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城玮文档网 >作文大全 > 国税系统干部帮扶机制思考

国税系统干部帮扶机制思考

时间:2022-08-13 08:50:03 来源:网友投稿

  1 1

 国税系统干部帮扶机制的思考 3 篇

  国税系统干部帮扶机制的思考第 1 篇

  一、基层国税系统离退休人员的现状及困难

 (一)离退休人员队伍现状

 县国税局全系统现有离退休人员 46 人,平均年龄 69 岁,其中,离休干部 7 人,平均年龄 83 岁;退休干部职工 39 人,平均年龄 66 岁。离退休人员占全县国税系统人员比例达到31.5%,提前 40 年达到 30%的警戒线。造成离退休人员比例偏高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实行公务员由国家统一招录后,县级进人渠道收紧;二是部分税务人员集中性地濒临退休,如 1980 年到 1983 年全国大规模招进的几批税务工作人员将陆续退休;三是近年所招录的公务以外地居多,往往工作时间达到约定年限后就纷纷调离。

 笔者通过调查走访,统计出 46 名离退休人员中经常生病住院或长期服药的人员有26人,占离退休人员的比例为56%;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的有 7 人,占离退休人员的比例为15%。空巢独居人员有 10 人,占离退休人员的比例为 22%;没有住房依靠租住或寄住的有 5 人,占离退休人员的比例为11%;居住在外地和边远农村的有 6 人,占离退休人员的比例为 13%;子女下岗无业啃老者有 11 人,占离退休人员的比例为 24%。

  2

 (二)主要困难表现

 1、双高期生理突出,大病重病高发。高龄期、高发病期是致困的主要原因,我局离休干部,平均年龄已超过 83 岁,整体进入了高龄和高发病期,离休干部年住院率达 100%,年住院两次以上者达 57%;退休干部职工年门诊就医率 100%,年住院率达 30%。

 2、空巢现象增多,精神空虚寂寞。养老模式的改变,导致空巢、独居老干部增多,他们起居不便,精神寂寞,情绪低落,郁郁寡欢失落感增强,急切需要加大社会关注力度,增强亲情关心和人文关怀。

 3、离退休时间较早,子女及配偶没有工作。调查显示,多数人员离退休较早,工资收入不高,有 19%的人员配偶没有工作,有 24%的人员子女子女下岗、失业没有工作,由于开支大,收入少,有限的离退休费扣除看病就医、抚养子女等等,所剩无几,大都处于收不抵支、入不敷出的困窘状态。

 4、居住条件简陋,生活质量较低。就有部分老干部居住农村,由于农村医疗水平相对滞后,生病后就医不便,生活水平较差。部分老干部住房条件较差,有的与子女居住,有的甚至与孙子合住在十分陈旧且面积较小的房子里。

 二、当前国税离退休人员帮扶机制的弊端及不足

 根据中组发[2008]10 号文件精神,尽管不断完善了三个机制(离休费、医药费保障机制和财政支持机制),但是随

  3 着改革的深入、退休干部的增多和离休干部双高期的到来,老干部工作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够到位。一方面,是上级机关的重视不够,帮扶工作还停留在建立三个机制和清欠两费上,对离退休人员在生活上出现的特殊困难和实际问题考虑欠缺,另一方面,部分基层单位人员认为国家给老干部的各项待遇政策的标准都很高,且各项待遇均已落实到位,不存在什么特殊困难,也不需要什么帮扶,甚至认为是单位的一大包袱,一种负担同,平时口头上总是把老干部作为宝贵财富来高眼看待,一旦老同志遇到实际困难需要帮助时就手低,不去主动帮助,存在等、靠、要思想。

 (二)帮扶保障不够完善。一是制度缺失。由于自上到下未出台相应的困难离退休干部帮扶解困办法,导致各地各部门对困难离退休干部的帮扶解困缺乏广泛稳固的资金来源,难以形成帮扶工作的长期性和实效性。二是程序不当。一些单位和部门对老干部困难的具体原因和表现没有作认真分析,对困难老干部的申报也没有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操作,没有及时将困难人员信息报送到上级局、地方政府、财政、民政、社会保障等部门。三是人员缺位。例如国税系统虽设置有离退休干部科来专职管理老干部工作,但是作为最基层的县级国税局并没有设置此部门,一般由人教部门人员兼职此项工作,而且工作人员还要身兼数职。如我局人教科

