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城玮文档网 >作文大全 > 数字福州“十三五”发展规划

数字福州“十三五”发展规划

时间:2022-07-31 08:05:04 来源:网友投稿

 数字福州“十三五”发展规划

 前

  言

 “十三五”时期,是福州高起点加速推进跨越赶超,高质量实现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数字福州“十三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构筑政府治理能力提升新途径、探索增强民生福祉新方式、打造经济转型发展新动能,对于福州市“十三五”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

 《规划》根据《福建省“十三五”数字福建专项规划》和《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主要目的是阐明“数字福州”发展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是各行业各部门在“十三五”期间实施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参考依据,是全市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性纲领。

 本规划周期为 2017-2020 年。

 第一章 发展基础 一、发展现状

 “十二五”时期,“数字福州”建设取得良好效果,全市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为我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重要贡献。2016 年 7 月国家行政学院公布《2016 中国城市电子政务发展水平调查报告》,福州市电子政务发展位居全国前列。2016 年12 月清华大学发布《2016 年中国互联网+政务服务调查评估报告》,福州市互联网+政务服务水平获评“四星”级,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

 信息化基础设施得到新提升。宽带网络接入速率进一步提升,无线局域网基本实现了重要公共区域热点覆盖,“公益无线”免费 WIFI 项目已在五城区和长乐市布设无线 AP11403 个,每月登陆人数超过 60 万人次。全市 102 家市级单位已接入全市统一的政务外网城域骨干网(“智网”),基本实现市直单位全覆盖。市级政务云计算平台基本建成, 为 31 家市直单位 92 个系统提供云资源服务和技术支撑。建成福州市政务云平台安全体系,云平台通过信息安全三级等保测评,电子政务容灾备份公共平台初见成效。

 —— 信息资源开 放共享再上新台阶。建成人口、法人、电子证照、空间地理、宏观经济等基础数据库,已入库人口数据 710.5

 万、法人数据 25.04 万、信用数据 190 万条,实现规划区 1026平方公里 1:2000 比例尺的数字正射影像图、数字线划图和矢量电子地图全覆盖。全市入库电子证照数据量 934 万,位居全国第一,在全国率先实现电子证照全流程网上应用。数据共享交换、数据校验和数据应用格局基本形成,信息资源目录得到进一步完善,福州市大数据平台已汇聚省市 107 家单位的各类数据 2 亿余条,进一步推动政务数据汇聚共享和开放开发,信息公开得到进一步增强。

 —— 电子政务取得新进展。一站式服务窗口、公共信息服务平台、12345、福州发布等持续深化,“中国福州”门户网站绩效考核连续七年位居全省第一,“@福州发布”政务微博持续入选福建十大党政新闻发布微博,排名第一。整合全市各级机关办公自动化系统,建成福州市综合协同办公系统,覆盖全市乡镇(街道)以上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机关。政民互动渠道进一步增强,市民公共服务平台实现 45 个部门 503 项办事指南在线查看,33个市民服务机构在线办事预约,公积金、医保、自来水等 11 类公共服务查询及缴费。

 “e 福州”综合指挥平台初步实现“一个城市,一套网格”,信息统一采集上报、事件自动分发、过程监管和联动处置。城市管理、平安福州、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信息化应用逐步深入,城市治理水平显著提高。

 —— 信息惠民实现新突破。惠民利民工程持续实施,教育、

 人社、卫计、民政、金融等民生领域信息化重大工程相继建成,社区政务服务综合管理平台实现 33 项业务在社区统一受理、就近办理和全城通办,互联网+政务服务水平全国领先。建成全市统一的市民身份认证平台,实名注册用户已达 42.18 万人,实现“一次认证、全网共享”。市民卡累计制发市民卡 671.09 万张、敬老卡 18.98 万张。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普惠化水平逐步提高,人民生活更加富足,信息获取更加便捷。

 “数字福州”建设在“十二五”时期取得了较好成效,但与国家、省、市发展战略要求,与人民群众期待相比,仍有不少差距。

 。

 一是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基础通信网络建设水平与国内发达城市比较,尚存在一定差距。光纤入户率有待进一步提高,4G 网络尚未实现全市覆盖,公共场所 WiFi 的覆盖率和用户体验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水、电、气、通讯等城市基础设施的配套传感设备尚未整合,地下管网、城市部件等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感知和监控管理水平有待加强。网络空间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各部门建设的信息化系统存在防护能力不强等问题。

 。

 二是信息资源共享利用水平亟待提高。基础信息资源尚未实现全市统筹建设,数据更新不及时、不全面、准确度不高。受到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束缚,部门间、行业间数据共享难度大,频次低,“纵强横弱”“以我为主”“分散建设”等信息孤岛现象

