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城玮文档网 >作文大全 > 2022高考热点素材积累——健康,物权,旅游

2022高考热点素材积累——健康,物权,旅游

时间:2022-08-06 11:35:04 来源:网友投稿

  1 2021 高考热点素材积累:健康,物权,旅游 “向全国游客免门票”,展现安全美好湖北 ............................................................................... 1 近 400 家 A 级景区免门票,湖北欢迎你 ...................................................................................... 3 健康是责任 健身是任务 ............................................................................................................ 4 当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今日谈)

 ...................................................................................... 5 成长路上与运动相伴 ................................................................................................................... 6 健身“打卡” 助力小康 .............................................................................................................. 6 涉毒的优酷,一点也不酷 ............................................................................................................ 7 精准匹配,供需不错位(短评)

 ................................................................................................. 8 广州“桥中房”,体现对物权的尊重 .......................................................................................... 9 “桥中房”火了,尊重物权应该成为常识 ................................................................................. 10 治理教师吃空饷问题,不能被动等待举报 ................................................................................. 12 山寨《读书》杂志官网收取审稿费,到底谁在沉默 .................................................................. 13

  “ 向全国游客免门票 ” ,展现安全美好湖北

 2020- - 08- - 08 09:46:08

 来源:

 新京报

 作为此前受国内疫情冲击比较严重的区域,湖北需要这样一记大动作,感恩回馈全国人民的同时,也展示一个安全、美好的湖北,进一步推动更大范围的社会经济活动正常化。

  8 月 7 日,湖北宣布正式启动“与爱同行,惠游湖北”活动,全省 A 级旅游景区对全国游客免门票,感恩全国人民在抗疫期间对湖北的无私大爱。全国疫情低风险地区游客实名预约、测温、扫健康码后进入景区。活动从 8 月 8 日开始,

  2 一直持续到今年年底,包括“十一”黄金周在内。旅行社组团游客,同样也可以享受该政策。

  湖北用景区优惠回馈多方,已不是首次。今年 5 月 1 日,湖北就发布了《支持文化旅游产业恢复振兴若干措施》,其中明确对游客特别是抗疫一线医护人员开展感恩回馈活动。而此次 A 级景区对全国游客免门票活动,可以看作过往措施的延续和强力升级,得到了近 400 家 A 级景区、1000 余家旅行社、350 多家星级饭店的积极响应。

  可以说,优惠力度更大,范围更广,既体现了湖北的热情好客,也表达了湖北人的回馈心意。而且,作为国内疫情此前的“震中”,也是受疫情冲击最严重的区域,湖北确实也需要这样一记大动作,感恩回馈全国人民的同时,也展示一个安全、美好的湖北,进一步推动更大范围的社会经济活动正常化。

  今年年初的疫情期间,全国 19 省份对口支援湖北 16 市州,在荆楚大地同舟共济携手战疫的同时,也对其多了一份别样的情感。而今,风雨过后,湖北人民以爱的名义,再次发出邀约,在情与情碰撞的牵引下,相信会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走进湖北,去体会那一份源自感恩的爱和他们对疫后生活的信心。

  就眼下而言,湖北推出 A 级景区免门票的大操作,也来得正是时候:旅游消费对经济的拉动效果显而易见,而眼下正值传统旅游旺季,尽管当前社会经济秩序正加速恢复,但需求侧的游客可能还有或多或少的疑虑,供给侧的要素衔接匹配也需要更多的磨合。面向全国推出全省 A 级景区免门票活动,就创造了这样一个契机,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去实地体验、感受一个安全、美好的湖北,也让供给侧在恢复宝贵造血功能的同时,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和空间。

  作为遭受疫情影响最大的地区,湖北经济社会复苏的愿望无疑更为迫切,因而也更需要这样一个恰当的机会。但毋庸讳言,推进此次活动也需直面很多挑战。首先是疫情防控压力。在整体防控形势向好,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的当下,当地仍然要保证疫情防控的周到严密。这就需要,当地充分预估接待场景和能力,做好各类型压力测试,贯彻好各种防控措施,对极限情况要有准备和应对,做到促经济复苏、旅游体验与疫情防控兼顾。

