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城玮文档网 >作文大全 > 惠州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惠州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时间:2022-08-15 14:15:03 来源:网友投稿

 惠州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2010- - 2020)

 惠州市农业 局

 惠 州 学 院

 0 2010 年 年 5 5 月

 课题组研究人员 惠州市农业局 组

 长:

 刘仕启

  局长

  副组长:

 张金龙

  科长

  成

 员:

 刘明春

  主任

 何金华

  正科级干部

 巫汉忠

  副主任

 陈

 鹏

  副科长

 徐红生

  副科长

 李惠华

  主任科员 吴

 龙

  副主任科员

 潘荣德

  副主任科员 惠州学院

  单位负责人:

 杨海涛

  院长、教授、博士

  项目负责人:

  黄晓霞

  处长、副教授、博士 成

 员:

  杨

 荣

  系副主任、博士 张熙新

  副教授、博士 刘桂林

 系主任、教授、博士 胡超文

 博士 郑良才

  处长 吴映萍

  副处长、副教授

 目

 录

 1.规划总论 ................................................................................................. 1 1.1 规划背景 ....................................................................................... 1 1.2 规划依据 ....................................................................................... 3 1.2.1 法律法规 ............................................................................. 3 1.2.2 政策、规范性文件 ............................................................ 4 1.2.3 相关规划 ............................................................................. 4 1.3 规划范围及期限 .......................................................................... 5 2.惠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条件 ................................................................ 5 2.1 基本概况 ....................................................................................... 5 2.2 现代农业发展有利条件 ............................................................... 7 2.2.1 区位与市场条件优越 ......................................................... 7 2.2.2 农业资源丰富 ..................................................................... 9 2.2.3 气候条件得天独厚 ........................................................... 12 2.2.4 环境条件良好 ................................................................... 12 2.2.5 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良好 ............................................... 15 2.3 农业主导产业比较优势分析 ..................................................... 25 2.3.1 种植业 ............................................................................... 25 2.3.2 畜牧业 ............................................................................... 26 2.3.3 渔业 ................................................................................... 27 2.4 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 27 3.发展思路与发展目标 .......................................................................... 28

 3.1 指导思想 ..................................................................................... 28 3.2 基本原则 ..................................................................................... 29 3.2.1 因地制宜的原则 ............................................................... 29 3.2.2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 29 3.2.3 科技先导的原则 ............................................................... 30 3.2.4 循序渐进的原则 ............................................................... 30 3.3 总体思路 ..................................................................................... 30 3.4 发展目标 ..................................................................................... 31 3.4.1 总体目标 ........................................................................... 31 3.4.2 具体目标 ........................................................................... 33 4.现代农业功能分区与区域规划 .......................................................... 35 4.1 高效与特色农业区 ..................................................................... 35 4.1.1 基本概况 ........................................................................... 35 4.1.2 总体定位 ........................................................................... 35 4.1.3 发展方向 ........................................................................... 35 4.1.4 重点发展区域 ................................................................... 37 4.2 沿海蓝色渔业区 ......................................................................... 39 4.2.1 基本概况 ........................................................................... 39 4.2.2 总体定位 ........................................................................... 39 4.2.3 发展方向 ........................................................................... 39 4.2.4 重点发展区域 ................................................................... 39 4.3 山区绿色生态农业区 ................................................................. 40

