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城玮文档网 >作文大全 > 昆明市“十三五”农业发展规划,-,km

昆明市“十三五”农业发展规划,-,km

时间:2022-08-13 17:10:02 来源:网友投稿

  1

  昆明市“十三五”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

 发展规划 (2016—2020 年)

  2016 年 8 月

  1

  前

 言 “十三五”时期,是昆明加快转型升级、实现创新发展的关键时期,更是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着眼于世人对健康生活的新需求、对高品质农产品的新期待,结合昆明市推进高原特色都市农业现代化的战略优势,根据省、市党委、政府关于推动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重要部署,编制《昆明市“十三五”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6—2020 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依据省、市关于推进“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进行编制,主要包括《中共云南省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闯出跨越式发展路子的决定》,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决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扎实推进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的意见》、《关于加快昆曲绿色经济示范带建设的意见》、《云南省“十三五”农业发展规划》、《昆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云南省昆明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规划(2009—2020)》,市委、市政府《关于发展高原特色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实施意见》、《关于实施产业强市战略推进“8185”产业培育提升计划的意见》、《关于加大农村改革创新力度 加快推进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实施意见》等。

  2

  《规划》紧紧围绕推动昆明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加快发展、保持农民持续增收、建设美丽繁荣农村的新任务,全面分析了农业发展外部条件和内部动因深刻变化的新形势,全面把握农业发展面临在更大范围内整合资源所带来的新机遇,努力增创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新优势,科学谋划“十三五”昆明农业全面转变发展方式的新蓝图。《规划》是推进昆明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宏观指导性文件,也是实施农业重点工程和具体产业项目的基本依据。

 《规划》范围:昆明现辖六区一市七县区域,即五华、盘龙、西山、官渡、呈贡、东川六区、安宁市和晋宁、富民、宜良、石林、禄劝、寻甸、嵩明七县的空间范围。

 《规划》期限:基期为 2015 年,规划期为 2016 年至 2020年。

  - 1 -

 目

 录

 第一章 发展基础 .................................. 1 第一节 农业经济总量和农民收入持续增加 .......... 1 第二节 特色农业发展成效显著 .................... 2 第三节 农业产业化发展取得新突破 ................ 3 第四节 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 3 第五节 科技进步和机械化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 4 第六节 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开创新局面 .............. 4 第七节 农村能源和农业生态环保建设取得新进展 .... 5 第二章 形势分析 .................................. 8 第一节 问题与挑战 .............................. 8 第二节 优势与机遇 ............................. 11 第三章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 16 第一节 指导思想 ............................... 16 第二节 发展定位 ............................... 17 第三节 发展理念 ............................... 19 第四节 发展原则 ............................... 20 第五节 发展目标 ............................... 21 第六节 功能定位 ............................... 25 第四章 空间布局 ................................. 26 第一节 三区 ................................... 26 第二节 一带 ................................... 29

  - 2 -

  第五章 优势产业及区域布局 ....................... 31 第一节 优质粮食 ............................... 31 第二节 特色烟草 ............................... 33 第三节 特色蔬菜 ............................... 34 第四节 品牌花卉 ............................... 35 第五节 特色林果 ............................... 37 第六节 特色中药材 ............................. 39 第七节 山地牧业 ............................... 40 第八节 淡水渔业 ............................... 41 第九节 农产品加工 ............................. 42 第六章 重点任务 ................................. 46 第一节 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 ............. 46 第二节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 48 第三节 建设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载体 ....... 49 第四节 强化农业科技支撑 ....................... 51 第五节 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 ..................... 53 第六节 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 ..................... 55 第七节 扩大农业对外开放 ....................... 57 第八节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 58 第九节 加大产业扶贫力度 ....................... 59 第七章 保障措施 ................................. 60 第一节 加强组织领导 ........................... 60 第二节 完善农业政策 ........................... 60

  - 3 -

  第三节 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 ..................... 62 第四节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 64 第五节 强化人才保障 ........................... 66 附 图 ........................................... 68 附图一:“三区”空间布局示意图 ................ 68 附图二:“一带”空间布局示意图 ................ 69 附图三:各优势产业区域布局示意图 .............. 70 附 表:昆明市“十三五”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重点建设项目表 . 79

