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城玮文档网 >心得体会 > 新课程新高考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8篇)(2022年)

新课程新高考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8篇)(2022年)

时间:2023-01-16 14:45:04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课程新高考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8篇)(2022年),供大家参考。

新课程新高考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8篇)(2022年)

篇一:2022年新课程新高考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金就砺则利,人近贤则齐。一天的新教材培训学习,让我茅塞顿开,见识陡涨,犹如拨云见日,又似醍醐灌顶。

上午专家们的讲座让我懂得了不能抱残守缺,不能墨守成规,不能泥古不化,要与时俱进,要勇于革新,要不停探索。教师性非异也,善假于信息技术也。借助信息技术,可以让课堂如虎生翼,如锦添花。可以化枯燥为有趣,化腐朽为神奇,化单调为丰富。假舆马也,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信息技术与课堂的融合拓展了课堂的广度,增加了教学的深度,扩大了学生的参与度。信息技术与课堂的珠联璧合、同心同德,让课堂缤纷多彩,让教学事半功倍。让我领悟到语文学科课改的精髓就是教会学生学会阅读。阅读问题解决了,语文的一切问题都解决了。现在不重视阅读,将来语文高考题会有15%的学生做不完。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绝不是虚言。阅读和写作就像弓和箭,弓越强,射出的箭就越远越有力度。没读过几百本经典,谈不上会独立思考。一个有素养的学生应是一个会读书会写作的学生。还让我明悟了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做一个好人。德者本也,才者末也。只有每个公民的德立起来了,这个社会才会和谐、和乐。

马瑞老师的课让我明悟了语文学习之道。马老师用“体味景语物情语”这一句话来概括语文课的实质,真乃金言珠辞,一语道破天机。试看论述类文本、文学类文本、实用类文本、古诗文阅读莫不如此。用马老师的思维方式“细查、检索”,运作方式“深思、加工”来据题作答,果然一切问题都可以化重为轻、化繁为简、迎刃而解。没有联想和想象就不是语文课,写熟悉的生活,真切的情感是作文成功的法宝。当今学生不缺少素材,缺的是认识。熟悉的写好了,就是创新。马老师的这些金石之论让我豁然开悟,有一种“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的感觉。

听了北京市教研员周老师的课,我悟到了语文学习的秘笈。语文学习的根本规律不是举一反三,而是举三反一。语文的不二法门是大量阅读、大量积累、大量贮存。胸藏万汇凭吞吐,笔力千钧任开张。打通语文、高考二者的界线,设置的每一个问题都跟高考有关系。学用结合,这样的语文课才能高效。

我也领悟到了成才之道。非研究无以成专家,非写作无以成名师。写作是教师从平庸走向优秀的通行证。教研水平是优秀教师与卓越老师的分水岭。咬定教研不放松,才能与时俱进,才能成一家之言,才能开山立派,才能扬名立万,才能永远独领风骚。

听了省实验张云佳老师的课,我领悟到新教材教学之道。以立德树人为中心——让学生有中国心。以学生为本,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自始至终都在积极地读书,思考,写作,交流。注重联系实际,紧扣时代之问,让学生的理想与时代、与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小我和大我联系在一起,才是语文的正道,才是语文的坦途。

理论高大尚,落实很困难。当然以上专家的高论宏言,未必都放之四海而皆准。一方水土只能养一方人。再好的理论方法也不能照搬照抄,生吞活剥。用鲁迅先生的话就是放出眼光,辨别、挑选、再拿来。《易经》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大学》曰:大学之道,在止于至善。我说:让此类的培训,来的更多一些吧!

