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城玮文档网 >作文大全 > XX经济开发区环境影响报告书

XX经济开发区环境影响报告书

时间:2022-08-06 11:20:03 来源:网友投稿

  目

 录 录 第一章 总论 .............................................................................................. 5 1.1 项目背景 ....................................................................................... 5 1.2 评价目的 ....................................................................................... 7 1.3 编制依据 ....................................................................................... 8 1.4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 11 1.5 环境影响识别 .............................................................................. 12 1.6 评价内容和评价重点 .................................................................. 17 1.7 区域环境功能区划和评价标准 ................................................ 18 1.8 评价范围、评价时段 ................................................................. 19 1.9 区域环境目标和评价指标.......................................................... 20 1.10 区域环境保护重点 .................................................................... 21 1.11 评价总体思路和技术路线........................................................ 22 第二章 规划方案概述 ............................................................................ 25 2.1 规划范围 ..................................................................................... 25 2.2 规划时限 ..................................................................................... 25 2.3 开发区规划方案 ......................................................................... 25 2.4 开发区产业规划 ......................................................................... 27 2.5 开发区规划内容 ......................................................................... 28 2.6 环境保护规划及保护对策.......................................................... 39 第三章 开发区回顾性评价 .................................................................... 42 3.1 开发过程回顾 .............................................................................. 42 . 3.2 现有产业结构 ............................................................................ 42 3.3 人口及土地利用情况 .................................................................. 46 3.4 开发区市政设施建设情况.......................................................... 47

  第四章 开发区及周边环境概况 ............................................................ 50 4.1 自然环境概况 ............................................................................. 50 4.2 社会经济环境概况 ..................................................................... 59 4.3 生态环境 ..................................................................................... 61 4.4 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62 4.5 评价区域环境特点及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 ............................. 72 第五章 开发区规划方案分析 ................................................................ 73 5.1 规划方案协调性分析 ................................................................. 73 5.2 总体布局及功能分区合理性分析 ............................................ 94 5.3 环境功能合理性分析 ................................................................ 103 5.4 土地利用生态适宜度分析....................................................... 108 5.5 现状制约因素分析 ................................................................... 114 第六章 开发区污染源分析 .................................................................. 116 6.1 水污染源分析 ............................................................................ 116 6.2 大气污染源分析 ........................................................................ 118 6.3 声环境污染源 ............................................................................ 122 6.4 固体废物污染源 ....................................................................... 125 6.5 危险废物 ................................................................................... 127 第七章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 129 7.1 零规划方案环境发展趋势分析 ............................................... 129 7.2 规划方案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 129 第八章 开发区环境承载力分析 .......................................................... 157 8.1 大气环境承载力分析 ................................................................ 157 8.2 水环境承载力分析 .................................................................... 161 8.3 固体废弃物承载力分析 ............................................................ 163

  8.4 土地资源承载力分析 ................................................................ 163 8.5 水资源承载力分析 .................................................................... 164 8.6 总量控制 .................................................................................... 165 8.7 发展制约因素分析 .................................................................... 166 第九章 公众参与 .................................................................................. 170 9.1 公众参与工作目的 ................................................................... 170 9.2 公众参与对象 ........................................................................... 170 9.3 公众参与方法 ........................................................................... 170 9.4 公众参与过程 ........................................................................... 171 9.5 结果分析 .................................................................................... 172 9.6 公众参与意见反馈 ................................................................... 179 9.7 公众参与处理结果 ................................................................... 180 第十章 规划综合论证与规划调整建议 .............................................. 181 10.1 开发区规划综合论证 .............................................................. 181 10.2 开发区规划调整建议 ............................................................. 186 第十一章 开发区环境保护措施分析 .................................................. 190 11.1 水环境保护措施 ...................................................................... 190 11.2 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 192 11.3 声环境保护措施 ..................................................................... 195 11.4 固体废物管理与处置措施 .................................................... 197 11.5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 199 11.6 环境风险管理与防范措施 .................................................... 201 11.7 征地拆迁 .................................................................................. 207 11.8 环境保护措施清单 .................................................................. 207 第十二章 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 .......................................................... 210

