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城玮文档网 >作文大全 > 阅读与写作:博物馆礼仪就该从娃娃抓起,阅读写作导写练

阅读与写作:博物馆礼仪就该从娃娃抓起,阅读写作导写练

时间:2022-07-19 11:00:04 来源:网友投稿

 阅读与写作:博物馆礼仪就该从娃娃抓起 阅读写作导写练

 导语:

 有人说:“周末我不在家,不在博物馆,就在去博物馆的路上。”可见有些人对博物馆的热爱。博物馆是很多人的周末打卡地,参观博物馆已经成为新的社会风尚。从某种意义上说,各类型的博物馆是现代人的心灵减压站。我们在博物馆参观时,都希望能有一个良好的参观环境,从而获得内心的宁静。但每年都会爆出个别“熊孩子”不文明参观的新闻,虽然这样的孩子是极少数,但这也提示我们要对其进行博物馆礼仪教育。“逛博物馆的孩子不会变坏”,愿这些孩子能在博物馆里受到教育,文明参观,开阔眼界,有所收获。

 博物馆礼仪就该从娃娃抓起 (标题即观点,“就该”凸显情感色彩。)

 ①近日,一张广东省博物馆观众留言本的照片在网上引起热议。有人在留言本上质疑“博物馆工作人员管得好多啊”“不让孩子解放天性吗?跑怎么了跳怎么了?碰恐龙又怎么了……”对此,广东省博物馆回应:“在博物馆遵循相关的礼仪规范,也是对他人的尊重。博物馆礼仪,从娃娃抓起。”四川博物院则在官方微博上做了一个关于博物馆文明参观的投票调查,该项投票调查已达 40 多万的阅读量,其中接近半数的网友认为“在展厅大声喧哗、四处跑动”最“不能忍”。

 (开篇点题,由引起热议的博物馆留言本内容,引出孩子参观博物馆时“大声喧哗、四处跑动”的现象。)

 ②近年来,利用寒暑假时间带着孩子参观博物馆,越来越流行。参观博物馆能够让孩子们直观、近距离地感受文化的厚重感和生命力,是对孩子们开展文化启蒙和文化教育的不错选择。然而,部分“熊孩子”在博物馆内追跑打闹、大声喧哗,甚至损坏文物,影响了参观秩序,也可能带来难以用金钱衡量的损失。

 (论述部分“熊孩子”在博物馆内大声喧哗、四处跑动的危害性。)

 ③博物馆不是个体的私人空间,它是一个具有公共规则的社会空间,无论长幼尊卑,

 任何人进入博物馆都要遵守博物馆的参观规则,否则庄重肃穆的博物馆和人声鼎沸的游乐场有何区别?不文明参观现象,既给博物馆管理出了难题,也提醒我们必须补齐孩子的博物馆礼仪短板。

 (指出不文明参观现象亟待治理。)

 ④补齐孩子们的博物馆礼仪短板,需要充分发挥家长们的榜样示范作用和教育引导作用。家庭是孩子道德规范素养培育的主要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德育老师。家长应主动了解博物馆的概况和参观规则,并告诉孩子们进入博物馆之后,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针对平时比较调皮的孩子,家长们可以采用“约法三章”的方式,运用激励机制和惩罚措施,确保孩子能够全程遵守博物馆参观规则,顺利地完成博物馆的参观活动。面对孩子在博物馆的违规行为,家长不应以宽容和漠视的态度对待,要对孩子的不当行为加强约束。

 (治理不文明参观现象的办法之一:需要充分发挥家长们的榜样示范作用和教育引导作用。)

 ⑤此外,博物馆还需要继续加强参观规则的宣传力度。除了在醒目位置设置“博物馆需要静静地参观”“展品在睡觉,请勿触碰”等提示外,还可以开设专门的博物馆参观规则学习和体验室,由专门的博物馆工作人员为进入博物馆参观的各类人员提供免费的讲解,提醒参观者不文明参观会给博物馆造成的消极影响以及告知相应的惩罚措施。针对低龄儿童,博物馆可以增设儿童博物馆参观规则体验分享室,聘请专职社会工作者运用个案工作和小组工作的专业技巧,通过开展参与式、体验式、分享式的游戏活动,让孩子们在快乐中知晓博物馆的参观规则。博物馆工作人员可以对每一位参加博物馆参观规则体验分享活动的孩子进行相应的考核,并向考核合格的孩子发放博物馆参观卡,拥有参观卡的孩子才可以在家长的陪伴下参观博物馆,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孩子,博物馆可以增加考核次数和时间,直至考核合格领取到参观卡为止。

