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城玮文档网 >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蜜蜂》教学设计8篇(精选文档)

《蜜蜂》教学设计8篇(精选文档)

时间:2023-03-01 09:25:09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蜜蜂》教学设计8篇(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蜜蜂》教学设计8篇(精选文档)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这次漂亮的小编为亲带来了8篇《《蜜蜂》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到您,就是小编最大的乐趣哦。

《蜜蜂》优秀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学习默读课文,感受说明时语言运用的准确,并能积累好词佳句。

2、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难点:体会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课前准备

①电脑课件

②师生共同搜集有关蜜蜂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这篇文章给我们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法布尔为什么要做这个试验呢?(引导学生读第一自然段,板书:听说)

2、同学们,我们校园里有一朵花,它的花瓣与众不同,是五颜六色的。听到这件事后,你想说什么?或做什么呢?

3、法布尔在听说了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后是怎么做的呢?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说明他不盲信,讲究事实,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出示课件,介绍法布尔。

三、学习第二至五自然段

1、那么他是怎么做试验的呢?请大家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用笔画一画他所做的事。

2、抽生汇报他所做的事,你能用““先……接着……然后……最后……”来说一说吗?再给你的同桌说一说吧!(板书:捉蜜蜂做记号叫女儿等走两里多路放飞蜜蜂)

3、再次默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去掉文中的一个步骤行吗?再在小组里讨论一下。然后全班汇报。(体会法布尔严谨的科学作风)

4、读到这里你想对法布尔说些什么?

5、放飞了蜜蜂后,“我”想了些什么?为什么“我”会这样推测呢?(同桌同学讨论)

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法布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6、假如你是作者,听到蜜蜂回来了你的心情会怎样?

7、作者和小女儿此时的心情你想用什么词来形容?(激动)你认为怎样读才能表达他们的心情。(指生读,大家评议。)

8、已经有两只蜜蜂回来了,是否能得出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的结论呢?为什么?

9、那作者最后是怎么得出结论的呢?请大家默读第5自然段,找出能说明结论的句子。(这样,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10、谁来读一读这一句。并请说一说你这样读的原因。(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准确无误、确确实实读”的意思。)

11、二十只蜜蜂中有十七只飞回来了,能说明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了吗?还有三只蜜蜂去哪了呢?

四、反复朗读第一段。

出示第一段:同学们,读到这里,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还是听说的吗?那么法布尔可以肯定地说(生读: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此时他的心情多么地激动,他兴奋地对人们说: (生读: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他可以自豪地向全世界宣布:(生读: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五、学习最后一段。

1、除此之外,法布尔还得出了什么结论。(齐读最后一段)

2、在这个结论中,可以肯定的是(蜜蜂辨认方向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无法解释的是(能辨认方向的本能。)

3、对这句话你有什么疑问吗?

4、根据学生的提问,着重理解“本能”的意思。并举例说明。

5、自由读读资料袋里的内容,里面说的蜜蜂会跳舞,它们就是这样认路的吗?怎样才能找到真正的原因呢?

六、拓展延伸:

看来,自然界的确有无数解不开的奥秘。由于法布尔生活在离我们现在100多年前,当时的研究条件肯定十分有限,他不能解释这种本能。在几十年后,有一种研究结论,你们听听有没有道理。(教师讲述奥地利生物学家费里希的研究成果)如果同学们对蜜蜂的知识感兴趣,可以去查查资料,自己再做一番探究。

七、作业布置:

1、把文中你喜欢的词语、句子抄下来。

2、课外阅读:《昆虫记》

板书设计:

14 蜜蜂

听说 做试验 得出结论

仔细观察   善于思考

《蜜蜂》教案 篇二

活动目标:

1、乐意参与绘画活动,体验表现与创造的乐趣。

2、学习画小蜜蜂的基本特征,并能大胆地表现蜜蜂踩蜜的情境。

3、发展各种线条的组合能力。

4、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绘画,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

5、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在生活中了解过蜜蜂及其知道它是什么样子。

物质准备:绘画范例、小蜜蜂大图多媒体课件、幼儿绘画工具。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范例,引导幼儿观察。

指导语:小朋友们好!我有个问题想要问你们。

问题:你们知道一年有哪四个季节吗?那现在是四季中的哪一个?

