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城玮文档网 >作文大全 > 中外酒文化对比

中外酒文化对比

时间:2022-07-27 10:25:03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

 随着中西方交流的扩大,世界汉语热的兴起,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也越来越受到重视。“酒”作为一个既传承历史又通向未来的道具是一个值得我们研究的课题。酒文化源远流长,品种繁多,是一个国家历史发展和文化沉淀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中西方文化价值观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异,酒文化也是一样。我国是拥有几千年酒文化的大国,酒在很多交际场合都扮演者重要的角色,比如家庭聚会、朋友聚会、商业谈判等。“无酒不欢”便是我们赋予酒文化最高的评价。本文主要介绍中西酒文化的传承、酒文化的物质表现、饮酒中的礼仪文化以及文艺作品中的酒等,通过这些方面的对比,进一步阐述中西方文化差异特别是价值观方面的差异,以期对中西方文化交流交往起到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中西方

 酒文化

 对比

  A comparative study of wine culture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mmunication in the western world, the rise of Chinese ho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has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Wine" as a heritage of history and to the future props a subject worthy of our study. Wine culture has a long history, a wide variety, i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a national history and culture in the process of precipitation. Chinese and Western values are the same fundamental differences of wine culture. China is a country with great power of wine culture for thousands of years, wine in many communicative situation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such as family reunion, friends, business negotiations. "No wine no matter" is our highest wine culture gives evaluation.Wine in the material performance of this paper mainly Chinese liquor culture, heritage and culture of wine, drinking etiquette culture and literary and artistic works, through the comparison of these aspects, further elaborated differences in values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culture and Western culture, especially, in order to Western cultural exchanges to certain help.

 Key words: West and East;wine culture;comparison

  目 录

 前 言 ........................................................... 1 一、 中西酒文化的传承 ........................................... 1 (一)酒的历史 ............................................. 2 (二)酒文化在发展过程中的特点 ............................. 3 二、 酒文化的物质表现 ........................................... 4 (一)酒与酒的佐餐物 ....................................... 4 (二)中西方的酒具文化 ..................................... 5 三 、饮酒中的礼仪文化 .......................................... 10 (一)敬酒与劝酒 .......................................... 11 (二)痛饮之思绪 .......................................... 12 (三)饮酒之长幼尊卑 ...................................... 13 (四)文艺作品中之酒 ...................................... 13 结 语 .......................................................... 16 参考文献 ....................................................... 17 致 谢 .......................................................... 18

 1

 前 言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凝聚力形成的关键,是落叶归根的根源。文化的差异导致中外风俗习惯的不同,引起中外人们思维方式的差异。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酒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酒的历史漫长,随之形成的酒文化也就源远流长。酒就像血液一样,在每个民族文化里流淌。然而源于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中西方酒文化亦显现出不同的特征。在中国文化中,酒都是作为一种文化消费,亲朋聚会,浅尝小酌可以营造气氛、增进感情。《圣经》记载道,耶稣在最后的晚餐下把葡萄酒分给门徒,并告诉他们,葡萄酒是自己的血,让人们记住他是为了替人们赎罪而死的。在西方人眼中,酒是特殊的艺术品,拥有魅力和生命。面对这个充满魅力和生命的神圣艺术品,西方人自然会热爱它、饮用它,并且用心去欣赏和玩味① 。可以说,古今中外,酒已经渗透到了包括政治、经济、文学、艺术、饮食、养生等各方面在内的社会生活中。由此可见,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酒不仅仅是作为一种物质而存在,更是一种文化象征。它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不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化——酒文化。酒作为文化的一种载体,与文化一样,由于历史背景、生活环境、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思维模式等的不同,在中西方呈现出其风格迥异的民族特性。总之,中西方的酒文化在诸多方面存在着差异。

 一、中西酒文化的传承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是酒的故乡。在中华民族上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酒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酒文化作为一种较为特殊的文化形式,在中国有着独特的地位,是我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历史十分的悠久。同样的在西方,酒也深受人们的喜爱,酒已经成为西方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中国的酒文化像一首美丽的诗歌一般,神奇甜美;而西

   徐琰.从酒文化的语词形态异同点看东西方文化特质.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 年,第 7 页

 2

 方的酒文化则像一首摇滚歌曲,激情欢快。纵观中西酒文化的发展史,随处都可以闻到酒的醇香,可以感受到酒文化的悠久以及奇特。由于生活环境、历史背景以及思维方式的不同,中国与西方在酒文化上也存在显著的不同,各自呈现出缤纷夺目的民族特性。

 (一)酒的历史

 尽管中国和西方的国家有很多的不同之处,但我们不能忽略这其中的相同点。中国和西方国家在酒的起源方面都有着美丽的传说。在中国,约在公元前 2800 年至前 1800 年的龙山文化时期,便出现了自然发酵的果酒。到了商代 , 利用谷物糖化再酒化的酿酒技术已很普遍。曹操在《短歌行》里写过:“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相传杜康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酿酒始祖”,因此后世的人将杜康作为酒的代称。过去有一些酒厂还把杜康供作祖师爷,日本的清酒行业也都把酿酒员尊称为“杜氏”。杜康发明了酒是民间最认可的说法 ,《说文解字》中也有记载 :“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 , 杜康也”。当然,也有些人为仪狄是酿酒第一人。但不管怎样,不管是谁先造的酒,都足以说明中国的酿酒历史距今起码在四千年以上,当今的许多考古发现也足以证明了这一点。

