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城玮文档网 >作文大全 > 十四五防灾减灾规划

十四五防灾减灾规划

时间:2022-08-16 09:50:02 来源:网友投稿

 — 2 —

  “ 十四五 ” 防灾减灾规划

 前 言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 国务院和省委 省政府关于加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决策部署,着眼防灾减灾工作全局,立足解决防灾减灾综合问题,进一步提高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依据 《 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 2021— 2025 年 ) 》、《 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 》 以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划 。

 规划基准期为2020 年,规划执行期为 2021 年至 2025 年 。

 本规划是未来五年防灾减灾事业发展的总体方案,是各级政府 履行公共服务职能 、 指导防灾减灾工作 、 制订防灾减灾政策以及安 排防灾减灾重大项目建设与政府投资的重要依据 。

 第一章 现状与形势 第一节 “ 十三五 ” 防灾减灾工作主要成效

 “ 十三五 ” 时期 , 我省自然灾害多发频发 , 大灾突发连发 。2018

 年 “ 4 · 20 ” 芦山强烈地震 、 2020 年 “ 11 · 22 ” 地震 、 2011 年“ 9 · 18 ” 特大暴雨 、 2019 年 “ 7 · 10 ” 特大山洪泥石流等重特大自然灾害,给灾区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 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 重大损失 。

 面对复杂的防灾减灾形势及重大挑战,在省委 、 省政府

 — 3 —

  坚强领导下,全省各级各有关部门( 单位) 密切配合, 高效有序开展抗灾救灾工作,努力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防灾减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

 ——— 防灾减灾管理体制和协调机制不断健全 , 省减灾委员会 ( 以下简称 “ 省减灾委 ” ) 作用有效发挥 。

 政府统一领导 、 部门分工负责 、 社会共同参与 、 属地管理为主的防灾减灾管理体制和协调机 制逐步完善 , 工作合力显著增强 。

 救灾准备 、 应急指挥 、 抢险救援 、医疗救护 、 灾后重建 、 灾害救助 、 军地联动等机制进一步健全 。

 省减灾委员会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有关防灾减灾决策部署,省减灾委各成员单位积极履行部门工作职责,民政部门充分发挥省减灾委办公室的参谋助手作用,指导协调开展防灾减灾工作 。

 ——— 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体系不断完善 , 应急信息预警预报网络初步形成 。

 山洪地质灾害 、 气象灾害 、 地震监测 、 生物病虫害 、 森林( 草原) 火灾等预警预报 、 信息发布和共享机制不断完善, 预警预报网络体系基本建成 。

 建立了灾害预警信息发布传播机制 、 绿色通道和气象服务直通式数据库,气象预警信息社会单元覆盖率已达 78. 5% 。

 建立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专职监测体系,将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灾责任落实到县 、 乡级政府具体责任人,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签订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书,并向社会公布 。

 54800 余名信息员 ( 群测群防责任人 、 民政灾害信息员 、 林火监测员等 ) 覆盖全省 100% 的行政村,灾害预警信息直达乡村干部 。

 ——— 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不断增加 ,

 灾害防御功能得到加强 。

 — 4 —

  以高速公路建设 、 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提档升级和农村公路通达通畅以及干线航道建设等为支撑,构建了通向灾区的快速救灾救援通道 。

 地质灾害综合防治 、 防洪抗旱 、 气象灾害防御 、 地震安全 、 综合防灾减灾等多项重大工程项目不断增加,防灾抗灾救灾基础设施不断夯实 。

 投入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 86. 7 亿元, 对 2928 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了工程治理和排危除险,有效保障了危险区人员生命和财产安全 。

 实施了 569 个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项目,1887 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已经全部完工 。

 以中央救灾物资成都储备库为中心 、 市 ( 州 ) 物资储备库为骨干 、 县 ( 市 、 区 ) 物资储备库为基础 、 灾害多发乡镇和边远村落建立的救灾物资储备点为补充的救灾物资储备体系构建完成,20 个市( 州) 级救灾物资储备库 、 140 余个县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和 1000 个自然灾害多发乡镇和边远村落救灾物资储备点及 2855 处地质灾害应急避险场所陆续投入使用 。

 ——— 防灾减灾人才和专业队伍不断壮大 , 科技支撑平台基本形成 。

 全面推进防灾减灾人才战略,防灾减灾专业人才队伍结构不断优化,以防灾减灾管理和专业人才队伍为骨干力量 、 以各类灾害应急救援队伍为突击力量 、 以防灾减灾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队伍为辅助力量的应急救援工作体系框架初步形成 。