 依然存在。现存的各类部门规章制度严重制约信息资源的共享利用和深度开发,必须加快创新信息资源的管理制度和模式,全力推动大数据发展。

 。

 三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尚待深入普及。新一代信息技术如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应用尚待深入和普及。信息化工作仍聚焦在通信网络建设、业务数据应用、辅助办公等初级层次上,在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信息服务、信息共享交换等方面的智能化、自动化程度仍然较低。信息采集基础设施不足,数据的有效性、真实性难以保证。海量信息资源有待深度开发利用,大数据在政府公共服务配置与宏观决策方面的支撑能力亟待提升。社会公众参与城市治理的程度不高,需充分运用“互联网+”等手段营造社会共治的良好局面。

 四是服务新业态的机制体制创新亟需加强。大数据、“互联网+”、分享经济等一系列新技术新业态蓬勃发展,现有的政策法规还不适应发展需要,信息化管理体制机制有待完善。信息化建设的技术支撑、标准规范及管理办法存在缺位现象,体制机制创新滞后制约信息化潜能的开发,制约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的培育和发展,限制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信息化监管能力相对薄弱,监管手段有待改进,事中、事后监管有待加强;信息化工作绩效考核评价、信息化推进机制和监督约束机制有待完善;电信监管体制改革有待深化,信息化法制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快。

 二、发展形势 从国际看,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互联网日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信息技术与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等交叉融合,正在引发以绿色、智能、泛在为特征的群体性技术突破。信息、资本、技术、人才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流动,互联网推动产业变革,促进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转型,国际分工新体系正在形成。全球信息化进入全面渗透、跨界融合、加速创新、引领发展的新阶段。加快信息化发展,建设数字国家已经成为全球共识。

 从国内看,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信息化取得长足进展,目前,我国网民数量、网络零售交易额、电子信息产品制造规模已居全球第一,一批信息技术企业和互联网企业进入世界前列,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信息产业体系。信息技术应用不断深化,“互联网+”异军突起,经济社会数字化网络化转型步伐加快,网络空间正能量进一步汇聚增强,信息化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引领作用日益凸显。

 从福州市看,福州市在国家、省各级部门的支持下,先后获得信息惠民国家示范城市试点、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市、首批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首批信息消费示范城市、信息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三网融合试点城市、两岸产业合作无线城市试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国

 家现代服务业产业化基地、国家影视动漫实验园等殊荣。同时,数字中国、“互联网+”、大数据、分享经济等一系列国家发展新兴信息产业的重大利好政策相继发布,为福州市信息化发展带来了绝佳机遇。

 我们应牢牢抓住“数字福州”发展的空前历史机遇期,加强统筹规划、增补能力短板、注重业务协同、创新技术应用,继续在全省信息化保持先进行列,更好地服务于更具实力、更富活力、更有魅力的现代化新福州建设。

 第二章 总体思路

 一、总体要求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对福建、福州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信息化驱动现代化为主线,以建设数据强市、网络强市为目标,切实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增强福州市信息化发展能力,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优化信息化发展环境,推进福州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在践行新发展理念上先行一步,让信息化造福社会、造福人民,为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现代化新福州做出新的贡献。

 二、发展目标 到 2020 年,基本建成泛在宽带、先进安全的下一代网络和各类公共平台,政府信息资源汇聚共享和开放开发格局全面形成,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协同互动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全时全程”的统一民生服务体系全面建成,经济社会运行高度网络化,

 基本构建基于大数据的精准治理、多方协作的城市治理新模式,“互联网+”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力量,各类重大战略专项基本建成,安全保障能力全面提升。基本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智慧化”,“数字福州”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用进一步增强。

 —— 信息化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要把服务福州发展作为“数字福州”的主攻方向,将“数字福州”建设融入到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站在更高维度统筹福州市各领域信息化发展建设,为福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支撑。

 ——。

 信息化基础设施更加先进。建成泛在先进的下一代互联网和各类公共平台,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 90%以上,城市和农村家庭宽带接入能力分别达到 100M 和 30M,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达到 95%,WLAN 热点广泛覆盖,4G+信号覆盖所有行政村,广电网络双向覆盖率达到 80%。

 —— 政府治理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通过高效采集、有效整合、深化应用政府数据和社会数据,提高社会治理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在市政管理、人口管理、治安防控、交通管理、公共安全、应急管理、食品药品安全、社会诚信等社会管理领域形成智慧应用体系,管理对象智慧化覆盖率达 70%。建成高效便捷的在线政府,核心业务信息化率达 100%,核心数据共享率达 80%。推行政务“办事全程网络、服务主动推送”应用,行政许可事项网上办

 理率达 98.7%,社会服务事务网上办理率达 85%。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水平显著增强,政府治理能力和行政效能大幅提升。

 ——。

 多元协调的产业格局基本形成。更好发挥信息化在产业转型升级的带动作用,大力发展数字经济,逐步形成双轮驱动的产业格局。利用大数据技术,使信息资源价值潜能得到有效释放,推动产业创新发展,建成国内有影响力、极具产业发展特色的东南大数据产业园区,技工贸收入力争突破 800 亿,其中特色行业大数据服务产值超 300 亿,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 1500 亿元。