 在西方,尽管他们没有太多详细的记录着关于酒的历史,但关于酒的起源仍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流传下来。在西方,酒文化和希腊、罗马神话是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希腊神话中的酒神是狄奥尼索斯是葡萄酒与狂欢之神,也是古希腊的艺术之神。据传说,他是宙斯和西姆莱公主所生的儿子。早在公元前 7 世纪,古希腊就有了“大酒神节”。每年 3 月为表示对酒神狄奥尼索斯的敬意,都要在雅典举行这项活动。人们在筵席上为祭祝酒神狄奥尼索斯所唱的即兴歌,称为“酒神赞歌”。酒神节变成了狂欢节,从古罗马、古巴比伦到当今世界各地几乎都有酒神节的存在。

 3

 (二)酒文化在发展过程中的特点 酒是一种艺术,它以其水的外形,火的性格,渗透在人类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人类文化的每一个方面。它在世界文化中也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在文学和艺术的领域,酒的精神无处不在,并且深深影响着文学人士在各方面的造诣,是自由,艺术和美丽相结合① 。毫无疑问,酒在中国人的生活和文化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酒与大对数中国文人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它也是普通国人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古代帝王的宴会也离不开酒作为招待,各种各类的酒也成为祭祀物品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当然,中国很多知名的诗人或艺术家都会在酒后创造出很多杰作。例如:唐代诗人李白,他很是爱饮酒,并因此写出很多不朽的诗。早期的作家都爱好饮酒,认为饮酒是消磨时间的雅致方法。除此之外,品酒也是饮酒的一部分。人们发明多种游戏来进行一系列的饮酒活动,包括历史知识,文学,音乐和诗歌。在古代打战前,将军会用酒和肉来宴请自己的士兵。如果赢得了战役,会被奖赏上等好酒。如果有战士战死沙场,同僚会把酒洒在那一片土地上,以此作为祭奠。最后,思想意识形态上流传下来的相似之处催生出浪漫主义,并发展为主流思想。在西方,神人用神酒来对抗着文明世界。他厌恶文明世界的产物,在他看来,文明世界里的人都渴望与沉醉在肉体和精神里。美国西部的人认为,一个人最大的成功包括沉醉。谨慎与热情的冲突贯穿于西方的历史,正如美国人对于酒的敬仰。西方浪漫主义哲学也由此产生。在美国东部,酒文化对浪漫主义产生很大的影响,尽管浪漫主义没有太多理论上的哲学立据,但是他们主张要随时保持现实的态度。

 酒在中国可以延伸到任何的层面上去,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喝酒习惯。很多时候生意都是酒桌上谈成的。比如,一般的工人们下班了去喝酒,一般喝的都是啤酒,在酒桌上,大家畅所欲言,什么都可以谈,无所顾忌。一般这种聚会是最热闹的,这样的酒会同样也适用于朋友间的聚会。反之看看商务聚会,人们表面上谈笑风生,背地里却不是这样的。俗话说,酒桌之上都是朋友。有个词叫酒友,意思是以酒会友,通过喝酒结识朋友,但是很多时候这个朋友并不是真正的朋友,因为还有一个

   曲晓慧.酒文化之中西对比.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 年,第 29 页

 4

 词叫酒肉朋友,这些朋友在你困难的时候只会离你而去。所以,酒可以给你带来朋友,但是真正的朋友还是得靠自己平时的努力。

 二、酒文化的物质表现

  酒的文化不仅仅体现在历史和精神上的,有它延伸出的各种物质文化也是品类繁多。无论中国还是西方,喝酒都要有酒杯和佐餐食物。可以说佐餐物品和酒杯也是独一无二的文化。它们反映出不同地域人民的生活习惯和性格特征。

 (一)酒与酒的佐餐物 酒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中西方酒文化差别在物质层面下的表现:在酒的用料与品类下,中国最具特色、最著名的是用粮食酿造的粮食酒,西方则是用葡萄酿的葡萄酒;在酿造工艺下,中国讲究料、水、曲三者统一,采用固态、复式发酵法,西方以料为核心,采用液态、单式发酵法① 。

 纵观各类酒品不难发现,东方以酿造米酒为主,中国酿酒原料主要有小麦、高粱和粟、稻谷。在西方众多的酒中,最具特色、最著名的属于发酵酒的葡萄酒和属于蒸馏酒的白兰地,它们用的几乎是百分之百的葡萄。

 在酒的酿造工艺上,中国讲究料、水、曲三者统一,采用固态与半固态、复式发酵方法。

 西方则以啤酒和葡萄酒为主。在西方文明的起源中,主要的农作物是麦类,众多考古发现表明,早在远古时代,巴比伦人就已用小麦制成啤酒,远古埃及人也有如何酿造啤酒的记载。在西方国家葡萄的产量和品质都首屈一指。在这样的条件下,西方的人们可以大量地用葡萄酿制并享用葡萄酒,所以古代西方盛行“啤酒和葡萄酒文化”。

 西方重在讲究料为核心、桶和窖为保障,采用液态、单式发酵方法。在葡萄酒的酿造过程中,葡萄起最重要的主导作用,人的劳动则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

