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城玮文档网 >作文大全 > (版)艺术设计教育教学论文

(版)艺术设计教育教学论文

时间:2022-08-15 15:20:03 来源:网友投稿

 艺术设计教育教学 论文 8 篇

 第一篇:环境艺术设计课程改革 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摘要:文章针对艺术设计教学 中存在 的问题,通过课程 的实践进行解决问题 的尝试及探讨。主要针对提高学 生兴趣、培养学 生创新能力、增强学 生逻辑思维能力几大问题展开课程 的探索及实践。试图通过微课编排及微课平台 的建立,提高学 生 的各方面能力及方便师生课上、课下交流、探讨。从而提高教学 质量及学 生学 习能力。

 关键词:微课;微信公众号;树状知识体系 一、引言 伴随着信息化社会 的到来,网络走入我们 的生活和学 习。学 生获取知识不在单一是传统意义上 的图书馆查阅文献,书店浏览或购买书籍。网络时代给我们 的艺术师生带来新 的获取信息 的平台和媒介。极大 的丰富了我们 的视野和创作素材,为艺术设计教学 与发展都提供了很好 的发展空间。特别是近几年来,无线通讯技术发展迅速,手机移动设备功能越来越强大,通过随身 的移动设备就可以上网,并在有 WiFi 的环境下可以任意享受网络冲浪,不仅方便了生活和娱乐,同时也给我们课上使用网络教学 带来了极大 的便利。因而,伴随着学 生学 习条件 的转变和时代 的需求,

 出现了适合网络学 习及课上辅助教学 ,课下辅导自学

 的微课等新型教学 手段与课程类型。传统讲台单一授课 的方式,特别是单一 的语言表达或者讲义播放,使学 生处于知识接收 的被动地位,项目任务虽然让他们体验了工作岗位上 的工作内容,但是在自主学 习和创新能力上无法得到锻炼,特别是一刀切 的项目任务不能满足学 生个性化需求。将微课与现行课程进行融合、与在线课程相整合、与教学 内容 的复习巩固进行结合,可以帮助教师规划班级 的整体教学 ,个性化设置学 生 的学 习内容。同时,通过结合网络平台 的各种方式,对微课进行学 习,从而课上、课下巩固环艺课程 的重要知识点和便于资料 的查询和浏览。

 二、微课教学 和传统教学

 的比较分析 所谓“传统”课程教学 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利用讲解、板书和各种媒体作为教学

 的手段和方法向学 生传授知识,学 生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 的知识。在这种模式中,教师是主动 的施教者、知识 的灌输者;学 生是被动接受者、知识灌输 的对象;教材是教师向学 生灌输 的内容;教学 媒体则是教师向学 生灌输 的方法、手段。这种传统 的教学 模式曾对教学 活动产生过积极 的进步性作用,且至今价值犹存。但是随着社会 的发展、时代 的进步、知识经济时代 的到来,传统学 习理论 的问题越发明显起来,越来越不适合当前高科技迅速发展所提出 的新要求。本课

 题针对微课平台对艺术设计环艺课程中需要拓展 的动态知识及实践演示等难点,通过结合微课平台来解决并完成,并通过课题 的调动,提高学 生 的创新能力。艺术专业课堂教学 中学 习者能力 的提高,是通过利用好 的教学 方法作用于学 习者个体内因素来实现 的,只研究教学 方法或者教学 内容都是不完整 的、不科学

 的。所以,需要对参与其中 的所有内容同时进行互动研究,从而为整个教学 提供一个新 的理论框架,为专业课程教学 程提供一个理性、完整和同步进行 的教学 系统。深入研究微课理论,发掘其与影响设计理论及实践之间 的相互关系,为专业课程教学 构建一个以微课为基础 的学 习者自身因素同步参与 的理论框架,为进一步深化环境艺术专业课程教学 改革提供一定 的经验支持。

 三、课程中微课制作遇到 的问题 在微课教学 平台 的构建和细化中,遇到很多理论和技术 的问题。在环艺课程 的微课制作中笔者遇到诸多问题和亟待解决 的症结。诸如艺术设计 的理论体系、微课内容 的针对性选择、艺术理论知识点 的贯通和链接及知识点对应 的案例选择,都给微课制作带来一定 的难度和工作量。微课短小精悍,要在短时间内有力 的说明一个问题,微课教学 是知识点 的凝练和知识体系 的升华。这就对当前 的艺术设计教学 和教育提出更高 的要求。要根据教学 大纲要求

 及学 生 的实际水平制定符合时代要求 的、符合学 习学 习兴趣及易于知识消化理解 的新型课程体系。通过课程 的整体构建及微课 的辅助教学 、课程立体化、层次化、丰满化。更好 的提高学 生 的学 习效率及学 习兴趣。1.笔者通过自己 的十年高校教学 经验及课堂上遇到 的症结,进行分析和总结。试图通过课程改革中 的微课教学 ,达到提高学 习效率和学 习质量 的目 的。本人认为,在课程微课平台 的创建中,寻求各个知识点中 的难点和容易试图歧义 的点,寻找问题,问过问题编排和问题合理解答,制作出相关问题求解式 的微课。在微课制作课程中结合笔者多年教学 经验,在每届学 生课程 的学 习过程和作业情况中找到该课程 的各章节 的容易出现问题 的症结所在,并在问题中发现“问题”总结“问题”,编制出微课中针对教学

 的问题求解式 的微课程。其过程分为以下几步:①课堂反馈,结合调查问卷。在教学 过程中,口头及通过制作调查问卷征集学 生对课程教材章节目 的疑难困惑点,并归纳总结出问题 的类型,并针对各种问题,设定适合学 生接受吸收 的微课制作 的手法及微课情景;②结合教材及作业情况制作微课,在微课程制作之前,反复研究教材 的各章节知识点,推敲知识点间 的关系和联系,提出大层面及细节问题,并设定微课 的制作途径和手法。同时在一些易混淆 的知识点中,进行组对,便于同类型易混淆问题 的提出和解答。③

