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城玮文档网 >作文大全 > 读完猫的感悟7篇

读完猫的感悟7篇

时间:2022-04-30 10:15:01 来源:网友投稿

读完猫的感悟7篇

读完猫的感悟篇1

自从《诛仙》让我的人生观大改之后,我惭愧地收起了自己幼稚的江湖构想,不再写下去了。但我尔后又很失望,现今的小说,大多数让我三两句就已无再看下去的想法。落入俗套就罢了,却还不能脱颖而出,几十字都不能立刻吸引读者,有什么可读的价值呢?

无意中见到了《斗破苍穹》,百余字后仍让我爱不释手。它是很俗套的情节:一个少年步步崛起,历经艰险,其间和丹药、妖兽、大势力等等打交道——一旦功成名就,故事就完了。难就难在总是出生入死,怎么才能让故事一直有紧张感了?《斗破苍穹》却神奇地做到了这一点。线索明暗交织,情节繁而不乱,张弛有度跌宕起伏却不让读者犯晕或厌倦。它刻画人物细致生动,很具有代表性但不千篇一律——人物有着渐变,是有生机的故事。仅是这两点就足以傲视群雄了。

再看它的主旨句:“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类似的励志故事不少啊!一抓一大把,却少有能贯穿始终、引领脉络的——大多数只是拿出来做个招牌,三两句一笔带过。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如何去芜存菁?便是“俗中显不俗”最考验人了。

以往的故事,常有“龟兔赛跑”的模式:主角被打败后奋发图强,机缘巧合下得到宝物或秘籍,然后暗中苦练,趁对手固步自封之时一鸣惊人、大败天下。江湖凶险,谁能安然视之?主角努力,对手也努力;主角得宝贝,对手也会有;主角天资过人,对手也天赋异禀。如此道来,才是真实的、复杂的江湖。主角不会一直胜利,会有巧胜有逃跑有冲杀有潜伏——故事不再是故事,是真实的人生,有向各种方向发展的可能,而不拘泥于故事的“合理性”。《斗破苍穹》就正是这样推陈出新,在新模式之下把故事演绎得淋漓尽致,真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我为它的大手笔而慨叹,为它精彩的描写和情节设计而喝彩,可我最感动的却还是它的主题。“莫欺少年穷!”每每看到这个句子,我的心中就会有热血在激荡。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风水轮流转。少年之所以幸运,是因为有可以挥霍的青春。看他人擎天裂地又如何?看他人超凡入圣又如何?少年可以年少轻狂,可以奋发图强,可以无惧风雨面向未来。不要仗势欺人,不可盛气凌人——因为少年技穷志不穷!

说实话,一部《斗破苍穹》给我带来了太多感慨,大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之感。

斗破苍穹,一己之力逆天而行——少年,就该有如此绝代风华!

读完猫的感悟篇2

以自信激发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是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是人类制度文明史上的伟大创造。而回首建党近百年的光辉历程,不管是面对内忧外患的战争岁月,还是必须自力更生的和平年代,中国共产党在外界尤其是西方某些国家不看好的情况下,每每战胜敌人、屡屡创造奇迹,这正是中华民族自信的来源。在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变局的新时代,我们面临着更为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就更加要以自信激发力量,投身到改革发展的大潮中。

以自信锚定航向。随着人类社会迈入二十一世纪,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文化越来越被世界所认知、了解、欣赏。特别是随着“一带一路”伟大战略的推进,中国的国际朋友越来越多,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大好局势下我们更加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以高度的自信锚定正确的航向——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保障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的同时,坚守合作共赢的原则,为人类社会更加美好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以自信追逐梦想。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那样,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古老的东方大国建立起保证亿万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型国家制度。我们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终极目标、最大梦想,就是要让亿万人民在当家作主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对于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来说,这个梦想不仅必须时刻牢记心上,而且要以高度的自信全力逐梦,在奋斗中彰显党员本色、实现人生价值。

且让那自信的旗帜飘扬在神州大地之上,万众一心的中国,必将在奔向美好未来的航程上,劈波斩浪、再创辉煌!