  12.1 循环经济水平分析 .................................................................. 210 12.2 清洁生产分析 ......................................................................... 214 12.3 开发区环境保护指标体系 .................................................... 214 12.4 工业企业准入原则 .................................................................. 216 第十三章 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计划 .................................................. 219 13.1 开发区环境管理与能力建设方案 ......................................... 219 13.2 环境监测计划 ......................................................................... 223 13.3 跟踪环境影响评价和监测计划 ............................................ 228 13.4 简化入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建议 ............................ 228 13.5 环境管理建议 ......................................................................... 228 第十四章 结论和建议 .......................................................................... 232 14.1 规划背景 ................................................................................. 232 14.2 规划目标 ................................................................................. 233 14.3 环境影响评价过程 ................................................................. 234 14.4 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 ............................................ 234 14.5 开发区开发现状 ..................................................................... 235 14.6 环境影响预测 ......................................................................... 235 14.7 环境影响减缓对策与措施 .................................................... 238 14.8 公众参与的主要意见和处理结果 ........................................ 240 14.9 规划的合理性 .......................................................................... 241 14.10 规划调整建议 ........................................................................ 241 14.11 困难与不确定性 .................................................................... 242 14.12 总体评价结论 ........................................................................ 242

  第一章 总论 1.1 项目背景 XX 县地处 XX 省中南部,XX 平原腹地,东经 112˚35΄-113˚19΄,北纬29˚26΄-30˚12΄,西与江陵,石首傍江接壤、北与潜江、仙桃夹河相邻,东与洪湖连壤交界,南与湖南的华容、岳阳隔江相望。XX 长江港口、境内 18 条公路干线、周围 207 国道、307 国道、316 国道、宜黄高速等构成 XX 的主要交通网。XX 县区域位置图见附图一。

 《XX 省 XX(容城)总体规划》中,开发区位于 XX 城区东部,西起荆江路、东至裴家路、北起北环大道以北 1000 米,南至沿江大道。规划面积 13.5km 2 。XX 经济开发区位于 XX 县东部,经 103 省道(一级公路)、玉沙大道通往 XX 县老城区。随着随岳高速公路的通车,未来工业园的对外交通运输条件十分便利,是产业投资的理想场所。XX 经济开发区将是 XX 县新的经济增长点。是 XX 县工业向集团化、群体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战略的落实和形成工业经济的中坚力量的核心地区。XX 经济开发区在工业结构上要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核心,以农副产品深加工项目为重点,规模发展医药、化工、电子、环保、新材料产业等高附加值、低污染、竞争力强的新产业。开发区区域位置见附图二。

 XXXX 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较完善,合理规划主次干道的路幅宽度,提高开发区道路疏散交通地能力。在规划中合理确定产业园区的路网密度,并加强各个区块道路有机联系,规划区的路网形成以环路和方格网的道路结合。形成“两纵四横”格局:两纵——工业园路、裴家路;四横——北环大道、章华大道、荆南大道、容城大道。工业园内两路 110KV 高压电线穿过,此外区内还有一条高压燃气穿过。

 XX 经济开发区是 XX 县核心+四区空间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XX 县工业园组团。它将是接纳城市安置工业项目的主要组团,主要安置一类工业,同时安置不宜放在中心城区的工业项目,如机械加工、轻纺等二类工业,需要时也可有少量三类工业。开发区内 103 省道穿过,为连接 XX、洪湖的重要道路。特别

  是随岳南高速公路连接线的建设,非常方便各种原材料及产品的输入输出。开发区内的地质情况良好,地基承载力约 18~20 吨/平方米,有发展工业的良好的地质条件;同时又处于 XX 县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发展工业将不会对主城区造成环境的污染,适合安排大规模工业用地。

 经济开发区因其自然的地貌条件,在整个狭长的规划地块中形成规划结构:“一心两区两轴”。“一心”:研发服务中心,以北环大道在工业园中部形成的带状地块为核心,有高新产业区、居住与商贸综合区共同组成。“两区”:

 一类工业区及二类工业区。“两轴”:产业发展轴、生态绿化轴。

 在产业的安排上,发展大道和红城大道之间,荆江路到工业园路为研发服务区;发展大道和红城大道之间,工业园路到裴家路为新型建材区;红城大道和林长河之间,荆江路到裴家路为农副产品加工业;林长河和玉沙大道之间,荆江路到平桥路为医药、塑料制造业;林长河和茶庵大道之间,平桥路到裴家路为小型机械制造业;玉沙大道和茶庵大道之间,荆江路到平桥路为纺织业;茶庵大道和天府大道之间,荆江路到平桥路为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茶庵大道和天府大道之间,平桥路到裴家路为食品、饮料制造业;容城大道和天府大道之间,平桥路到裴家路为工艺品制造业。