 4.3.1 基本概况 ........................................................................... 40 4.3.2 总体定位 ........................................................................... 40 4.3.3 发展方向 ........................................................................... 42 4.3.4 重点发展区域 ................................................................... 42 4.4 旅游休闲观光农业区 ................................................................. 42 4.4.1 基本概况 ........................................................................... 42 4.4.2 总体定位 ........................................................................... 44 4.4.3 发展方向 ........................................................................... 44 4.4.4 重点发展区域 ................................................................... 45 5.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 48 5.1 重点发展主导优势产业与特色产业 ......................................... 48 5.1.1 种植业 ............................................................................... 48 5.1.2 畜牧业 ............................................................................... 61 5.1.3 林业 ................................................................................... 66 5.1.4 渔业 ................................................................................... 75 5.2 积极培育农产品加工及物流业 ................................................. 83 6.着力推进现代农业重点项目 .............................................................. 89 6.1 重大优质农产品基地项目建设 ................................................. 90 6.1.1 种植业重大产业基地及项目 ........................................... 90 6.1.2 畜牧业重大产业基地及项目 ........................................... 93 6.1.3 林业重大产业基地及项目 ............................................... 95 6.1.4 渔业重大产业基地及项目 ............................................... 99

 6.2 农业科技创新与科技示范园区项目 ....................................... 100 6.3 农业产业化项目 ....................................................................... 100 6.4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 101 6.5 农业生态环境建设 ................................................................... 104 6.6 现代农业产业配套项目 ........................................................... 104 6.6.1 农业信息化 ..................................................................... 104 6.6.2 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 ..................................................... 105 6.6.3 推进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 105 6.6.4 农业机械化 ..................................................................... 105 6.6.5 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 ............................................. 106 7. 健全现代农业支撑体系 .................................................................. 106 7.1 现代农业投入体系 ................................................................... 106 7.2 农业科技支撑体系 ................................................................... 107 7.2.1 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 108 7.2.2 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与转化体系 ..................................... 108 7.2.3 农业科技应用服务体系 ................................................. 109 7.3 农业标准化体系 ....................................................................... 110 7.3.1 制订和完善农业标准化体系 ......................................... 111 7.3.2 加强国家和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建设 ............. 112 7.3.3 建立农业标准化推广机制 ............................................. 113 7.3.4 加强农业标准化宣传 .................................................... 114 7.3.5 加强农业标准化工作评审 ............................................. 115

 7.4 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 115 7.4.1 制订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 ................................. 116 7.4.2 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设 ............................. 116 7.4.3 建立安全优质农产品认证体系 ..................................... 117 7.4.4 安全优质农产品推广体系 ............................................. 117 7.4.5 建设一批高标准无公害农产品基地 ............................. 118 7.4.6 强化农业投入品监管工作 ............................................. 118 7.4.7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宣传力度 ................................. 119 7.5 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 ............................................................... 119 7.6 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 ............................................................... 121 7.6.1 物流系统的基础设施体系 ............................................. 122 7.6.2 农产品物流信息平台 ..................................................... 123 7.6.3 第三方物流主体 ............................................................. 124 7.7 农业防灾减灾体系 ................................................................... 124 7.7.1 建立农业灾害预测预报系统 ......................................... 124 7.7.2 建立农业灾害发生应急管理体系 ................................. 125 7.7.3 建立农业保险制度 ......................................................... 125 7.7.4 加强农业防灾基础设施建设 ......................................... 126 7.7.5 大力发展可控农业,用先进物质条件装备农业 ......... 126 7.7.6 建立农业抗灾减灾品种和农业制度体系 ..................... 127 7.8 社会化服务体系 ....................................................................... 127 7.8.1 农业金融服务体系 ......................................................... 128

 7.8.2 农业保险服务体系 ......................................................... 130 7.8.3 农业信息服务体系 ......................................................... 132 7.9 有害生物防控体系 ................................................................... 134 7.9.1 有害生物防控目标定位 ................................................. 134 7.9.2 有害生物防控措施 ........................................................ 134 7.10 现代农田水利体系 ................................................................. 136 8.建立现代农业综合评价体系 ............................................................ 137 8.1 总体目标和基本要求 ............................................................... 137 8.1.1 总体目标 ......................................................................... 137 8.1.2 基本要求 ......................................................................... 138 8.2 评价指标体系 ........................................................................... 139 8.2.1 劳动生产率 ..................................................................... 139 8.2.2 土地生产率评价 ............................................................. 139 8.2.3 投入产出率 ..................................................................... 140 8.2.4 农业科技贡献率评价 ..................................................... 140 8.2.5 农民收入评价 ................................................................. 141 8.2.6 农业标准化水平评价 ..................................................... 141 8.2.7 农业机械化水平评价 ..................................................... 141 8.2.8 农业服务社会化水平评价 ............................................. 142 8.2.9 管理科学化程度评价 ..................................................... 142 8.2.10 农业生态良性化评价 ................................................... 144 8.2.11 城乡一体化水平评价 ................................................... 145

