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城玮文档网 >作文大全 > 国家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文化传承发展中作用——以通渭小曲为例

国家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文化传承发展中作用——以通渭小曲为例

时间:2022-08-01 09:05:03 来源:网友投稿

  国家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在文化传承发展中的作用

 ——以通渭小曲为例

 [ [ 摘要 ] 通渭小曲流行于甘肃省通渭县境内的一种民间传统小戏剧,在2011 年被定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公布在第三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主要是以传承人的世代相传为特征,在通渭小曲的保护和发展中,对通渭小曲传承人的重视,对优秀传承人的培养和宣传,制定相关政策保护,是通渭小曲传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 [ 关键词 ] 通渭小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THE ROLE OF NATION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HERITAGE -----TONGWEI DITTY Abstract :

 :Tongwei song is popular in Tongwei County of Gansu Province, a traditional folk drama, was designated as a nation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project, announced in the third batch of nation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directory in 2011.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s the main inheritors of generations is characterized in the protection of Tongwei ditty and in the development of Tongwei Xiaoqu heritage value, cultivation and promotion of excellent heritage, formulate relevant policies to protect, is an important way of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ongwei song.

 Key words: Tongwei ditty,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heritors

 目

 录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 5

 1.1 传承人的定义 ................................................................................................. 5

 1.2 传承人的作用 ................................................................................................. 5

 1.2.1 传承经典作品的作用 .............................................................................. 5

 1.2.2 传承人要选好和带好徒弟 ..................................................................... 6

 1.2.3 传承人要创造经典的作品 ...................................................................... 6

 二、通渭小曲简介 .................................................................................. 6

 2.1 通渭小曲的概念 ............................................................................................. 6

 2.2 通渭小曲的起源 ............................................................................................ 7

 三、通渭小曲传承现状分析 ................................................................... 8

 3.1 通渭小曲传承取得的成就 ............................................................................ 8

 3.1.1 表演团体 ................................................................................................. 8

 3.1.2 各地传承人谱系 ..................................................................................... 8

 3.2 通渭小曲传承面临的挑战 ............................................................................ 9

 3.2.1 传承人的减少 .......................................................................................... 9

 3.2.2 经费的不足 .............................................................................................. 9

 3.2.3 小曲表演技能较难掌握 ........................................................................ 10

 四、传承人的保护策略 ......................................................................... 10

 4.1 政府职能部门 ............................................................................................... 11

 4.2 高校 ............................................................................................................... 11

 五、小结 ................................................................................................ 11

 参考文献 ................................................................................................ 12

  致

 谢 .................................................................................................... 13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文化传承人,也叫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人。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和延续的重要桥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方面既是对传承人的认定及保护,传承人主要存在口头文学、表演艺术、手工技艺、民间知识等传统领域,一般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由传承人通过师徒关系的口传心授而得 [1] 。对杰出传承人的调查和认定,传承人的权益和管理是决定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否很好的传承下去的决定因素。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样性又增加了对传承人认定和保护的困难。

 1.1 传承人的定义 到目前为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还只是一个通用的提法,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因为人们对传承活动范围理解上的争议,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概念难以统一。目前政府制定和实施的相关法律规范都没有对传承人下一个统一的定义,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依据已有相关的规定和实践,可将传承人定义为:各地区的人民当中掌握或精通当地流传已久的特殊文化的表现形式,熟悉文化发展脉络的民间文化代表人 [2] 。

 1.2 传承人的作用 1.2.1 传承经典作品的作用 我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化古国,在历史的长河中依靠数千万文化传承者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使得优秀的文化流传至今。如果在传承的过程中有任何一个环节间断,那么,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就会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也由此表明,正是因为众多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坚持不懈的努力,才使得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完完整整地流传到今天,得到良好的保护和发展,没有被历史的长河所淹没。传承人在传承、传授、总结和整理传统的技艺和艺能的同时,应该着重注意项目本体的恢复与重建。