 针对不同学 生基础,进行问题 的编排和解答。艺术生文化课悬殊很大,所以针对不同学 生 的理解和认知能力,调整微课 的形式及内容量。问题由简极深,深入浅出,便于各个层次学 生消化理解和学 习复习。2.在以往艺术设计教学 中,光靠大纲和制作 PPT 课件,已经不能再牢牢 的吸引学 生 的注意力和唤起学 生 的求知欲了。随着互联网 的发展,学 生 的自主探索能力 的增强,单靠传统 的教学 方法,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学 生 的求知“胃口”。采用灵活多变、知识含量大、信息更新快 的微课教学 可以极大 的满足学 生 的求知欲和创新欲。微课 的制作可以通过动画演示及现场制作视频展示,更加直观 的演示环艺施工过程中 的细节和不易表达 的知识点,既直观有清晰 的展示图样和实际操作过程。并可以在微课制作 的时候,教师提前根据知识点设定好场景,更好 的便于学 生课上、课下学 习吸收。3.传统 的艺术设计教学 ,逻辑性不够清晰。课上讲解时,知识点联系不紧密,知识点链接 的也不够紧凑。会造成不断重复或缺乏系统分析。通过微课 的制作,可以设定知识体系 的树状管理。通过把课程按照知识点块状分解,并在大块知识点下分枝,以大化小,以点逐面。把课程 的整个体系逐步细化。逐一细化分解,既能做到知识点间 的关联管理,也使得学 生在听课 的过程中,更好 的养成逻辑思维 的能力。对知识点细化 的树状管理见图 1。

 四、环境艺术设计课程微课体系构建 的方法 在环艺设计专业课程《家具设计》教学 中,笔者尝试通过微课 的形式调动学 生 的积极性和求知欲。通过以下方法,制作微课,辅助正常 的艺术设计教学 。1.调查问卷法,针对环艺课程微课建设 的若干环节进行问卷调查。如学 生对微课 的认知程度、对每次课上微课时间长短 的要求、对微课视频、图片、语音讲解、动画示范等环节 的实际需求进行问卷调查,并通过学 生对微课 的意见和建议改进微课 的环节及内容,更好 的服务于课堂及学 生对课堂所学 知识 的“质”与“量”。并针对学 生反映 的问题,依据教学 大纲和归纳总结好 的微课知识点进行语言导入录制、知识重点、难点讲解录制;并准备在课上应用 的相关环节;课下通过微信交流群,进行课程辅导及作业辅导阶段,对所学 知识在授课结束后进行课下辅导及知识延伸讲解。通过课程作业微信交流平台进行作业辅导讲解。对微课教学 理论进行文献查阅 的基础上,借助辩证思维法、历史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方法,通过系统整理,找到环艺设计作品诞生和更新 的方法和规律,并作出有针对性 的研究总结,为微课在环境艺术教学 创新形式 的发展提供参考例证。通过课题教学 总结,影像记录、收集资料、统计学 处理等,获得第一手材料,结合图纸进行归纳分析。最终以微课 的视频形式进行编辑制作。并通过以往课上教学

 的难点、重点分析及

 课题辅导教学

 的分析。统计出,课上容易出现问题 的症结,并试图通过微课 的形式进行详细阐述及分解难点。2.总结归纳法并通过对前人对微课 的探讨及研究成果,针对环艺课程进行总结归纳,把有利于环艺课程学 生提高学 习兴趣、扩展知识范围、拓宽思维领域 的优秀方法进行继承学 习,并通过笔者多年 的教学 经验总结出 的问题及症结进行逐一 的攻破及解决。更好 的提高课堂效率与对知识 的吸收、理解率。达到课题 的预期目 的。建设名为“课程乐园”家具设计 的课程订阅号。通过微信订阅号,把课程分为六大章节,分别发到公众号平台,供学 生课前预习、课上学 习及课下复习。每期公众号发布都以课题组组长 的一段引言开始,如第一期为家具设计 的概述、第二期为漫谈现代家具、第三期为家具设计风格及赏析、第四期为家具设计 的创意思维、第五期为家具制作 的工艺流程、第六期为家具设施 的材料。以轻松、自由、前卫 的形式把课程概述及引入章节和重点章节介绍给学 生。通过图文并茂、知识点链接及动图展示、视频讲解等手法,分别对每栏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突出新颖、易懂、设计走向前卫等特点。例如课题组制作 的图 2-5。3.创建微信交流组,解决课下师生沟通及作业点评。通过微信交流群 的建立,可以很便捷 的联系到任课教师,对课上不清楚及课下需要扩展 的知识进行延续讲解。并能够在课下及时 的进行作业布置及辅导。

 方便学 生在有创作灵感时,更好 的和任课老师沟通想法及促进学 生 的学 习欲望。创建微信交流组,解决课下师生沟通及作业点评。通过微信交流群 的建立,可以很便捷 的联系到任课教师,对课上不清楚及课下需要扩展 的知识进行延续讲解。并能够在课下及时 的进行作业布置及辅导。方便学 生在有创作灵感时,更好 的和任课老师沟通想法及促进学 生 的学 习欲望。

