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城玮文档网 >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关于义务教育教学课程标准心得感受(8篇)(完整)

关于义务教育教学课程标准心得感受(8篇)(完整)

时间:2022-12-15 13:55:15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义务教育教学课程标准心得感受(8篇)(完整),供大家参考。

关于义务教育教学课程标准心得感受(8篇)(完整)

篇一:关于义务教育的教学课程标准心得感受

通过学习2022年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我收获了很多,学习了很多。我们在数学这门课的教育教学中需要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新课标强调了育人的重要性,要让孩子通过课堂能够切身实际的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能够用数学的语言来表达现实生活中相关联的事物。学科之间的联系也会不断增多,这也会锻炼孩子的综合能力,着重培养孩子的全面发展。并且提倡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氛围下去学习数学,在交流中锻炼自己,表达自己,提高孩子沟通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二:关于义务教育的教学课程标准心得感受

春末夏初绿盎然,砥志研思学正浓。响应学校号召,5月10日晚7:30——8:30,通过“人教云教研”,我聆听了部编版教材主编温儒敏教授的讲座——《遵循课标精神尊重教学学情用好统编教材》,享受了一场知识盛宴。

温儒敏这三个字对于我来说可以说如雷贯耳,听他的讲座我是既向往又忐忑。没想到屏幕上的温教授却很是自谦,一再强调这不是高高在上的讲座,只是在和老师们谈心,交流看法,互相切磋。语气温和,表达清晰,接地气,没有拗口艰涩的生僻词汇,全是站在老师的角度,帮大家梳理如何看待课标,如何与实际教学结合,用好统编教材,让我顿生温暖与欢喜。

温教授首先分析了新课标与旧课标的不同,他指出,新版课标基本的知识和能力要求都没有大的改变,而是化简为繁。所以不能全盘否定以前的教学,不是颠覆革命,不是推倒重来,而应该守正创新。作为一线教师应当不抵制,不烦躁,根据实际出发,学习和利用好新课标,使用好统编教材。

接着,温教授告诉我们,语文教学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以文化人,要注意润物无声地进行,不可过分地,刻意地,贴标签地教化。“学习任务群”是一个新概念,是和国际接轨的产物,其实就是我们熟悉的学习内容,或者说是教学内容,只不过是更加强调设计情境,提倡伙伴式学习,还需要不断摸索,在实践中落实,检验,调整。

说到“整本书阅读”,温教授提议要轻松一些,以培养阅读兴趣为主。不指定,不搞形式,不用非得抄笔记,写感受,那样繁杂会抹杀阅读的积极性。另外,他还提醒老师们要教给学生多种读书方法,比如默读,浏览,快读,跳读,猜读,互文阅读等等。

最后,温教授说他不赞成“大单元”“大情境”的提法,这和“单元、情境”没有本质区别,为什么加一个“大”字呢?这会加重一线老师理解上的费解和负担。我是深有同感的。

总之,温教授的讲座,不是脱离实际,极左极右,而是层次分明,娓娓道来,我想这就是大师风范,不故弄玄虚,让我们听得清楚,记得明白。最后由衷地说一声:温老如此朴实,接地气,是我们一线老师的福音,得以相遇,三生有幸!

篇三:关于义务教育的教学课程标准心得感受

听了两位教师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解读后,感触颇多;特别王老师对于数学素养的解读,及其风趣的举例,更让我印象深刻。在这个活动中,我的体会颇多。

1、《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以全新的观点将小学数学内容归纳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特别突出地强调了6个学习内容的核心概念: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和推理能力。

2、通过新课标解读,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过程,应当是学生和教师互相作用的过程。学生将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识的习得者。面对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时代,我意识到:必须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把老师知识的储藏和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比为“一桶水”与“一杯水”的陈旧观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脑知识储量成为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筛滤旧有,活化新知,积淀学养。有句话说的好:“一个教师,不在于他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书。”用心教、创新教与重复教的效果有天渊之别。

