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城玮文档网 >作文大全 > 统战部长对于乡村振兴调研报告

统战部长对于乡村振兴调研报告

时间:2022-08-12 15:10:02 来源:网友投稿

 XXX 县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调研报告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陕西践行“五个扎实”要求、加快追赶超越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榆林实现“三大目标”、做好“两个更加”的必由之路。今年是实施乡村振兴的第一年,年初中省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意见的相关文件出台后,XXX 县委、县政府迅速展开政策学习,2 月初,在充分调研和全面研判的基础上审议制定《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山区农业现代化的意见》(子发〔2018〕1 号),确定了管理机制、规划布局、生产标准、组织管理、人才技能、创业主体、品牌建设、三产融合、生态建设、农村改革等十个方面重点工作。3 月中旬开始,全县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振兴乡村,XXX 怎么干”大讨论活动,提高了各级干部的认识,凝聚了推进乡村振兴的合力。5 月 4 日,县委副书记韩金华同志组织召开乡村振兴“两带”示范工作推进会,详细听取了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工作开展情况及存在问题的汇报。7 月 12 日,向市委呈送了 XXX 县市级乡村振兴标杆示范村名单。8 月 22 日,印发了《XXX 县 2018 年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实施方案》。按照县委分工,我协助韩书记分管乡村振兴工作,近半月来,我通过召开座谈会、听取汇报、查看资料、实地走访等方式就全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对全县实施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进行了梳理和汇总,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措施 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按照中央一号文件、省市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文件要求,系统研究谋划我县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定位、重点任务和政策举措,并逐步付诸实施,各项工作推进有序、开局良好。

 (一)提升农业发展质量方面 1. 夯实农业生产基础。县国土资源部依据土壤属性、坡度大小、阳背分布、供水条件和小气候环境以及栽植种类分类制定削顶、平地、绿坡、封岔、护坝等立体整治标准(土地整治)。深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县委农工部组织推广地膜覆盖节水灌溉、坑施肥水、果实套袋、贴字、壁蜂授粉、海棠树授粉,铺设反光膜等苹果管护技术,推广良种壮苗、节水灌溉、坑施肥水、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等核桃管护技术,推广“大改型、强拉枝、巧施肥、无公害”四项老果园管理技术。建立中药材科研种植基地,成立中草药发展研究会,聘请院校专家研究指导中药材选种和管护。县畜牧局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开展羊子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等品种改良试验示范,提高羊子品质和效益。(农业技术)。着力改善果园基础条件,加快土地平整、生产道路、电力、灌溉等配套设施建设,通过沟底筑拦水坝、山腰建集雨窖、山峁建蓄水池等措施破解水源缺乏瓶颈(农田水利建设)。县农业局结合农机直补政策,对列入陕西省农机购置补贴产品信息表的 60 个品目进行购置补助,为标准化果园配备适合的机械,降低劳动强度(农机装备)。县科技局、科协开

 展适用性远程智能监控、标准生产管理、产品安全溯源、市场网络营销、农技指导咨询等项目建设,强化农业信息化建设(数字农业)。

 2. 实施质量兴农战略。县委农工部推行苹果“七个一”和核桃“六个一”栽植标准,县畜牧局推行设施养羊、温棚养猪的标准化养殖场建设和家庭农牧场的扩能升级,实现传统分散饲养向标准化、规模化养殖的过渡。县产业办以 GAP认证为抓手,按照生产标准和技术规程,开展药材分等定级,着力打造“全国知名道地中药材种植基地县”(标准化)。县农业局在大理河、淮宁河、小理河等川道地区重点发展设施果蔬、标准化养殖和大田蔬菜,优化种植结构。鼓励公司和农户小区域、小规模发展鲜桃、樱桃、红葱、小杂粮等种植业和鱼、蜂等养殖业,走主次结合、特色多样的发展路子(优化农业结构)。各乡镇、村制定本镇、村的产业发展规划,抓住区域特色产品,打造一村一品发展新格局。依据国家标准化规定,统一制定全县农产品生产推荐标准,对符合标准的产品优先支持。突出“有机产品”和“地理标志产品”,精心打造“XXX 苹果”、“XXX 羊肉”、“XXX 核桃”、“XXX 黄芪”品牌(品牌化)。按照三年完成无公害农产品创建、十年内建成全国绿色食品基地县的目标,以无公害、绿色、有机要求,制定有机食品县建设规划。开展苹果、核桃、羊子、生猪等重点产业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产品“三品一标”认证活动和重点产业产品生产可追溯系统。由创业办牵头,食药、工商、质检等部门共同组成 XXX