 通过《家具设计》课程微课平台 的建立,使得环境艺术设计课堂教学 更加多样化,极大调动了学 生 的积极性和探索性。同时也为学 生课下学 习、课后作业辅导提供很好 的平台。提高了学 生学 习兴趣和作业质量。在课程进行中,融入了微课教学 ,使得学 生 的上课率也有所提高,微信平台 的建立也方便了学 生课下和老师交流作业进行情况和便于学 生间 的交流。通过网络使得教育学 变得紧密而又轻松便捷。天津市教育科学 “十三五”规划课题(HE3066)研究成果之一。项目名称《微课动态教学 在环境艺术课程中创新应用方式 的研究》天津市 2016 年度哲学 社会科学 规划课题(TJGL16-031)《“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配套公共设施标准研究》。

 :谭巍 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第二篇:提高高等职业艺术设计教育质量 的探讨 一、高等职业艺术设计教育存在 的问题

 随着艺术设计行业和市场 的蓬勃发展,我国各高等院校相继开设了艺术设计相关专业。但认真研究我国艺术设计专业 的教育状况不难发现,在繁华 的表象下还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最为突出 的是专业报考人数 的激增和就业难 的矛盾在逐年加剧,艺术设计专业甚至在 2012 年、2013 年连续两年被列入上海市预警专业。如何才能走出困境,寻求有效 的解决方式?笔者分析目前 的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模式,再深入企业进行调研,发现就业难 的主要原因并不是教育产出过于饱和,而是由于教育输出 的人才质量和专业知识结构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这样 的产出和需求之间 的矛盾值得人们认真思考:高等职业艺术设计教育究竟应该如何发展才能真正做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 的无缝衔接?笔者从阐述高等职业艺术设计专业 的教学 特点、人才培养目标及教学 对象 的特点出发,探讨这一问题 的答案。

 二、高等职业艺术设计教育 的特点 1.从专业性质上看艺术设计是一门对动手能力要求极高 的专业学 科。在该学 科学 习中,学 生只有通过实践,充分接触市场、了解市场,才能真正达到“学 以致用,学 有所用” 的境界。2.从培养目标看高等职业教育 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有所不同,它是培养专业实践能力较强 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更注重实用性和技能性 的培养。同时,创新能力 的培养也是保证学

 生在未来 的工作岗位上保持自我学 习和创新进步 的原动力。3.从培养方案看以培养艺术设计应用能力为主线,学 生在毕业后应具有一定 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扎实 的设计应用能力,还应具备设计沟通和团队合作 的能力。4.从教学 模式看高等职业院校 的艺术设计教育更强调应用能力 的培养,所以要根据设计行业岗位群 的职业能力要求设置理论教学 和实践教学

 的相关内容。教学 内容应紧贴社会岗位 的实际需求,要求学 生熟悉并掌握商业设计模式和设计流程 的基本内容。

 三、有效提高高等职业艺术设计教育质量 的几点建议 1.教育应当知其然,更应知其所以然首先,课程教学 中必须重视市场调研环节。一份良好 的市场调研,有助于明确设计目标、准确定位消费群、提高设计活动效果。市场调研报告 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可以是传统 的文字报告,也可以通过形象化 的图形和图表配合简明扼要 的文字说明,概括出市场和消费群体 的需求,从而有助于明确之后 的设计活动方向,避免无 的放矢。市场调研也是学 生进入设计公司后首先需要适应 的一项工作内容。其次,艺术设计教学 应当适度增加设计材料、工艺和技术方面 的内容。对于艺术设计而言,创意与表现手法固然重要,但是作为载体 的材料、技术、工艺 的作用也不容忽视。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 的不断更迭,给设计创意带来了全新 的展示空间和可能。以

 包装设计课程为例,除了要设置传统设计技法表现课程外,还应增加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等课程内容,建立和完善教学 实习基地,使学 生了解包装 的结构、材料、印刷、机械、自动化等相关知识,这有利于包装设计课程 的建设和研究 的系统性发展,增强学 生在把握技术与工艺、设计理念与形式 的衔接方面 的能力,更好地激发学 生设计创造 的潜能。再次,艺术设计教学 中还应培养学 生 的设计交流和沟通能力。在企业 的设计工作流程中,与客户 的交流沟通几乎贯穿了设计 的始末,所以设计者要具备良好 的表达、沟通能力和敏锐 的观察力等。而在目前 的艺术设计课堂教育中往往缺少这个环节,课堂教学 以教师 的讲和学 生 的听为主,遏制了学 生表达能力 的培养。很多时候,学 生拥有较高 的设计创意表现能力,设计作品也表现得很优秀,但是进入设计说明环节,部分学 生会对自己 的作品丧失基本 的描述和表达能力,使设计作品陷入“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的尴尬境地。所以,无论是课堂教学 还是实践教学 ,教师都应给学 生创造更多表达自我 的机会,有意识地培养学 生 的语言表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不仅是设计过程中必不可少 的重要能力,更在激发设计创新能力、增强个人自信心方面起到重要 的作用。最后,培养学 生 的团队合作能力也是艺术设计教学

 的重要内容。从实践工作中可以发现,任何设计工作都需要一个团队完成,团队合作

 非常重要。所以,在艺术设计课堂教学 中,尤其是在模拟项目实践中,可以适当加入分组作业 的设置,以加强学 生之间 的沟通交流,锻炼学 生在团队中工作 的能力。教师在了解每名学 生 的性格特点和学 习需要 的前提下,应该有计划地对学 生进行合理分组,布置符合学 生专业要求和实际能力 的课题,并进行适当 的专业引导,以提高学 生对课程 的理解和实施能力。2.实践应始终贯穿课程教学 内容艺术设计者需要具备扎实 的艺术基础知识、敏锐 的社会市场触角、丰富 的实际操作经验、良好 的沟通能力、成熟自信 的心态,而这些都和实践工作分不开。实践 的形式可以多样化、灵活化,实践 的内容要循序渐进,使学 生尽早逐步地了解社会 的商业需求,掌握设计行业 的运行模式,以成熟设计师 的工作态度和方法要求自己,为毕业后参加工作打下良好 的基础,明确未来自身正确 的发展方向,为快速地融入社会做好准备。在课程设置方面,现在 的课程体系中实践教学 模块比重较小,不利于应用型人才 的培养。首先,应增加实践教学 模块 的比重,有效实施实践教学 ,从大一 的专业认知实习到大二 的专业课程实践,从大三 的专业综合实践到大四 的专业顶岗实习,形成大学 四年不断线 的实践体系。其次,减少总课时数和理论学 时,删减边缘课程,增加实践教学 学 分与综合性、创新性 的实验实践课程。最后,提倡采用“3+1” 的教学 模式,将所有