读完猫的感悟篇3

又是那水榭明珠,却已是沧海桑田,人事茫茫。又是那天岐夜狼,却已是花谢草枯,情意壤壤。又是那地锦旗昶,却已是蓓蕾黯然,伤神慨叹。秋叶磊落,我悄然踏过你我的初年。当我走进《白鹿原》时,陈忠实带给我的是我这个时代所无法体会到的情感。我喜欢忠实的温文尔雅,文字里却有波涛汹涌的感觉。坐在月下,一边吃着饭,一边细细咀嚼《白鹿原》,五指微拢,仿佛就能夹起整个民国。

其实《白鹿原》写出了中国社会复杂的阶级关系、阶级意识和阶级斗争,但他又超越了传统的阶级分析的窠臼,写出了生活与人性的复杂性,具有“史诗”的意义。

《白鹿原》所描写的生活在时间跨度上由晚清至新中国建立大约50年。这50年时中国近代历史上最为曲折的岁月之一。中国社会在这期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的各种矛盾和斗争之复杂,之剧烈都是空前的。在这些矛盾和斗争中,阶级矛盾和斗争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但非常可贵的是,作者并没有把阶级斗争简单化、绝对化,而是把阶级斗争放在名族历史文化的大背景中,反映出各种矛盾和斗争的纠葛,斗争也不仅仅围绕着阶级阵营而展开,更多地围绕诸如生存、权力、财产、荣誉、道德、理想等展开的,这些内容可以归结为人性与文化的范畴,有着更丰富的内涵。

《白鹿原》所着力揭示的“名族秘史”,就是名族文化渊源的水下冰山。而“仁义白鹿村”恰恰带有浓郁的“礼仪之邦”的象征意味。对白、鹿家族来说,“仁义”、“耕读传家”、“学为好人”的家族纲纪,不仅是白嘉轩的人生信条和立身之本,更是其家族存在和延续的生命力之源,一种生生不息的“本分”精神意志;作家也是把它作为我们民族文化精神特性的集中体现而予以正面张扬的。

小说对民族传统文化精义的叙述和张扬。主要是通过一种文化人格的塑造来完成的。这种文化人格的具体化、对象化的过程,就是白嘉轩,朱先生等形象性格逐渐清晰浮现的过程。也可以说,作家在对这些艺术对象的精神世界的解密和描述中,充溢着一种对圣贤文化及其圣贤文化所造就的思想人格的景仰和向往。

朱先生是传统文化精华的集中体现者。他能清醒地对自己进行角色定位,以传承文明、拯治精神、安顿灵魂为己任,拒绝为官。因此,讲学、治学便成了他生命的主旋律。饱受儒家文化侵染的朱先生推崇的是“达则兼济天下,穷者独善其身”、“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信条,所以他又关心白鹿书院以为的风风雨雨,关注着百姓生灵的疾苦盛衰。于是,他的生命经历中便有了只身却敌、禁种鸦片、赈灾济民等壮举。他那博大而磊落的胸襟和“铁肩担 道义”式的豪气令人感佩不已。人,当他想着完成心中的大事以了却心愿实现理想的时候,他就会把个人的利益乃至生命置之度外,无私而后无畏,无畏而后无挡,无挡而后成事,成事而后显示了人格力量,强大的人格力量又支撑了光彩夺目的形象。朱先生一身所完成的大小业绩还充分体现了他的睿智开明。不相信迷信,却能“算卦”,而“算卦”背后却是在总揽大局下一招具体情况作客观分析和准确判断。他对剪发、放足的赞赏态度则冲出了传统文化的束缚,散发着开明思想、创新思想的芬芳,全然清除了陈腐之气。他宁可牺身白鹿书院而不愿意混迹官场,一方面体现了他异常高洁的品行,扬弃了儒家文化所倡导的“读书做官”的世俗信条;另一方面又与自我选择、自我定位、自我实现等颇具现代意味的观念息息相通。面对白孝文和鹿兆鹏的你死我活、国共两党及其党内的“窝里斗”,朱先生几乎是束手无策,内心充斥着无奈何悲凉,深感读书人的力量之微薄。所以在他的晚年,曾对黑娃说:我都不读书了,你还读什么书?能把读到的十分之一用到实际中去就很不错了。在朱先生临近生命终点时,把老伴喊成妈。这貌似不经意的轻轻一笔,透出的却是彻骨的悲凉。作者陈忠实对朱先生视乎也满怀沉醉和赞赏之情,所以小说对朱先生额“仙逝”做了真切而具体的描述。显然,作者把朱先生当成了白鹿的化身。