指导语:春天来了,美丽的花儿都开放了,嗡嗡嗡,谁飞来了?

2、引导幼儿整体欣赏图片及观察蜜蜂的外形特征,请个别幼儿说出自己观察的结果。)○(

指导语:大家一起欣赏同时观察蜜蜂长得怎么样?请你说出自己观察后看到的什么?觉得蜜蜂到底长得是什么样子的?

指导语:谁知道蜜蜂有什么本领?

二、讲解示范。

边示范边介绍画法及其步骤,认识蜜蜂的外形并学习其绘画技巧。

指导语:我们都知道了蜜蜂长得是什么样子的,还知道它有什么的本领,那你们想不想把蜜蜂的样子画下来?

指导语:先画蜜蜂的头(圆圆的),头上有两只眼睛,还有两只触角,再画椭圆形的身体,身体上有花纹,身体下面有四只脚,身体上有一对美丽的翅膀。

指导语:蜜蜂是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它最喜欢什么?我们一起来画一画吧。

三、幼儿绘画,教师指导幼儿操作。

指导语:老师画的怎么样,你们也能不能画一画?那想想你要画怎样的蜜蜂?谁想出来了说说看?

指导语:请小朋友搬小椅子安静地画出你要画的蜜蜂,在画小蜜蜂的基础上,进行添画有关的背景图,如春天美丽的花、草等。你要需要帮助话请举手不做声。

四、展示幼儿作品,集体欣赏。

(教师对于好的作品加以表扬,并鼓励其他幼儿向他们学习。)

指导语:很多小朋友都画的不错,这是谁画的呢?请你说说你画的蜜蜂是怎么样的?在干什么?

五、将幼儿作品布置成展板,供幼儿继续欣赏。

《蜜蜂》教学设计 篇三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重点指导平翘音区别及多音字。会写14个生字,重点指导“论、试、袋、概、减”字的写法。

2、通过重点句段,练习有感情朗读。

3、学习默读,练习概括课文内容的能力。

一、谈话导入。

1、以罗隐诗《蜂》导入。

不论平地与峰间,无限风光尽被占。

酿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2、书写课题,提示学生注意它们都带“虫”,“虫”字写法各不相同。

3、介绍作者——法布尔,推荐《昆虫记》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要求:⑴自由练习朗读课文,带拼音的字多读几次,遇到不带拼音的生字遇同桌或举手问老师。

2、学生生字新词。

⑴出示生字,采取多形式认读。(小老师带读,开火车读,重点指导读)

重点指导:翘舌音(试、证、超、释),平舌音(阻、测),多音字(闷、几)

⑵指导写“试”、“阻”字。

⑶认读词语。开火车读,齐读。

3、朗读重点句。

⑴为了证实飞回花园的蜜蜂是我放飞的,我在它们的背上做了白色的记号。

⑵那些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这时候起风了,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随时指导“概”与“减”字的写法。)

⑶在回家的路上,我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

⑷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⑸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三、默读课文,粗知课文内容。

1、提导默读,思考:作者为了做了一个怎样的实验,他是怎样做的?

(默读时要集中注意力,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想,还可以把你觉得重要的句子或词语划下来。)

2、学生默读,交流:

“我”带的二十只蜜蜂,做上了白色的记号,把它们带到两里外,再让它们飞回来,还叫女儿在蜂窝边守着。回来后,女儿告诉我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第二天我又发现有十五只蜜蜂飞回来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能圈划课文重点词句,并做简单批注。

2、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求实的作风。

3、激发学生观察动物的兴趣,读写结合,写观察日记。

一、试验起因——为什么做试验

1、回顾:这篇文章告诉我们蜜蜂有一个什么本领?(辨认方向)它可厉害了,不信读读下面这句话。

读句子: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体会:关联词“无论……总……”的作用。练习用这个关联词说一句话。

2、理解“听说”含义,找反义词“亲眼”,明白作者为什么“想做个试验”?体会“我”求实的作风。

二、试验过程——怎样做实验

1、讨论话题一:为了这次实验,我做了哪些事情?