  而将湖北的此次大力度促销推广和产品服务与其他地区区别开来,形成独特的影响力和吸引力,避免滑入低质低价泥沼,也需要湖北下硬功夫。尤其需要将此与其疫后整体经济复苏的大局联系起来,长远考虑,充分发挥旅游消费对内需经济的拉动效应。

 说到底,湖北全省 A 级景区向全国游客免门票,是裨益多方的利好举措,其传达出来的意义却不仅仅在旅游业,而是体现其疫后社会经济生活逐步恢复正

  3 常的一个窗口,是感恩,更是一份热情的邀约:一个安全、美好的湖北,欢迎四海宾朋。(社论)

 近 近 0 400 家 家 A A 级景区免门票,湖北欢迎你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2020-08-07 17:41 作者:王钟的

  今年暑期,各地有许多家景区下调了门票价格,其中湖北为全国游客献上的“大礼包”,无疑是最耀眼的。8 月 7 日,湖北省宣布,全省近 400 家 A 级旅游景区对全国游客免门票,全国疫情低风险地区游客,实名预约,测温、扫健康码后进入景区。这意味着,游客游览湖北省内主要景区都可以享受“0 元门票”。

  这项活动的主题是“与爱同行 惠游湖北”,表达了感恩全国人民在抗疫期间对湖北的无私大爱的心意。确实,在湖北最困难的时候,全国各地的医务工作者、志愿者“逆向而行”,帮助湖北挺过难关;其他省市的普通民众也出钱出力,表达对湖北抗击疫情的关注;在复工复产阶段,面对湖北农产品滞销的局面,各地消费者更是用钱包支持爱心直播带货。“武汉不孤单,有难一起扛”,是中国人民战“疫”的真实写照。

  目前,随着疫情在中国内地得到基本控制,旅游业复工复产有序开展,湖北省用景区免票的方式表达对全国人民的感恩,是一种巧妙且得体的表达。这种做法并非没有参照。比如,近年来贵州、广西等西南省份向来自对口扶贫支援地区的游客实施门票优惠或免门票政策;今年疫情缓和以来,很多地方都出台了对医护人员免门票的政策。此次湖北面向全国游客免门票,是将感激心意扩大到了更大范围。

  实施景区免票政策,也有利于受疫情冲击的旅游业聚拢人气,恢复信心。湖北有丰富的旅游资源,黄鹤楼、长江三峡等景区名扬天下。疫情影响下,相比其他地区,湖北旅游更需要一剂“强心针”来恢复,尤其在吸引外省游客方面努力下功夫。实施景区免门票政策,将吸引更多游客在制定旅行计划时把目光投向湖北。

  就景区所在地完善旅游产业结构而言,免门票也有深远的意义。众所周知,国内一些旅游目的地过于依赖“门票经济”,景区以门票收入为主要来源,缺乏多元的创收渠道。这一方面导致了游客对一些门票昂贵的景区产生抵触,另一方面也限制了景区自身做大做强。在旅游消费者越来越注重旅游体验,而不是停留于“到此一游”的当下,告别“门票经济”是必然的趋势。

  尽管湖北此次免门票是阶段性的,但在今年剩下的时间里,景区要探索新的平衡。这在无形中对景区经营者改善服务质量、多方位开拓收入来源提出了更高

  4 要求。未来,也会有更多景区经营者习惯低价门票或免门票的环境,重新制定景区的长远规划,探索门票之外实现景区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其实,对于全国游客来说,这个时候到湖北旅游,也是对湖北复工复产的切实支持。因旅游产生的住宿、餐饮等消费,关系到千千万万服务行业从业者的生活,辐射范围更大。政府推动景区实施免门票,不仅是一种对游客的实惠,也是切切实实惠及本地人民的举措。因疫情停滞的民宿可以重新开张,餐馆可以恢复往日的烟火气,“小经济”里有“大民生”,免门票能产生四两拔千斤的效果。