而白嘉轩人格精神的完善,就是首先得益于圣贤文化义理的洗礼。他曾有过难称仁义之举的行为(如为了得到梦中的风水坟地而让鹿家为了六分水地而打斗诉讼),但在官赐“仁义白鹿村”之碑之后,更得“圣人”朱先生“为富思仁兼重义”的点拨,从而促成了白嘉轩人格精神的完善化。他修祠堂,建学堂,广施教化,营造白鹿村“友好和谐欢乐的气氛”;为了乡民利益而主谋鸡毛传帖,“交友”抗税;惩罚鸦片烟鬼和赌徒,整肃族规纲纪;大旱求雨而甘当“马角”等。正是由于白嘉轩谨遵“耕读传家”、“学为好人”的文化信念,使得他即使在急剧动荡的年月也能充分表现出自信、自尊、务实的精神风貌。比如他虽是“风搅雪”的受害者,但绝不参与复仇行动,反而为农民协会员们求情;尤其在家族冲突。派系复仇愈演愈烈之时,这种文化人格更显示出其独有的价值和辉煌:他不为利禄官位所诱惑,不为强权暴政所屈服,不被他人蜚短流长所左右,不随政治风向所摇摆。白嘉轩的正气和大义,来自于他的文化人格意志;其理想文化人格的形成。基于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作品通过白嘉轩这样一个文化人格理想的化身和楷模,完成了探究民族秘史、透视传统文化神髓的创作意图。

传统文化精髓对理想人格的塑造,同样反映在家族后背乃至不肖子孙身上。具有典型意义的例子是黑娃。他在结束了自己的土匪生涯后,虔诚拜师念书,“求学问为修身为做人”。由此,“黑娃真正开始了自觉的脱胎换骨的修身,几乎残忍地摒弃了原来一切坏习气,强硬地迫使自己接受并养成了一个好人所应具备的素质,中国古代先圣先贤们的镂骨铭心的哲理,一层一层自外至里陶冶着这个桀骜不驯的土匪胚子”。在这里,小说以对黑娃修身做人、脱胎换骨的画龙点睛般的书写,树起了一座“圣贤文化神话”纪念碑。

这种表达深深打上了当时社会文化思潮的烙印,带有对于中古传统文化化的过分美化。但《白鹿原》的确在艺术上到达了相当的成就,一定程度上遮盖了思想上的一厢情愿。

读完猫的感悟篇4

“多么团结、无私的斑羚啊!”读完《斑羚飞渡》这篇感人至深的文章的我,情不自禁地发出由衷的赞叹!

这篇精彩的文章写了一群被猎人追杀的斑羚,在一个悬崖处被困住。这时,它们的领头羊决定让老弱的羊垫着,年轻的斑羚用老斑羚的身体当跳板,飞越悬崖,也就是每一头老的斑羚都要用自己的死换取了年轻的斑羚的生。于是,在空中,一头头年轻的羊踩着老斑羚的背跳到了悬崖对面,一头头老斑羚坠入了悬崖深处,一头接着一头,没有一点迟疑和抱怨。最后,整个羊群完成了生死飞渡,而那头领头羊却落了单留在了悬崖的一侧,它是年轻的,它是这群羊的领袖,可它没有为自己留下一头垫背的羊。它知道自己要面对的是死亡,但是它并没有悲伤,它很欣慰自己的羊群没有灭绝,那些年轻的斑羚都保住了生命,这个羊群还会壮大的,它完成了自己的职责,它没有等着猎人追杀来,而是纵身一跳,跳下了悬崖。

读罢这篇文章,我深深地为这群斑羚团结的精神所感动,如果不是头羊和老斑羚的牺牲,这群斑羚一定会被猎人一网打尽的。这些斑羚能在这么紧急的关头,牺牲自己保护自己的同胞,这样怎样顽强的团结啊!