 8.3 评价指标体系的目标值 ........................................................... 146 9. 现代农业发展政策与保障措施 ...................................................... 146 9.1 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增强农村经济发展活力 ................... 147 9.1.1 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制度 ..................................... 147 9.1.2 深化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 ......................................... 148 9.1.3 积极推进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 ......................... 150 9.1.4 加快户籍管理制度改革 ................................................. 152 9.1.5 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 153 9.1.6 进一步加强基层民主建设 ............................................. 155 9.2 切实增加农业投入,强化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 157 9.2.1 增加财政对农业的投入 ................................................. 157 9.2.2 深化农业和农村投融资体制改革 ................................. 157 9.2.3 深化农村金融制度改革 ................................................. 158 9.3 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9.4 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9.5 加强农产品流通“绿色通道”建设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9.6 加强现代农田水利建设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9.7 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误 错误! 未定义书签。

 9.7.1 加强农业科研与开发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9.7.2 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应用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9.7.3 加强农业科技教育和普及工作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9.8 发展节约型农业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9.9 积极扩大农业对外开放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9.9.1 加快发展外向型农业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9.9.2 建立农产品出口支持体系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9.9.3 加快与国际相关农业标准的对接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9.9.4 加快农业利用外资步伐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9.9.5 加强与国外农业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 错误!。

 未定义书签。

 9.10 加强农业法制建设,全面推进农业依法治理误 错误! 未定义书签。

 9.10.1 加快建立健全农业法律法规体系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9.10.2 建立健全农业行政执法体系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9.10.3 开展农业普法宣传教育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9.11 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9.11.1 加强统筹协调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9.11.2 抓好典型示范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9.11.3 建立规划实施的评估制度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附图 1:惠州市土地利用现状图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附图 2:惠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 规划总论

 1 1.1 规划背景

 现代农业是继原始农业、传统农业之后更为发达的一个农业新阶段,它以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和综合效益,确保农产品供给、农民增收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现代技术装备为支撑,广泛运用现代生产工具,推行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采用现代化管理,是由多元化和多功能产业形态构成的产业体系。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出台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再次明确提出: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为了加快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2009 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 2010 年一号文件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内容,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把建设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把健全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作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要求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

 1 / 170

 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

 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强调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强化强农惠农政策,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

 “十一·五”时期以来,惠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工作,特别是近年来,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采取得力措施,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稳定,农村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特别是以发展特色农业、高效农业为重点,对建设现代农业进行了积极探索,现已初步形成了高效、特色型农业生产体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日趋完善,农业生产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具备建立现代农业产业的制度和经济基础。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 年)》的颁布,国家再次赋予广东“科学发展,先行先试”重任。根据《纲要》对惠州的定位,惠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世界级石油化工基地、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全省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粤港澳地区休闲度假基地、全国统筹城乡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基地五大基地战略。为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基地建设,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推进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构建现代农业体系是一条有效的路径。

 “十二·五”时期乃至今后更长一段时间,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

 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以结构调整、经济开放为主要特征的农业产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趋向;同时,市场竞争加剧、消费结构升级、贸易保护抬头。惠州农业发展面临产业加快升级、增长方式进一步转变的重要形势。在新阶段下,为应对新机遇、新挑战,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实施的总体要求,特编制《惠州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20 年)》。