  当然,门票减免以后,景区的服务不能因此松懈,各项保障要充实、健全。免门票是湖北旅游品牌提质提量的契机,同时也是全国游客检验湖北旅游的“大考”。面对纷至沓来的游客,湖北景区要从容不迫、游刃有余,为旅游景区和游客的善意互动提供良性样本。湖北的做法还说明,感恩不仅是一种深沉的情感,还可以是快乐、积极、实在的表达。(王钟的)

 健康是责任

 健身是任务

 本报评论员 2020 年 08 月 08 日 04:3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今天,我们迎来了第十二个全民健身日。放眼神州大地,参与健身的人们犹如一道道跃动的风景线,展现蓬勃朝气、映照美好生活。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民健身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健康生活的基础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是每一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从“把体育锻炼作为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方式”到“带动中国 3 亿多人参与冰雪运动”,从“持之以恒开展群众体育”到“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近年来,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作为发展体育事业的主体,把满足人民健身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正深度融合,有力推动着健康中国建设,筑起民族强健的基石。

  一个健全的人既要有丰富的知识和文化内涵,还要有健康的精神和强健的身体。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人们更深刻地认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重视,承载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今天,“生活要小康、身体要健康”“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每一天、幸福生活一辈子”等观念已深入人心。体育运动不断激发出“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强大正能量。主动健身、科学健身已成为越来越多人们的自觉选择,全民健身正在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

  5

  健康是责任,健身是任务。无论是对于个人、家庭还是对于国家、民族,奔跑追梦之路,都需要健康为前提。保持健康、远离疾病,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家庭负责,对社会、对国家负责,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要想保持健康,就需要坚持不懈地锻炼健身,把每天从事适当的健身运动当作必须完成的任务。世界卫生组织研究发现,影响健康的因素中,行为和生活方式占比达到 60%。把健康的责任落实到每个人,把健身的任务落实到每一天,推动体育成为大众生活方式,体育强国建设就有了更坚实的托举,健康中国建设就有了更有力的支撑。

  全民健身运动的普及,也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城市“十五分钟健身圈”,将体育与生活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体教融合、体医融合,夯实了全民健身的发展根基,拓展着全民健身的发展模式;全地域覆盖、全周期服务、全社会参与、全球化合作、全人群共享的理念,加快了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呼应着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身需要。全民健身事业推陈出新、更上层楼,展开了更为宏大的时代画卷。以健康为责任、以健身为任务,做自己健康的主人,是值得大力提倡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

  人人共享体育,体育造福人人。动起来,投入到全民健身的潮流中去,为每个人的幸福、为民族的富强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动起来,让我们以强健的体魄、饱满的精神、奋发的姿态去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走向更加灿烂的明天!

 当好自己健康的 第一责任人(今日谈)

 林亦辰 2020 年 08 月 08 日 04:3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全家总动员,体验趣味十足的闯关挑战赛;与好友相约,去体育馆切磋球技;参加郊区徒步活动,边行走边欣赏沿途美景„„第十二个全民健身日到来之际,各地纷纷举办形式多样的健身活动,在丰富人们日常生活的同时,也激发起人们高涨的健身热情。

  健康是责任,健身是任务。长远来看,加强体育锻炼、养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提高自身健康水平的不二法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更是让人们认识到,“上工治未病”,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每个人都是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全民健身日是一份提醒——提醒我们,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是人生的财富;也是一份邀约——邀请人们培养健身习惯,锻造强健体魄,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身体健康是立身之本,人民健康是立国之基。把运动融入日常生活,让健身成为一种习惯,

  6 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我们就能让美好生活更加幸福、让健康中国充满活力。

 成长路上与运动相伴

 2020-08-08 08:32:49 来源:

 新华网

  少年强、青年强则中国强。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促进青少年健康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内容。少年强、青年强既包括思想品德、学习成绩、创新能力、动手能力,也包括身体健康、体魄强壮、体育精神。广大青少年要积极投身体育锻炼,既把学习搞得好好的,又把身体搞得棒棒的,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成长路上与运动相伴,挥洒汗水让青春闪光。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引导鼓励孩子走出去、动起来,把孩子的身体素质搞上去,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要更加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保持运动的良好习惯,养成一两项可以受用终生、能一辈子参与的体育技能;要开齐开足体育课,推动体育教育日趋科学、完善,增强教育和体育系统合力,推动青少年体育工作高质量发展。

