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城玮文档网 >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小学秋冬季常见传染病预防小知识(12篇)(精选文档)

小学秋冬季常见传染病预防小知识(12篇)(精选文档)

时间:2023-02-09 09:00:15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秋冬季常见传染病预防小知识(12篇)(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小学秋冬季常见传染病预防小知识(12篇)(精选文档)

篇一:小学秋冬季常见传染病预防小知识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

你们好!随着秋冬季节的到来,各种病毒、细菌也簇拥而至,气候的变化会让不少小朋友不适应,感冒、腹泻也成为这个时节的多发疾病。秋冬季节我们不光要做好新型冠状病毒的预防,同时还要做好常见传染病的预防,做好多病联防工作。现将几种常见的秋冬季节传染病的预防知识与各位家长分享,希望家长们能积极关注,做好预防措施,共同保护孩子的健康。

1、新冠肺炎

主要症状:

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症状。

传播途径:

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

预防措施:

1、勤消毒,多通风;若出门,戴口罩。

2、减少接触公共场所的公共物品,饭前便后用洗手液或香皂流水洗手。

3、避免用手接触口鼻眼,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肘衣服遮住口鼻。

4、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可疑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咽痛、胸闷、呼吸困难、乏力,恶心呕吐等,出现上述症状时应根据病情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2、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

传播途径:

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主要症状:

起病急,全身症状较重,高热、头痛、乏力、全身酸痛症状明显,体温可达39—40摄氏度,一般持续2—3天后减退。

预防措施:

经常开窗通风,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勤洗手,外出佩戴口罩,防止病菌从口鼻进入身体。

3、水痘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在幼儿园和小学最容易发生和流行,传染性很强。

传播途径:

水痘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

主要症状:

水痘的潜伏期一般为14—16天,患者可出现头痛、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下降等前期症状,继而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再发展为水疱、常伴有瘙痒,1-2天后开始干枯结痂,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皮疹躯干部最多,头面部次之,四肢较少,手掌、足底更少。

预防措施:

接种水痘疫苗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措施。流行期间小孩子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经常开窗通风等也很重要。

4、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性肠胃炎是由诺如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传染性强。

主要症状:

腹泻、呕吐、反胃、恶心和胃痛,其他包括发热、头痛和全身酸痛等。多数患者发病后1-3天即可康复。诺如病毒传染性强,所有人群均易感染。

传播途径:

1、食用或饮用受病毒感染的食物或水。

2、接触患者的呕吐物或粪便。

3、经带病毒的呕吐喷沫传播。

4、污染的手、物体和用具。

预防措施:

1、注意孩子的卫生,监督孩子勤洗手。

2、不给孩子吃生冷食品和未煮熟煮透的食物,特别是无牌无证的街边小店。

3、父母要减少外出参与大型活动,杜绝传染渠道,不把病毒带给孩子。

4、孩子一旦不舒服,立刻就诊,减少病毒给孩子带来的伤害。

5、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通过飞沫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春秋季节容易发生,多发生于儿童。

主要症状:

大多数起病较急,有发热、头痛、咽痛等全身不适症状。患者一侧或双侧耳下腮腺肿大、疼痛,咀嚼时更痛。并发症有脑膜炎、心肌炎、卵巢炎或睾丸炎等。整个病程约7天-12天。一次感染后可获终生免疫。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飞沫传染,少数通过用具间接传染,传染性强。

预防措施:

1、接种腮腺炎疫苗。

2、及时隔离患者至消肿为止。

6、手足口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

主要症状:

先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传播途径:

1、密切接触传播。

2、呼吸道飞沫传播。

3、进食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也会感染。

预防措施:

1、外出回到家,第一件事一定是先洗手,尤其是成人,虽然不易感染手足口病毒,但可能是病毒携带者,回到家一定要洗完手才能接触孩子。切记,千万不要跟小朋友嘴对嘴亲亲哦,这样非常容易传染病毒。

2、勤通风,流行期间避免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3、对小朋友经常接触的毛巾、水杯、玩具等也要经常清洗、晾晒、消毒。

给家长的温馨提示

1、传染病流行季节,尽量少带幼儿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杜绝传染渠道,减少感染机会。

2、合理安排户外活动,可增强幼儿自身免疫力。

3、每天入园前请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状况,当孩子出现发烧、呕吐、腹泻、疱疹等情况时,在没有明确病因前不要送幼儿入园。如在医疗机构诊断为传染病时,需居家隔离至病愈,并在医院开具复课证明方可回园。

4、请家长配合幼儿园做好每日的晨检工作,如果在晨检时老师发现幼儿有异常情况,请您积极配合我们,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就诊。

5、新冠疫情尚未结束,防控仍在进行。低风险并不等于零风险,我们一定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做好常态化疫情个人保护,保护自己和身边人。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做好“勤洗手、常通风、少外出、戴口罩”,这不仅是预防新冠肺炎的有效措施,也是减少其他呼吸道疾病的重要手段。孩子的健康是我们共同的心愿,衷心希望孩子们能度过一个愉快、丰富的童年,让我们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篇二:小学秋冬季常见传染病预防小知识

尊敬的家长:

您好!

进入秋季,天气转凉,昼夜温差较大,也正是一些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学校人口密集、人员接触密切,很容易形成聚集发病,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为进一步加强学校秋季传染病防控工作,确保所有孩子身心健康安全,特做如下建议,请家长与孩子共同阅读,并配合做好患病学生的隔离以及未发病学生的预防教育工作!

一、秋季流行哪些常见传染病?

水痘

病人从出现皮疹前2日至出疹后6日具有传染性。患病初期可有发热、头痛、全身倦怠等前驱症状,在发病24小时内出现皮疹,皮疹分布呈向心性,即躯干、头部较多,四肢处较少。大部分情况下,病人症状都是轻微的,可不治而愈。

流行性腮腺炎

病人在腮腺明显肿胀前6-7日至肿胀后9日期间具有传染性。患病初期可有发热、头痛、无力、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发病1-2日后出现颧骨弓或耳部疼痛,然后出现唾液腺肿大,通常可见一侧或双侧腮腺肿大。

风疹

病人出疹前1周到出疹后2周的上呼吸道分泌物都有传染性。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出疹、淋巴结肿大和结膜炎,病程短。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系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婴幼儿常见传染病。该病隐性感染率高,显性感染症状一般轻微,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亦可通过飞沫和呼吸道传播。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咽痛、口腔内疼痛和皮疹,在手、足、臀、膝部出现丘疹、疱疹,可自愈,不留痂。一般仅需对症治疗,愈后良好。

流行性感冒

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热性呼吸道传染病,经飞沫传播,临床典型表现为突起畏寒、高热、头痛、全身酸痛、疲弱乏力等全身中毒症状,而呼吸道症状较轻。本病常呈自限性,病程一般为3-4天。婴幼儿、老年人、有心肺疾病及其他慢性疾病患者或免疫功能低下者可并发肺炎,预后较差。

肺结核

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发的肺部感染性疾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染。典型的临床症状是午后低热、咳嗽、咳痰、咯血,严重者表现为胸痛和呼吸困难。是一种危害人体健康的重要传染性疾病。

诺如病毒

是一种比较常见、会引起急性感染性腹泻的病毒,全年均可发生感染,可通过被诺如病毒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气等传播。临床表现:腹泻、腹痛、恶心、呕吐,可伴有低热、头痛、乏力及食欲减退。粪便为黄色浠水便,患者经常无预兆剧烈呕吐,呕吐物有感染性,成人腹泻较突出,儿童呕吐较多。诺如病毒潜伏期为24-48小时,病程为自限性,一般2-3天即可恢复。

二、学生预防注意事项

1、按时作息保证睡眠,根据天气变化时及时增减衣服。

2、把好“病从口入关”,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和文明的生活方式。餐前便后要洗手。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要用卫生纸掩盖、用过的卫生纸不要随地乱扔、不随地吐痰。

3、勤换、勤洗、勤晒衣服、被褥。勤洗手、勤剪指甲。避免与他人共用水杯、餐具、毛巾、牙刷等物品。

4、多饮白开水,拒绝生水;尽量少喝有色饮料。

5、拒绝“三无食品”,保证足够的营养;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和热熟食品。

6、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抵抗力。每天保证2-4小时的户外活动。

7、流行季节前可进行相应的预防接种,如流感、水痘、肺炎、麻疹、流脑等疫苗预防相应的呼吸道传染病。

三、家长预防注意事项

1、在家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和文明的生活方式。

2、尽量少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的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活动。不得已带孩子参加各种形式的假日活动时,应注意不与可疑患病儿童接触,做好个人防护,防止交叉感染。

3、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多参加户外活动,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

4、每日关注检查学生的健康状况,如发现孩子有发热、咳嗽、流鼻涕、红斑、皮疹、胃肠道不适等疑似症状的,要立即带孩子到医院诊治,自觉接受医院的检查和治疗,不带病上课,确保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报告,早隔离”。

5、孩子有身体不适不能上学,请您及时和老师电话沟通,给孩子请假,如实向班主任告知病情;切勿隐瞒或谎报。

让我们一起携手,共同为孩子的健康平安努力!

