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城玮文档网 >作文大全 > 2021高考作文脱贫攻坚10篇

2021高考作文脱贫攻坚10篇

时间:2022-07-14 18:45:02 来源:网友投稿

2021高考作文脱贫攻坚10篇

2021高考作文脱贫攻坚篇1

试题内容: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红楼梦》写到“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有一个情节,为元妃(贾元春)省亲修建的大观园竣工后,众人给园中桥上亭子的匾额题名。有人主张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亭翼然”一句中,取“翼然”二字;贾政认为“此亭压水而成”,题名“还须偏于水”,主张从“泻出于两峰之间”中拈出一个“泻”字,有人即附和题为“泻玉”;贾宝玉则觉得用“沁芳”更为新雅,贾政点头默许。“沁芳”二字,点出了花木映水的佳境,不落俗套;也契合元妃省亲之事,蕴藉含蓄,思虑周全。

以上材料中,众人给匾额题名,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这个现象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引发深入思考。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更多资料持续更新中,敬请期待!

2021高考作文脱贫攻坚篇2

俗话说:“意犹帅也。”作文,首先要注意审题立意。有的同学,下笔千言,思接千载,思想像脱缰的野马,任意驰骋,结果导致离题万里,可能因为一篇作文,在考场上就一溃千里。真是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提笔作文之前,一定要先过好审题立意这一关。要想在考场上作文立意方面得到高分,首先要摸清阅卷老师的心理,弄清决定阅卷老师判分的因素。

其实,阅卷老师有一套作文快速阅读法,即“作文三眼看,看三眼”。第一眼是看审题是否准确,角度切入是否恰当,立意是否明了。若审题错误,再好的文章也要被判“死刑”。

老师的“第一眼”很快很短,不可能反复阅读琢磨你的观点。因此,高考作文不宜写得太含蓄、深沉,故弄玄虚。他们的“这一眼”,一般习惯性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1.看标题。这是阅卷老师了解文章是否切题的一个非常重要、必不可少的步骤。因此,考生拟题时不妨将切题的字眼嵌入其中。

2.看开头、结尾。因为开头和结尾也是阅卷老师寻找观点的关键之处,所以,开头最好用言简意赅的语言开门见山地摆出观点,结尾用韵味无穷的语言呼应观点。

3.看小标题。小标题既有提纲挈领、条分缕析之效,又可以减少过渡性文字的铺排,从而使主题更集中,重点更突出,简洁又醒目。

4.看文章内容是否与标题一致。有些考生审题不细,内容与标题没有内在联系,甚至风马牛不相及,这样的作文很难得到令人满意的分数。

2021高考作文脱贫攻坚篇3

一、考题回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窗子就是一个画框,从窗子望出去,就可以看见一幅图画。有人看到的是雅,有人看到的是俗,有人看到的是闹,有人看到的是静……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诗歌除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2014年山东卷语文作文类型依然是新材料作文。材料主要内容围绕着“窗子”展开,以“窗子”为设题点,把窗子比喻成画框,通过窗子看到的风景喻为图画。句号标志着这是材料的第一层意思,后面列举了不同的人通过窗子看到的不同的“图画”。

二、材料解读

这里面包含了三个要素——主体(有人……有人)、客体(一幅图画)、窗子(一个媒介、条件、方式)。

(一)主体解读——可以理解为不同的人,也可以是一个人。

(二)客体解读——图画是一个现实世界,可以是静止的,也可以是移动的。它有两种理解:1.不同的主体面对同一幅图画,有不同的理解;2.主体在面对图画时,图画里有很多东西,有的主体只看到了一个部分,有的主体看到了另一部分,面对同样的图画,有不同的注意,也就看到了不同的部分。

错误的理解:1.把图画当做心灵的世界,把图画主观化;

2.图画不是现实,而是一种愿景,一种主观的想象。

(三)媒介解读——窗子,就是画框,媒介、条件、方式。它有两种理解:1.真实的窗子,2.比喻义,如《红楼梦》是一个窗口,网络是一个窗口。

错误的理解:对窗子作进一步引申,如一个建筑的窗子是大还是小,是有还是无;窗子的形式和数量;要不要打破窗子等引申都是不合理的。

备考建议:

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分析首先要抓住材料关键点,结合个别词语、句子吃透材料,多问几个“为什么”,反复琢磨,理清材料逻辑关系,然后在全面理解材料的基础上提炼出一个话题,进而提炼出自己的论点。

行文也紧扣关键词、句展开论述,做到时刻扣题。

三、评分标准

1、赋分情况: 作文的评判从内容、表达、发展三个方面打分。每项最高20分。每方面分为四等:20—17分 ,16—12分 ,11—7分 ,6—0分。内容方面以符合题意和中心是否突出为重点,表达方面以符合文体要求和语言流畅为重点,发展方面以有文采和有创意为重点。据此可以分为四类卷:一类卷(53-60分),二类卷(42-52分,其中作文切入分:42分),三类卷(31-41分),四类卷(0-30分),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不可跨类打分(比如:内容是四类,表达只能是三、四类)。

一等卷60——53分,题意上,不同的人或一个人面对同一副图画,从中看到了不同的意义及内涵,能揭示不同的原因,进而由解释原因过渡到如何改变,即“看到——为什么——如何改变”。材料新鲜、有说服力,旧材料说出新意。文体正确,结构合理,语言流畅,有文采。