 ——。

 惠及民生的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发挥城市信息化的辐射作用,以公众、企业为中心,以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劳动就业、社会保障、住房保障、档案服务、环境保护、交通出行、防灾减灾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智慧应用体系建设为抓手,着力打造公平普惠、便捷高效的民生服务新体系。城乡公用基础设施实现智能化、精准化、一体化运行。形成以人为本、公平普惠、便捷高效的民生服务智慧应用体系,民生服务应用智慧化覆盖率达 70%。

 第三章 主要任务

 一、夯实信息化基础设施 加快构建高速宽带、移动互联、泛在智能、安全可控的新一代城市信息基础设施,为经济社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到 2020 年,基本建成泛在宽带、先进安全的下一代网络和各类公共平台。

 (一)建设高标准的新一代宽带网络

 加快高水平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扩容升级互联网骨干网和城域网,全面提升光纤宽带接入能力,大力推进 4G 网络,积极布局 5G 网络,实现无线局域网在重要区域和公共场所全覆盖。加快推进“三网融合”,鼓励通信、广电、电力等加强合作,支持行业专用通信网用户利用电信、广电等公共基础网络开展专有业务应用。实施宽带乡村工程和中小城市(县城)基础网络完善工程,保障老少边穷地区信息通信能力。

 (二)推动城市基础设施智能化

 1. 推进建设物联网泛在感知体系。建设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实现物联终端的统一识别和接入,物联信息的集成和分发。通过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利用全球地理栅格剖分技术,建设全

 方位多维度的物物互联的感知网络,推进全市视频监控网络、水务资源感知网络、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交通智能化感知网络以及综合管廊感知网络建设,实现感知对象的精准标识和感知信息的安全接入,形成一体化全方位的城市资源感知体系。

 2.。

 加快智能化城市综合管理体系建设。大力改造现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规划、国土管理、房屋建筑、道路交通、市政管理、园林绿化、公共安全、应急指挥、社会管理等行业的空间实体多维、可视的管理体系,大力提升城市地上、地表、地下空间实体的管理及共享服务水平;鼓励建设低碳管控的智能楼宇;推进福州市交通信息化平台、停车诱导系统、道路交通信息发布平台等项目,实现智能化交通治堵。

 (三)增强电子政 务基础支撑体系

 1. 健全政务网络体系。开展福州市政务外网(含专网)整合工程和政务信息网市级横向网改造工程,初步建成覆盖市、县(市)区、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四级的全市政务外网城域骨干网(“智网”)。

 2.。

 统筹建设云计算基础设施。大力推进政府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在五区二市五县实施三级政务节点机房建设,并完善全市统一的政务云、企业云、社会云,推动电子政务集约化建设,提高资源利用率。持续推动双活政务云平台和双活政务数据中心在

 全市统一规范化应用,根据资源使用情况和接入需求适时调整系统承载容量和规模,不断满足政务发展业务要求。

 3.。

 建设福州城市大数据中心。推动城市大数据中心的数据共享交换、大数据治理、大数据分析处理等基础平台建设,促进民生服务、产业经济等领域的大数据应用和产业发展。提升城市数据中心高性能计算能力,逐步支撑科学计算、工程仿真、图形图像计算等超算业务。构建数据容灾备份节点体系,提升城市大数据中心数据资源抵抗各种危险因素的容灾能力。

 4.。

 建成全市政务综合运维管理平台。在建设网络网管系统的基础上,增加和完善机房环境监控、固资、派单管理、云平台、大数据平台、应用、安全监控等方面内容,建设一个架构开放、功能全面的全市政务综合运维管理平台。

 5. 统筹建设政务 A CA 认证中心。为企业、市民、政府工作人员提供政务相关应用过程中所需的各类电子证书发放、身份认证,电子签章发放、验签等服务,让电子政务相关应用更安全、更便捷、更智能。

 (四)打造开放的基础设施 支撑环境

 建立健全的 IT 基础设施环境,对基础设施、应用、信息资源、运维等各类资源进行调度管理和服务化封装,并面向福州市政府各部门、企业、开发者和个人开放各类基础支撑服务,实现

 信息基础设施、数据等资源监管和共享交换,支撑跨区域、跨部门应用的融合与协同,促进城市信息化服务的建设与发展,降低应用建设的复杂度。

 二、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 以构建现代化治理体系,提高政府治理能力为出发点,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加强政务大数据应用,以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变革双轮驱动推进“互联网+”条件下的政府扁平化管理,实现政府应用大数据支撑宏观决策,多元主体参与社会治理,以信息化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增强政务信息化水平

 1.。

 创新电子政务运行管理体制。建立强有力的福州市电子政务统筹协调机制,推进全市统一政务协同办公系统建设,制定电子政务管理办法,建立涵盖规划、建设、应用、管理、评价的全流程闭环管理机制。实施视频会议综合管理平台,为日常和应急现场指挥调度、临时会议相关应用提供高水平保障。大力推进政府采购服务,试点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电子政务建设。

 2. 推进政务数据汇聚共享开放。建设市、县(市)区两级政务数据汇聚共享平台,汇聚整合各部门人口、法人数据,形成可供高效共享和分析挖掘的人口、法人数据云。2020 年底前,实