 理论课都安排在前六个学 期,强化对学 生 的课外要求,包括课外实习、职业技能培训、社会调查实践等活动。3.学 生到企业中去,企业到学 校中来笔者对传统社会实践 的理解是学 生到企业中去,让学 生在校期间运用所掌握 的理论知识到社会企业中开展实践工作,直接面对社会企业生产前沿,第一时间接触到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学 习到新 的知识,使教学 活动与企业生产活动结合起来,达到教学 目 的。学 生进企业实践固然是最直接有效 的,但因为一些客观因素,学 生进入企业 的实践环节 的机会不够,这也是目前我国大部分院校实践教学 面临 的困难所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换一个思路:请企业到学 校中来。学 校可以邀请企业事务所或研发中心(机构)入驻校园,使教学 课程结合企业产品开发项目,在进行实践教学 时学 生可直接接受企业派出人员和教师 的具体指导,实践条件以学 校工作室为主。学 校与行业、企业在合作 的基础上可联合进行课程和实践教材 的开发,共建共享校内生产性实践基地,形成科学

 的分配和管理以及教学 质量保障体系。此外,学 校还可以聘请知名企业、国内外优秀 的设计师和设计主管等来校以兼职任教、举办讲座等形式,将企业实务与课堂教学 相结合,强化艺术设计教育 的可操作性。通过建设一系列专业配套校内外专业实践基地,既能保证艺术设计课程教学

 的需要,又巩固了校企合作关系,促进了产学 结合,

 对全面培养艺术设计专业学 生 的实践能力和促进就业起到重要作用。4.教师需要具有较强 的专业素养教师要避免纸上谈兵,就需要和企业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企业 的先进理念、技术要求、设备性能、用工需求等,将这些内容及时更新并融入课堂教学 ,使之与课堂教学 相辅相成。此外,教师要不断提高理论教学 能力和实践教学 能力,为成为符合高等职业教育需求 的“双师”素质教师打下良好 的基础。

 艺术设计教育必须与社会 的经济、技术、信息,社会文化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紧密结合,才能在社会构造中起到重要作用。实践能力已成为当今市场对设计师 的基本衡量标准和行业要求,艺术设计专业学 生必须加强培养实践能力,实现“学 以致用,学 有所用” 的目标。学 校作为市场输送人才 的“孵化间”,必须积极适应市场 的需求,提高学 生 的实践能力,培养对社会有用 的人才。

 :何丽萍 单位: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参考文献:

 [1]李中扬,刘桦政.关于艺术设计专业 的实践性教学 //陈汉民.艺术设计教育展望(上).西南师范大学 ,2007. [2]尹定邦.设计学 概论.湖南科学 技术,2013. 第三篇:专业照明设计课程教学

 的改革探讨 摘要:文章从中国照明设计行业发展现状、社会需求与专业人才培养 的差距入手,分析现今高校中照明设计专业课程设

 置与教学 过程存在 的一些问题,提出照明设计课程教学 改革 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照明设计;课程教育;存在问题;教学 改革 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 的高速增长带动了城市照明行业 的快速发展。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4—2013 年 10 年间,我国仅在城市道路照明方面,路灯数量由 1053.13 万盏增加到2199.55 万盏,年均增长率达 8.53%。城市夜景照明也发展迅速,由政府投资 的城市景观照明项目约 24000 项,总投资达 102.23 亿元。中国目前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大 的照明产品生产、使用、出口国家,城市建设 的发展、人居环境 的改善为照明应用领域创造了前所未有 的发展空间。据近期全国工业普查提供 的数据,目前,我国照明电器企业数为8792 个,在专业照明工程公司、照明设计公司、设计院和照明企业等从事各类照明设计 的人员达数万人。而国内目前能开展照明设计教育 的高校极少,缺乏照明设计人才 的专业培养机构,照明专业人才较为缺乏。社会对照明设计人才 的需求,吸引了大量人员涌入照明设计行业。而在从业人员中,只有少数接受过专业教育,其余是通过短期培训及转行以后从事照明设计 的。由于从业人员专业水平 的良莠不齐,导致我国照明设计行业虽然拥有较大 的产值规模,但存在着行业组织化程度低,技术等级低和人员素质低 的现实问题,成为照明行业发展 的主要障碍。

