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城玮文档网 >作文大全 > 中医基础理论总结-第四章,经络

中医基础理论总结-第四章,经络

时间:2022-07-23 18:50:03 来源:网友投稿

  第四章 经络 第一节 经络学说概述 1. 经络的基本概念 经络:经脉和络脉的总称,试运行全身气血,联络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的通道 经脉:经,路径。经脉是主干,纵行于固定的路径,多行于深部 络脉:络,网络。络脉是分支,纵横交错,网络全身,深浅部皆有 2. 经络系统的组成 手足三阴经

  气血循行 的 主要通道

  十二经脉(正经)

 手足三阳经

  奇经八脉:督脉,冲脉,任脉 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

  经脉

 阳维脉。

 有统帅 , 联络 , 调节十二经脉的作用 经脉和 络脉

 十二经别:从十二经脉别出的经脉。

 有加强十二经脉 中表里两 经在体内联系的作用。

 十五别络: 加强表里两经在体表的联系和渗灌气血 络脉 孙络:细小的络脉

 浮络:浮现于体表的络脉 经络系统

 属:十二经脉各与其本身脏腑直接相连

  内属 络:十二经脉各与其相为表里的脏腑相连 十二经筋:十二经脉所连属的筋肉系统。

 具有连缀四肢百骸主 外连

 司关节运动的功能 十二皮部 :十二经脉的功能活动反应于体表皮肤的分区 第二节 十二经脉 1. 十二经脉的名称 太阴肺经 手

 厥心包阴经 行于上肢

 前缘 少阴心经

 内侧 中线 属脏 阴:分布于四肢内

 太阴脾经

  后缘 侧面的经脉

 足

 厥阴肝经

  行于下肢 少阴肾经 阴阳

 阳明大肠经

 命名原则及

 手

 少阳三焦经 行于上肢

  前缘 具体名称

 太阳小肠经

 外侧

 中线 阳:分布于四肢外

 阳明胃经

 后缘 侧面的经脉

 足

 少阳胆经

  行于下肢 太阳膀胱经 脏腑

 脏为阴 每一条阴经分别隶属于一脏 腑为阳,每一条阳经分别隶属于一腑

 手:行于上肢起于或止于手的经脉,在经脉名前冠以手 手足 足:行于下肢起于或止于脚的经脉,在经脉名前冠以足

  2 .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 手三阴经,从胸走手,交于手三阳经。

 手三阳经,从手走头,交于足三阳经。

 足三阳经,从头走足,交于足三阴经。

 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至胸,交于手三阴经。

 3 .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 (1).十二经脉相表里的阴阳两经在四肢末端相交 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交于食指端(商阳)

 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交于中指端(关冲)

 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交于小指端(少冲少泽)

 足阳明胃经与足太阴脾经交于足大趾(隐白)

 足少阳胆经与足厥阴肝经交于足大趾后(大敦)

 足太阳膀胱经与足少阴肾经交于足小趾(至阴)

 (2)同名手足阳经交于头面部(头为诸阳之会)

 手阳明大肠经与足阳明胃经交于鼻翼旁(迎香)

 手少阳三焦经与足少阳胆经交于目外眦(瞳子髎)

 手太阳小肠经与足太阳膀胱经交于目内眦(睛明)

 (3)同名手足阴经交接于胸中 足太阴脾经与手少阴心经交于心中 足厥阴肝经与手太阴肺经交于肺中 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交于胸中 4. 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1)体内分布 以纵行分布兼有或多或少的迂回曲折,交错出入,各经间及其与奇经和络脉之间多有交叉 (2)体外分布 头面部 手足阳明经:面部 额部 手足阳经

 手足少阳经:侧头部 手足太阳经:面颊部 头顶 头后部 躯干部 手三阳经行于肩胛部 手

 手三阴经均从腋下走出 足阳明胃经行于前(胸 腹面)

 足少阳胆经行于侧面 足

 足太阳经行于后(背面)