3、通过新课标的解读,使我感受到教师的人生,应该有创新精神。年年春草绿,年年草不同。而我们的学生亦是如此,因为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所以教育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我们应因材施教,目的是为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地、活泼地发展。在组织教学中把整体教学、分组教学与个别教学结合起来;在教育过程中,贯彻个别对待的原则,讲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学生们像一朵朵稚嫩的小花苗儿,但每一颗都有与众不同的可人之处。因此便更需要我们用不同的方法去浇灌、呵护,才得以使他们健康成长。

篇四:关于义务教育的教学课程标准心得感受

本次课程标准修订有哪些重点:

一、课程内容优化:跳出学科知识罗列的窠臼,按照学生学习逻辑呈现课程内容,加强与学生经验、现实生活、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主题、项目、人物等形式整合课程内容,突出主干、去除冗余。

二、素养导向:培养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特别是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

三、实践育人: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开展跨学科实践,引导学生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构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让认识基于实践,通过实践得到提升。

修订后的各课程标准有哪些主要变化?

一、优化结构:基于核心素养遴选课程内容;涉及同一内容主题的不同学科间,根据各自的性质和育人价值,做好整体规划与分工协调。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要求。

二、增强指导性:制定了学业质量标准,刻画了不同学段的具体表现明确了学到什么程度,对教学的深度、广度,提出依据。

历史学科如何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一、以培养学生五大核心素养是载体

二、充实课程内容补充有关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

三、联系实际学生能看得到的标志性成果、经验

学习感想

修订后新的课程标准,从不同纬度提出育人的实效性,如:“引导学生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构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让认识基于实践,通过实践得到提升”“培养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特别是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归根结底是培养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历史学科的学习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让历史学科的教育教学更具有育人的实际价值,也就是学生通过三年的历史学习到底能做什么,增长了什么技能。

基于这样对历史教学的考量,我认为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启动学生的原始动力——探寻规律,解决问题,这是所有孩子都具有的内在动力。但是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却难以完成这一任务,课堂上过多的是讲述,而疏于引导学生对社会的观察、对现实的思考,使教学的实际价值过于狭窄。

这次关于新课标学习坚定了我服务于学生成长的教学定位——每一节历史课不是学习一个历史概念,了解一种历史现象,而是在引导学生解决一个社会问题。把学生的学习引向对历史思考的轨道,激发他们热爱思考,从而服务于个人的成长,有助于社会的发展。

篇五:关于义务教育的教学课程标准心得感受

听了贾老师和王老师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解读,让我对小学课程开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小学与幼儿园有效衔接是学好课程的基础,小学鼓励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自信地想、大胆地说,彻底改变以往的生硬传统教学,转变成以学生的自我发展为中心,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真正活起来,把过去以为主的一言堂变为学生积极参与的多言堂。只有这样,学生的主体精神才能充分发挥出来。正如杜威所言:教师,一个引导者,他撑船,学生们用力地用桨把船划向前。在组织课堂教学的中,教师应该努力为学生创造宽松自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中进行心灵深处的碰撞,实现情感的交融,在自主与互动之间敢于想己之所想,言己之所言,在自主感悟,主动探究的基础上进发出创造的火花,从而塑造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实现师生的共同创造共同进步。

篇六:关于义务教育的教学课程标准心得感受

在参与幼小衔接的学习培训过程中,相信我们每位老师都有不同的解读和思考。我在工作中,会有意识的在日常生活中去培养孩子一些学习习惯,阅读习惯,生活习惯;同时,增强孩子们的自理能力。希望能潜移默化的去衔接好孩子们未来的学习生活。今天,在听了两位老师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解读后,我感悟到:不论学习内容多么的不同,老师们对于孩子学习兴趣的引导永远是第一位的。只有把孩子主动学习的潜力激发出来,学习才会是一件事半功倍的事情。

贾老师对于语文课程的解读一方面让我们看到了对语言素养的培养要从小抓起,知识在于不断的积累,另一方面也让我们明白,每个年龄段的孩子做好适合的学习是最重要的,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因材施教。

王老师对于数学课标的解读更是提出任何手段的学习干预,都要适量。更提出要留出适当的时间给孩子去思考。数学的学习其实是一种思维的训练,让孩子们去创新,去探索,激发对未知的探索欲望;是任何学习所需要的前提,也是最终目的。