篇二:2022年新课程新高考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7月5日,我有幸参加了南昌市英语教研室组织的双新培训,聆听了两位专家的讲座,受益匪浅。来自浙江省丽水中学的叶咏梅老师给我们带来的是语篇衔接理论在高中英语文本解读中的运用的精彩讲座。衔接和连贯是语言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是英语语篇分析理论研究的重点。它们是两个不同的语言关联现象。讨论到语篇中的衔接(cohesion)时经常会涉及到语篇的连贯(coherence)。通过叶老师的阐述,我对衔接理论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衔接是指语篇中语言成分之间的语义联系。衔接理论包括对衔接手段和语篇功能的解释。衔接手段表现为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语篇功能表现为连贯内容和构筑语篇。叶老师通过新旧教材中的一些实例清晰的解说了语法衔接所包含的照应,替代,省略和连接及词汇衔接涵盖的重复,同反义词,上下义和搭配等手段。

另外,叶老师以必修5第2单元的主课文PuzzlesinGeography为例,解读了衔接理论运用于高中英语文本解读中的方法,即利用词汇的上下义衔接解读标题与文本的关系,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利用照应和词汇重复衔接解读段落之间的关系,理清文本结构;结合语法和词汇衔接解读段内、段间句子之间的关系,分析作者的写作思路和写作意图。关于如何将语篇衔接理论运用于高中三年英语教学,叶老师也进行了详细的指导。她认为语法衔接手段应进行分散训练,而词汇衔接的重复,同反义词及上下义等手段要分阶段侧重训练,最后对各种手段进行循环反复训练从而达到大融合。目前,篇章连贯这一概念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于广大中学英语教师而言,如何将衔接理论应用到教学中是一个重要课题,值得中学英语教师认真思索。本次讲座理论介绍清晰易懂,案例分析环环相扣,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让我们体会到了教学名师严谨的治学风范。

篇三:2022年新课程新高考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6月23日我校派7名历史教师参加了延安市教育局组织的关于《高中新课程教材专题培训》,来自延安市各县、区的一线历史教师齐聚新区一中报告厅内。此次培训为期一天,以帮助历史学科教师深入学习新高考相关政策,提升对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的认识和实施能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为目标。

本次活动邀请了天津市滨海新区历史学科教研员熊国荣做了关于《高中历史统编教材解读及教材建议》的主题报告。天津是全国第一批新教材试点试教学校,这使得其对于新教材的理解更具有前瞻性和借鉴性。

熊老师从新统编历史教材编写指导思想与思路入手,剖析了统编历史教材的基本体系,并把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案例及教学思考进行分享,从多个角度解读和分析了新教材新高考下历史教学的内容与实践。

在历史教材中,熊老师详细剖析了教材基本结构,教学思路,教学目标,内容要求,教学要求,学业要求,新教材栏目的创新设计,渗透的七大教育主题,教材叙述的特点,教材学习的难点。详细分析了单元体系,整体把握了教学方向。

在历史教学中,确定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树立立德树人的总目标。形成历史发展大趋势的认识,强化学生的时空观念,增强学生的史实实证意识,和历史解释能力。从而在历史教学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家主权、海洋意识及爱国主义教育;法治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以及贯穿生态文明教育。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和掌握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体会唯物史观的科学性,理解不同时空条件下历史的延续、变迁与发展,学习史料实证的基本方法,能够在此基础上对历史作出正确的解释,深化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发展趋势的认识,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爱国主义和家国情怀;学生还要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文化传统,拓宽国际视野,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熊老师以天津历史教学调研及自身教学教研实例,向我们展示分享经验。他提出几点建议:1、构建学科知识体系,明确历史发展的大势,了解世界历史横向、纵向及交流,认识人类文明在相互学习中进步发展。2制定科学教学目标,发展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及关键能力。3、抓住关键历史概念,合理整合教学内容,认识人类从分散走向整体文明的多元面貌。4、有效设计教学过程,推动学生探究思考,强调学习中心课堂,问题引导教学。5、依据历史逻辑关系,整体把握教学内容,梳理单元导语的逻辑关系,分析单元—课—目之间的逻辑关系。6、运用结构图示,加强对历史的理解与认识。

熊老师的讲座既高屋建瓴,又细化生动,对一线历史教师的教学活动具有非常好的指导作用,也有利于提高一线教师的学科视野和理论素养。

学习很短暂,但陕西新高考之路刚刚开始。通过此次培训收获满满。我将会把此次所学所悟用于教学之中。作为新高考改革路上的指引者,实践者。我们肩负着学生新高考之下的教学任务,使学生在了解和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成就和问题,明确不同在当今文明对话与融合的背景,把学生培养成拥有宽广的胸怀和海纳百川的气度为目标,为把学生培养成为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努力!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承担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使命。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让我们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