 1 当前我国照明设计教育 的现状 照明设计作为一个专业在国外有二三十年 的历史,在我国则是近些年 的事情。目前为止,仅有清华大学 、同济大学 、重庆大学 、天津大学 设有环境光学 方向照明设计 的硕士、博士培养点,2013 年四川美院开设了全国第一个城市照明设计本科专业。近年来,照明设计课程才陆续在其他数十所高校开设。目前我国 的大学 教育基本上从以下两个渠道为照明领域培养专业人才。一是大学 中 的设计类学 院。与城市建设相关 的建筑学 院或艺术设计学 院,相关专业有建筑学 、城市规划、景观设计、室内设计等。二是大学 中 的电气工程学 院。我国大学 本科教育中与城市照明领域关系最紧密 的是设在理工类院校 的“光源与照明专业”。不同学 科背景 的院校在教学 过程中对艺术素养和技术素养 的培养侧重点不同,导致一部分学 生设计思维 的孤立与片面。在我国,照明设计师现阶段基本可以分为三类。艺术型 的设计师,以灯光 的美学 创意为主,熟悉灯光 的表现技术,大多从艺术、建筑、环境设计专业转做照明设计;技术型 的设计师,也就是常说 的“照明工程师”,以应用技术为主,大多从光源、电器、电力等专业转型而来;一般从业人员,就是效果图绘图员。这类所谓 的“设计师”基本只会胡乱画出一张效果图,然后凭借一点点常识和经验堆砌一大堆常用 的灯具到建筑上和空间环境中,往往就是把建筑和环境变得

 “花花绿绿”,缺乏专业 的思考和整体规划,导致最后很难实现舒适 的光环境氛围。而这一部分设计师在国内照明设计师群体中又占了很大 的比重。由此而看,我国优秀 的照明设计人员还十分匮乏,其数量与工作质量难以满足我国照明行业 的发展需要,要想培养出更多优秀 的照明设计师,我们还有很长 的一段路要走。照明设计课程教学 对扩展学 生设计思维、丰富就业方向等有极大 的促进作用,对相关专业 的学 生进行照明教育是相当必要 的。虽然目前我国已经有数十所院校 的建筑学 、城市规划、景观设计、环境设计专业开展照明设计课程教学 。但整体教学 水平与国外还存在较大差距。如何让中国照明设计行业稳健发展,需要各方面人士共同探讨、共商对策,以照明教育为起点,使照明行业在发展 的过程中少走弯路。

 2 照明设计 的学 科特点与传统教学 模式 的矛盾 从学 科特点来看,照明设计教育本身具有艺术与科学

 的双重属性,兼具文科和理科教育 的特点。由于本身跨学 科 的边缘性,对学 生专业知识 的全面性有较高 的要求,不仅涉及光学 、视觉与视觉环境、照明技术、电气、环境科学 、行为科学 、环境心理学 、人体工程学 、设计美学 、材料学 等,还包括历史、文化、宗教、政治、民族、风俗、地域等知识。由于多学 科 的特点,单一 的设计思维模式已不能满足复杂 的功能与审美需求,需要建立在科学 方法

 上 的创新思维能力。照明设计也已经脱离了纯粹谈技术或艺术 的层面,上升到设计理念 的层次。特别是近年来,光环境、光艺术、光生态、光文化等概念在国内越来越引起行业 的重视,也对设计师提出更高 的要求。但从目前国内高校普遍采用 的照明设计课程教学 情况来看,课程设置与教学 方法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在照明设计课程 的传统教学 内容中,主要采用计算、实验、基础理论为主 的传统教学 模式,大量关于物理定律和技术标准 的讲解,繁琐枯燥 的计算公式,往往让理工科学 生都感到头痛。对于艺术背景 的学 生来说有较大 的学 习难度,学 生面对艺术背后 的技术问题易产生畏难心理。如何采用一种更为直观,以视觉体验为主、创意启发为辅 的新型教学 模式,是设计类专业开展照明教学 所面临 的一个问题。其次,光线与照明在设计教学 中容易被空间、形态等传统教学 模式淹没,因为光线在图纸上是没有办法准确表达 的,光线 的光照图式与人们 的常规想象大不相同,凭空绘出 的夜景效果图往往在现实中很难实现。光在空间中 的分布也不可能照图施工,安装好 的灯具如果没有后期设计师 的现场调试,很难呈现出设计效果。没有设计光、控制光、变换光 的动手体验,很难建立照明设计 的把控能力。第三,阶段式 的授课方式,忽略设计过程 的训练,与其他专业课联系不紧密,课堂教学 与设计实践剥离,缺乏工程技术及沟通能力培养

 等是目前教学 中存在 的主要问题。照明设计专业 的实践技能特点,决定了设计人员 的水平并不能以简单 的理论水平来衡量。以当前模式培养出来 的学 生,往往设计意识与生活脱轨,缺乏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真正进入设计行业还得 3 至 5 年 的时间。

 3 照明设计课程设置与教学 方法 的改革探讨 我国照明设计专业人才教育 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知识面较宽,具有较高 的艺术、美学 修养,以及较强 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在中国城市建设 的快速发展背景下,如此大 的建设工程量却没有与之相对等 的合格照明设计人员,这是一个现实问题。中国设计水平 的不断提升需要一支爱岗敬业、受过正规教育、有专业技术特长 的人才队伍。而通过设计教育实现人力资源 的优化,才是照明行业又快又好发展 的关键。下面就笔者在照明设计教学 实践中 的一些改革构想,与大家进行探讨。

 3.1 引导学 生对照明设计进行正确认识 当前国内在社会文化层面对照明设计 的一般认识为:照明是照亮空间 的行业,是灯光装饰行业。“亮化”“装饰”在中国已成为照明设计 的代名词,这反映了社会层面普遍存在 的设计观念缺失问题,导致了“亮化=设计”“设计=装饰” 的错误照明设计观。因此,我国 的照明设计形态,基本上也

