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城玮文档网 >作文大全 > 高中地理,狂刷07,区域农业发展练习

高中地理,狂刷07,区域农业发展练习

时间:2022-08-11 11:45:03 来源:网友投稿

 最 新 最 新 K 1 2 资 料 资 料

 狂刷 07 区域农业发展

  读东北地区轮廓图,完成 1—2 题。

 1.下列关于东北地区地形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北平原的西、北、东三面分别为小兴安岭、大兴安岭和长白山 B.东北平原由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组成 C.该区地形最突出的特征是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D.东北平原的特征为面积广大,多丘陵地貌 2.下列关于东北地区土地资源优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A.耕地面积大,但分布分散

  B.宜农荒地多,但肥力不高 1. 课标要求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向与途径。

 2. 课标解读 知道: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的特点,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所采取的措施及发展方向。

 理解:东北地区进行农业生产的地理条件、农业布局的成因。

 应用:能够根据区域地理条件,确定其发展方向,并通过阅读地形、气温和降水有关材料,分析区域农业发展的利弊和布局。

  最 新 最 新 K 1 2 资 料 资 料 - 2 - C.有大面积肥沃的红土地

 D.地势平坦,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答案】1.C

 2.D

 读图,完成 3—5 题。

 3.东北地区的大米因质量优而广受欢迎,主要原因是 ①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作物生长期长

 ②土壤肥沃,热量条件比南方地区好 ③降水多,降水条件比南方地区好

 ④冬季气温低,病虫害少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4.图中 A 表示的地形区是 A.我国最大的平原——东北平原

 B.东北重要的谷物农业区——松嫩平原 C.东北主要的玉米生产区——辽河平原

  D.东北主要的黑土所在区——三江平原 5.东北地区划分为三大农业生产区域的依据是 A.地形多种多样 B.有利于发展绿色农业和大农业 C.气候条件的制约 D.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 【答案】3.A

 4.D

 5.D 【解析】3.东北地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作物生长期长,因此品质上乘;再加上气候寒

  冷,农作物病虫害少,几乎不使用农药,具有天然的绿色大米优势。但热量条件不如南方地区好。故选 A。

 4.图中 A 位于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三江汇合处,是我国的三江平原。三江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从土壤类型看,东北地区是我国主要的黑土分布区,三江平原是其最大的黑土分布区;由于三江平原纬度较高,生长期较短,其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故选 D。

 5.东北地区在平原地区发展种植业,山区发展林业,西部草原区发展草原畜牧业,形成三大农业生产区域,其划分的依据主要是以气候、地形和植被的差异为基础,反映了自然环境的差异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故选 D。

 【知识拓展】

 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

 优点 缺点 东北平原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冬季低温时间长,病虫害少 热量不足,只能一年一熟;易受低温冻害寒潮霜冻影响;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旱涝灾害频繁 华北平原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旱涝、盐碱、风沙灾害严重;易受低温冻害寒潮霜冻影响 新疆、 河西走廊 夏季高温,热量充足;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有稳定的灌溉水源 水资源不足;荒漠化、盐碱化、沙尘暴问题突出 根据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东北地区可划分为三大农业生产区域。据此完成 6—7 题。

 6.下列关于东北三大农业生产区域的分布及组合,不正确的是 A.耕作农业区——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 B.林业和特产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 C.畜牧业区——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 D.舍饲养畜业——广大林区和农区 7.下列不属于放牧畜牧业区的是 A.松嫩平原西部

 B.呼伦贝尔草原

  C.三江平原

 D.林区草地 【答案】6.D

 7.C

  最 新 最 新 K 1 2 资 料 资 料 - 4 -

 对于黑龙江来说,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简称“哈大齐”)是最有希望获得快速发展的地区。据统计,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2/3以上来自“哈大齐”这块活力地带。据此回答8—9题。