⑴细读第二自然段,把相关的句子划下来。

⑵你知道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做吗?(体会作者的严谨细致)

2、讨论话题二:我为什么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

⑴比较“推测”与“猜想”的区别,联系上下文理解“推测”的理由。

⑵细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把相关的句子与词语划下来。

《蜜蜂》优秀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并积累“辨认、试验、证实、推测、本能”。

2、阅读课文,弄清楚试验是怎样做的,关注法布尔是如何将试验的过程记下来、记清楚、记准确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法布尔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媒体出示法布尔照片)师简介:法布尔年轻时身为初中数学老师,却十分痴迷于昆虫的世界,立志做一个为虫子写历史的人。他一生深入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和实验,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最终成了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写成了举世闻名的《昆虫记》。本文便节选自《昆虫记》。

2、板书课题,齐读。

设计说明:以本文的作者法布尔说开去,用简短的语言并结合媒体的介绍,并告知学生本文是世界名著,旨在调动学生的学习冲动。

二、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分节读课文,集体正音。

3、开火车读词语,给“辨认、试验、证实、推测”找近义词。

4、交流问题。师小结。过渡:法布尔的试验是怎样做的?再读课文,划出自己感兴趣的句子。

设计说明:初读文本,强调学生的全面参与,从课文的整体性角度出发,让学生简单对课文的梗概有一个大致的把握。同时注重在学生基础阅读方面的设计,比如学生轮读,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的评价,以及词语的初步理解等等,都是为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做好铺垫。

三、析读文本,理解感悟。

(一)、默读课文,根据试验的目的、试验过程、试验结果将课文分成三个部分。

(二)、交流。

1、试验目的。第1小节。

2、试验过程。第2—4小节。

3、试验结果。第5小节。

(三)、你对哪部分最感兴趣?随机学习课文。

第一部分:试验目的。

1、指名第1节。注意听别人读得怎么样。

2、评一评。

3、用“无论……总”说一句话。

4、师引读:因为听说(),无论(),它总(),所以我()。

第二部分:试验过程。

1、自由读2—4节,思考法布尔是怎样做试验的,他把哪些关键的地方记录下来了,圈划出这些重点语句。

2、交流。随机学习重点语句,理解词语。

(1)出示句子,自由读。(提示:读的时候要讲能体现试验关键步骤的词语强调读出来。)

我在我家花园的蜂窝里捉了一些蜜蜂,把它们放在纸里。为了证实飞回花园的蜜蜂是我放飞的,我在它们的背上做了白色的记号。然后,我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自己带着做了记号的二十只蜜蜂,走了两里多路,打开纸袋,把它们放出来。

(2)指名读,认真聆听:他读的时候强调了哪些关键词?你觉得他(她)把握得对吗?

(3)交流。

(4)齐读句子。思考:法布尔把他的试验记清楚了吗?从这些词语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5)交流。师:法布尔不仅把他的试验记下来了,而且还写得非常准确。这样我们从文章中就可以看出他的试验是经过周密的安排的。师板书:你觉得还有哪些地方也写得好,为什么?

3、交流。学生畅所欲言。

4、齐读2—4小节。

第三部分:试验结果。

1、自由读1小节。想想法布尔的试验结论是什么?

2、指名答。理解词语“本能”。

3、齐读。

设计说明:这是教学的重点部分,也是难点部分。如何处理教材既要做到整体性,又要兼顾到灵活性非常关键。于是,我对教材进行大胆的处理,旨在引导学生更轻松地进入文本。同时,在教学的设计中有目的有限度地设计了不同难度的听、说、读、写训练,力求能做到自然。对文章三个部分的处理也有一定的主次安排,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认识到法布尔对试验的安排之周密,记叙的又很准确,从而感受到法布尔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四、回顾总结,拓展训练。

1、读完了课文,你觉得法布尔的试验怎么样?是否还有改进的建议?或者你对他的试验结论有什么不同的看法?

2、四人小组合作交流。

3、指名答。师拓展资料。

4、写话训练:以“法布尔,我想对你说:()。”写一、二句话。提示:把小组讨论的结果结合进去。

设计说明:这一部分受杨老师启发,旨在通过一系列的引导和训练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的水平以及质疑的胆量和能力。

附:板书设计:

《蜜蜂》教案 篇五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欢快、变化的风格,理解乐曲表达的游戏情境。

2、能随着音乐的变化合拍地游戏,并创造性表现“吃蜂蜜糖”、开心、逃跑等游戏情境。

3、乐意参与“熊与蜜蜂游戏,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音乐《库乞乞》;

2、ppt课件;

3、小蜜蜂、快乐熊胸饰。

【活动过程】

一、随乐进场,初步感知。

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去做游戏吧!