谁都会珍惜自己的生命的,羊和人一样,但是在大灾大难面前,如果用个人的牺牲可以保全自己的同胞,可以让自己的同类继续生存繁衍,那么这样的牺牲是无比光荣的。

这让我想到了抗日战争时期的英雄们,为了保卫自己的国家,为了保卫自己的民族,他们从不怕牺牲,那头羊的一跳,更让我想到了狼牙山五壮士。他们跳下去的时候,是带着骄傲的微笑的,因为中国人团结的精神不畏牺牲的精神,是不会让侵略者得逞的。

团结就是力量,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坚实的力量。记得2008年的5月12日,汶川发生了一起极罕见的灾难!八级大地震!当时,许多人都埋在了废墟里,那样的灾难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举国上下,万众一心。赶去救援的官兵不顾余震的危险救出了压在废墟了的很多人,其中一名小战士,自己救出十几个人,但最后因为太过疲劳没有躲过余震中坠倒的石柱牺牲了……

团结一心,舍己为人是我在《斑羚飞渡》里看到的精神,而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正是因为我们的民族有这样的美德所以经过那么多战争那么多灾难,我们的国家依然生生不息,愈加强大。而我们作为中国之少年,一定要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

读完猫的感悟篇5

《文化苦旅》介绍了一处处令人流连忘返的风景名胜与历史古迹,但是,在那一处处古迹的的背后却使我看到了作者的文化底蕴,妙笔生花,给我心灵的“震撼”是巨大的。

有人评价过余秋雨:余秋雨以历史文化散文而名世。凭借自己丰厚的文史知识功底,美丽的文辞,引领读者泛舟于千年文明长河之中。余秋雨的艺术理论著作,也备受学术界重视和尊崇。例如他在1983年出版的《戏剧理论史稿》,是中国大陆首部完整阐释世界各国自远古到现代的戏剧思想发展的史论著作。有评论家誉之为:左手写散文,不流之于浅薄;右手撰述艺术理论,也不失其丰赡高深。

是的,他的《文化苦旅》深深印在我们的脑海里。有人说,中国散文的天空星光灿烂,而《文化苦旅》是一条河系,其中每一颗星星都散发着一种魅力非凡的深不可测的光晕。

有人称他是本世纪最后一位大师级的散文作家,是新一代散文新风的第一位诗人。

《文化苦旅》,展现给我的是那一处处古迹,一句句的教诲,铭记在心……

跟随作者走进书中,我们不得不因那历史和文化的推引,走向前去----眼前出现了莫高窟的石洞,石洞依旧壮观,石像、壁画依然不言,跟随作者静静看着光影投射在石壁上的变化,如同它们静静地看着敦煌千年的变迁。千年前的第一刀划下,开启了千年后莫高窟的壮丽。它曾遭遇浩劫,多年后的今天,那神秘又布满足义的洞窟,能引起大家的注目并非外表炫丽,而是一种人性的、深层的蕴藏。

跟随余秋雨走在中华民族的土地上,用其独特的观察力和洞悉力去深思这古老民族的深层文化,那细腻的笔触,丰富的词汇,震撼心灵的文字伴随着这趟巡视华夏文化的苦旅。

静听风声鸟声

大地默默无语

我似乎看到

封存久远的文化内涵

从作者的文笔下

哗哗的奔泻

尽情的释放

...

「浅渚波光云彩,小桥流水江村」--道尽了江南小镇的魅力。江南小镇它不是经由大自然雕琢出的自然山水,而是属于华夏古老文化的人文山水。

我不曾到过此处,但书中的江南小镇却给予我一种回到家中那般安闲,那般享受。

带着虔诚去尊敬余秋雨的文化意识及人格,带着崇敬来仰望这位大文豪,“报纸上说我写书写得轻松潇洒,其实完全不是如此。那是一种很给自己过不去的劳累活,一提笔就感到年岁徒增,不管是春温秋肃,是大喜悦大悲愤,最后总得要闭一闭眼睛,平一平心跳,回归于历史的冷漠,理性的严重。”这是余秋雨教授在《文化苦旅》中的自序。

合上书卷,走向窗前,看着流动的车潮及人群,每每、处处无不宣泄着一种文化,而深埋千年文化的故土呢?