 “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随着全民健身热潮的兴起,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加强,对青少年身体素质的重视也在不断增强。希望广大青少年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以文明精神和强健体魄挑起未来的重担,成长为堪当国家建设重任的栋梁之材。(文字:董璐 海报:张倩)

 健身 “ 打卡 ” 助力小康

 2020- - 08- - 07 16:19:08

 来源:

 新华网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确保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项重大任务。随着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等一系列文件的出台,中国人对全民健身和健康的理解也进入了新的阶段,从政府规划引导到全民广泛参与,多元化健身热潮在各地兴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体育和健康之间的联系,促进以治病为中心的“医已病”向以注重健康为中心的“医未病”转变。

  7

  近些年来,人民群众对生命质量和健康安全更加重视,健康需求呈现多样化、差异化的特点。对此,既要着力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努力做到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也要在“去哪健身”“如何健身”等与全民健身息息相关的“小事”上做实做细。要更科学合理布局场地建设、让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场地建设、让更多学校场地敞开大门,不断增加适合百姓健身的体育场所;要通过打造 15 分钟健身圈、推进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者低收费开放,进一步增加百姓身边的健身设施;要不断加强科学指导,让科学健身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减少不当健身带来的伤病隐患;要从娃娃抓起,提高体育教育在学校教学的比重,让孩子们学会一两项体育技能,培养其终身科学锻炼的好习惯,培育其健全人格。

  全民健身,个人受益,家庭受益,国家受益。期待通过各方努力,更多人能够科学地“动起来”,向着健康、向着运动、向着更加美好的工作和生活,出发!(文字:徐可 海报:张倩)

 涉毒的优酷,一点也不酷

 朱一梵 2020 年 08 月 07 日 20:09

 来源:人民网 近期,北京市“扫黄打非”办公室部署文化执法力量集中对视频网站进行专项整治。北京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总队对视频平台“优酷”、“爱奇艺”存在的违法违规问题开展集中查处,共查处违规行为 6 起,做出行政处罚 6 件,两家平台分别被处以罚款 9 万元。

 有一些细心的网友指出,在优酷的处罚中,明确了其平台含有“‘先吃点摇头丸’等涉毒内容”。涉毒、传播毒品的音视频内容在世界上任何国家和地区都是禁忌。开放包容的互联网环境,绝不意味着涉毒内容可以肆意传播。优酷作为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为广大受众提供含有涉毒内容的行为,违反法律规定。对其应有的道德谴责和舆论批判不能因制度讨论而被模糊,更不能因此改变监管部门对其严惩不贷的结果。

 毒品,一旦通过互联网视频平台,打破空间和时间的地域限制,将无节制的快速蔓延。任何互联网平台一旦在毒品的传播中起到了纵容或推波助澜的作用,这都不是一句“传播低俗”或“需要内容分级”所能盖过的。这种行为,是堂而皇之地突破公序良俗,是明目张胆地踏入非法之境,是肆无忌惮地践踏监管底线。

 更震惊的是,这已不是优酷首次因涉毒内容被查处。据最高检消息,6 月各大互联网平台共清理涉毒品音视频、文章(评论)1927 条,下线 7 名歌手 46 首歌曲,技术处理或查封账号 88 个。

  8 其中,优酷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清查涉毒品音视频 342 个,数量在被公示的平台中位列第一。仅仅时隔一个半月,优酷就再次被查出了涉毒内容。

 对此,优酷并未向公众作出解释和道歉,仅回应称“向有关部门做了深刻检讨并已整改完”。这句简答的回应,在公众和其广大用户的质疑中略显苍白。屡屡被查,何以屡禁不止?是优酷平台的内部风控管理机制出现了无法弥补的重大漏洞,还是如部分网友揣测那般为了追逐商业流量而放弃道德底线? 具体的原因,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我们却知晓:玩弄大众的信任,必被公众抛弃;敷衍了事的整改,也必被监管部门所不容。流量对于商业公司固然重要,但在道德底线面前,商业公司必须知道孰轻孰重、作出正确的选择。严肃对待,认真更改,加强自纠自查,完善内部风控制度,莫让道德成为一句空话、莫让道歉成为鳄鱼的眼泪!