  张志超.应英汉酒文化的不对等分析.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9 年

 5

 法国葡萄公厂区蒙彼利埃和波尔多,为了改进红葡萄酒质量,采用了一个新设备,在葡萄破碎前进行全部热处理的新方法。这一工艺有三个优点葡萄经过热处理,可浸出葡萄皮上的色素和香气葡萄通过热处理,可破坏多酚氧化酶葡萄通过热处理,可去掉葡萄上的尘土和一部分果胶。但通过热处理的葡萄必须立刻冷却,进行发酵。在正常的年景,这个葡萄热处理方法可明显地改进葡萄酒的质量和色泽。

 除了酿酒方面的差异之外,中西方在酒的佐餐物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

 中国饭菜堪称世界第一,但是在饮酒方面却比西方略逊一筹。首先,中国酒的种类不及西方多。《世界名酒》知识一书中介绍中国名酒共计 196 种;西方名酒,仅苏格兰威士忌一种的主要名牌产品就列举出 148 种。其次,中国人主张每次只饮一种酒,认为几种酒同时下肚后酒力不易发散,从而导致伤身。西方人喝酒,则喜欢吃一道菜换一种酒,一般吃沙拉和冷拼小吃时喝干白葡萄酒;吃头道序菜时喝干白、干红或玫瑰葡萄酒;吃海鲜类正菜时喝高度干白葡萄酒;吃肉禽类正菜时喝高度干红葡萄酒;吃甜食时喝甜食酒或香槟。此外,饭前要喝开胃酒,餐后要喝鸡尾酒或蒸馏酒。一顿饭喝下五六种酒时常有的事。西方人在饮酒时有时甚至不需要佐餐物。而中国人吃菜讲究色香味型声器的多种配合,但在饮酒时却没多少讲究。中国的酒楼、酒馆的布置朴实无华,佐餐一般也就是花生米、火腿肠等。而西方的酒吧完全不同,它们有特定的布局,特制的柜台、凳子、酒杯等① 。

 (二)中西方的酒具文化

  饮酒须持器,古人云,“非酒器无以饮酒,饮酒之器大小有度”。也就是说有了酒,就要有酒器② 。

 说到饮酒之器,与酒具相关的酒文化在历代的文学作品里面反映很多。我们不禁想起文学作品中常出现的情景。从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李白的《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到苏东坡“一樽还酹江月”,再到李清照“三杯两盏,怎敌他、晚来风急”…… 直至江湖豪杰“以瓢沽酒”或“大碗筛酒”。

  张周瑞.品味:中西方酒文化的差异.考试周刊,2011 年,第 10 页  熊明.中国传统饮流器研究.湖南师范大学,2008 年,第 18 页

 6

 上面提到的杯、樽等等,皆是饮酒器具。只不过时代不同而饮者有别,上古之人临池用手掬捧而饮,草莽英雄瓢舀碗盛豪饮,文人雅士持杯把盏酌饮。

 这些酒器标志着我国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反应酒的文化和工艺水平,酒器作为中国源远流长酒文化的实物见证者,不仅可让人追忆到历史文明的遗风,而且让人依稀可见前人生活习俗、审美价值的风韵,所以酒器作为酒文化的一部分同样历史悠久,千姿百态。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酒器的生产也不断发展变化。酒器的制作无论在技术,材料,酒器的外型等均产生相应的变化,故产生了种类繁多,令人目不暇接的各种酒器。

 我们先谈一下酒的容器,现在我们俗称酒瓶或者酒罐。我国盛酒的容器就有很多,比如:古有尊、觥、彝、瓿、晕、卣。现有罐、桶、瓶等。

 7

 (1)尊亦作”樽”、“缶尊”:为古时盛酒器皿,盛行于商代和西周。

 古代文人对“樽”似乎特别珍爱,在一些诗词作品中,常出现“樽”字。汉代《古歌》:“上金殿,著玉樽。迎贵客,入金门。”李白《前有樽酒行》:“春风东来忽相过,金樽绿酒生微波。”韩愈《赠张籍》:“尊酒相逢十载前,君为壮夫我少年。尊酒相逢十年后,我为壮夫君白首。”欣赏这些诗词,感觉到尊的华贵与不凡了。

 尊的形制最常见的有圆形、侈口、圈足的,也有侈口方形的尊。另外,在尊一类的器物中,还有一些鸟兽形状的,即所说的鸟尊、象尊,这应该是尊的一种特殊形制,统称为鸟兽尊。它们的用途均为盛酒器。

 在汉文字中还有另一种解释:尊敬、尊重。据传:商代用尊盛酒,限制非常严格,只有国王和宰相级别的人物方可用尊,因为这些人地位高,人们必须对他们尊敬,其含意由此而来① 。

 中国历史博物馆珍藏了一件遐迩闻名的商代四羊方尊,是我国迄今所见商代青铜方尊中最大也是最精美的一件,于 1938 年在湖南宁乡黄材月山铺出土,尊高 58.3 厘米,边长 52.4 厘米,重约 34.5 千克。四羊方尊造型奇特喇叭状的方形口部,有一种强劲的张力。羊角、蟠龙和饰蚊使该尊造型富有气势,线条光洁刚劲,尤其是四角的大卷羊角形象,宁静而有威严感,是商代青铜工艺和制作技术的最杰出的代表。该器上部的尊口,呈外侈关正方形,舒展豪放。中部是器的重心部位。四角各塑一羊,栩栩如生。尊体的四面正中各有一龙。尊的下部,八条浅浮,雕的羊腿呈外撇状,既与上部的方形尊口相呼应,又增加了器身的稳定感。四羊方尊,不仅是青铜工艺精品,而且是稀世珍宝。是我国商代最大的铜方尊,造型雄健洒脱,铸造工艺精湛,装饰艺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是国家级的文物珍品。