 开发区在发展历程中,规划范围及规划面积都发生了较大变化,为了系统、科学地评价开发区的活动对开发区内及区外敏感点的影响,本次评价主要以《XX省 XX(容城)总体规划(2006~2025 年)》,《XX 县经济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评价依据,重点对开发区的工业用地以及工业污染影响进行分析和评价。

 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加强开发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有关问题的通知》(环发[2002]174 号)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X 政办发[2005]126 号)的要求,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XXXX 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于 2007 年 6 月委托 XXXXXXXXXXX 承担 XXXX 经济开发区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我所接受委托后,即成立该开发区环评课题小组,对开发区建设规划进行初

  步分析,并在对开发区及周围区域的环境状况进行初步调查基础上,依据国家和地方现行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技术规范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相关要求,识别主要环境影响、拟定评价范围、评价内容、评价重点、评价方法、确定环境现状调查的内容等,并组织开展了对开发区水环境、环境空气、声环境、生态环境、社会环境等现场监测与现状调查、污染源调查与监测,并开展了开发区规划方案合理性分析、环境容量分析与污染物总量控制研究工作。在上述环境现状调查、专项调查与专题研究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分析了开发区建设可能对环境带来的影响,并对规划实施可能产生的不良环境影响提出了相应的环境保护对策与措施。在此基础上,编制了《XXXX 经济开发区环境影响报告书(送审稿)》,现提交 XXXX 经济开发区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报 XX 省环境保护局审查。

 在本次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得到了 XX 县环境保护局、XX 县环境监测站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了 XXXX 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的极力配合,在此特表示感谢。

 1.2 评价目的 1)在 XXXX 经济开发区规划决策过程中,充分考虑规划可能涉及的环境问题,预防规划实施后可能造成的不良环境影响,分析消除或缓解规划实施带来环境影响的可行性和经济性,从环境保护角度论证规划、功能分区是否可行,规划空间布局是否合理、市政设施的规模和容量设定是否可行,并给出该规划优化方案或修改建议。

 2)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考虑该规划协调与相容性、环境与资源承载能力、规划的外部环境制约条件,对本项规划的总体布局、开发规模、实施进度进行优化,制定客观、实用、可操作的环境保护,妥善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3)通过环评过程中广泛的公众参与,让有关专家和公众了解本项规划的内容及其环境影响概况,使公众了解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计划,收集公众对本项规划环境保护及其它方面的意见,辨识公众关注的主要问题,满足公众法定的要求,并为规划、管理部门进行科学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1.3 编制依据 1.3.1 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9)《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253 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11)国发[1996]31 号令《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 12)国家环保总局令第 14 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 13)国家环保总局令第 15 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规定》 14)环办[2004]65 号《关于简化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批程序的通知》,国家环保总局办公室 15)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计委、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规范环境影响咨询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计价格[2002]125 号文)

 16)《固体废物申报登记工作指南》国家环保总局污染控制司 1994 年 8 月 17)《环评公众参与暂行办法》 18)X 环办[2003]67 号《关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进一步做好公众参与工作的通知》 19)X 政办发[2000]10 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环境保护局关于 XX

  省地表水环境功能类别的通知》 20)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开展排放口规范化整治工作的通知》(环发[1999]24 号)

 21)XX 省环保局《省环保局转发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开展排放口规范化整治工作的通知》X 环监[1997]17 号文 22)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2]174 号)《关于加强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有关问题的通知》 1.3.2 规范性文件 1)《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国发(2005)21号); 2)《关于进一步做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办公厅环办〔2006〕109 号 3)《关于加强开发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有关问题的通知》(环发[2002]174 号); 4)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6]28 号“关于印发《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的通知” 5)《关于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有关问题的批复》(国务院国函(1998)5 号文); 6)《国务院转批国家经贸委等部委<关于进一步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的意见>的通知》(1996.8);

 7)《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2000); 8)《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22 号); 9)《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04]50 号); 10)《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3840-91); 11)《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12); 12)《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07 年修订); 13)《资源综合利用目录》(2003 年修订);