 省减灾委成立了专家委员会,为全省防灾减灾提供决策指导 。

 整合省测绘地理信息局 、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第三制图院和省减灾中心等部门技 术资源,编制完成了全省自然灾害风险图集 。

 灾害监测预警 、 风险

 — 5 —

  评估 、 应急处置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 无线通信 、 应急广播 、 卫星应用 、“ 互联网+ ” 、 物联网 、 大数据等现代化高新技术及设备装备在应对重特大自然灾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 防灾减灾宣传教育不断深入 , 公众防灾减灾意识不断提高 。

 各地各部门以 “ 防灾减灾日 ” 和 “ 国际减灾日 ” 为平台 , 深入扎实地开展形式多样 、 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和防灾减灾应急演练活动 。

 通过宣传教育和演练,公众防灾减灾意识 、 临灾避险和自救互救等能力进一步增强,重特大自然灾害应对能力大幅提升 。

 大力推进防震减灾示范县 、 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 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 等创建活动,夯实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基础 。

 第二节 “ 十四五 ” 防灾减灾工作面临的形势 2021 年至 2025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 。

 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和资源消耗不断增加,城市( 镇) 化进程的快速推进 , 人类工程经济活动不断加速 , 以及 “ 5 · 12 ” 汶川特大地震和 “ 4 · 20 ” 芦山强烈地震及气候变化所带来的持续深远不利影响 , 环境压力不断增大 , 全省地质 、 水旱及气象等灾害易发 、 多发 、 频发的趋势将继续存在,防灾减灾形势依然严峻,防灾减灾工作面临新的更大挑战 。

 ——— 生态环境脆弱 , 新的灾害风险增大 。

 地处西南山区 ,

 地质地貌复杂 , 气候多变 , 原生环境脆弱 , 地质 、 气象 、 洪涝 、 干旱及地震等自然灾害多发,是全国自然灾害最重的省份之一,加之极端

 — 6 —

  强降雨过程及地震灾害导致崩塌 、 滑坡及山洪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高发频发 , 灾情重 、 损失大 。

 川西高原 、 川西南山区和盆周山区极 端气候天气频繁,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 、 森林病虫害和外来生物入侵风险加大 。

 ——— 防灾减灾基础依然薄弱 , 科技在防灾减灾中的支撑作用尚需加强 。

 各级政府尤其是基层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基础底子薄, 灾害监测预警 、 工程防御 、 应急装备等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存在 短板,现有救灾技术手段相对落后,重救灾 、 轻减灾的倾向仍不同程度地存在 。

 防灾减灾领域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能力不足,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研究欠缺,科技投入的系统性和持续性仍需加强, 现代化专业监测预警技术应用有待大力提升 。

 防灾减灾专业化应急救援队伍结构需要优化,资源共享程度有待提高 。

 ——— 城市高风险 、 农村设防低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 , 公众防灾减灾意识与能力仍存较大差距 。

 受历史和自然条件所限,全省部分城镇多数人口仍分布在自然灾害严重的地区,市政基础设施承载力超负荷,部分建筑达不到设防标准,城市防灾减灾重要性日益凸显 。

 广大农村,尤其是盆周山区,经济社会发展仍相对滞后,农村主要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建筑质量标准普遍不高,抵御灾害的能力仍显薄弱,不少农村人口因灾致贫或因灾返贫 、 重复受灾等问题突出 。

 城乡社区减灾工作模式尚需进一步探索和完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长效机制尚需进一步健全 。

 社会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尚 需提高,避灾 、 自救互救的知识和技能仍显不足 。

 — 7 —

  “ 十四五 ” 时期是防灾减灾工作机遇和挑战并存的重要战略时期 。

 面对严峻形势,必须进一步增强做好综合防灾减灾工 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 以更高的标准 、 更严的要求 、 更实的措施 、 更 大的力度,立足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 统筹规划综合防灾减灾事业,加速推进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建设, 全面构建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

 第二章 指导思想 、 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中央 国务院和省委 省政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 策部署和 “ 四个全面 ” 战略布局 , 遵循 “ 创新 、 协调 、 绿色 、 开放 、 共 享 ” 的发展理念,坚持以防为主 、 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 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降低灾害风险转变,依靠科技进步,依法防灾减灾,努力提升自然灾害应急救助能力,切实全面提升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 。

 第二节 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协调发展 。

 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自然规律,以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防灾减灾的根本,以保障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为防灾减灾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遵循自然规律 、 经济规 律 、 社会规律,通过降低灾害风险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