 优质产品质量控制监督小组,制定产品上市的县级标准,指导督促生产者按标生产,确保上市产品实现无公害化(食品安全)。

 3. 构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体系。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推行供草与喂养的专业分工,利用秸杆、苜蓿、柠条、豆蔓等饲草进行青贮、打捆,向养殖户提供优质饲草。推行清粪、剪毛、防疫和屠宰的专业化、精细化养殖模式,降低养殖成本,实现扩量增利(延长产业链)。由省果业公司大规模流转土地,对林果产业集中开发管理。完善西安、北京、扬州三个城市已建立的 XXX 农产品直销点建设,加大冷链运输配套,打造 XXX 农产品远距离、快节奏、直送达、大市场的销售体系,淮宁湾、马蹄沟两个果品加工、储藏、销售综合服务园建设顺利(服务平台)。加快建设 XXX 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培育 XXX 电商营销集群,县工贸局在阿里、京东等电商网站建设 XXX 特色产品网销平台,初步实现电子商务发展中的城乡对接(电子商务)。综合打造三皇峁至瓜则湾沟道绿化美化建设,建成乡村自然风光旅游线。利用清水沟等农业科技园区的科技应用观赏、有机特色产品体验,发展农业观光和趣味采摘为主的休闲旅游。成功举办园则坪面花节活动和全国自行车比赛活动(休闲农业)。

 4. 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支持农民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产品加工作坊、农村营销运输社、植保防疫组织、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健康成长。鼓励组建农户参股、公司管理、农户分红的中型果业经营公

 司。推广“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发展模式,促进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推动农村经营主体更新换代(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小农生产的政策意见。对三丰、富华、天赐等一批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在技术含量、生产规模、主产品市场、加工链条延伸等方面的重点突破。对清水沟现代农业示范园、长明种养合作社、九龙山合作社、天河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有一定规模的种植、养殖大户,进行产后的加工、储藏延伸,提高企业发展后劲。对有机肥生产、玉米芯、醋酱、粉条、杂粮、白酒、羊肉、草业等一批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积极引导、资金支持、跟踪服务等措施,提高市场竞争力(扶持小农户)。大力支持陕西果业集团 XXX 有限公司与县政府达成的战略合作协议、陕西应马安养殖有限公司超细羊绒项目建设、陕西佛缘中药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黄芪融合项目、现代农业示范园 PPP 项目推进建设(与现代农业衔接)。

 (二)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方面 1.。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推动“五大绿化”工程:坡埂披绿工程,在平整基本农田的坡埂,种植多年生灌木牧草,起到固坡、绿化、提供饲草作用;川道绿化工程,把大理河、淮宁河、小理河等川道两边山体作为绿化重点,提高县域的整体生态水平;沿河沿路植绿工程,按照河流走向和道路方向,栽植沿河沿路绿化带;村庄院落绿美工程,环村庄和院落栽植经济林木和长青树种,营造生态优美的人居环境;退耕还林生态提升工程,继续实行陡坡地退耕还林,提

 高全县森林覆盖水平。

 2. 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以推进农村垃圾、污水治理、生态建设、无害化卫生厕所“四推进”为抓手,建立健全治理长效机制,彻底解决垃圾“围村”和村内“脏乱差”问题。

 (三)繁荣兴盛农村文化方面 1. 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采取符合农村特点的有效方式,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

 2. 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深入推进文化惠民,组织县文联、作协、摄影协会下乡采风写生。建设文化活动广场,配置文体健身器材,在有条件的村打造村史室、民俗馆等文化场所。