二等卷52——42分,题意有不同程度的偏离,如不同的人看到了不同的世界;过度看重人的心灵和内心的态度;对窗子的理解错误(如善良的窗子、拼搏的窗子,淡泊的窗子,将窗子主体化。打开窗子看到爱就是符合题意的,打开爱的窗子就是偏离的立意);以选择及行动为主,理解判断从略,缺少了对图画的判断感知,前面分析太略。材料有些陈旧,与观点不甚匹配。结构不很合理,缺少逻辑关联。

三等卷:41——31分,题意上有较大偏差,谈如何对待挫折,如何成功,用内心的窗口代替窗外的客观世界,如何选择不同的窗子等。文体不清。材料空洞,不匹配。结构松散。语句不够通顺,错别字较多。

四等卷30分以下,题意上,完全偏题,不提窗子,也不提对图画的态度,而是谈个人修养、幸福观,或只谈当今的世界,主客体之间只有一个方面。结构混乱,语言杂乱无章。

有些作文,文中虽提及窗子,但内容却一味强调选择窗子的重要性,或在不断变换窗子,或表述立意均与窗子没有实质性联系,这类文章依然属于严重偏题的作文,归到三或四类卷。还有部分异常卷赋分较低:(1)政治敏感类,与国家政策发展严重违背的;(2)疑似抄袭的;(3)诗歌体裁类;(4)古文类;(5)字迹不清类。

记叙文如果扣题,言之真实、有情,要比一般公式化的议论文得分更高。

2、扣分情况:(1)没题目扣2分;(2)明显错别字,错一个扣1分,重复不计,最多扣3分。(3)字数不足:缺50字扣1分;400—600字,30分以下;200—400字,25分以下;不足200字,10分以下。(4)抄袭:全篇抄,10分以下。400字左右抄,20分以下。

四、优秀作文标准

1、题目切合中心。一个好的题目一定能把文章中心表述出来,同时又富有诗意,语意含糊罗嗦的题目让人看起来很不舒服。(明月清泉自在怀、我心自有云白山青、心乃景之源、高山流水心自知)

2、开篇点题,切合中心。在阅卷时,仔细看了第一段没有看明白文意时心里有点着急了,再往下看还是不知所云,但又不能便给个分数,只好硬着头皮看下去。如果最后发现这是一篇离题的作文,分数那是奇低的。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曾说:“人是一棵有思想的芦苇。”这也就表明了人类拥有思想,拥有了思想就会有火花的碰撞。

叔本华说过:“从青年人的角度讲,生活是一曲欢快的协奏曲;从老年人的角度看,生活是一汪寂静的死水。”角度不同,心态不同,我们所看到的也不同。

3、结构清晰。高考作文中罗列事例现象太严重,很少能看到分析清晰的作文,更不用说文意有所递进的文章了。大多数分析只是简单的重复。建议根据自己思路勾画好或并列式,或对比式,或层进式提纲。

4、事例新颖、切题。看了许多雷同的事例后,突然看到了几个新鲜且非常符合文意的事例,心情还是很激动的。事例不能乱用,更不能硬套,能看出来许多考生掌握事例不多,随便拿几个硬搬了上去,造成说理也苍白无力。

本段事例雷同——

无臂钢琴师刘伟从窗子里看到了坚强。无臂钢琴师刘伟“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的活”,在两台人生道路上他选择了精彩的活,他不是天之骄子甚至不是一个健全的人,但他从未因自己的不健全而自怨自艾,丧失生活下去的信心,只因他深知自己身体上的缺陷无法弥补,但命运的窗口可以用双脚推开,让阳光进来照亮心里幽暗的角落,温暖冰冷的心灵。(《选好窗子看风景》)

本段优秀——

丰子恺说:“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心境的美好,人生才如此绚丽。陈寅恪,这位被称为“大师中的大师”“三百年来无法超越,三百年后也无人超越”的教授,面对荣誉,不低头,面对强权,不低头,只以知识为首要,演绎了一出心境不同,角度不同的人生。梅汝璈大师如此,傅斯年亦如此。(《角度人生》)

5、字体美观。字体潦草的一般语言差,这是阅卷专家的感慨,也深深影响了阅卷老师。看了许多得一类卷的作文,莫不是字迹美观的,更让人惊奇的是许多高分作文字体差不多基本一致,方方正正,一点也不潦草。有的考生错别字特别多,都被挑了出来,加以扣分。平时的坏习惯在高考中得到了最大的惩戒。

2021高考作文脱贫攻坚篇4

全国Ⅰ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全国Ⅱ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墨子说:“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英国诗人约翰?多恩说:“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同气连枝,共盼春来。”……2020年的春天,这些寄言印在国际社会援助中国的物资上,表达了世界人民对中国的支持。

“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消失吧,黑夜!黎明时我们将获胜!”……这些话语印在中国援助其他国家的物资上,寄托着中国人民对世界的祝福。

“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会,发表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中文演讲。请完成一篇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全国III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们用眼睛看他人、看世界,却无法直接看到完整的自己。所以,在人生的旅程中,我们需要寻找各种“镜子”、不断绘制“自画像”来审视自我,尝试回答“我是怎样的人”“我想过怎样的生活”“我能做些什么”“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等重要的问题。

毕业前,学校请你给即将入学的高一新生写一封信,主题是“如何为自己画好像”,与他们分享自己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全国新高考Ⅰ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面对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国家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果断采取防控措施,全国人民紧急行动。