 8.松嫩平原作为全国性商品粮基地与太湖平原相比,具有的优势条件是 A.人均耕地多

 B.单产高

 C.交通便利

 D.水热条件较好 9.该商品粮基地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是 A.热量

 B.水源

  C.光照

  D.土壤 【答案】8.A

 9.A

 读东北地区中、西部的草业—畜牧—加工业耦合发展模式图,完成 10—11 题。

 10.为实现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今后东北西部草原地区农业发展的方向是 A.以增强抗衡国外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能力为重点,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B.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做好生态建设和增加农民收入工作 C.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可减缓退耕、退牧工作的实施

  D.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特产品配套加工业 11.关于此耦合发展模式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可以有效地保护西部草原的生态环境 B.发挥内部不同区域的优势,各自独立,发展专业化生产 C.反映出了西部草原区与中部产粮区之间的一种竞争关系 D.这种发展模式不利于各自优势的充分发挥 【答案】10.B

 11.A 【解析】10.A 项是东北平原区农业发展的方向;C 项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可推动退耕、退牧工作的顺利实施;D 项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特产品配套加工业是东北山区农业发展的方向。

 11.此耦合发展模式可发挥内部不同区域的优势,相互协作,发展专业化生产;反映出了西部草原区与中部产粮区之间的一种密切协作的关系;有利于各自优势的充分发挥。牲畜易地育肥,减轻了对西部草场的压力,有利于保护西部草原的生态环境。

 下图为我国东北地区 1、7 月等温线分布示意图(单位:℃)。读图回答 12—13 题。

 12.下列关于图中等温线与甲、乙、丙、丁四地气温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受地形因素影响,1 月-18℃等温线向北凸出 B.受纬度因素影响,7 月 18℃等温线呈东北—西南向 C.甲地海拔低,1 月气温高于丙地 D.丁地纬度高,7 月气温低于丙地 13.关于图中甲、乙、丙、丁四地自然条件与农业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草原辽阔,有利于发展乳畜业

  B.乙地地势平坦,适宜大规模机械化

  最 新 最 新 K 1 2 资 料 资 料 - 6 - 生产 C.丙地河流稀少,有利于商品谷物农业发展

 D.丁地夏季低温,适宜发展多种经营 【解析】12.A

 13.B

 【名师点睛】

  如何根据等温线判断地形 (1)判断地形高低起伏:在非闭合等温线图上,地势高处等温线的数值要比同纬度的其他地区低,地势低处等温线的数值要比同纬度的其他地区高。

 (2)判断地形名称:山地在闭合等温线图上,越向中心处,等温线的数值越小;盆地在闭合等温线图上,越向中心处,等温线的数值越大。

 (3)等温线与等高线平行:在地势起伏较大的高山地区比较明显,这是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的结果。

 每年九月,新疆棉花进入采摘季,都会有来自各地的采棉工涌入新疆,参与棉花的收获。结合下图回答 14—16 题。

 14.目前,B 地区棉花生产成本不断攀升的主要原因是 A.交通不便

  B.人力成本上升

  C.全球气候变暖

  D.种植面积扩大 15.关于图中各地发展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A 地区发展农业的主要限制性条件是光照不足 B.B 地区发展农业引用河流水灌溉容易造成水土流失问题

  C.C 地区发展河谷农业是因为该地区热量相对充足 D.与 D 地区相比,E 地区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为土壤肥沃,光热充足 16.图中垄槽耕作方式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该地区 A.水利设施不足

 B.环境污染严重

  C.人口密度过大

  D.干旱少雨 【答案】14.B

 15.C

 16.A

 双塔灌区是疏勒河三大灌区之一,位于河西走廊西端。双塔灌区所产农产品产量高、品质优。读 2010 年双塔灌区农作物单方水净产值表,完成 17—18 题。

 17.双塔灌区所产农产品品质优良,其主导因素是 A.土壤肥沃

  B.地形平坦

 C.昼夜温差大

  D.水源充足 18.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双塔灌区今后种植面积最可能扩大的作物类型是 A.小麦

 B.瓜类

  C.棉花

  D.蔬菜 【答案】17.C

 18.B

  最 新 最 新 K 1 2 资 料 资 料 - 8 - 下图中甲图阴影部分为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中的甘肃、新疆主产区,乙图为该主产区的局部放大示意图。读图回答 19—20 题。