  1

 第一章 发展基础 “十二五”期间,昆明市依托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位,充分利用交通物流便利、科研力量富集、资本实力雄厚、市场支撑有力的优势,成功克服连续干旱、农产品市场价格大幅波动等负面影响,坚持“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方向,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稳步推进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全市农业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经营效益、农业产业体系、农业功能拓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技术水平、农业产业发展能力等方面均有长足进步。“十二五”时期是昆明市农业改革发展非常活跃的五年,是农业发展最快、农村变化最大、农民增收最多的五年,为“十三五”时期农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一节 农业经济总量和农民收入持续增加 昆明市农业总产值、增加值等主要指标在全省的占比均保持在 10%左右,位居全省各州(市)前列。2015 年全市农业总产值达到 328.6 亿元,比 2010 年增加 128.6 亿元,年均递增 6.4%;农业增加值达到 194.7 亿元,比 2010 年增加 74.7亿元,年均递增 6.3%;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444 元(现价),比 2010 年增加 5644 元,年均增长 14.5%。

  2

  第二节 特色农业发展成效显著 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农产品安全保供为方向,以增强农业发展动力为重点,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十二五”期间,高原特色农业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高原粮仓不断夯实,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 350 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 100 万吨以上。二是特色经作快速发展,全市蔬菜播种面积 145 万亩,产量 285 万吨,产值 51.7 亿元,较 2010 年的 30.6 亿元增长 69%;花卉园艺种植面积 21 万亩,鲜切花产量 55 亿枝,花卉园艺产值 50.5 亿元,较 2010 年的 35.8 亿元增长 41%;烤烟种植面积 48.5 万亩,收购烟叶 141 万担,烟农收入 21.4亿元,较 2010 年的 13.2 亿元,增长 62.2%;水果种植面积40.3 万亩,产量 28.6 万吨,产值 6.1 亿元,较 2010 年的 5.2亿元增长 17.3%;中药材种植面积 12.4 万亩,产值 6.4 亿元,较 2010 年的 1.9 亿元增长 236.8%。三是山地牧业发展迅速,畜牧业产值 115 亿元,较 2010 年的 75 亿元增长 53.3%。四是淡水渔业发展提质增效,水产品总产量达到 3.7 万吨,较2010 年的 4.4 万吨减少 15.9%;渔业经济总产值 31.4 亿元(行业数),较 2010 年的 11.5 亿元增长 173%;五是高效林业发展功能拓展,发展速度加快,林业综合产值突破 100 亿元(行业数),较 2010 年的 49 亿元增长 104%。六是开放农业加快发展,2015 年农产品出口额达到 10 亿美元,较 2010 年的7.4 亿美元增长 35.1%。

  3

  第三节 农业产业化发展取得新突破 2015 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产值突破 350 亿元(行业数),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 1.07:1,较“十一五”末提高了 76%;各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 345 家,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 2600 个;布局都市农庄 150 多座。截至 2015 年,全市有效期内“三品一标” 114 家,产品 244 个,云南名牌农产品 47个;云南名牌(农业类)39 家、涉农昆明市名牌 62 家、昆明知名商标 35 个。市、县、乡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和监测制度已初步建立,畜(奶)产品、兽药、饲料市检测机构已通过双认证。建成“昆明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平台”,逐步实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生产信息化、工作网络化、管理科学化。昆明作为全省农产品加工中心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农业产业化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

 第四节 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十二五”期间,结合国家、省重点工程,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夯实,农业生产条件逐步改善。标准农田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投入 15.25 亿元,完成中低产田地改造 174.17 万亩。完成各类水利投资 134.2 亿元,是“十一五”期间全市水利投资 47 亿元的 2.82 倍,完成“十二五”规划投资 107.1 亿元的 126%。其中:争取到中央资金 31.98 亿元,省级资金 15.87 亿元,安排市级资金 22.65 亿元,县级和群众自筹 54.95 亿元。新增水库总库容 1.4 亿立方米,新增供

  4

  水能力 2.4 亿立方米。解决 58.5 万人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新增节水灌溉面积 1.5 万亩。建成“五小水利”工程 19.37 万件(其中:小水窖 15.01 万件)。新增农村水电装机容量 7240千瓦。全市 14 个县(市、区)均建立了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和群测群防体系,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1950 平方公里。全市累计建成各类水库 820 座、蓄水工程总库容 27.88 亿立方米,实施了 1 座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由“十一五”末的 0.5 提高到 0.52。

 第五节 科技进步和机械化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全面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推进现代农业展示中心等农业科技展示培训平台建设。截至 2015 年科技示范户达到3415 户,带动农户 68300 户,分别较 2010 年科技示范户 2000户,带动农户 20000 户增长 70.8%、241.5%。测土配方施肥、畜禽水产健康养殖等实用技术覆盖率明显提高。2015 年,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 50%,比“十一五”末提高 6 个百分点;农机总动力达到 318 万千瓦,是“十一五”末的 1.2 倍。科技进步和农机装备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中的支撑作用明显提高。充分利用昆明市农业大专院校集中、农业科研推广体系健全、科技资源富集优势,作为全省农业科技研发和转化中心的地位继续增强。