 2 1.2 规划依据

 1 1.2.1 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8)《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 (9)《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 (10)《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 (15)《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1.2.2 政策、规范性文件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3)《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4)《中共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决定》 (5)《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农业主导产业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若干意见》 (6)《惠州市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方案》 3 1.2.3 相 关规划

  (1)《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

 (2)《广东省城镇体系规划(2007—2020)》

 (3)《惠州环境保护规划(2007—2020)》

 (4)《惠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1.3 规划范围及期限

 规划范围为整个惠州市所辖行政区域。规划基础年为 2009 年,近期为 2012 年,中期为 2015 年,远期展望到 2020 年。

 2. 惠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条件

 1 2.1 基本概况

 惠州位于广东省东南部,珠江三角洲东北端,东靠汕尾,西临广州,南临南海大亚湾,与深圳、香港、东莞毗邻,北连韶关和河源,素有“粤东重镇”、“岭南名郡”之称,是珠三角东岸联结内陆和粤东等地的重要节点城市,也是华南沿海便捷的海上门户。现有陆地面积11158 平方公里,海域面积 4520 平方公里,海岸线长 223.6 公里,是广东省海洋大市之一。惠州现辖惠东、博罗、龙门三县;惠城、惠阳、大亚湾、仲恺四区,共有 52 个乡镇,16 个街道办。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 1988 年撤地建市以来,惠州实施“工业立市、外向带动”的发展战略,社会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统计显示,2009 年惠州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1410 亿元,在广东省位居第六;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759 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503 亿元;外贸出口 171.5 亿美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 101.5 亿元。

 实现农业总产值 150 亿元,比上年增长 5%;农业增加值 91.9 亿元,增长 6%;农民人均纯收入 7573 元,增长 14.4%,增幅连续 3 年达到两位数,连续 4 年超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纵向比较,

 惠州经济和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如表 1 所示。

 表 表 1

 惠州改革开放 0 30 多年主要经济指标

 指

  标 1977 年 1987 年 1997 年 2007 年 2008 年 2009 年 GDP(亿元)

 6.5 22.4 318.9 1105 1290.4 1410 人均GDP(元)

 352 1042 10947 28945 33077 35877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0.4 6.6 58.8 486.9 588.7 759 出口额(美元)

 0.1 1.1 34.7 146.1 179.9 171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亿元)

 3.2 11.8 100.6 353.9 423.4 503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亿元)

 0.5 1.3 8.0 62 78 101 职工年平均工资(元)

 626 1462 6966 19644 22727 21278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 639 3305 5695 6626 7573 (资料来源:中共惠州市委、市政府主办《惠州年鉴-2009》)

 与周边城市相比,惠州的经济总量保持着较大的优势,如表 2 所示,惠州作为地区性中心城市地位日益显著。

 表 表 2

 市 近几年广东省地区性中心城市 GDP表 对比表

 市别 2003年 2005年 2007年 2008年 GDP(亿元)

 排序 GDP(亿元)

 排序 GDP(亿元)

 排序 GDP(亿元)

 排序 佛山 1578.5 1 2383.2 1 3605.1 1 4333.30 1 东莞 1452.5 2 2181.6 2 3152.0 2 3702.53 2 茂名 610.8 3 808.2 3 1024.6 4 1217.84 4 惠州

 586.5

 4 4

 803.4

 4 4

 1105.0

 3 3

 1290.36

 3 3

 汕头 498.4 5 651.4 5 850.1 7 974.78 7 湛江 483.9 6 658.1 6 892.6 6 1048.66 5 珠海 476.7 7 635.0 7 895.9 5 992.06 6 韶关 264.2 8 340.0 8 471.7 8 545.87 8 梅州 238.4 9 314.5 9 410.6 9 477.88 9 (资料来源:

 《广东省统计年鉴 2003-2009 年》;另根据《广东省城镇体系规划(2007—2020)》,地区性中心城市包括:佛山、珠海、东莞、惠州、汕头、湛江、茂名、韶关、梅州九市)