 — 7 —

 — 8 —

  预防为主,综合减灾 。

 以科学评估为依据,以项目为依托,以科技为支撑 , 以能力建设为保障 , 加强调查评价 、 群防群测 、 监测预

 警 、 工程防治 、 宣传教育 、 科技推广等综合防范 , 坚持防灾 、 减灾和救灾相结合,协同推进自然灾害防治管理各个环节的工作 。

 依法应对,科学减灾 。

 坚持法制思维,严格在法律框架内开展工作,依法依规开展防灾减灾工作,有效提高防灾减灾工作的科技支撑能力和水平 。

 政府主导 , 社会参与 。

 坚持政府主导 、 部门联动 、 社会参与 。坚持各级政府在防灾减灾工作中的主导地位,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积极动员组织社会各界力量参与防灾减灾 。

 分级负责,属地管理 。

 坚持省级统筹指导 、 市县就近指挥的分级负责原则,明确属地管理责任,强化各级政府在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中的主体责任 。

 统筹兼顾,突出重点 。

 全面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与区域战略布局,突出综合防灾减灾重点,逐步推进,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与防灾减灾的有机统一 。

 第三节 规划目标

 进一步健全综合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全面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降低灾害风险,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保障 。

 ——— 防灾减灾救灾综合协调机制进一步健全 。

 将防灾减灾工

 — 9 —

  作纳入各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 并在资源开发 、 能源供应 、 产业项目 、 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 城乡建设和扶贫开发等规划中体 现防灾减灾的要求 。

 力争年均每百万人口因灾死亡率控制在 1. 3 以内,年均因灾直接经济损失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控制在 1. 3% 以内 。

 全省森林( 草原) 火灾损失率控制在 1‰ 以内,林业有害生物无公害综合防治面积 2500 万亩次以上,林业有害生物成灾控制率在 3‰以内 。

 ——— 进一步提升综合防灾减灾能力 。

 建设综合防灾减灾救灾大数据体系,重点推进遥感技术的深层应用及灾损评估体系建设, 提高自然灾害监测预警 、 统计核查和信息共享及服务能力 。

 调查重点区域自然灾害风险隐患,编制灾害频发易发区县级以上行政单元自然灾害风险图 。

 建成省 、 市 、 县 、 乡四级救灾物资储备及管理体系,确保自然灾害发生 12 小时之内,受灾人员基本生活得到初步救助 。

 积极开展自然灾害政策性农房保险,提高参保率 。

 ——— 建设动态备灾地理信息数据库和城市地下管线隐患点数据库,开展高精度地质灾害防治专用图测制与更新,丰富防灾减灾地理信息资源,进一步提升应急测绘保障能力 。

 ——— 建成适应需求 、 结构完善 、 功能先进 、 保障有力的气象现代化体系 。

 气象灾害风险管理水平 、 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能力和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能力明显提高,应急预警信息发布手段和机制更加健全 。

 ——— 基本具备抗御

 6.

 0

 级左右地震 、 相当于各地区地震基本

 — 9 —

 — 11 —

  烈度的综合能力,现代防震减灾治理体系基本形成,公共服务能力全面提高 , 地震监测预报 、 震害防御 、 应急救援体系效能显著 , 全民 防震减灾素质不断提升 。

 完善工程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防治体系,进一步提升洪涝干旱 、 地质灾害 、 森林( 草原) 火灾及林业有害 生物应对能力 。

 新建 、 改建 、 扩建的所有建设工程均应达到国家防 灾减灾标准规定的要求 。

 ——— 大力发展应急 (

 安全 )

 产业 ,

 建立高危行业 、 重点领域的防灾减灾装备和应急救援器材配备标准,开展安全技术与安全产品使用的宣传与演示推广,培育应急产业市场,促进安全监控 、 安全避险 、 灾害防控 、 应急救援等技术产品和服务的快速发展 。

 ——— 各级各类防灾减灾人才队伍规模不断扩大 , 人才结构更加合理,应急抢险救援能力得到稳步提升 。

 每个自然村至少 1 名灾害信息员 。

 加大国家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建设 。

 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全民防灾减灾意识明显增强,防灾减灾知识普及率进一步提高 。

 第三章 主要任务 第一节 健全防灾减灾救灾管理体制机制

 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改革 , 坚持 “ 统一领导 、 综合协调 、 分类管理 、 分级负责 、 属地为主 ” 原则 , ...

相关热词搜索: 减灾 防灾 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