 第六节 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开创新局面 “十二五”期间,特别是十八大之后,全面深化农业农村

  5

  改革,不断释放改革红利。顺应农民向城镇转移新趋势,积极突破土地流转中存在的体制机制障碍,农村承包耕地流转速度明显加快。截至 2015 年,土地流转面积达到 97 万亩,占家庭承包面积的 47%,明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土地等涉农财产权利的确权登记颁证,加强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确立了林农经营主体地位,全面推开林权流转,快速推进林权抵押贷款,林业新兴产业示范进一步发展。强化村庄人居环境整治,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推进“农转城”工作,健全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健全基层民主制度,创新基层管理服务,改善乡村治理机制。这些改革措施的实施,为全市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开创了新局面。

 第七节 农村能源和农业生态环保建设取得新进展 围绕建设高原湖滨生态城市的发展目标,在滇池流域周边实行了“四退三还”、全面禁种禁养,加大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力度,促进水域生态修复,完成全市农业污染源和土壤重金属污染普查工作,实施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项目、农业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项目、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项目和农田面源污染综合控制项目,化肥、农药过量使用得到有效控制,农业生态环境持续好转。“十二五”期间,全市建成农村户用沼气池达 19150 口,推广农村太

  6

  阳能热水器 45942 台,完成节能改灶推广 90218 眼,建成大中型沼气工程 20 座。IPM、测土配方项目的实施,有效控制了农业投入品,为开展农业清洁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畜禽粪便和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项目的开展,对循环农业和生态农业的发展做好了物质准备。在农村清洁能源大量推广使用,生态农业逐步开展的同时,相关的周边环境(特别是水环境)也得到了相应的保护。农业野生植物保护和外来入侵生物防治取得初步成效。

  7

 表 1:昆明市“十二五”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发展主要指标表

  指标 2010 年 2015 年 增长比例(% )

 农业总产值(亿元) 200 328.6 6.4 农业增加值(亿元)

 120 194.7 6.3 农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5800 11444 14.5 粮食产量(万吨)

 108 127 [17.6] 蔬菜产值(亿元)

 30.6 51.7 [69] 花卉园艺产值(亿元)

 35.8 50.5 [41] 烟农收入(亿元)

 13.2 21.4 [62.2] 水果产值(亿元)

 5.2 6.1 [17.3] 畜牧业产值(亿元)

 75 115 8.9 渔业经济总产值(亿元)

 11.5 31.4 22.2 林业综合产值(亿元)

 49 100 20.8 农产品出口额(亿美元)

 7.4 10 [35.1] 注: 1.[]内为五年累计数,其它为年均增长数;

 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绝对数按 2015 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8

 第二章 形势分析 第一节 问题与挑战 现代农业是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进行的社会化农业。“十二五”期间,昆明市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虽然取得了较大成绩,但仍然存在不可忽视的困难和问题。同时,在全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与发达省区发展面临的情况一样,昆明同样面临着一系列外部挑战。

 一、发展空间和资源环境约束日渐加剧 随着环境保护力度加大、城镇化步伐的加快,昆明市农业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加剧。受滇池保护、退耕还林、产业结构调整等政策因素影响,可利用的土地资源持续减少。据统计主体功能区划、滇池流域“四退三还”禁种禁养等政策的实施,滇池沿湖退田退塘面积 64644 亩。另外,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征占用农(林)业用地规模呈扩大趋势。水资源约束不断加剧,昆明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 66.44 亿立方米,仅占全省水资源总量的 3%,滇池流域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 5.4 亿立方米,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 1/30,水资源已成为制约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

 二、农业投入不足 2011年、2012年、2013年农业固定资产投资依次为53.86

  9

  亿元、23.16 亿元、14.54 亿元(其中有统计方式变化的影响),下降趋势明显。农民人均农业资本的减少也是影响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昆明市在城镇化进程中,大部分农民“农转城”后,纷纷进入二、三产业,所获得的土地补偿多数用于住房、汽车等生活消费,造成了农业再生产投入减少,客观上造成单个农民资本拥有量的减少。

 三、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尚待统筹 昆明市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推进不平衡,形成主城区、昆曲绿色经济示范带板块与北部山区板块的巨大分野。前两个板块集中了全市大部分农业投资,农业产业化发展程度、农产品加工率和商品率程度较高,农产品博览和流通体系比较健全。北部山区板块是昆明“大农村、大山区、大贫困”的集中区域,具有发展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良好的自然资源环境,但由于长期以来的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产业化经营层次低、综合生产能力不高的特征明显。二者在农业经济发展上形成“两张皮”,各自优势没有很好的结合。