人们居家隔离,取消出访和聚会;娱乐、体育场所关闭;政务服务网上办理;学校开学有序推迟;公共服务场所设置安全“一米线”。防疫拉开了人们的距离。

城乡社区干部、志愿者站岗值守,防疫消杀,送菜购药,缓解燃眉之急;医学专家实时在线,科学指导,增强抗疫信心;快递员顶风冒雨,在城市乡村奔波;司机夜以继日,保障物资运输;教师坚守岗位,网上传道授业;新闻工作者深入一线,传递温情和力量。抗疫密切了人们的联系。

请综合以上材料,以“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全国新高考Ⅱ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无论读书还是行路,我们都会与地名不期而遇。有些地名很容易让你联想到这个地方的自然特征、风土民情、历史文化、著名人物等;有些地名会唤起你的某种记忆与情感,或许是一段难忘的故事,又或它对你有着特殊的意义。

电视台邀请你客串《中华地名》主持人。请以“带你走近_________”为题(补充一个地名,使题目完整),写一篇主持词。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切合身份;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北京卷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1)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的最后一颗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完成全球组网部署。整个系统由55颗卫星构成,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它们共同织成一张“天网”,可服务全球。

材料中“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联系现实生活,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2)当今时代,我们每天都会面对各种各样的信息。其中有一条信息,或引发了你的感悟,或影响了你的生活,或令你振奋,或使你愧疚,或让你学会辨别真伪……

请以“一条信息”为题,联系现实生活,展开联想或想象,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天津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面孔”是全球热播纪录片里充满家国情怀的杜甫,是用中医药造福人类荣获诺贝尔奖的屠呦呦,是医务工作者厚重防护服下疲惫的笑脸,是快递小哥在寂静街巷里传送温暖的双手……也是用各种方式共同形塑“中国面孔”的你和我。

走过2020年的春天,你对“中国面孔”又有什么新的思考和感悟?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上海卷

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江苏卷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人们总是关注自己喜爱的人和事,久而久之,就会被同类信息所环绕、所塑造。智能互联网时代,这种环绕更加紧密,这种塑造更加可感。你未来的样子,也许就开始于当下一次从心所欲的浏览,一串惺惺相惜的点赞,一回情不自禁的分享,一场突如其来的感动。

浙江卷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标,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家庭可能对我们有不同的预期,社会也可能会赋予我们别样的角色。

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难免会产生。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2021高考作文脱贫攻坚篇5

试题内容:

2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近年来,浙江省着力强化创新驱动,深入实施人才强省、创新强省首位战略,深入实施“鲲鹏行动”“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等人才工程,全省高质量发展水平持续提升。

新时代浙江青年,在各行各业、不同领域开拓创新。如95后姑娘徐枫灿,在空军航空大学刻苦训练、满分通过考核,成为我国陆军首位初放单飞的女飞行员;90后青年工人杨杰,从一名普通的学徒工成长为“浙江工匠”,获得浙江省劳动模范称号;之江实验室智能超算研究中心团队,35岁以下成员占比近九成,勇闯国内智能超算领域“无人区”,斩获超算应用领域的国际最高奖项——戈登贝尔奖……

以上材料对你未来发展有什么启示?请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2021高考作文脱贫攻坚篇6

一、阅卷流程

高考阅卷组织严密,评卷公平、公正。实行双评制,即一份作文由两名教师批阅,分差在9分以内则取平均分,如超出9分则成为三评卷,由第三名教师评阅,取相近两个分数的平均分,期间组长会不时抽评三评卷,确保不出现错评情况。网上阅卷要求很高,阅卷系统也非常完善,组长随时监控着每位组员的阅卷情况,包括阅卷量、平均分、无效卷、吻合度、综合指标等。每位老师在评卷时都十分谨慎,毫不懈怠,唯恐失误而被约谈或因误判影响考生成绩。十天结束,我很幸运地成了第六组为数几个没被约谈的人,利川一中四位老师最终的综合指标评价均居前十,这都源于平时测评准确把握标准、认真阅卷,也体现出一中老师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

二、评卷标准

高考阅卷与平时阅卷最大不同在于不直接评总分,而是按照内容、表达、特征(发展)、扣分四个方面评出四个小分。内容、表达、特征(发展)分为四个档次,一类16-20、二类11-15、三类6-10、四类0-5,扣分0-9。这里,我想重点说说扣分情况:

1、缺标题扣2分。这是在评分栏里直接减2分,标题是文眼,没标题的作文影响老师的阅读,不便确定文章的中心,所以没标题的作文在内容这一块也会影响得分。

2、字数不足。200字以下,最多5分;200—600字,内容和表达原则上不超过三等上,发展项不给分,即最多20分;600字以上而不足800字的,按正常卷评分,每缺50字扣一分,扣完4分为止。

3、错别字3个扣一分,扣满3分为止,不重复计分。标点不规范、不正确等相应扣分。

4、抄袭作文得低分。有考生抄袭试卷中的文章或语段,也有考生抄袭其他文章,得分均较低。

5、文体不明。具体表现为文体不伦不类,在表达项里扣1-3分。有的略微可以看出是演讲稿的形式,有的完全看不出。

三、作文解读

2019年全国卷1仍然是一道材料作文题。作文材料由两部分组成,前部分讲明对“劳动”正反两方面的认识,后部分提出写作要求:写一篇主题是“热爱劳动,从我做起”的演讲稿,内容上体现出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宏观上看,文章采取先论述劳动的价值与意义(赞美劳动的光荣与伟大),再批评对劳动的错误认识,最后提出对劳动的希望与建议,这样正反结合、层层递进的形式是最符合题意的。