 (治理不文明参观现象的办法之二:博物馆要继续加强参观规则的宣传力度。)

 ⑥总之,博物馆不是“熊孩子”解放天性的地方,而是孩子习得文化知识、培育道德素养的良好去处,必须抓紧补齐博物馆礼仪短板,引导包括“熊孩子”在内的公众文明参观。

 (重申论点,勉励期待。)

 来源:2019 年 08 月 09 日《中国教育报》

 【时代警语】

 博物馆不是个体的私人空间,它是一个具有公共规则的社会空间,无论长幼尊卑,任何人进入博物馆都要遵守博物馆的参观规则,否则庄重肃穆的博物馆和人声鼎沸的游乐场有何区别?不文明参观现象,既给博物馆管理出了难题,也提醒我们必须补齐孩子的博物馆礼仪短板。

 【思维串联】

  【考点精练】

 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20 个字。

 补齐孩子们的博物馆礼仪短板,

 (1)

 。家庭是孩子道德规范素养培育的主要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德育老师。

 (2)

 ,并告诉孩子们进入博物馆之后,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针对平时比较调皮的孩子,家长们可以采用“约法三章”的方式,运用激励机制和惩罚措施,确保孩子能够全程遵守博物馆参观规则,顺利地完成博物馆的参观活动。面对孩子在博物馆的违规行为,家长不应以宽容和漠视的态度对待,

 (3)

 。

  2.读写一体化训练 (开放性试题)

 一位博物馆学专业人士说:博物馆不是一种被动的存在,而是国民生活中富有活力的一部分。你去过的博物馆哪一座最吸引你?它是如何拉近与公众之间的距离的?请写一篇短文,不少于 300 字。

 【相关链接】

 博物馆研学不能“游而不学” 这几年,每到暑假就有大批学生在各地博物馆集结,成群结队占据展厅——他们就是博物馆里的研学大军。2016 年教育部、国家发改委等 11 部门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正式拉开了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大幕,博物馆因其资源禀赋和独特魅力,成为各类研学旅行的重要目的地之一。博物馆研学市场不断走热,火爆同时带来很多乱象,“游而不学”“收费无标准”“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多次被媒体提起。

 “游而不学”是很多博物馆研学团存在的问题。“故宫的课程又没抢到”“上海博物馆的团还有吗”“下一期国博团什么时候开”,这样的问题一到暑假就成为家长群里的热门话题。因为博物馆本身的场地、人力和课程设计的限制,很多博物馆优质研学课程稀缺,暑假很难满足各方需求,所以很多研学机构打着研学的招牌,却只是在原有的旅游线路中加上了一家免费讲解参观的博物馆,属于“只游不学”。

 博物馆研学常常质量参差不齐。部分研学团没有事先与博物馆预约,就带领大量观众涌入展厅,不仅影响自家团员的学习质量,还影响了其他观众的参观质量。更有甚者,很多研学团采取“投机”的方式,直接预约博物馆免费讲解员带领讲解,并没有针对中小学受众制定专门的参观路线和特殊的学习导览,孩子们都是被动地接受,动手实践的内容也很少。

 由于缺乏监管,博物馆研学市场目前比较混乱。有的研学机构私自带团到博物馆进行研学讲解,学习内容没有经过博物馆校对审核,出现偏差甚至误导。此外,目前有关部门对研学团没有评估标准,对收费缺乏监管,很多机构利用博物馆的免费资源进行收费经营也是不合理的。

 还有安全问题。近日,国内某大型研学教育机构发生 40 多名学生在研学途中食物中毒事件,为研学敲响了安全警钟。博物馆研学安全需要学校、博物馆、研学机构三方把控,责任如何划分需要提前考虑。

 在政策推动、观众需要、市场驱使三方作用下,博物馆研学正蓬勃生长。但博物馆研学的良性发展需要博物馆、社会力量和学校以及政府部门来联合推进,把握教育性、实践性、安全性、公益性的原则。从博物馆这方面来说,要主动与学校、社会机构合作,开发面向不同群体不同年龄的、有针对性的研学课程,增加馆际合作和室内、室外场地合作,充分利用社会力量推动研学发展。更重要的是尽快建立监管和评价机制,对课程质量、费用、安全等方面进行监督考核,推进博物馆研学良性积极发展。

相关热词搜索: 阅读写作 就该 抓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