 四、农产品市场体系功能不完善 虽然昆明市已经初步构建了大型批发市场、零售市场和电子商务平台共同发展的农产品市场体系,但是距离以功能集聚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中心,以绿色便捷的农产品零售市场为基础,以高效规范的电子商务等新型市场为发展方向,有形和无形市场相结合、产地和销地市场相匹配的特色农产品市场体系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大型农产品交易市场调配、

  10

  电子结算、研发中心、信息中心、物流配送的功能设施还不完备,仓储和农产品深加工能力仍然不足。市场布局与城市规划、管理存在脱节情况,市场功能得不到有效发挥。农产品电子商务刚起步,品牌推广、社会认同、冷链物流配送等诸多环节尚待完善。

 五、农业多样性功能深度拓展有待加强 从生产功能来看,昆明市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规模化经营水平偏低,产品产出水平较低,高端精细化农产品生产明显不足,农产品质量监督体系还不够完善;从生活功能来看,农业生活功能的挖掘主要集中在休闲农业旅游上,科教、文化、体验、娱乐、养生与健康等方面的功能开发有待于进一步深入;从生态功能来看,昆明自然景观生态资源、农田生态功能的开发还有待继续加强。

 六、劳动力素质与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发展需要不适应 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是以资本、信息、技术为主要生产要素的产业,其信息化、知识化、智能化等特点对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昆明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一方面面临着高素质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而有效供给大量减少的问题,另一方面也面临着农户兼业化、留守劳动力女性化和老龄化等短期难以克服的问题。随着昆明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青壮年劳动力逐步转向二、三产业,农业劳动力逐年减少。而且,还面临农业生产经营主体

  11

  素质整体偏低、农技推广人员专业知识更新不足、研究型人才和农业经营人才匮乏的窘境。

 七、农业“走出去”步伐缓慢 全球农业产业分工深入发展,融入全球农业一体化是昆明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花卉、蔬菜等优势农产品出口提高了农业生产经营效益,适度进口农产品弥补了农业资源要素的不足。同时昆明市本身对农产品需求的快速增长和生产成本的持续上升,使农产品出口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2010 年至 2015 年,农产品出口比重由 21%下降到 17%,下降 4 个百分点。而周边玉溪市、曲靖市外向型农业发展较快,出口活跃。作为区域性国际城市,农产品出口额的下降,说明昆明融入农业国际分工、从全球范围统筹全市农业发展的战略考量不足。

 第二节 优势与机遇 面对问题和挑战,同时昆明市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发展也具有诸多战胜不利因素的优势和机遇。

 一、突出优势 (一)区位优势突出。昆明发展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作为省会城市,昆明地处滇中经济圈核心区,区域农业发展资本要素雄厚,交通条件便捷,是重要的物流集散地。昆明国际地缘优势突出,与东南亚、南亚国家毗邻,且交通便捷,尤其是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12

  更为昆明市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二)自然资源丰富。昆明市地处滇中地区,年平均气温 15.1℃,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干湿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立体气候十分明显。日照年平均时数 2448.7 小时,无霜期约 227 天,年平均降雨量 1035 ㎜,适宜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农作物种植,农作物品种资源丰富,为发展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品种资源。

 (三)产业基础良好。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手段、以质量效益为目标,昆明积极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合理规划农业产业链,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其农业产业体系架构发展比较完善,为昆明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产业环境。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农业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设施农业、园区农业稳步推进,农业集约高效生产前景明朗;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建设较为完善,产供销一体化得以快速发展;培育了一批龙头企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得以有效发展。这些都成为推动昆明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方向发展的重要基础。

 (四)科技支撑有力。昆明地区集聚了云南丰富的科技教育资源,成为推进农科教结合、产学研协作最有潜力的地区。着眼于促进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昆明可以充分发挥农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在农业技术研发和推广中的积极作用,开展各种类型的农业科技成果展示和技术示范活

  13

  动,发展多元化的科技服务体系,加速农村科技知识普及,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速度,为昆明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打造新优势。

 二、战略机遇 “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发展方式由“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由单纯在耕地上想办法到面向整个国土资源做文章,将深刻改变农业发展的外围环境和内部结构。“四化同步”发展、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总体部署将为昆明农业发展增添无穷动力。利用现有优势,借助国家、省多重战略实施、政策利好的叠加效应,将有利于加快推进昆明市农业现代化进程。