 就体现了对“追求亮度”“追求色彩” 的热衷,产生过分追求色彩刺激,过分追求离奇效果,过分追求空间明亮等情况,这些错误 的照明设计观直接影响学 生 的观念,是导致设计思维片面性 的主要原因。光作为一种语言,用来表达,用来交流,甚至可以给人带来安慰、和平。光是虚 的,但同时它又具有很大 的力量。如何利用光让生活更美好,让人更舒适才是国际照明趋势。设计人员需要具有时空 的理念,用四维空间 的概念进行设计。以空间理念完成 的设计给人 的总体感觉是理性 的、概念 的、综合 的,而基于简单亮化、装饰理念 的设计表现则在很大程度上维系于二维或三维 的空间界面,它所传递 的是一种附着于实体空间上 的艺术审美理念,在时间上表现为线性单向。所体现 的视觉表现只是一种技术手段,而不是设计 的最终目 的。空间规划 的氛围体现为功能与审美 的统一,满足以人为本 的照明(HumanCentricLighting)需求才是设计 的目标。在教学 过程中,应该予以重视和引导,避免学 生孤立地去接触少数几门学 科而导致设计思维 的片面性,达到学 会设计、驾驭设计 的教学 目标,同时培养学 生 的创造精神和批判精神。

 3.2 引导学 生学 会观察光 “师法自然”是照明设计 的最高境界。师法自然在这里指 的不仅仅是师法自然界中美丽 的光照场景、动人 的材质变

 化,还要师法生活中无处不在 的光。因为人亿万年 的进化过程一直伴随着日月 的运行,形成了相应 的生命节律。自然中光 的运行和变化时刻控制着我们 的生理状态、心理感受。学 习照明设计,首先要做 的就是走到自然中去仔细地观察光。深入感受各种各样 的光,再把这些光 的表情忠实地记录下来。视觉不是简单对光 的视看,而是将视网膜 的视觉信息传递到大脑内进行感知,并对其加以评价判断,再记忆下来 的过程。就算是同样 的光照场景,也会因为人 的个体差异而产生不同 的评价。许多学 生会通过网络去找寻美丽 的光影,但这也不全是学 习光 的方法,网络上 的光不是全部真实 的。站在现场通过视觉等去观察光是非常必要 的。光 的设计不仅需要想象力,锻炼观察力和光 的感知力也非常必要。照明大师面出薰在日本武藏野大学 组织 的照明侦探团成为最重要 的教学 环节,教学 中最基本 的要求就是去现场实际感受光。团员们聚集在现场对不同 的光进行观察,对照明场景进行调研,在其中会发现让人深深感动 的光,也会发现让人非常愤慨 的光。通过这种类似游戏 的活动,如同听了许多好音乐而使音乐 的鉴赏能力变强,品尝许多美味 的料理可以锻炼味觉一样,能提升对光 的感知能力和判断能力。观察生活中遇到 的不同类型 的光,通过比较、思考予以评价,让学 生知道其中 的差异,并去寻找这些光各自 的价值。建立对光 的感受,再将感受用于设

 计。

 3.3 引导学 生与光接触 学 习光 的设计,第一,必须在自然和生活中观察我们曾经先入为主 的光,仔细地进行分析,并将这些变为有用 的数据;第二,与光进行接触,接近光 的本质。很多时候,光不会因为我们 的想法而改变,通过接触不同形式 的光与光建立真正 的关系,这样才可能产生对光 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例如,可以使用滤镜(filter)和透镜(len)进行各种直射日光 的加工实验,了解自然光 的特性。通过对低压钠灯、水银灯、金卤灯、氙灯等高压气体放电灯,荧光灯、冷阴极管、卤素灯等传统光源,以及现代 LED 的近距离观察,了解这些人工光源 的特性,更好地在照明设计中使用这些光源。了解各种光学 照明设备 的特性是照明学 习最基础 的作业,通过对光 的控制才能知道照明灯具就是将光源发出 的光,通过反射器这样 的光学 构件,运用遮光罩和遮光板等遮光技术,按照设计意图投射在物体之上 的设备。不同种类 的光源,使用 的电力和光照效果不同,此外,色温、显色性、灯具投射出 的配光形状也是不一样 的。在现场实际对照明灯具进行控制才能知道这些,才能更好理解光 的设计。安排学 生进入实验室,通过现场演示和介绍,学 生才能直观了解和掌握各种光源与灯具特性。有了亲身参与和体验,学 生才能融入课程学 习,且增强学 习积极性。例如,

 对于“显色性”概念 的讲解,不同显色指数 的光源照射在学 生 的外衣和他们带来 的物品上,学 生便能立刻观察到显色性 的差异。结合照度计,学 生便能建立客观照度值与主观视觉感受 的对应关系,使数字变得不再乏味。

 3.4 引导学 生动手实现照明设计 这个课题是离开课堂,到校园与街道上进行照明操作实验。使用各种光源和照明灯具,以创造出能实现 的城市景观为目 的,通过与各种光 的直接接触和操作,学 习光 的性质。首先对校园或城市进行夜间调查,找出被黑暗覆盖 的有特点 的环境,有必要进行照明改造 的地方,环境光太过明亮、被光破坏 的地方,稍许添加照明设计就能改变其价值 的地方等,这些场所都是实验 的绝佳场地。其次,针对现场环境进行光 的设计,讨论照明手法,制作成实验计划书。第三,使用必要 的实验工具,根据实验计划书进行现场操作,并记录各种数据。最后,制作成照明设计报告书,将成果在研讨会上汇报。在现场进行实验 的时间很短,要提前对责任进行分配。此外,实验前后现场变化 的比较资料非常重要,需要认真规划实验 的顺序和细节。学 生在实验 的过程中会遇到更加具体、细微 的问题,实验 的同时也能检验自己方案 的可行性。设计有趣 的实验项目,不仅能提高学 生 的动手能力,还能帮助学 生更快理解光 的设计和运用光控 的技术。

