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城玮文档网 >作文大全 > 中考语文话题写作写作素材_人物传记

中考语文话题写作写作素材_人物传记

时间:2022-07-25 18:20:02 来源:网友投稿

 中考语文 话题作文 写作素材 女性科学先驱: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1867—1934),原名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波兰物理学家,最早荣获诺贝尔奖的女性。

 居里夫人 1867 年 11 月 7 日出生在波兰华沙市的一个教师家庭。10 岁丧母、家境贫困,造就出她吃苦耐劳、好学不倦的品质。1891 年,她只身前往法国巴黎大学理学院求学深造。她珍惜其间艰苦而又“完美”的时光,勤奋努力,于 1893 年获得物理学硕士学位,1894 年又获得数学硕士学位。几乎与此同时,科学之缘将她和彼埃尔•居里吸引到一起。1895 年两人结了婚。

 1897 年,居里夫人看到亨利•柏克勒尔发现铀具有放射性的报告,引起她极大兴趣。她悉心探索、反复实验,与居里先生密切合作,终于研究出两种新的化学元素,它们比铀具有更强的放射性。一个是“钋”,它是居里夫人出于对祖国的热爱,以波兰的第一个字母命名的;另一个是“镭”,它倾注了居里夫妇巨大的心血、智慧、体力,甚至生命。为了证实镭的存在,他们在一间夏不避燥热,冬不避寒冷的破旧棚屋内从事起脑力加苦力的劳动,从1898 年到 1902 年四年时间里,坚持不懈,终于从几十吨铀沥青矿废渣中提炼出十分之一克纯镭盐,并测定了镭的原子量。1903 年,居里夫妇和柏克勒尔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金。

 1906 年,居里先生突遇车祸逝世。居里夫人以坚强的意志战胜巨大悲痛,承担起全部家庭责任。很快地,她又继任了居里先生在巴黎大学的课程,并指导实验室工作。

 1911 年,居里夫人参加法国科学院院士竞选,由于有人提出“女人不能成为科学院院士”而以一票之差落选。但这阻挠不住她献身科学的追求。同年 12 月她又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居里夫人终生为人类的幸福献身科学,从不计较个人的私利和荣誉。她先后获得奖金10 种之多、奖章 16 种之多,以及 100 多个名誉头衔。1914 年,镭学研究所在巴黎落成,她开始在此主持居里实验室工作,培养出许多颇有成就的科学家。

 居里夫人富于牺牲精神。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她利用 X 光设备诊救伤病员。她长期在艰苦的条件下进行紧张的放射性元素研究,致使有毒物质侵害了她的健康,晚年身患多种疾病。1934 年 7 月 4 日因白血病逝世。

 唐朝文学家柳宗元

 柳宗元生于公元 773 年,祖籍是河东解县,即今天的山西运城。他和韩愈是同时代的大文学家,也是一位倡导古文运动的领袖人物,他们两人当时几乎享有同样的盛名,在文学史上也几乎占有同样的地位,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柳宗元从小聪明勤奋,读了很多书,21 岁时考取了进士。他思想敏锐,论事总是旁征博引,言词锋利,说理透辟,在当时名声大振。柳宗元还是一位哲学家,他具有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的观点,反对藩镇的分裂割据,主张国家的集中统一。他担任监察御史时,很想对腐朽黑暗的政治进行改革,积极参加了永贞革新活动,与刘禹锡等参加主张革新的王叔文集团,但永贞革新失败了。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被贬为永州(今湖南省零陵县一带)司马,在那里生活了 10 多年,精神上受到很大打击。后来又被派到更远的柳州去当刺史,又在柳州度过了 4 年多的时间,并于 819 年 11 月 28 日在那里死去,年仅 46 岁。

 柳宗元在被贬的 10 多年时间里,写作了大量的诗文,抒发了个人的情感及进步的政治、哲学见解。长期的贬谪生活,使他有机会接触社会的下层,了解民间的疾苦,因此,他对当时残害人民的苛政,对社会的黑暗现象,写了不少文章加以揭露。他写过一篇著名的《捕蛇者说》,说的是永州有一种毒蛇,咬人必死,但捕它晾干制成药,可以医治许多绝症。皇帝宣布说:谁要是捉了这种毒蛇上交,就可以免交赋税。于是,永州人都争着捕捉这种毒蛇。有个蒋姓农民,祖孙三代都因捕蛇而不交纳赋税,可祖父和父亲都是因被蛇咬而死的,他自己干了 12 年,好几次也差点儿被蛇咬死。问他为什么还要干这种危险的事情,他说,那些不捕蛇的乡亲,因交不起赋税被逼死的更多。他捕蛇每年只冒两次性命危险,那些乡亲们却天天遭到死亡的威胁。因此,他宁愿一辈子捕捉毒蛇。柳宗元感叹道:古人讲,苛刻的政令比老虎还要凶猛,哪知道赋敛的为害比毒蛇还要历害啊。