篇三:小学秋冬季常见传染病预防小知识

尊敬的家长:

您好!随着冬季的到来,气温逐渐下降,这一季节是新冠肺炎、手足口病、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流行性感冒、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为了加强传染病的防范意识,提高预防知识水平,现将几种常见的冬季传染病的预防知识提供给大家,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预防和应对。

一、新冠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急性感染性肺炎。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症状。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

预防措施:

1、少出门,躲在家,勤消毒,多通风;若出门,戴口罩。

2、减少接触公共场所的公共物品,饭前便后用洗手液或香皂流水洗手。

3、避免用手接触口鼻眼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肘衣服遮住口鼻。

4、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可疑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咽痛、胸闷、呼吸困难、乏力,恶心呕吐等,出现上述症状时应根据病情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二、诺如病毒性肠胃炎

由诺如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传染性强。主要症状表现为腹泻、呕吐、反胃、恶心和胃痛,其他包括发热、头痛和全身酸痛等。多数患者发病后1-3天即可康复。诺如病毒传染性强,所有人群均易感染。

预防措施:

1、注意孩子的卫生,监督孩子勤洗手。

2、不给孩子吃生冷食品和未煮熟煮透的食物,特别是无牌无证的街边小店。

3、父母要减少外出参与大型活动机会,杜绝传染渠道,不把病毒带给孩子。

4、孩子一旦不舒服,立刻就诊,减少病毒给孩子带来的伤害。

三、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常见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播力强,主要临床表现为突发高热,头痛,全身酸痛,乏力及呼吸道炎症,咳嗽,咽痛等。婴幼儿和老人并发肺部感染。

预防措施:

1、要注意随温度变化选择衣物,注意保暖。

2、增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3、多饮水、多吃水果,适当补充维生素C。

4、注意通风,居家每天开窗通风半小时到一个小时。

5、尽量避免幼儿出入公共场所。

6、注意幼儿个人卫生,要勤洗手。

四、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主要症状是先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预防措施:

1、勤洗手、讲卫生。

2、勤通风,流行期间避免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3、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五、水痘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水痘患者多为1-14岁的孩子,在小学最容易发生和流行,虽然水痘属于急性传染病,但通常比较温和,不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水痘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传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有可能被传染。水痘病毒感染人体后,经过大约2周的潜伏期患者可出现头痛,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下降等前期症状,继而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丘疹—水泡,常伴有瘙痒,1-2天后干枯结痂,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皮疹躯干部最多,头面部次之,四肢较少,手掌,足部更少。

预防措施:

1、接种水痘疫苗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措施;

2、流行期间与孩子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

3、经常开窗通风等也很重要。

六、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通过飞沫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节容易发生,多发生于儿童。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只要通过飞沫传染,少数通过用具间接传染,传染性极强。本病大多数起病较急,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等全身不适症状。或者双侧耳下腮腺肿大,疼痛,咀嚼时更痛。并发症有脑膜炎,心肌炎,卵巢炎或睾丸炎等。整个病程约7-19天。

预防措施:

1、接种腮腺炎疫苗;

2、及时隔离患者至消肿为止。

预防传染病

学校这样做

学校是学生集中生活的地方,一旦发生传染病很容易造成流行。预防和管理传染病,是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为了能够降低冬季传染病的传播与细菌的滋生,给大家提供一个安全卫生的成长环境,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学校应积极采取各项预防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

1、严把晨检关

教师每天严格把控每位同学的晨检环节。在校期间,教师进行全日健康观察,制定适宜的卫生保健工作安排,及时追踪班级每日因病缺勤的情况并作好记录。

2、定期组织全校教职工进行卫生保健知识培训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防控传染病意识,并规范教师的卫生消毒工作流程,学校应经常组织教师开展卫生消毒和疾病预防的讲座活动,确保班级卫生消毒工作的规范开展

3、班级卫生消毒工作严抓不懈

坚持把常规性和应急性消毒工作作为重点来抓,严格执行卫生消毒制度,制定详细的具体操作要求,各岗人员都能对照《卫生保健消毒制度》要求进行规范操作。

预防传染病

居家时这样做

1、传染病流行季节,尽量少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杜绝传染渠道,减少感染机会。

2、合理安排户外活动,可增强学生自身免疫力。冬季,经常进行户外活动的学生与不进行户外活动的学生相比,感冒发生的概率明显低很多。

3、每天入校前,请家长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状况,当孩子出现发烧、呕吐、腹泻、疱疹等情况时,在没有明确病因前不要送学生入校。如在医疗机构诊断为传染病时,需居家隔离至病愈,并开具复课证明方可回园。

4、请家长配合学校做好每日的晨检工作,如果在晨午检时发现学生有异常情况,请家长积极配合学校,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就诊。

篇四:小学秋冬季常见传染病预防小知识

尊敬的家长:

您好!冬季是新冠肺炎、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学校是人群高度密集的场所,学生是呼吸道传染病易感人群之一。由于学生年龄较小,很容易被传染。为有效预防与控制冬季传染病在校园的发生和流行,确保孩子身体健康,特向各位家长发放一些关于如何预防冬季传染病的小知识,了解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增强和提高自我防病意识。

冬季传染病包括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具有高度的传染性。流感不同于普通的感冒。典型的临床症状是:急起高热、全身疼痛、显著乏力和轻度呼吸道症状。一般秋冬季节是其高发期。人群普遍易感。由于流感是病毒性传染病,因此预防措施非常重要。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以腮腺非化脓性肿胀疼痛,发热伴咀嚼受阻为特征,同时可侵犯其他器官引起脑膜炎、睾丸炎、卵巢炎、和胰腺炎,多发于儿童和青少年。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为传染源。传播途径:主要经飞沫传播,密切接触者亦可传染。

水痘

是水痘带状疱疹所引起的儿童常见的急性传染病。水痘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较多。临床上全身症状轻微,有发热及全身性分批出现的皮疹,以斑疹、丘疹及迅速发展的疱疹和结痂为其特征。患者是唯一传染源,传染性强,发病1-2日至疱疹结痂时,均具有传染性。

传播途径:以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

手足口病

多发生在夏、秋季可散发亦可引起局部流行。以发热、口腔溃疡和手足疱疹为特征。手足口病通常在7-10天内痊愈,并发症不常见,极少病人可并发无菌性或病毒性脑膜炎。传染源:患者或隐性感染者。传播途径:粪口传播,少数也可能通过呼吸道传播。

麻疹

是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以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口腔粘膜有麻疹粘膜斑(柯氏斑在口腔两侧颊粘膜靠第一磨牙处的灰白色小点,绕以红晕)及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为主要表现。任何年龄均可感染麻疹,麻疹任何季节均可发病,以冬春季发病最多。传染源: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直接传播。

流行性脑膜炎

流行性脑膜炎即是指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也就是常说的流脑。它是冬春季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主要好发于儿童,临床表现就是高热、头痛、呕吐,皮肤出现瘀点、瘀斑等。

传染源:患者或携带者。

主要传播途径:呼吸道传播。

病毒性肺炎

病毒性肺炎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急性疾病,指的是由各种不同种类病毒侵犯肺实质从而造成的炎症。本病多发生在2岁以下婴幼儿、65岁以上老年人、孕产妇中。各种病毒性肺炎的起始症状大多各不相同,常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咽部疼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伴有全身肌肉疼痛、关节疼痛,部分患者可能会继发细菌性肺炎,表现为咳黄痰、胸痛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持续高热状态、混合性呼吸困难等重症肺炎表现,还可并发意识障碍、病毒性心肌炎等症状。

传染源:患者。

传播途径:呼吸道传播。

新冠肺炎

新冠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所致急性感染性肺炎,患者起初发热、乏力、干咳,逐渐呼吸困难。也有一部分患者以鼻塞、流鼻涕、咽痛、嗅觉和味觉减退或者丧失、结膜炎、肌肉疼痛以及腹泻等为主要表现。得了新冠肺炎大部分能够治愈,也有部分严重病例可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或脓毒症、休克,甚至死亡。

主要传染途径:经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染,还可以通过空气溶胶传播、接触传播等。