 现车辆、船舶、项目、环境等各类管理服务对象数据汇聚,为各类政务服务和管理应用提供统一的数据环境支撑;依法有序开放网上政务服务资源和数据资源,鼓励公众、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发利用。

 3.。

 加强和规范电子证照共享应用。进一步推动电子证照生成与应用,将电子证照生成作为审批服务的正式环节,纳入全市网上办事大厅(网上审批系统)以及部门业务系统的办事流程,实现电子证照和网上办事事项的统一,建设可信电子文件公共服务平台,为各类可信电子文件提供生成、管理的工具,加快推进全市电子档案建设,并逐渐取代纸质档案。

 4.。

 打造全市信息资源门户。推进建设全市统一的大数据管理和技术支撑服务平台,汇聚整合政府数据,丰富城市信息资源门户内容,消除信息孤岛,实现信息资源跨部门、跨层级的共享使用,为各部门开展业务管理、统计分析、辅助决策以及在公共安全防范等领域提供支撑,促进大数据与云计算的融合,使其更好服务人民群众。整合互联网数据、企业数据和优质公共服务资源,梳理和更新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编制共享开放目录与指南,建立完整的全市信息资源目录和大数据融合服务体系,完善构建统一规范、互联互通的城市大数据管理与服务平台,持续提升大数据的汇聚、处理、应用和服务能力。

 5. 推动建设时空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丰富基础地理信息数

 据、公共专题数据、智能感知实时数据和空间规划数据等时空大数据,通过实施全市域机载激光 LIDAR 航空摄影、数码航摄及正射影像图制作、1:500 地形图建设、全市域 1:2000 数字高程模型(DEM)及三维地形模型生产与建库、1:2000 数字线划图(DLG)更新生产与建库、国产卫星影像数据等,全市域电子地图建设以及福州市创新地址要素管理等项目,构建智慧城市建设所需的地上地下、室内室外、虚拟现实一体化的时空数据资源。统一全市时空基准,纵贯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实现城市各类信息资源的可视化管理。重点应用于城市管理、社会治理、交通、环保、气象、水利、公安等多个领域。优先围绕市县空间规划、“多规合一”等重点工作进行专业化平台建设和应用示范,促进城市科学、高效、可持续发展。

 (二)

 提高社会治理能力

 1. 加快创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在福州市城区新建2.5 万路高清视频监控系统,升级优化“平安福州”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福州城区治安卡口防控圈建设项目,健全公共安全人防、物防、技防网络,促进跨区域、跨部门的视频信息采集与共享,加快构建地面、地下、空中、海域、网络相结合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构建“动中通”移动指挥平台。建设一套集现场指挥调度、信息收集处理、指挥协同作战、辅助决策支持为一体的消防移动通信指挥平台;建设公共安全应用平台(公安云),优

 化公安信息化建设,提升反恐应急处置能力,深化“平安福州”建设。

 2. 健全市场服务和监管体系。优先在安全生产、应急指挥、食品药品、健康医疗、房屋交易、交通旅游、危险物品管理等领域,选择开展一批应用试点,形成以信息归集共享为基础、以信息公示为手段、以信息监管为核心的大数据监管应用示范,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完善“智慧安监”信息系统工程,推进县级和重点企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实现安全监管网格化、信息化、数字化;推进建设福州住房公积金综合信息系统,加强住房保障资金支持;推进“智慧国土”信息系统建设,实现国土资源的全程监管和高效配置,构建全市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一体的“智慧国土”。建设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及追溯平台,以福建省食品药品“智能监管”一体化平台为主体,建设包括食品行政许可、监管、抽检监测、稽查执法、诚信管理、溯源管理、风险管理、应急管理、公共服务于一体的食品安全监管综合业务系统;大力开展基于大数据的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成覆盖全市法人、自然人的信用档案,结合信用评估模型,为全社会提供信用信息分析、评价和服务,逐步营造“守信走遍天下、失信寸步难行”的社会诚信氛围。

 3. 打造“多规合一”的规划管理体 系。以新区为试点,推进仓山、马尾、长乐、福清、连江等县(市)区现有规划与新区各

 项规划的衔接。建立全市“多规合一”空间数据库,搭建“多规合一”信息联动平台,加强新区土地、林地、水、滩涂、湿地等资源的集约利用和保护。推进规划审批模式从串联审批向并联审批转变,实现规划信息、建设项目信息、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的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办理。

 4. 提升城市网格精细化管理能力。推进综治、城管、计生、民政、环保、消防等 11 个部门网格整合,实现网格管理和采集人员的统一招聘、统一培训、统一调配、统一考核。建立全市统一的社会治理体系及网格化管理平台,与省级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平台实现数据对接。制定人口、地址、建筑等城市要素的数据采集标准规范,制定统一的网格事件流转处理流程,建立网格信息统一采集,部门依职联动处理的管理模式。

 (三)