  1.2.2 传承人要选好和带好徒弟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然而,传承人在物色徒弟的过程中要具备独特的眼光,比如:道德品质和卓越的才能,这关系到某一门传统技艺能否传承下去的重大问题。非物质文化的传承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发展历史长河中,如何选定合适并且优秀的传承人一向为各门派所看重。事实上,很多传承人在整个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就已经在带徒传艺。但是,在通渭小曲的传承过程中对传承人带徒有着更高的要求。就中国民间的传统而言,在一般情况下是学生找老师,所谓拜师学艺,而到了一定程度,则是老师找学生,老师要找到品行可靠的人之后才能把技艺全盘传授,否则就不能把关键的技艺和艺能传承下去。

 1.2.3 传承人要创造经典的作品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能够成为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人,不但要在“承”字上狠下功夫,还得有创造性,在“传”字上有所作为。传承人除了要注意资料、档案的收集以及经验的总结,特别是传统技艺和技能的经验之总结。因为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上人民群众在自己社会生活的过程中而进行的创造,这样的创造既包含着事物的发明和使用,也包括历代人民群众在使用过程不断的改善和丰富,日复一日的创造和使用使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传承和延续。在传承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创新,在保证不改变遗产中的经典元素的基础上,这样才能为文化的发展增加源源不断的生命力。反之,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就会走样、变味甚至消亡。因此,我们认为保护传承人才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

 二、通渭小曲简介 2.1 通渭小曲的概念 通渭小曲是流行于甘肃通渭境内的一种传统曲艺演唱形式。长期以来,在民间广为流传,也是通渭县的汉族民俗文化生活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通渭小曲受当地小调与眉户、秦腔、陇剧等地方剧种的影响、结合并发展壮大,群众基础已然相当雄厚,深为老百姓所喜爱。作为甘肃民间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形式,不论从曲调、伴奏乐器还是历史渊源都是一本当地民间艺术和文化发展的活教材,最适合表现劳动人民的生活状态、感情世界和思想动态。“小曲”音乐在通渭的发展不仅成就了几代民间老艺人的成型,同样,也正是这些老艺人丰富和发展

  了通渭小曲,他们把原有的"清唱"伴奏逐渐改造成了另一种表演形式--舞台伴奏,从此增添了当地汉族民俗文化活动新的色彩。通渭小曲由曲牌、曲调和脚本三个部分组成,其曲调优美动听,乡土气息浓厚。通渭小曲的表演内容涉及劳作、生活、祭祀、民间传说、阶级斗争、伦理道德等多个方面。2011 年,“通渭小曲”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为通渭小曲的传承与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曲戏的曲调多达 253 个,整理成册的剧本有 126 个,主要有《卖水》、《顶砖》、《闹书馆》、《明月楼》、《全家宝贵》、《杏元和番》、《刺目劝学》、《王祥卧冰》、《兄妹观灯》等等,多是涵有施仁劝善、尊老爱幼、至诚至爱、勤奋向上的传统美德,因而至今流传在当地村镇的农家小院,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可或缺的文娱生活 [3] 。

 2.2 通渭小曲的起源 通渭小曲在明代时期就已经在民众中流传开来,在清代时期进入了它的发展的盛世,通渭的小曲发展就是成熟于这一时期,中华民国期间,通渭县马营镇有专门演唱小曲的业余团体,秦腔艺人大都会唱小曲。有的甚至祖孙几代都是有名的小曲弹唱家。据了解,通渭小曲发源于通渭县马营镇,然后向其它各个地方传播散布,得以广泛流传。通渭小曲是一种独具地方风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很有代表性的民间小调,多年来深受广大劳动人民的青睐。通渭马营小曲平时供百姓农民娱乐、消遣时,一般选择在村民家中院落进行表演。表演形式多种多样,不拘一格,人员多少不限,少则三五人,多则十数人 [4] 。这些对于听的人和唱的人而言,都是一种传授与汲取各种知识的过程。民间艺人根据当地的传说故事、英雄人物事迹和其他剧种的唱本、小说内容等编撰而成的段子或小折戏,思想内容健康向上,情节生动感人,很有吸引力,充分表现了老百姓淳朴善良、忠厚老实的人性特征和男女之间追求美好爱情的执着精神,同时也鞭挞了社会弊端和民间恶习。