预防措施及方法

1、积极学习了解卫生防病知识,树立传染病的防病意识。注意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服,避免受凉。人体受凉时,呼吸道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减少,局部抵抗力下降,病毒容易侵入。

2、净化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工作、学习、生活环境通风换气,教室应在每节课后开窗通风,其他教学生活用房应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以上。尤其是寝室,在离开时一定要把门窗打开,让阳光充分照射,亦可用食醋熏蒸房间。

3、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保持充足的睡眠。充足的睡眠能消除疲劳,调节人体各种机能,增强抵抗力。要注意饮食平衡,营养搭配,保证每日适量的蛋白质、淀粉、脂肪和维生素的摄入。注意多饮水,多食新鲜的瓜果、蔬菜,忌烟酒。

4、进行合理的体育锻炼,如:早操、晨跑、散步、太极拳等,平时增加户外活动,可增强血液循环,提高人体免疫力,从而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5、加强个人卫生和个人防护,做好每天健康监测。如需外出,做好防护措施,全程佩戴口罩。做好手部卫生,洗手时,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流感患者在家或外出时佩戴口罩,以防传染他人。

6、避免与他人共用水杯、餐具、毛巾、牙刷等物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7、到医院就诊最好戴口罩,回家后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8、注意不要过度疲劳,防止感冒,以免抗病力下降;每天要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

9、免疫防预。流行季节前可进行相应的预防接种,如流感、新冠肺炎、麻疹、流脑等。

10、疾病流行季节,尽量减少到人多的公共场所,更不要到传染病患者聚集的场所。

11、疾病流行时,适当的采取预防性服药。

12、全体师生必须主动做好“应检尽检”工作,严格按照规定频次进行核酸检测。

13、早发现、早治疗,如遇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检查,出现呼吸道及消化道症状时应及时就诊,切忌不当回事,更不能自行服药。如发现流行病患者应早报告、早隔离、防止校园内传播。

14、减少聚集性活动。尽量减少聚集、聚餐,尤其是大规模聚餐。尽量避免到人群密集、空气密闭、通风较差场所活动。

总之,有效的措施,完善的防预机制,科学的自我保健方法能预防传染病的发生。最重要的是提高自身的免疫力,修好自身的万里长城。

篇五:小学秋冬季常见传染病预防小知识

秋冬季是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常见的学校传染性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诺如病毒、手足口病、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这些传染病传染性均较强,传播途径多样,很容易在学校等人员比较密集的地方传播,容易对广大师生的工作学习带来较大的影响。为预防和控制秋冬节季学校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护广大师生身体健康,维持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现就学校秋冬季常见传染病防控有关注意事项告知如下:

1、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它具有发病急、传染性强、变异速度快、人群普遍易感等特点,易引起流行和大流行,人群普遍易感,发病率高。潜伏期1-3天,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乏力、食欲减退、全身肌肉酸痛,部分伴咳嗽、流涕、咽痛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部分病例可表现为肺炎或胃肠型流感。隔离期为退热后3天,流感样症状基本消失,且不少于发病后7天。

流行性感冒通过什么途径传播的?

传染源主要是流感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染期约为1周,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如何预防流行性感冒?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最有效、最方便的措施,因每年流行毒株会发生变化,因此需要每年接种

此外,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手段,包括:①勤洗手

②在流感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

③出现流感症状后,咳嗽、打喷嚏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然后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

家庭成员出现流感患者时,要尽量避免相互接触,尤其是家中有老人与慢性病患者时。当家长带有流感症状的患儿去医院就诊时,应同时做好患儿及自身的防护(如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

学校等集体单位中出现流感样病例时,患者应居家休息,减少疾病传播,与流感患者在同一密闭空间时,应打开窗户,保持通风。

2、诺如病毒感染

诺如病毒是引起急性感染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体之一。该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和快速传播能力,极少的病毒量便可引起发病,诺如病毒抗体无长期保护作用,人体可反复感染。感染者一般在摄入病毒后24-48小时出现症状,急性起病,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病程一般为2-3天,预后良好。儿童感染后,呕吐症状多见,成人感染后,腹泻症状多见。隔离期为症状消失后72小时。

诺如病毒通过什么途径传播?

诺如病毒可通过食用或饮用被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经接触病人排泄物和呕吐物污染的物体或表面,以及呕吐产生的气溶胶等方式传播。容易在社区、学校、餐馆、医院、托儿所、养老院等处呈现集体暴发。

如何预防诺如病毒?

①合理膳食,多饮水,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②不到人口密集、空气不流通、空气污染的场所

③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开窗通风,饭前便后要洗手

④注意食品卫生和饮水卫生,喝开水、吃熟食,拒绝购买“三无”食品

3、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以5岁及以下儿童发病为主,尤以3岁及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托幼机构等易感人群集中单位可发生暴发。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部分病例可发展为重症、个别甚至危及生命。手足口病潜伏期为2-10天(平均3-5天),病程一般为7-10天。隔离期为症状消失后7天,且不少于发病后14天。

手足口病通过什么途径传播?

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可经胃肠道(粪-口途径)传播,也可经呼吸道(飞沫、咳嗽、打喷嚏等)传播,亦可因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皮肤或粘膜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及物品等造成传播。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做好个人和家庭的卫生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个人预防手足口病要做到: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常通风、晒太阳。家长平时还要留心观察孩子的口腔、手、足、臀部和膝盖等部位是否有皮疹,如果发现孩子出现发热、出疹等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4、水痘

(隔离期为疱疹完全结痂且不少于发病后14天)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传染性强,易在学校、托幼机构聚集发病,病人是唯一传染源,出疹前1天至疱疹完全结痂时均有传染性。

水痘通过什么途径传播?

水痘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也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用具间接传播。

如何预防水痘?

预防水痘的最有效、最方便的措施是接种水痘疫苗,需全程接种两剂,即12-24月龄接种1剂,4岁接种第2剂。

5、流行性腮腺炎

(隔离期为发病后21天)

流行性腮腺炎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主要症状是发热、腮腺肿大疼痛,可并发脑膜脑炎、睾丸炎等。

流行性腮腺炎如何传播?

传染源是腮腺炎病人或隐性感染者,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也能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传播。

如何预防流行性腮腺炎?

预防流行性腮腺炎的最有效、最方便的措施是接种含腮腺炎成份的疫苗,需全程接种两剂,即18月龄接种1剂,3-6岁接种第2剂。

学生生病后要立即如实告知老师,如确诊为传染性疾病,第一时间通知老师,并按照医生、学校要求的隔离时间,在家休养,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隔离期满后到学校所在辖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具复课证明。

篇六:小学秋冬季常见传染病预防小知识

尊敬的家长:

你们好!

秋冬季是各种传染病的流行季、高发季,每年的秋冬季都会有部分地区出现诺如、水痘、流感、流行性腮腺炎、肺结核等。加强传染病的防治,对维护我们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一、常见传染病的种类及症状

(一)诺如

诺如病毒又称诺瓦克病毒。感染性强,以肠道传播为主,可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气等传播;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具有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等特点,潜伏期多在24小时到48小时,最长72小时。属于自限性疾病,多数患者发病2-3天即可康复;

主要症状为:呕吐、腹泻。其次为恶心、发热,腹痛、肌肉痛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脱水症状。

(二)水痘

水痘的潜伏期7-17天。

皮疹有以下特点:

先见于躯干、头部,后延及全身。皮疹发展迅速,开始为红斑疹,再形成疱疹,疱疹时感皮肤搔痒,然后干结成痂,此过程有时只需6-8小时。如无感染,1-2周后痂皮脱落,一般不留痂痕。

皮疹常呈椭园形,3-5mm,周围有红晕,疱液初为透明,后混浊,继发感染可呈脓性,结痂时间延长并可留有痂痕;皮疹呈向心性分布,躯干最多,其次为头面部及四肢近端。

(三)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起病很急,传染性强,容易造成暴发性流行。开始表现为怕寒、发热,体温可高达39-40℃,同时患者感觉头痛、全身酸痛、软弱无力,且常感眼干、咽干、轻度咽痛。

部分病人可有咳嗽、喷嚏、流涕、鼻塞。有的可见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有的以肺炎症状为主,发病1-2天后会出现咳嗽、气喘等症状。

(四)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急,同时有发烧、怕冷、头痛、食欲不振等症状。除上述一般症状外,最大的特点是口腔周围的唾液腺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向周围扩散,边缘不清楚。张口或者咀嚼时感到腮腺部位疼痛,尤其吃硬的或酸的食物时,疼痛会加剧,肿胀会在4-5天消退。

(五)肺结核

全身症状:

1、全身不适、倦怠、乏力。容易烦躁,有心悸、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等轻度毒性和植物神经紊乱的症状。

2、发热。是肺结核的早期症状之一。

3、盗汗。多发生在重症患者,在入睡或睡醒时全身出汗。

局部症状:

1、咳嗽、咳痰。早期咳嗽轻微,无痰或有少量黏液痰。若并发支气管结核则咳嗽加剧。

2、咯血。约1/3-1/2的病人有咯血,咯血量不等。

3、胸痛。部位不定的隐痛或固定部位针刺样疼痛,随呼吸和咳嗽加重等。如果膈胸膜受到刺激,疼痛可放射到肩部和上腹部。

二、如何预防秋冬季传染病

(一)注意卫生

要搞好室内外卫生,室内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

(二)搞好饮食卫生

不暴饮暴食;不吃“三无产品”;不吃生冷不洁食物、不喝生水。

(三)养成个人良好的卫生习惯

讲究个人卫生,要养成饭前便后洗手、外出归家后洗手的好习惯;

加强个人卫生和个人防护,勤洗手、勤洗澡、常刷牙,纠正不良习惯。

(四)及时发现和控制传染源

发现病人或可疑病人,要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防止病毒传播。

(五)加强个人防护

疾病流行季节,尽量减少到人多的公共场所去,尽可能避免与确诊的呼吸道患者接触。

加强体育锻炼,平时增加户外活动,以增强体质,提供机体抗病能力。

(六)免疫预防

流行季节前可进行相应的疫苗预防接种,如流感、肺炎、流脑等疫苗。

三、家长需要知道的事

1、室内经常开窗通风

保持空气流畅,注意室内环境的温度、湿度、空气新鲜度。

2、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注意从小给孩子必要的身体锻炼,多增加户外活动,提高孩子对周围环境冷热变化的适应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

3、注意孩子的衣着

孩子穿衣要适当,随气温变化增减。

4、注意给孩子平衡膳食

5、严格按照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程序按时注射疫苗

6、教育孩子讲究饮食卫生、个人卫生和文明的生活方式

7、及时医治

如发现孩子有发热、咳嗽、流鼻涕、胃肠道不适等疑似症状的,要立即带孩子到医院诊治。并遵医嘱决定是否来校,自觉接受医院的检查和治疗,确保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报告,早隔离”。

8、及时沟通

孩子有身体不适不能上学,请您及时和老师电话沟通,给孩子请假。如确诊为传染性疾病时,要第一时间告知班主任老师,以便学校采取相应的措施。

当您自身出现以上不适时,请尽量安排家里其他人接送孩子,有事情可通过电话与学校班主任取得联系。

篇七:小学秋冬季常见传染病预防小知识

尊敬的家长朋友:

金秋送爽,除了美景,还有一样也开始“活跃”起来那便是“秋冬季高发传染病”。秋冬季是各类传染病高发季,诺如、流感等病原体导致的传染病易在学校等集体单位传播,为了不让传染病影响同学们的正常生活,师生家长都要注意以下事项:

一、疫情防控

当前,国内疫情依然严峻复杂,周边地市陆续报告本土感染病例,加之西安市、汉中市疫情反弹,疫情输入风险加大。为切实保障“疫情不进入校园”的底线要求,共同呵护孩子的健康成长,安康高新区第四小学特向各位家长发出以下倡议:

1、据实上报行踪信息。请各位家长一定要按照学校疫情防控的要求,将所有与孩子共同居住的人员离安返安行程轨迹和健康状况,及时报告学校。

2、坚持做好出行报备。提倡非必要不离安,更不得前往中高风险地区及疫情相关地区。当您及家人确需离安外出和返回时,应提前学校和当地社区报备,并主动落实属地分类管控措施。

3、切实做好个人防护。坚持科学佩戴口罩,提醒孩子上下学(尽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上下学途中一定要全程规范佩戴口罩,减少人员聚集,养成勤洗手、常通风、一米线、少聚集等良好卫生习惯,当好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

4、按时参加核酸检测。积极主动配合社区及学校做好每一次核酸检测,确保“应检尽检”,如遇特殊原由或个人原因漏检,需尽快到指定核酸采样站点补检。

5、做好每日健康监测。一旦您或家人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腹泻等症状时,必须及时到就近正规医院就医,不得隐瞒病情,及时向学校报告,并主动让孩子暂缓返园。

二、流行性感冒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对人类危害较严重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主要症状:

一般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部分病例可出现高热,达39-40℃),伴畏寒、寒战、头痛、肌肉、关节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痛、咳嗽,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结膜轻度充血,也可有呕吐、腹泻等症状。

轻症流感常与普通感冒表现相似,但其发热和全身症状更明显。重症病例可出现病毒性肺炎、继发细菌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等肺外表现及多种并发症。

传播途径:

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季节性流感的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其呼吸道分泌物的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

预防建议

室内应经常开窗通风,注意个人卫生,咳嗽、打喷嚏时应使用纸巾等,避免飞沫传播。经常彻底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

适当参加运动锻炼,合理膳食和休息,增强体质。

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是接种“流感”疫苗,可以显著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三、诺如病毒急性肠胃炎

诺如病毒是一种引起非细菌性急性肠胃炎的病毒,秋冬是诺如病毒的高发期。

什么是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是一种引起非细菌性急性肠胃炎的病毒,病程一般为2-3天,此病是一种自愈性疾病,恢复后无后遗症。

目前诺如病毒急性肠胃炎没有特效药,以补剂及对症治疗为主,但也不必过于紧张,因为它为自限性疾病,病情轻微,愈后良好,恢复后无后遗症。

传播途径:

秋冬是诺如病毒的高发期,尤其是在相对封闭的环境,如学校、餐馆、医院等地。

诺如病毒传播途径多样,可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气等传播。

预防建议

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饭前便后要洗手。

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喝开水、吃熟食,不食不洁、无证食品。

在秋冬季腹泻高发期尽量少去人多的公共场所,保持室内良好的空气流通,每日开窗通风不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减少病毒感染的机会。

多吃新鲜蔬果,多元化饮食;增强锻炼,改善体质。

四、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其传染力强,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

主要症状:

水痘的症状起初类似于感冒如发烧、头痛、喉咙痛等,1至2天后开始出现与皮肤齐平的红色“斑疹”并且会很痒,不久疹子就会稍微突出皮肤形成“丘疹”,很快这些“丘疹”就变成了里面含有液体的透明“疱疹”,3至4天后疱疹变干“结痂”。斑疹、丘疹、疱疹、结痂往往同时出现,称为“四代同堂”,这是水痘特有的症状。

水痘的疹子一般首先在胸部、肚子和后背出现,然后陆续在面部和身体的其他部位出现。得过一次水痘,一般都不会再得。水痘为自限性疾病,约10天左右可自愈。

传播途径:

水痘患者是传染源,病毒存在于患者上呼吸道和疱疹液中,自发病前1至2天直至皮疹干燥结痂期均有传染性,易感儿发病率可达95%以上。接触患者12至21天发病。

预防建议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不共用毛巾。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接种水痘疫苗。

经医生诊断为水痘的孩子,要在家中休息,暂时不要上学和避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以免将疾病传染给其他人,等到全身的疹子都结痂脱落了,才可以去学校和其他公共场所。

五、细菌性结膜炎

细菌性结膜炎是一种常见的急性传染性眼病,又称“红眼病”,多发于春季和秋季。儿童患细菌性结膜炎多为流感嗜血杆菌或肺炎链球菌引起,流感嗜血杆菌性结膜炎易在学校和家庭中传播感染。

主要症状:

细菌性结膜炎最常见的症状有眼红,可以看到眼球表面充血发红,看到清晰的血丝,还可能会有异物感、烧灼感、痒、怕光、流泪、分泌物增多等症状。

传播途径:

结膜炎致病菌有可能经呼吸道分泌物传播,还可通过接触患者用过的毛巾、玩具、水龙头、门把手等传播。

预防建议

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剪指甲,饭前便后要洗手,严禁用脏手揉眼睛。

在流行期,公用水龙头、电梯扶手、门把手、电话、用具、玩具等要注意消毒;接触电脑键盘后要洗手,切忌揉眼、搓脸,尤其是使用公共键盘者。

不要与别人共用毛巾或个人卫生用品,用流动水洗脸和手,不接触患者用过的洗脸用具、手帕及治疗使用过的医疗器具。

不要与他人共用眼部药物、眼部化妆品和其他可能接触眼部的药品或用品,不采用集体滴眼药的方式预防眼病。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触摸眼睛前后要彻底洗手,最好不要用手触摸眼睛。

六、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多发传染病,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全年均可发病