 3. 开展移风易俗行动。发挥“一约四会”(村规民约、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和禁毒禁赌会)道德教化作用,支持鼓励村民维护公序良俗、崇尚义德勤俭,坚决反对不孝父母、不管子女、不守婚则、不睦邻里等行为,自觉抵制婚丧嫁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制止各种封建迷信活动,形成德业相劝、过失相规、守望相助、患难相恤的社会风尚。

 (四)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方面

 1.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扎实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突出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抓乡促村,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成坚强战斗堡垒。建立选派第一书记工作长效机制,全面向贫困村、软弱涣散村和集体经济薄弱村党组织派出第一书记。建立农村党员定期培训制度。

 2. 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健全和创新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完善“四议两公开”制度,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建设法治乡村,加大普法力度,实现示范村“一村一法律顾问”全覆盖。深入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向基层延伸,创新监管方式,推动执法队伍整合、执法力量下沉,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提升乡村德治水平,广泛开展“五家十星”文明户和好儿女、好公婆、好媳妇评选活动,建立农村道德讲堂,宣传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培育新乡贤文化,整体达到县级以上文明村创建标准。2018 年在 16 个示范村评选“五家十星”文明户 32 户,给予一定的奖励,促进乡风文明健康发展。

 3. 建设平安乡村。大力推进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雪亮工程”建设。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宗族恶势力,严厉打击黄赌毒盗拐骗等违法犯罪。依法打击农村非法宗教活动和境外渗透活动。健全农村公共安全体系,持续开展农村安全隐患治理,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

 (五)提高农村民生保障水平方面

 1 1. . 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在人口相对集中、人口密度较高、条件成熟的村庄建设乡村幼儿园,配备教育设施,并由县教育局安排幼教老师任教,解决在家学龄前儿童入学问题。

 2. 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民增收。县职教中心与陕西省旅游学校合作成立 XXX 分校并招生 76 名,与铁路学院等院校合作开办乘务专业并招生 12 名,与陕西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省扬州技师学院协商合作开设精品专业。围绕山地苹果、核桃种植,舍饲养羊、养猪等畜牧养殖知识培训,采取集中面授和送技下乡培训方式,加强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产业技能培训,累计培训种植、养殖实用技术培训 2153人次。

 3. 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实现示范村安全饮水、动力电到村、硬化路到村入组、主干道路灯、4G 网络、光纤等基础设施“六覆盖”,并建立健全农村基础设施管护长效机制。

 4. 加强农 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农村养老互助幸福院可持续发展机制,加强农村互助幸福院建设。通过推行政府购买服务来加强基层社会救助经办服务能力。加快推进医养结合工作,出台加快推进医养结合工作的实施意见。慰问贫困残疾人,组织部分残疾人参加职业技术教育,鼓励残疾人掌握一技之长。足额发放补贴,对接企业救助,推动适龄残疾儿童入学,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

 5. 推进健康乡村建设。按照“一村建站,联村服务”的

 模式,实现全县 88 个贫困村卫生室全覆盖。家庭医生签约率超过 90%。扎实开展公共卫生和疾病防控工作。

 (六)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方面 1. 瞄准贫困人口精准帮扶。目前,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24785 户 74476 人,其中,未脱贫贫困村 73 个,在册贫困户10135 户、27917 人,贫困发生率 10.03%。今年计划退出 73个贫困村,脱贫7797户24299人,全县贫困发生率降至1.3%。全县通沥青(水泥)路的行政村比例达到 100%,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 96%,电力入户率达到 100%,有安全住房农户达到 99.5%,贫困人口参加新农合和大病保险达到 100%,贫困村有村集体经济或合作组织、互助资金组织 88 个,占到贫困村的 100%,制约贫困区域发展的瓶颈问题得到破解,与全省全市的差距有所扭转,取得了显著的脱贫成效。

 2. 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通过开展教育宣传、文明评选、公益救助、技能培训等方式,引导贫困群众克服等靠要思想,逐步消除精神贫困。改进帮扶方式方法,更多采用生产奖补、劳务补助、以工代赈等机制,推动贫困群众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脱贫致富。