 在今年的国际禁毒日,习近平总书记对禁毒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必须一如既往、坚决彻底把禁毒工作深入进行下去。这亦是社会各界的共同呼声!近几年来,无论是当年红极一时的小生柯某东,或者曾引领说唱潮流的艺人 P 某 one, 一旦涉毒,必然事业尽毁、身败名裂,被社会和粉丝唾弃。这恰恰展现出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对涉毒主体一如既往、坚决彻底的明确立场。

 优酷,创业团队赋予它的意义是帮助用户找到最酷的视频。涉毒的视频,既不优,也不酷。优酷不该忘记初心。

 精准匹配,供需不错位(短评)

 柯仲甲 2020 年 08 月 08 日 04:3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你需要的,我刚好在行”“帮别人一把,心里舒坦”„„近年来,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坚持需求导向、完善运行机制,让有意帮助他人的志愿者找到舞台,向真正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社会风尚蔚然成风。

  精心设计项目,让人人都能发挥所长。从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的“圆梦工厂”,到广东省博罗县的 105 个志愿服务精品项目,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跳出思维定式,把志愿者作为主体力量,精心设计志愿服务项目、有针对性地进行孵化培育,让每个“我”都能发挥自身优势,找到服务群众、发光发热的舞台。

  创新工作模式,精准匹配供需两端。过去一段时间,志愿服务领域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供需错配”现象。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积极探索百姓“点单”、中心“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相贯通的工作模式,精准匹配供需两端,推动志愿服务更精准、更专业。

  9 健全运行机制,确保志愿服务供给稳定。山东省荣成市一体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和信用体系建设,九台区打造群众身边留得住的志愿者队伍„„为了让志愿服务效果持久,确保志愿服务供给稳定,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完善保障措施,通过评优评先、积分激励、嘉许表彰等举措,增强志愿者的自豪感、荣誉感,让志愿者的善意有去处、爱心有回音、内心有收获,引导他们真正在田间地头和群众身边沉下心、扎下根。

 广州“桥中房”,体现对物权的尊重

 2020 年 08 月 07 日 07:49:43 来源:新京报 议论风生 通过道路“开眼”对个人物权抱以尊重,是城市管理理念的进步。

 8 月 3 日,广州海珠涌大桥正式建成开通,可因大桥为给“钉子户”绕道而“开了眼”,意外地成了一座“网红桥”。

 据新京报我们视频报道,这座桥中间有一处凹陷,凹陷处保留了一座民房,被双向车道环形包围。从航拍镜头下看形似一只眼睛,被网友称为“海珠之眼”。大桥开通后,作为“桥中房”的民房成了“网红打卡地”,不断有市民前来参观。

 对于民房未拆迁的原因,广州市海珠区龙凤街道办工作人员表示:“拆迁费他们要得太昂贵了。也跟他们协商过了,协商不了,他们要价太高了。”而住户则回应称,是在新房房源和房子所处地点两个细节上还没有和征拆方达成一致意见,“还没有谈完,我们和征拆方还是有谈成的可能的”。在梨视频的一段采访中,住户还表示:“给我们看过太平间隔壁的安置房。” 客观说,从现场照片看,这座民房从房屋质量到居住环境,都令人堪忧。房子本身是砖结构,看起来也有些年头了;房子四周被桥体包围,车辆昼夜不停地从头顶驶过,甚至由于道路在中间“劈叉”还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风险。从理性角度看,只要房主跟征迁方达成协议,居住条件应该会得到改善。

 这事在网上引发争议。部分网友认为房主有些太贪心了,最后把自己陷入了尴尬的境地;也有不少网友肯定了当地政府的做法:通过道路“开眼”对个人物权抱以尊重,是城市管理理念的进步。