  4 仅有 3 名工作人员,日常干部教育、文明创建、党务、工会等工作就比较繁杂,加之我局老干部队伍庞大,造成了人员配置与日益繁重的管理服务任务不平衡现象。

 (三)帮扶资金投入不足。首先是投入的资金数量不足。尽管近年来我县在这方面投入了一定的精力和财力,但整体来说,是全国的贫困县,经济发展滞后,贫困人口比重大,在帮扶资金投入上,还是显得不足。例如我县财政每年对离休干部实行定额管理,对垂直单位离休人员没有考虑,我局每年仅支付离休干部的医药费就达 10 万多元。其次是投入的资金渠道不宽。基层国税部门经费来源于上级拨付,并实行预算包干,地方财政基本没有投入,有限的经费本就难以维持基本工资发放和日常办公的正常运转。2009 年以前,市局拨付的专项经费是 84 万元,自 2010 年起拨付的专用经费是 86 万元,每年经费缺口约 50 万元。再者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够。主要是指临时帮扶的多,经常性帮扶的少。目前,对困难老干部的帮扶主要集中在春节、元旦等重大节日期间,其他经常性帮扶开展的较少。

 (四)帮扶服务不够灵活。一是缺少精神关怀。高龄空巢的老干部缺少的并不是经济上的资金助,而是需要给予更多的精神慰藉,往往平时只注重形式上的节假日、生病等走访慰问,忽视了深层次的关怀。二是缺少部门联动。现实中的各单位往往是各自为政,没有用社会化的方式解决帮扶对

  5 象的生活难、住房难、看病难、维权难等问题,没有形成联动互补的帮扶格局。三是方式不够灵活。没有真正做到思想上尊重老同志、感情上贴近老同志、行动上深入老同志,充分体现服务细致化、服务个性化、服务亲情化。

 三、建立离退休干部帮扶机制的对策和建议

 帮扶生活困难离退休干部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要坚持以爱老、敬老、为老、利老为原则,针对离退休干部在生活、行动、看病、住房、等方面出的困难和问题,尽快的建立健全帮扶机制,确保老干部出现的特殊困难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一)以人为本,建立长效帮扶机制。一是强化领导责任制。税务系统要从总局到县局,建立健全困难离退休人员帮扶工作领导责任制,把帮扶工作放在部门、单位的全局工作中,做到同考虑、同部署、同落实。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生活困难的离退休干部及遗属帮扶工作,主动与生活困难的离退休干部及遗属交流情况、沟通思想,对帮扶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要认真研究,及时协调解决。二是继续巩固和完善三个机制。继续加强三个机制新情况、新问题的调研,采取切实措施,使三个机制在运行过程中不断得到完善。加强与医疗单位的联系和沟通,协调解决生活困难的离退休干部职工就医过程中的问题,努力使医疗服务更加人性化、优质化。积极协调争取,进一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确保生活困难的

  6 离退休人员各项费用按时足额发放。三是逐步建立困难离退休人员帮扶和改革成果共享机制。积极争取财政资金和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建立生活困难的离退休干部职工特殊困难帮扶机制,对有特殊困难的离退休干部职工给予关爱和救助,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建立和完善生活困难的离退休干部职工生活待遇与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改革发展成果共享长效机制。

