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城玮文档网 >作文大全 >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上六单元教案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上六单元教案设计

时间:2022-08-04 16:15:02 来源:网友投稿

 第( 六 )单元

  第( 十七 )课/小节

  第( 1 )课时 课题 17.古诗三首

 学习目标 总目标:

 1.正确读写“簸”等 3 个字,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江南春》。

 3.借助注释、插图和生活实际,展开想象,了解《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的意思,能说说诗歌是怎样写出黄河雄伟气势的。

 4.借助注释、插图和生活实际,展开想象,了解《江南春》的意思,能说出诗歌抓住哪些景物写出江南春天特点的。

 5.借助注释、插图和生活实际,展开想象,了解《书湖阴先生壁》的意思,能说说自己通过后两句诗在写法、修辞和表达情感上的发现,以及想起的类似的诗句。

 一课时目标:

 1. 读懂《浪淘沙》,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感受古诗意境。

 2.培养学生热爱黄河、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理解诗歌大意。

 2.用自己的话写一写诗句描绘的景色。

 3.体会诗人情感。(难点)

 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 学习任务 学习活动 评价要点 课前五分钟:

 介绍和诗人有关的资料。

 学习小组展示;其余学生听、评;教师小结 1.准备充分 2.要点清晰 1.初步了解祖国山川之美。

 任务一:

 通过播放的祖国风光的视频,清楚、生动地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师:观看祖国山川的图片,谈谈自己的感受。

 1. 对祖国河山有热爱之情 2. 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2.初读诗歌,初步感知本首诗歌的韵味。

 任务二:

 1.能把诗句读通顺。

 2.能回顾已学的古诗学习方法。

 3.能结合词语,说出古诗大意 1.在学古诗之前,请同学来回顾一下古诗的学习方法。

 解诗题,知作者——诵古诗——抓字眼,明诗意;理解大意——品意境,悟感情。

 2.自学提纲 1.“浪淘沙”怎样理解?互相交流资料,了解作者刘禹锡。

 2.将古诗读正确、流利。

 3.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

 ①九曲:②簸:③天涯:④直上:

 4.结合重点词语说说古诗大意。

 1. 准确、流利地读诗 2. 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3. 准确说出全诗意思

  3.细读诗句,领悟方法。

 任务三:

 1 能够通过联想想象诗句中的画面 2.在准确流利的基础上、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1.《浪淘沙》是由九首诗歌构成的一组诗,这里是其中的一首。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

 2.指名朗读古诗。

 3.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

 ①九曲:弯曲,形容黄河弯弯曲曲的样子。

 ②浪涛风簸:波浪滔天,大风颠动。

 ③天涯:天边。

 ④直上:一直到达。

 4. 学生连起来说说诗意。

 (弯弯曲曲的黄河汹涌奔腾,卷来万里泥沙,大浪翻涌,狂风怒吼,仿佛来自天涯。如今可以沿着黄河直上九天银河,一起走进牛郎织女的家。)

 5. 课文配套图片 借用图片理解。

 6.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1. 能够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景象 2. 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 是否做到了拓展延伸 4.深入文本,感悟“远征难” 任务四:

 1.了解牛郎星和织女星。

 2.能够读出这句诗中黄河的气势。

 3.体会诗中情感 4.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体会诗人奋发有为的精神和豪迈浪漫的气魄。

 1.“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圈出“牵牛”、“织女” 2.品读,深化理解。

 1. 有一定的课外积累 2. 准确把握诗歌情感

 5.回归全诗,深化情感

 任务五:

 有感情地朗读

 1.出示全诗,指名读,读出感情。

 2.全班齐读。

 3.熟读成诵。

 4.小结拓展 1.做到有感情朗读 2.课外积累丰富

 板书设计 浪淘沙 黄河雄伟壮美的景象 奋发有为的精神 豪迈浪漫的气魄

 课后反思

 第( 六 )单元

  第( 十七 )课/小节

  第(

 2 )课时 课题 17.古诗三首

 学习目标 二 课时目标:

 1. 读懂《江南春》和《书湖阴先生壁》,体会诗人感情,感受古诗意境。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理解诗歌大意。

 2.用自己的话写一写诗句描绘的景色。

 3.体会诗人情感。(难点)

 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 学习任务 学习活动 评价要点 课前五分钟:

 学生交流收集到的有关江南的资料。

 学习小组展示;其余学生听、评;教师小结 1.准备充分 2.内容充实 3.分工合理 1.回忆上节课的内容,调动学习诗歌的情绪。

 任务一:

 1.背诵《浪淘沙》 2.用学习上节课古诗的方法来学习《江南春》和《书湖阴先生壁》 1. 学生背诵刘禹锡的《浪淘沙》。

 2. 继续用学习上节课古诗的方法来学习《江南春》和《书湖阴先生壁》。(板书:江南春

 书湖阴先生壁)

 1. 有一定自学能力 2. 预习充分,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任务二:

 1. 解释题目,了解作者。

 2. 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古诗。

 3.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重点词语。

 4.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大意。

  第一部分:《江南春》 (一)合作学习 1.诗题“江南春”:江南的春天。全诗描写了江南春天的绮丽景色。

 2.介绍作者:杜牧(803 年-852 年),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诗以七绝最为出色。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3.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1. 课前有做准备,且准备充分 2. 对重点字词把握准确 3. 能用自己的话准确翻译诗句

 4.理解重点词语,想想“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的意思,结合注释理解。

 5.说一说诗句的大意。

 (板书:江南美景

 烟雨楼台)

 (二)质疑探究 1.重点词句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2.品读,深化理解 (板书:忧国忧民之情)

 3. 课后拓展,积累诗词。

 任务三:

 1.总结拓展。

 2.背诵诗歌。

  1.黄河的磅礴气势,江南的美丽春色,乡村的青山绿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们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为我们的祖国而骄傲。

 2.描写自然风光的诗还有很多,同学们在课下可以自己找来读一读,背一背,积累下来。

 是否明白且掌握拓展同类型诗歌是学习古诗的方法之一。

 板书设计 浪淘沙

 黄河雄伟壮美的景象 奋发有为的精神 豪迈浪漫的气魄 江南春

 江南美景

 烟雨楼台 忧国忧民之情 书湖阴先生壁

 院里:

 茅檐

  花木 院外:

 一水

  两山 景美人更美

  课后反思

  第( 六 )单元

  第( 十八 )课/小节

  第( 1

 )课时 课题 18. 只有一个地球

 学习目标 总目标:

 1.能正确工整地书写 11 个生字,理解“晶莹、恩赐、节制、枯竭、滥用、威胁、指望、破碎、和蔼可亲”等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说出课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课文中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3.联系实际思考,“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句话的含义,认识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生态环境是迫在眉睫的事。

 一 课时目标:

 1. 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 读懂课文介绍了地球哪些方面内容,学习文中说明方法、修辞手法的运用 重难点 1.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说明方法,体会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2.联系实际,让学生从心灵深处认识“只有一个地球”,从而树立起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 学习任务 学习活动 评价要点 课前五分钟:

 学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大自然的秀美风光的资料。

 学习小组展示;其余学生听、评;教师小结 1.准备充分 2.思路清晰 3.讲解清楚 1. 初步感知,进入文本。

 任务一:

 1. 观看地球图片明确本课主题 2. 敢于质疑,提出问题 3. 清楚表达 1.出示宇航员拍摄的地球图片 学生仔细观察图片,然后结合自己对地球的了解,同桌间相互交流。

 2 学生质疑。为什么“只有一个地球”?是一个怎样的地球? 4.明确本课时的学习目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关于地球的哪些方面内容?有哪些让你感触最深?是什么感触?为什么有这样的感触? (2)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1.注意力集中,做好有效学习的准备。

 2.有独立思考的意识 3.边读边做勾画 2. 精读课文,加深感悟

 任务二:

 1. 找出文中的说明方法、修辞手法 2. 积极主动交流 3. 试着总结学习方法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就自己感触深的词语、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课文写了地球哪些方面的内容?

 1. 找准说明方法、找全修辞手法及相关句子 2. 大胆发言 3. 有整体把握能力

 运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与修辞手法?