  14)《燃煤二氧化硫排放污染防治技术政策》(2002.1); 15)《城市污水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2000); 16)《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2000); 17)《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2001); 18)《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 号; 19)《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清理整顿各类开发区加强建设用地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03]70 号; 20)《国务院关于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治理整顿土地秩序的紧急通知》国发明电[2003]7 号; 21)《关于清理整顿现有各类开发区的具体标准和政策界限的通知》发改外资[2003]2343 号; 22)《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开发区规范管理和健康发展的决定》X 政发[2005]26 号; 23)《关于落实开发区四至范围的函》国土资函[2005]778 号; 1.3.3 技术规范 1)《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 131-2003); 2)《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HJ/T130-2003); 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1993); 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T2.2-2008)

 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 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T2.4-2009); 7)《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1-2002); 8)《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监测技术规范》(HJ/T92-2002); 9)《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10)《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2001.6); 11)《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GB/T50331-2002);

  12)《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 13)《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试行); 14)《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15)《城市大气环境容量核定工作方案》; 16)《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 17)《危险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 18)《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 1.3.4 相关文件 1) 《XX 省 XX(容城)总体规划(2006 年-2025 年)》; 2) 《XX 县经济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08 -2020 年); 3) 《XX 县土地利用规划》 4) 《XX 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资料》2008 年; 5)《XX 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6)《XX 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明确 XX 经济开发区(城东工业园)规划条件的通知》,监政办函[2010]22 号; 7)《XX 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1.4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4.1 指导思想 1)分析开发区已开发与未来开发情况和环境条件变化过程,评价开发区开发活动在布局、规模与性质方面的合理性及其环境影响。

 2)依据开发区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以及污染源的监测、调查资料,对开发区污染物排放、环境质量现状和相关的社会、经济与环境现状进行评价,探索形成环境质量现状的原因,为开发区污染综合防治、环境综合整治及开展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依据。

 3)为开发区管委会了解本开发区环境现状及开发区开发活动带来的环境影响,为采取有助于预防污染与损害环境的措施,包括制定开发区环境污染总

  量控制措施、推进清洁生产审计和开发区生态化建设、并建立开发区环境管理体系,促进开发区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4)通过收集和分析开发区发展历史和现状的各种社会经济资料,研究区域发展对环境的需求及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制约性,从而分析区域开发建设规划总目标的合理性。分析工业区系统与周围其它系统之间的关系,并对开发区以后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5)论证开发区基础设施的现状和规划的状况,评价基础设施与开发区发展的适宜性。评价开发区的土地利用、能源结构、道路交通、公建配套、绿化布局等方面的合理性,确定区域的环境承载能力,对进入开发区的项目提出要求。

 6)通过对可能受到开发区建设影响、关注开发区建设的公众调查分析不同人群关心的问题以及区域的环境问题;通过专题研讨会使评价结合管理,提高可操作性。

 1.4.2 基本原则 本规划环评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战略性原则 2)整体客观性原则 3)为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服务的原则 4)因地制宜和资源综合利用优化配置的原则 5)环境保护早期介入原则 1.5 环境影响识别 1.5.1 环境影响因素识别 XXXX 经济开发区经济建设规模及布局部分确定而部分未知,区域已建、在建项目众多,同时还有大量拟建项目和拟入区项目,其发展具有单一性,长期性,广泛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XXXX 经济开发区环境影响因素的识别过程中需考虑到开发区筛选和识别不同建设阶段的环境影响因素。

  1.5.2 环境影响识别方法 本评价过程中环境影响识别采用矩阵法。通过对相关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旅游规划、环保规划以及环境概况等方面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矩阵法识别开发区规划实施可能对环境和敏感目标、社会、自然资源等方面产生的影响类型、影响性质、时间跨度等。

 1 )对环境的影响 (1)水环境 ①居民区及工厂生活区排放的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SS、BOD 5 、COD、氨氮、动植物油等; ②工业企业排放的工业废水,污染物组成复杂。