 柳宗元还写过许多很有意义的寓言、传记、书信和墓志等。他的山水记也写得特别好,最有名的是《永州八记》。他不仅用优美流畅的文字描写清奇秀丽的自然风光,而且把自己的遭遇和悲愤的感情寄托在山水之中,成为历代山水散文的杰出作品。他一生写了 400 多篇文章和大量的诗歌,其中著有《河东先生集》,为我国古文运动作出了重大贡献,他的一些论文还宣传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柳宗元和他的作品在我国文学和哲学发展史上都享有重要的地位。

 王传福:搏击商海创大业 从不名一文的农家子弟到身家亿万的集团公司总裁,从 26 岁的国家级高级工程师、副教授到饮誉全球的“电池大王”坐拥 3.38 亿美元的财富;2003 年,他斥巨资高歌猛进汽车行业,誓要成为汽车大王……他就是鼎鼎有名的商界奇才,深圳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

 主席兼总裁王传福。

 对他成功演绎的创业神话,众多人士认为答案是智慧、精练和汗水,而他自己则认为:“创业的根本是要有眼光,敢于冒险,敢于挑战。” 成功需要有冒险精神 成立一个公司并不难,生产一个产品也不难,难的是如何将尽可能小的投入演变为尽可能大的产出。这就需要眼光,需要冒险。很多人创业失败不在于缺乏资金,而在于缺乏眼光和冒险精神。王传福拥有的最大的资本,就是战略眼光和冒险精神。

 起锚扬帆远航 1987 年,王传福从中南工业大学毕业,进入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攻读研究生。5 年后,26 岁的王传福被破格委以研究院 301 室副主任的重任。1993 年,研究院在深圳成立比格电池有限公司,王传福成为公司总经理。

 在有了一定的企业经营和电池生产的实际经验后,王传福发现,自己研究领域之一的电池行业里,要花 2 万~3 万元才能买到一部大哥大,国内电池产业随着移动电话的“井喷”方兴未艾。作为研究电池方面的专家,眼光敏锐独到的王传福心动眼热,他坚信,技术不是什么问题,只要能够上规模,就能干出大事业。

 就在王传福的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他作出了一个令人惊诧咋舌的大胆而又冒险的决定:辞去比格电池有限公司总经理职务,脱离具有强大背景的“靠山”自己单干。这在一般人看来无疑是太冒险。但王传福有自己的见解:在中国,产品只要进入家庭,就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市场。他坚信电池产业在中国一定大有作为。

 诚如他所说:最灿烂的风景总在悬崖峭壁,富贵总在险境中凸现。于是,1995 年 2 月,深圳乍暖还寒,王传福向做投资管理的表哥吕向阳那里借了 250 万元钱,毅然决然地注册成立了比亚迪科技有限公司,领着 20 多个人在深圳莲塘的旧车间里扬帆起航了。

 移动电话充电电池一直是日本人的一统天下,我国其时只能买些电芯搞组装。当时,日本的三洋、索尼、东芝、松下等电池品牌几乎垄断了整个中国的电池市场。中国仅有的几家移动电话电池生产商,都是在国外购买电芯,然后在国内组装出售,利润微薄。研究电池出身的王传福敏锐地意识到:提高利润的关键在于自主创新,掌握电池的核心技术?D?D 电芯。于是,他将有限的资金投到了电芯的研发上。

 更让人们津津乐道的是,就在这时,日本宣布将不再生产镍镉电池。王传福又抓住了这个正中下怀的黄金机会,拍着胸口说:“它不造我来造,这是中国电池企业翻身的机会。”于是决定马上涉足镍镉电池生产。

 行船过海逾越险阻 一条镍镉电池生产线需要几千万元,王传福根本买不起。怎么办?朋友建议说:“不如再向你表哥或别人借一笔钱吧,不然干脆放弃。”王传福明白,在没有任何效益的前提下,再借钱很难,只能背水一战,自己解决问题!经过深思熟虑,王传福向员工宣布:“我们利用自己的人力资源,不买全自动生产线,自己研发‘半自动半人工’的流水线,充分利用我们的人力优势!” 说干就干,王传福和员工们研发出了具有比亚迪特色的生产线,并且获得了巨大成功。那一年,公司卖出 3000 万块镍镉电池。第二年,比亚迪公司成为台湾无线电话制造商“大霸”的电池供应商,产品大量出口。只用了 2 年时间,1997 年,比亚迪公司的镍镉电池销售量就达到了 1.5 亿块,排名世界第四位。

 王传福运筹决策成功了,第一次成功使他兴奋莫名,但他认为这只是一小步。不久后,他看上了锂离子电池,决心向这个领域进军。有业内人士嘲笑他说:“你做镍镉电池可以,因为日本人放弃了。可现在锂电池领域是日本人的天下,你凭什么和日本跨国公司对决?” 王传福置之一笑,以一贯的魄力毅然前行。2000 年,又开始了锂电池的开发。在他的领导下,公司研发成功一系列核心技术,并一一申请了专利。最终,比亚迪成功跻身锂电池领域。很快,比亚迪公司的营业额达到 25 亿元,利润 6.58 亿元。随即,比亚迪在香港成功上市,成为国际资本的追逐对象。