 事实上,这并不是广州海珠区首次“为房改路”。此前,位于海珠区永新街28 号的两栋居民楼也因为有两户居民不愿意搬迁,当地政府修改了规划,特地修建了一座 360 度环绕的立交桥,并且安装了隔音设备,帮助居民免除车辆噪音。

  10 从公共价值的维度看,这样的拒不拆迁确实并非最优局面:不仅会影响项目正常推进,也会因重新规划带来额外的公共投入。涉及多户家庭的,还可能妨害其他人的权益实现。

 但从法律维度看,即将实施的《民法典》物权编,也明确规定征收个人住宅,应当依法给予征收补偿,维护被征收人的合法权益,还应当保障被征收人的居住条件。持有人对自己的产权享有处置权,这种权利不因行政命令或道德绑架而削弱。

 所以我们看到,当地政府没有强拆,也没有断水断电,而是在桥上“开了个口子”包容这座老房,还开辟专用通道供住客出入。而这也是我国的法治建设、城市管理逐渐走向成熟的一个小小的细节。

 然而,不得不说,这样的规划改道并非“十全十美”。对于房主和车主来说,桥上的“洞”的确还有一定隐患。目前,房屋住户对于是否搬迁持开放态度。我们依然期待房主和相关方能够把问题摆在谈判桌上,通过相互理解和尊重,最终达成协议,补上这个“洞”。

 但不管怎么说,海珠涌大桥建设过程中,宁可绕弯也没搞强拆,体现的是对物权的尊重。而这样的尊重,是对善作善为分寸的拿捏,也是在博弈未达成协议情况下对多方利益的平衡。

 思凝(媒体人)

 “桥中房”火了,尊重物权应该成为常识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2020-08-07 16:27 作者:熊志

  近日,位于广东广州的环岛路海珠涌大桥开通,桥中间的一座“桥中房”,因为被网友称为“广州最牛钉子户”而走红网络。8 月 6 日,广州市海珠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回应称,将继续保持和该业主沟通协商,争取尽早达成共识。

  从报道中的图片来看,大桥的 4 条车道,被中间的房子分成两条线路,在民房头顶绕开。俯瞰下去,桥和房形成了一个眼睛的形状。这一少见的“桥中房”建设“景观”,引发了不少的关注和争议。

  很多人都好奇,为什么这栋“桥中房”直到大桥建起来,也没有被拆除。据报道,之前有相关街道工作人员提到,房主要价太高。不过这一说法很快就被否认了,房主梁女士表示,不搬走不是为了钱,而且政府给出的两套安置房选项不好,像有一栋安置房源还对着医院太平间。

  11

  值得一提的是,对梁女士只被带看过两套房的说法,官方予以否认,称“提供过多套不同朝向、交通便利的置换房源”。双方的说法孰真孰假,现在依旧不甚清晰。

  不过这并不能影响外界对此事的评判:对政府绕开房子建桥,并给一家人留下进出通道的人性化举措,很多网友表示好评;而被打上“最牛钉子户”的身份后,房主则受到了不少为人贪心的质疑。

  此事中,当地政府部门的表现的确值得点赞。征地拆迁,本身是一个利益敏感且矛盾多发的领域。原来,为了逼走房主断水断电,甚至是违法强拆的案例,时有曝光。广州方面选择保留房屋并高成本绕道施工,无疑体现了对私有财产的尊重。

  反之,一些网友或者指责房主漫天要价,甚至给她扣上不通情理、不顾大局的帽子,或者对她现在出行不便、失去博弈筹码而表示幸灾乐祸,这种评判思维需要纠正。

  首先,房子对绝大多数人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财产,如果被迫需要拆除,提出合理的诉求理所应当,不应该理解为贪婪。再者,拆迁问题首先是个法律问题,而非道德问题。而法律严格保护私有财产,不管是哪款法律,都没有规定房地产开发或者市政工程建设,可以未经房主同意便拆除房屋。