 ③服务业排放的废水,主要污染物:SS、COD、氨氮、石油类等; ④雨水冲刷地面形成的地表径流,主要污染物为 SS、BOD 5 、COD、总氮、总磷; (2)大气环境影响 ①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各种工业废气,及锅炉燃烧过程中由于使用煤炭等不清洁燃料,所产生的烟尘及其中所含的 SO 2 、NO x 等会污染大气; ②居民生活、服务业等排放的污染物(SO 2 、NOx、烟尘)和油烟; ③道路机动车行驶排放的机动车尾气(NO x 、CO 等)及二次扬尘; (3)声环境影响 ①工业区各企业生产活动所产生的噪声; ②生活区产生的噪声; ②交通工具产生的交通噪声; (4)固体废物 开发区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弃渣,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工业废物、危险废物等,居民生活垃圾、生产和服务中产生的固体废物等。

  (5)生物影响 ①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的排放等对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产生影响; ②陆生动物栖息地面积减小,人口的增加、机动车辆、污染物排放等会对陆生动物的活动产生影响。

 ③化工厂发生火灾,爆炸,危险品泄露等事故会对生物活动造成影响 (6)植被影响 开发建设破坏原有植被,车辆的碾压、固体废物等都会对植物的种类和多样性造成影响。

 (7)景观影响 开发区建设对原有景观产生影响。

 (8)水土流失 开发区项目施工建设期会造成一定的水土流失,运营期间因大量种植植物、地面硬化等水土流失量很小。

 2 )敏感保护目标 污水排放,固体废物排放,运输,企业发生火灾,爆炸,危险品泄露等事故等会对开发区域内大气环境、水体、自然保护区等敏感保护目标产生影响。

 3 )社会经济 开发区规划的实施,将大力推进开发区区域乃至 XX 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对该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当地居民生活的提高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但开发区发展过程中排放的废水、废气、噪声、固废等会对当地居民的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

 4 )对资源的影响 开发区区域内部分耕地、农居地、林地、灌木林地、水域等的土地功能将发生改变,对当地的土地资源产生影响。

 根据 XXXX 经济开发区的发展规划,结合区域环境功能状况和环境功能区

  划要求,进行环境影响因子筛选,见表 1.5-1。

  表 1.5-1

 XXXX 经济开发区环境影响因子识别表 项目 影响因子 建设期 建成区及营运期 人口增加 废气排放 废水排放 噪声排放 固废排放 车辆运输 自然环境 地表水质量 ◎ ◎

 ●

 ○ ○ 地下水质量 ◎ ○

 ○

 ◎

 环境空气质量 ● ◎ ●

 ● 土壤质量 ◎ ○

 ○

 ● ○ 声环境质量 ● ◎

  ◎

 ● 水生生物 ◎ ◎

 ◎

 陆域动物 ◎ ○ ○ ○

 水土流失 ●

  景观 ◎ ◎

 ◎

 ◎ ◎ 植被 ◎ ◎ ◎

  ◎ ◎ 社会环境 公众健康 ◎ ◎ ● ◎ ◎ ◎ ◎ 区域经济 ◎ ● ◎ ◎ ○ ◎ ◎ 劳动就业 ◎ ● ◎ ◎ ○ ◎ ◎ 环境风险 ◎ ● ◎ ◎ ○ ◎ ◎ 资源 土地资源 ● ◎

 ◎

 ◎

 注:●为重大影响,◎为一般影响,○为轻微影响

 通过环境影响识别,筛选出以下评价因子,见表 1.5-2 表 1.5-2 评价因子和预测因子一览表 类别 要素 评价因子 预测因子 自然环境 环境空气 TSP、SO 2 、NO 2