 完善一体化公共服务体系

 制定在线公共服务指南,整合服务资源,面向企业和公众提供一体化在线公共服务,促进公共行政从独立办事向协同治理转变。

 1. 规范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加快网站集约化建设,大力推进中国福州门户提升工程及福州市行政服务提升工程,打造建设集约、服务规范、应用便捷、资源共享、覆盖全市的统一门户。2018年底前,依托市政府门户网站、市网上办事大厅、市民公共服务

 平台,构建一体化的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实现市政府门户网站与网上办事大厅、市民公共服务平台前端融合、平台对接和应用兼容,市政府门户网站提供统一的前端展现,建立城市服务统一支付平台,同步完善微博、“e 福州”微信公众号及 APP 等新媒体应用。

 2. 强化信息惠民综合服务能力。健全市、区、街道、社区四级政务服务体系,向市民提供主动式、全程全时、均等便捷的城市公共信息服务。以全市统一身份认证体系为纽带,以全流程电子化办理为目标,逐步构建多渠道多形式相结合的便民服务“一张网”,实现群众网上办事一次认证、多点互联、一网通办。推进市民一卡通应用,延伸现有市民卡功能,进一步拓展市民卡在商业消费、公共事务的应用。以全市统一的电子缴费公共服务平台为支撑,以市民卡为结算载体,在教育、医疗、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等领域开展电子缴费服务试点。着力加强移动支付手段建设,推动电子商务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融合发展,营造安全、有效的城市“移动支付”平台,推动无现金社会建设。提升 12345便民服务热线服务能力,继续推进全市非紧急类热线整合,建立市民诉求统一受理、统一转办、统一审核、统一监督考核模式,实现全市各部门联动办理,建立与 110 等城市紧急类热线协同联动机制。同时,利用大数据做好政务服务个性化精准推送,为公众提供多渠道、无差别、全业务的便捷服务。

 3. 创新政务服务模式。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管理体系,建立“一号一窗一网”的新型政务服务模式,实现从受理、审批办理到结果反馈的全流程电子化服务。打通各级部门办公系统间的数据和流程连接,支持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在线联动办公、公文会签、任务督办等;在教育、卫生、社保、养老、住房等领域利用大数据分析群众行为习惯和办事需求,探索主动性、个性化服务。2020 年底前,大多数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实行主动服务,主动服务成为政务服务的主要提供方式。鼓励市直部门依托现有的审批办理平台构建集证后监管、政务指导为一体的智能化信息服务平台。

 三、大力发展数字网络经济 强化创新引领,以信息化支撑和促进创新创业,加快向工业、服务业和农业的渗透融合,大力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等产业,支持发展分享经济,打造跨界融合的创新创业格局和信息产业创新发展生态,以信息化驱动产业转型升级。到 2020 年,基本建成以大数据为核心要素的数字网络经济产业集群,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协同互动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经济发展进一步提质增效。

 (一 )加快发展物联网产业

 加强物联网关键技术攻关和核心产品研发,完善物联网公共支撑平台和技术研发平台。整合视频、位置、环境等物联网平台

 和感知网络,强化物联网节点数据采集与应用能力建设。实施“物联网+”应用计划,在车联网、船联网、智能家居、人体感知、智慧城市等领域开展规模化集成应用,加快建设物联网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及物联网支撑公共服务平台,完善物联网产业体系,打造千亿级物联网产业集群。

 (二 )

 加快建设 大数据 产业园区

 坚持“集聚发展、成链发展、分块发展、融合创新发展”的原则,合理布局产业板块和服务支撑板块,发展园区建设,为推动中国东南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空间载体。到 2020 年,园区聚集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大数据领军企业,推动大数据与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的融合发展,重点构建健康、VR 等特色行业大数据产业体系,建成国内有影响力、极具产业发展特色的中国东南大数据产业园。

 (三)信息化与产业融合升级

 1 1造 .加快实施《中国制造 2025 》。将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推进福州现代工业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做到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由低成本竞争优势向质量效益竞争优势转变,由资源消耗大、污染物排放多的粗放制造向绿色制造转变,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知名品牌。打造中国制造升级版,加快推进福州工业数字化、

 智能化发展。

 支持机器换工。在机械制造、纺织鞋帽、轻工食品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内组织实施“机器换工”,提高企业产品质量生产稳定性、标准化程度,促进企业劳动生产率和技术贡献率提升;应用数控技术和智能装备对传统生产设备进行智能化改造,建设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

 。

 发展智能制造服务业。支持智能制造装备企业积极向产品设计、工程承包、远程故障诊断、第三方维修维护、协同制造、再制造等多元化、服务化方向发展。

 推动智能应用。立足突破和掌握智能硬件操作系统、核心元器件、人机交互技术、互联网开放平台、应用开发工具等产业链关键环节,以“互联网+智能硬件”发展模式推动新应用。

 2 2 .推动跨界融合,助力福州产业转型。推动生产性服务业、现代金融、电子商务、物流、文化、旅游等重点服务业创新服务内容和模式,实现提质增效。

 。

 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支持市内金融机构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推动金融业和互联网企业跨界发展。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申请第三方支付牌照尤其是网络支付牌照,支持持牌机构与金融机构开展在线支付、跨境支付和移动支付等业务,规范发展 P2P 网贷和众筹融资。鼓励金融机构建设网络银行、网络保险、网络证