  为保障公民的合法物权,避免违法强拆侵害民众利益的现象,过去这些年来,从国家到地方层面都出台过相当多的文件。一方面,这是严格限制拆迁的流程,另一方面,这也是不断完善补偿的标准和机制。

  无论是征地还是拆迁,本质上都是基于法律的一种博弈。拆迁户可以谈判,提出筹码,和政府部门或者开发商协商。不宜认定这种做法是拆迁户存在道德过错,不顾大局。

  当然回到此事而言,不是说该放任这种“开天眼”的桥梁结构普遍存在。从设计来看,这样的道路有不小的交通隐患。对房主来说,在车辆噪音之外,同样存在着安全问题。正因如此,双方都表示将继续协商,不排除协商一致后拆除房屋的结果。

  不管怎么说,即便后续的拆迁和建设成本都很高,但相较于违法强拆,这也算是一个相对不坏的结果了。而广州当地尊重物权的做法,同样再次提醒,对私人财产的守护,必须是底线式的,全局利益不能随意压倒个人利益,哪怕它会带来一定的成本和代价。

  随着事件关注度的升温,此事协商解决的可能性,进一步提升。这种处理方式,其实也是为其他地方提供了参照提醒——在涉及到征地拆迁问题上,要实现

  12 多方利益的平衡,就要充分尊重民意和物权,采取积极协商而非动辄使用强力蛮力的方式。

 治理教师吃空饷问题,不能被动等待举报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2020-08-07 17:40 作者:杨三喜

  近日,针对河南省唐河县大河屯镇多名教师被举报吃空饷一事,当地官方回应称,经查共有 5 名教师存在吃空饷问题,另有 3 名教师请假手续不规范脱岗问题。当地对该 8 名教师脱岗期间工资没收上缴财政,并给予处分。同时,拟给予多所涉事学校校长相应处分。

  调查发现,吃空饷的教师长期未在岗,最长的多达 1261 天,不在岗期间出资找他人代课,请假手续不规范的教师也是动辄几个月不在岗。长期“离线”、占编不谋事、在编不在岗现象是对教师编制等资源的浪费,同时会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破坏当地的教育生态。“事不干,钱照拿”,一边在学校挂名,拿着国家发的工资雇人完成教学任务,一边“赚外快”,还是对在教书育人岗位上兢兢业业的其他教师的不公,会打击在一线认真工作的教师的积极性。

  然而梳理相关新闻会发现,吃空饷的行为相当之普遍。2019 年年底,中央编办会同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就关于进一步挖潜创新加强中小学教职工管理出台了有关政策意见,明确规定要严查中小学教职工吃空饷占用编制等问题,严禁公办学校在编教师长期到民办学校任教。在此之前,不同地方都启动过严查吃空饷的行动,但却始终无法根治这一问题。就在今年 5 月,河南省滑县教育局召开教师“吃空饷”专项治理推进会,公布了近两年来查出的吃空饷情况,共有 166 人在此压力下自动辞职,115 人受到解聘、开除、降级、党政记过等处分。

  回看唐河县对脱岗教师和所在学校负责人的处理决定,追回工资、警告或记过处分、诫勉谈话。这种程度,似乎不足以形成有效的震慑,也难以真正夯实学校负责人的主体责任。

  发现问题、治理问题真得有那么难吗?一名教师累计 1000 多天不在岗,出资找他人顶岗代课,学校领导怎能毫不知情?就算学校领导不知情,身边的同事也不知道?部分地区教师吃空饷显然属于公开的秘密,没有上级的检查、督导,没有群众的举报就任其自流。这背后是学校相关负责人的漠视纵容,是教师人事管理制度和规范形同虚设,更有可能是学校上下形成了某种利益共同体关系。

  治理教师吃空饷现象,第一步是对当事人进行处罚,不仅要收回工资,严重者还应开除教师岗位。只有把宝贵的教育资源用好用活,用在真正认真工作的教

  13 师身上,才能确保基层教育质量。严惩的意义,更在于打破以往不劳而得的幻想,扭转教育生态,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环境。