 (二)分类建库,实行动态化管理。一是明确帮扶对象。建议将老领导、老军人、高龄空巢(可暂定为 70 周岁以上鳏寡孤独人员)、重症(身患癌症、危重症、瘫痪、精神障碍等情况)、困难遗属(无工作无固定收入)、灾难(火灾、水灾、车祸、地震等)人员纳入帮扶对象。二是建立知情台帐。组织相关部门逐人入户排查摸底,准确、全面地采集信息,建立包括个人姓名、家庭住址、健康状况、服务项目、联系电话等内容的特困离退休干部基本信息库。三是实行动态管理。根据特困离退休干部不断发生变化的特征,要一年一核实,对经济状况改观的进行调整,将新增的特困对象纳入帮扶范围,通过实行动态管理,为实施特困离退休干部分类帮扶提供翔实依据。四是广泛接受监督。给予经济帮助的,通过一定的形式向老干部公布,可以向困难老干部所在党支部征求意见,或者在办内网站上公布,增强工作的透明度。

 (三)因需施策,提供个性化服务。一是构建饮食起居

  7 关照体系。及时将国税系统内的离退休困难人员情况及时报送到地方扶贫办、民政局、居委会,尽可能纳入地方统筹管理;对有房产、有财产但无子女的,凡其他亲属具有扶助能力,又愿意义务承担扶助的,要通过当地组织与双方协商,签订亲属扶助协议书,并经司法公证,在被扶助对象百年归山后,由承担扶助义务的当事人继承遗产。二是构建党员结对帮扶体系。将帮扶工作与文明创建、双争双创、两结对三互动等工作结合起来,实行一名在职党员联系一名离退休人员,一对一结对帮扶,通过电话问候、上门探望、沟通思想、交流情况、提供咨询、反馈信息,及时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三是构建优惠政策扶助机制。对离退休干部家庭儿女具有就业意向和就业能力的,要积极牵线搭桥,做到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就业培训、优先推荐上岗、优先扶持创业;对特困离退休干部家庭孙辈上学按规定优先享受基础教育免费入学,对考上大学的优先给予贷款助学、民政救助、结对帮扶。

 (四)提升质量,推行专业化介入。一是倡导机构养老。对生活不能自理、子女不便或根本无亲属照料,且个人又愿意过集体生活的,要资助他们入住老年公寓、敬老院等社区养老机构,通过实行长托、短托和日托等形式的专业托养,从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康复保健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二是实行社区养老。现在社区服务越来越规范,条件允许的

  8 社区,通过多方协调,能够保证特困离退休干部吃饭不做饭,有病上门看,重活有人干,购物不出院。三是推行家政服务。对因受传统观念影响不愿入住养老机构,或受限养老机构条件难以入住,却愿意接受养老机构提供的服务而居家生活的,可通过家政公司、钟点工等方式坚持每天定时上门提供安全陪护和生活照料等服务。

 (五)整合资源,开展社会化互助。一是建立特困离退休干部帮扶基金。设立专项基金用以解决离退休干部的特殊困难,是构建困难离退休干部帮扶机制的重要举措。笔者认为,资金来源应有以下渠道:希望财政支持,将困难离休干部帮扶补助专项资金列入预算;可提高特需费标准,从中提取一部分建立基金;可以从党费中提取一点,党内捐赠一点、工会困难补助资金中列支一点等办法筹集。二是纳入基本生活保障范畴。对离退休时间早、经济收入低,符合低保条件而没享受低保的,要将他们的家庭纳入低保范围;家庭人均收入虽高于城镇最低生活标准,但因本人及其亲属长期患病就医、家庭突发事故等天灾人祸导致生活水平明显低于同类市民或家庭的,要适当提供经济援助;收入虽能保障基本生活,但因行为能力丧失或部分丧失,长期请人照料而造成生活贫困的,每年要酌情给予生活补贴。三是号召志愿者为困难离退休干部服务。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开始的类似于无偿献血的时间储蓄制度,即号召志愿者为行动不便的困难老

  9 人支援服务,并将其服务时间记入本人的社会服务帐户中。当前全国范围内各级均成立青年志愿者队伍,笔者所在的县城同样有庞大的青年志愿者队伍,只要协调得力,组织有方,完全能够通过青年志愿者为困难离退休干部提供支援服务。四是积极引入商业养老服务和保险服务。针对日渐严峻的老龄化问题,国内针对中老年群体的服务市场却极不对称。随着社会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老年人不再满足于下下棋、玩玩牌,而是迫切追求情趣更高,融娱乐性、知识性与自身美化为一体的文化生活。在这种背景下,引入商业养老服务和保险服务,可以满足老人精神需求、愉悦老人心灵。