 券和网络基金销售等创新型互联网平台,整合信息流和资金流。

 打通流通领域信息共享。推进物流信息平台提升工程,面向物流相关企业,提供物流网络及运营的数据分析、数据挖掘及可视化服务,对物流产业各类资源进行高效配置,实现物流产业各个环节的信息共享和协同运作。

 完善电子商务监测体系。汇聚信息资源和服务资源,完善电子商务信息监测体系,全局展示全市电子商务发展的整体情况,实现立体化、多视角的数据挖掘分析,建设电商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工程,进一步完善电子商务服务支撑,促进电子商务协同、创新发展。

 培育智慧家庭创新应用。融合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集成电路设计以及应用软件等多产业发展,结合云计算、大数据等热点技术,加快建设数字家庭示范小区(村),打造全产业链条,推动数字家庭产业各环节协同发展,积极推动建成特色鲜明、持续创新能力强的特色应用产品,打造一批国家级信息消费创新应用示范项目。

 。

 提升旅游行业管理和服务智慧化水平。完善智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景区、酒店信息化改造,完善电子信息屏等基础设施,推进随身游 APP 开发应用,开通一卡通旅游功能,提升旅游服务信息化水平。推进景区综合管理系统,实现对游客的精确、

 动态管理,提升景区应急管理能力。推进“互联网+”旅游,加强与旅游 OTA 企业(在线旅游社)电子商务平台的对接,提高旅游行业营销管理、业务综合管理和运营能力。

 (四)推动信息产业创新发展

 1 1 .推进大数据、云计算产业发展。加强大数据、云计算等核心技术攻关,重点突破海量数据存储与管理、数据清洗、数据可视化、分析挖掘和人工智能等核心技术,支持相关软硬件产品发展。

 2 2 .培育信息产业发展新增长点。推进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产业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业态创新,培育“互联网+”生态体系,发展分享经济,扩大产业增长空间。

 3 3 .积极探索数据开放与数据交易。以信息资源开放共享体系为依据,分批分类开放政府数据,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借鉴国内外数据交易所建设先进经验,结合福州市情,积极探索和建立面向东南地区的区域数据交易中心。

 四、深入实施信息惠民工程 综合利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加快整合民生领域服务内容,提高教育、医疗、人社、养老等服务的智能化水平,拓展信息惠民的深度与广度,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使全体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到 2020 年,“全时全程”的

 统一民生服务体系全面建成,“事事网办”的服务模式基本形成。

 (一)提高健康服务和卫生管理水平

 全面建设互通共享的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强化公共卫生、计划生育、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综合管理等应用信息系统数据采集、集成共享和业务协同。全面推进家庭医生式签约健康服务,将社区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与医院的临床诊疗服务相结合,构建福州市家庭医生健康服务平台。建成福州市分级诊疗与远程医疗协同平台,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体系,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共享。推动医疗服务向街道(乡镇)、社区(村)延伸,提升社区卫生管理和医疗服务水平。推进区域公共卫生信息平台、市卫生信息系统区域影像信息及影像大数据平台、市区域电子病历应用及共享平台建设,促进电子病历、医疗影像等信息在全市医疗机构间共享。建设市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互联网医院),发挥优质医疗资源的引领作用,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构建互联网医院样板。

 (二 )推进教育管理和教学服务智慧化

 完善学前教育、普通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和特殊教育的网络培训及在线教育服务体系,实现现代化教育教学模式创新。深入推进“三通两平台工程”,建立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积极推动“名师课堂”“名校课堂”“专递课堂”

 在线教育建设,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推进智慧校园推进工程,建设推广互动教学、智慧教学新模式的应用,促进教育服务供给方式、就学和管理模式的变革。强化对校车安全、校园内部突发事件的实时监控与处理,保障校园安全;完善校车接送服务外包及监管体系,减少家长接送学生的负担。

 (三 )完善社会保障服务体系

 推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业务档案信息化,通过金保工程二期建设,实现业务档案的规范化、自动化管理和信息的便捷共享。通过大数据分析挖掘,为市民提供个性化服务,为完善社保、医疗等政策体系提供数据支撑。积极开发社保领域大数据应用,完善医保数据挖掘和智能监控功能,逐步实现稽核监管的标准化、精细化和智能化。加快建立跨部门、多层次、信息共享的救助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健全完善工作机构和信息核对平台,加强最低生活保障与其他社会救助制度的有效衔接。建设全民社会保障移动应用,推动自助服务终端向街道(乡镇)、社区(村)延伸。

 (四)

 推进文体信息惠民服务

 推进闽都文化数字信息技术自主研发与产业化,以“互联网+”思维创新拓展文化交流渠道和方式,以闽都文化为纽带,持续深化榕台、榕港、闽籍侨民文化交流,丰富民间交流方式,创