 4 结论 教育改革应针对市场 的改变而与时俱进,甚至能预见市场 的发展趋势。照明设计教育应根据学 科特点、市场需求、培养目标等合理设置课程和制定教学 方法,重视对学 生创造力 的培养,提高综合运用知识 的能力,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求 的复合型设计人才。照明设计 的教学 内容应突破传统教学 中有关物理定律 的描述和现有技术标准 的讲解,将这门唯一产生视觉效果 的课程通过生动 的灯光操作来进行学 习,将光 的数量与质量关系,光与照明对建筑空间形态 的艺术塑造,照明技术 的实现方法,视觉功效和光环境 的心理等方面 的设计理念综合灌输给学 生。激发学 生探索光与照明艺术形式 的强烈欲望,使学 生对艺术背后 的技术问题不再望而生畏,学 生在设计方法上也受益匪浅。

 :李锐 单位:西南林业大学

 第四篇:“特朗普现象”对艺术设计教学 工作 的启示 【摘要】“特朗普现象”是从 2016 年美国总统大选活动中产生 的一个词汇,本不被美国主流媒体和上层社会所看好 的候选人特朗普,竟然最终赢得总统大选,令世人大跌眼镜。“特朗普现象”实质反映出美国社会阶层间 的割裂。笔者所从事 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 工作本与时事和政治热点无交集,然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所折射出 的深层次现象,却对笔者 的教学 工作有所启示。

 【关键词】特朗普;现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 ;启示 “特朗普现象”是从 2016 年美国总统大选活动中所产生 的一个词汇。一位没有任何从政经验和公共服务资历 的地产富商、媒体从业人特朗普,因在参与总统竞选活动中多次公开发表挑战美国现行政策 的激进言论,并屡屡引爆舆论热点,自然不被美国主流媒体和上层社会所看好。但这位 70岁 的老人却能一路过关斩将,将一个个党内候选人远远甩在身后,并最终赢得美国总统大选,成为此次总统选举中 的最大一匹“黑马”,令世人大跌眼镜。事实上,这个以“世界警察”自居 的当今唯一超级大国,美国 的优越地位越来越受到挑战,而自身社会结构已悄然发生变化,中产阶层萎缩、财富增长日益流向掌握资本 的大企业家阶层,大批对经济和现实有所不满 的底层民众(以白人为主体)就以选票 的形式,将呼吁限制移民、保护本土企业、削减不恰当福利 的候选人特朗普推上了前台。“特朗普现象”实质反映出美国社会阶层间 的割裂,凸显了美国主流价值观 的迷失,大批普通民众用选票表达出 的问题是,美国究竟该做好自身事情还是对外传播价值观?究竟该先让本国底层民众改善生活还是做世界 的灯塔、挂起美国梦 的高尚旗帜?特朗普总统和他所领导 的国家,以及其他政治热点,与笔者 的教学 工作似乎无交集,但“特朗普现象”带给世界 的回响尚未平息。笔者认为,“特朗普现象”实质所反映出 的美国

 社会阶层间 的割裂状况,对艺术设计专业 的教学 工作有所启示。

 一、艺术设计专业 的教学 和实训当紧密联系现实、紧扣大众生活需要 特朗普之所以胜选,是因为他 的言论反映出了底层民众,尤其是美国主体民族(白人)

 的心声。艺术设计专业 的教学 、实训也应当以满足绝大部分学 生对设计和审美 的需求为准绳,对于高职院校而言,紧密联系实际似乎老生常谈,但不同院校和专业在教学 过程中却有所偏差。何谓实际?有人以紧随潮流和前卫为实际;有人则以满足大多数人 的审美取向和价值观为基础。在教学 、实训中,不少院校和教师偏好于指导学 生追寻潮流和前卫。笔者曾参观过很多设计院校 的毕业作品展,但见服装设计多奇装异服、产品设计造型奇葩、平面设计崇尚复古和抽象,等等。总体感觉有想法有创意,却离常人生活较远。艺术设计大赛也是如此,新、奇 的设计总容易胜出,但日常生活中很难寻觅出同种类型 的量产实物。诚然,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艺术设计工具有引导和提升公众审美水平 的责任,但公众审美水平 的整体提升,却是一个长期而缓慢 的过程。艺术设计专业 的教学 和实训,固然需要在各种展会、赛事上展示优秀成果,但更需要满足普通大众衣食住行 的中低层次需要,这两者都是实际生活 的组成部分,而后者还占主体地

 位。只有在教学 和实训中紧扣大众生活需要,艺术设计专业才可能发挥最大 的社会效益。笔者认为,这是“特朗普现象”对艺术设计专业教学 工作 的启示之一。

 二、艺术设计专业 的教学 当惠及大多数学 生 特朗普在竞选中容易获得底层白人民众 的支持,还在于美国政府之前 的福利政策过于倾向少数民族、移民,过于扶持大资本家,对大众民生少有改善,社会阶层间 的割裂状况日益明显。受此启发,笔者总结艺术设计专业 的学 生群体,也具有某种程度上 的“割裂”状态。由于受“高考指挥棒”和人们思想观念 的影响,长期以来,中学 文化课成绩不佳 的学 生多会被引导学 习美术以增加高考竞争力,很多学 生学 习本专业并非出于兴趣和热爱,仅仅是高考形势下 的无奈选择而已。他们普遍缺乏耐心细致 的求学 态度,学 习比较被动。当然,也有少数学 生是从小热爱美术、有志于从事设计工作 的。学 生群体“割裂”状况 的存在,势必要求艺术设计院校和艺术设计专业 的办学 层次、教师 的实训指导水平要能满足大多数学 生 的需要,教学 及其成果当能惠及大多数普通 的学 生。教学 实训中要保持适当 的强度、广度和深度,能保证大多数学 生在校内学 习本专业一技之长,能从事设计实践,从事中低层次 的设计工作。同时,也要选拔少数能在各种大赛中获奖 的学 生,加以重点培养。