 足少阴肾经 足三阴经均行于腹面,自内向外

 足阳明胃经 足太阴脾经 足厥阴胆经 前缘:太阴 阴经:在内侧面

 中线:厥阴 四肢

 后缘:少阴 前缘:阳明 阳经:在外侧面

 中线:少阳 后缘

  手少阴心经达目系 手足阴经

 足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

 足厥阴肝经上达目系,并与督脉会于颠顶 足少阴肾经上抵舌根

 5.十二经脉的流注此序 十二经脉的气血是循环灌注的,即从手太阴肺经开始,依次传至足厥阴肝经,复再回到手太阴肺经,手尾相贯,如环无端,是气血循环流注的主要途径。

  食指端

 鼻翼旁

  足大趾端 手太阴肺经

  手阳明胃经

  足阳明胃经

 足太阴脾经

 心中 小指端

  目 眦 内

  足小指端

 手少阴心经

  手太阳小肠经

  足太阳膀胱经

 足少阴肾经 中 胸 无名指

  端目外眦

 足大趾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阳三焦经

 足少阳胆经

 足厥阴肝 肺中

 6、 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

 经脉名称

 起点

 体表上主要循行部位

 终 点

 主要分支

 联系脏腑

 联系器官 手太阴 肺经

 中 焦(胃)

 胸部躯侧前缘外上方上肢躯侧前缘

 拇 指 末端 从腕后分出

 肺 大 肠 胃

 气管喉咙

 手阳明

 大肠经

 食 指 末端

 上肢身侧前缘、肩关节前缘、颈部前面

 鼻 旁 与胃 经 相接

 大肠 肺 下齿 口 鼻

 足阳明胃经

 鼻旁

 鼻根 前额 胸部腹部

 二趾 从足背分出到大趾与脾经相接

 胃脾心

 上 齿 喉 咙 乳鼻耳 足太阴脾经

 大趾

 下肢内侧前缘 腹部 胸部

 舌下 从胃直上过横隔注心中与心经相接

 脾胃心 咽舌 手少阴心经

 心中 上肢躯侧后缘

  小 指 末端 与 小肠 经 相接 从心系分出上挟咽 系目系 心 心 系 小肠肺 咽 目系

  手太阳小肠经 小 指 末端 上肢身侧后缘绕肩胛交肩上颈侧部 面颊目眶下缘

 目 内 眦与 旁 胱经相接

 从缺盆沿颈上颊至目外眦

 小肠心胃 耳目咽 足太阴膀胱经 目内眦

 额 顶 背 腰部

 小 趾 与肾 经 相接

 从头顶部分出向两侧下行至耳上角于三焦经

 膀胱肾脑 肛门目 足少阴肾经 小趾 足跟 下肢内侧后缘

 挟舌本 从肺中分出注胸中 与心包经相接

 心包三焦 喉咙舌 手厥阴心包经 胸中 上肢躯侧中线

 中 指 末端 从掌中分出至无名指接三焦经

 三焦心包 耳目 手少阳三焦经

 目外眦

 上肢身侧中线肩关节

 目眶下 从耳后分出如耳中出耳前至目外眦与胆经相接

 肝胆心

  耳 目

 足少阳胆经

 目外眦

 头部耳周围四趾胸侧

  四趾

 足背分出到大趾接于肝经

 肝 胆肺胃

 耳 目

 足厥阴肝经

 大趾

 下 肢 内 侧 中 线

 少腹 胁肋

 头顶

 从肝分出 贯膈,注肺中,与肺经相连

 肝 胆肺胃

 外生殖器 目系 喉咙鼻 耳 目 第三节奇经八脉 一 , 奇经八脉的概念和主要功能 概念:奇者,异也。是指异于十二正经的八条经脉。即督 任 冲 带 阴跷 阳跷 阴维 阳维脉的总称。

 奇经八脉 与十二经脉的区别 十二经脉 分布:遍及全身 循行:遵循上下,内外,顺逆的阴阳表里的规律 脏腑属络:直接络属脏腑,表里相合 奇经八脉

  分布:上肢无奇经 循行:带脉横绕腰腹,除了冲脉有一支下行外,余均从下肢或少腹部上行 脏腑属络:不与脏腑直接属络,无表里相配关系 功能 密切十二经脉的联系

 调节十二经脉的气血

 与肝肾女子胞脑髓等脏腑有密切关系 二 奇经八脉 的循行部位和基本功能 1 督脉 功能:调节阳经气血,与手足三阳经 阳维脉交会,调节一身之阳经,为“阳脉之海”