 2 2.2 现代农业发展有利条件

 1 2.2.1 区位与市场条件优 越

 惠州素有“粤东重镇”、“岭南名郡”之称,是珠三角东岸联结内陆和粤东等地的重要节点城市,也是华南沿海便捷的海上门户,紧邻深圳、东莞、广州等珠江三角洲发达城市,毗邻香港、澳门,产业化环境好,市场经济发达,国际化水平高,便于辐射东南亚一带及开拓国际市场,有处在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交汇点的地缘与区位优势。海域面积 4520 平方公里,海岸线长 223.6 公里,是广东省海洋大市之一。水、陆、空交通便利,有国家一级深水港—惠州港,有京九铁路和广梅汕铁路横贯,有三条国道和惠河、广惠、深汕等多条高速公路交汇,东莞至惠州的城际轨道交通在施工中。厦深铁路开通后,惠州沿海交通优势将凸现。市内“惠澳”、“惠南”等城市快速干道构筑出了城市发展网络和体系。

 随着《珠江三角洲改革发展纲要》的实施,珠三角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区域合作与交流日益密切和广泛,使惠州的区位优势和交通枢纽地位更加凸现。惠州依托珠三角东岸“三纵三横”交通网络(三纵即广深高速、惠深高速、广深铁路,三横即广惠高速、京九铁路和深汕高速),以及筹划中的珠三角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网络和建设通向邻近省份的八条高速公路以及若干条国道、省道,这些将大大提升惠州市的区位优势,促进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也为现代农业的发展带来契机,创造了先发优势。另一方面,香港、深圳、东莞、广州等作

 为珠三角经济实力最强的龙头城市,属区域经济扩散中心和产业布局中心,随着城市的扩张和对外开放度的提高,城市人口和客流量也将大幅度增长,土地资源日益紧张,农用地面积将进一步缩减,使这些城市的农副产品供应的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为惠州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极为广阔的市场机遇。

 2 2.2.2 农业资源丰富

 ——土地资源相对丰富,类型多种多样。按土壤的成土条件、成土过程、土壤剖面形态及理化性状,惠州的土壤一般可分为13个土类、21个亚类、64个土属、158个土种。其中水稻土有1个土类、6个亚类、25个土属、74个土种;旱地土壤有7个土类、7个亚类、15个土属、22个土种;自然土壤有11个土类(其中6个土类与旱地土壤相同)、14个亚类(其中6个亚类与旱地土壤相同),24个土属、62个土种。据全国第二次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惠州现拥有耕地2155067.6亩,园地861310.3亩,林地10852886.1亩,牧草地565亩,其它农用地612932.7亩(其中:畜禽饲养1811.3亩、设施农业125亩、农村道路41140.2、坑塘水面312869.1亩、养殖水面16363.7亩、农田水利115024.9亩、田坎125598.5亩),居民点及工矿用地1437812.6亩,交通用地83452.4亩,水域用地1095851.4亩,未利用土地810056.4亩。

 ——水资源总体较丰富。多年平均本地水资源量 128.77 亿立方米,占广东省水资源量近 7%,属广东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水系发达,水网稠密,有东江、西枝江及其支流等 467 条河段,其中,惠州

 市境内集水面积 100 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 35 条,其中东江(过境河流)、西枝江、淡水河、公庄河、沙河、增江等 6 条河流的集雨面积超过 1000 平方公里。河流上建有大型水库 3 座、中型水库 20 座,计至小(一)、(二)型水库,共控制集水面积约 3426.4 平方公里,总库容约 260 亿立方米。水产养殖岸线 50 多公里,适合发展海水养殖业。大部分乡镇或临江、临河或临海,发展农业的水资源条件优越。

 惠州市地下水资源的调查评价,经测算,全市地下水资源量多年平均为 32.02 亿立方米。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和行政分区划分为三区:一是山丘区的东江区,地下水资源量最为丰富,有 20.16 亿立方米,占总量的 63.0%,且开采利用最大;珠江三角洲区和粤东沿海区(均为山丘、平原混合区)各为 9.40 亿立方米、2.46 亿立方米,分别占总量的 29.4%、7.6%。