 3. 强化脱贫攻坚责任和监督。由县委书记、县长负主体责任,牵头抓总,每人负责 9 个乡镇,划片督战,推进工作。建立村级联席会议机制,切实解决“四支队伍”和帮扶干部工作衔接不到位、推进不及时的问题,实现村级扶贫工作常态化推进。由县人大主任督导“十办三组”,县政协主席督导乡镇,有效发挥人大、政协职能作用,形成扶贫攻坚的强

 大合力。大力查办扶贫领域腐败案件。

 (七)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方面 1. 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严格落实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政策,让农民吃上长效“定心丸”。全面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确权)。

 2.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强“三权分置”政策法规的宣传,理清“三权”内容和关系。试点探索制定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的职责管理制度,建立台账,杜绝土地乱开发和撂荒现象。初步建立政府指导下的土地流转评估、公证、协调机制,规范指导“三权分置”,强化流转前指导、流转中管理和流转后服务工作力度,实行健康、有序的流转方式。推动土地经营规模化、效率化和市场化(三权分置)。

 3. 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集体成员身份确认全面开展,加大“三变”改革政策宣传。发挥村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加快完成“三变”任务。研究制定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充实农村集体产权权能,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学习借鉴赵家峁村、马季沟村“三变”模式,总结推广林场村、白家沟村、卧虎湾村等示范村“三变”经验,打造农村生产要素优化组合的融合点和增收增效的着力点。全面推进 3 个市级、70 个县级试点村“三变”改革,确保年内实现村集体经济清零目标(三变改革)。

 (八)强化农村人才支撑方面

 1. 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建立青年农民技术培训体系,培育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的高素质职业农民;按照种植、养殖专业,拟定几项必需性技能,对普通农民进行普及性培训;开展适用技术现场培训,及时指导农民掌握相应的适用性技能;设立农民技术人员职称评定晋升制度,对具备一定技术职称,且坚持在农村第一线从事服务的农民技术人员,实行以奖代补。加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县人社局、农业局、林业局、畜牧兽医局、中小企业局对近年来返乡创业进行种植、养殖、加工等行业从业人员登记造册,进行有计划、有重点轮训,并通过信息服务平台提供后续跟踪服务,切实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素质。

 2. 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人才聘用机制,引进和培养种、养、加专家型人才。县组织、人社部门通过设置公益性岗位等方式,招收一批专业技术人员,定岗、定责、定服务期限,发挥招聘人员作用。建立农村技术服务人员报酬制度,做好专业大学生到涉农企业服务的招收工作。县级技术人员主要负责示范点的技术指导,重点做好品种的选择、改进,土壤的检测分类,地块的整治标准新定等工作;乡级技术员主要做好一线生产的技术指导,田间技术的消化和县级层面的技术承接与下传。对县园艺站、区域站、乡镇产业发展管理人员进行不少于 2 个批次的轮训。按照“每个乡镇有一支专业产业技术队伍”的目标,由县农业、林业、畜牧兽医等部门和县职业教育中心组织,分区块、分批次对乡镇、区域站、技术人员、产业大户进行培训,每年培训不少于 10

 次。乡镇每年组织技术员、栽植大户、合作社和企业负责人到县内及周边县区现场交流学习。

 3. 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与中城经济发展研究院订立战略合作协议,对全县农业农村发展实施跟踪研究。深化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中药协会、山西省林科院、汾阳市核桃研究所、榆林市果业技术推广中心等科研院所、单位的合作交流,将果业科学管护、设施养殖、配方施肥、非农药防虫防病等技术(技能)推广到农户。建立“专家顾问-基地教学-农技推广”的协同服务体系,定期请专家顾问到田间地头进行指导,开展绒山羊胚胎移植、品种改良和大棚栽种技术。

 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调研中,各乡镇、部门主要负责人结合工作实际,反映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挑战。基层干部群众也通过座谈等形式反映了一些关于多规合一、要素下乡、环境整治、考核评价等方面的问题。