 苦战八载实至名归 2003 年,比亚迪的镍镉电池生产量列世界第一,镍氢电池生产量列世界第二,锂电池生产量列世界第三。比亚迪成为世界上第二大手机电池制造商,王传福则成为中国名副其实的“电池大王”。

 目前,比亚迪成为中国最大的手机电池生产企业,产销量名列全球第二。在镍镉电池领域,比亚迪全球排名第一,镍氢电池产品排名第二,锂电池排名第三,在国际市场上正与日本三洋一决雌雄。在香港上市的比亚迪目前市值 150 亿。

 比亚迪品牌在全球的电池行业内叱咤风云,相继成为摩托罗拉、诺基亚、飞利浦、松下、通用电器等主流企业的电池供应商,比亚迪也因此成为电池领域全球著名品牌…… 八年创业积累 40 亿财富,小小电池完成资本神话?D?D 敢于冒险、敢想敢干及当断则断的作风,为王传福的成功带来了致富的传奇色彩。

 电池大王造汽车 机遇和挑战本就是一对挛生姊妹或兄弟,把握每一次机遇,就等于迎接每一次挑战。如成

 功地把握一次次机遇,胜利地写下一次次的挑战,就会到达一个个成功的彼岸,登上一次次辉煌的制高点。这就是王传福拥有充满魄力和魅力的精彩人生。

 王传福在财经界可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2006 年先是以资产 3.28 亿美元登上美国《福布斯》杂志的“中国大陆百富榜”,位列第 13 位,随后又在 11 月份荣获美国《商业周刊》授予的“亚洲之星”称号。“电池大王”王传福之所以在成为焦点,主要原因是这位37 岁的富豪 2006 年来了个“华丽转身”,投入 20 多亿元巨资,打造他的比亚迪汽车王国。

 沧海横流再度远航 12 年弹指一挥间,王传福摇身变成“电池大王”,2006 年再华丽转身投入 20 多亿元巨资,打造他的比亚迪汽车王国,成为“汽车之子”,先后获得了“亚太最具创造力之华商领袖”“深圳市市长奖”等荣誉。

 王传福在电池业的成功,人们对他的冒险创业赞许有加。仅仅在电池生产领域如鱼得水还不够,王传福又把眼光瞄向了汽车业。然而投巨资涉足汽车业的再次挑战,行业内外无不为他捏着一把汗,称是疯狂之举。

 2003 年 1 月,王传福纵横捭阖,当机立断斥巨资 2.7 亿元收购西安秦川汽车公司,4 月,秦川正式更名为比亚迪汽车公司,总投资达 20 亿元人民币,预计年产汽车 20 万辆。成为第一家收购国有汽车企业的民营企业。

 此时,比亚迪股票在香港股市的价格一跌再跌?D?D 投资者们觉得“电池大王”疯了!可是,王传福任凭风吹浪打,却岿然不动,一路追加投资。收购秦川汽车的第一年,他依靠“秦川”原有的福莱尔品牌,陆续推出了加宽型、三厢福莱尔轿车等多款新车。当年年底,他公开销售了 105 万辆车,全年收入 5 亿元,利润为 1000 多万元,使“秦川”利润翻倍。

 百折不挠无可匹敌 取得了开门红,王传福再走险招:制造比亚迪自己品牌的电动汽车!此消息一经传出,境外基金会觉得不可思议,直言不讳地说:“你刚踏进汽车业,根本没有足够的经验和技术研发新车。我们不会支持一个不自量力的人!” 王传福也不卑不亢地回答:“街上到处是外国进口的车,但外国车是按照他们的人体工程学和生活习惯设计的。我是中国人,懂得中国人的习惯和需要,我要制造中国人的车,要制造属于比亚迪自己的电动汽车!” 王传福能够成功吗?世界汽车业位列三甲的美国通用汽车,也曾研发过电动汽车,可最终放弃,王传福又有什么本事比美国通用做得更好?业内专家公认,电动汽车确实具有远大的前途,但想在中国市场第一个吃螃蟹,可能要付出惨烈的代价。

 顶着舆论压力,王传福一意孤行。比亚迪的研发团队在经过一系列的试制和波折后,终于开发出了第一部电动汽车,又经过一年多的研究和改进,由比亚迪上海研发中心推出的新一代纯电动车,充电一个小时即达到饱满状态,行程达 570 公里,最高时速达到每小时 150公里,综合数据指标位居世界前列。

 秘而不宣一鸣惊人 必欲成事者,当贯注全情,先引而蓄势,后出千钧之发!把时间切换到 2005 年 4 月 16日,再拉近到比亚迪一直藏在闺中的新车 F3 走下生产线。“我们虽然目前在汽车行业内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品牌,但我们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国际化公司之一。我们经历过最残酷的国际化竞争、击败了最强大的国际对手,体验过胜利的喜悦。我们还想在汽车领域内再次品尝一下那种成功的甜美!”这是王传福这个被称为“制造业基因携带者”的比亚迪的灵魂人物在 F3 下线现场的一段动情之言。言之铮铮,掷地有声,透露出中国企业家的自信和追求,也透露出了中国民族汽车产业的希望和必胜之心。