微观上看,侧重某个或几个方面,比如时间观(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效率观(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的!)、苦乐观(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价值观(我们身边也还有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等方面,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评述,体现自己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也是符合题意的。

无论哪个层面,在写作的时候都应该以“演讲稿”的文体写作。著名学者、福建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孙绍振教授特别提到:

第一,由于演讲的现场感,演讲的语言,至少要相当口语化。例如,“他们失败了”,在散文中,这是很正常的,而在演讲到情绪激昂的时候,就可能不够味,不如“他们完蛋了”。

第二、演讲稿特别要求语言明快,有面对面的感觉。因此,在行文中可以随时采用呼唤性的语言,如“同学们”“朋友们”等。

四、阅卷体会

大部分学生能根据要求,明确文体写作,偏题的很少。满分作文体现出了作者很强的语文素养,且能感受到他们在字里行间充溢的民族自豪感,也能体会到他们自觉的时代担当意识和责任意识。但同时,在阅卷过程中也发现了不少问题,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条:

1、审题不准、概念混淆。文章要求是围绕“劳动”写作,但少部分学生在文中通篇出现“勤劳”“勤奋”“奋斗”等词语。在评判的时候,“勤劳”视同为“劳动”;如果通篇是“勤奋”或者“奋斗”,几处出现“劳动”,则视为游离话题;若全篇不见“劳动”这一关键词,只有“勤奋”“奋斗”,则视为偏题。

2、书写潦草,卷面不整洁。有人说这是一个看脸看颜值的时代,在高考作文评卷的时候,毫不夸张地说,书写工整、卷面清爽的作文在“同质”的情况下,自然比书写潦草的作文高出几分。高考作文评卷老师本身比较辛苦,如果还要做“甲骨文专家”或者“考古专家”,你的作文分低是情理之中的事了。所以,写一手好字或者至少保持卷面清爽应成为所有考生的共识和追求。

3、文体不符,思路不清。从头至尾看不出是演讲稿,没有演讲稿文体特征的体现,文章思路不清晰,结构不严谨,全文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段与段之间没有衔接过渡,想到什么写什么,东拉西扯,很散漫。

五、写作建议

通过作文阅卷,深刻地体会到,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除了要注重学生深入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注重素材的积累等常规训练外,还要注意以下应试技巧:

1、认真审题,找准关键词。在平时作文训练中要求学生在文中随时点题,一定要把作文规定话题的关键词明确说出来,千万不要用类似或者相近的词语替换(比如本次作文的劳动、勤劳;勤奋、奋斗),避免游离话题、偏题的情况出现,否则得分很低。

2、结构完整,文脉要清晰。高考作文对结构的要求,一要“结构完整”,二要“层次分明”,从文章的章法上说,好的文章结构要思路清晰,条理清楚,段落的划分和安排恰当,各个部分的布局合理,没有颠三倒四的现象。即高考作文段层安排,应力求达到“进递有序、精致关联环环相扣”。没有整体的布局观既无法展示思维的逻辑层次,又无法展现文章的美感。

3、完成字数,卷面整洁。工整、漂亮的书写令人赏心悦目,神清气爽,工整、漂亮的书写能给人留下非常美好的印象,同质情况下,分数定会高些。

4、摒弃侥幸,杜绝抄袭。有的学生把试卷里的文章选择性或者变换词语性的抄袭,最终,还是无法逃过现代高技术的检阅及阅卷老师的火眼金睛,其结果费时不讨好。

2021高考作文脱贫攻坚篇7

试题内容:

有人把得与失看成终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起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过程。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2021高考作文脱贫攻坚篇8

今年6月11日—6月17日我有幸参加了2018年全国卷1湖南地区高考语文作文阅卷。持续7天的高强度的阅卷,感觉比较累,但我收获很多。它让我了解了高考阅卷的流程、评分的标准以及学生试卷中存在的问题,这些宝贵的信息促使我进行反思,寻找教学对策。下面我谈谈此次阅卷的体会:

一、阅卷流程

高考阅卷组织严密,评卷公平、公正。此次作文阅卷老师主要由各地区中学教师、湖师大文学院教师为主。作文评卷实行双评制,即由两名教师同时批阅,分差在6分以内则取平均分,如超出6分则成为三评卷,由第三名教师评阅,取相近两个分数的平均分,如果分差再超,则由大组长四评,确保不出现错评情况。网上阅卷要求较高,阅卷系统也非常完善,大组长随时监控每位组员的阅卷情况,包括阅卷量、平均分,三评率及每个组员打分的分布曲线等。期间大组长不断地通报阅卷的具体数据。

二.评卷标准

高考阅卷同平时阅卷最大不同在于不直接打总分,而是按照内容、表达、发展、三个方面打三个小分,由电脑给出最后总分。内容、表达、发展分为四个档次,一类20-16;二类15-11;三类10-6;四类5-0。内容部分主要以“题意”“中心”和“内容”为重点,表达部分主要以“结构”“语言”为重点,发展部分主要以立意是否深刻、内容是否丰富、是否有文采和是否有创意为主。

错别字、缺题目、字数不够、标点不正确等有相应扣分项:缺标题扣2分,只写标题给2分;文章每少50个字扣1分;不足400字但已完篇的给一个总分,但最多不超过24分。照抄试卷阅读材料的,如超过全文篇幅80%,总分最多不超过10分。另外,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