  制度层面,有关部门必须不断加大对编制、人事、财务等日常监督管理,使其趋于法治化、规范化、完善化,从源头上阻止吃空饷现象的发生。

  当然,再严密的制度最终也要靠人来落实。有关制度和责任没有落实到位,教师的管理体系还不够规范和透明,是吃空饷现象屡禁不止的根源。只有让日常化的管理行之有效,才能不需要启动一波又一波的严打,真正解决问题。所以制度之外,必须落实好学校负责人的监督管理责任,杜绝对不良现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怠惰心理。一旦出现问题,对于学校负责人也不能轻易放过,要严肃严厉追究。(杨三喜)

 山寨《读书》杂志官网收取审稿费,到底谁在沉默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2020-08-07 16:24 作者:任然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旗下知名思想文化评论刊物《读书》杂志近日被曝出一个假冒“官网”。8 月 5 日,有媒体披露了一个假冒《读书》杂志官网的山寨网站(www.dushuzz.cn)存在涉嫌学术欺诈的情况。对此,《读书》杂志副主编刘蓉林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几年前就知道假网站在收所谓“审稿费”,编辑部每年都接到过投稿人的电话,称自己已经交过“审稿费”,询问稿子什么时候能发。《读书》杂志编辑部曾采取过很多举措,包括报案、投诉等,但都没有下文,“2017 年我们向百度投诉过,他们很快将假网站撤了下来,但没过几天又重新出现了”。

  山寨“官网”不是没见过,但这个《读书》杂志的山寨网站之强势还是超出了想象。比如,被报案、投诉后,居然“没过几天又重新出现”;再比如,该山寨官网还曾在首页刊发公开声明,上演“贼喊捉贼”的戏码:近期本网电子邮箱被不法分子盗用,冒用期刊的名义发送采稿通知,收取审稿费或版面费。这般如“打不死的小强”的山寨网站,难道真的治不了?

  《读书》杂志没有独立官网,媒体查询工信部 ICP/IP 地址/域名信息备案管理系统,也并未发现该网站的任何注册信息,这家网站的“山寨”本质恐不难坐实。但问题在于,在多次报案、投诉后,其为何依然能够“起死回生”?对于此事,相关部门显然应该主动予以排查,不能让这个既涉嫌侵犯其他机构权益又涉嫌学术欺诈的山寨网站继续招摇过市。

  要知道,山寨知名刊物的官网,不可能只是无厘头的恶搞,而是有着明显的利益诉求。事实上,这次该网站引发媒体关注,其起因就是被指“诱骗‘涉世未深’的潜在作者投稿,进而通过各种方式骗取版面费”。近些年,类似的虚假期

  14 刊网站涉嫌学术欺诈的事件其实已被媒体多次报道,不少大学生成为受害者。此次事件引发关注,虽然有着山寨读书《杂志》官网的“噱头”,但其本质上,依然还是虚假期刊骗取版面费。

  换言之,对其查处,不仅仅是要追究其山寨他人网站的责任,更要严查背后的学术欺诈利益链。因此,《读书》杂志“报案两次,都没有结果”之后,相关部门是时候行动了。

  除了需要监管部门主动出手,相关搜索引擎是否履行了应有的把关责任,也耐人寻味。按照《读书》杂志方面的说法,在向搜索引擎投诉后,该网站曾被很快撤下,但最终却又重新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否正常?另外,媒体求证发现,在多家搜索引擎网站输入“《读书》杂志”,这个山寨“官网”都往往出现在搜索结果的显著位置。这种状况到底是技术性“疏忽”,还是有着其他人为操作的成分?比如,是否是“竞价排名”的结果?对此,相关搜索引擎也有必要作出回应。

  山寨网站不可怕,可怕的是明知道是山寨的,相关方面的沉默依然能让其大行其道。一家屡被投诉、涉嫌学术欺诈的山寨“官网”居然能够一再“复活”,骗取版面费,这是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损害,也是在挑战社会对于学术欺诈的容忍度。希望各方都能够拿出负责任的态度,亮明应有的立场,也以实际行动回应举报人。(任然)

相关热词搜索: 高考 热点 物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