  三、通渭小曲传承现状分析 3.1 通渭小曲传承取得的成就 3.1.1 表演团体 民国年间,通渭县就已经有了演唱小曲的业余演出团体,发展到如今在全县范围内颇有名气的表演团体主要有几个,分别是“通渭民间曲艺社”(许克检组建)和“中林春晓通渭小曲演唱团”( 王应选组建)、“马营小曲协会”( 夏旭东组建)和 “同乐园”(李艳春组建),以及通渭县文化局局长刘昌斌成立的“通渭小曲协会”等。县城与马营的表演团体在剧目的演唱上会有一些差异,比如马营的小曲演唱团体习惯于会在小曲剧目中穿插一些通渭民歌,而县城的唱奏班子演出时分的更细,通渭民歌的演唱只限于闹社火的时候单独唱,并不会穿插在传统小曲剧目中 [5] 。以下是表演者经常演唱的部分小曲剧目和民歌曲。

 表 1.部分演唱的小曲剧目和民歌曲 小曲 剧目 大赐福 剪窗花 看女 小姑贤 兄妹 观灯 打路 五更鸟 访将 卖水 民歌曲 割韭菜 拾棉花 精英颂 送郎 打工 廉政 为民 铺膜记 子恒 念书 环保乐 红军 长 征到马营

 3.1.2 各地传承人谱系 从民国开始,就开始有专门演唱小曲的艺人,当地的秦腔演员大都会唱渭小曲,比如以唱把式闻名的民间艺人有朱占江,王登荣,赵海裕,孙发荣, 李逢春,马鸿发,杨升武,张新贵等。有的甚至祖孙几代均为有名的唱把式,比如何天一与其子何家英,张新贵与其子张旭东,王岳西与其子王鹏,王友德与其子王世宗等,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世代对小曲艺术的执着追求的传承人,才能有今天被人们广泛传诵的艺术经典的保存。我整理了一些艺人的传承谱系:(1)马鸿发小曲演唱传承谱系,第一代马鸿发(1926.6-1985),是通渭县马营大城人,小学文化程度,平生酷爱小曲,周游四方,广结多方民间艺人,天生嗓音洪亮;第二代李艳春,是马鸿发的徒弟,学艺 40 年;第三代陈慧萍和马玉霞,是李艳春的徒弟,

  学艺时间分别为 16 年、10 年。他们对通渭小曲的发展和传播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代表作《李彦贵卖水》、《闹书馆》等 [6] 。(2)孙发荣小曲演唱传承谱系,第一代孙发荣(1925.8-1994.8),是通渭县马营上道人,小学文化程度,他生平酷爱小曲,继承了传统小曲演唱、演奏的技巧,发挥其个性幽默、沉稳的特征,创造出婉转、优雅、独特的演艺风格;第二代张兴贵、潘守宽,是孙发荣的徒弟,学艺时间分别为 41 年、43 年;第三代张文珍、张世强,是张兴贵的徒弟,学艺时间为 22 年、18 年。代表作有《访袍》、《访朋》、《小赐福》等。(3)刘崇杰小曲演奏传承谱系,第一代刘崇杰,生于 1934 年 2 月 27 日,通渭平襄高碾子人,精通小曲各种伴奏乐器,曾在陕西学过艺, 尤以板胡、二胡、三弦为特长,二胡演奏把位准确、节奏稳健、感情细腻,能演奏六十多首小曲曲调及所有曲牌,曾影响了几代人,在小曲界享有盛誉;第二代许克俭,是刘崇杰的师弟,学艺时间 45 年;第三代安维吉,是许克俭的师弟,学艺时间 40 年;第四代巩胜玉,是许克俭的徒弟,学艺时间 23 年 [7] 。