三.试题分析

2018年全国卷1继续采用有明确写作任务的新材料作文题型。让学生以“世纪宝宝”的身份,对18年来中华大地发生的重大事件尤其是中国取得的重大成就进行理性的思考,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使命感。题目通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这样饱含启迪、指明方向的引导语,意在引导考生在体会国家进步、民族复兴的同时,引导考生充分认识到个人成长和国家、民族、时代的深刻关联,不断增强自己的获得感、荣誉感和责任感,从而更好地去做一个实现“中国梦”的践行者和接力者。

试题既有一定的开放性也有一定的限制性。开放性主要表现在:考生既可以侧重写自己的个人成长,也可以侧重写时代的变迁和国家的进步;既可以对整则材料从“中国梦”的追梦、圆梦的角度去写,也可以截取材料中的一个或多个标志性事件的角度去写;既可以直面现在、展望未来,也可以将过去、现在和将来联系起来思考:既可以热情讴歌成就也可以理性反思成就。文体可以是议论文,也可以是记叙文或者散文,也可以是书信(此次作文大部分学生都采取此文体)。

限制性主要表现在:材料的写作任务非常明确,一是必须要围绕给出的材料来行文(18年来的大事件),不能完全脱离材料,即完成“内容指令”;二是考生的身份应该是“世纪宝宝”,即完成“作者指令”;三是写给2035年的18岁青年一代而不是自己,即写作对象要明确或者说要完成“读者指令”。满分作文必须完成以上三个指令。

四.阅卷体会

首先谈好的方面。大部分学生的“任务指令意识”很强,内容能紧紧围绕原材料而展开,偏题的现象很少。对国家的进步有自己切身的体会,且能感受到当代青少年在字里行间充溢的民族自豪感,也能体会到他们自觉的时代担当意识和责任意识。从这方面来讲,很好地实现了出题人“立德树人”的命题要求和命题期待。

但同时,在阅卷过程中也发现了不少问题,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条:

1、书写比较潦草,卷面不整洁。有人说这是一个看脸看颜值的时代,在高考作文评卷的时候,毫不夸张地说,书写工整、卷面清爽的作文在“同质”的情况下,自然比书写潦草的作文高出几分。高考作文评卷老师本身比较辛苦,如果还要做“甲骨文专家”或者“考古专家”,你的作文分低是情理之中的事了。所以,写一首好字或者至少保持卷面清爽应成为所有考生的共识和追求。

2、标题大而空、雷同的比较多。以下的标题出现频率很高:《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厉害了,我的国》《我的梦,中国梦》(《中国梦,我的梦》)或者《共创中国梦》《中国走向新时代》《中国的伟大复兴》等等。不是说这些标题不好,但当很多学生都写这样的标题时,阅卷老师肯定会产生“审美疲劳”。但有的同学能别出心裁,写出好题目。如《以青春之芳名,圆中华之伟梦》《机遇与挑战齐存,成长与圆梦齐飞》《生逢其时,负重前行》《心有桃花源,身处云水间》《乘时代之风,展大国风采》,这些“回目式”的标题就比较受青睐。其它如《18岁,遇见最美的你》《二零三五共芳华》《十八岁写给十八岁》《我和2035年有个约》《心之所向,一苇以航》或《心有所向,素履之往》就比较有文采些。所以,给作文取个好标题很有必要。

3、材料堆砌过多,背书的痕迹很明显。有相当一部分考生把自己平时积累的素材原封不动的照搬过来,然后很勉强地和原材料对接一下就完事了,没有展开,没有分析,更没有形成自己的理性而深入的思考。我称这样的考生为“材料的搬运工”,很可怜。还有的同学写了许多与材料无关尤其是与时代主题、国家主旋律无关的“小我”“小情小爱”的故事。更有甚者把作文当成了历史题或者政治题来答,大谈特谈新中国是如何成立发展的:从鸦片战争写到改革开放,从张之洞写到毛泽东,从邓小平写到习近平,整个内容就是在罗列从政治或者历史书本上的背下的一些素材,这样的作文内容让老师看得很没劲,分数自然不高。

4、语言不严谨,内容硬伤太多。如本来要赞颂新时代的成就,却引用“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本来要歌颂青年一代的生机活力,却引用“中国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等让人啼笑皆非的话语。引用名言时经常弄错原作者,如很多同学把狄更斯、梁启超说的话都变成是国家领导人说的了。

5、语言干巴巴的,没有文采,从头至尾都是平铺直述,没有任何起伏。或者有文采的,只是照搬平常背得滚瓜烂熟的排比句、比喻句。另外,文章思路不清晰,结构不严谨,全文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段与段之间没有衔接过渡,想到什么写什么,东拉西扯,很散漫。

6、三段式的作文仍然大量存在,刚写到800字标记处就戛然而止的屡见不鲜,喊口号式尤其是政治口号的匆匆忙忙结尾的还是很多。这些都反映了考生的作文基本素养还是没有完全形成。

最后我想谈一点自己的感性认识,那就是高考作文还是能拉开分数的,一般的40多一点,好一点的50多一点也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难,而对于语文来说,如果仅作文一项就高出别人10分的话,那它整个语文成绩有可能就会高出20来分。所以那种认为作文写好写坏都一样的认识是极其错误的,应该给予纠正。

五.对今后教学的一点建议

1、注重学生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尤其是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很多学生不会从材料中提取其背后蕴含的本质,只会做一些肤浅化的表述,或者只会“就事说事”而不会“就事说理”,立意平庸而粗浅。因此,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应强化审题立意训练,还应教会学生懂得多元思考、多面论证的方法。