 新车 F3 是王传福领导的比亚迪入主秦川汽车之后,比亚迪第一款真正意义的新车。经过不懈努力,克服种种困难,王传福与制作团队研制出 F3 的轿车。王传福秘而不宣,没有着急上市,尽管因此公司的生产基地、研发中心、销售中心等等“每天都要花很多的钱”,他坚持以品质和成本为核心。公司对 F3 进行了一系列的碰撞测试和长跑测试,然后再根据结果进行各项改进,F3 到了第 9 代才正式上市,已经是一款“几乎没有任何缺陷的汽车”。

 只是两年时间,2005 年在上海车展上,比亚迪亮出了其精心打造之市场利器?D?DF3。这是比亚迪历经 3 年时间精心打造而成的一款中级家庭轿车。今年,是比亚迪进入汽车领域第 3 个年头。一季度,比亚迪 F3 夺得了“三冠王”,受到业界普遍关注;二季度,在我国整车关税下调、油价上涨,车市进入淡季、众多车型价格纷纷跳水的市场背景下,比亚迪F3 继续保持了旺盛的人气,并以单车半年 32500 辆的销量,确立中级车市场的领先地位。

 2005 年 9 月 22 日,F3 车型发布的第一天,比亚迪的销售展厅里人头攒动,当收到一份份订单时,王传福的激动溢于言表。作为比亚迪公司第一辆正式上市的车,能够得到客户和市场的信赖认可,这其中的艰辛,一言难尽啊。当天 F3 汽车的销售加上订单,比预算超出了 2000 辆,大获成功。

 如今,F3 仍在持续热销。从 2006 年年初到 6 月,比亚迪汽车销售达到了 3.2 万台。之前一度反对的境外基金会也重新表示支持,说:“王传福的确让我们吃惊,他所做的一切,都太成功了!”这正是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壮志未竟誓不罢休

 今年比亚迪亮出了更为响亮的口号:“比亚迪的目标,是要在 10 年内,做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老大。”王传福的思路是:在当今能耗紧张迫切需要开辟新型汽车的局面下,比亚迪通过电池领域的核心技术优势,打造中国乃至世界电动汽车第一品牌。

 如今,这位新生电动汽车业的先行者王传福,已把眼光瞄向了未来:“2008 年奥运会是绿色奥运,电动汽车比燃油汽车更能体现绿色奥运的含义。想必在不久的将来,国家会用法律使电动车进入商业化。” 为什么要发展电动汽车?他说:“第一,功利地说,我是商人,我看好电动汽车的发展空间;第二,现实地说,我是电池专家,开发电动汽车我的优势最大,别人竞争不过我;第三,高尚地说,是社会责任感使然……” 在和日本企业拼杀中成长起来的“电池大王”王传福,现在已经成了中国汽车业的“未来之星”。比亚迪硬是凭借耗时三年打造的 F3 成就了今年中级车中最传奇,并被公认为 2006年汽车业最大的黑马。但其 3 年前导致比亚迪股价大幅缩水,而今,比亚迪集团 2006 年的财务报表更是令资本市场重拾信心,纷纷再度追捧。王传福的“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运筹决策令人击节叹服!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远的路,只要灵魂不屈,就一定会走出一条康庄大道。”这是王传福常挂在口边的名言,在这句话的激励下,他抓紧一切机遇,继续演绎着成功创业的传奇。

 垓下四面楚歌声―项羽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项羽,身历七十余战,攻无不克;起兵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

 项羽这个人物的致命弱点是什么?缺乏政治远见,一味沽名钓誉是项羽的致命弱点。他欲得天下,又图虚名,既准备推翻怀王之约,又害怕世人指责。他不用范增之计,反映了他的刚愎自用,迷信武力,而根本原因则在于心理上的脆弱。

 刘邦对项羽的评价:“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即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鸿门宴》一文,让我们对项羽这个人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原文再现】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

 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却……”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摘自《鸿门宴》 素材评析 从上段节选中可见沛公能亲自的忍辱屈从,这正是大丈夫的襟怀,也是他后来能成就帝业的性格因素。然而,一生总是刚愎自用、狂妄自大的项羽,对沛公来赴鸿门宴赔罪,不但心里毫无疑惑戒备,反而出卖了为他通情报的曹无伤。不但如此,自己还坐在宴席上的尊位,一副天下非他莫属的傲气,而对范增决意要杀刘邦的示意示而不见,以为刘邦早晚得臣服于他。

 适用话题 项羽性格上的某些闪光点,如不畏强暴、不耍阴谋诡计、光明磊落应当给以肯定,此性格特点适合话题“心灵的选择”、“诚信”、“张扬个性”、“倾听”、“快乐幸福与思维方式”等;而性格上的缺点如刚愎自用、缺乏远见、软弱、优柔寡断等则应该扬弃,此性格特点适合话题“包容”、“人与路”、“谈意气”等。