篇四:2022年新课程新高考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今天是7月5日,南昌市教科所为我们请来了两位高中英语教育教学专家叶咏梅和黄远振,让我们在假期里也能线上充电,跟进新课标、新课程、新高考的改革步伐,更好地投入今后的教学实践,非常感谢。

叶咏梅老师是浙江丽水中学的一线教师。在她平时的教学中善于钻研和总结,对于语篇衔接理论在高中英语文本解读中的运用有独到的见解。她从what、why、how三个层面,结合教学实例来阐述并帮助我们理解语篇衔接理论是什么、为什么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语篇衔接教学很重要以及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运用这些理论解读语篇。

黄远振教授来自于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他和他的团队在理论学习和实践中形成了一套读后续写课堂教学的策略,即“读思言”。他提出“细读深思、思到言随”是读后续写课堂教学活动的要诀。在他的讲座中,他先指出了广大师生对于读后续写的教与学的困惑和误区,再分享了一堂读后续写课堂教学课例,让老师们体会“读思言”这种教学路径。最后,总结出读后续写的三个教学原则,即渐进原则、下水原则和教导原则。

这两位专家的讲座虽然分别侧重两个方面,叶老师是阅读教学,黄教授是写作教学。但其实,他们俩都非常强调教师对语篇的“细读和深思”,要求教师研读文本。首先教师自身要抓住核心和线索解读语篇,其次还要能引导学生逐渐形成同样的解读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那么,也就是说今后我们在阅读课前,教师要先把文本读熟读透,抓住核心词,分清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衔接方式,才能引导学生从语篇层面体会作者的意图、情感态度或价值取向。平时在阅读课堂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地让学生也去关注词汇衔接、语法衔接等,让学生从有形的网络中感知到篇章的语义关系这个无形的网。

在读后续写教学中,教师课前也要亲自下水,细读原文,理清人物关系和情节走向,推测主题,写出自己的续文范例。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体会到学生在写作时可能碰到的困难,设计出科学的教学方案。在课堂教学中,才能提出有思维层次的问题,帮助学生建立原文和续文的连接点、把握思路、明确方向,使他们的文章言之有物,言之有理。

此次学习,我受益匪浅。我深刻地体会到,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先要有一桶水。要让学生具备一种能力,教师要先强化自身的这种能力。

篇五:2022年新课程新高考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有幸学习了来自福建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院的黄远振教授关于读后续写的一堂讲座。

讲座开始,史珺老师言简意赅的介绍了此次讲座的目的:理解新教材的培养要求、更新教学观念、掌握新课程的教学方法。也即黄教授所提出的“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黄教授的在深层次阅读当中提出了16字口诀“学思结合,为思而教,综合运用,阶段侧重”——“读、思、言”,在此基础上更是深刻的发展了8字口诀“细读深思,思到言随”。黄教授提出,在“读思言”当时,最重要的是“思”,同时,这也是难度最大的。因为阅读与思的关系最为密切,也是教育所寻求的本质内容。

首先,黄教授介绍了新高考下读后续写的背景:(一)题型特色:1。读后续写显示出高考的新导向,既彰显了价值引领,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有素养导向,即学生的核心素养(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总而言之,其主要体现在学科育人,学思结合,读写一体的引领。2。读后续写对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学生能够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续写自洽,连贯有序,有独立表达的能力,同时也考察了学生的阅读力、思维力、表达力即黄教授所提出的“读思言”能力。3。读后续写向学生提出了新的挑战:新的高考模式不再仅仅局限于单词词汇的练习,而是更加关注到了段落,篇章,体现了对于学生语言提升方面的要求。(二)题型启示:新的高考题型给教师们的启示主要体现在3个当面:1。读写一体:以读促写ReadingandThinking,以读带写ReadingforWriting,这既是中国英语教育优良传统,也是英语教学的大势所趋,读写并重才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2。学思结合:新课标中所提出的新的教学理念,在读后学些中学知识,学思维,教师不仅要教授语言,更加要注重教授思维,引导学生关注原文重点,突出原文-续文连接点,即续写要点。3。注重过程:关注“读后续写”过程性训练,而非评价结果,引导细读-深思的习惯,形成“读思言-教学评”融合的课堂机制。