其实孩子的成长也是老师不断进步的阶梯,我们是相互学习的载体,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共同的进步才能真正的静待花开。

篇七:关于义务教育的教学课程标准心得感受

桌案前准时聆听温儒敏教授对于新课标的解读讲座,不时暂停,赶紧记录下只言片语,零碎的内容消化甚有难度。好在短时间内,获取到了本次讲座的文字梳理。教授专业的解读,静心嚼了数遍,稍有小解,提取片段,算作感悟

温教授讲到,遵循课标精神,尊重教学实际,用好统编教材,这三个方面是彼此连带的。这也是我们语文老师目前一阶段要面对思考和探究的一个比较共同的话题。

新课标提出了立德树人。站位更高了,视野更开阔了,尤其是语文课,它担负了文化积淀,文化传承的任务。

语文学科,旧版2011年版和现在2022年版的课标,它基本的东西没有变,各个学段对语文基本知识能力的要求没有变。我们老师应该按照统编教材体系架构,分学年逐步的推进,就能够达到目标的基本要求。在原有的基础上去改良,尽可能的往课标的目标去改进。

与现行课标相比,新课标明确了‘核心素养’的地位和内容,体现了课标与时俱进,紧贴教学实际。这为广大一线教师的学科教学实践工作指出了方向和路径。作为一线教师,要紧紧围绕这一导向,将语文学科独特育人价值落地于学科实践中。

尊重教学实际。面对这种国情,这种学情,要实事求是,要尽可能既要我们的学生考得好,又不把他脑子搞死。结合教学实际,用好课标,用好我们手中的教材。对一些议论,包括某些专家的解读,我们不一定能够完全理解,也不一定同意,不要去认死理,要朝积极的方面去理解。

新课标的改良,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开展高质量日常教研和实践专题,把握教学深度与广度,深入研究教材、教学、学生。发挥教学评价的积极导向作用,助力教师树立新的教学观念,走出“教材、考试、分数”的小天地。

走在语文教学路上,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守正创新,用好教材,实事求是,尊重教学的规律,课改之行少走弯路。

篇八:关于义务教育的教学课程标准心得感受

4月21日,教育部印发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5月10日晚我聆听了温儒敏教授主题为“遵循课标精神尊重教学实际用好统编教材”的新课标解读讲座,收获颇多。

此次讲座从理解课标的功能、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整本书阅读及统编语文教材的使用等几方面进行了细致地讲解,尤其强调了“立德树人”、“语文核心素养”、“学习任务群”等关键词。

温教授在讲座中提到:统编语文教材编写理念中最重要的一条是“立德树人”,说明课标的站位更高了,视野更开阔了,这也是必须贯穿到各个教学环节的要求。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希望教师能发挥语文教学“整体渗透,润物无声”的作用。

温教授还着重解释了新课程所提出的“语文核心素养”这一关键词。温教授指出:新版课标把之前所说的“语文素养”这一概念改为“语文核心素养”,概念更明确、定位更清晰。语文核心素养包括四个方面: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语言运用是基础,在学习的过程中,把思维的训练、文化自信、审美情趣的培养带起来,而且这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是不能彼此分开的,要协调发展。

温教授在提到“学习任务群”时,给了我们一个简单明了的解释,学习任务群就是学习内容,对老师来说学习任务群就是教学内容。学习任务群要有分有合,教师要时刻牢记教师是组织者,学生是主体,学生要在一定情境之中带着一定的任务进行伙伴式的学习、探究式的学习,得到自己知识的建构。学习任务群就是要让我们减少灌输式的讲解,匀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来自主学习,带着问题学习,拓展学生的阅读面,解决读书少的问题。

此次线上学习,温教授与人谈心般的讲座让人如沐春风,我将会在此基础上继续深入研读新课标,准确解读教材,在学习中感悟新课标精神,在实践中磨炼教学基本功,不断提升自我,以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己任,在培养时代新人的道路上砥砺奋进。

相关热词搜索: 教育教学 课程标准 义务 关于义务教育教学课程标准心得感受(8篇) 关于义务教育的教学课程标准心得感受 关于义务教育的教学课程标准心得感受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