主要症状:

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易发生集体感染。

传播途径:

手足口病可以通过粪——口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呼吸道分泌物及被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绢、食具、奶具、玩具、床上用品等传播。

预防建议

目前还没有预防手足口病的疫苗。做好个人和家庭的卫生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个人预防手足口病要做到: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常通风、晒太阳。

特别要注意的是:家长及看护人员在接触儿童、换尿布、处理儿童粪便后要洗手;奶瓶、餐饮具使用前要消毒;玩具要经常消毒,最好每周一次;家长平时还要留心观察孩子的口腔、手、足、臀部和膝盖等部位是否有皮疹,如果发现孩子出现发热、出疹等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七、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好发年龄为5到15岁,四季均有流行。

主要症状:

主要表现为腮腺肿痛,肿痛具有特征性,一般以耳垂为中心,状如梨形或马蹄形,边缘不清,有触痛,张口、咀嚼时刺激唾液分泌,导致疼痛加剧。部分患儿可伴有发热、咽痛、全身不适等表现,部分患儿常伴有并发症。

传播途径:

患者是传染源,通过直接接触、飞沫、唾液的吸入传播,接触患者2至3周发病。

预防建议

房间开窗通风很重要。

早期隔离患者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且病程至少达9天后才能上学。接触过腮腺炎患者需要密切观察3周。

给予规范的腮腺炎减毒活疫苗或麻腮风三联疫苗接种,免疫成功率可达70-90%。

疫苗接种注意事项

接种原则:

按照知情、自愿、自费的原则进行流感疫苗接种。

接种对象:

3岁及以上托幼机构儿所有小学、初中在校学生。

疫苗种类:

三价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四价流感病毒裂解疫苗、三价冻干鼻喷流感减毒活疫苗。

接种时间:

在流感流行期到来前对受种者完成免疫接种;未在流行季前完成接种的对象,可于流行期正常接种。与新冠疫苗的接种间隔应为14天(除国家另行规定)。

接种禁忌症:

对疫苗中所含任何成分过敏者,及流感疫苗说明书上提及的其他特殊情况者。伴或不伴发热症状的轻中度急性疾病者,建议症状消退后再接种。

家长朋友们,立秋过后,气温将持续走低,从病毒喜冷怕热的特性看,传播风险会加大。疫情防控和传染病预防的关键是形成文明习惯,为了孩子和家人身体健康,希望我们一起携手共同呵护孩子的成长。

篇八:小学秋冬季常见传染病预防小知识

尊敬的各位家长:

您好!秋冬季是传染病发病高发季节。学校是人员密集场所,是传染病易发场所。因此我们要家校携手共同努力,做到科学防范,规范处置。现将有关事宜告知如下:

一、认识传染病

秋冬季常见传染病有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麻疹、水痘、手足口病、诺如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等。

1、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高热、畏寒、头痛、肌肉关节酸痛,全身乏力、鼻塞、咽痛和干咳等症状。急性流感患者是本病的唯一传染源,病初2—3日传染性最强,病后7日后仍有传染性,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2、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四季均有流行,以春季常见,是呼吸道传染病。它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以腮腺肿痛为主要特征。病人是传染源,通过直接接触、飞沫、唾液的吸入为主要传播途径。前期症状较轻,主要表现为一侧或两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肿大,肿大的腮腺常呈半球形边缘不清,表面发热,有触痛。

3、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8—12日,一般10天左右可治愈。典型的临床症状可概括为“三、三、三”,即前驱期3天:出疹前3天出现38度左右的中等度发热,伴有咳嗽、流涕、流泪、畏光,口腔颊粘膜出现灰白色小点(这是特点);出疹期3天:病程第4-5天体温升高达40度左右,红色斑丘疹从头而始渐及躯干、上肢、下肢;恢复期3天:出疹3-4天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皮疹开始消退,皮肤留有糖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麻疹是通过呼吸道飞沫途径传播,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

4、水痘: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疾病,是由一种疱疹病毒引起的。水痘一年四季均有发病,但春季尤为多见,并可形成流行。孩子被传染后易出现发热,伴有头痛、流涕、咳嗽等症状。一般经过数小时到1天即见发疹,最初在腹部或背部出现蚊子咬了似的红色小疹点,开始时仅有1-2个,数小时后就发展到手腕和腿部等处,一部分变成水疱。

5、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出现神经系统、呼吸系统严重合并症,病情进展快,甚至可能导致死亡。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或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临床表现先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

6、诺如病毒:诺如病毒等肠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可通过摄入污染的食物、饮料、水传播,也可通过接触病人排泄物或呕吐物传播,还可通过接触污染的手、物品、环境传播,而诺如病毒还可通过接触患者粪便或者呕吐物产生的气溶胶传播。感染后常常引起“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主要症状为呕吐和腹泻,儿童以呕吐为主,成人以腹泻为主,通常持续1-2天,一般在感染病毒后12-48小时出现症状。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病程为自限性,一般2-3天即可恢复。

二、预防小常识:

1、坚持每天测温,做好健康监测数据填报,认真、及时填报健康日报表,做到不漏报、不瞒报。凡是体温超过37。3℃,或出现咳嗽、腹泻呼吸困难等症状时,立即上报并到指定发热门诊检查就诊,对症治疗痊愈后,方可返校。

2、养成戴口罩习惯。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戴口罩或随身携带口罩,在上放学途中、外出活动、遇到陌生人员、集中活动等带好口罩,养成戴口罩的好习惯。

3、不去人口密集、空气污染的公共场所。

4、讲究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准备好自己的杯子,不和他人共用;打喷嚏、咳嗽要掩住口鼻,不随地吐痰等。

5、每天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6、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预防疾病的能力。

7、按时作息,保证睡眠,随天气变化增减衣物。合理膳食,增加营养,多喝白开水,多吃水果,适当补充维生素C,吃新鲜蔬菜和热熟食品等。

秋冬季是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只要我们坚持做好预防,就一定能将它们拒之门外,保持健康的体魄。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篇九:小学秋冬季常见传染病预防小知识

尊敬的家长朋友们:

您好!进入秋冬季,天气转凉,昼夜温差较大会使人体的抵抗力下降,给病毒、细菌以可乘之机。秋冬季是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学校作为师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人员密度大,通风要求高。为预防和控制秋冬季节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护广大师生身体健康,维持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现就秋冬季节传染病防控有关注意事项告知如下:

一、秋冬季需要关注的传染病

1、新冠肺炎: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症状。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

2、流行性感冒(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症状有发热、流涕、咽痛、咳嗽、全身肌肉关节酸痛。通过咳嗽或打喷嚏传播,接触被流感病毒污染的茶杯、玩具等,也可能发生感染。人群普遍易感。

3、水痘:主要经呼吸道或接触传染,病人从出现皮疹前2日至出疹后6日具有传染性。患病初期可有发热、头痛、全身倦怠等前驱症状,在发病24小时内出现皮疹,躯干、头部较多,四肢处较少。

4、手足口病: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极易在小学、幼托机构传播。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咽痛、口腔内疼痛和皮疹,在手、足、臀、膝部出现丘疹、疱疹,可自愈,不留痂。一般仅需对症治疗,愈后良好。

5、诺如病毒性胃肠炎:由诺如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传染性强,常见的症状有腹泻、呕吐、反胃、恶心和胃痛等胃肠炎症状。食用受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接触患者呕吐物或粪便、接触受污染的物品都可能被感染,以及呕吐产生的气溶胶也具有传染性。

6、麻疹:由麻疹病毒引起,潜伏期8-12天,症状是口腔粘膜会出现灰白色小点,伴有咳嗽、流涕、高热39℃以上,其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

7、人腺病毒肺炎:人腺病毒肺炎是儿童获得性肺炎中较为严重的类型之一,是目前造成婴幼儿肺炎死亡和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症状有持续高热(38。5℃以上)、咳嗽、咳痰、咽部不适、咽痛等。

8、肺结核。肺结核的传染源,主要是排菌的肺结核患者。健康人吸入患者咳嗽、打喷嚏时喷出的飞沫而受感染。15岁-35岁是结核病的高发年龄。典型肺结核起病缓慢,病程较长,有低热、倦怠、食欲不振、咳嗽及少量咯血、颜面潮红,身体瘦弱等表现。但多数患者病灶轻微,无显著症状,经X线健康检查时偶被发现。

二、传染病预防注意事项

为确保师生的安全,中小学校、幼儿园除了做好宣传教育、严格执行晨午检制度、认真做好开窗通风、校园清洁消毒外,也希望各位家长督促提醒您的孩子做到以下几点:

1、对于晨检中或在校期间发现体温在37。3℃以上、或有咳嗽、出疹等其它症状的幼儿,请家长及时接回,并到正规医院发热门诊就诊。

2、在家注意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如发现发热、出疹、头痛、乏力、腮腺肿痛等现象,请及时带孩子就诊,并遵医嘱决定是否来校,自觉接受医院的统一安排接受检查和治疗,确保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报告,早隔离”。孩子如因病缺勤,请家长及时主动与本班班主任老师联系,如实告知孩子的身体状况,便于学校做好相关防病工作。如孩子确诊为传染性疾病,应在病愈后到医院开具证明,方可返园。

3、帮助孩子学会科学洗手。餐前,便前便后,擤鼻涕、打喷嚏后,揉眼睛前,外出回家、离园后,去医院后,外出接触公共物品后,接触动物后,接触垃圾后都要及时洗手。用流动水和肥皂(或洗手液)洗手,揉搓时间不少于15秒。记住洗手七字口诀:内-外-夹-弓-大-力-腕。

4、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要用卫生纸掩盖、用过的卫生纸不要随地乱扔、不随地吐痰;避免与他人共用水杯、餐具、毛巾等物品;不与可疑患病孩子接触,避免交叉感染。养成使用公勺公筷和分餐制的文明用餐习惯。

5、多喝白开水,不喝生水,尽量少喝有色饮料。保证足够的营养;合理饮食,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和热熟食品,增加机体免疫能力。

6、做好居家环境卫生。居室每天室内开窗通风至少三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保持空气新鲜。要经常彻底清洗孩子的玩具或其他生活学习用品,勤洗勤晒衣被。

传染病防控工作与孩子们健康息息相关,请不要恐慌,也不要害怕,让我们一起携手,共同为孩子的健康平安努力,为孩子的健康成长筑起一道坚固的屏障!

秋冬季常见传染病小知识

肺结核

冬季是肺结核的高发季,冬季室内人群拥挤等因素增强了结核杆菌的传播,且从结核杆菌感染人体到发生结核病存在一定的潜伏期。另外,学生学习负担重,营养相对不足或饮食结构不合理,就会导致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结核病,大家还是应该引起高度的注意。

肺结核传染源:主要是排菌的肺结核患者。健康人吸入患者咳嗽、打喷嚏时喷出的飞沫而受感染。15岁-35岁是结核病的高发年龄。典型肺结核起病缓慢,病程较长,有低热、倦怠、食欲不振、咳嗽及少量咯血、颜面潮红,身体瘦弱等表现。但多数患者病灶轻微,无显著症状,经X线健康检查时偶被发现。亦有以突然咯血才被确诊的患者。

防范小提示: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不随地吐痰;打喷嚏时应用手帕、纸巾或臂弯捂住嘴、鼻,避免面对他人。

2、房间勤通风,降低空气中结核菌的浓度,进而减少吸入可能。

3、去人群聚集场所要戴口罩,避免去有结核病患者聚集的地方(包括结核病医院的门诊和病房,以及综合医院的呼吸科门诊),若一定要去,要做好防护措施,如戴口罩。

4、儿童青少年要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提高免疫力;合理膳食,加强营养;保证充足睡眠时间和好的睡眠质量;保持良好的心情。

5、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预防就是疫苗接种,家长应保证孩子接种卡介苗,定期体检。

6、居家治疗的肺结核病人,应尽量与他人分室居住,保持居室通风,佩戴口罩,避免家人被感染。

结核病防治知识顺口溜

结核病,能传染,发现病人很关键。

咳嗽咳痰满两周,咳血胸痛和盗汗。

食欲不振体重减,快到医院把病看。

早确诊,早治疗,规范用药早治好。

得结核,切莫慌,遵医嘱、按方案。

规律服药不间断,间断治疗危害大。

若成耐药结核病,日后治愈更困难。

花钱多,费时间,家庭负担成灾难。

结核防治是大事,学校尤其要关注。

定期组织做体检,健康教育勤开展。

咳嗽咳痰需警惕,可疑病例早报告。

治疗休息好得快,痊愈复学乐开怀。

结核病,可预防,良好习惯要培养。

勤通风,勤洗手,咳嗽喷嚏掩鼻口。

不随地,把痰吐注意锻炼和休息。

生活起居成规律,有抵抗,好身体。

关爱自己和家人,大家共同来努力。

人人重视把病防,消除结核享健康。

生活富足身体好,健康中国人人强。

流感

流感是什么:流感发病有一定的季节性,主要集中在冬春季,一般从11月份开始一直到来年的3-5月。幼儿和低年龄段学生由于抵抗力低,活动范围密集,就成了流感的易感人群,家长应该在高发季节到来前做好预防工作。

流感一般现象:急性起病、发热(可达39-40℃),伴畏寒、寒战、头痛、肌肉、关节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轻症流感常与普通感冒表现相似,但其发热和全身症状更明显。重症病例可出现病毒性肺炎、继发细菌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等肺外表现及多种并发症。

防范小提示:

注意保暖。尽管“春捂秋冻”有一定科学道理,但是,根据天气情况,根据个体差异,随时调整衣物还是很重要的。喜爱户外运动的人们,要在运动后尽快擦干汗液,及时穿衣。天气突然降温时,要减少到室外活动的次数与时间,让身体有个逐渐适应的过程,还要注意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

讲卫生礼仪,尤其是呼吸卫生(咳嗽)礼仪策略大家要知晓。咳嗽或打喷嚏时应用卫生纸遮掩口、鼻,否则应用臂弯遮掩口、鼻;使用后的卫生纸应丢进垃圾桶,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应做手部卫生清洁。这种卫生礼仪对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未确诊的患者、陪同亲友以及所有进入医疗机构伴有呼吸道感染综合征的人员来说,非常重要。

适时开窗通风。教室、宿舍、家庭等人员密集场所要开窗通风,保持空气的流动,避免到人群拥挤、空气污浊场所活动。

适当休息。不鼓励患病学生带病上课,而是应该在家休息几日,适量饮水,注意饮食。同时适当与家人隔离,不共用碗筷等。

接种疫苗。北方片区的流感疫苗接种供应和接种有明显季节性,一般在9月份开始供应和接种,当年12月份之前完成接种。错过时机,往往不能接种。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多发于4—15岁儿童和青少年,尤其是以5—9岁的孩子发病率最高。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侵犯腮腺引起的急性呼吸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冬春两季多见。在学校这类儿童密集的地方,一旦发现流行性腮腺炎患儿,要及时隔离,送医院治疗,避免大面积传染。

腮腺炎主要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耳垂下肿大,肿大的腮腺常呈半球形,以耳垂为中心边缘不清,表面发热有角痛,张口或咀嚼时局部感到疼痛。

防范小提示:

开窗通风。幼儿园和小学教室要注意通风,保持空气流通,放学后可用0。2%过氧乙酸消毒。流行期间不宜举行大型集体活动。

接种疫苗。出生后14个月常规给予腮腺炎减毒活疫苗或麻疹、腮腺炎和风疹三联疫苗免疫效果好。免疫途径皮下注射,还可采用喷鼻或气雾吸入法,接种后可出现一过性发热,偶有在接种后1周发生腮腺炎者。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多参加室外体育锻炼,增强身体抵抗力,降低感染的风险。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夏秋季常见的多发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3岁以下占绝大部分。因此进入冬季很多家长就放松了警惕。事实上手足口病全年均可发病,而且哪个年龄段的孩子都可能会患上手足口病,就连成人也会得。

本病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传染源为患者,通过疱疹液、咽喉分泌物、粪便污染的手、玩具、食具等传播。临床以口腔、手足疱疹伴发热为主要特征,极少病人可并发无菌性或病毒性脑膜炎,其症状是:发热、头痛、颈直或背痛。其他常见的并发症有心肌炎、脑炎或脑膜炎、肺炎。

防范小提示:

注意个人卫生。勤剪指甲勤洗手是必须的,家长要注意在家庭内保持卫生,不要觉得家里比外面干净很多就忽略这些细节,其实遥控器、垃圾桶、门把手等地方也有很多细菌和病毒在繁殖。

要保持良好的环境。厨房、卫生间这些家庭卫生重灾区里的内生死角要清理干净,床单垫被要勤晒勤洗,平时多开窗通风,呼吸呼吸新鲜空气。

保证睡眠时间。不要过于疲劳,养成健康的作息习惯,这样做能改善体质,提高免疫力,对抵御病毒入侵有一定的帮助。

注意饮食卫生。不要吃生的东西或者喝没有烧开的水,手足口病流行时期出门要戴口罩,同时可以适量补充预防口腔炎症的食物和药物,具体服用事宜建议先咨询医生再做决定。

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病毒,又称诺瓦克病毒,是人类杯状病毒科中诺如病毒属的一种病毒,是一组形态相似、抗原性略有不同的病毒颗粒。具有潜伏期短、传播途径多样的特点,极少量的病毒便可引起发病,因此很容易在人群间造成传播。其感染对象主要是成人和学龄儿童,每年11月到次年3月都是诺如病毒暴发的高峰期。