 乱世奸雄曹孟德 曹操,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是一位奸雄,生活的信条是“宁叫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人”,是奸诈、残忍、任性、多疑的反而人物典型。读过“三国”的人,一提起“奸雄”,谁都知道是指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这句话,最能体现曹操的奸恶。

 但现实生活中的曹操,却有着对理想的追求,是一个矛盾的复杂体。原以为曹操是一代奸雄,又以为只是一介武夫,读了他的《短歌行》等诗篇,才知道他的内心世界是极其丰富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这是否也印证了一条真理:人是一个复杂的组合体? 曹操是建安七子之一,有极高的文学造诣。我们学过的《观苍海》《龟虽寿》《短歌行》等作品都是曹操写的。

 【原文再现】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素材评析 这首《短歌行》的主题非常明确,就是作者希望有大量人才来为自己所用。曹操在其政治活动中,为了扩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的统治基础,打击反动的世袭豪强势力,曾大力强调“唯才是举”,为此而先后发布了“求贤令”、“举士令”、“求逸才令”等;而《短歌行》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

 适用话题 曹操爱惜人才,胸怀大志,杰出的军事才能值得大家学习,但是曹操狡诈多变,性格多疑也常常提醒大家,适用话题有“智慧与狡猾”、“理想”、“抱负”及“诚信”、“生无所息/生有所息”、“人与路”、“谈意气”等。

 乱世词家李清照 李清照:李清照的少女时期与少女时期的生活是快乐的,但公元 1127 年,宋高宗赵构弃都南逃,一大批文人墨客随之逃亡,李清照便在其中。此时的李清照,夫婿已死,居无定所,四处流亡。国家的半壁江山顿失,国君被撵得抱头鼠窜,百姓颠沛流离。作为一个学富五车的才女,一个处于社会思想制高点的知识分子,面对此情此景,她怎能不“愁损”呢?与她同时期的岳飞、陆游及稍后的辛弃疾亦有。但他们,这些须眉男子上可入朝议政、驰骋疆场,下可使酒骂座、痛饮拍案。她上溯数千年的历史,却始终无法找到一位知音,这“怎一个愁字了得”啊!于是,一个纤弱女子,只好借用豪放的诗句,写出了“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来抒发具有须眉般悲壮的爱国情怀。

 李清照的《声声慢》《一剪梅》等我们都耳熟能详,甚至高声歌唱。

 【原文再现】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加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素材评析 《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名作。当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赵明诚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声声慢》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作者深重的哀愁不是那种闺怨闲愁,它是在金兵入侵、国土沦丧、人民流离失所、朝政腐败这样一个社会背景之下产生的,这就使这首词的感情色彩有了一个时代依托,有了一定的现实性和社会意义。

 适用话题 即便在国恨家仇面前,李清照还是不忘记自己的使命,写下“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用来自律,此事例适合话题“雕刻心中的天使”、“铭记与忘却”、“专一与忘情”、“水的灵动”、“纪念”等。

 五柳先生陶渊明 陶渊明 陶渊明,东晋文学家。他从二十九岁时开始出仕,任江州祭酒,不久就归隐。后陆续做过镇军、参军、建威参军等地位不高的官职,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四十一岁再出为彭泽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他是田园诗的开创者,后世称他为“田园诗人”。田园被陶渊明用诗的手段高度纯化、美化了,变成了痛苦世界中的一座精神避难所。

 陶渊明善于将深刻的哲理融入诗歌的形象中,诗的语言朴素自然,表情含蓄委婉,被称为“陶诗中的珠玉”。如《归园田居》组诗的久享盛名,有类似的特点:写田园生活,写体力劳动,咏歌自己的理想,显示出理想获得实现的愉快。

 我们学过的课文《桃花源记》《归田园居》《归去来兮辞》《饮酒》《五柳先生传》等诗文,它们的作者就是陶渊明。

 【原文再现】

 五柳先生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 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素材评析 本文从写五柳先生的志趣爱好及思想性格等来看,与陶渊明其他诗文中表现的性格相同,自传说是可信的。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适用话题 陶渊明远离尘世,视功名如粪土,宁可穷困潦倒,住破烂的房子,也坚持只读书自娱自乐,而绝不为了温饱而出卖自己的灵魂。适用话题“高洁”、“荣辱”、“谈意气”、“我想握住你的手”等。

 忧国忧民的屈原 屈原所在的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他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最终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顷襄王二十一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几起几落的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屈原在 20 多年的流放生活中,始终关心着楚国的命运,陆续地写出了《离骚》、《天问》、《招魂》、《哀郢》等诗篇,表白了自己不愿与黑暗腐朽的势力同流合污的立场和决心。

 高中课文《屈原列传》、《离骚》、《湘夫人》等,都说到屈原。

 【原文再现】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

 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摘自《屈原列传》 【素材评析】

 在屈原的作品《涉江》一诗中他自己写到:“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这是屈原受到奸臣谗陷,被楚王流放时,在愤激之下而写的。正如司马迁所说:“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所以作诗《离骚》泄愤。但是,屈原的高洁之处,在于他无论遭受什么样的打击与谄害,但他总是执著地坚持自己的操守,所以司马迁赞美到:“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适用话题】

