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城玮文档网 >作文大全 > 教师节讲话:再接再厉建设区域性教育中心

教师节讲话:再接再厉建设区域性教育中心

时间:2022-08-09 08:35:04 来源:网友投稿

  再接再厉建设区域性教育中心

 ——在调研教育工作及看望慰问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

 现任吉林省委常委、长春市委书记

 王君正 (2015 年 9 月 9 日,根据录音整理)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志们:

 明天就是我国第 31 个教师节,很高兴来到这里跟大家共同庆祝教师们的节日。首先,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在座的各位老师,并通过你们向全市 6 万多名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

 刚才,敬荣同志代表教育局对全市教育战线工作情况作了汇报,讲的非常好;四中、五中两位校长以及两位教师代表作了精彩发言,讲的非常感人。

 襄阳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城市,是一个发展中的地区,在改革发展的实践中,市委努力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襄阳实际结合起来,推动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我们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统领,按照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认真把握新常态,增创发展新优势,襄阳经济发展持续领跑全省和汉江流域,经济规模越来越大,经济发展质量越来越好,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越来越快,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领跑全省,其他主要经济指标规模及增速,在全省大局中也

 举足轻重。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449.1 亿元,同比增长8.9%。1-7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1475.5 亿元,同比增长 18.4%;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649.8 亿元,同比增长 12.4%;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 116311 万美元,同比增长 22.6%;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178.4 亿元,同比增长 32.9%。襄阳再次被评为“中国城市 60 强”和中国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百强市。

 在经济加快发展的同时,襄阳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社会事业得到极大发展,无论是硬支撑,还是软支撑,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可以说,目前的襄阳已经具有了大城市的风范,市民文明素质不断提高,真正体现了襄阳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积淀与传承。教育是社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市教育局和教育工委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自觉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教育战线成绩斐然、令人鼓舞,全市各类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学前教育布局优化,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加快发展,特别是高中阶段教育保持全省领先位置,四中、五中名扬全国,为襄阳争得了荣誉;以职业技术学院为代表的职业教育,为助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出了贡献,有许多工作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教育战线的优异成绩与千百年来襄阳历史文化的沉淀是分不开的,与广大教师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与教育战线深入贯彻党的教育路线、方针、政策是分不开的,与深化教育体制的改革是分不开的,既成为全市人民的骄傲,也为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可以说,襄阳的

 每一点成绩和进步都凝结着广大教师的心血和汗水,记录着广大教师的功勋和荣誉。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为全市经济发展所作的积极贡献,表示衷心的感谢!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教育工作也要适应新形势,谋求新发展。希望教育工委和教育局,认真总结经验,客观看待成绩,防止骄傲自满,强化危机意识,以更加务实的态度、更加创新的举措和更加过硬的作风,努力推动全市教育事业再上新台阶!借此机会,我强调几点意见。

 一、突出立德树人,进一步提升教育工作者综合素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教育工作的主体,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对于教育改革发展具有关键作用。希望全市广大教师牢记使命、勇于担当,自觉践行“四有”要求,坚持正确的育人导向,当好知识的授予者、人生的引路者、文明的传承者、道德的示范者。

 (一)把握理想育人导向,争做信念坚定的表率。追求崇高、坚定信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脊梁,也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主心骨。在当今世界,各种观念交相迸发、相互影响的情况下,强化理想主义教育,充实精神世界,注重理想育人显得尤为重要。每一个人的成长都饱含着老师的教诲,特别在青少年时期,老师教育对一个人价值观、人生观、

 世界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引导和基础性作用。广大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一定要有理想主义精神,自觉把灵魂置于高处,始终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不断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坚持用理想塑造人、用理想教育下一代,努力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培养和增强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价值选择能力、价值塑造能力,帮助学生把好人生的“总开关”,扣好第一颗“扣子”,从小立下远大志向,为报效国家、服务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不断为党和人民培育“四有”新人,为国家和民族造就栋梁之才。

 (二)把握道德育人导向,争做道德高尚的表率。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立德永远是我们教育工作的主题。互联网时代,核心价值观交锋更为激烈,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面临着更大挑战。广大教师要把道德育人放到重要位置,自觉把做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作为个人价值的不懈追求,把追求理想、塑造心灵、传承文明当作人生事业的奋斗目标,模范践行并自觉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加强师德修养,守住精神之美、行为之善、思想之真,去除浮躁之气、远离功利之风,真正把心放在学生身上,把根扎在三尺讲台,坚持言传与身教并举、教书与育人同步,加强对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抗战精神教育、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法治理念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切实肩负好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才的神圣

