

相关热词搜索: 复习资料 林业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