 (2)觥:中国古代的盛酒器最早出现在商代中晚期,一直沿至西周中期,西周后期逐渐消失。椭圆形或方形器身,圈足或四足。带盖,盖做成有角的兽头或长鼻上卷的象头状。有的觥全器做成动物状,头、背为盖,身为腹,四腿做足。且觥的装饰纹样同牺尊、鸟兽形卣相似,

   王春华.中西酒文化差异考究.酿酒,2011 年,第 12 页

 8

 因此有人将其误以为兽形尊。然觥与兽形尊不同,觥盖做成兽首连接兽背脊的形状,觥的流部为兽形的颈部,可用作倾酒。

 在商周时代的神话和美术中,动物和动物纹样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这是众所周知和得到承认的事实。青铜礼器在当时是用于祭祀仪式而且在主人死后一起埋葬而进入祖先世界,因此,各种动物形或动物身体的部分成为青铜礼器的装饰母题而使这些青铜器具有宗教上和仪式上的意义是可以理解的,考古学家分析了从商代到战国的青铜器装饰纹样,把青铜器上的动物形花纹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可以识别,在现实生活中能找到的动物、禽类,可慨括为写实动物,如猪、牛、羊、鹿、鸟、鱼等,此类动物在祭祀中可作奉献的牺牲;另一类动物是神话世界才提到而自然界见不到的动物、禽类,它们被夸张,或被图案化,可慨括为抽象动物,如饕餮、龙、夔、凤、怪兽等,在祭祀中被规作神奇力量,扮演沟通天地的助手。

 (3)夔:传说中的一条腿的怪物,古代也有传说是一种龙形异兽,商周铜器上多夔状纹饰。

 司母辛奇兽铜觥:于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是一件样子很奇特的盛酒器,其形象似兽非兽,似鸟非鸟,怪诞难解。该器乍看属马驴之形,然而却又头生一对大弯角,前肢奇蹄,双肩及前肢饰卷龙纹,后肢有鳞纹如禽鸟腿,下为鸟爪状足,臀部正中为乌面纹,两侧有巨器,扳恰作首尾,扳首饰兽头,盖背兽角之后雕一条卷尾巨龙,龙生兽耳,相状角,三角纹鳞,龙背有扉核,空白处填充二虎一夔。揭去就盖,可从献中以斗勺舀酒,亦可捧觥前倾使酒从觥中斟出。就高 36 厘米,重 8.5 公斤,有铭文“司母辛”,现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4)彝:盛酒器。盛行于商晚期至西周中期。彝本是青铜礼器的通称,据甲骨文,象双手捧鸡奉献之意。本义:古代祭祀时常用的礼器的总称,彝鼎(泛指古代祭祀用的鼎、尊等礼器),“彝尊”二字常联用,是作为祭祀礼器的共名。

 宋人始称这类器物为方彝。方彝的造型特征是长方形器身,带盖,直口,直腹,圈足。器盖上小底大,做成斜坡式屋顶形,圈足上往往每边都有一个缺口。也有少数方彝下腹外鼓成曲腹状。方彝的盖与器身往往铸有 4 条或 8条凸起的扉棱,全器满饰云雷纹地,上凸雕出兽面、动物等纹样,给人以庄

 9

 重华丽的感觉。商代晚期的方彝一般多是直壁,上口大于底部。

 瓿: 盛酒器和盛水器,亦用于盛酱。流行于商代至战国。器型似尊,但较尊矮小。圆体,敛口,广肩,大腹,圈足,带盖,有带耳与不带耳两种,亦有方形瓿。器身常装饰饕餮、乳钉、云雷等纹饰,两耳多做成兽头状。

  与中国相比,西方的酒容器,显然没有那么丰富,他们的酒容器一般就是一个简单的玻璃瓶。谈完了酒的容器,我们再来看一下饮酒的器具,俗称酒杯。在中国,古代的饮酒器有爵、角、觚、觯等,现代有杯、盏、盅等。

  (1)爵:饮酒器中最著名的应该就是爵了。最明显的例证是西周时期出现了“爵”,那时谁若升了官就用“爵”来饮酒祝贺,“加官进爵”即来源于此。它以不同的形状显示使用者的身份。爵可以说是最早的酒器,功能上相当于现代的酒杯。流行子夏、商、周。爵前有流,后有尖锐状尾,中为杯,一侧有鋬,下有三足。

 (2)觚: 饮酒器和礼器。初见于商代早期,盛行于商周。盛行于商周时期,作用相当于爵、角、酒杯。造型为圆形细长身,喇叭形大口,侈口,细腰,圈足外撇。抓身下腹部常有一段凸起,于近圈足处用两段靡棱作为装饰。

  西周时期,觚趋向衰落,很可能用漆木觚替代了青铜觚。但西周青铜觚也有较为特殊的,如中腰甚细的觚,体形比例皆细长,自圈足以上皆作细体管状喇叭形,外观无腹;还有腰细如笔管状的腰极细式觚,皆为西周早期觚的独特形状