 TSP、SO 2

 地表水 CODcr、NH 3 -N、DO、SS、TP 等 CODcr、NH 3 -N 声环境 环境噪声 环境噪声 生态环境 开发区绿化建设

 污染源 废气 烟尘、SO 2 等 TSP、SO 2

 废水 CODcr、NH 3 -N、DO、SS、TP 等 CODcr、NH 3 -N 固废 生活垃圾、工业固废等 固体废物 噪声 环境噪声、厂界噪声 环境噪声

  1.6 评价内容和评价重点 1.6.1 评价内容 评价内容具体设置见表 1.6-1。

 表 1.6-1

  XXXX 经济开发区环境影响评价内容一览表 序号 专题名称 工作内容 一 区域环境现状调查 自然环境及生态环境调查 社会环境调查 二 区域污染源调查 水污染源现状调查和评价 大气污染源现状调查和评价 噪声源现状调查和评价 固体废物排放情况调查 三 区域环境质量 现状监测和评价 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监测与评价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调查、监测与评价 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监测与评价 四 水环境影响评价和控制措施 水污染源预测 水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 五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和控制措施 评价区域污染气象特征 大气污染源预测 大气环境质量影响预测和评价 六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生态变化影响因素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七 声环境质量影响评价 主要噪声源预测 区域声环境质量预测 区域噪声控制 八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固体废物污染源预测 固体废物及其处理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固体废物的处置和综合利用 九 区域社会经济分析 开发区经济分析 对 XX 县的经济分析 十 环境容量与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水环境容量分析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大气环境容量分析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十一 区域开发规划方案 合理性分析 开发区规划与 XX 县总体规划一致性分析 开发区总体布局与功能分区合理性分析 开发区环境功能区划的合理性分析 开发区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性分析 开发区土地利用生态适宜度分析 开发区发展限制因素分析

  序号 专题名称 工作内容

 十二 公众参与 征询开发区内和区外单位、专家和公众意见 十三 开发区环境管理体系 环境管理及信息系统、环境风险管理、环境监测 十四 开发区规划优化调整建议

 1.6.2 评价重点 结合 XXXX 经济开发区的特点,初步拟定开发区建设环评的重点内容:

 1) 识别开发区的区域开发活动可能带来的主要环境影响以及可能制约开发区发展的环境因素。

 2) 分析确定开发区主要相关环境介质的环境容量,提出合理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方案。

 3) 从环境保护角度论证开发区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污染集中治理设施的规模、工艺和布局的合理性,优化污染物排放口及排放方式。

 4) 对拟议的开发区规划方案(包括开发区选址、功能区划、产业结构与布局、发展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环保设施等)进行环境影响分析比较和综合论证。

 5)进行规划的环境风险评价,制订环境保护方案和应急预案原则要求; 1.7 区域环境功能区划和评价标准 1.7.1 区域环境功能区划 XXXX 经济开发区环境功能区划具体情况见表 1.7-1:

 表 1.7-1 XXXX 经济开发区环境功能区划一览表 环境要素 区域 标准 类(级)别 地表水 环境 林场河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Ⅴ类 地下水 开发区区域内 《地下水质量标准》(GB14848-1993) Ⅲ类 大气 开发区区域内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二级 土壤 开发区区域内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98-1995) 三级 声环境 综合生活服务区 《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 2 类 工业区 3 类 主干道道路两侧 4a

  1.7.2 评价标准 根据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结合开发区所在区域环境功能区划要求,经XX 县环境保护局确认,本次环境影响评价拟采用的评价标准见表 1.7-2。

 表 1.7-2

  开发区环境影响评价标准一览表 标准 评价 要素 区域 标准号及名称 类(级)别 环境质量标准 地表水 林场河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Ⅴ类 地下水 开发区 《地下水质量标准》(GB14848-93) Ⅲ类 环境 空气 工业区及 开发区内其他区域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1996) 二级 土壤 环境 开发区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98-1995) 三级 声 环 境 综合生活服务区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 3096-2008) 2 类 开发区工业区范围 3 类 交通干道两侧范围 4a 污 染 物 排 放 控 制 标 准 废水 居住区、办公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区域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三级 XX 县污水处理厂进水指标

 废气 工业组团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 锅炉烟尘、SO 2 和NO 2 最高允许排放浓度限值二类区II时段 开发区其它地区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79-1996) 二级 噪声 工业区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限值》(GB12348-2008) 3 类 开发区建设项目 施工场地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 —— 生活区和商业区 《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2008) —— 1.8 评价范围、评价时段 1.8.1 评价范围 根据开发区及区域重要保护对象和区域开发建设活动可能影响的范围,确定的评价范围见表 1.8-1。

 表 1.8-1

  XXXX 经济开发区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类

 型 评价范围

  总体评价 开发区规划面积 13.5km 2 及周边地区 环境 要素 水环境 林场河 地下水 开发区规划用地范围 环境空气 以开发区域范围为主,并考虑现有企业中低架源 对区外的环境空气影响 土壤环境 开发区内 声环境 开发区内,重点考虑城市主干道两侧 固体废物 开发区内,重点考虑危险废物的处置及处理 生态环境 重点考虑开发区内 1.8.2 评价时段 评价规划基准年:2008 年。

 评价规划年:近期 2015、远期 2020 年。

 1.9 区域环境目标和评价指标 根据规划区域的环境状况、环境功能区划、地区功能定位,结合《XX 省XX(容城)总体规划(2006-2025)》,《XX 县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确定本规划环评的环境目标及主要评价指标。具体见表 1.9-1。