 国税系统干部帮扶机制的思考第 2 篇

  构建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是新阶段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是新时期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近期,笔者结合新田县近年在党内开展激励关怀帮扶工作的具体实践,对如何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进行深入思考。

 一、建立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现实意义

 1、建立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有利于增强党的凝聚力。我们党是一个由先进分子自愿组成的先进组织。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党员对党组织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而这种归属感和认同感,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党内的激励、关怀和帮扶,会使党员更加感受到来自组织的

  10 温暖,从而增强党员对组织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增强党在整体上的凝聚力。

 2、建立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有利于调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积极性,激发党的活力。党员是党组织的细胞,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最终要靠基层党员干部团结带领群众去实施;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最终要靠基层党员组织群众去实现。建立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保障党员权利,为党员干事创业提供帮助和支持,有利于增强党员的政治荣誉感、责任感和党员意识,激发党员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党的活力。

 3、建立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有利于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基层的广大党员干部是做好基层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党委、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建立党内关怀服务机制,上级党组织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基层党员干部通过集中培训、外出考察、挂职锻炼等形式更新观念、增长才干,有利于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有利于提高党员的综合素质,增强党员的服务本领,强化宗旨意识,促进工作开展,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增强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4、建立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有利于形成党内和谐氛围。实现党内和谐,不仅是领导人民建设和谐社会的前提,

  11 也是党的本质属性的要求。党内和谐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最主要的是思想和谐和组织和谐,以及这两者和谐才能实现的行动和谐。思想和谐是灵魂,组织和谐是保证,行动和谐是结果。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有利于消除党员的地位失衡感,奠定党内和谐的平等基础。通过有组织、有针对性地对困难党员进行思想激励、能力培训以及信息资金帮助等,不仅能使他们解一时之急,更重要的是使他们走上精神自强、经济富裕的道路,从而缩小和消除党员个体之间的差距,为党内和谐建设奠定平等的经济基础;有助于消除党员的权利失落感,营造党内和谐的民主氛围。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在经济上扶贫的同时,更注重的是对民主权利的尊重。通过对党员思想、工作的关心,鼓励他们积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同时创造条件,使他们平等地参与组织生活,平等地享有选举、决策和监督等权利,这种对组织成员政治上的尊重,为实现党内和谐创造了必要的条件;有助于消除党员的心理失助感,创造党内和谐的人际关系。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就是针对党内弱势群体的举措,它不仅体现了党组织的温暖,更是党内同志间真情和友爱。做好党内激励、关怀和帮扶工作,对于困难党员而言,不仅是雪中送炭,更是融冰之旅,有利于消除他们心中的不满和隔膜,融洽党内的人际关系,从而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和谐局面。

  12

 二、开展党内激励关怀帮扶的具体实践

 近年来,新田县以《贯彻落实保持党的先进性四个长效机制》和《中共湖南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村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湘发[2007]10 号)文件为契机,通过建阵地,强管理,支持党员干事创业,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党员积极性、创造性,为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作出了积极的探索,积累了好的工作经验。

 1、加强阵地建设,改善办公条件。自 2004 年以来,新田县结合建整扶贫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建设和修缮了 200 多个村、社区党组织活动场所,并逐步完善了党员活动室的配套设施,优化了党员活动环境。活动场所作为基层党组织的家凝聚了党员的心,为党员提供了学习、参政、议事场所,为基层党组织服务、帮助党员提供了平台,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县委每年从县管党费中列支党费近 10万元,为村里购买党内读物及生产技术学习资料,并结合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作,配置针对性强的学习光盘,让基层党员学有资料,开展活动有阵地。