 (一)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实施、重大政策的调整为昆明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改革发展、开放合作指明了方向。“十三五”期间,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战略的实施,处于机遇叠加区的昆明,农业发展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全面深化改革、依法治农以及国家保障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宜粮则粮、宜经则经”等重大农业政策的调整为昆明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指明了方向。西部大开发明确提出培育滇中等经济区率先发展,采取差别化的措施对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培育给予扶持。长江经济带战略明确提出农业优势产业带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相关政策将为昆明加快昆曲绿色经济示范带建设提供

  14

  有力支持。“一带一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等国家“走出去”战略的深入实施,将以加强国际农产品贸易、农业科技合作和资源开发利用作为重点,为昆明市“十三五”期间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农业发展拓展了新空间。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利用昆明在云南的中心城市地位,主动承接首都人才、新兴产业。

 (二)周边省际重要战略的实施为昆明农业开展互利合作开辟了新路径。成渝地区经济发展,西安、贵阳辐射中东部发展,珠江—西江经济带、广西北部湾开发及东盟博览会等云南周边地区经济发展重大战略的不断推进实施,将带动云南农业科技、物流、农产品生产加工业等加快发展,将为昆明“十三五”时期农业发展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三)云南省重要发展战略的实施为昆明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新动力。云南省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建设、昆曲绿色经济示范带建设、昆玉红旅游文化产业经济带建设等重大举措的加快推进实施,以及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步伐的加快推进,必将促进昆明“十三五”时期借助其核心优势地位,加快科技创新、设施配套、产业优化、市场建设,不断优化农业发展的内部结构,进一步凸显在全省农业发展的优势,巩固全省农业发展的引领地位。

 (四)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为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拓展了新空间。2015 年,昆明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15

  65738 元,都市人群的消费观念、消费结构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城市休闲产业正在与农业对接,农业观光、农村度假、生态旅游等逐渐成为城市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昆明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将在社会各类需求的日益增长中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

  16

 第三章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抢抓“一带一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国—中南半岛国际经济走廊、长江经济带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等机遇,紧紧围绕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的总要求和建设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的总目标,按照“三区一带”展布局、“六大中心”明定位、“九大产业”显优势、“九项任务”突重点的思路,转变发展方式,保障有效供给,确保质量安全,做强特色产业,强化产业扶贫,推进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努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着力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将昆明建设成为全国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农业辐射中心核心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17

  第二节 发展定位 在昆明建设立足西南、面向全国、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进程中,坚持发展方式率先转变、改革创新率先突破、现代农业率先跨越,着力建设“六大中心”。

 —— 国际化农业博览会展中心。通过国际农业会展博览中心等项目建设,办好昆明国际农业博览会,整合农业相关展会,集中打造“中国昆明国际高原特色农业博览会”。着力强化交易、交流、展示和合作平台功能,把昆明打造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国际化农业博览会展中心 。

 —— 农产品信息及电子商务中心。充分发挥昆明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区域性国家中心城市及便捷的跨国陆路交通优势,加快推进以国际性中转型农产品物流商贸为主、以综合性销地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为辅、以专业性产地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为延伸的高原特色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尽快形成集商品集散、价格形成、物流配送、拍卖交易、电子期货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农产品物流配送交易网络,将昆明打造成为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国际农产品信息及电子商务中心。

  ——。

 高原特色优质农产品重要集散中心。充分利用昆明地区气候多样、农业无污染、产品品质独特、错季供应的优势,优化农业产业空间布局,建立稳定的粮食生产基地和优质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努力打造高科技、高品质、高品位的昆明农产品“三高”形象,提升农产品质量,满足不同层

  18

  次消费者需求,将昆明建成高原特色优质农产品重要供给基地、全国“南菜北运”的重要基地和物流交易集散中心。

 —— 农产品精深加工中心。加强功能研发和产品开发,加快推动以精深加工为重点的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培育壮大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着力改善农产品终端形态,不断提高农业产业附加值和核心竞争力,形成以加工促进种植养殖,以种植养殖支撑加工业的良性互动发展格局,将昆明打造成为区域性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中心。

 —— 农业技术研发中心。充分利用昆明良好的科技资源基础,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吸引国内外科技和资金注入,构建与昆明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种业产业体系。抓好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大专院校和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研发平台建设,深度挖掘开发云南高原“名特优新稀”农业资源优势,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将昆明建成高原特色农业技术研发及产业孵化中心。

  ——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中心。充分发挥昆明科技资源丰富、创新能力强、市场容量大等优势,着眼于发挥昆明农业“生产、生活、生态、示范”等多种功能,以市场为导向,率先把高新技术、新兴业态、新商业模式等引入农业,大力发展都市农业、休闲旅游农业、创意农业、森林旅游等新兴业态,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快构建“接二连三”的农业全产业链,大力发展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努力争创全国农业一二三产业