 新文化交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福州市旅游电子信息系统,实现对福州市所有旅行社、导游员的电子化管理,探索福州旅游电子信息系统社会化运营合作机制。建立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覆盖工程,有效整合不同部门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和项目。实施海峡图书馆信息化及智能化建设项目,汇聚福州市地方特色数字资源库、海峡数字资源分中心和社区图书馆资源。整合大中小型公共体育场馆信息资源,构建全民健身资源库,提高全民健身服务水平。

 (五)

 构建新型生态环境治理体系

 健全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建设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大力推进福州市智慧公园、市排水设施信息化平台、市城区防涝与水系调度管理平台、福州气象信息网络保障系统、福州名城保护管理平台等项目,实施天地一体化的生态环境监测工程,实现污染源、污染物、生态环境全时监测,构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建立海域、陆域、岸线和产业“四位一体”统筹联动的环境管理体系。推动绿色低碳循环产业发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生态环境修复能力,生态环境持续保持全国前列。

 五、推动城市大数据应用 围绕政府数据“聚、通、用”,加大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力度,促进数据共建、数据互通、数据分享,为深入挖掘大数据政用、民用、商用价值奠定基础,真正将“数据资源”转化为“数据资

 产”。到 2020 年,政府信息资源汇聚共享和开放开发格局全面形成,重点领域大数据应用全面铺开,基本形成大数据应用体系和能力,有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优化民生服务,推动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 )

 强化数据资源 规划 建设

 1.。

 创新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机制。探索建立有利于推动大数据发展的政策法规,加快建设统一技术标准、评价标准的标准化体系,推进各部门业务系统与数据服务总线对接,构建跨部门、跨层级的数据应用格局。建立完善以汇聚数据为基础的部门间数据共享应用机制,大力推进部门通过政务数据汇聚平台获取共享数据,促进业务协同和流程优化,减少数据重复采集,减轻群众和基层信息负担。

 建立大数据采集汇聚机制。开辟多种数据采集渠道,综合政府数据汇聚、网络搜取、自愿提供、有偿购买、传感收集等方式建立自动、精准、实时的大数据采集体系。加强对企业信息系统规划与大数据采集需求的融合指导,鼓励制造业企业和商业机构加强对生产经营活动中数据的采集,推动无线射频识别(RFID)、近距离无线通信(NFC)、二维码、环境监测、人体传感设备的普及应用,拓宽数据采集渠道。

 。

 推进企业数据资源的收集与分析。建立全市企业数据采集网

 络,综合政府、社会、互联网等不同渠道数据,建设全市宏观经济管理大数据库。针对产业集聚度、行业发展状态、生产要素区域分布和流动、中小微企业竞争力等专题开展大数据分析,为政府决策、企业经营等提供经济运行分析、趋势预测等服务。

 构建跨界的大数据资源积累机制。建立政府、企业、社会之间大数据互助共享协作体制机制,创造条件、鼓励推动社会机构和公众对政府公共数据与社会商务数据进行整合、分析,构造完整的数据链,挖掘新的价值,形成政府公共数据与社会商务数据之间的互动。

 2. 建设统一的政务数据汇聚共享和开放平台。编制福州市政务数据资源目录,汇聚政务数据建设全市统一的政务数据汇聚共享平台;编制福州市政务数据开放目录,建设全市统一的政务数据开放平台,向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供开放政务数据的查询、下载、应用接口等服务,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开放数据进行研究、分析、挖掘,开展大数据产业和创新应用;实施应用身份统一认证,实现开放数据可追溯。各级各部门依托全市统一的开放平台向社会开放政务数据,保障数据权威性和安全性。

 3.。

 稳步有序向社会开放数据。制定实施政府数据开放标准和实施方案,依托政府数据开放平台,公布数据开放目录及普遍开放的数据集,优先推动医疗、卫生、环境、交通、旅游、文化、

 质量、气象等政府数据向社会开放,并不断扩大政务数据的开放范围,提高数据开放质量,带动社会公众开展大数据增值性、公益性开发和创新应用,充分释放数据红利,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扶持一批创业者开发一批有特色的大数据产品或互联网应用,丰富数据资源和数据产品。

 (二)推进国家 新型城镇化大数据库 建设

 开展联合建设“新型城镇化大数据示范基地”“新型城镇化大数据联合实验室”等工作,积极推动相关政策法规研究和机制创新,加快数据安全、数据共享、数据交换等方面的创新探索。

 1.。

 积极推进建设新型城镇化大数据共享开放平台。实现多源数据融合,优先推动人口信息、统计监测、城乡规划建设、社会保障、生态环保、公共安全等领域的数据有序开放;建立新型城镇化数据标准及规范体系,共同开展大数据库及数据标准、规范研究编制工作,推动上下各层面数据的衔接贯通,提高数据质量和可用性。

 2.。

 培育新型城镇化大数据应用。打造一批满足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的产品、系统和解决方案,重点选取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城市群建设、智慧城乡体系、公共服务与数字生活、城市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国家新型城镇化大数据库建设从数据融合升级至数据联勤,将面向新型城镇化效能优化、监测评估、趋势判断、