 2、落实制度,保障党员的正当权益。一是落实党务公开公示制度。在基层全面推行党务公开,对党组织的重大决策、党的干部考察任免、发展党员、后备干部培养、党费收缴使用、党员教育管理、党组织和党员结对帮扶等方面内容,分别通过会议、公开栏、下发通报等形式进行公开;在

  13 重大决策出台前,认真听取党员的意见和建议;坚持做到重大事情党内先知道,重要文件党内先传达,重大问题的决定党内先讨论,重大决策的实施党内先发动,保障党员对党内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二是执行党员教育管理制度。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和党员培训制度、党组织工作规则、为民解难报告登记督办制度、党员考核等规章制度,使党员经常接受理论、政策培训。

 3、争先创优,激发党员工作热情。一方面开展评选表彰。每年县委坚持做到评选表彰一批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党务工作者,以及一批十佳业务标兵、十佳致富能手、十佳村干部。另一方面实行重奖激励制度。县委对重点工作综合目标管理考核乡镇前 5 名、县直单位前 10 名予以重奖。自 2007 年起,每年评选出 10 名突出贡献奖,评选出 20 名优秀村干部,分别给予 5000 元至 1 万元的奖励。同时,大幅度提高村干部待遇。对村干部的报酬,做到大村不低于 1.6 万元,中村不低于 1.5 万元,小村不低于 1.4 万元;村级组织办公经费,大村不少于 1.6 万元,中村不少于1.2 万元,小村不少于 1 万元。

 4、加强能力建设,增强发展本领。新田县结合开展双带双争和农村党员冬训等活动,认真组织实施了素质提升工程和阳光培训工程,利用县委党校、职业中专、农函大、远程教育等平台,采取集中领学、流动讲学、电教辅学、上

  14 门送学、建卡督学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党的知识和科学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能力素养。全县农村先后有 671名党员成为了致富能手,516 名致富能手成为了党员,967名党员致富能手成为了村组干部。

 5、搭建载体平台,发挥党员作用。新田县紧紧围绕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因地制宜建立党员干部发挥作用的示范平台,使党员经常接受教育,随时发挥作用。在农村积极推行党员设岗定责制度,每个村分别设立了市场信息、科技服务、综治维稳、财务监督等岗位,每个农村党员要选择一个服务岗位,履行一定工作职责。县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窗口服务行业党组织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共创建党员示范窗口 162 个,党员先锋岗 357 个,党员责任区 198 个。同时鼓励广大党员积极创业刻样榜搞示范,全县共有 160 多个党员创业示范基地,培养了 600 多个党员种养大户。由于加强了教育管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

 6、坚持正确用人导向,优化政风党风。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营造优良的党风政风,是对广大党员最大的激励关怀措施。新田县严格选拔标准,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提拔重用善管理、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年轻干部。目前,在乡镇党政班子中,专科以上文化占 89.3%;35 岁及以下占56.2%,平均年龄下降 4.5 岁;女干部占 11%;党外干部占

  15 8%,基本形成了文化、年龄、性别等搭配合理的班子结构,乡镇班子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明显提高。在村级班子建设方面,结合村两委换届,全面推行了两推一选、海选等制度,注重把经济能人、政治能人、工作能人选进村两委班子中。全县具备高中以上文化的村党支部书记 197 名,其中大专以上文化 55 名,有 560 名经济能人当上了村干部。同时,县委先后从县直部门和乡镇机关抽调 44 名党员干部,担任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建整扶贫村党支部第一书记

 7、做好党员就业扶助,提高党员发展能力。开展下岗失业党员组织关系和户口关系双落实,组织力量对下岗党员进行认真调查摸底,并登记造册,做到党员人数清、生活状况清、就业意向清。同时,加强对下岗失业人员中的党员的技能培训,积极为他们提供就业信息,扶持他们从事个体经营经济,帮助下岗失业人员中的党员解决实际问题、渡过难关,让他们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激发自立自强、自主创业的内在动力。建立联系下岗失业党员制度,帮助他们理顺情绪、化解矛盾、转变择业观念,实现再就业,使他们下岗不离党、失业不失志。