其次,黄教授与我们分享了当前教研现状。(一)师生困惑,黄教授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调查了解到:学生词汇不足,无法看懂文章;老师的批改标准不好把握等的问题;(二)教考混淆:其主要体现在:1。思维定势:当前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倾向于为考而教,挂钩高考,只能让学生形成应试的思维;2。教学习惯:教师在教授读后续写的过程当中,把方法不走讲给学生听,以为学生听懂了就会动手写了,用讲评课替代独守续写的课堂教学。(三)教学误区:1。分析:主旨大意、写作风格、续写思路;2。训练:重点词汇、重点短语、重点句型等;3。学案:安排部署好所有的内容,学生没有主动学习的动机。

此外,黄教授还结合了具体的案例进行讲解。(一)指导思想:1。避免教考分离:教学尽量摆脱高考影响,避免使用题海战术;2。共享理念:教考分离之后的平日教学与高考命题均遵循相同的教学理念,以此将日常教学与高考关联起来,发挥高考正面引领教学的作用;3。基本思路:制定小目标,以单元板块开始,从改写入手,从每一堂课做起。(二)过程:读作为出发点,思作为着力点,言作为落脚点。(三)课例分享:1。阅读文本;2。文本分析;3。学习目标:(1)独立阅读文本,理解文本主题,人物事件及基本信息;(2)解答原始问题,划分人物性格,准确理解;(3)续写两个文段,所见所思;4。教学过程包括:(1)reading部分的导读:导话题,导生词,导人物,导情感。设计意图包括:尽快引入话题,明确任务(2)默读:根据年级不同布置安排学生的阅读时间各异:设计意图:学生细读材料,动手动心;(3)知读:即回答理解性问题。设计意图:检测学生整体理解水平;体现“读”阶段的教学评;建立原文-续文“连接点”主题-人物-情节。

第四,黄教授还向我们分享了读后续写的教学原则:。1。渐进原则:(1)内涵:教与学、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2)推进策略:目标分层、内容分层、快慢分层;(3)学:高一高二高三渐次推进:读-思-言进阶发展(4)教:文本由易到难、读思启发示范、续写由少到多;(5)实施建议:初练读后续写“三不三多”:不用各类真题,多用课文教;

不做讲评课,多练读思言课;不搞命题活动。多研读文本:多研究文本,思考怎么教;2。下水原则:(1)内涵:学生写前,教师先进行读思言;(2)下水好处:借语文学科说明英语读后续写的表现;能够使教师体会学生在写作时可能的困难,能够促进教师设计出更加科学的教学方案;能够使教师抓住要害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能够提升教师地位并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3)三点建议:①意识:闻道在先-微学术读写探路,为自己积累经验;

②观念:你我共生-养成读思言习惯,与学胜共同成长;③路径:共同互惠:教研共同体,分工协作,互评互享;3。教导原则:(1)内涵:应教尽教,教要转化为学的过程;(2)教导智慧:讲知识-方法后,应“做中学”,独立完成读-思-言任务;(3)教导方式:诱导兴趣-引导思考-指导探究-辅导答疑-疏导解惑;(4)读思言五导:“读”,引导细读,读后应答理解性问题:“思”原始问题诱导深思;“言”提供学习支架指导书写技巧;(5)读后辅导:发现知识和启发示范,解决学习疑点难点;(6)续写疏导:制造学习动机,打开思路,设计弹性要求;(7)教导关系:在教导关系方面,黄教授甚至引用了两位有名的教学学家的话:

叶圣陶:“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师最高级的教”。佐藤学:教师教学,最好的指导是“示范”。