我们真的应该去辽阔的土地上走走、看看、咀嚼、体验...释放自己那涌动着满心、满眼、满脑的渴念。

读完猫的感悟篇6

文学,是人学,是教人向上的审美艺术,弘扬的是真善美,鞭挞的是假丑恶。每一个读者都能从文学作品中寻找到现实生活的影子,甚至还不自觉地做联想和猜测,赋予作家原本没有的意义。

已是第四遍读完《白鹿原》了,每次读后都想写点什么,竟然无从落笔。大概我渭北人的缘故,《白鹿原》就像描述我的前世今生故土,读后满脑子中国传统文化记忆符号。

艺术的大敌就是取媚和矫情,一切艺术应是心智之果。《白鹿原》是一部浸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小说,比如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生命玄学和神秘不可解的力量,人物命运的因果报应等等。当然,这也是一部现实主义的小说,深刻而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社会的历史变迁。整部《白鹿原》构架恢弘,从日常生活着手描绘了一卷壮丽的生活史,其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和事件总能叫人无数遍的咂摸回想。

陈忠实把《白鹿原》的写作当成自己死后可以放在棺材里的枕头,这样的写作态度无疑使他的这部巨着有了几多壮美。《白鹿原》里几句话说得好:世间一切佳果都经不得牙齿的反复咀嚼,咀嚼到后来就来什么味也没有了;只有圣贤的书是最耐的咀嚼的,同样一句话,咀嚼一次就有一回新的体味和新的领悟,不仅不觉得味尝已尽反而觉得味道深远;好饭耐不的三顿吃,好衣服架不住半月穿,好书却经的住一辈子诵读。《白鹿原》写出了那个时代人们共有的困惑、迷惘,艰辛、无奈,愤懑、无助,选择、碰撞,追求、幻灭……生逢那样的时代,活着,真不容易;如果想活得“浑全”,需要怎样的大智慧啊。

读后《白鹿原》明智。世事难料。白鹿原上,白家兴旺过,鹿家兴旺过,但好景都不长。白鹿两家三代人被命运无情地反复敲打,所以,自己不论什么时候,都别得意,也别自卑。活得好,是祖上积德,自己命运好;活得不好,是好运未到,还需自己再加把劲儿。人生路漫漫,千万不要把一时的状态当成永恒。对待人生的态度,宠辱不惊,在困难的时候能挺得住,在得意的时候稳得住。

读后《白鹿原》明理。尊重位高的人,也尊重卑微的人。地位卑微的人难保一辈子卑微,即使一辈子卑微,如打了一辈子长工的鹿三,还生养了一个闹农协、当山匪,后来当保安营营长的英雄好汉儿子黑娃来;而白嘉轩的儿子白孝文,也有卖房卖地半死不活的一天。人在世千万不要把他人看死了,看扁了,断了自己后路。

读后《白鹿原》明德。白鹿书院的朱先生早先一直以神算和劝退大军闻名乡里,后来发赈灾粮和修县志也备受称赞,他不穿洋丝,只穿老婆做的土布,坚持晨读,显示着一个旧学士对于圣人的教训最后的坚守。在混乱的时局中,他看出了知识分子的软弱无力,奋起最后一腔热血集合修县志的几位先生准备冲上战场抗击日寇,然而进入军队上场杀敌毕竟不像想象的那样简单,受到重重阻力终究没能成功,那以后,他的全部心思都放在修县志付印上,哪怕自己赔上本钱。朱先生有自己的抱负、理想与信念,成败不萦于心,不媚俗,不庸俗,光明磊落,让人敬重。