诺如病毒高发人群:

1、诺如病毒多发生在学校、家庭、旅游区、医院、食堂、军队等,由于共同进餐、使用公共餐具或人群密集而容易集体暴发。不过,85℃的高温即可杀灭诺如病毒。

2、诺如病毒喜冷怕热,冬季正是诺如病毒感染的高发季节,人群对诺如病毒普遍易感。

3、由于抵抗力和免疫力尚低,4-12岁的儿童更容易感染。诺如病毒可通过被污染的水源、没有煮熟的食物、海鲜、贝类、空气中的飞沫等进行传播。诺如病毒以老人和小孩等体质比较弱的人最容易感染。

诺如病毒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病毒,又称诺瓦克病毒,是人类杯状病毒科中诺如病毒属的一种病毒,是一组形态相似、抗原性略有不同的病毒颗粒。具有潜伏期短、传播途径多样的特点,极少量的病毒便可引起发病,因此很容易在人群间造成传播。其感染对象主要是成人和学龄儿童,每年11月到次年3月都是诺如病毒暴发的高峰期。

诺如病毒高发人群:

1、诺如病毒多发生在学校、家庭、旅游区、医院、食堂、军队等,由于共同进餐、使用公共餐具或人群密集而容易集体暴发。不过,85℃的高温即可杀灭诺如病毒。

2、诺如病毒喜冷怕热,冬季正是诺如病毒感染的高发季节,人群对诺如病毒普遍易感。

3、由于抵抗力和免疫力尚低,4-12岁的儿童更容易感染。诺如病毒可通过被污染的水源、没有煮熟的食物、海鲜、贝类、空气中的飞沫等进行传播。诺如病毒以老人和小孩等体质比较弱的人最容易感染。

诺如病毒感染的主要症状

诺如病毒的潜伏期相对较短,一般为12~48小时。其感染发病以轻症为主,最常见的症状为腹泻和呕吐,其次为恶心、腹痛、头痛、发热等。其中成人中腹泻更常见,而儿童比成人更容易出现呕吐。多数患者发病后1-3天即可康复,恢复后无后遗症,但严重者可因腹泻脱水致死,出现呕吐、腹泻症状者应及时就医。

诺如病毒有哪些易感途径:诺如病毒的传染源为该病的患者、隐性感染者及健康携带者。诺如病毒传播途径主要为粪—口途径,即是粪便污染,经口食入引起的传播,也可以通过病人的呕吐物、排泄物形成的气溶胶传播,在密闭场所中(如幼托机构、学校、养老院、医院等)传播速度快,易引起暴发。隐性感染者和患者均为传染源,但主要为患者。患者病后3-4天内从粪便排出病毒,其传染性持续到症状消失后2天。

秋冬季传染病虽然种类繁多,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为了大家的健康,让我们家园携手共筑一道健康屏障!

篇十:小学秋冬季常见传染病预防小知识

天气降温,越来越冷啦,秋冬季高发疾病也开始活跃,尤其是传染病,如流感、水痘、诺如病毒等。青少年儿童抵抗力较弱,需要格外防范,在人群密集的校园里,防范细菌和病毒入侵孩子的身体十分迫切,学校师生和家长都要高度重视。给各位家长们准备了秋季保健小贴士,家长朋友们赶紧关注收藏哦!

[流行性感冒]

什么是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疾病,属于丙类传染病。潜伏期为1-7天,多数为2-4天。

流行性感冒的症状

发病急,有发热乏力、头痛及全身酸痛等明显的全身中毒症状,咳嗽、流涕等呼吸道症状轻。老年人、儿童、体弱多病者容易并发肺炎等疾病。

流感的传播方式

流感主要以打喷嚏和咳嗽等飞沫传播为主,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可感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等途径也可感染。在人群密集且封闭、通风不良的场所,流感也可能以气溶胶形式传播。

如何预防流感?

1、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措施,可以显著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2、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手段。勤洗手,保持生活环境整洁、通风良好。流感流行季节减少前往人群密集场所。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什么是“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是由诺如病毒引起的急性胃肠炎。其潜伏期多在24-48小时,最短12小时,最长72小时。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症状

发病突然,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腹部痉挛性疼痛及腹泻,通常持续1-2天。儿童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呕吐为主。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传播方式

“诺如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和快速传播能力。感染后潜伏期短,排毒时间长,免疫保护时间短。病毒主要通过患者的呕吐物及粪便排出。传播途径多样,包括人传人(直接、间接接触被呕吐物污染的环境、摄入呕吐物、排泄物产生的气溶胶)、经食物和经水传播。

如何预防“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1、教育孩子有呕吐感时尽量不要吐在公共区域,应尽快找到垃圾桶或塑料袋呕吐,并第一时间扎好袋口放置到专用垃圾桶。

2、加强食物卫生及饮用水的管理,保持良好的手卫生习惯,消毒纸巾和免冲洗的手消毒液不能代替标准吸收程序。

[手足口病]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最为常见。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

手足口病的症状

临床表现以手、足、口腔等部位皮肤黏膜的皮疹、疱疹、溃疡为典型表现。多数症状轻,病程自限。

手足口病的传播方式

手足口病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其次是呼吸道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本病传染性强,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类便以及疱疹液中都有病毒排出,接触由其污染的手、日常用具、衣物以及医疗器具等均可感染。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篇十一:小学秋冬季常见传染病预防小知识

尊敬的各位家长:

你们好!

冬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为预防控制呼吸道传染病在校园内发生和蔓延,对师生身体健康造成危害,特提醒家长以下防治知识。

冬季比较常见的传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风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结核等,这些疾病虽然临床症状各异,但都与干冷空气对呼吸道的刺激有关,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其传播途径的共同特点是:大多通过呼吸道飞沫散播传染,也可通过患者口、鼻、眼睛及疱疹的分泌物直接传染给被接触者;水痘还可通过直接接触传播。

冬季是上述各种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期,主要预防措施及自我保健方法如下:

一、水痘

水痘是一种小儿常见的急性传染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临床特点是全身皮肤粘膜出现水泡疹,成簇分布,伴瘙痒。冬春季多见。

患者是唯一传染源;传播途径为飞沫、接触和空气传播;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病后免疫力较持久,但抗体不能清除潜伏在神经节内的病毒,多年后仍可发生带状疱疹。

预防措施:

1、控制传染源:隔离水痘患者至全部疱疹结痂。

2、积极治疗患者:水痘患者应卧床休息,进食易消化的食物,多饮水。保持皮肤清洁,防治搔抓伤。瘙痒时可局部涂炉甘石洗剂。重症可口服阿昔洛韦抗病毒,每日400mg-1000mg,分4次口服,疗程7-10天。

3、预防:注意手卫生;加强开窗通风;免疫力低下者,可注射水痘-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患者的污染物、生活用品应消毒、可采用煮沸、日晒、熏蒸等方法。

二、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是由于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儿童及青少年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全年均可发病,冬季最多。传染源是早期患者和隐形感染者。传播途径:经飞沫经呼吸道感染。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

临床表现:潜伏期14-25天,常无前期症状,以耳下部肿大为主要症状,部分患者可伴有全身不适。病程10-14天。

预防措施:

1、管理传染源,及早隔离患者至腮腺肿完全消退为止。接触者应观察3天,疑似病例立即暂时隔离。

2、切断传播途径,对于易感者应避免与流行性腮腺炎患者接触。

3、保护易感人群可采用注射流行性腮腺炎活疫苗。

三、肺结核

肺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支杆菌引起的慢性肺部感染性疾病。传染源为开放性肺结核病人,即痰中排菌者。

传播途径:飞沫传播是主要途径。患者咳嗽排出的结核菌悬浮在飞沫中,被人吸入后即可感染。排菌患者随地吐痰,痰液干燥后结核菌随尘埃飞扬亦可传播。易感人群:婴幼儿、青少年以及老年人易感,尤其是免疫力低下者。

临床表现:低热、盗汗、咳嗽或咯血、消瘦、乏力。

预防措施:

1、加强开窗通风;控制传染源,做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

2、切断传播途径,患者的痰液应吐在含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污染物应在阳光下暴晒。

