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城玮文档网 >作文大全 > 某县粮食局对于加快构建粮食产业化生产体系调查与思考

某县粮食局对于加快构建粮食产业化生产体系调查与思考

时间:2022-08-08 10:10:03 来源:网友投稿

 某县粮食局关于加快构建粮食产业化生产体系的调查与思考

 我县是一个产粮大县,但不是粮食强县,要实现由产粮大县向粮食强县的跨越,必须打破传统观念,转变经营方式,走现代粮食产业化发展道路,形成现代产业体系,实现富民强县。

 一、我县粮食产业的现状

 我县是优质粮食产区,有耕地 x 万亩,土地肥沃,灌溉便利,是传统农业大县,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和各种杂粮,年均粮食生产 x 斤,其中小麦产量 x 亿斤,为全国粮食生产基地县。

 民以食为天,粮食生产、粮食安全不仅关系到社会稳定与和谐,而且事关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因此,粮食问题始终是社会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民生大事。然而,多年来我县作为产粮大县的优势尚未充分发挥出来,一直没有形成特有的粮食品牌,粮食产业化程度不高,效益低下,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刻反思,究其原因,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受传统经营模式的束缚,沿续多年形成的小农经济生产经营方式至今没有改变,仍然是一家一户的种植模式,谁也不管谁,谁也不顾谁,粮食种植首先考虑

 自给自足,而不是面对市场,搞规模生产,根本不谈走产业化发展之路,严重缺乏搞产业化生产经营的意识。二是缺乏有效的组织引导。因为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受自然界影响直观,生产周期长,极具脆弱性,加之各级各部门组织协调起来又面临一定的风险,既怕农民受损失,不易接受,又怕犯搞强迫命令的老毛病。再就是由于农户对搞规模化产业认识不到位,部门组织有难度,所以就很难形成有效的规模化、集约化的粮食生产局面。三是眼前利益驱使。由于粮食比较效益低,农民只考虑眼前利益,什么赚钱种什么,忽视粮食生产。在面对社会发展一体化的今天,纵观我县农业生产仍停留在传统的小农家庭阶段,如果这种传统观念不打破,传统经营方式不转变,很难推进粮食产业的大发展。

 二、实现由粮食大县到粮食强县的转变,必须走产业化发展之路

 近年来,我县粮食产业化经营发展与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严重影响着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进程。尽管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有了很大进步,科技水平有了较大提升,就粮食经营来讲,与形成产业化差距甚远,精加工、深加工更是落后,农民只靠几千年来形成的卖原粮旧习不可能发家致富。因此,发展粮食生产、加工一条龙的产业化格局,是摆脱小农经济,使农民摆脱贫困,实现小康生活的必由之路。据调查,目前,全县共有规模以上粮

 食加工企业 x 家,年加工能力 x 万吨,如 xx 面粉日处理小麦 80吨,xx 公司 x 吨等。虽说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但仍达不到现代产业化发展的程度,叫得响的品牌、“名牌产品”或“放心粮油产品”几乎为零。虽说全县粮食加工企业从数量讲虽不少,但没有一家有影响的大型加工企业,更谈不上“旗舰型企业”。据不完全统计,我县每年生产的粮食,x%的以原粮销售到外省市,深加工的比例在 x%左右,由此可见,丰厚的财富白白的被流失。正因为如此,难以形成适度经济规模,市场竞争力和产业带动力不强。一是大多数加工企业都属于微小型,工艺设备落后,根本不具备研发能力,在科技开发等方面更是缺乏人才支撑,更没有科研开发的意识,科研投入、引进人才、引进先进工艺设备几乎就不考虑,严重障碍产业发展。二是全县所有粮食加工企业都是私营组织成分,企业生产经营仍然延用家族式管理模式,文化底蕴不厚,阻碍着企业的做强做大。致使全县粮食加工产品一直徘徊在初级加工和粗加工水平,精深加工和特色产品少的可怜,产业链条短,科技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不高,企业盈利水平低,每吨面粉纯利不足 x 元。这就使企业大大降低了抗风险能力。三是缺乏完备的购销网络体系。从原料来源,到产品销售,没有真正形成现代物流购销体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直处于弱势,最让人揪心的是,做为产粮基地县,虽然有几种面粉品牌,但产品结构雷同,加上包装和宣传滞后,挤进同一个市场往往靠低价互相倾轧,根本谈不上打入外省、市大型超市,影响了整个行业的

 市场竞争力,愈是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企业愈是陷入资金投入不足的困境,尤其是私营企业资金一直比较紧张,中长期贷款困难,使企业扩张发展举步维艰。四是我县粮食产业化经营组织化程度低。粮食种植面积分散,大多以家庭为单位,种植品种与加工企业需求衔接不紧,大部分优质粮生产还没形成区域、规模、连片种植。加工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连接也较为松散,企业与农户之间没有直接利益关系,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机制尚未建立,基本上还处于原料决定产品阶段,没有真正形成市场需求引导加工,加工需求引导种植的良好格局。

 我县作为产粮大县,要实现由粮食大县向粮食强县的转变,必须走产业化发展的道路,把推进粮食产业化作为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县域经济实力重要一环来抓,要通过加强“政府扶持,政策支持、行业努力、部门服务”等举措,着力推进全县粮食产业化整体突破发展。