 适用“肩膀”、“位置与价值”、“我想握住你的手”、“感情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责任”、“理想”、“执著”等等。

 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 司马迁幼年时就很刻苦,十岁开始学习当时的古文,二十岁时满怀求知的欲望,游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到处考察古迹,采集传说。这为后来编写《史记》作了很好的准备。其父司马谈死后,司马迁承袭父职,做了太史令,有条件看到大量的图书文献和国家档案,这对司马迁编写《史记》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条件。

 天汉二年(前 99),李陵出击匈奴,乒败投降,司马迁为李陵辩护,触怒汉武帝,下狱受腐刑。后获赦出狱,为中书令,发愤著书,最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和润饰。《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和传记文学巨著,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除《史记》外,司马迁作赋八篇,又撰《报任安书》,记述了他下狱受刑的经过和修史的抱负。

 高中第六册第四单元,专门用一个单元来学习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及《史记》中的选文。

 【原文再现】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

 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明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摘自《报任安书》 【素材评析】

 一个人,无论在遇到多大的打击与挫折,只要精神不倒,一切都可以继续。但精神是需要支撑的。司马迁之所以能在因他陵事件而受宫刑后,发愤著书,就是因为他为自己寻找到了强有力的精神支柱,他们是周文王、孔子、左丘明、孙子、吕不韦和韩非等。而当我们的人生也遇上了难以跨越的坎时,是否也把司马迁当成自己的精神支柱? 【适用话题】

 《史记》,是司马迁用一生的精力、艰苦的劳动,并忍受了肉体上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拿整个生命写成的一部永远闪耀着光辉的伟大著作。鲁迅先生曾说: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也就是说,作为一部规模宏大、体制完备的中国通史的史记,同时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作品。司马迁为朋友不惜搭上自己的身家性命以及为了理想而放弃尊严的品德值得我们学习。适用话题有“坚强”、“意志”、“忍辱”、“诚信”、“心灵的选择”、“肩膀”、“雕刻心中的天使”等。

 “诗圣”杜甫 杜甫是一位爱国者,一生盼望为国效力,而命运并不眷顾他,以致壮志难酬、报国无门;他又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一生创作了大量反映现实的诗篇。他的爱国情怀集中体现在他的诗作中。

 杜甫生活在那个唐王朝由盛而衰的急剧变化的时代,他用卓越才华和惊人毅力建造了现实主义的诗歌艺术的丰碑。沉淀于诗中忧国忧民的涕泪,人道主义悲天悯人的情怀,铸就了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感人肺腑的民族精神。“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由一己的苦难推及广大人民的不幸;安史之乱,长安沦陷,他亲眼看见国破家亡的惨景,写出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生。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这样感人肺腑的诗句。

 杜甫,学习过他的《登高》《蜀相》《客至》《旅夜书怀》《咏怀古迹》《阁夜》《登岳阳楼》《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作品。

 【原文再现】

 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素材评析】

 此诗是杜甫带着家人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岷江、长江飘泊。诗中写到诗人暮年飘泊的凄苦景况的。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怆心情。诗人素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因此声名竟因文章而著,但他的休官,却主要不是因为老和病,而是由于被排挤。这里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飘泊、孤寂的根本原因。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

 【适用话题】

 杜甫即使在住茅屋期间,在流落船上,无所适从的时候,心中还依然怀抱“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大志,思考国家的命运,适用话题“忧思与抱负”、“肩膀”、“生无所息与生有所息”、“我想握住你的手”、“人与路”等。

 “诗仙”李白 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济苍生”、“安黎元”的政治理想,毕生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但李白一生关心国事,希望为国立功,与他不满黑暗现实之间形成剧烈的矛盾。他的《古风》59 首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品。对唐玄宗后期政治的黑暗腐败,广泛地进行了揭露批判,反映了贤能之士没有出路的悲愤心情。言多讽兴,气骨高举。李白一生写下不少描绘自然风景的诗篇。他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等,形象雄伟,气势磅礴,都是传诵千古的名句。

 我们学习过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越中览古》等诗,在高中第五册的第五单元还专门安排了李杜诗歌单元,学习了《蜀道难》、《将进酒》等诗歌。

 【原文再现】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素材评析】

 李白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在朝廷做了三年的翰林学士,并没能涉身政治,却成了君王的御用文人,再加上他对权贵的傲视,从而招致排斥,愤而离开了长安。在诗中,我们很容易看出诗人“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的心绪。可以想象,一个满腹惆怅的人,当他一心解愁却又无法解愁的时候,内心是怎样的愁苦啊!表面上开怀畅饮,实际上愁箭穿心。但诗句笔酣墨饱,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其根源就在于作者那充实深厚的内在感情,那潜在酒话底下如波涛汹涌的郁怒情绪。