 表 1.9-1

 XX 经济开发区环境目标与评价指标一览表 影响因素 规划环境目标 评价指标 水资源与水环境 ·节约用水,有效利用水资源 ·减少区域水污染物排放,水环境功能区达标 ·维持地下水水质 ·万元工业产值耗水量(m 3 /万元)

 ·河流水环境功能达标率 ·污水集中处理率(%)

 ·中水回用率(%)

 ·废水排放量(t/a)

 ·水污染物排放总量(t/a)

 空气环境 ·减少区域空气污染物排放,大气环境功能区达标 ·空气质量达标天数 ·大气污染物贡献值占标准比例(%)

 ·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 ·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占可利用环境容量比例 生态环境 ·确保对土地资源的有效规划与管理 ·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 ·耕地损失 ·土地利用类型变化 ·土地开发利用率 固体废物 ·使固体废物的生成量达到最小化或减量化及资源化 ·固体废物产生量 ·危险废物产生量 ·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固体废物无害化率

  影响因素 规划环境目标 评价指标 声环境 ·声环境功能区达标 ·交通噪声控制 资源与能源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资源消耗总量的减量化 ·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 ·废物综合利用率 拆迁及居民生活质量 ·妥善做好拆迁安置工作 ·失地农民的安置与就业 ·拆迁居民的安置与就业 环境风险 ·风险源与环境敏感区保持合理的空间距离 ·主导风向、次主导风向 3km 范围人口密度 ·园区周围 1km 范围人口密度 ·环境风险源类型 ·环境风险控制措施 1.10 区域环境保护重点 根据开发区所在地理位置、人文条件以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文教区等环境保护敏感目标,开发区涉及的环境保护重点目标及敏感区域统计见表 1.10-1。

  表 1.9-1 开发区涉及的环境保护重点目标及敏感区域 编号 名称 人数 位置 方向及距离 备注 1 哀吴村 256 户,1024 人 开发区内(玉沙大道与平桥路交汇处为中心)

 N,2.8km 居民区 2 横峰岭村 461 户,1843 人 N,2.4km 3 夏王村 334 户,1336 人 EN,2.2km 4 木桥村 290 户,1159 人 EN,2.0km 5 何赵村 582 户,2328 人 N,0.8km 6 裴家村 249 户,998 人 E,0.8km 7 团结村 576 户,2306 人 E,1km 8 三闾村 396 户,1585 人 E,0.2km 9 马铺村 345 户,1383 人 S,0.36km 10 半路堤村 397 户,1591 人 ES,1.2km 11 沈柳村 348 户,1394 人 S,1km 12 姜吴村 201 户,804 人 W,1km 13 平桥村 347 户,1389 人 S,1.2km 14 同心村 356 户,1424 人 S,1.7km 15 神奇宝贝幼儿园 80 人 ES,1.8km 学校 16 XX 县现代学校 270 人 ES,1.7km‟ 17 XX 县财政学校 30 人 S,1.6km 18 容城福利院 230 人 S,1.5km 单位 19 XX 北京石油希望小学 210 人 S,1.5km 学校 20 XX 县高中补习中心 980 人 S,1.5km 21 XX 卫校附属门诊 12 S,1.5km 单位 22 XX 县建筑科技学校 200 S,1.5km 学校 23 XX 县单采血浆站 40 人 S,1.5km 单位 24 XX 基督教堂 8 人 WS,1.7km

 25 工程管理局 XX 分局 35 WS,1.9km 单位 26 何赵村 / 开发区外 WN,1.9km 居民 27 夏王村 / EN,2.2km 1.11 评价总体思路和技术路线 1)针对开发区规划的内容,从环境保护角度对规划选址、规划区域性质、规划规模、规划空间布局、规划产业结构的合理性以及规划子项目的环境影响可控性进行分析评价,提出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和建议,反馈规划编制部门。

  2)通过对规划区域社会经济、城市基础设施、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水环境、环境空气、声环境、固体废物等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了解规划区域的自然特征、环境质量、规划制约因素和所有可能发展目标,确定评价范围内对被评价规划反应敏感的地域或环境脆弱带。