 三、实现现代粮食产业化的对策

 粮食产业化是实现粮食生产、加工、销售的良性循环,开创一条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粮食产业化新路子,是发展现代农业,让农民得到实惠,让企业得到发展,让市场得到开发,让需求得到满足一举多赢的举措,是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的必经之

 路。

  (一)保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主导地位。粮食全面放开以来,允许多元经营主体进入粮食购销市场,农民可以不再固定地将粮食卖给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但这并不意味着国有粮食企业失去了主导地位,这就更需要国有粮食企业继续发挥主渠道作用,保持国有粮食安全的责任。根据近几年来的实践证明,消软国有粮食企业主渠道地位,不利于粮食产业化体系的建立和发展。从目前全县粮食市场的情况看,个体粮食收购和加工企业,属于无序竞争,为利所图的态势,缺乏龙头企业,更谈不上实施粮食产业化的发展理念,鉴于这种现状,扶持、组织国有粮食产业化发展至关重要。但这并不是说要排斥、放弃其他粮食企业,而是要以国有粮食企业为龙头,对全县粮食购销、加工企业进行资源整合,借鉴江苏省“粮食银行”的模式,为人民群众搭建服务平台,实现“粮权在农、管理在行、监督在局、利益共享”达到部局合理,经营有序,责任同担的目标,逐步扩大仓储规模,增大加工能力和水平,避免资源浪费,互相排斥,形成名符其实的产业化经营,把我县粮食产业化做强做大。

 (二)以龙头企业带动粮食“订单”,推进农户连片种植,实施企业+农户,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的规模化生产、加工一条龙的产业化路子。一是以市场为导向,从种植品种到加工,实行

 统一籽种、统一种植、统一收获、统一结算、统一加工的“五统一”。通过“订单粮食”引导农民调整优化品种结构。二是实施规模种植。我县 x 万多亩耕地,x 亩以上的大片耕地有 x 处,几百亩以上的连片耕地在 x 处之多,而且地势平坦,非常适合大面积耕种,虽然现在实行的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小片耕种。如何实现大片种植,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在“五统一”的同时,按每家每户实有耕地亩数进行收益分配,本着公正、公开、透明的方针,实施规模种植。这不仅节省人力、物力,还节约了资金的投入,粮食收获后,通过订单,可直接进入粮食储存加工环节。这样“订单粮食”就能有效地把粮食生产和流通的各个环节串联起来,改变传统的粮食产销方式,有利于发展市场适销对路的粮食品种,实现粮食产业的良性循环。

  (三)以农业科技推动粮食产销。开展“订单”粮食收购,发展产业化经营,较好地实现粮农与市场的连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农业科技部门的支撑。首先是从品种培育、管理到形成产品等都离不开农业科技部门。也就是说,粮食产量、品种的更新换代,都需要科技的大力保障,只有不断提升农业的科技水平,粮食产业化发展才会有不竭的后劲。再就是在产品加工上要实现创新,按照绿色、安全、健康的要求,加大科技投入,引进国内外先进加工设备,采取消化吸收等措施,提高加工质量和科技水平,使产业化不断发展壮大。

  (四)减少粮农风险,增加农民收入。为吸引和保持农户建立稳定的粮食产销关系,粮食购销加工企业在实施“订单粮食”过程中,除向农户提供市场信息、优良种子、生产技术等方面的服务外,在收购价格上还要给予农户以优惠,在确保国家最低保护价收购的基础上,要高于市场价。这样,对于农户来说,有了订单就有了销售,有了收入,尤如让粮农吃了“定心丸”,避免了盲目种植的市场风险,使农民增加收入有了保障。

 (五)以质量安全确立品牌优势。小麦是我地区人民的主食品种,其质量安全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我们在推进粮食产业化的同时,始终要把粮食产品的安全性放在重要位置,收放心粮,卖放心面粉贯穿于从生产、加工到产品的全过程。为使农业龙头企业的产品,尤其是小麦面粉有品位、高品质,我们要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标准生产,在生产的原头,从播种、施肥、喷药等各个环节,都要按照绿色食品的要求作业,确保质量,高标准,高起点地提升我县面粉品牌的知名度,打造在市场竞争中过硬的知名品牌,叫的响的名牌,在全省、全国乃至世界形成我们特有的“放心面粉”、“无公害面粉”、“绿色面粉”。

 (六)以走出去战略扩大做强粮食生产基地县建设。随着京、津、冀地区城市化进程迅速推进,粮食种植面积逐渐减少,人口

 递增这样的趋势,我们要紧紧抓住机遇,下大力组织好,实施好粮食现代产业发展的路子,稳固产粮基地,推动农民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大胆走出去,到省外、国外建立紧密型的“订单”粮食基地,充实粮源,为实现粮食产业化经营奠定有效保证。

 实践将证明,积极开展粮食产业化经营,打造企业+农户的粮食订单战略,实现粮食生产、加工、销售的良性循环,必将开创出一条新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现代粮食产业化道路,富民强县的目标一定会早日到来。

相关热词搜索: 粮食局 产业化 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