 惠州市是广东省海洋大市之一,海岸线经惠州市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和惠东县南角与海丰县毗邻,跨大亚湾与红海两个海区,海域面积 4500 平方公里。海岸线全长 223.6 公里,其中惠东县 171.8 公里、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 51.8 公里。

 ——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农产品多种多样。惠州市地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多雨,森林植被茂盛。从大亚湾到龙门县的南昆山分布着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哺育着众多的动物类群,形成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记载的野生动物 141 种,其中禽类有鸢、鹳、鹗等 41 种,兽类有熊、豹、虎等 19 种,鱼类有白小、鲤、鲫等 33 种,虫介类 48 种。

 惠州的地理位置与气候条件,有利于种类繁多的野生植物的生长。既有大型真菌,又有药材、纤维植物、油料植物、淀粉类植物,还有品种繁多的野生水果。野生稻、水果、蔬菜、油料、淀粉、纤维植物、药材、食用菌、竹类、树木类、花卉类等各地几乎都有生长,只不过各地多寡不一,分布面积大小不同。被国家列为一至三级的珍稀濒危植物有 20 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的 1 种,二级保护的 5 种,三级保护的 14 种。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薯类等,其中以水稻种植面积最大。水果资源丰富,是岭南“四大佳果”的重要产区。森林资源也很丰富,如龙门县具有经济价值的树木就有 52 科 123 属500 多种类,其中“南昆竹”久负盛名;惠东县古田自然保护区植物种类达 1500 多种;博罗县象头山的高等植物不少于 1500 种。至 2008年底,全市林业用地 715333.33 公顷,有林地 640666.67 公顷,活立木蓄积量 2316 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 59.2%。动物资源方面,畜牧养殖主要是牛、猪、鸡、鸭和鹅。水产资源极为丰富,具有较大经济价值和捕捞价值的鱼类共有 400 多种,贝类 200 多种,甲类 100 多种,棘皮类 60 多种,藻类 30 多种。农业生产有悠久的历史,沉淀着深厚的农耕文化,民俗风情具有“南北结合,兼容并蓄,融汇贯通,风姿独异”的特色,较典型的有客家风情、龙门瑶族风情和平海古城民族风情,龙门农民画、惠东渔歌等民间艺术风格独特。

 ——旅游资源丰富,山、湖、海、江、泉、瀑布、岛屿等旅游资源,样样皆备。山地旅游资源有罗浮山、南昆山、象头山等,北部山区龙门县地热资源丰富,可开发的温泉旅游度假地有多处。南部沿海

 有滨海旅游海岸线达 20 多公里,在大亚湾、红海湾海域分布着大小岛屿 140 个,滨海旅游资源条件优越。同时,惠州具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称,目前全市有省级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及自然保护区13 处,其中,国家 4A 级景区 6 处;国家 3A 级景区 2 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2 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 处;国家生态风景区 1 处。“广东省旅游强县、广东省旅游特色县”1 个;“广东省旅游特色村”5 个。丰富的旅游资源有利于发展现代旅游休闲观光农业。

 3 2.2.3 气候条件得天独厚

 惠州市地处低纬度,北靠南岭,南临南海。北回归线(23°27′N)横贯龙门县麻榨镇、博罗县杨村镇以南3~4公里处,70%的境域处于北回归线以南,处于西南季风与东北季风的交汇处,受温带和热带天气系统的共同影响。太阳高度角较大,日照时间较长,太阳辐射较丰富。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四季常绿,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9.5℃-22.1℃,全年平均霜冻期日不足一周时间,年平均相对湿度78%,平均年日照总数1952小时。惠州南临广阔的热带海洋,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早,时间长,年降雨量1700—2300毫米,发展农业生产的气候条件优越。