 【适用话题】

 李白的诗篇正像他若干歌咏大鹏鸟的作品那样,表现了他的豪情壮志和开阔胸襟,从侧面反映了他追求不平凡事物的渴望。李白即使在被唐玄宗赐还乡期间,还胸怀坦荡,对未来充满信心,适用话题“仰望”、“抱负”、“肩膀”等。李白在皇宫期间,要求高力士为其脱鞋,因此而招来放逐的命运,此话题适合“谈意气”、“高洁”、“我想握住你的手”等。

 运筹帷幄的诸葛亮 诸葛亮,虽手无缚鸡之力,却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未出茅庐,已知天下大势将鼎足三分,烧博望,借东风,擒孟获,无不显示他神机妙算的绝顶聪明。故与关羽之“义绝”、曹操之“奸绝”合称三绝。

 诸葛亮执法严明,情义深重,勇于自责。有情而不枉法,执法而不忘情。这才是有血有肉的诸葛孔明,这才是真实可信的孔明!看了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一节,我们才会由衷赞美“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我们曾学过《出师表》《失街亭》(《三国演义》)《蜀相》等课文,这些课文都涉及一个人物——诸葛亮。

 【原文再现】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之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摘自《出师表》 钱学森: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干 被外国人称为“能抵五个师”的钱学森博士,1950 年冲破美国的种种阻挠,回到祖国,决心在“一穷二白”的土地上,创造中国的火箭、导弹事业。有人问他为什么归心似箭,他说:“因为我是一个中国人,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有人问他,中国既无人才又无设备,搞火箭导弹能行吗?他的回答是:“外国人能干的,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干!”钱学森的誓言最终实现了,中国卫星上天了,洲际导弹可以同外国“比武”了,载人航天事业也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分析:一个人如果没有一颗爱国心,是不可能成就伟大事业的。

 话题:“成功的因素”“爱国心”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40 年如一日,为中国的独立富强而耗尽了毕生的精力。他自己别无家产,仅有书籍、衣服、一所华侨捐献给他的小住宅。他革命一生的原动力是什么?就是“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的崇高信仰。

 分析:孙中山执著无悔于革命,在于他有崇高的信仰,即“人群之需要”。信仰如山,仰之弥高。

 话题:“成功与信仰”“成功的动力”“可贵的信仰” 鲁迅为国弃医从文 在中国被称为“东亚病夫”的黑暗年代,鲁迅抱着医学救国的热情东渡日本留学。当他从电影中看到中国人被日寇砍头示众、周围却挤满了看到同胞被害而麻木不仁的人群的情景后,内心受到极大的震动,他觉得“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

 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也不必以为不幸的”。他毅然弃医从文,立志用手中的笔来唤醒沉睡的中国民众的灵魂。

 分析:个人的理想重要还是民族的振兴重要?鲁迅选择了后者。在那“风雨如磐暗故园”的时代,这样的选择又是何等伟大。

 话题:“理想和现实”“选择” 不达目的不罢休的语言大师侯宝林 语言大师侯宝林只上过三年小学,由于勤奋好学,他的艺术水平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成为著名的语言专家。有一次,他为了买到自己想买的一部明代笑话书《谑浪》,跑遍北京所有的旧书摊也未如愿。后来,他得知北京图书馆有这本书。时值冬日,他顶着狂风,冒着大雪,一连 18 天都跑到图书馆去抄书。一部 10 万字的书,终于被他抄录到手。侯宝林正是凭着“个达目的不罢休”的坚强毅力,才成为一代相声艺术宗师的。

 分析:语言大师候宝林以他的行动告诉我们这样的道理:要想成就一番事业,一要勤奋好学,二要持之以恒。

 话题:“成功来自勤奋”“学习成就天才” 无腿飞行将军阿列克谢•梅列西耶夫 苏联卫国战争期间,阿列克谢•梅列西耶夫的飞机被击落,他在双腿受伤、冻坏的情况下爬行了 18 个昼夜,最后回到自己的阵地。双腿截肢后,他经过锻炼,重又驾驶歼击机作战。他很重视人的体育积极性,这种积极性对健康和精神状态都是不可缺少的。他从童年时代起就喜欢运动,喜欢划船,踢过足球,当过守门员。他停飞后每天早晨拼命锻炼,每天早晨洗冷水澡,以此预防感冒。

 分析:对于一个双腿截肢后又重回驾驶室的人来说,那绝对是一个奇迹。奇迹的发生需要一个支撑点,那就是毅力。

 话题:“真正的残废”“毅力” 一次成功就够了的哈伦德•山德士 以下是一个人一生的简历:5 岁时,他父亲就去世了;14 岁时,他从学校辍学,开始了流浪生活;16 岁时,他谎报年龄参了军,而军旅生活也是处处不顺心;18 岁时,他娶了个媳妇,可只过了几个月,媳妇就变卖了他所有的财产逃回了娘家;他曾通过函授学习法律,可不久又放弃了;后来,他卖过保险,卖过轮胎,还经营过一条渡船,开过一家加油站,但都失败了。

 人到中年,他成了家餐馆的主厨和洗瓶师,可因政府修公路而拆了那家餐馆,他又失业

 了;时光飞逝,眼看一辈子就这样过去了,而他仍一无所有。65 岁那年,邮递员给他送来了他的第一份社会保险支票,他用这 105 美元保险金创办了自己的一份崭新的事业。

 88 岁高龄时,他的事业终于大获成功。

 他,就是肯德基创始人——哈伦德•山德士!