 8、做好贫困党员救助,帮助党员排忧解难。新田县认真实施党内关怀工程,制定下发了《关于落实村干部报酬的意见》和《关于对部分离任村干部发放生活补贴费的规定》,解决党员干部的后顾之忧,确保村干部待遇落实。近

  16 五年共发放村干部工资 1693 万元,离任村干部生活补贴 150多万元。同时,开展定期走访慰问党员。在每年的七、一、春节前后等节日期间,拿出 3-5 万元县管党费对困难党员、老党员等开展走访慰问,为他们送去党的关怀和温暖。

 9、加强信息沟通,创新服务方式。一是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服务。新田各级党组织结合工作实际,为流动党员参加组织生活提供便利条件。建立流动党员服务站 32 个,设立了热线电话,接受党员咨询 国税系统干部帮扶机制的思考第 3 篇

  近年来,省直机关工委高度重视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建设,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新要求,立足实际,积极创新,在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实践。

 一、组织开展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实践活动基本情况

 一是建立困难党员基本信息档案。对困难党员本人基本情况、家庭成员情况、年收入情况、生产生活情况、重大疾病、困难状况等进行细化登记,逐步健全完善,并根据慰问帮扶进展情况每年审核调整一次,实行动态管理。

 二是建立老党员和困难党员情况定期上报制度。制发《老党员和生活困难党员慰问帮扶统计情况表》,由省直

  17 各机关党委每年 12 月底前将基本信息报送工委组织部,做到党员情况有记录、党员生活有联系。

 三是建立走访慰问帮扶机制。工委及省直机关各单位采取党费划拨、部门捐赠、财政补贴、党员捐款多渠道多方式结合的办法,每年筹集慰问帮扶资金对重大疾病、生活困难党员和老党员进行慰问帮扶。

 四是开展技术培训。在了解困难党员尤其是下岗和失业流动党员发展需求的基础上,省人力资源开发局、省农业厅等单位不定期组织流动党员、下岗党员和少数农民党员参加适用技能培训和再就业培训,提高生活困难党员再就业能力和致富技能。

 二、开展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实践活动的主要做法

 针对省直机关职工家属下岗失业,一拖三以上(在三人以上的家庭中只有一个人拿工资)生活困难党员多和老党员重大疾病多等特点,结合省直各单位自身实际,我们充分发挥省人力资源开发局等单位再就业培训和自身政治思想工作的优势,在帮扶、激励、保障等方面下功夫。

 一是在扶贫方面下功夫。针对患病残疾孤寡的困难党员,坚持在重大节日和党的纪念日上门慰问,每季度定期走访看望。

 二是在扶业方面下功夫。针对下岗失业、无业的困

  18 难党员或其家属子女,提供免费技能培训和政策宣传,重点开展就业指导、提供就业信息,变外界输血为自身造血。

 三是在扶志方面下功夫。重点做好不思进取或心中苦闷的困难党员的关心教育工作,用党的富民政策温暖启发,帮助解除思想困惑和消极情绪,及时掌握思想动态,促其积极进取,有所作为。

 四是在建立特情帮扶制度方面下功夫。对遭遇重大灾害、突发事件、重大疾病的困难党员,提供资金、人力等各方面的紧急救助,帮助渡过难关。

 五是在健全完善保障机制方面下功夫。筹建党内互助帮扶资金,通过党费划拨、财政拨付、党员和党组织自愿捐赠的形式筹集帮扶金,省直各单位根据实际制定《党内互助帮扶资金管理使用办法》,把分散、零星、随机的慰问帮扶常态化和规范化。将困难党员帮扶工作情况纳入基层党组织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严格进行考核。工委组织部每年底对困难党员帮扶工作进行全面督查,并将督查结果作为考核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

 三、新形势下加强省直机关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坚持激发内部动力与外部帮扶相结合、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相结合、经常性帮扶与集中式帮扶相结合的基本原则,真正重视、关怀、

  19 爱护基层党员,让贫困以及老党员等都能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推动以激励为核心、关怀为宗旨、帮扶为途径的党内和谐建设新机制,形成党内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生动局面。