  反应脑 髓和肾的功能,督脉行脊里,络肾,络脑。

 2 任脉 功能:调节阴经气血与足三阴经阴维脉交会,总任一身之阴经 为“阴脉之海”。

  任主胞胎,与妊娠,月经密切相关,任与妊相通,任起于胞中与月经,生殖机能相关,主胞胎。

 3 冲脉 功能:调节十二经脉之血,上行至头,下行至足,总领十二经气血为“是二经脉之海” 与女子月经及孕育功能有关。有“血海”之称。

 4 带脉 功能:约束纵行诸经 不使经气下陷 主司妇女带下,带脉围腰一周,状如束带,加强纵行经脉间的联系。“诸脉皆属于带”。

 5 阴阳跷脉

  功能:主下肢运动。跷脉从下肢内,外侧上行向头,交通一身阴阳之气,司眼睑开合,跷脉交会于目内眦,使下肢活动灵动跷捷。

 6 阴阳维脉 功能:维系联络全身阴阳经,阴阳维脉相互联系,对气血盛衰起调节溢蓄作用。

  第四节 经 别 络 脉 经筋 皮部 一、 经别 1 、 概念:是从十二经脉中别行分出,深入躯体深部,循行于胸腹及头部的主要支脉。

 2 、 功能 (1)加强了十二经脉中相为表里的两条经脉在体内的联系 (2)加强了体表与体内、四肢与躯干的向心性联系 (3)加强了十二经脉与头面部的联系 (4)扩大了十二经脉的主治范围 (5)

 加强了足三阴经、足三阳经脉与心脏的联系 二 、 络脉 1 1 、概念:是筋脉支横别出的分支部分的统称,从经脉别出之后愈分愈多,越分越细,网络全身。

 2 2 、 络脉的分类:

 (1)别络:是经脉中较大的和主要的络脉,12 经脉在四肢部分各分出一支别络,

  在加躯干前的任脉别络,躯干后的督脉别络以及躯干侧的脾之大络,共 15 条,

  合称 15 别络。如果再加上胃之大络,则有十六条别络。

 功能:具有加强 12 经脉中互为表里的两条经脉之间在体表的联系和统领一身阴阳诸

  络 的 作 用 , 并 能 通 达 某 些 正 经 所 没 有 到 达 的 部 位 而 补 正 经 之 不足。

 (2)孙络:是最细小的络脉,分布全身,难以计数。

 功能:溢奇邪,通荣卫。

 (3)浮络:是循行于人体浅表部位的络脉。

 功能:分布广泛,没有定位,起着沟通经脉,输达肌表的作用。

 三 、 经脉的生理功能

 (1)加强表里经体表联系。这一功能主要是通过阴经之别络走向阳经,阳经之别络走向阴经来实现。

 (2)加强人体前后侧面统一联系,统率其他络脉。

 (3)渗灌气血以濡养全身。经脉中的气血,通过别络的渗灌作用,注入孙络,浮络,并扩散全身起濡养作用。

 四.经筋

 1 1 、 概念:是 12 经脉之气,结,聚,络于筋肉关节的体系,是 12 经脉的外周连属部,受经脉气血的濡养和调节作用。

 2 2 、 功能:多附于骨和关节,具有约束约束骨骼,主司关节运动的 还满布于躯体和四肢的浅部,对周身各部分的脏器组织具有一定的 护作用。

 五.皮部

 1 1 、 概念:指体表的皮肤按经络循行分布部位的分区。/2 2 2 、 功能:1.抵御外邪,保卫机体 2.反映内在脏腑,经络病变 六 、 经脉,络脉和皮部的区别:

 经脉呈线状分布,络脉呈网状分布,而皮部则成片状分布

 第五节

 经络的生理功能和应用

 一 .经络的生理功能:

 (1).沟通联系作用:脏腑与外周肢节之间的联系,脏腑与官窍之间的联系,脏腑与脏腑之间的联系,经脉与经脉之间的联系。

 (2).运行气血的作用:人体各个组织器官,都需要气血的濡润作用,才能维持其正常的生理活动。

 ( 3)感应传导作用:指经络对针刺或其它医具刺激的感觉传递和通导作用,又称经络感传 现象。

 (4)经络感传现象:指当某种刺激作用于一定穴位时,人体会产生某些酸,麻,胀,重等感觉,并可沿经脉的循行路线而传导放散,中医将此称之为得气或气至。

 二、经络学说的应用

 1、阐释病理变化 (1)外邪由表传里的途径 (2)体内病变反应于外的途径 (3)脏腑病变相互传变的途径 2、指导疾病的诊断 循经诊断

 (1)两胁疼痛多为肝胆疾病

  (2)缺盆中痛多为肺病 (3)虚里连痛左手臂多为真心痛 分经诊断

 (1)前额疼痛与阳明经有关 (2)两侧头痛与少阳经有关 (3)后头痛连及项部与太阳经有关 (4)颠顶痛与厥阴经有关

相关热词搜索: 第四章 经络 基础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