 3.全班交流(围绕课文写地球哪些方面内容,交流感受、说明方法、修辞手法),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重点内容。板书:美丽壮观、和蔼可亲,渺小

 资源有限,生态灾难

 无处可去,精心保护 4.生小结。

 三、再读课文,把握内容

 1.根据板书的内容,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学生概括内容后,学生尝试说出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3. 总结全文,升华感情 任务三:

 学习整体把握全文

 四、朗读课文,互相评价

 1.学生想一想,应该怎样来读这篇课文? 2.读给同桌听,然后相互评价。

 3.指名一位同学读给大家听,师生评价。

 能在一遍遍的诵读中,整体感受全文。

 板书设计

  18. 只有一个地球

 美丽壮观、和蔼可亲,渺小

  课后反思

 第( 六 )单元

  第( 十八 )课/小节

  第( 2 )课时 课题 18.只有一个地球

 学习目标 1.能正确工整地书写 11 个生字,理解“晶莹、恩赐、节制、枯竭、滥用、威胁、指望、破碎、和蔼可亲”等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说出课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课文中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3.联系实际思考,“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句话的含义,认识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生态环境是迫在眉睫的事。

 重难点 1.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说明方法,体会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2.联系实际,让学生从心灵深处认识“只有一个地球”,从而树立起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 学习任务 学习活动 评价要点 课前五分钟:

 学生交流收集到的有关地球环保的资料。

 学习小组展示;其余学生听、评;教师小结 1.准备充分 2.有团队合作意识 3.内容详实 1. 读中入情,进入文本。

 任务一:

 能用自己的话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

 1.学生齐读诗歌《地球累了》(节选),读后谈自己的感受。

 1. 能够大胆清楚表达自己感受 2. 注意力集中 2. 学 生 预 习反馈。

 任务二:

 落实生字词 理解课文 1.地球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1)学生齐读宇航员遨游太空所见的地球。

 学生齐读:“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2)联系实际,认识“地球太容易破碎了”这一观点。

 补充资料: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的破坏,以及带来的后果。

 2.地球的“渺小” (1)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就像一叶扁舟。

 (2)结合地球的一些实际数据,认识“地球太容易破碎了”这一观点。

 3.地球“自然资源有限” (1)矿物资源是经过几百万年,甚1.预习充分,对生字词的把握良好

  2.能注意力集中跟随课堂思路

 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地球无私地、慷慨地向我们提供矿产资源。体会地球太可爱了。

 (2)联系实际,人类不加节制地开采矿产,必将加速矿产资源的枯竭。那时人们将没有煤、石油、天然气、金属矿,人类需要的工业原料就没有了,进而认识地球太容易破碎了。

 4.地球的“生态灾难” (1)人类生活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服务的。

 (2)人类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主要有哪些?联系实际展开会议与想象,体会地球“太容易破碎了”。

 3. 层层深入,得出结论

  任务三:

 分组读课文,做到对课文有概括性的了解。

 1.学生谈理解:科学家证明什么?是何意?科学家设想什么?是何意? 2.展开想象,说说人类别无去处的结果? 3.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列出保护地球切实可行的办法。

 学会层层深入的说理方法,明确地球被破坏,人类别无去处的道理。

 板书设计 只有一个地球

 美丽壮观、和蔼可亲,渺小

 资源有限,生态灾难 无处可去,精心保护 课后反思

  第( 六 )单元

  第( 十九 )课/小节

  第( 1 )课时 课题 19.三黑和土地

 学习目标 1.训练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2.掌握作者比喻的修辞手法。

 3.了解三黑对土地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重难点 1.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三黑对土地的热爱之情和重获土地的喜悦。

 2.想象文字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农民对土地的感情。

 3.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来体会诗人描绘的景物。

 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 学习任务 学习活动 评价要点 课前五分钟:

 欣赏苏金伞的其他作品。

 学习小组展示;其余学生听、评;教师小结 1.准备充分 2.声音洪亮 3.朗读流利 1. 走近作者 任务一:

 了解作者,进入课堂学习氛围 1.导入:每个人都有非常喜欢和珍爱的东西,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农民三黑,看看他所珍爱的东西是什么?(板书课题:三黑和土地)

 2.简介苏金伞简介。

 对作者有一定的了解,快速进入文本学习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的行文脉络和情感基调。

  任务二:

 1.初读,解决字词。

 2.读通句子,读出感情 3.归纳:(本文主要写了农民三黑得到土地后,爱不释手,认真侍弄土地,种上荞麦,等到丰收。)

 (一)初读,解决字词。

 1.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词语,扫除字词障碍。

 2.出示词语。

  旱天 恨不得

 顺溜 松散 等 3. 指名读词语,相机解释词语意思。

 (二)读懂文意 1.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感情。

 边读边想象作者所描绘的景物画面,读给同桌听,两人互相评价。

 2.理清思路,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请给每个部分加个标题。

 1. 预习充分,字词落实良好 2. 走进文本,能在前面学法的引路下,通过自主默读思考、品读重点语句,在与文本、与教师、与同伴的多种对话中,激发了情感共鸣。

  3. 学 习 课文,感知人物

 1. 学生体会和感知诗歌塑造

 形象。

 任务三:

 1.了解人物 2.大方自信读喜欢的诗句 3.积极参与讨论。

 了三黑怎样的人物形象? 2. 学生勾画自己最喜欢的语句,想一想这些语句好在哪里?