 使命。

 (三)把握知识育人导向,争做传道授业的表率。“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广大教师要牢固树立学习提能永远在路上的理念,适应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的新形势,不吃老本、与时俱进,时刻增强知识恐慌感和职业危机感,积极汲取新知识、补充新能量、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及时注入知识“活水”,确保自己始终站在发展的前沿,掌握教育的制高点,引领学生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提升成事之能,走好人生之路。

 (四)把握和谐育人导向,争做大爱无边的表率。人人奉献一点爱,爱的暖流就会充满人间。教育是塑造人类心灵和灵魂的伟大事业,热爱学生是教师厚重的职业底色。教师用爱去教育和感染学生,是职责,也是德行。教师的仁爱之心,不简单等同于父母爱子女,这是一种对国家、民族的爱在教师身上的体现,是一种无私的爱、不求回报的爱。广大教师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的嘱托,有教无类,“幼吾之幼”真诚尊重学生,以仁爱之心对待每一名学生,促成学生的成长进步;充分理解学生,以仁爱之心开启每一名学生的心灵之门,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时时关爱学生,以仁爱之心施展教育的魅力,以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社会的尊重。

  二、突出服务需求,进一步加快区域性教育中心建设

 当今世界,人力资源越来越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

 争力的决定性因素,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襄阳要建成汉江流域中心城市,人力资源的开发能力,必须高人一筹;建设区域性教育中心,将是重要战略支撑。全市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强化责任担当,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将实现人生价值与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结合起来,把自己的聪明才智贡献于襄阳教育事业发展,在建设区域性教育中心中展现风采、建功立业。

 (一)着力推动基础教育增优势、上台阶。基础教育特别是高中阶段教育是襄阳的强项和品牌,要为建设区域性教育中心打头阵、作先锋。要把基础教育作为百年大计常抓下去,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渠道,广泛吸纳民间资本投入,以充足的财力保障,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基础设施标准化、师资配备均衡化、教育教学质量一体化,努力实现“学有优教”目标。要进一步扩大优质高中规模,四中、五中要发挥好“领头雁”作用,进一步巩固提升“中国名校”地位;其他学校要迎头赶上,通过推行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校际交流等途径,努力在管理理念、办学方式、教育技术等方面提档升级,实现高中阶段教育优质、多样、特色发展,持续扩大襄阳高中教育品牌效应,带动全省、全国更多资源要素向襄阳汇聚。

 (二)着力推动职业教育创新路、创品牌。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千千万万的劳动者,需要千千万万的创新者。随着形势的发展,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德国职教发达,“德国制造”意味着“质量可信”;中国职教

 薄弱,“世界制造工厂”的产品合格率多年徘徊在 80%左右。事实说明,唯有一流的职教,方有一流的技工,方有一流的制造,方有一流的质量信誉。①要尽快扭转社会上存在的重学历、轻技能,重装备、轻技工,重使用、轻培养等倾向,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学习德国等职教发达国家的经验,创新职教方式方法,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办学路子,努力培养输送一大批怀有一技之长、具备职业精神的优秀人才,服务襄阳乃至湖北经济社会发展。②要围绕建设“万亿工业强市”战略目标,充分发挥“三大职教联盟”引领作用,鼓励职业院校校际竞争,促进职业教育资源优化整合,培育覆盖支柱产业的职教集团,构建覆盖经济社会发展的职教体系,形成万马奔腾、竞相发展的局面,真正打响擦亮“中国技工之乡”品牌,促进“襄阳制造”向“优质制造”、“精品制造”升级。

 (三)着力推动高等教育特色化、规模化。当前,社会上再次出现了“读书无用论”,这与高等教育发展的作用有直接关系。因为高等教育现状与人们的心理期望、社会需求间出现了严重错位。要建设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和区域性教育中心,离不开高等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就我市来讲,高等教育规模偏小是我市的弱项和短板。鉴于此,我们要加大工作力度,解放思想、坚定信心,科学统筹、分步实施,积极探索加快襄阳高等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一是在整合高教资源、扩大办学规模上、提升教学水平上动脑筋、下功夫,创造性地改变我市高教的弱势现状;二是创新高等教育发展模

 式,走特色发展之路,着力构建辐射周边地区、层次相对完备、特色比较鲜明的地方高等教育板块。

 在具体实践中,①要把培育创新创业文化作为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充分发挥知识人才聚集地,前沿科学、尖端技术、先进文化发源地的综合优势,引导学生自我觉醒、自我设计、自我成长,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努力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生力军。②要坚持市场导向,敏锐把握社会需求,依托现有大学生创业园,进一步加强创新创业平台建设,不断完善服务、扶持、奖励和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努力使高校成为引领社会创新、创业、创造的重要引擎。

 三、突出改革创新,进一步增强教育领域内生发展动力

 当今世界,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教育也是如此。要围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教育根本目的,进一步找准深化教育改革的着力点、突破点,破解新常态下制约全市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