在分享教学实践经验的同时,黄教授还向我们推荐了值得教师们课后阅读的书籍。如王初明教授的著作等。

最后在讲座小结方面,黄教授也提出了2个观点:1。有效续写的含义:(1)前提:充分理解原文,教学过程加强人际互动、人与文本互动;(2)策略:读检测理解,思加强语言-情景协同,言提高隐性的借用(创造性模仿:隐形的借用,根据词变化词性,根据句意变化表达方式);(3)技巧:创造性模仿,勘定边界;自圆其说;逻辑自洽——限定与自由。

2、三变思维:识变:准确地认识高考内容改革提醒变化之大趋势;应变:科学地认清续写教学现状,全面分析其潜在风险,树立应对风险挑战困难的信心,做好从我做起,写我所读思想准备。

讲座的最后阶段,黄教授还针对于与会教师所提出的疑惑进行了线上答疑,此次线上关于读后续写——新高考英语的一大“难题”提出了非常宝贵的经验和观点,使我受益匪浅。黄教授的意见高屋建瓴,不同于俗流,值得我在日后的教学当中深刻的研究。

篇六:2022年新课程新高考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20XX年7月,我参与了20XX年人教版普通高中新教材网络培训会(高中生物)。本次培训会以中学生核心素养为中心,由曹保义、赵占良、吴成军等众多中学生物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成员、新教材编写人员进行培训,着重分析了新课标对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侧重点和对于教材部分知识内容的修订,使我收获颇多。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而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教育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中的独特贡献,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以核心素养为指导进行教学,能够使各学科教学在传授学科知识的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科思想、思维方式等,克服重教书轻育人的倾向,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高中生物学的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四个维度,其中,生命观念是基础和支柱,在形成生命观念的过程中,离不开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过程,最终使学生形成一定的社会责任意识。

那么,如何在日常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呢?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概念教学。生命观念的形成离不开对生物学概念的理解,但机械性的背诵并不能使学生对生物学概念进行理解和应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概念之间的联系和逻辑关系,注重对概念本质的理解,避免机械、狭隘、死抠字眼的概念教学。

然后,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都要全面考虑核心素养任务的针对性落实,在扩展、深入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同时,要特别注意队学生能力和品格方面的要求。对比传统应试教育,机械的背诵、做题会限制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对于一些开放性的题目,不应只注重和答案的一致性,要鼓励学生多讨论、多思考,对于一些有争议的问题还可以鼓励学生用于提出质疑,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其次,要注意情境的创设。通过不同的情境设计探究活动,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提问,并在提出假设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活动方案的设计和实施,最终得出探究性学习报告,并可以小组之间进行交流。整个过程中,教师更多的作为组织者、指导者,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帮助,提高探究实践活动的可行性。

再次,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类的学科,发展生物学核心素养,离不开科学实验的进行。实际进行实验操作,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体会一切理论都来自于实践的精神,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在保证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规范性的前提下,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对于教材的实验步骤进行改进,对比改进前后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发展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探究能力。

最后,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与社会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多注意与学科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教学过程中穿插着社会热点问题,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形成一定的社会责任意识。

综上所述,通过本次网络培训,使我深刻的认识到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同时,对于如何在日常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思考。当然,在实践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很多问题,也需要我们不断进行摸索、调整和改进,在完善学生学习体系的同时,也帮助学生完善自己的道德和人格,最终成为一个有思想、敢质疑、实践能力强、有崇高社会责任感的人。

篇七:2022年新课程新高考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教学理念的转变: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1、核心素养为宗旨。从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等方面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充分体现本课程的学科特点和育人价值,是本课程的设计宗旨和实施中的基本要求。2、内容聚焦大概念。“少而精”为原则,聚焦大概念,精简容量、突出重点、让学生深刻理解和应用重要的生物学概念。3、教学过程重实践。强调学生动手、动脑,积极参与。通过探究性学习完成工程学任务,加深对生物学概念的理解,提升应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某些问题。4、学业评价促发展。重视评价的诊断作用、激励作用和促进作用。

1、注重学习、转变观念、以推动新课改的顺利进行

新课程、新标准、新的教学模式,需要用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来支撑,而这些理论的实践者,就是教师。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改变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通过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怎样引导才能调动学生主动对教学内容深入思考,这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教师应设置恰当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才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面向全体学生