二、借助故事、课件,理解乐曲A部分。

师:有一群可爱的小熊想吃蜂蜜糖,他们走啊走啊,突然看见了蜂蜜糖,开心得大口吃起来了,喊出了一句话,听听小熊喊了一句什么话?

三、感受理解乐曲A部分

1、倾听乐曲,感知理解“库乞乞”乐句,并用动作表现。

(1)倾听乐曲,借助课件,学说“库乞乞”节奏。

师:我们一起来学学这些小熊。

(2)倾听乐曲,用动作表现喊“库乞乞”时开心的情境。

师:你开心地时候会做些什么动作。会用什么样的动作来表现开心呢?

(3)欣赏乐曲A部分,随乐开心地表现“库乞乞”乐句。

师:我们跟着音乐开心地喊一喊“库乞乞”吧!

2、倾听乐曲,感受理解“吃蜂蜜糖”乐句,并用声音、动作表现。

(1)倾听乐曲,借助课件,感受“吃蜂蜜糖”乐句。

师:小熊为什么会开心地喊“库乞乞”?

(2)用声音、动作随乐表现“吃蜂蜜糖”。(拍手)

师:这么大的“蜂蜜糖”要怎么吃呢?

师:对了,张大嘴巴“嗷”地一口吃一个。吃几颗?(4颗)

师: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吃魔法糖吧。

3、借助课件,随乐完整表现乐曲A部分。

师:我们一起学一学小熊,去找蜂蜜糖吃吧!

四、借助课件,感受理解乐曲B部分。

1、师:蜂蜜糖好吃吗?玩得开心吗?可是正当小熊们玩得很开心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我们一起听一听。

师:发生了什么事?有可能是谁来了?

五、完整欣赏音乐A、B部分,随乐完整游戏。

1、借助课件,完整欣赏乐曲。

2、讨论游戏玩法和规则。

师抛出问题,幼儿讨论解决。

①蜜蜂来了怎么办?

②往哪里逃?

③如果被蜜蜂抓住了怎么办?

3、随乐分角色完整游戏。

①集体游戏,配班老师扮演蜜蜂。

②分角色游戏。

蜜蜂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1、认识“概、减、阻”等9个生字。会写“辨、试、检”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纸袋、大概、减少、阻力、包括、检查、准确无误、沿途”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实验的过程。

3、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实验步骤,品味语言表达的准确。

4、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

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实验步骤,品味语言表达的准确。

教学难点:

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准备:

课件、搜集蜜蜂相关资料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1、教师引述。上堂课我们领略了植物王国的奇妙,这堂课我们将走进昆虫世界。想探究一下昆虫世界的奥秘吗?

2、板书课题。今天要探究的对象是蜜蜂。对于蜜蜂,你知道些什么吗?

3、把自己从书上或网上查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分享。

4、出示作者法布尔的资料,师生交流。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初读,处理生字。

对于昆虫的了解,同学们知道的真多,说得也很流畅。但是还不知道读课文读的怎么样呢?要想读得正确、流利,首先要把一个个“拦路虎”消灭掉,先自己读一遍课文,把自己的“拦路虎”圈出来。学生自由读文,圈画生字。同位帮忙消灭“拦路虎”。

2、检查生字

试验、证实、阻力、、推测、沿途 、尽管、尽力、陌生、准确无误、闷热、纳闷;多种形式检查,单个读,齐读,男、女生接读等。

3、检查句子,

课文中出现了好几个多音字,我们在读课文的时候,要注意把字音读准,你注意到了么?先出示三个带有多音字的句子,还需要看看书的同学,马上在课文中找出句子练一练吧,一会儿请自信的孩子来试着读一读。

“那些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这时候起风了,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他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三、书写汉字 相机指导

1、形近字辨析

“蜜”和“蜜”:无论蜜蜂还是蜂蜜都和昆虫有关,不要写成“密”。

“辨”和“辩”:用手分辨就是“辨”,言语辩论就是“辩”。

“检”和“捡”:用木尺比着检查就是“检”,动手捡起就是“捡”。

2、笔顺讲解

“试”的第四笔是横;“阻”和“陌”的双耳旁是两笔写成的。

3、小组合作 给字组词

4、练习书写,师相机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浏览课文 初步感知

二、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思考:

1、这篇文章给我们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设计意图:重视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能力的形成,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2、法布尔为什么要做这个试验呢(引导学生读第一自然段,板书:听说)

3、同学们,我们校园里有一朵花,它的花瓣与众不同,是五颜六色的。听到这件事后,你想说什么或做什么呢

4、法布尔在听说了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后是怎么做的呢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说明他不盲信,讲究事实,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词语感悟文本是三年级阅读训练的重点,但也常常是三年级孩子的一个难点。为了降低难度,让学生更好地感悟“听说”一词的含义,特在此环节创设了一个情境,让学生在联系实际的深刻体会中感悟“听说”所蕴含的法布尔求实的作风。】

三、品读课文 深入探究

1、那么他是怎么做试验的呢请大家默读课文2—5自然段,将课后题补充完整。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中年级要指导学生初步学会默读。而在默读中边读边画,可以促进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边思考的好习惯。】

2、抽生汇报他所做的事,你能用““先……接着……然后……最后……”来说一说吗再给你的同桌说一说吧!(板书:捉蜜蜂 做记号 叫女儿等 走两里多路 放飞蜜蜂)

【设计意图:对于较复杂的内容,交给学生用一定的句式组织语言,可以有效地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并把语言的实践与内容的感悟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在实践中通过同桌互说的形式,让每个孩子都得到了训练提高的机会。】

3、再次默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

(1)去掉文中的一个步骤行吗

(2)“那二十只左右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这两句话中画横线的词语能去掉吗?为什么?

(体会法布尔严谨的科学作风和准确的表达)

【设计意图:第二自然段是本文的重点段落之一。也是充分体现法布尔严谨的科学作风的段落。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进行的小组讨论与全班交流可以让学生在生与生、师与生的合作学习与交流中,逐步学会阅读。】

4、放飞了蜜蜂后,“我”想了些什么为什么“我”会这样推测呢(同桌同学讨论)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法布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5、假如你是作者,听到蜜蜂回来了你的心情会怎样

6、作者和小女儿此时的心情你想用什么词来形容(激动)你认为怎样读才能表达他们的心情。(指生读,大家评议。)

【设计意图:抓住朗读训练点,充分地进行朗读训练,培养学生语感,在读中感悟人物内心。】

7、已经有两只蜜蜂回来了,是否能得出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的结论呢为什么

8、那作者最后是怎么得出结论的呢请大家默读第5自然段,找出能说明结论的句子。(这样,二十只左右的蜜蜂,至少有十五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从中你又体会到什么?(法布尔的严谨)

四、联系前文 拓展延伸

1、出示第一段:同学们,读到这里,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还是听说的吗那么法布尔可以肯定地说(生读: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此时他的心情多么地激动,他兴奋地对人们说:(生读: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他可以自豪地向全世界宣布:(生读: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设计意图: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这个结论并没有在文章中直接呈现,此时,通过对第一自然段的改读,及在教师引导下的一句三读,使学生从中得到了感的迁移,情的激发,智的启迪。从而体察作者透过文字传递的感情。】

由于法布尔生活在离我们现在100多年前,当时的研究条件肯定十分有限,他不能解释这种本能。在几十年后,有一种研究结论,你们听听有没有道理。(教师讲述奥地利生物学家费里希的研究成果)如果同学们对蜜蜂的知识感兴趣,可以去查查资料,自己再做一番探究。

【设计意图:资料的适时补充,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了距离孩子年代久远的事实,从而更好地感悟法布尔求实严谨的科学作风。】

五、作业布置:

1、把文中你喜欢的词语、句子抄下来。

2、课外阅读:《昆虫记》

板书设计:

14蜜蜂

听说 善于思考

做试验 认真严谨

得出结论

《蜜蜂》教学设计 篇七

教学目标:见教参116页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弄清实验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对蜜蜂有什么了解呢?