 19.甲图中农业主产区呈条带状分布是因为 A.地处暖温带,光热资源充足

  B.沿铁路线分布,交通便捷 C.沿山麓地带,灌溉水源丰富

  D.地处山前平原,黑土肥沃 20.乙图中各区域适宜的农业生产活动与可能引发的主要生态问题,组合正确的是 A.山区修建梯田——水土流失

  B.绿洲种植小麦、棉花——土壤次生盐渍化 C.过渡带植灌种草——土地荒漠化

 D.荒漠繁育野生动物——生物多样性减少 【答案】19.C

 20.B 【解析】19.根据材料可知,图示区为我国甘肃、新疆主产区,位于我国的西北干旱区,影响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是水源,农业主要分布在山麓地带,灌溉水源丰富,所以农业主产区呈条带状分布,C 对。光热资源不是该地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A 错;交通线布局是为了经济发展,不受农业区分布影响,B 错。这里的农业分布在山麓绿洲上,地形是山麓冲积扇,不是山前平原,土壤不是黑土,D 错。

 20.新疆农业生产活动易受风沙威胁,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活动易导致土地荒漠化(沙化)。在图中不同地带发展的农业生产活动及保护措施、出现的环境问题不同。在绿洲地区,种植小麦、棉花易因不合理灌溉导致土壤盐渍化,B 正确。在过渡带保护和恢复植被,可防止土地荒漠化,而非引起土地荒漠化,C 错。在山区应保护植被,涵养水源,A 错。荒漠地区繁育野生动物,会使生物多样性增加,D 错。

 【方法总结

  农业区位因素 (一)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1.自然区位因素。自然条件中的气候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极大,各地区由于热量、光

  照、水分条件的差异形成了农业生产极为明显的地域性。

 2.社会经济因素。例如,三江平原和青藏高原分别处在我国的东北部和西南部,由于诸多因素,如气候、劳动力等条件的差异,分布着不同的农业类型。

 (二)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的合理选择。

 例 1,古巴的甘蔗——热带气候;河西走廊的粮棉——水源;江南丘陵的茶树——酸性土壤;横断山区立体农业——地形;南京市周围形成大规模的蔬菜、乳、肉、禽、蛋的农业生产基地——市场;乳肉畜牧业、园艺业——交通;我国有计划地建立了一批商品农业生产基地——政策。

 例 2,发展农业生产时要树立因地制宜、人地协调的发展理念。例如,天然橡胶由热带扩大到北纬 22°、玻璃温室的农业、江南丘陵茶园的喷灌等。

 马铃薯性喜冷凉,其地下薯块形成和生长需要疏松透气、凉爽湿润的土壤环境。马铃薯能适应多种土壤,但以疏桧而富含有机质的酸性土壤最为理想。读我国马铃薯优势区域布局示意图,完成下 21—22 题。

 21.当甲地区马铃薯生长最旺盛的时候,乙地区土地上却难见其踪影,其原因是乙地区 A.市场上马铃薯供过于求,严重滞销 B.人们习惯选择收益较高的水稻进行种植 C.潮湿的土壤易导致马铃薯发生病变 D.炎热的天气不利于马铃薯生长 22.为提高我国马铃薯优势区的整体产量,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A.增加劳动投入,精耕细作

  B.加大科技投入,改良品种 C.建造大棚、开垦梯田,改善自然条件

  D.退耕还林还草,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最 新 最 新 K 1 2 资 料 资 料 - 10 - 【答案】21.D

 22.B

  (2017•北京卷)下图为 107 国道邯郸—武汉段及其附近区域简图。读图,回答 23—24题。

 23.图示区域内, A.地形复杂多样,风能资源丰富

 B.以水田农业为主,水稻播种面积大 C.国道以西公路建设难度小,路网密度大

 D.南部水资源丰富,可跨流域向北部调水 24.图中黄河以北部分地区将生产冬小麦的土地休耕,种植雨热同季的春玉米。该做法可以 ①提高太阳辐射利用率

 ②缓解地下水紧张状况

 ③增强农作物抗旱能力

 ④调整农业的种植结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23.D

 24.D

 【技巧点拨】该题组需要根据图中信息进行空间定位,确定图中区域跨越了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南方以水田农业为主,北方以旱地农业为主。