尊重每一个学生,给每个学生提供同等的学习机会,而不是只关注成绩好的同学。这就要求我们课堂教学时,要因材施教,要适应不同性格、兴趣、思维方式的学生的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倡小组学习,分工合作,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取长补短。

3、倡导探究性学习

科学是一个不断探究的过程,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注重实验和探究。通过探究性学习,学生学会科学的方法和技能、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科学观点和科学精神。学生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要读书、查阅文献,与同学交流、不断提出问题,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由过去的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通过实践发现规律。

4、由单纯传授知识转向提高学科素养

教师不但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教育者。学生将来可能忘了你教他的相关知识,但形成的生物学观念、科学思维方式,科学探究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等正确的价值观,会使他收益一生。

课程结构改变对教学的影响

课程结构的变化:

新课程压缩了必修,适当增加了选修,且设计了选修的层次,凸显了学生的选择性。

课程结构: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

必修中删去的相关内容,复习时考虑弱化一些,选修教材目前只能阅读电子版,尤其是原先选修的合并内容,选修3的相关内容要再讲了。

对于新高三来说,旧教材新高考,如何实现新旧教材的有效链接,适当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要进行教研,及时解决。

总之,通过这次培训,既有理念上是重大转变,又有对实际教学的切实指导。对自己以后的教学帮助非常大。

篇八:2022年新课程新高考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2022年7月5日,我很荣幸能有机会参加南昌市教科所举办的新课程新教材线上培训会。今天的培训精彩纷呈,给我们这些面临新教材新课程新高考的一线老师不仅指明了前进的道路,还带来了行动的指南,使我受益匪浅。在培训中,浙江省特级教师叶咏梅老师的讲座《语篇衔接理论在高中英语文本解读中的运用》和福建师范大学黄远振教授的讲座《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读思言路径——以阅读材料为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下是我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上午,叶老师首先利用照片并结合自己教学实例引出文本解读这一话题,提出在文本解读中要淡化读者主体,关注文本主体。然后,叶老师围绕语篇衔接理论在高中英语文本解读中的运用展开了详细的论述,主要包括三方面:什么是语篇衔接理论;为什么运用语篇衔接理论对高中英语文本进行解读;如何用语篇衔接理论对高中英语文本进行解读。通过学习,我了解到运用衔接手段可以达成语篇连贯的目的。其中衔接手段包括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而语法衔接包括照应、替代、省略和连接,词汇连接包括重复、同/反义、上下义和搭配。此外,运用语篇衔接理论对高中英语文本进行解读是新课标的要求,这在新课标语篇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学业水平等方面都有所体现。最后,通过叶老师具体的文本分析,我加深了对语篇衔接理论在文本解读中如何运用的理解。

下午,黄教授主要从研究背景、教研现状、课例研究、教学原则等方面阐释怎样通过“读思言”路径进行读后续写教学。在读后续写教学中,教师要关注读后续写过程性训练,而非讲评结果。作为教师,我们既要教语言,更要教思维,并引导学生发现原文重点、原文-续文连接点和续写要点。此外,教师应避免直接挂钩高考试题,对准应试套路的思维定势和教学惯习。在教学中,教考分离,避免用题海战术干扰正常教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以制定小目标,如以单元板块开始,从概写入手,从每一课做起,“写我所读”,慢慢训练,发展学生读思言能力。在读后续写教学中,我们要遵循渐进原则,即教与学应由易变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初练读后不用各类真题,多用课文教;不做讲评课,多练读思言课;不搞命题活动,多研读文本。另外,教师还应遵循下水原则。学生写前,教师先进行读思言。这样做可以让教师为学生读写探路,体会学生在写作时可能的困难,促使教师设计出更加科学的教学方案,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并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使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最后,教学还应遵循教导原则。教师应教尽教,诱导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指导学生探究,辅导答疑和疏导解惑。

通过这次双新培训,我对文本解读和读后续写教学有了全新的认识。教学既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唯有不断学习新理念,改变以往固有的教学模式,才能做好“新旧”转换和过渡。

相关热词搜索: 高考 心得体会 新教材 新课程新高考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8篇) 2023年新课程新高考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推荐8篇)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培训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