2、学生汇报。

3、师:蜜蜂有很强的辨别方向能力,无论被抛弃到哪里,它都能自己飞回原处。这种能力是怎样发现的呢?法国科学家法布尔,是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他穷毕生之力深入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本课我们来看一看法布尔是怎样观察蜜蜂的。

二、初读课文

1、分小组读完课文,给难读的字正音。

2、自由读,讨论:你对这篇文章印象最深的部分是什么?

三、理解课文

1、小组内合作完成表格

验证内容

验证过程

验证结果

2、学生汇报,师生共同完成表格的填写内容。

3、质疑

(1)在完成表格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2)你从哪里发现的呢?(要求学生读出有关词句)

(3)看到这样的验证结果,你有什么想法?

4、尝试用你的体会到的感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

5、从作者的做法里你得到什么启发?

(凡事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动手动脑地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6、分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体会。

四、总结:

大科学家法布尔以严谨求实,积极探索的科学态度,认真研究蜜蜂辨认方向的本能,给我们的启示是每一个人都要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我们身边的每一件事,要从小培养自己的科学素养,积极探索,为科学事业贡献力量。

五、作业

1、完成相应习题。

2、选做:读读《昆虫记》这本书或选段。

《蜜蜂》教案 篇八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特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特点。

难点:学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

教学用具

生词卡片,媒体资源:视频《蜜蜂引路:范读》。

教学过程

一、自读识字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猜一猜:有一种昆虫,专门在花丛中采蜜、传授花粉,本领可大了。你们知道它是什么吗?

2、揭示课题:“引路”是什么意思?(带路)

3、蜜蜂给谁引路?蜜蜂是怎样引路的?带着这些问题自由读课文。

(二)自学生字

1、自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读音。

2、认清字形。

3、理解词语的意思。

谈天:聊天,闲谈。

惊讶:感到很奇怪;惊异。

向导:带路的人。

二、合作交流

(一)认读生字

1、学生开火车读生字。

2、请把你和生字交朋友的好办法告诉同组的小朋友。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先听范读,再自己默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主要讲了列宁利用蜜蜂引路,找到养蜂人的事。

2、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蜜蜂引路这什事?(第二、三、四自然段)

3、按自然段读课文,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三)学生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品读感悟

(一)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特点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思考:读了这一自然段你都知道了什么?

事件发生的时间:1922年。

事件发生的地点:莫斯科。

事件:列宁常常与养蜂人谈天。

(2)老师小结。

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列宁常常与养蜂人谈天。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默读课文,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养蜂人?

(2)用“因为……所以……”句式说说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养蜂人?

因为往常派去找养蜂人的人到莫斯科去了,别人都不知道他住在哪里,所以列宁要亲自去找养蜂人。

(3)老师小结。

这一自然段主要交代了事情的起因。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小组讨论: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2)小组汇报。

列宁:发现花从中有蜜蜂——蜜蜂飞进园子——小房子——找到养蜂人。

(3)列宁为什么认为跟着蜜蜂走就能找到养蜂人?

因为列宁想:蜜蜂是养蜂人养的,蜜蜂采完蜜就要回到蜂房,按照蜜蜂飞回的方向走,就—定能找到养蜂的人。

(4)老师小结。

由于列宁通过观察了解到花丛、蜜蜂、养蜂人之间的关系,就能从中发现线索,找到养蜂人。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养蜂人见到列宁后可能会说些什么?

(2)列宁是怎样回答的?

(3)为什么列宁说蜜蜂是他的向导,把他领到这儿来的?

(4)老师小结。

列宁发现了蜜蜂,经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分析,就顺着蜜蜂飞回的方向走,结果找到了养蜂人。

(5)分角色朗读第4自然段,读出惊讶、高兴的语气。

5、总结全文。

(1)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

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

第一自然段: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第二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起因。

第三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经过。

第四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结果。

第二课时

四、巩固延伸

1、复习生字。

2、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3、老师小结。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要学习列宁遇事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做出判断、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5、创编表演

(1)、创设口语交际的氛围,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小组分角色表演,列宁找到养蜂人的经过和心理活动。

6、课外作业

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把你的发现写下来。

以上就是为大家带来的8篇《《蜜蜂》教学设计》,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

相关热词搜索: 教学设计 蜜蜂 《蜜蜂》教学设计8篇 《蜜蜂》优秀教学设计 《蜜蜂》优秀教学设计部编版含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