 3.2 通渭小曲传承面临的挑战 3.2.1 传承人的减少 通渭小曲的先驱,老前辈大多己相继去世,即使对通渭小曲情有独钟,颇有研究者也已年过花甲,且没有足够的青年愿意潜心学习自己家乡的小曲演唱和演奏,大多数青年觉得虽然喜欢听,但没有多少人踏踏实实地去学唱小曲调子。就马营小曲协会而言:会员平均年龄在 46 岁以上。60 岁以上的 6 人,50 岁以上的5 人,40 岁以上的 6 人,40 岁以下的 4 人 [8] 。小曲协会人员老龄化已成为现实,通渭小曲在社会上各种形式的大小不等的演唱团体与马营小曲协会一样存在同样的严重问题。

 3.2.2 经费的不足 每个表演团体的成员都不是专职表演者,大多都有自己维持生计的职业,大家是凭兴趣凑在一起的,只想怎么唱的更好更尽兴,好让通渭小曲能流传下去。虽然大家都抱着积极乐观的心态,但是从通渭小曲长远发展来看,如果没有一定的经费来保证演出团体的宣传和运作,只是一味的靠队员们自掏腰包来维持现状,那只能将演出地点局限在小范围内,甚至走出县城去表演都变得很奢侈,那么通渭小曲的发展也只能是小打小闹了。

  3.2.3 小曲表演技能较难掌握 通渭小曲的表演的形式多种多样,其需要表演者有很强的音乐功底,知晓各种的伴奏乐器。熟练的掌握小曲演唱、演奏的技巧,并能创造出婉转、优雅、独特的演艺风格。其中比较难以掌握的有:(Ⅰ)伴奏乐器 小曲的歌唱形式有独唱、对唱、齐唱等几种方式,其中以独唱形式最为常见。歌唱时常有乐器伴奏。通渭小曲的的伴奏乐器包括:二胡、三弦、碰铃等,据了解,从事伴奏的都是一些民间艺人,没有系统的教学。每个人的奏法各有不同,存在差异。民间艺人也不能以正规的乐谱教给学生,学习者学习起来存在较大困难。然而,伴奏是小曲的灵魂,如果不能学到精髓,小曲也将失去灵魂的东西。(Ⅱ)演唱

 通渭小曲的旋律比一般的要高亢有力,音域宽度较大,需要演唱者有良好的嗓音条件,并且有角度高音,这就需要演唱者有很好的演唱技能。使得大多数人都望而却步。如果想让小孩子来学习演唱,更是存在困难。通渭小曲演唱难度大,这确实成为通渭小曲传承中存在的问题。(Ⅲ)表演形式

 小曲常常在劳动的余暇和风俗性的节日、娱乐、集会时歌唱。歌唱者不仅有一般的群众歌手,还有大量的职业和半职业的艺人。半职业艺人平时从事农业或手工业劳动,遇到风俗性集会或活动时,则从事商业性表演。大多数半职业艺人平时要从事劳作活动,很少有闲暇时间来集中排练演唱,并且他们当中很少有人会识乐谱,长时间传唱就有的小曲,这就使得小曲演唱比较单一化。

 四、传承人的保护策略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首先需要保护的是文化传承人。

 传承与发展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两个重要的关键词,表面上呈现的是文化客体自身的不断延续和演进,事实上,是作为文化主体的传承人对文化的不断操演与不断创新的过程。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有一个很大的不同,那就是依靠一小部分人在特定区域而存在的一种动态的文化。

 其特性是无形的,不断变化的,以人为载体的一种文化形态。因绝大部分信息都集中并生动地存储于传承人身上,使得传承人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当前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深刻变革、新媒体娱乐猛烈冲击的大背景下,各种非遗文化的发展和传播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当下如何保护和传承通渭小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难题。

  4.1 政府职能部门 从国际话语、国家体制看,政府是公约、法律规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主体,其主要职能体现在,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标准化管理,用立法的手段确立保护的相关内容。在保护过程中,以国际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为参照,以管理质量为核心,以过程方法为基础的工作思路进行。政府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与计划的起草者,又是保护所需资金的提供者 [9] 。因此,对传承人的保护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首先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传承者的认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相比在认识上有一定的难度,国际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的讨论长达 30 年,普通民众对其的认识显而易见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其次是对传承者的资金资助,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大都出生在工农阶级,是在劳动中汲取知识的,有着赖以维持生计的工作,每到演出的时候有些还是自掏腰包,这个时候需要政府部门的关怀和保护,切实解决文化传承人的实际困难,加大经济上的扶持力度,并有一定的激励奖励机制。再次,非物质文化遗产多是民族地区产生的,这些民族人口少,传承人少,传播范围小,因此需要建立相应的保护机制,通过宣传手段使民众学习相应的知识并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中来。