读后《白鹿原》明事。白嘉轩做事太硬,如同他挺直的腰板,要是能给子女多一点谅解,或许白孝文也不至堕落到那种程度;而鹿子霖做事太过阴损,如书中所说“家风不正,教子不严,是白鹿家族里鹿氏着一股儿的根深蒂固的弱点”,这个“不正”、“不严”似乎就是鹿子霖这个人一生的写照。做人还是光明正大些好,坦坦荡荡,才能心无所惧。

卡尔维诺说,“经典”者,每重读必有初读般的新鲜感,而初读又有唤起珍贵记忆的重逢之感。我读《白鹿原》就有梦回前世今生故土的乡愁乡思乡恋。

读完猫的感悟篇7

之前读过几遍《笑傲江湖》,最近又翻了一次,于是便想谈谈自己阅读这本书的一些感受。

一本《辟邪剑谱》引起了江湖上的血雨腥风,《辟邪剑谱》一毁,整个江湖又归于平静。《辟邪剑谱》是武林秘籍,许多人都想得到,并愿意为之做任何事情。这里的《辟邪剑谱》像不像人的欲念呢?欲念一起,就会思绪纷乱、烦扰丛生;欲念消失,便会心绪平静,烦忧也会消散。

《笑傲江湖》是由魔教长老曲洋和正派中人衡山派刘正风合奏而成,此曲亦为二人绝唱。也可以说是那个世界中所有不拘于陈规的真正的豪杰之士的主题歌。

尼姑仪琳偏偏最重情,对令狐冲一往而情深;正派中人左冷禅阴险毒辣,岳不群则是一“伪君子”;魔教任我行、向问天反倒有一股豪气。这样设计也许是想说世界很复杂,并没有绝对的是非之分。

仪琳对令狐冲、令狐冲对岳灵珊、岳灵珊对林平之皆是付出型的感情模式。任盈盈对令狐冲也是这般,可似乎又有些不同。任盈盈可以说是男性最为理想的伴侣了,对令狐冲深情而且还处处理令狐冲对别的女子的情谊,好像也没吃醋。但这人太过于理想,感觉不真实,可能是所有人对理想中的伴侣的一种臆想吧。

读《笑傲江湖》的一个明显感觉:某些人身上会有别人的影子,一些人的命运也是何其相似。林平之身上有令狐冲和岳不群的影子;岳灵珊和其母亲宁中则都是遇人不淑,所嫁之人皆是促狭之辈,两人最后也都是因为男伴而死;刘正风与曲洋相交,令狐冲与田伯光相交,皆是一正一邪。任我行重新上台后俨然是一个翻版的“东方不败”。

书中所描写的几个场景印象也很深刻。

其一:岳灵珊之死。岳灵珊死于自己丈夫的手下,还苦苦哀求令狐冲要照顾好林平之,其情可见至深。临终时唱福建山歌更是让人叹惋;其二:争夺五岳派()掌门时仪琳的表现。“这时嵩山绝顶之上,数千对眼睛,只有一双眼睛才不瞧左岳二人相斗。自始至终,仪琳的眼光未有片刻离开过令狐冲身子。”任凭打斗有多激烈,仪琳的一双眼没有离开令狐冲片刻,心思全放在令狐冲身上;

其三:令狐冲失手将岳灵珊的打落山崖。令狐冲与岳灵珊练剑,一不小心将岳灵珊的宝剑打落山崖。宝剑落下,岳灵珊的心意也转到了林平之的身上,那落下山崖的剑可能就是令狐冲与岳灵珊感情的象征,终究不会有结果;

其四:东方不败之死。虽然只有短短的一章来写东方不败,却也让人深刻地记住了那个武功高强、智谋超群、行事诡谲的东方教主。东方不败对杨莲亭也是深情。任我行一干人等用不太正大的手段杀死了东方不败,不知是讽刺还是别的。

相关热词搜索: 读完 感悟 猫的读后感悟 读完猫的感受 《猫》的感悟 猫这篇文章的感悟 读《猫》有感 关于猫这一课的读后感 关于猫的人生感悟 猫的心得体会 猫的阅读感想怎么写 我是猫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