  19

  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区。

 第三节 发展理念 —— 创新发展。把创新摆在农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增加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加强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成果创新和产品创新,着力提高昆明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科技持续创新能力和效率。

 —— 协调发展。科学谋划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空间布局和优势产业区域布局,坚持农业发展与二、三产业发展相协调,坚持农业开发与脱贫攻坚、统筹城乡发展相协调,坚持农业农村发展与资源利用开发、环境保护相协调。

 —— 绿色发展。不断探索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的新技术、新方法,努力加强农业环境保护,促进农业资源节约,注重打造绿色农产品品牌,大力发展优质、生态、安全的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

 —— 开放发展。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及云南省发展战略,积极利用国内外资源、市场,扩大农业对外开放与合作,形成“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双向开放的新局面。

 —— 共享发展。坚持农业发展为了农民、发展依靠农民、发展成果与农民共享,使农民群众在促进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发展中获得更多收益。

  20

  第四节 发展原则 —— 品牌化发展。牢固树立品牌就是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升高原特色农业竞争力的理念,大力实施农业“品牌化战略”,积极推行“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着力打造云南省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等著名商标,做强做大昆明农业品牌,提高品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 高效化发展。充分利用昆明在科技、人才和区位等方面优势,通过实施标准化操作、精细化管理、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率,按照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土地产出率高和劳动生产率高的现代农业发展要求,推进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集约高效发展。

 —— 差异化发展。采取“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扬长避短、重点突破”策略,结合各县(市、区)实际,实施“一县一示范”工程,积极发展优势突出的农业产业,注重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信息物流、科技成果转化、农业博览会展等优势产业。逐步缩减和改造受土地、水等资源约束较多的传统农业。

 ——。

 可持续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生态保育型农业,尽快从依靠拼资源消耗、拼农资投入、拼生态环境的粗放经营,转到注重提高质量和效益的集约经营上来,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21

  第五节 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五年的努力,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取得新进展,力争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农产品生产能力稳步提升,有效供给能力不断增强;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农业机械总动力、农业机械化水平持续增长;农业科技贡献率明显提高,单位面积产出能力和效益明显提高;农业投入品科学运用水平大幅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基本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中有升;农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业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农业法治建设加快推进,依法治农局面基本形成。

 二、具体目标 到 2020 年,力争实现农业总产值达到 400 亿元,农业增加值达到 250 亿元,年均增长率均保持 5%以上;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18000 元,年均增长 10%左右。

 (一)主要农产品产量稳步提高。粮食产量稳定 100 万吨、蔬菜产量达到 300 万吨,生猪出栏量达到 480 万头,肉类总产量达到 65 万吨,水产品总产量达到 4 万吨。

 (二)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进一步提升。加强农产品的功效研发、工艺研发,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农产品加工值超过 560 亿元(行业数),农产品加工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提高到 1.4:1。

 (三)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各级农业产业

  22

  化重点龙头企业 400 户,龙头企业的销售收入突破 600 亿元。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 3000 个。农户参加各类合作经济组织的比例达 60%。适度规模经营面积比重达 7.3%。

 (四)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中有升。建成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 10 万亩,新申报“三品一标”产品数 125 个,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监管和农业标准化能力全面提升,地产商品性蔬菜质量安全检测合格率达 96%以上。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五)农民收入大幅增长。广泛开辟农民增收渠道,农业生产经营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农民创业就业能力明显提高。

 (六)农业科技和机械化水平全面提升。力争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较“十二五”明显提高;农业机械装备总动力达到350 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 57%。

 (七)农业综合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完善农业行政执法体系,强化依法治农、依法兴农。加强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农业信息采集、分析能力,推进农业信息进村入户。不断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成县乡有服务机构、村有服务站点和推广示范户(场)的农业公共服务网,实现农业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农产品公共营销服务平台、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平台、金融支农服务平台、新型农民培养服务平台、服务主体信用服务平台建设全面完成。全市形成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综合性服务与专业性服务相配套、生

  23

  产性服务与支撑性服务相耦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格局。农产品仓储设施和保鲜冷链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

 (八)市场体系日臻完善。建立起以现代冷链、物流、连锁配送、电子商务、期货市场、要素市场等现代市场流通方式为先导,以批发市场为中心,以集贸市场、零售经营门店和超市为基础,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齐备、制度完善、有较高现代化水平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农产品市场整体运行状况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九)农业农村环境明显改善。进一步推动畜禽业规模养殖和粪便无害化处理,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农业固体废弃物回收率达到 95%;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24

  表 2:昆明市“十三五”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发展主要指标表 类别 指标 2015 年 2020 年 增长比例(% )