  (1)活像旱天的鹅,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

 (2)地翻好,又耙了几遍,耙得又平又顺溜,看起来,好像妇女刚梳的头。

 3.“从来没有睡过这么好的床”是什么意思?

  预设:这里的“床”是指翻过后耙平整的土地,很松散、很柔和。

  4.读了这篇课文,学生对脚下的土地有了什么新的感受?

 能够通过自主默读思考、品读重点语句,在与文本、与教师、与同伴的多种对话中,激发学生情感共鸣。

 4. 分组探讨,体悟感情。

 任务四:

 梳理三黑的情感 1.小组讨论:这篇课文表达了三黑什么感情? (学生结合课文讨论,教师巡视)

 2.学生反馈汇报,教师指导:

  这首诗歌表达了重获土地的农民喜悦心情以及对土地的无比热爱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和向往之情。(板书:热爱土地

 憧憬未来)

 讨论积极,观点清晰,有逻辑 5. 总结全文。

 任务五:

 1.说说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 2.谈谈自己所学所获

 1.自读课文后,说说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 (把土地看作一张床,一张非常适合庄稼生长的温床。)

 2.说一说你学到了什么? (学习本文比喻、拟人的写法。)

 1. 学会梳理 2. 谈收获 板书设计 翻地、耙地

 19.三黑和土地

  播种、蝈蝈和童年

  热爱土地,憧憬未来 展望未来

 课后反思

  第( 六 )单元

  第( 二十 )课/小节

  第( 1 )课时 课题 20.青山不老

 学习目标 1.通过初读课文,了解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了解奇迹是在何种情况下创造的。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3.通过大、小环境和老人创造的环境的对比,体悟“青山不老”的内在含义。

 4.感悟老人的精神,产生对老人的崇敬感,有传承老人的精神的愿望。

 重难点 1.知道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了解奇迹是在何种情况下创造的。

 2.感受老人的精神,产生对老人的崇敬感,有传承老人的精神的愿望。

 3.理解“青山不老”的内在含义。

 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 学习任务 学习活动 评价要点 课前五分钟:

 交流收集到的有关作家王愿坚的资料。

 学习小组展示;其余学生听、评;教师小结 1.准备充分 2.内容充实 1. 了解作者,初步感知晋西北。

 任务一:

 了解作者,知道写作背景

  1.学生根据查阅了资料谈对晋西北的印象。

 2.(板书:青山不老)齐读课题。

  1.注意力集中,听课认真 2.大方清楚地谈论晋西北,知识面广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任务二:

 1.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检查生词掌握情况。

  3.梳理全文结构。

 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二、教学新课 (一)预习反馈 大家都已经预习过课文了,现在我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

 1.出示词语: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二)了解奇迹,感悟精神 1.走进老人,走进不老青山 (1)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2)这一奇迹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创造的? (3)想一想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 2.了解奇迹 问题:老人到底创造了一个怎样的奇迹呢?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一句1. 预习是否充分 2. 生字词掌握情况 3. 对全文有一个整体把握

  4.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奇迹,感悟精神

 话来说明。

 (1)学生找出第四自然段的第二句话,出示句子:

 (2)理解“了不起” ①请大家自己读读这句话,想想“奇迹”是什么意思?那这句话中“了不起的奇迹”指的是什么? ②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了不起”? ③指名学生回答体会到的“了不起”含义,重点引导把握这 4 个数字(将数字圈红):

 点拨:你能想象老人种了多大面积的树林吗? (3)再读,展现奇迹 3.明白创造奇迹的艰难,感悟老人的精神 那么,这样一个了不起的奇迹是在什么情况下创造的呢? (1)请大家默读课文的2—3自然段,细细找一找,找到后标上序号,并写一写批注。师巡回了解情况。

 (2)反馈,共同评议。

 小结:老人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青山,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4.奇迹延续,感悟精神 (1)生把想对老人说的话写下来,之后点名讲述,师随机点评。

 (2)15 年啊,绿色披上了青山,而青丝却变成了白发,死亡带走了他的亲人,也正一步步向他逼近,但是,他不走,因为(课件出示)生读:“他

 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他不走,因为(课件出示)生读“他觉得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学生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老人要把一生奉献给山沟,要把生命奉献给青山)

 学生想一想:“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的字面意思是什么?可是老农能和山水永远存在吗?能像日月一样发出光辉吗?请大家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到底是什么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呢? 小结:老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他生命的意义却在茫茫青山之中得到了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让我们满怀敬佩之情与作者同呼:

 出示课件:青山是不会老的!