  (3)觯: 古时饮酒用的器皿。盛行于中国商代晚期和西周初期,在春秋时期罕见。青铜制,形似尊而小,或有盖。《礼记·礼器》“尊者举觯。”青铜器中习称的觯有两类,一类是扁体的,一类是圆体的,此两类器商代晚期和西周早期皆有,后者且沿用至东周。

 与中国相比,西方的饮酒器具显然没有那么丰富,但西方国家的酒器也有很多种,但不同种类的杯子只是分工不同,如鸡尾酒杯,白兰地酒杯,香槟浅碟杯,酸性酒杯,白葡萄酒杯等。并无区别身份的功能。

 不过它们也具有自己的特色。而且,西方人讲究在不同的场合,饮用不同的酒,要选用不同的洒杯。此外,西方酒杯的制作讲究轻薄透明,因此其酒器多为玻璃和水晶制品,以便于欣赏酒的色泽,进而判断出酒的档次高低。西方人喝酒时习惯玩弄酒杯,让酒在杯中回旋,因此,西方酒杯的外形大都是窄口宽肚,不仅美观大方,而且轻巧实用,在保留酒香的同时还避免酒的

 10

 溢出① 。

 综合起来看,中国的酒器形象、优美;西方的酒器轻巧、方便,两类酒器之间有较大的差别,突显了各自的文化特色。不过,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各地的文化融合现象明显,在国内,我们已经很少看到中国传统的酒器,而西方的酒器则大受欢迎。

  现代酿酒技术和生活方式对酒具产生了显著的影响。进入二十世纪后,由于酿酒工业发展迅速,留传数千年的自酿自用的方式正逐渐淘汰。现代酿酒工厂,白酒和黄酒的包装方式主要是:瓶装,坛装,对于啤酒而言,有瓶装、桶装、听装等。

 洋酒从清末开始引入中国,饮酒方式和饮酒器具也传入我国。洋酒酒具在一些较为高档的餐饮场所得到应用。餐饮场所,分高、中、低等几档。高档餐饮场所由于销售的酒大多为洋酒类,故饮酒器具有西方化的特点。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些高档场所所使用的酒具逐步在民间得到一定的认可,但并不普及。餐饮场所中的酒具以星级宾馆或饭店较为规范。在二星级宾馆以上的场所,必须具备酒吧。星级越高的宾馆,其酒吧的规模就越大,设施越齐全,豪华,酒的价格越高。理所当然,其酒具就更加齐全和规范化。

  目前在酒吧所售的酒,以洋酒居多,品种主要有白兰地、威士忌、兰姆酒、杜松子酒、伏特加、香槟、利口酒等。鸡尾酒也较为普遍。不同的酒,用不同的酒杯,这是酒吧工作人员的基本常识。

 酒杯种类繁多,造型各异,这有历史、地域等方面的原因,同时,也反映了一定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在对外交往中,正确使用好酒杯是非常重要的。

 三 、饮酒中的礼仪文化 在不少西方人眼里,酒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品,拥有魅力和生命,而葡萄酒更是其中的代表。历来中国人饮酒不是为了狂欢,而是为了尽兴,旨在追求进入一种微醺的醉境, 追求一种“酒趣”。人们借酒只是为了或抒发自己清醒时不能或不敢抒发的情感,或忘却现世的烦恼,或抒发自己的怀才不遇,或

   饶清清.中西酒文化差异比较.商品鱼质量.理论研究,2010 年,第 12 页

 11

 抒发自己的理想抱负。再者中国的礼教也不允许人们饮酒采取豪饮、“牛饮”的方式,而是主张浅斟低酌,适可而止。

 (一)敬酒与劝酒

  在中国,敬酒是一门深奥的学问。敬酒时讲究时间、地位和长幼。我记得在一部官场小说中曾看到过这样一句话:“如果说当官是一门学问,那么饭桌上的喝酒就是这门学问中的必修课”。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免不了喝酒。家庭聚会要喝酒,工作应酬要喝酒,朋友小聚更是必须要喝几杯促进一下感情。不同的场合中,要有不同的敬酒方式。拿家庭聚会来说,一家老小在同一张桌子上吃饭喝酒,第一杯必须由最年长、最有威信的长辈提酒,此时大家要放下筷子注视长辈并端起酒杯。一般来说在长辈端起酒杯大家喝了第一口之后,晚辈才能轮番敬酒,敬酒的顺序按照辈分依次的进行。应酬中的敬酒与家庭聚会中的敬酒大同小异,第一杯是由地位或者官位最大的提酒,然后我们才能依次敬酒,与家庭聚会不同的是,应酬中的第一杯酒一般来说要在场所有的喝酒人员一起喝干,然后才能自由发挥。大部分情况下,敬酒者会把酒杯中的酒喝干,不喝干的也会喝一大口酒以表敬意。西方也有自己的一套饮酒礼仪。敬酒一般选择在主菜吃完、甜菜未上之间。敬酒时将杯子高举齐眼,并注视对方,且最少要喝一口酒,以示敬意,但不一定喝光,西方几乎没有敬酒的环节,大家都是自斟自饮,比较随意。

 中国人喝酒喝的是感情,所以只要有适当的理由,人人都可劝酒让对方多喝酒,以示友好和诚意。中国人的劝酒有至少千年的历史。所谓劝酒可谓是酒场做戏,一些有量的劝酒者并不求醉,只不过想将那无量的被劝者灌醉,以显示两人感情的深厚。劝酒一般发生在同龄人、同一地位的两个人身上,年龄悬殊或者地位悬殊的两人一般是不会互相劝酒的的,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

 西方人并不在酒桌上相互劝酒,因为他们个个都会自动的牛饮,无须他人去劝,其结果是大量的人酒精中毒,甚至因此毙命。虽然如此,但大诗人波德莱尔仍然认为“永远的醉下去,这是值得考虑的唯一事情!”