2、在要求学生积累素材的同时,还应让学生学会灵活处理素材。作文要借用材料来充实内容和论证观点,但并不是做简单的搬运。根据不同主题选取不同的素材自不必多说,而选用新颖鲜活的例子就更重要。同时,引用素材应尽量简洁,概括最好,最忌全篇引用和“讲故事”式的叙述。引用之后有深入分析或阐释最好,而不是“故事讲完了分析也完了”。

3、强化作文语言训练,提升学生作文的文采。作文还是要些文采的,语文老师也都爱有文采的学生,高考作文尤甚。近几年高考在审题立意方面已不设置障碍,这种情况下要想在材料相同、立意相似的作文中脱颖而出,语言上没有一点文采还是不行的。所以,如何让学生的语言写得更优美一点更有韵味一点应该成为语文老师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

4、语文老师还是要适当地写一些下水作文。老师和学生一起写同一篇作文,不管写得好坏,对学生来说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鼓励,也是一种积极的引导。另外,老师在写的过程当中,能感受到很多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所碰到的问题和障碍,而这些问题和障碍就是老师要重点研究的对象,也是学生急需老师帮助自己解决的问题。如果老师能注意到这些问题,在给学生讲解作文时就会更有针对性些,也会更有底气些。

2021高考作文脱贫攻坚篇9

一、卷面是作文的脸

从阅卷老师和专家的点评中可以总结出,获得高分的秘诀在于以下七个关键词:漂亮、切题、充实,真挚、新颖、形美、文采。漂亮,即卷面美观,以书面的整洁、书写的美观、字体的规范、行文字迹干净的魅力来激起阅卷人愉悦的情感。

相反,卷面凌乱的试卷,阅卷者立即会疑问:连字句落款都有问题的人,会写出好文章吗?即使文章内容充实,由于字迹不易辨认、错别字多、卷面不清洁,阅卷老师会将作文判为五类文。考场作文切忌涂改,尤其是那些无碍大局的细枝末节,更不可大肆涂改。正像有人脸上长了一个小疙瘩,本来别人也不会留意,而他非要贴上膏药,反而弄个花脸令人反感。因此,考生在写作中切不可因小失大。

二、30秒钟“定终身”已成公开秘密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大家也一定有这样的经历:一个题目拿到手,却总是动笔艰难,可一旦开了头,尤其是有了一个好的开头后,写起文章来洋洋洒洒,文思泉涌,一气呵成。

文章的开头就是整篇文章的门面。头开好了就能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这是作文成功第一步。因此,魅力开头是考生必须重视的问题。

三、标题、开头和结尾是至关重要的三点

作文的标题、开头和结尾是阅卷老师阅卷的重要位置,是第一印象,因而很重要。写好作文的标题,开头和结尾对作文拿高分尤为重要。

文章的标题就像龙的眼睛。眼睛有神龙会飞,标题有神文添彩。好的开头就像凤头。凤头美好招人看,文头亮丽引人读。文章的开头要简洁,入题要快,语言要有文彩,能使人一看开头就有想往下读的欲望。文章的结尾应象老虎的尾巴那样,结实,有力。

四、结构是思维的外显

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学生往往偏重于审题立意的训练,偏重于运用语言的训练,而对文章结构要求不那么重视,于是行文时信马由缰,随心所欲造成文章不能很好地表情达意。

结构就是文章内容的组合构造,是文章思路的表现。文章的内容要通过组织安排才能表达出来,文章的主题也要通过结构来加以凸现。高考作文是戴镣铐的舞蹈,考生的自由创作限制在一定枷锁之中。文章结构也有相应的制约因素,为了让阅卷者迅速把握文章大意,结构务必要完整、清晰、严密。

五、语言和情感思考相连

《作文分等评分标准》将“感情真挚”列为内容等级中的第一等。可见作文表达能达到“真挚”的层面,便是拥有了作文高分的制胜法宝。

真挚的情感以“真”基础,并发展为“善”和“美”。即发自内心,真实而真诚,不是矫揉造作,不虚情假意;对自己和别人起到一定的鼓舞作用;它使人的心灵受到美的陶冶,给人以美的感受。

六、选材要有时代、自我的气息

作文构思,包括立意、选材、中心思想等要素。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立意是文章的灵魂,立意决定选材,选材要服从中心思想的需要。立意需要选材来支撑它,中心思想需要选材来突出它。没有选材,立意和中心思想就都是空的。选材新而立意深,着眼于新鲜材料,对深化中心思想效果明显。

材料选得好,作文就成功了一半。这里的“选得好”,除了指有意义以外,很大程度上是指新颖,有时代气息,有自我气息,别具一格。

2021高考作文脱贫攻坚篇10

全国甲卷:

可为与有为

汪锋(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研究员):在内卷和躺平的喧嚣之下,“可为与有为”的主题别有一番意味。这是一道传统的材料作文,对读者和文体没有限制,而且这些材料也是考生们耳熟能详的事件、歌曲、作品、烈士、榜样。很多考生看到考题与材料后,或许露出了会心一笑,语文老师也不会如去年一般心头一颤,看来大家都是有准备的。

这两年在语文教学中开始流行大概念,譬如:青春、责任、家国情怀等等。大概念教学能否落到实处,高考作文是一个块巨大的试金石。如果将平时练就的本领来扣住“可为”“有为”的关键,展示自己的思维能力,从而打动阅卷者,自然可以赢得高分。