 4. 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任务四:

 明白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植树造林、绿化荒山,是每个公民的责任,懂得珍惜自然资源,共营生命绿色!

 总结:同学们,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植树造林、绿化荒山,是每个公民的责任,让我们像晋西北的老农一样,珍惜自然资源,共营生命绿色!

  1. 树立环保意识 2. 有可持续发展观 板书设计

  20.青山不老 大环境

  恶劣 小环境

  艰苦 无私奉献

 课后反思

  第( 六 )单元

  第( /

 )课/小节

  第( 1 )课时 课题 口语交际

 学习目标 1.懂得在大家意见不同时,要通过协商解决问题。

 2.学习运用讨论问题时应该遵循的原则。

 重难点 1.讨论问题时能够态度平和,有理有据地讲出自己的看法。

 2.学习运用讨论问题时应该遵循的原则。

 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 学习任务 学习活动 评价要点 课前五分钟:

 学生收集和本次口语交际主题相关的资料 学习小组展示;其余学生听、评;教师小结 1.准备充分 2.材料有意思 3.大方得体 1. 学 生 燃 起对 主 题 的 兴趣。

 任务一:

 1.谈话:你在什么地方遇到过和别人意见不一致的情况? 3.导入口语交际。

 1.学生谈观点:你在什么地方遇到过和别人意见不一致的情况? 2.你和别人意见不一致的时候,是怎么处理的? 3.学生讨论:意见不同怎么办?(板书:意见不同怎么办)

 以问题方式导入,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进入到问题情境中来,积极参与交际活动中来。

 2. 学 生 谈 论观点,畅所欲言,进行智慧碰撞。

 任务二:

 1. 问题:春天该不该燃放烟花爆竹? 2. 要路还是要树? 3. 想一想:这些问题怎么解决?自由交流 1.出示具体事例,学生读一读。

 问题一:春节该不该燃放烟花爆竹? 问题缘起:烟花爆竹给人们带来浓浓的年味和喜庆气氛,但在环保、安全等方面带来诸多问题和隐患。

 问题二:要路还是要树? 问题缘起:南方某些城市为了拓宽城市道路,砍掉生长了几十年的大树。这件事引发热议。有人认为,为拓宽城市道路,促进经济繁荣,砍树是值得的;有人认为,这些树已经长了几十年,栽树不容易,树木有利于净化空气,美化环境,不应该砍树。发展交通要另想办法。

 2. 想一想:这些问题怎么解决?自由交流。

 1. 在情境中全员参与,担负不同的角色。

 2. 大胆表现,积极思考 3.有思辨能力 4.懂得听取不同的意见 3. 准 备 演 讲 任务三:

 一、 交际练习

 稿。

 1.分小组进行。

 2.各人整理演讲稿的内容与提纲。

 3.整理好事例、警句等。

 1.分组分角色:全班分成几个小组,先选择本小组要练习交际的材料,然后按课本上的“相关方”逐一确定角色。

 2.每个角色准备好自己的发言材料,准备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3.针对事例,参与讨论,阐述对问题的看法。

 4.提示:

  准确把握别人的观点,不弯曲,不断章取义。

  尊重不同意见,讨论问题时,态度要平和,以理服人。

  表达观点时,要简洁明了,要有根据。

 (适时板书:尊重别人

 换位思考

 态度平和

 以理服人

 有理有据 简洁明了)

 二、 交际示例

 针对事例一的口语交际,出示课件(略)

 学生谈看法。

 4.课堂总结

 任务四:

 1.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与自己不一致的意见,千万不要因此而生气,仇恨别人。

 1.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与自己不一致的意见,千万不要因此而生气,仇恨别人。

 2.要静下心来,学会换位思考,态度平和,以理服人。

 3.课下围绕“小学生该不该上网”与同学练习口语交际。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

 意见不同怎么办

 尊重别人

 换位思考 态度平和

 以理服人 有理有据

 简洁明了 课后反思

  第( 六 )单元

  第( / )课/小节

  第( 1

 )课时 课题 习作:学写倡议书

 学习目标 总目标:

 1.明白如果有一个好的想法想得到大家的支持,并一起去实施,可以写倡议书。

 2.让学生能根据现实生活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学会用正确的格式书写倡议书。

 3.鼓励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重难点 1.使学生学会写倡议书的格式和写清楚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2.写出目的性明确、针对性可行性强、语言准确、短小精悍的倡议书,所提倡议要合理、具体,具有可操作性。

 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

 学习任务

 学习活动

 评价要点

 课前五分钟:

 学生交流自己玩过的游戏和参加过的活动。

 学习小组展示;其余学生听、评;教师小结 1.准备充分 2.有序进行 1.感知环保的重要性。

 任务一:

 1.出示一段活动的视频。

 2.图片看完了,你们有什么感受?

 3.出示作文要求的课件。

 1. 播放幻灯片,激发兴趣。

 2. 图片看完了,学生谈感受。

 引起学生对环保的关注。

 3.谈话导入课题 同学们,刚刚你们说的那些想法、点子,我们可以让更多的人来共同关注,为缺水地区、疾病重灾区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板书:学写倡议书)

 1.学生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2.能对环抱问题提出倡议 3.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2. 学 生 读 内容,明要求

 任务二:

 1.了解习作要求

 2.归纳要点。

 3.我建议大家找一找身边存在的环境被破坏,被污染的现象,你们能不能说说,都发现了哪些问题?

 4.根据调查报告,生交流反馈。

 (二)1、翻开书本,阅读习作内容。

  2、学生自由读习作内容,概括本次习作提出了哪些要求?

 3、学生把自己对习作要求的理解在全班交流,并归纳要点:

 (1)倡议书的格式要正确。

 (2)倡议书要写清楚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解决的办法。

 (三)拓思路,想问题

  1.同学们,在课前,我建议大家找一找身边存在的环境被破坏,被污染的现象,你们明确倡议书的写法,突破教学难点,为写好倡议书做好铺垫。

 5.巧设对立面,解决疑难点

  6.在老师点拨基础上重新构思。

 能不能说说,都发现了哪些问题?

  2.根据调查报告,生交流反馈。

  例如:生活中,人们浪费水,水资源被农药等化学用品污染。浪费电,不随手关灯,无人看电视还一直开着等。空气的污染,白色塑料袋的滥用,汽车尾气的过量排放等。学校中,乱扔果皮纸屑,浪费纸张等问题 。

 3.巧设对立面,解决疑难点

  (1)师根据生的回答提出不同主张,生反驳,引发对立。

 学生们说节约用水,老师可以说:反正我家不缺少水,我家花着钱呢,浪费不浪费和别人没有关系„„

 (2)师生之间在争辩中寻求正确答案:倡议书不仅仅只满足个人需求,而且应该要考虑到大多数人的利益。(板书:存在的问题

 产生的原因)

 (3)这么多的不环保现象,浪费现象,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来解决呢? (生说出一些建议,教师适当引导看建议是否合理,帮忙梳理。)

 师适当的时候,提出建议要求:合理、具体(板书:解决的办法——合理、具体)

  (四)借例文,明格式

  1.【课件 4】师出示一份有问题的倡议书。

 2.生再次回顾习作内容,明确格式。

 (1)题目:在第一行中间写上“XXX 倡议书”几个字。

 (2)称号:倡议的对象。

 (3)正文:写清倡议的事项和原因。

 (4)署名、日期:最后署名要写上提出建议的团队名称或个人姓名,再另起一行(对应署名位置)写上提出倡议的日期。(板书:格式 要规范正确)

 3.师出示正确格式的倡议书,再次引发学生注意格式。

 3. 谈收获,留作业

  任务三:

 1.根据自己的感受构思合理化倡议。

 2.将习作放在合适的地方。

 1.说一说,学习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 2.写一份倡议书,根据现实生活提出合理化的倡议,格式要正确要规范,根据倡议的对象,将倡议书发布在合适的地方。

 学生习作并进行点评。

 板书设计 习作:

 学写倡议书

 存在的问题

  产生的原因 解决的办法——合理、具体 课后反思

 第( 六 )单元

  第( / )课/小节

  第( 1

 )课时 课题 语文园地

 学习目标 1. 学习用多种方法读懂古诗句的意思。

 2. 学习从一段话中看出作者的观点。

 3. 学会乘公交车,选择合适的乘车方案。

 4. 明白“五行、五谷、五音、五彩”具体所指。

 重难点 1.学习运用借助注释、想象、了解古代文化常识等多种方法读懂古诗句。

 2.学习从一段话中看出作者的观点。

 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

 学习任务

 学习活动

 评价要点

 课前五分钟:

 学生交流收集到的有关场面描写的资料。

 学习小组展示;其余学生听、评、补充;教师小结 1.准备充分 2.内容详实 3.大方自信 1. 总结方法,相互交流。

 任务一:

 1. 学习古诗的方法有哪些 2. 能借助注释,理解古诗大意 3. 能很好地完成阅读练习《戏问花门酒家翁》 4.能够从已有材料中找到关键信息 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语文园地六》的交流平台

 一、交流学习方法

 1.出示古诗《浪淘沙》 2.对照古诗,想一想自己是用哪些方法理解诗歌的? 3.学生交流,自由发言

 4.学生总结古诗的学习方法。具体总结如下,出示:

 1.对已学过的知识掌握情况是否良好 2.懂得提取学习方法 3.掌握“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这一学习方法。

 5.能够根据信息选择出行方式  借助注释理解古诗中的字词。

  有画面感的诗句,可以通过想象去体会。

  多了解古代文化常识,也有助于我们理解古诗词的意思。

 二、完成阅读练习

 1. 出示古诗

  《戏问花门酒家翁》 2. 合作交流:学生用学过的方法自学古诗,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大意。

 词句段运用

 一、 分析提炼观点

 1. 出示课件:

  为了生活环境更舒适,人们在城市里种植了大量的花草树木。郁郁葱葱的树木花草是城市的“绿色卫士”,人们把它们比作“城市之肺”,是十分形象和确切的。因为这些“绿色卫士”,不仅能吸收空气中过剩的二氧化碳,调节城市空气,而且能降低灰尘污染——叶子表面的绒毛和黏液能吸附飘尘,阻止灰尘微粒蔓延。

 2. 学生读这一段话,读两遍。

 3. 交流:这段话表达了怎样的观点? 4. 汇报,评价,指导:

 (适时板书:抓住关键句

 把握观点)

 二、 选择乘车方案 1. 学生自读“词句段运用”第二部分文字,明确时间和路线。

 2. 小组交流,选择合适的乘车方案。

 1. 教师检查指导:

 (1)时间:早上九点以前

 路线:温泉镇——宋家洼

 乘车方案:早上六点钟先坐 65 路车从温泉镇到四通桥下车,然后坐 86 路车从四通桥上车到宋家洼下车。

 3.学生交流

 1. 了 解 “ 五行”、“五谷”、“五音”、“五彩”。

 任务二:

 2. 读读记记,梳理不懂的字,掌握生字词 3. 了解“五行”、“五谷”、“五音”、“五彩”

 日积月累

 一、 根据拼音自读

 1. PPT 出示:

 五行、五谷、五音、五彩 2.学生练习读一读,记一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不懂的字。

 二、教师适当点拨指导 1.五行是中医理论之一,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这一概念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运用于医学,用以说明脏腑的属性及相互关系;也用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来解释内脏之间相互滋生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2.平常俗称的“五谷”所指的五种谷物。“五谷”,古代有多种不同说法,最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指稻、黍、稷、麦、菽;另一种指麻、黍、稷、麦、菽。

 3.五音最早的“宫商角徵羽”的名称见于距今 2600 余年的春秋时期,在《管子·地员篇》中,有采用数学运算方法获得“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的科学办法,这就是中国音乐史上著名的“三分损益法”。“五音”:唇、舌、齿、鼻、喉(张炎《词源》)。

 4.“五彩”是黄、青、赤、白、黑,泛指各种颜色,这五种颜色从阴阳五行学说上讲,分别代表木、金、火、水、土。同时,分别象征东、西、南、北、中,蕴涵着五方神力。在明清两代得到发明和发展。主色调有红、黄、绿、蓝、黑、紫。

 1.字词掌握情况 2.五行、五谷、五音、五彩掌握情况 3.相关课外知识的积累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注释

 想象

 常识 抓住关键句

 把握观点

  课后反思

相关热词搜索: 小学语文 单元 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