 3)通过对 XXXX 经济开发区规划与 XX 县总体规划、XX 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XX 县国民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XX 县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等相关性分析,明确它们之间的协调性;并将与本规划相关的政策、规划、计划及相应的项目联系起来,充分考虑本规划对上述各项规划的影响和受上述各项规划制约的因素,识别本规划可能涉及的主要环境问题,论证规划的环境可行性,进行规划方案的初步筛选。

 4)分析开发区规划的实施对区域土地利用布局、自然资源的影响,评价开发区规划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产业布局的合理性;分析规划实施和城市化进程对规划区域社会经济环境、城市基础设施、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以及水环境、大气环境、声环境、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程度。

 5)从时间和空间综合分析规划实施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以区域土地合理开发利用、城市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为重点目标,强化规划实施过程中所产生积极环境影响,预防和控制规划实施过程中所产生的不利环境影响。

 (6)提出规划的环境可行性结论;并提出修改规划的建议,以及 XXXX 经济开发区的环境管理建议、入住企业的环境准入指标、环境治理措施建议、污染物总量控制与削减计划、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要求等建议。

 评价工作技术路线如下:

 接受委托 规划初步分析 收集相关政策、 法规与标准 现场查勘、初步 环境现状调查 确定评价范围、工作等级、工作内容与重点、环境保护目标 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 因子筛选 确定区域污染源调查与评价内容、方法 确定环境影响调查内容与评价方法 确定环境现状调查内容与方法、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方法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方案 专家部门咨询 总体规划分析 确定评价标准 环境现状全面调查与监测、环境质量评价 区域污染源调查与评价 规划方案环境 合理性 环境影响预测 与评价 环境容量分析与污染物总量控制 区域开发活动环境影响综合评价 环境保护对策 与措施 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初步设想 总体规划调整 建议 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公众参与 区域规划 图 1.11-1

 XX 省 XX 经济开发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路线图

 XXXX 经济开发区环境影响报告书

  2. 规划方案概述 25 第二章 规划方案概述 2.1 规划范围 XX 经济开发区位于 XX 城区东部,西起荆江路、东至裴家路、北起北环大道以北约 1000 米、南至沿江大道,规划面积 13.5 km 2 。

 XX 经济开发区核心建设区位于开发区中部,因其自然的地貌条件,在整个狭长的规划地块中形成规划结构:“一心两区两轴”。

 “一心”:研发服务中心,以北环大道在工业园中部形成的带状地块为核心,由高新产业区、居住与商贸综合区共同组成。

 “两区”:一类工业区、二类工业区。

 “两轴”:产业发展轴、生态绿化轴。

 XXXX 经济开发区位置及范围见附图二。

 2.2 规划时限 基准年:2008 年; 近期:2015 年; 远期:2020 年; 2.3 开发区规划方案

 2.3.1 规划区域开发目标 XX 经济开发区是 XX 县新的经济增长点。是 XX 县工业向集团化、群体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战略的落实和形成工业经济的中坚力量的核心地区。

 其产业定位是以高新产业为中心,重点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规模发展医药、化工、电子、环保、新材料产业等高附加值、低污染、竞争力强的新兴产业。在基础设施等方面以现有的企业设施为依托,建设与农副产品深加工配套的仓储物流及公用工程设施。

 结合当地实际,将 XX 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成一个具有复合功能的可持续发展的有机整体。开发区工业组团发展可以与周边城市、自然环境协调交融、人与

 XXXX 经济开发区环境影响报告书

  2. 规划方案概述 26 自然和谐共处,能够满足现代化工产业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效益化发展需求,能够营造出一个有效保护自然、服务现代、保障可靠、和谐发展的园区氛围。

 2.3.2 规划空间结构 根据 XX 县产业发展的现状特点和要求,并通过对现有有用地结构的分析,在整个狭长的规划地块中形成规划总体结构为:“一心两区两轴”。

 三个综合产业区片:北部为新型建材加工园;中部为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南部为一、二、三类工业兼有的综合产业园区片。

 1 )北片区 (1)管理、研发服务区 考虑开发的需要,规划在经济开发区设置管理服务中心,全面管理 XXXX经济开发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综合配套等。将为整个片区服务的经营管理、信息咨询、金融服务、环境监测等功能集于一体,形成公共服务中心。同时,依托大企业优越的人才与设备条件,提供人才培训、信息服...

相关热词搜索: 经济开发区 报告书 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