 一是规划的科学合理性还不够,特色不够鲜明。一些镇村建设规划与土地利用、现代农业发展、历史文化村落保护等规划之间相互衔接不够。现有村庄规划编制进展缓慢,特色不够鲜明,进行区域功能、居民住宅、产业发展、休闲旅游等发展定位不明确,“一村一景”、“一村一业”、“一村一品”的特色不够鲜明。规划在引领村庄合理布局、人口居住相对集中等方面所起的作用发挥不够。

 二是本乡本土人才不足,引进人才流失问题较为突出。

 基层普遍反映,缺人才是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因素。从农村产业发展看,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数量偏少,能够承接网络经济时代的旅游文化产业、新业态电商产业的复合型人才更少。从农村技术支持看,缺少能够长期扎根农村、从事农村技术研究推广的“土专家”、“田秀才”。很多乡镇农技推广队伍多年没有新人补充,面临断层的困境。农村教育、卫生等人才也存在数量不足,学历层次不高,服务能力不强的问题。从农村有效管理看,大部分村(居)的干部平均年龄偏大,年轻后备干部不足。选派的第一书记和选调的大学生村官流动性较大,稳定性不够。从乡村人才提升看,现有农村人才、乡土人才评价机制还不健全。

 三是建设用地政策落实还不到位,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力度还要加强。基层普遍反映,现有政策将农产品冷链、初加工、休闲采摘、仓储等设施建设按照农业用地管理,但这一政策没有完全落地,一些地方还是按非农建设用地管理。多数乡镇反映,产权制度改革中涉及的资源变资产、变资金的通道还未真正打通,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农民宅基地和住房等改革试点还在进行中,推广试点经验的步伐慢,“盆景”变“风景”的办法不多,力度不大。

 四是财政资金投入和整合力度有待加强,金融产品支农作用发挥不够。各部门对财政资金使用方向规定过于具体,缺乏灵活性,地方无法统筹使用。财政投入道路、住房、环境等公共设施建设的资金也较为分散,多个部门各自为战。部分干部指出,有些类似送电影下乡这样的支农做法是流于

 形式,基层群众看的不多,认可度不高,造成财政资金投入浪费。部分贫困村反映,扶贫资金使用对时效兼顾不够,扶贫项目精准落地慢。家庭农场主、创业大户普遍反映,土地承包经营权直接抵押贷款难。大部分农户反映小额贷款额度偏低,规定单户原则不能超过 1 万元;期限偏短,一般不超过 1 年,满足不了农户发展农业项目的需要。有的农户反映,7·26 冲毁耕地和造成的财产损失,到现在赔偿还没有到位。

 五是农村产业发展还有待加强,带动农民致富作用发挥不够。我县虽然已经初步形成“果业为主、多业并举”的产业格局,但农村产业质量效益不高、竞争力不强的问题依然突出,长期产业收益周期长,中短期产业发展零散,农业结构需要优化。新型职业农民少,大部分农民创业致富能力不强,农村创业创新氛围不浓。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不够,特别是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不强,加工转化效率不高,缺乏有影响力的品牌,支撑和带动地方农业结构调整优化的作用不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方面,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农产品电商等还处于培育阶段,且大部分是工商资本创办,与农民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还不健全,带动农民分享现代农业发展收益的办法不多。

 六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环境治理层次水平还不高。由于历史欠账比较多,大部分村庄的基础设施建设还相对落后,农村道路、供排水和教育、卫生、文化等基础条件依然是农村发展短板。引导和撬动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领域的政策不活,办法不多。基层普遍反映,

 现有村庄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低,村庄污水治理全面覆盖推进难度很大,县级财政压力大。另外,农村居住分散,管网建设难度大。基层干部反映,部分建成的污水处理设施收集不到污水,设施难以运行。有些乡镇指出,环境整治工作中没有充分发挥村民主观能动性,杂物乱堆放、垃圾乱抛洒等现象给黑臭水体整治、美丽村庄建设、农田基础设施管护的长效管理带来一定困难。

 三、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建议 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县乡村振兴战略走在全市前列,提出以下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站在全局高度,充分认识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发挥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进一步压实责任,完善机制,强化考核,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共同意志、共同行动,做到认识统一、步调一致,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原则体现到各个方面,真正做到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统筹整合各类要素和政策,推动资源力量下沉,强化对乡村组织振兴的支持和引导。加强乡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加强“三农”工作队伍培养,选优配强工作力量,提升乡镇干部整体能力水平。建立健全抓镇促村机制,强化对市、县、乡党委的指导考核,督促基层党委聚焦主责主业,抓好乡村组织振兴。关心关爱乡村党