3、保护易感人群:新生儿和婴幼儿等未感染结核者应注射卡介苗。

四、鼠疫

(一)什么是鼠疫

鼠疫是一种古老的传染病,由鼠疫耶尔森氏菌引起。通常在啮齿动物如老鼠、旱獭、狐狸、兔子等之间流行,偶尔能引起人间流行。内蒙古自治区属于鼠疫历史自然疫源地,有蒙古旱獭、达乌尔黄鼠、长爪沙鼠、布氏田鼠四型疫源地,分布在57个旗县,总面积达33。7万平方公里。虽然疫源地类型多、面积广,但在各级卫生健康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多年来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防控下,极少发生人间鼠疫病例。此前发生的1例人间鼠疫病例是在2004年,距今已有15年时间。

(二)鼠疫的传染源以及传播途径

鼠疫的传染源主要为感染动物和肺鼠疫患者,宿主动物常见有啮齿类动物和野生食肉动物,如蒙古旱獭、喜马拉雅旱獭和达乌尔黄鼠、长爪沙鼠、布氏田鼠等。鼠疫主要通过病媒生物传播、接触传播和飞沫传播。在自然疫源地,病媒生物传播是最主要的传播方式,跳蚤是传播鼠疫的主要媒介,寄生在染疫动物的跳蚤感染鼠疫菌后再叮咬人,即可造成人的感染。接触传播是指人在宰杀、剥皮及食肉时接触染疫动物,或接触鼠疫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时,病菌通过皮肤表面伤口或粘膜进入体内而造成感染。此外,肺鼠疫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鼠疫菌,病人在呼吸、咳嗽时释放出的病菌可以形成飞沫而短时间悬浮于空气中,此时他人吸入时也可造成感染。

预防措施:

1、认真学习有关鼠疫防治的知识,自觉执行预防措施,克服恐惧心理,掌握鼠疫传播途径,防患于未然。

2、做好鼠疫疫情和鼠类数量变化检测,发生鼠间鼠疫时,居民应积极配合防疫人员采取灭鼠灭跳蚤措施,可用烟炮、磷化铝、也可投放毒饵灭鼠。

3、加强个人防护,这是预防鼠间鼠疫转成人间鼠疫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户外作业最好穿筒袜或者高筒靴。

4、户外活动时如果发现死鼠、死兔、死狐狸等动物时千万不要抓拿,更不可以剥皮食肉。发现尸体后应立即报告当地卫生防疫部门,要求防疫部门进行检验。加强对猫、狗等宠物的管理。

为了自己及他人的身心健康,请家长朋友们一定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若你的孩子患有流行性感冒、支衣原体肺炎、肺结核、麻疹、水痘、腮腺炎、疱疹性咽颊炎、猩红热、手足口等传染病,家长一定要第一时间通知班主任老师,不要隐瞒病情,避免交叉感染。

(二)尽早就医,按照医生的医嘱进行治疗,并居家隔离。

(三)孩子病愈返校必须要有医院开具的返校证明,证明已完全康复,才可以返校(不可用病例替代)。

让我们一起努力,为了全体师生身心健康,保障正常教学秩序,做好冬季传染病防控工作!

篇十二:小学秋冬季常见传染病预防小知识

全体师生、各位家长:

当前,国内散发性疫情时有发生,且秋冬季节是呼吸道等传染性疾病的高发时期。为做好校园常态化防控工作,预防秋冬季节传染病的传播,保障广大同学的身体健康,保障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现就秋冬季传染病防控工作进行温馨提示:

一、克服松懈麻痹的思想,继续做好个人防护措施。

1、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随天气变化增减衣物。

2、做好家庭居室的清洁卫生和通风,每天开窗通风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3、减少不必要的外出,不到人员密集和环境相对封闭的场所活动。外出时科学佩戴口罩,保持安全社交距离。

4、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预防疾病的能力。

5、出现发热、咳嗽、流鼻涕、皮疹、呕吐、腹泻等疑似传染病症状或有其它不适要及时就医;出现发热症状,及时到正规医院发热门诊检查治疗。不带病上学、上班!

6、接种疫苗。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途径,请家长根据实际情况进行。

二、家校携手,共筑生命安全保护墙。

1、坚持做好健康监测,强化项目责任人主体责任制度。家长务必坚持做好自己和孩子的健康监测,落实防控措施。

2、坚持做好健康管理。如实填报自己和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旅居史、接触史等相关疫情防控信息。尤其是发现有新冠肺炎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和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接触史的情况,应第一时间通知学校,不得隐瞒。

3、配合学校做好“因病缺勤追踪”工作。孩子因病不能到校或需家长接回进行检查、诊断和治疗,请及时告知班主任及校医孩子病情的后续发展、医院诊断结果以及治疗、隔离等相关情况。

4、配合学校做好传染病病例管理工作。如孩子确诊是传染病病例,请第一时间告知班主任和分管领导并根据要求配合做好隔离观察工作。

5、家校合作,共同做好孩子的健康教育。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加强对孩子的健康教育,教育督促孩子养成多锻炼、勤保洁、多通风、勤洗手、戴口罩、一米线,及时增减衣物的良好卫生生活习惯。

6、注意食品卫生安全。家长在周末、假期应加强对孩子食品卫生安全方面的教育监管,引导孩子:吃熟食、喝开水,饭前便后要洗手;防止暴饮暴食、过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杜绝购买路边摊、“三无”小食品的情况发生,以防“病从口入”。

三、相信科学,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

请家长关注国内外疫情形势变化,了解政府的疫情防控政策,配合学校开展的人员风险排查等各项疫情防控工作。同时做到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不发布负面、过激言论,相信科学,理性面对疫情。

让我们家校携手,共同努力,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秋冬季常见传染疾病知识科普

一、正确认识新冠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属于β属的新型冠状病毒,有包膜,呈圆形或椭圆形,和2002-2003年的SARS病毒同源性达85%以上。96小时可在人呼吸道上皮细胞内发现。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30分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均可有效灭活病毒。病毒潜伏期在14天内,大多数在3-7天就有发热、乏力、干咳等表现,如果有发现身边有类似的人敬请尽量远离。新型病毒的传播途径包括飞沫传播与接触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在接触了感染病人或者感染病人接触过的地方也会造成感染。

请广大师生和家长要时刻注意个人防护,保持安全社交距离,养成规范佩戴口罩(尤其是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和公共场所活动时)勤洗手、勤通风、不扎堆、不集聚等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二、正确认识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传染性强,潜伏期14-21天,水痘患者是惟一的传染源,自发病前1-2天直至皮疹干燥结痂期均有传染性,主要通过呼吸道空气飞沫和接触传播,以发热及全身性分批出现斑丘疹、水疱、结痂为特征,皮疹主要发生在胸、腹、背及四肢,该病为自限性疾病(疾病在发生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能自动停止,并逐渐恢复痊愈,并不需特殊治疗),一般不留瘢痕,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确诊水痘的同学,一定要隔离治疗,隔离期不少于发病后14日,若疱疹痂皮未全部脱落者需隔离至全部脱落,方可让孩子回校。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该病的有效手段,接种两剂次疫苗的保护率可达95%以上,该疫苗属国家Ⅱ类疫苗,需要家长自愿、自费带孩子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

三、正确认识流感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潜伏期1-3天,传染性极强,传播速度快,容易发生大面积流行,甚至是世界性大流行。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咽痛、全身不适、咳嗽、流涕。有流感样症状,体温在37。5以上的同学,一定要回家休养,待至体温恢复正常48小时后方可归校。

四、正确认识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潜伏期多在12-48小时,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腹部痉挛性疼痛及腹泻,通常持续1-2天。儿童患者呕吐普遍,成人患者腹泻为多,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无粘液脓血。通过接触被诺如病毒污染的物体表面,或与患者共用餐具、食物、饮用水等传播。被感染者虽感到严重的不适,但除了婴幼儿、老人和免疫功能不足者,只要对症支持治疗,适当的补充流失的水分,一般为2-3天即可自愈,一般不需使用抗菌素,预后良好。

五、正确认识结核病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结核病仍然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传染病之一;好发于青壮年,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传染病源主要是结核排菌病人,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人人都有可能被感染;咳嗽、咳痰2周以上,应当怀疑得了肺结核,要及时就诊;规范全程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可以治愈,还可避免传染他人;出现肺结核可疑症状或被诊断为肺结核后,应当主动向学校报告,不隐瞒病情、不带病上课;国家已实行对结核病人免费检查和免费药物治疗。

相关热词搜索: 秋冬季 传染病 小知识 小学秋冬季常见传染病预防小知识(12篇) 小学秋冬季常见传染病预防小知识 小学生秋冬季传染病预防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