 农产品 供给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万吨)

 粮食播种面积(万亩)

 蔬菜播种面积(万亩)

 蔬菜产量(万吨)

 花卉园艺种植面积(万亩)

 鲜切花产量(亿枝)

 肉类总产量(万吨)

 禽蛋总产量(万吨)

 奶类总产量(万吨)

 水产品总产量(万吨)

 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

 127 350 145 285 21 55 58.9 9.6 12.4 3.7 95 100 350 150 300 30 60 65 11 14 4 96 --- --- [3.4] [5.3] [42.9] [9.1] [10.4] [13.5] [14.5] [11.0] --- 农业 结构 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

 渔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

 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 30 9.3 1.07

 36 10 1.4 [6] [0.7] [0.33] 农业物 质装备 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 农机总动力(万千瓦)

 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

 0.52 318 50 0.53 350 57

  [0.01] [10.1] [7] 农业 科技

 农村实用人才总量(万人)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人数(万人)

  7.5 0.2 13 2.5 >[2] >[3] 农业生 产经营 组织

 农业产业化组织带动农户数量(万户)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个)

 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个)

 1.07 345 2600

 1.3 400 3000 [3.97] [15.9] [15.4] 农业生 态环境 适宜农户沼气普及率(%)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

 33 90 >50 >95 >[17] >[ 5] 农业产 值与农 民收入 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6.3 11444 5 18000 5 10 注: 1.[]内为五年累计数,其它为年均增长比例;

 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绝对数按 2015 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5

  第六节 功能定位 遵循现代农业发展规律,结合中心城市、中心市场特点,统筹考虑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产业架构、地方特色等因素,依托城市辐射,围绕城市需求,深度开发和拓展农业功能,明确生产供给、示范带动、生态涵养、休闲观光和文化传承等功能兼顾的发展模式。

 —— 生产供给功能。保障昆明农产品供给,并依托昆明区域中心城市以及沿边开放等优越条件,实现与国际国内大市场的对接连通,加快农副产品流转增值,提高农业附加值。

 —— 示范带动功能。发展精准农业、创意农业,在现代农业示范、农业科技研发推广、市场流通、会展博览等方面,更好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引领全省农业发展的潮流。

 —— 生态涵养功能。与市域生态环境建设和城乡园林绿化有机结合,建设农业生态隔离带,发挥生态修复、空气净化、水源涵养、环境保护等作用,营造适宜人居的都市生活环境。

 —— 休闲 观光功能。建设农业观光休闲旅游基地,推动农业向生态化、园林式、观光型方向发展,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休闲观光农业服务体系。

 —— 文化传承功能。发展会展农业、体验农业、教育农业,向市民传播农业知识、农耕精神,建立具有滇中农业文化特色的展示体系,促进农业农村文化的继承与传播。

  26

  第四章 空间布局 以滇中城市经济圈“一区两带四城多点”的空间布局和昆曲绿色经济示范带产业布局为依托,按照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功能定位和发展思路,结合“十三五”期间各县(市、区)的农业资源条件、产业基础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推进“三区一带”的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布局。

 第一节 三区 “三区”,即滇池流域生态农业服务区、东西部高效农业区和北部生态特色农业区三个区域。以发展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为目标,坚持分区域、分重点推进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区域布局。坚持区域化发展理念,加强区域合作共建,形成一批跨县(市、区)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产品精深加工园区和农产品物流交易市场。

 ——滇池流域生态农业服务区。该区域经济实力强、城市化水平高,具有拓展农产品信息物流、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业博览会展、农业科技研发及农业休闲观光功能的优势。在松花坝水源保护区种植绿化苗木、生态林、经济林果;在滇池沿湖种植绿化苗木、生态林,建设湖滨生态带,打造园林园艺景观。全区域打造环湖都市农业休闲观光示范带,巩固精品农业生产功能,兼顾发展花卉、园艺、蔬菜、水果等产业,突出休闲观光功能,发展“插花式”、“镶嵌式”景观农业,建设以赏花、品果和农事体验为主题的休闲观光农业基

  27

  地,提高附加值。依托城市智力资本和高端服务资源,强化农业高新技术孵化培育、示范带动、服务辐射等服务功能。以自然旅游景观、农业景观、要素交流、科技服务、物流信息服务活动为纽带,推动农业“接二连三”,以适应市场多元化的需求,形成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核心区。