 12

 (二)痛饮之思绪

 无论东西方,人们面对生活的忙碌和无奈、感叹生命的短暂和无常,只有在对酒高歌时、酒酣耳热后,沉重的心灵才得以片刻的慰藉,脆弱的人性才得以暂时的解脱。当烦恼不断、忧愁缠身时,人们习惯用酒精来麻醉自己,以此“借酒浇愁”。

 李白在《将进酒》中言道“举杯销愁愁更愁”。杜甫在《落日》里也有类似的诗句:“浊醪谁造汝? 一酌散千愁。”

  中国人饮酒旨在追求进入一种微醺的境界。所谓微醺着,即似醉非醉,似醒非醒,亦悟亦迷,亦真亦幻,激情与幻觉共生,恍惚与明察俱在的一种颇为奇妙的飘飘然的境界。

 饮酒至微醺时,大脑皮层细胞异常活跃,潜意识想象增加,种种平日难以出现的奇思妙想,都如潮水般涌现。所以就能助诗情增文采,所以自古诗人文人皆好酒。陶渊明于酒酣耳熟之际做出《饮酒十二首》 ;杜甫于开怀畅饮中赋《饮中八仙歌》 ;陆游有诗云:“百岁光阴半归酒,一生事业略存诗”;韦庄诗云:“老去不知花有态,乱来唯觉酒多情”。可见酒风连着诗情。李白的“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便是似醉非醉、似醒非醒时的佳作。

 其实,中国人追求的酒趣,正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带有禅机、禅意的“趣”。所谓“借酒浇愁”并非真是有什么愈浇愈涨的愁,而是以酒拌合那若有若无的淡淡哀愁,愁与酒融合在一起了。饮酒的目的在于沟通思想,交流情感,促进心情舒畅、和睦共处,以满足社会精神生活的需要,并以不妨碍正常的生产生活为原则。这些在中华酒文化的优良传统中有关酒礼的观念,对人们的酒行为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

  苏轼幼时闻酒即醉,年长后饮酒终日亦不过五合,但他却极爱酒,其颂诗云:“应呼钓诗钩,亦号扫愁帚”,说明他之所以好酒,即在于以酒助诗情,以酒扫除愁闷。欧阳修的“遥知湖上一樽酒,能忆天涯万里人”。吴承恩的:“就向高楼横玉笛,落梅愁绝醉中听”。

 13

 (三)饮酒之长幼尊卑 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中国的政治制度、伦理道德、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无不讲究礼。古代的礼自然也渗透到酒文化中。

 酒礼就是人们喝酒的行为规范、规矩、礼节行为等。柳诒徵认为:“古代初无尊卑,由种谷作酒之后,始以饮食之礼而分尊卑也。”在我国,酒与礼具有亲密的关系,酒文化中也体现出了君臣、长幼、师生等礼仪规范。古代饮酒的礼仪有四步:拜、祭、啐、卒爵。就是先作出拜的动作,表示敬意,接着把酒倒一点点在地上,祭谢大地生养之德;然后尝尝酒味,并加以赞扬令主人高兴;最后仰杯一饮而尽。我国古代饮酒有以下一些礼节:主人和宾客一起饮酒时,要相互拜谢。晚辈在长辈面前饮酒,叫侍饮,通常要先行跪拜礼,然后坐入次席。长辈命晚辈饮酒,晚辈才能举杯;长辈酒杯中的酒尚未饮完,晚辈也不能一饮而尽。相比较而言,酒在中国更多的融入人际关系,人们通过酒来取得人际之间的沟通,以实现特定的目的,所以长幼秩序等饮酒礼节在日常喝酒中会被不自觉的遵从。古代的帝王也往往用赐御酒犒赏出征将士以激励他们英勇作战,赐酒食给文官以鼓励他们秉公勤政以及以酒食款待异国使节以敦促两国修好。

 相比中国,西方的饮酒环节则显得比较轻松自由,一般的酒局中没有什么长幼尊卑和高低贵贱,更多的是一视同仁。

 (四)文艺作品中之酒 纵观中国古典文学,在一定程度上,在相当范围内,真可谓“无酒不成诗”。不但如此,酒能助诗情,亦能助豪情,更能壮勇士胆。所以在文艺作品中也有许多描写酒文化的精彩内容。比如《三国演义》中,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豪情满怀议论纵横;关云长温酒斩华雄。《水浒传》中,梁山好汉武松也有在景阳冈趁着酒意打死猛虎的故事。