 4 2.2.4 环境条件良好

 (1 1 )良好的 生态环境

 惠州资源生态要素丰富多样,与珠三角发达地区比较,污染程度小,拥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

 范城市”、“全国造林绿化十佳城市”等多种荣誉称号,属于珠三角生态环境优良地区。

 生态屏障保护完好,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面积比例高。现已建成森林、湿地和野生动物保护区 24 个,自然保护区面积达 1581.06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 10.08%,建成国家级森林公园 29 个,森林覆盖率达 59.2%。惠东、大亚湾建成了防护林、红树林带,形成了沿海生态屏障;东江流域水源林建设、西枝水源林整治以及县(区)乡村绿化、村庄绿化、村道绿化均取得了一定成效。至 2008 年底,全市建成省级生态示范村 9 个;市级生态村 63 个。

 大气环境质量优良,惠城、惠阳、大亚湾三区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博罗、惠东、龙门三县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在水环境方面,市境内 6 个地表水饮用水源水质优良,全市 6 个江(河)段中,东江惠州段、公庄河、沙河、增江水质整体状况良好。

 (2 2 )良好的政策 环境

 “多予、少取、放活”的“三农”工作方针的贯彻实施,加强了农业政策支持和农民利益保护。农村税费改革深入推进,全面取消了农业税,加强了涉农收费的监管,农民负担进一步下降。实行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等支农政策,使农民得到了更多的实惠,自我发展能力显著增强。按照依法行政的要求,执法体系规范化建设步伐加快,开展了打假保农业和保安全集中执法活动,加强农资企业信用管理和市场监督检查,依法保护和支持了农业的发展。2007 年中共中央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7〕1 号);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把现代农业建设作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广东省政府把现代农业建设作为今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在 2010 年召开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强调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强化强农惠农政策,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

 惠州市委市政府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在推进二三产业发展的同时,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推出了《惠州市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方案》(惠市委发〔2007〕43 号);在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过程中,及时调整农业发展战略,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提出把惠州打造成珠三角乃至粤港澳地区的农产品生产供应中心、农产品加工流通中心和生态观光旅游农业中心,“三个区域中心”以及区域内最大、最安全的“菜篮子”基地。到 2020 年,以现代农业技术手段和经营方式,对传统农业进行全面的改造,基本上实现农业现代化,使惠州农业从“资源依存型”向“科技依存型”转变,建立起“高效、低耗、持续”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市委市政府先后颁布实施了《关于加快我市农村沼气工程建设的意见》(惠府[2007]95 号)、《关于我市扶持生猪生产发展的若干意见》(惠府[2007]98 号)、《惠州市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业龙头企业的实施方案》(惠府办[2008]34 号)、《关于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实施意见》(惠府〔2008〕122 号)、《关于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惠市委发[2009]7 号)等一系列政策。

 具体措施方面,从 2006 年开始,市级财政把新增财力的 70%、县级财政新增财力的 50%用于新农村建设,切实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从 2008 年至 2011 年,市财政每年安排200 万元用于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从 2008 年至 2011 年,市财政计划每年安排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贴息资金 600 万元及奖励资金 400 万元,安排 300 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安排 230 万元农机化项目专项资金;2007—2010 年,市财政共安排沼气补贴资金 1000 万元;2006—2010 年,市政府每年投入 35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革命老区建设;2007 年起,每年安排 150 万元扶贫专项资金;良好的政策环境有利于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

 (3 3 )良好的经济 环境

 一是国民经济持续发展为农业创造了宽松的环境。惠州的 GDP

 和财政总收入近年来保持 10%-15%的增长速度,国民经济其他产业对农业的“反哺”能力日益增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新阶段已经到来。同时,随着惠州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项目的落户必然拉动农村劳力转移,即可提高农民现金收入,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市场,增强对农业的辐射带动能力。