 员干部,调动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二)进一步解放思想,强化顶层设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广泛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推动各项决策部署落实。主动适应新变化新形势,尽快明确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牵头部门,建立县、乡两级乡村振兴协调领导小组制度。

 一是尽快出台我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2018- -2 2022 年)。科学谋划,进一步细化实化工作职责和政策措施,形成今后五年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的政策框架。规划编制要注意分类推进、分步实施,防止急于求成、急功近利。

 二是全面开展镇村规划编制。赋予镇村更多规划自主权,科学合理地确定“发展型”、“巩固型”、“生态型”,稳妥推进乡村人口集中居住、项目集中落地、土地集中经营。尽快研究出台镇村规划编制指导性意见,并对规划编制费用提出解决办法。

 三是加快新一轮城乡统筹规划编制。明确相关部门主体责任,加强各类规划的统筹管理和系统衔接,优化细化乡村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布局,加快形成城与乡、人与自然、产业与生态和谐相融的新型城乡空间形态。

 四是建立健全乡村振兴评价体系。区分镇村的资源禀赋、地域差别,率先形成以村为单位,包括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治理等不同指标在内的评价考核标准。制定评价标准过程中,应坚持系统化,全面反映“五个振兴”情况;坚持标准化,全面反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水平提升情况;坚持人性化,充分考虑群众的获得感。

 (三)进一步优化结构,实现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按

 照高质量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的要求,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是积极提升农产品供给质量。加大土地综合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财政资金投入力度,优化现代化、智能化设施装备补贴,形成专项工作实施意见。推动更多种植大户、农业企业主动参与绿色蔬菜、应时鲜果等高效作物生产。尽快出台产业兴村强县计划具体实施方案。

 二是加大品牌农业培育力度。支持 XXX 黄芪、黄豆、羊肉、苹果、核桃品牌建设,对符合 XXX 产品标准、产业带动能力强的品牌给予资金扶持。设立“XXX 品牌”培育基金,支持企业兼并重组、技术改造。通过专项资金扶持、政府性基金投资推动一批农业中小企业做精做专。

 三是加大科技兴农支持力度。形成具体实施办法,推动企业与农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创新、创业联盟,实现优势互补。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吸引高校、科研院所离退休人才向我县流动,促进我县更多科技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

 四是创新产业融合模式。制定“农业+”发展的实施方案,加快推动农业与休闲旅游、农耕体验、健康养生、文化传承的融合发展。清水沟以山地苹果为媒,不仅产品销售红火,还给村里带来了体验农业等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相关经验值得县级层面总结推广。

 (四)进一步育才引才,强化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将乡村人才振兴工作纳入全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制定乡村人才振兴实施方案。

 一是注重本土人才 培养。依托基层党校、培训中心、远程教育站点等教育平台,立足现有农

 村人才资源,开展系统培训。尽快制定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计划,重点围绕家庭农场主、合作社领办人及有创业计划的大学毕业生、退伍返乡军人等分类开展订单式线上、线下培训。二是注重专业人才培育。加大财政对有涉农专业高等院校、大中专职业学校的支持力度,引导其扩大招生规模。抓住苏陕合作机遇,继续开展农业人才定向委培,加大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尽快制定农技人员通过提供增值服务取得合理报酬的指导性文件,为基层农技人员能够全身心投入农技推广提供政策支持。

 三是注重服务人 才引进。把地方引进农业产业发展相配套的高学历人才纳入人才工作考核体系,把农业人才指标纳入地方发展指标。研究鼓励本乡本土大学毕业生返乡创业、返乡就业的财政支持办法。制定公职人员回乡到村任职实施办法,发挥机关干部懂政策、会管理的优势,提升镇村发展水平。

 (五)进一步用足用活政策,推动更多要素下乡。以推进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在政策制定上为乡村发展松绑,在激活要素上为乡村注入活力。