 酒在《水浒传》中可谓是主角,可以说《水浒传》是泡在酒中的小说。整个小说无处不写酒,人物无一不喝酒,其故事情节,无一不述酒。对于各

 14

 种各样酒店、酒肆、酒楼的描写更是数不胜数。而且到处都是酒馆,荒山野岭有破酒馆,繁华城市有大酒店,就连打死老虎的景阳冈还有个写着“三碗不过岗”的小酒肆。

 《水浒传》的人物描写中,酒是推波助澜的一笔。武松、鲁智深等人被塑造的虎虎生威,文章对于他们喝酒的成功描写是最大的功臣。我们都知道武松醉打蒋门神,武松对施恩说:“你怕我醉了没本事?我却是没酒没本事!带一分酒便有一分本事!五分酒五分本事!我若吃了十分酒,这力气不知从何而来!若不是我酒醉后胆大,景阳冈上如何打得这只大虫?那时节,我须烂醉了好下手,又有力,又有势!”这分明就是施恩不知道武松的脾气,你不让我吃酒,我偏要吃酒,而且要吃得大嘴方显本事!最后夺回快活林,打服了蒋门神。这是何等的霸气!

 除了武松,不得不提的那就是鲁智深了。鲁智深在《水浒传》中可谓是酒神,他大闹桃花村时,尽意吃了二三十碗,比武松在景阳冈的十五碗还多。梁山好汉中若论酒量排名,鲁智深可能要排名第一了。《水浒传》用酒文化描写发展故事情节。总之,《水浒传》中酒文化的描写,从整体到局部,从详到略,都安排得十分合理有序,它为全书的结构布局、塑造人物、展开情节等方面服务,使其成为作品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构成了完整体系。

 酒和艺术的关系是十分奇妙的。我国历史上就有“ 酒文一家” 、“ 酒文天地缘” 的说法。追溯到我国三千年前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直到当代诗人郭沫若的《女神》、郭小川的《祝酒歌》等,他们的作品中都带有酒,在他们的作品中都能够闻到那淡淡的酒香,令人回味。既会喝酒,又会写文化作品的人就更是数不胜数了。李白有 1000 多首诗词留下来,而这中间就有 170 首有关酒的诗;杜甫流传下来的 1400 多首诗中,有关酒的诗词就达到了 300 多首。苏东坡擅长诗、书以及画,他这三样被称为“三绝”,而他的嗜酒如命也被称为一绝。不仅仅爱喝酒,还会品酒。而且他还自己亲自酿造过七八种酒, 并写出了一篇论述酿酒技术的重要专著《东坡酒经》。说到爱喝酒的诗人,不得不提的就是陶渊明了。他的《饮酒二十首》可谓达到了喝酒创作的最高境界,其中第五首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是我个人最喜欢的两句诗。陶渊明只要弄到酒,没有一个晚上不喝他个一醉方休。他认识到人生在世就像闪电一样,稍纵即逝,就应该坦荡从容,无忧无虑地度过。他醉酒之后反而诗兴大发,胡乱扯出一

 15

 张纸来书写感慨,等到第二天清醒后,再稍作修改。因此写好的诗越来越多,让朋友一整理,共得到 20 首诗,陶渊明把这一组试题为《饮酒二十首》。

 提到文学中的酒文化,《红楼梦》也是不得不提的。《红楼梦》以酒为契机,生动细致的描写了社会人生的的众生相,同时也以酒为话题,深入揭示了酒文化的丰富内容。《红楼梦》中所提到的关于饮酒的各种名目就有二三十种,如饯行酒、接风酒、赏灯酒、生日酒、祭祀酒等,名目繁多。《红楼梦》第十六回就讲到了接风酒,贾琏护送林黛玉去苏州料理父丧之后回京,凤姐设宴为他接风,贾琏的乳母赵嬷嬷走来,凤姐连忙请她喝酒道:“妈妈,你尝尝你儿子带来的惠泉酒。”赵嬷嬷道:“我喝呢,奶奶也喝一盅,怕什么?只不要过多了就是。”

  在西方的文学作品中,也有很多与酒相关的片段。狄奥尼索斯酒神文化是民俗性的、群众性的、狂欢暴饮的。在酒诗中,诗人喝酒主要是追求狂醉的快乐、本能的释放,理智与道德的东西都幻化为两个字:“狂放”。正如裴多菲的《我们喝吧!》中写的:“谁若是没有情人/就把这酒喝掉/他相信每个姑娘/都在为他燃烧/谁若是没有金钱/就把这酒喝掉/世上的一切财宝/统统属于他了。”西方的诗与酒同样是美妙的,同样是醉人的,给人一种满足而又刺激的感觉。尼采就曾经用酒神狄俄尼索斯文化来阐释西方的饮酒文化,这是一种全民性的快乐以及畅饮,用歌曲以及舞蹈来表达一种快乐的感觉。由意大利诗人创作的的一首《饮酒歌》在歌剧《茶花女》中得到了最好的展现:“喝吧,朋友们,美酒能够使我们陶醉其中!喝吧,朋友们,把一切的烦恼全面都丢开!让我们尽情地喝个痛快,然后把所有忧郁都忘怀!干杯!干杯!为一时的美好想象干杯!干杯!干杯!为一瞬即逝的幻想干杯!干杯!干杯!为只出现一时的欢乐干杯。” 在西方的文学作品中,喝酒让这些诗人或者说是文学家获得了一种轻松活跃、如痴如醉的一种精神状态。在唱歌跳舞中,他们的烦恼都已经消失了, 反抗抑郁的本能被完全的释放出来了。好像只有开怀的畅饮才能够真正的找回自己,才能够获得真正的满足。外国人认为只有快乐的毫无压力的饮酒,这这是对生活最由衷的表扬,对幸福生活最好的追求。其实豪爽的饮酒是放松身心最好的一种方式。是和上帝进行交流的最好的一种方式。所以从西方酒诗可以看出,饮酒赋诗是对个体本我的释放,是与国家民族利益毫不相干的,是对人性真我的崇高的赞扬。