 分析:一辈子都在追求中,只要一次机会,你就会成功;如果你放弃追求,再多的机会,你都不会成功。

 话题:“挫折是一笔财富”“困境与成功” 海伦- 凯勒残疾人的骄傲 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一岁半时因病丧失了视觉和听力,这对于一般人来说是不可想象、不可忍受的痛苦。然而海伦并没有向命运屈服。在老师的教育、帮助下,她凭坚强的毅力战胜了病残,学会了讲话,用手指“听话”并掌握了 5 种文字。24 岁时,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著名的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以后她把毕生的精力投入到为世界盲人、聋人谋利益的事业中,曾受到许多国家政府、人民的赞誉和嘉奖。1959 年,联合国曾发起“海伦•凯勒”运动。她写的自传作品《我生活的故事》,成为英语文学的经典作品,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广泛发行。

 分析:敢于正视人生的疾苦和磨难,是海伦成功的根本。正是如此,她才成了全世界残疾人的精神代表,成了残疾人的骄傲。

 话题:“残而不废”“坚强成就人生”“生命的价值” 身陷囹圄志不移的尼可洛•帕格尼尼 尼可洛•帕格尼尼是意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被人称为“独弦琴上练出来的小提琴家”。他的艺术道路坎坷不平。他生于一小商人家庭,据说,曾因为政治犯罪坐了 20 年牢。但即使是身陷囹圄,他也不曾灰心,而是坚持狱中学习。他在狱窗边,用一把只剩下一根弦的提琴,坚持苦练,几十年如一日,终于在演奏技巧方面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他的创作和演奏,奔放不羁,富于激情,对同时代的浪漫派作曲家有较大的影响。

 分析:身陷囹圄而能最终成才,一方面要有坚强的信念和毅力,另一方面,也有对生命的渴望和对艺术的执著。

 话题:“永不放弃”“信念与毅力” 贫穷造就了作家――左拉 年轻时的左拉很穷。为了抵挡饥饿,他拿捕雀器在屋顶上捉麻雀,用挂窗帘的铁丝将麻

 雀串起来在火上烤着吃;为了坚持写作,他把仅有的几件衣服也送进了当铺,只能用被子来御寒。偶尔得到一个蜡烛头,他竟会如过节似的高兴,因为今夜可以读书写作了。正是贫穷磨砺了他的意志,他终于写成了轰动一时的《卢贡•马加尔家族》。

 分析:有人面对贫穷时会一蹶不振,有人却能以贫穷为动力,实现自己的目标。左拉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话题:“贫穷是一笔财富”“坚持不懈”“苦难出人才” 艰难困苦铸人才――米勒 米勒是 19 世纪法国著名的作家。他生于农家,年轻时跟人学画,因为不满其老师浮华的艺术风格,便离开了他的老师。后来,他在巴黎以画裸体画糊口,渐渐地他对此种艺术感到厌倦,但其他题材的画也卖不出去,因此,一度陷于贫困、苦恼和绝望的深渊。为生活所迫,他只好离开巴黎,住到乡下。在农村,他依然未能摆脱贫困,但美丽的大自然、淳朴的农民和农家生活,激起了画家的创作激情。他忍受了一切艰难,坚持创作,创作出了许多著名的作品,如《播种者》等。

 分析:人的一生都会遇到千辛万苦,甚至疾病、死亡。不怕困难、挫折,努力奋斗,定能书写辉煌的人生。

 话题:“成功与磨难”“挫折的力量”“苦难是一种财富” 磨难是财富==齐奥尔科夫斯基 困难、挫折对有志者来说是一笔财富。

 苏联“宇宙之父”齐奥尔科夫斯基,少年时患猩红热病而耳聋,被赶出学校。但他靠图书馆自学,显示了惊人的数学才能。

 德国诗人海涅生前最后八年是在“被褥的坟墓”中度过的,他手足不能动弹,眼睛半瞎,但生命之火不灭,吟出了大量誉满人间的优秀诗篇。

 分析:也许没有声音的世界更能静心思考,但“被褥的坟墓”绝难予人灵感,一颗坚强的心才是根本!

 话题:“磨难是财富”“生命的力量” 李苦禅烧画 李苦禅是我国当代著名画家,他为人爽直,凡答应给人作画,从不食言。

 有一次,有位老朋友请他作一幅画,李苦禅因有事在身,未能及时完成。不久,当他接到老友病故的讣告后,面有愧色,即趋作画,画了幅“百莲图”,并郑重其事题上老友的名字,盖上印章,随即携至后院,将画烧毁。事后,对儿子说:“今后再有老友要画,及时催

 我,不可失信啊!” 分析:真正的画家、艺术家都是些感情真挚而丰富的人。他的不虚伪造作,讲诚信,从不食言,真可谓画品如人品。

 话题:“诚信人生”“重诺”

相关热词搜索: 写作 中考 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