 一是优化财政投入机制。加快建立涉农资金整合长效机制,形成各级涉农财政资金可整合目录,切实落实“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方式。开展分散在各部门的项目建设资金管理权下放到乡镇试点,实行目标、任务、资金、权责落实到乡镇,推动各乡镇集中力量打造乡村振兴样板村。

 二是落实好设施农业用地政策。建议对各地落实设施农业用地政策的情况进行专项检查,督促相关政策执行到位。出台支持乡村旅游发展的土地政策,加强工作指

 导,确保单独选址的农业休闲旅游设施等有预留规划建设用地。

 三是加大对农村金融的支持力度。形成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指导性文件,扩大财政以奖代补和贷款贴息投入规模,引导和推动金融机构发展普惠金融,切实缓解“三农”领域的融资难题。完善农业保险政策,适应农业结构调整需要,根据各地特色产业发展现状,重点开发符合适度规模经营需求的多层次、高保障农业保险产品与服务。

 四是妥善引导工商资本下乡。以现代农业园区、特色田园乡村、特色小镇为载体,引导支持工商资本、社会力量深度参与乡村发展。推动更多工商企业建设农业园,吸引更多的资金、人才投入农业领域。

 (六)进一步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提高乡村生产生活水平。

 一是高标准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结合村庄布局优化,把农村道路交通、农田水利、供水供电、通讯网络、污水处理等方面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与“重点村”、“特色村”打造相衔接。

 二是统筹建立公共设施管护机制。在基础设施建设阶段预留一定比例的管护经费,并形成制度性规定,确保基础设施建好、用好。在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过程中,提留一定比例资金用于基础设施的长期管护。将乡镇、村(居)环境保护、公共设施管护等岗位设置与促进失地农民、低保户等特殊群体就业结合起来。

 三是高质量推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瞄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形成推动义务教育、医疗卫生、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农村养老等服务进村的实施办法。建立教育、卫生人才在县城与

 乡镇、村(居)之间定期流动机制,提高在镇村工作人才的待遇。

 四是注重乡村环境的长期维护。加大对农村自然生态系统、山水林田湖草、重要水源涵养区、自然湿地的保护,重点是加大破坏环境行为的检查和打击力度。围绕 5 年基本消除农村黑臭水体的目标任务,制定年度疏浚清淤工作计划。出台农村环境管护实施意见,形成农村河道、道路交通、绿化美化、环境保护和公共设施“五位一体”的管护办法。对河道护坡乱耕乱种、道路两侧乱搭乱建、村庄内乱堆乱放等加大治理力度,切实打造农民认可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五是更加精准推进脱贫攻坚。加大对扶贫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定期不定期抽查兜底保障的公平性与覆盖面,督查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增收措施落实情况。

 (七)进一步强化农村治理,夯实农村基层基础。

 一是加强涉农法制建设。坚持政策法规立改废相结合,为乡村振兴提供法制保障。今年内,县有关部门要对涉农法规和规章进行一次统一梳理,逐条逐项进行研究,对不适应新时代新要求的一些条文进行修改。县人大要继续完善涉农法律法规,发挥乡村振兴立法方面的主导作用。

 二是发挥各级人大代表作用。继续坚持人大调研督查工作机制,动员更多人大代表深入群众倾听意见,参与到项目推动、政策制定中来。

 三是完善自治机制。引导村民提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能力,促进村民自治。开展农村道德宣讲活动,传承发扬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开展最美乡贤选树、表彰等活动,充分发挥乡贤在矛盾调解、民情联络、敦风化俗中

 的作用。

 四是培育特色文明乡风。制定农村健康、科普、法治等文化活动实施方案,加快推进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加快推进运动健身设施建设。尽快启动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试点。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开展文明村镇创评活动,提升乡村文明水平。

 五是激发镇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细化针对基层干部的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贯彻落实的工作方案。形成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的具体办法,加大工资及考核奖励向基层干部倾斜的力度,形成选拔任用优先考虑基层干部、涉农干部的良好氛围。

相关热词搜索: 统战 振兴 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