 16

 如果说中国的酒诗文化是飘着酒香的文化,是“酒中深味”渗透到文学、社会作品中使之“香醇”,是透过酒来发现更深层次的东西。那么,西方的酒诗文化积淀显然远不及中国这样深,西方人追求的是感官与欲望达到与上帝的通灵而“醉昏”,这是单纯的追求喝酒的快感。

 中国的诗人在饮酒的过程中保留着太多的理性和清醒,不少人更有一种对国家的强烈忧患意识,他们喝酒往往是为了抒发一种爱国的情感,带有太深的感情。而在西方,虽然也存在存在一种酒神的思维,但是却和中国存在明显的差别,他们喝酒是为了快乐,为了体验酒的香醇,他们喝酒的目的似乎更加的单纯。中国酒诗作者将山水、明月、花丛、美景象巧妙地与酒联系起来以抒发自己的情怀,忧国忧民;而西方酒诗作者更多的是将就酒或与爱情联系起来,或将酒作为忘却烦恼的手段,沉醉于酒精带来的快感而达到忘我的境界。中国文人喝酒之所以喝醉了是因为是诗酒之醉,是心灵的寄托与远游;西方酒神精神是迷醉,是肉体欲望的狂欢与豪放,是本能本我的张扬与释放。中西诗人赋予酒的意象与民族思维方式的不同造成了中西酒诗的不同特质。

 结 语

  酒是上帝给与的一份最美好的礼物。在中国,酒常常被当做一种工具。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知心而寓之酒,人们更多的依靠饮酒而追求酒之外的东西。酒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是一种文化。

  从礼仪上来说,中国人注重和谁喝、怎样喝,以及要互相敬酒,以防止桌面上的冷场。西方人的话更注重酒的品质,吃饭期间比较安静。中国酒文化深深的受中国尊卑长幼传统伦理文化的影响,因此在饮酒过程中把对饮酒人的尊重摆在最重要的位置上。而西方人饮用葡萄酒的礼仪则反应出对酒的尊重。可以说西方人的饮酒礼仪和饮酒文化都是为了更好地欣赏美味而制定的;从喝酒的目的上来说,酒在中国人眼里更多的是被当作一种交际的工具,所以在中国的酒文化中缺乏对于酒本身进行科学而系统的理论分析和品评。在西方,饮酒的目的往往很简单,为了欣赏酒而饮酒,为了享受美酒而饮酒。从思维方式来说,西方人更加的理性,而中国则更加随性自由。

 17

 参考文献 [1] 徐琰.从酒文化的语词形态异同点看东西方文化特质.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 年 [2] 曲晓慧.酒文化之中西对比.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 年 [3] 张志超.应英汉酒文化的不对等分析.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9 年 [4] 熊明.中国传统饮流器研究.湖南师范大学,2008 年 [5] 张周瑞.品味:中西方酒文化的差异.考试周刊,2011 年 [6] 王春华.中西酒文化差异考究.酿酒,2011 年 [7] 饶清清.中西酒文化差异比较.商品鱼质量.理论研究,2010 年 [8] 毛翠.中西酒文化蕴涵及翻译.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0 年 [9] 巩玉丽.酒仙气质与酒神精神——中西方酒文化比较.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 年 [10] 郑侠,宫国华,许丽芹.论中西酒文化中的隐蔽文化.科技资讯,2008年 [11] 王春梅.中西酒文化.剑南文学:经典阅读,2012 年 [12] 邓显洁.中西酒文化之浪漫比较.青年文学家,2011 年 [13] 李晓烨.中西方酒诗中酒文化的对比研究.湖北工业大学,2010 年 [14] 何凤玲.中西酒文化差异.边疆经济与文化,2013 年 [15] 韩雷,林海滨.中西酒神比较研究.宁夏社会科学,2010 年 [16] 杨婷.中西诗歌中的酒文化比较略谈.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4 年

 18

 致 谢

 经过一年的时间,本文终于完成。这里面除了自己的努力之外,还离不开导师、家人以及同学朋友的支持和帮助,本人在此表示感谢。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导师。她为人热情,工作认真,对学生严格要求。特别是在本文的写作过程中,老师给我了很大的帮助。她多次为我指出文中不足的地方,并孜孜不倦的指导我进步。最终才得以使本文顺利完成。

 其次,我要感谢我的父母亲。是他们给了我精神上的鼓励与物质上的支持。

 再次,我要感谢我的同学朋友。在本文的写作过程中,他们给我提供了许多书籍资料供我查阅,同时也给我指出了许多问题,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对本人的完成帮助很大。

 最后,我还要感谢参与本次答辩的各位老师。由于本人的知识有限,本人在写作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希望各位答辩老师批评指正。

 陈秋宇

 2015 年 5 月 X 日

相关热词搜索: 中外 酒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