 二是三次产业不断融合,为推动农业产业升级提供了新的机遇。经过多年的发展,惠州农业的基础设施条件、组织形式、产业发展水平及外部支持环境都有了较大提高和改善,突破了传统农业的束缚,向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联动发展转变,培育了一大批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专业农户等新型市场经营主体,为加快城乡产业对接和要素流动,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营销服务等后续产业,促进先进适用技术向农业渗透,逐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创造了较好的条件。

 三是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为发展外向型农业提供了新的机遇。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有利于发挥惠州农业在区位、产地环境、资源条件、产业基础和出口贸易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在更高层次和更大范围内参与国际分工和优化资源配置。同时,珠三角经济圈进程加快,区域分工合作与交流日益密切,不仅为惠州农业提供极为广阔的市场空间,也为惠州积极参与国内和国际经济大循环,发展外向型农业提供有力支撑。

 5 2.2.5 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良好

 (1 1 )农 业产业特色鲜明

 进入 21 世纪以来,惠州积极培育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各县(区)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形成了以甜玉米、马铃薯、梅菜、荔枝、韭黄、等为主导的具有惠州特色的效益农业产业格局。2009 年,甜玉米、马铃薯、梅菜等八大特色农作物总面积(含复种)达到 181.58 万亩,占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的 40%,年产值达到 35.82 亿元,仅此一项,农民人均增收 2046 元。其中,冬季特色农业加快发展,2009 年全市冬种农作物 88.2 万亩,总产值愈 14 亿元,带动农民人均增收 800 多

 元。目前,全市形成了以八大特色农产品为主导的特色农业产业带,其中连片面积 5 万亩的特色农业生产基地 6 个:

 一是以惠东铁涌、平海和稔山为中心的 5 万亩马铃薯生产基地; 二是以城区矮陂、横沥和惠东梁化为中心的 5 万亩梅菜生产基地; 三是以城区汝湖、陈江和惠阳马安为中心的 5 万亩甜玉米生产基地; 四是以博罗福田、石湾和园洲为中心的 5 万亩甜玉米生产基地; 五是以惠阳平潭、惠东粱化为中心的 5 万亩甜玉米生产基地; 六是以龙门龙田、平陵和龙江为中心的5 万亩包心芥菜生产基地。

 以特色农业为基础,各县(区)培育出了一批不同类型的农业专业镇和专业村,如表 3、表 4 所示。

 表 3

 惠州市农业专 业镇区域布局表

 县(区)

 镇(办)

 专业化产业 类型 惠 城 区 汝湖镇 甜玉米 省级专业镇 横沥镇 梅菜 省级专业镇 马安镇 西瓜 市级专业镇培育对象 惠 阳 区 镇隆镇 荔枝 省级专业镇 平潭镇 优质粮 市级专业镇培育对象 沙田镇 食用菌 产业集聚潜力镇 博 罗 县 石湾镇 现代农业/中医药 市级专业镇培育对象 石坝镇 家禽养殖 市级专业镇培育对象 福田镇 菜心 市级专业镇培育对象 惠 东 县 铁涌镇 冬种马铃薯 省级专业镇 平海镇 海水养殖 市级专业镇培育对象 梁化镇 蔬菜 市级专业镇培育对象 大岭镇 农产品种植 产业集聚潜力镇 港口镇 海洋产业 产业集聚潜力镇 巽寮镇 旅游 产业集聚潜力镇 龙 门 县 龙华镇 年桔 省级专业镇 龙潭镇 竹制品 市级专业镇培育对象 永汉镇 温泉 市级专业镇培育对象 龙城街道 农民画 产业集聚潜力镇 (资料来源:惠州市科技局)

 表4 4

 惠州市农业专 业 村一览 表

 县(区)

 镇(办)及专业村 专业农产品 惠

 城

 区

 惠城区横沥镇土桥村 梅菜 惠城区潼湖镇新光村 罗非鱼 惠城区马安镇水贝村 樱桃谷鸭 惠城区陈江街道青春村 菜心 惠城区沥林...

相关热词搜索: 惠州市 现代农业 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