 (一)从精神上关心激励,在资金和物质上支持,重要的是建立困难党员再就业培训档案,设计困难党员再就业培训计划,推进困难党员免费就业培训工程,以自身造血来实现困难党员自身活力的再生。对达到一定年龄或党龄的老党员发放一定数额的生活补贴。对于失去劳动能力的老党员(60 岁以上)或 50 年以上党龄贫困或特困的党员实行每月定补制度,补助标准为贫困党员每人每月 100 元,特困党员每人每月 200 元,并实行动态管理。让这些困难党员、老党员和基层党员,体会到组织的温暖。

 (二)在物质和精神上实施奖励。以精神鼓励为主,以物质奖励为辅,使其与同等条件下的业务干部在政治待遇和物质生活上相近,充分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未享受离退休待遇的基层党组织负责人(60 岁以上)发放一定数额的生活补贴(根据当地财政收入和人均收入情况每人每月发放 150 元左右)。

 (三)建立健全党内奖惩机制。在对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行考核时,综合考虑其党内建设政绩,包括对党内激励机制的实践这一内容,从党内成员个人角度讲,可以将党内激励机制的建立健全实践,与党员个人的荣誉感挂

  20 钩。建立健全党内激励机制,可以充分考虑并运用个人尊严与荣誉感这一心理,对暂时落后党员进行鞭策,鼓励其自己发现、自己创造,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己走出落后困境,变我要人助为我要助人,再次实现党性与人生意义的升华。在推荐和评选中要发扬民主,增加透明度,采取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办法反复筛选,在适当范围内广泛听取党内外群众意见,注重工作实绩和社会公论,要把推荐和评选过程,作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激励先进、鞭策后进,推动各项工作的过程,形成表彰先进、学先进、赶先进的局面。

 (四)采取党费划拨、部门捐赠、财政补贴、党员捐款等多渠道多方式结合的办法,并设立党内激励、关怀、帮扶专门帐户,做到专款专用。可在省直机关建立生活困难党员帮扶专项资金和党内捐赠制度。省直机关各单位可对符合条件纳入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对象的特(贫)困党员,经过评议,公示无异后纳入《老党员和生活困难党员慰问帮扶统计情况表》中,并将这项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各单位党组织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严格进行考核。使一些遭遇重大疾病和灾难,生活特别困难的党员得到及时救助,真正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

 (五)一是建立党员领导干部与困难党员结对帮扶制度,单位领导班子每个主要领导可帮扶 2 名(户)贫困党员,其余领导帮扶 1 名(户)贫困党员,部门主要领导帮扶 1 名(户)

  21 贫困党员。二是将党员领导干部与困难党员结对帮扶情况纳入基层党组织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严格进行考核。工委组织部每年底对党员领导干部与困难党员结对帮扶工作进行全面督查,并将督查结果作为考核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

 (六)一要针对当前流动党员越来越多的趋势,建立党员信息库,避免出现流出地管不到、流入地找不到的局面。尤其是对于困难党员,要及时准确采集信息,掌握其流动目的地与方向,以便能够及时有效地实施帮助。二要体现党内关怀、帮扶机制的价值,就必须要有坚实的资金做后盾。积极建立多种筹资渠道,可以尝试党费出一点、结余经费拨一点、基层党组织捐一点、机关事业单位党员干部带头捐一点等办法,把用于关怀、帮扶的资金这个蛋糕做大,以便能够对困难党员都有所关心和帮助,使一些遭遇重大疾病和灾难,生活特别困难的党员得到及时救助,真正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三要建立困难党员再就业培训档案,设计困难党员再就业培训计划,推进困难党员免费就业培训工程。关怀与帮扶,重点不在帮而在于扶。这是党内关怀、帮扶机制建立健全过程中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思路。再多的资金关怀与帮助也有枯竭的一天。必须以困难党员自身造血来结束党组织的临时输血,以自身造血来实现困难党员自身活力的再生。

  22

相关热词搜索: 帮扶 国税 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