 专栏 1:滇池流域生态农业服务区

 ——东西部高效农业区。该区域是昆明市粮、烟、菜、畜、花、果、绿化苗木等主要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依托优势农业发展空间广阔、交通区位毗邻主城区,承接区域内农业的产业空间转移,发展优势农产品的种植、养殖、深加工与流通、休闲服务。主要发展规模化、标准化、精品化的优质高效农业,发展农业物流运输、农产品加工和观光农业。布局 具体内容 范围 包括五华、盘龙、官渡、西山、呈贡、晋宁及高新区、经开区、滇池度假区,面积 4087 平方公里(滇池流域核心区 2920 平方公里),占全市的 19.5%;乡村人口 69.9 万人;耕地面积 44.6 万亩(人均耕地0.64 亩),占全市的 23.2%。18.4%。

 定位 环湖都市农业休闲观光示范带,昆曲绿色经济都市农庄示范带;区域性农业科技研发、农产品信息物流、农产品精深加工中心及国际化农业博览会展中心展示区;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核心区。

 产业 主导产业:主要发展总部型、精品型、示范型、出口型农业,如生态涵养与生态种植保护、模式和品牌推广、精深加工、科技孵化、技术培训、信息咨询、市场物流、农业文化博览展示、生态休闲观光、农产品出口、农业对外合作交流、生产性服务业及新兴产业等; 辅助产业:农产品加工产业、设施园艺产业等。

  28

  随着石林、宜良、安宁特色旅游城镇的打造,依托农家乐、休闲农庄、生态农业庄园等乡村旅游业态的开发,使之成为城市人群的短程休闲目的地,着力打造昆石绿色廊道观赏苗木示范带,努力成为昆玉红旅游文化产业经济带发展的亮点。将该区域建设成为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集优势高效农业科技示范、旅游资源与生态农业融合的休闲农业、农业成果转化与展示交流平台、农产品加工基地。

 专栏 2:东西部高效农业区 布局 具体内容 范围 包括宜良、石林、阳宗海及安宁,面积 4895 平方公里,占全市的 23.3%;乡村人口 71.6 万人,耕地面积 62.7 万亩(人均耕地 0.88 亩),分别占全市的 23.8 %、25.9%。

 定位 优势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区、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昆明-安宁、昆明-石林农旅融合示范带、昆石绿色廊道观赏苗木示范带。

 产业 主导产业:主要发展规模化、标准化、精品化的优势高效农产品的种植、养殖、深加工与流通、休闲服务相关产业,如农业新技术与新品种试验示范、高端优质农产品生产与展示、农产品加工、精品园艺、畜禽健康养殖、农业物流运输、休闲农业、林下经济等。

 辅助产业:文化创意、农业景观、农牧产品仓储保鲜与物流配送等。

 ——北部生态特色农业区。该区域土地、种质、气候、劳动力资源丰富,充分发挥山地立体地型、立体气候及土地资源优势,整合昆明市特有物种资源、生物资源,发展规模化、标准化优质高效农业和山地特色生态农业。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结合区域内特色,充分利用北部生态特色农业

  29

  区生态类型丰富及立体气候明显的优势,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建立旱粮、马铃薯、山地牧业、烤烟、夏秋叶菜、林果、球根花卉、特色中药材、食用菌等生态特色农业产业基地,打造北部生态特色农业区。同时,借势轿子雪山风景区等景区景点的带动作用,打造昆禄和轿子山沿线农旅融合示范带。

 专栏 3:北部生态特色农业区

 第二节 一带 “一带”,即昆曲绿色经济示范带(昆明),以沿杭瑞高速公路的昆明—寻甸段和南昆铁路的昆明—石林段为轴线,在昆明—寻甸、昆明—石林区域内建设具有比较优势的区域特色农业产业聚集区、农业观光体验区,加快形成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发展格局,建设昆石农旅融合示范带、昆石绿色廊道观赏苗木示范带、云 布局 具体内容 范围 包括富民、禄劝、嵩明、寻甸、东川及倘甸“两区”,国土面积 12030平方公里,占全市的 57.3%;乡村人口 159.2 万人,耕地面积 135.2 万亩(人均耕地 0.85 亩),分别占全市的 53%、55.7%。

 定位 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基地。

 产业 主导产业:主要发展特色农业种植、养殖产业及农产品加工与流通产业,例如粮食生产、高原生态牧场、标准化养殖、林下经济、特色中药材等产业。

 辅助产业:生态休闲观光产业。

  30

  南高原特色农产品供给和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基地,特色农产品加工、品牌培育、物流集散和出口创汇的重要基地,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与农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加快建设绿色、有机蔬菜基地和高标准农业示范园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示范带动现代庄园经济迈上新台阶。突出“丰富多样、生态环保、安全优质、四季飘香”四张名片,精心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特色产业、特色产品,提高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打造我省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的示范中心,在全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中起到示范和引领...

相关热词搜索: 昆明市 发展规划 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