 预警预报等领域全面融合政府大数据和商业大数据,推动分类行业资源向社会管理数据资源的整体形态转变。

 (三)建设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及产业园试点工程

 深入践行“数字福建”发展战略,在福州滨海新城大数据产业园建设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与产业园试点工程,积极推动健康医疗大数据的融合共享和开放应用,努力探索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的福州模式。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与产业园建设国家试点工程按照“建设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研发创新应用、构筑产业生态圈”三大任务推进。“建设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包括完善大数据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大数据服务运营平台、制定大数据标准与安全规范、建立大数据管理机制;“研发创新应用”包括夯实基础应用、拓展创新应用、“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相关应用、“健康福州”品牌应用;“构筑产业生态圈”包括组建健康医疗大数据产业联盟、建设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健康城市战略运营基地、建设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展示中心。

 (四 )推动大数据技术创新

 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建立融合数理科学、计算机科学、社会科学及其他应用学科的大数据学科体系。面向网络、安全、金融、生物组学、健康医疗等重点需求,探索建立数据科学驱动行业应用的模型。布局大数据前瞻性研究,通过政产学研相结合的协同

 创新和基于开源社区的开放创新,积极探索研究大数据理论、算法和关键应用技术。依托省内龙头企业和产业园区,建立大数据研发创新平台,加强数据存储、清洗挖掘分析、数据可视化、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自然语言理解、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大数据技术创新,初步形成大数据技术体系。加快建设大数据标准检测、技术支持、认证认可等质量技术基础,加快培育大数据开源社区、程序员协会等民间组织。建立大数据应用和产业创新发展联盟以及相关技术标准工作组。

 (五)培育 大数据示范应用

 1.。

 鼓励大数据在政务领域的应用创新。持续推进政务大数据平台建设,完善人口、法人、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等基础数据资源,实现“一人一档、一组一档、一物一档、一事一档、一城一档”应用,提升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建设福州市政务服务大数据平台,为各部门开展业务管理、统计分析、辅助决策以及在公共安全防范等领域提供支撑,促进大数据与云计算的融合,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让数据为企业和群众“跑腿办事”,服务我市招商引资。

 2. 推动大数据在生产领域的应用创新。引导企业分析、挖掘公众数据需求,加快大数据创新应用,提高生产、销售、服务等环节的管理水平,推动工业产品向价值链高端跨越,推动制造商向服务商转变。

 3.。

 推动大数据在流通领域的应用创新。鼓励大数据支持下的商业服务模式创新,推动金融、电信、物流、零售、外贸等企业信息化和大数据改造,鼓励其向用户平台类企业转变。

 4. 推动大数据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创新。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把信息化作为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支撑,推动信息技术和智能装备在农业生产经营中的应用,培育互联网农业,建立健全智能化、网络化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强耕地、水等重要资源和主要农业投入品联网监测,健全农业信息监测预警和服务体系,提高农业生产全过程信息管理服务能力,确保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5.。

 推动大数据在服务业领域的应用创新。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大力推进“互联网+”在电子商务、物流等领域应用,创新服务内容和模式,打造网络与实体经济协同互动发展的新格局。打通流通领域信息共享。面向物流相关企业,提供物流网络及运营的数据分析、数据挖掘及可视化服务,对物流产业各类资源进行高效配置,实现物流产业各个环节的信息共享和协同运作。完善电子商务监测体系。汇聚信息资源和服务资源,完善电子商务信息监测体系,全局展示全市电子商务发展的整体情况,立体化、多视角的数据挖掘分析,进一步完善电子商务服务支撑,促进电子商务协同、创新发展。

 6.。

 推动大数据在海洋领域的应用创新。依托数字福建(长乐)

 产业园,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海洋大数据中心。规划国际化海洋数据共享,构建国际海洋数据库网络,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云计算开发,创新海洋资源、技术、产业、环境、市场等涉海信息的搜集、整理、加工、整合与发布机制。基于海上丝绸之路海洋大数据中心软硬件基础设施和信息服务体系,加强与中船重工研究机构合作,积极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建立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海洋信息云计算与云服务平台,为智慧海洋福建示范区提供服务。依托中国福建 VR 产业基地,综合利用 VR 技术与 GIS地理信息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集中有效管理,构建多维可视化海洋信息管理平台。

 六、推进特色领域信息化 以福州新区、自贸区福州片区,支持福建建设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等国家重点战略部署为契机,积极推动相关领域的信息化开放合作重大战略专项。到 2020 年各类重大战略专项基本建成,福州综合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一)福州新区信息化

 充分利用现有信息化建设成果,以服务福州新区发展为目标,大力开展福州新区有关领域信息化建设,建设福州新区行政审批综合服务信息平台,提高福州新区信息化管理水平和辅助决策水平。优先从现代产业、对外贸易、两岸交流、协调发展、机

 制创新、生态改善六个主要领域多方位评估福州新区发展状况。

 (二)自贸试验区信息化

 在全省率先统筹建设自贸试验区信息化平台、通关平台和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积极对接全省通关信息平台和事中事后监管平台,加快行政审批综合服务信息平台、...

相关热词搜索: 福州 发展规划 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