但毫无疑问,今年的阅卷者必须下大力气甄别出宿构与套作,区分出真思想与伪命题。“可为”之“可”落在何处?“有为”之“有”是相对于何者之“无”?“可为”与“有为”有什么关联?如何通过逻辑或者鲜活的实证来阐明?这些都是考生要认真思虑的。

看过《觉醒年代》的考生们有福了,思考过《觉醒年代》,并将之与时下和未来比照的考生们在考场上真的大有可为了。

全国乙卷:

对理想的追求

管然荣(北京市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乙卷作文题命题肌理清晰,定位明确,以引言的方式从目标、意义、价值、基础、方法、路径等方面简明而又系统地揭示了“理想追求”这个话题的思考角度,及其知与行的关系,既有观点又有方法,内涵相当丰富,堪称精湛的人生格言。

该题融合三类“言说”情境,完成典型任务,思维含量高。情境包括“个人体验情境”“学科认知情境”和“社会生活情境”。该题让个人体验、社会生活与学科认知三类情境更为融合。这得益于“理想追求”这个话题的选择,考生能够在三个情境方面都具有极大的发挥空间,驱动了考生在这些方面深层次的、立体的思考。

该题的导语以比喻介入,并在此基础上引发考生多重的思维效应:首先对概念的众多抽象话题作了形象解读,降低了理解难度;其次巧借比喻整合了众多发散方向和命题要素,既使题目浑然一体,又让命题语言干净,交代清晰,落点明确;利于考生审题立意,体现出良好的人文关怀。

全国新高考I卷:

体育之效

汪锋(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研究员):在2019年全国卷考完劳动主题之后,恐怕很多人在猜,什么时候考体育?现在靴子落地了。“完全人格,首在体育”。

“觉醒”总是从认识自身开始,先是物理和生理的,然后延及精神。考生阅读的这一段具有辨证意味的材料时,思考当然不能仅仅限于体育。不过,更重要的是,不应该完全离开体育。

材料作文的核心要求是“结合”,如果连材料的基本都不谈及,文章则无立足之处。材料作文的出彩之处在于“启示”,如果没有从体育发展生发出来的思想提升,则难以取得高分,不能脱颖而出。因此,考生如果懂得结合自身体验,并将之置于更广大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去,作文的亮点并不难找。

阅卷将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如何处理泛泛之论,猜想有很多考生会将材料之中的辨证思想翻来覆去地颠倒重复。

全国新高考Ⅱ卷:

描红“人”字

褚树荣(浙江省语文特级教师):读漫画写作文,这种考题,已经屡见不鲜。一般是把握漫画的寓意,引申出一个观点,作文就是借题发挥,对这个观点的论证。但是,今年全国新高考Ⅱ卷的作文,写作的空间更大。

请看题目的提示:整体把握漫画的内容和寓意写一篇文章,反映你的认识与评价、鉴别与取舍,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首先要整体把握漫画内容和寓意。漫画共有4幅图,是对两个问题的回答:一是人的成长过程要注意什么?那就是“藏而不露”“不偏不倚”“缓缓出头”,这既是书法之道,又是为人之道。二是人是如何成长的?人的成长犹如书法的历练,也是需要“描红”的:好的标榜、范式、规矩,指引着我们成长;人在成长过程中,是需要向好的榜样学习、模仿,不逾规矩。只抓住前三幅画面写去,也可以成文,甚至可以得高分,但严格来说,不算整体把握漫画的内容和寓意。其次是“反映你的认识与评价、鉴别与取舍”。

根据这条提示,考生应该有三类作文可写:一是写文艺短评,譬如说鉴赏评价漫画的表现之妙:把为人之道和书法之道巧妙地结合起来。二是写通常的论述文,即开头的引申观点,借题发挥。三是描述一个故事,表现内敛、中正、规矩而有实力的人生。

估计考生大多数会选择写论述文,观漫画,悟人生:为人要有锋芒,但要“藏而不露”;要“不偏不倚”,执两用中;要积蓄实力,“缓缓出头”,不急于求成云云。我所希望的是,阅卷者不要因为少数考生写了文艺短评或者虚构叙事,便视作偏题,其实这样的作文,恰恰是文体创新所在。

北京卷:

“论生逢其时”或“这,才是成熟的模样”

管然荣(北京市语文特级教师):“论生逢其时”题目紧扣时代脉搏,引导当代青年从自身出发,聚焦当下特定时代,引导青年学子思考个人在特定时代下应当如何走好人生路,引导青年在不同的人生态度与道路选择的比较中,将个人与时代、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家国联系起来思考、选择,这对当代青年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培养奋斗精神都有重要引导作用。

该题兼顾新旧高考,平稳过渡衔接。命题形式与其近几年议论文“材料+命题”型保持一致。在命题意旨上,与其一贯注重贴近时代,贴近生活,注重培植家国情怀,注重将个人与时代、社会、家国联系起来思考。试题限制性与开放性兼具。限制性是显性的,文体明确要求写议论文,不能写成其他文体;“论生逢其时”则又限制了题材内容,而“每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时代,每个人在特定时代中的人生道路各不相同”这一提示语,又暗示考生需要紧扣住个人的人生道路与特定时代的关系进行思考。

开放性也是明白的,一是立意开放,就个人与时代、个人的时代选择、个人如何在时代与家国中体现人生价值来看,每位考生具体情况各不相同,都可以谈出个性化见解;二是思维开放,个人与时代是多维关系,既利于考生的个性化思考,又有利于辩证思维的呈现。这是一道贴合考生,贴合时代,让考生有话说,能检测出考生语文素养的好题。