 三、结语 特朗普 的胜选,与笔者 的教学 工作本风马牛不相及,但“特朗普现象” 的存在,却实实在在地给很多人上了一课。笔者关注“特朗普现象” 的成因,更想从中获得启示,以改进自身 的教学 工作。

 :王可 单位: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 院 参考文献:

 [1]王可.浅析新媒体互动功能对视觉传播设计 的影响与启示[J].湖南包装,2016(4). [2]王可.浅议新媒体背景下 的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专业内涵建设[J].青年时代,2016(7 中). 第五篇:工作室制度在实践育人中 的应用 摘要:我国人才需求 的多元化发展,使本科艺术教育得到了空前 的重视。然而,该专业 的人才培养模式却一直沿袭着传统大学 本科 的教学 模式,忽视了学 生实践操作能力 的培养。高校在坚持狠抓教育质量 的同时,应长期致力于提高学 生 的动手能力。本文通过研究工作室制度在实践育人中 的应用,力求使学 生提前适应社会相关艺术设计企业对高学 历、高技能人才 的要求,同时增强高校课程 的实践性和创新性,最终实现创收双赢,即企业降低运营成本,学 校提高教学 质量,真正探索出一条实践育人 的新途径。

 关键词:实践育人; 工作室制度; 创收双赢

 一、实践育人与工作室教育制度 的现状 工作室教育制度起源于 19 世纪 的法国,很多工艺美术专家都曾在著名画家、雕塑家 的个人工作室学 习,从而近距离受到社会高度认可 的艺术大师 的熏陶。德国国立包豪斯学 院由学 校设立工作室并进行指导,其有别于传统 的师徒制,旨在培养学 生自主分析、解决问题 的能力,提高学 生 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学 生可以根据社会需求进行创新创业。2012 年 1 月 10 日教育部下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 的若干意见》要求各高等院校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在该意见中明确了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敏锐地提出实践育人特别是实践教学 依然是高校人才培养 的薄弱环节,应改变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 的传统教育观念,根据社会需求与学 生特质因材施教,知行合一。以创新为根本,积极组织社会等多方面力量,在实践中教学 ,提高学 生创新能力、技术能力。推动高校实践育人工作 的发展,培养贴近社会需求 的高技术高技能双高人才。近年来,国内各高校通过学 习外国先进教学 经验纷纷开设了教师工作室,但在实地调研和访谈后发现,大多院校 的工作室功能单一,教育质量低,与实际社会需求脱节,主要起到凸显和推广教师本身业务素质 的作用,而在实践育人方面明显不足,对学 院长期发展和学 生毕业就业都产生了不利影响。笔者认

 为高校艺术类专业教育应根据自身教学 经验,在传统教学 模式难以满足社会需求 的新情况下,通过校企联合,提高学 生创新能力和业务技能,将工作室制度与传统艺术设计教育巧妙结合,力求走出一条全新 的实践育人途径。

 二、工作室教育制度 的特点和优越性 1.创新进取。工作室教育制度有别于传统 的知识传授模式,尊重艺术设计 的特殊规律性和快速革新性,着重培养了学 生 的动手能力和业务技能。不再拘泥于教室内老师授课、学 生听讲 的老旧模式,采取工作室乃至企业工作现场老师指导、学 生动手 的新方法。节省了学 校教学 资源,在实践中育人、在实践中创新,使培养 的学 生更具创造力,技术能力更强,更符合现代企业对高知人才 的需求。2.创收双赢。工作室由社会企业提供商业化项目,贴近社会需求和生产实际,使学 生在校就能方便快捷地体验到企业 的工作环境和真实生产 的要求,达到快速成长、创新实践 的目 的。而企业则利用学 校 的资源,扩大在业内 的影响力,从而拓展项目来源,聘请教师和学 生真实参与艺术设计项目,降低运营成本,企业在学 生毕业前就可接触到优秀学 生,吸引优质人才。从而通过工作室制度达到了学 校、企业双赢 的目 的。3.精细化工作。在教师对学 生 的日常教育培养上,工作室制度有绝对性优势。首先,工作室往往是老师与学 生面对面、一对一进行交流,有助于教师更好 的了解

 学 生 的思想和心理动态,当学 生思想不太稳定,情绪波动较大时,老师能够及时发现,有针对性 的帮助学 生明确学 习目标,解决生活困难,调适心理状态。其次,工作室为学 生和老师 的沟通架起了桥梁,拉近了师生间距离,学 生进而对老师更加信服,敞开心扉与老师分享思想上 的成长,学 习上 的成绩,生活上 的感受,信任二字会为学 生一切成就 的取得奠定基础。

 三、工作室教育在实践育人中 的应用 工作室教育在艺术设计类专业中发展成熟是必然 的。首先,艺术设计类专业与传统理工科、文科专业不同,有其自身 的特殊规律性和快速革新性。教学 方法不能按照固有 的教学 模式生搬硬套,应紧跟社会 的实时需求,走在艺术创新 的前沿。其次,艺术设计类专业注重实践教学 ,学 校若只进行理论知识教育,将如空中楼阁一般脱离实际,不能满足社会需求。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期间加强技能授课,在实际操作中进行教学 ,引领学 生,这就催生出一种遵循艺术创作规律、注重实践教学 、培养学 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的教学 模式—工作室教育制度。工作室教育制度 的核心在于实践,因此在教学 中应重点培养学 生 的动手能力和技能培训。一方面,要根据地区、行业、社会 的发展需求,在校内有针对性地对学 生开展业务技能训练。另一方面,要积极拓展校外实践,到企业进行实习,形成有效 的合作

 机制,让学 生可以直接面对、参加实际生产过程,接触社会高端艺术设计师,在走出校门前就与社会接轨,实现校园—社会 的...

相关热词搜索: 艺术设计 教学论文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