 (2016•新课标全国卷Ⅱ)庄园经济是一种实现农业资源聚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多元化、管理企业化、建设生态化的经营组织模式。某县生产的优质铁观音茶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认证。该县茶企业通过整合特色山水,建设集茶种植、茶叶加工储存、旅游和文化为一体的现代茶庄园。据此完成 25—26 题。

 25.发展庄园经济的前提条件是当地拥有 A.丰富廉价的劳动力

  B.知名品牌的农产品 C.发达便捷的交通网

  D.高精尖的技术水平 26.与传统的茶园相比,现代茶庄园的突出优势是 A.品牌更多,环境更优

 B.市场更广,产品价格更低 C.产品更多,效益更高

 D.投入更少,生产成本更低 【答案】25.B

 26.C 【解析】25.由材料中“庄园经济是一种实现农业资源工业化的经营模式”,说明农业资源最为关键,某县在“获得‘中国地理标志’标志认证的优质茶叶”的基础上建设了现代茶庄园,说明农产品的知名度和质量是得到市场认可的前提,在此基础之上,才能扩大规模,增加产业链,促进农产品的加工增值,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才能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发展,提高农业经济效益。而丰富廉价的劳动力、发达便捷的交通网、高精尖的技术水平是可以促进茶园发展的条件,但不是前提条件。故选 B。

 26.结合材料和问题,对比传统的茶园相比,现代茶庄园突出优势是品牌一个(优质铁观音茶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认证),产品更多,效益更高,产品价格更高,投入多,生产成本高。传统的茶园产品主要以茶叶为主,现代茶庄园以茶为中心,延长了茶的加工、储藏、销售等各环节,增加了产品种类,同时还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和茶文化发展旅游业,增加了农业的

  最 新 最 新 K 1 2 资 料 资 料 - 12 - 经济效益。故选 C。

 (2016•江苏卷)下图甲、乙为我国南方某山区立体农业系统示意图。读图回答 27—28题。

 甲

 乙 27.关于该山区立体农业系统叙述正确的是 A.山上河谷养种鱼,便于捕捞

  B.村寨秧田育鱼苗,便于管理 C.山腰梯田种水稻,适宜机械化耕种

  D.稻田蓄水养成鱼,可以获得更多饵料 28.该农业生产系统的特点是 A.商品率高,受市场影响显著

  B.专业化程度高,利于安排农事活动 C.注重资源循环利用,降低生产成本

  D.减少农药使用,农产品绿色无污染 【答案】27.BD

 28.CD

 (2015•新课标全国卷Ⅱ)桑基、蔗基、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合国推介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为以花基、菜基为主。据此完成 29—31 题。

  29.该地基塘转变为建设用地对局地气候的影响是 A.大气湿度增高

 B.大气降水增多 C.近地面风速增大

  D.气温变率增大 30.农民用花基、菜基鱼塘取代桑基、蔗基的直接目的是 A.提高土壤质量

 B.节省劳动力

  C.促进生态循环

  D.提高经济收入 31.桑基、蔗基鱼塘被保留的很少,反映了该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A.与当地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

  B.不具有在其他地区推广的价值 C.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不相符

  D.不适应当地水热条件的变化 【答案】29.D

 30.D

 31.A

 (2015•浙江卷)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开发,三江平原草甸、沼泽大多已利用。下图为三江平原部分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完成 32—33 题。

 32.根据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可推断出 A.甲地海拔较高

 B.丙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乙地 C.丁地地势低平

 D.丁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甲地

  最 新 最 新 K 1 2 资 料 资 料 - 14 - 33.目前,有利于该地区农业大规模经营的主要措施是 ①促进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②增加耕地面积

 ③增加农业资金投入

 ④改变耕作制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32.B

 33.B

相关热词搜索: 农业发展 区域 高中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