“这,才是成熟的模样”延续了京卷近几年关注现实、关注生活、关注时代的命题风格,引导考生关注自身成长,尤其是青春生命的内在成长。草木鸟兽作为自然界中人类以外其他生物的代表,它们生命的成长和成熟更多表现在外部形态的变化,而人类的成熟除了表现为身体的长成以外,更有内在的“潜滋暗长”。考生稍加思辨后不难发现,材料中“草木鸟兽成熟的模样”只是一个起导入参照作用的比喻性引子,考生要由此生发联想出去,才能构思成文。

在审题时,考生应关注“但”“却不”这两处转折词,该题真正引起考生思考审视的,是内在精神层面的成熟——具体可以表现为正确价值观的确立,良好意志品质的养成,个人与国家乃至世界如何定位的认知……

题目中“成熟的模样”这一偏正短语的中心词是“模样”,“成熟”是笼统的修饰,需要转换为千姿百态的“成熟样貌”;因此,考生不能把“成熟的模样”简单等同于“成熟”来写,要还“抽象的成熟”以充满细节的灵动的过程。故事要展现出成熟如何得来的鲜活生动的姿态、神态、风貌。

题目中的“这”应体现文章主人公由青涩、懵懂、稚嫩到成熟的关键转折,这也是考生在作文中要精心构思、精细描写、精致呈现的中心事件。

上海卷:

时间的沉淀与事物的价值

沈国全(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这个材料的关键词是“时间”“事物的价值”“认识”。逻辑思辨的空间便是在这三个关键词之间展开。而且原材料用了一个“才能”的关联词,呈现为一种必要条件。而实际上,首先“事物的价值”本身就值得追问,事物有无终极价值,这个价值由谁认定,特别是用在时间的维度上,将来、后来的价值认定能否改变或者等同于先前、从前的价值判断?

其次是“时间的沉淀”,这涉及到到认识价值的方式。基于价值的恒定,“时间”可能会改变或优化我们认识事物价值的能力、方法、途径,而且这种认识本身也有可能逐渐丰富、结构化,让我们认识或认识到事物的价值具备可能。价值的“时间性”到底怎么看待?再次,“认识”是一种主观判断,随着时间的推移,认识受到社会环境变化的影响,会否再次改变?

所以材料说“有人认为不尽如此”。这个材料提醒我们在讨论与决策的时候,要更加谨慎地考虑命题、观点、意见等成立的前提条件,适用范围,“如此”“尽如此”“不是如此”“不尽如此”,考生在不断展开讨论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加深对于社会生活复杂一面的认识,体现命题对于学生思维深度与生活认识水平的考查意图。

浙江卷:

得与失

褚树荣(浙江省语文特级教师):取舍由时,行藏在我,如何对待得失成败,这是最基本的人生态度。浙江卷继承了注重思辨的传统,你写得失是终点、得失是起点、得失是过程,只要言之成理,均无不可。但是,与往年相比,今年思维的深度、思辨的难度显然提高了不少。如果细分起来,这个题目的立意,可以有三个层次。最低层次在厘清得与失的关系,第二层次在得失是起点和终点之间打转,最高层次是论述得失是一个过程,视得失为终点,就缺少对未来的憧憬,视得失为起点,不免忽略了历史的经验,视得失为过程,既有对过往的省思,又有对当下的珍惜,更有对未来的梦想。统观作文材料的五个要素(得、失、起点、终点、过程),还可以分解成多个观点:如得是起点,得是终点,得是过程,失是起点,失是终点,失是过程。如此分解,不免有机械主义的嫌疑,但是考生如果就其中一点展开论述,同时又能利用辩证思维,兼顾到其他几个方面,就是一个好的立意。虽然我们不主张、不鼓励对材料作肢解式的解读,但是,题目有这么多的概念套叠,就暗示了审题运思,有多条路径可通。

所以说,今年的浙江卷走的还是思辨的路子,虽然比往年稍微曲折,但立意选择可能性更多了一些,这就可能形成“条条道路通罗马”的局面。

天津卷:

纪念日

沈国全(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天津卷思考的是“纪念日”的价值。命题者给出的是理由是“它告诉我们怎样从昨天走到了今天”,“让日历上简单的数字成为岁月厚重的注脚”,以及“它也不断提醒着我们带着初心奔向前方”。如果再提炼,便是:一,可以帮助我们重温或反思走过的路;二,可以帮助我们认识某些特殊事件的历史价值;三,是不断校正航向,不忘起点,不至于忘记为什么出发。

这个材料对于学生在时间轴的纵深上进行思考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则需要对于重大历史事件的深度关注与理解,二则需要站在很高的历史定位上对事件本身的意义进行重新思考与认识,三则需要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材料在行文中将“纪念日”具体化。这些都对于学生的阅读特别是整本书阅读与批判性思维是一个挑战。

近年特别是今年适逢国家、民族很多重大的纪念日,这个作文命题对于学生的引导价值也是十分显著的。同样的道理,学生日常的学习与生活应该也会接触到很多相关的内容,所以,身处大变革年代的考生们相信也能交给满意的答案。

相关热词搜索: 脱贫 攻坚 高考作文 2021脱贫攻坚类的作文 2021脱贫攻坚作文800字高中 2021年高考作文脱贫素材 2021年脱贫攻坚战作文 2021全面脱贫作文 2021青少年对脱贫攻坚高考作文 2020年关于脱贫攻坚的高考作文 脱贫攻坚作文2020高高考 脱贫攻坚作文2021年 关于脱贫攻坚的作文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