 (一)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和老百姓息息相关,群众关心、社会关注。我们既要把每一个问题想深想透,把每一个环节设计好、衔接好,做好风险评估和预案,又要主动做好宣传,为家长、师生解疑释惑。要围绕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改革方向,积极跟踪各地的改革试点经验,科学评估高考加分、特长生加分等考试加分项目“大瘦身”后的影响,完善全市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对接措施,同步做好教育教学配套改革工作,确保

 平稳衔接、有序推进。

 (二)深化办学和学校管理制度改革。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兴办教育,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努力形成办学主体多元化、办学形式多样化的办学体制,促进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有序竞争、协调发展。要推进公办学校办学模式改革,增强公办学校办学活力。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推进教育法治建设,积极推行管办评分离,努力形成政府依法管理、学校依法自主办学、社会各界依法参与和监督的教育公共治理新格局。改革激励与评价机制,提高学校管理效能。加强民办学校内部治理,规范监事制度,促进健康发展。

 (三)不断扩大教育领域对外开放。积极探索建立具有区域特色的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平台,提升教育对外开放水平。推动人才培养、教师交流研修、汉语推广、合作办学等方面的国际合作深入发展。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的原则,创新全市各级学校对外合作机制,加大教育领域对外交流力度,注重学习借鉴先进,进一步更新管理者的工作理念,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增强师生的国际交流意识,提升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

 四、突出优先发展,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经济腾飞,源于教育。各级党委、政府要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定不移地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加快释放人力资源红利,服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可持续发展。

 (一)要高度重视教育发展。大家都看了“9•3”阅兵,在为国家各项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感到骄傲的同时,也应该从深层次反思甲午战争失败的惨痛教训。从根本上讲,甲午战争在很大程度上,输在理念和制度上,落后的理念和腐朽的制度使人的积极性难以得到充分发挥。高度重视教育,是保持先进理念、建立先进制度的重要基础。①牢固树立“抓教育就是抓发展”的理念。把发展教育事业作为加强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对教育工作高看一眼、厚爱一分,千方百计为教育办实事、办好事,真正做到认识到位、领导到位、投入到位。②牢固树立“抓教育就是抓民生”的理念。教育是最大的民生。要着眼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把加快乡村教育特别是贫困地区的教育作为重中之重,加快组建教育发展基金,加大对贫困学生的扶持力度,绝不能让一个孩子因为贫穷上不起学,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③牢固树立“关心教育就是崇尚文明”的理念。着力营造重视教育、支持教育、崇尚教育的社会氛围,努力形成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民以崇教为荣的良好风尚。

 (二)要认真落实政府责任。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切实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自觉按照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发展需要的原则,想教育之所想、急教育之所急、帮教育之所需,以更大的决心、更实的举措、更多的财力办好教育事业。①要积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把教育发展作为“十三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做好顶层设计,科学统

 筹教育与人口发展、教育与产业发展、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关系,促进我市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②要把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切入点,严格落实国务院《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 年)》的各项举措,结合我市实际,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破解乡村教师队伍数量不够、结构不优、交流不畅、素质不高等问题,逐步形成“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良好局面。③要高度重视校园安全工作,切实把学生饮食安全、交通安全等,作为社会安全的头等大事,认真抓紧抓好。

 (三)要进一步营造环境。教师队伍稳定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要在政治上爱护教师、在工作上支持教师、在经济上关心教师,特别是努力提高教师生活待遇,保障完善教师医疗、养老、住房等社会福利,切实解决好教师最关心的合理诉求。同时,要从实际出发,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激励政策,吸引优秀人才当教师,引导优秀教师终身从教,特别是鼓励有志青年到农村为教育事业发展建功立业。持续开展优秀教师评选活动,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保障教师的社会地位,激励广大教师爱岗敬业、奋发有为。

 (四)要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①要坚决贯彻全面从严管党治党的要求,认真落实“两个主体”责任,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严”集中教育和以“忠诚、责任、干净,争做好干部”为主题的“假如我是服务对象”大讨论活动,持续加强各级各类学校班子和党员干部教职工队伍的党风廉政教育,推动廉政文化建设进校园,切实做到守纪律、

 讲规矩、严管理。②要积极推进政务公开、校务公开,加强考试招生、基建项目、食堂经营、干部任用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廉政监管。③要持续推进教育系统行风校风、学风教风建设,加强作风评议和纠风治理,严肃整治乱招生、乱收费、乱办班、乱发教辅资料和上学“人情风”等突出问题,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教书育人环境。

 老师们、同志们,教育事业功在千秋,人民教师无上光荣。希望大家牢记使命、不负重托,再接再厉、扎实工作,争当忠诚于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好老师,努力推动全市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为加快建设汉江流域中心城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相关热词搜索: 区域性 再接再厉 教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