 4.2 高校 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保护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通过教育保持这些知识和技能的延续。建立相应的保护机制,通过宣传手段使民众学习相应的知识并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中来。学校对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是一种民族义务、国家责任,其通过保护民族小的文化生态进而为保护人类大的文化生态做出贡献,通过教育传播知识,可以大范围的选择性的挑选优秀传承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很好的发展和延续。同时,高校学术界作为文化层面的主导,时刻保持忧患意思和责任感,保持警醒的态度,直面抨击政府在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设性意见,积极的做一名有效的监督者 [10] 。

 五、小结 通渭小曲艺术一直以来都是依赖通渭县闹社火和唱地摊的传统民俗文化才能一代代的相传,在其历经千年的发展历史进程中经不断积累、沉淀、筛选而形

  成的思想感情的体验和艺术表达手法的结晶,记录和见证了此地的种种文化变迁,一段段感人肺腑、动人心扉的优美旋律,以独特的地方文化记录着祖辈遗留下的文化精髓。而如今通渭小曲这种地方曲艺濒临灭绝的潜在原因就是人们的经济结构发生改变,生活节奏加快,新媒体的猛烈冲击,一些地方传统民俗文化开始淡化,年青一代更倾向于能带来直接经济利益的活动等,导致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出现了传承的断层。通渭小曲作为非文化物质遗产,我们应该重视通渭小曲的传承与保护,政府部门制定相应的保护政策,传承人尽到自己的责任。让通渭小曲能够有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献 [1]郭楠楠. 陇上艺苑奇葩——浅析通渭小曲[J]. 音乐天地,2010,11:45-47. [2]张进宝. 陇中民间音乐之“通渭小曲”初探[J]. 安康学院学报,2008,05:64-65. [3]张智军. 通渭小曲概观[J]. 民族音乐,2009,05:37-39. [4]张进宝,司娅英. 通渭小曲戏的艺术特质[J]. 甘肃高师学报,2012,06:65-67. [5]卢奉礼. 通渭小曲在传承中的困惑及策略[J]. 考试周刊,2014,40:23-24. [6]郑婉玲. 通渭小曲音乐地方性特色的探讨[J]. 艺术研究,2015,03:28-29. [7]卢奉礼. 通渭小曲教学发展的优势[J]. 考试周刊,2014,39:173. [8]杜莎莎. 通渭小曲的文化功能探析[J]. 黑龙江史志,2015,07:77-81. [9]魏崇周.

 高校与政府部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特点及合作机制简论[J]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 2014,02.

 [10]吴品才.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式保护的理论基础[J]

 档案学通讯 2012.5:75-77

 致 致

 谢 四年的本科学习生活很快就要结束了,即使为这一天的到来已做好了思想准备,但真的等到论文截稿的日子,心里还是有些不舍和依恋。四年的本科学习,得到了学院各位老师的关心和帮助,收获知识,体会友情,在我的人生画卷添上了厚重的一笔,衷心的感谢母学培养了我。还要感谢在背后默默支持和关心我的亲人,有了他们的支持,让我有了更大的动力去奋斗,今后我一定会更加努力,一定会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出成绩,让他们为我而骄傲。此刻我要感谢的人太多了。我的导师一直以她严谨的工作作风激励着我,在这里我衷心的感谢导师对我的培养和关心,在她身上我不仅学到了知识,也看到了做人的美德,使我终身受益。此篇论文是我对导师这两年辛勤汗水的最好回报,老师,您辛苦了!同时送上深深的祝福,祝愿老师身体健康,万事顺意!

相关热词搜索: 传承 小曲 通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