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城玮文档网 >心得体会 > 2022暑期教师新课标道德与法治研读心得体会(9篇)(范文推荐)

2022暑期教师新课标道德与法治研读心得体会(9篇)(范文推荐)

时间:2022-12-02 15:35:04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暑期教师新课标道德与法治研读心得体会(9篇)(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2022暑期教师新课标道德与法治研读心得体会(9篇)(范文推荐)

篇一:暑期教师新课标道德与法治研读心得体会

教育就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思政教师就像是这位灵魂大师,用我们生动有趣的课堂启发学生的思维,唤醒他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培养他们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青年。在北京师范大学韩震教授的讲授中,我更加认识到在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新课标的出台的背景下,作为准教师的我们更加应该做到立德树人,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首位,让他们真正成为一个能担起时代大任的新青年。

走时代之路,育时代新人。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时代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全新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更好地能够更好地帮助我们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核心问题。让思政课堂紧跟时代步伐,让思政课堂培育时代新人,让思政课堂焕发时代生机。

析新旧对比,融学科生活。新旧课程标准的对比更加凸显出对于核心素养的把握,将课程内容真正融入到学生的真实生活中,将教法学法真正转化为学生的实际行动,让道德情感能够真正浸润学生的心灵。

基核心素养,行德育之路。在对核心素养的把握之下,我们更应该以标施教,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提升,让德育之花盛开在每位学生的心中。

篇二:暑期教师新课标道德与法治研读心得体会

2022年7月18日、19日,在学校进行了为期2天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新课标培训,由四位专家为我们讲解新版的课程标准。我的收获有以下三方面:

一、要理解道德与法治主体学习实践新样态内涵及外延。

主题学习是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自身实际,立足于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问题,提炼出学科内为学生成长所共同关注的生活主体,并围绕主题指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设计,依据设计开展主题学习活动的过程。以“民主与法治”这一单元为例,在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与选举相关的小活动,引导学生开展演讲、投票、公开唱票等环节,让学生了解到民主选举的流程以及民主存在的意义。

二、要以社会发展和学生生活为基础,构建综合性课程。

道德与法治课程立足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以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道德与法律的基本规范提升思想政治素养、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为主旨,坚持学科逻辑与生活逻辑相统一,主题学习与学生生活相结合,主动开展教学设计活动,增强主题教育效果。例如:“孩子们,马云在大学期间定了三个目标,都实现了。毕业后他创业了很多次,屡遭失败,但他没有气馁,他坚持了梦想的力量,自信的力量,最后他成功了,并影响了咱们的生活方式,从他的身上你学到了什么样的优秀品质?从轮椅姑娘黎川的身上,你又学到了什么优秀品质?””感动中国人物刘伟告诉了我们什么?从钟南山院士身上你又学到了什么?”“寻找一下你身边的榜样吧!你打算学习他的什么品质?”道德与法治老师在《青春飞扬》的教学中,可以创设一个又一个的生活情境,并且情境材料的选取,都是学生关注的,紧扣学生实际的,学生最有感触的话题。

三、新课标更加关注环节活动的深度学习。

在课堂上通过案例、问题、活动等情境的选择,设置学生合作探究的问题,引导学生单独思考与集体思考相结合,学以致用,关注学生的道德情感和法治观念,强调学生的道德行为和法治实践,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例如:在日常学习中,学校可以相应的给学生多安排一些有着积极教育意义的活动和一些有关于法治内容的讲解。借此,通过开展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自身的德育思想,还可以让学生不再做法盲,做到知法、守法、遵法,在遇到危险的时候,懂得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通过实践活动来促进学生德育思想和法治思想的进一步加强。

总之,通过这次培训,我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的重要讲话中提出思政课教学的“八个相统一”的要求,立足核心素养,制订彰显铸魂育人的教学目标,及时充实教学内容,在日常学习过程中丰富学生实践体验,促进知行合一。

立足核心素养,放眼学生未来,我将勤于反思,勇于反思,善于反思!

篇三:暑期教师新课标道德与法治研读心得体会

随着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对道法老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抓好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课程,只有真正让这束光照亮学生的心灵,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成为新时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鲁洁教授曾说过,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一门生活实践课程,从生活中出发还必须让它再回到生活中去,使它在与生活的其他方面不断发生动态联系和作用中真正融入生活世界。本文就如何利用生活化教学法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做了阐述,旨在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良好开展贡献一份力量。

一、创设情景,让生活化教学接近真实

道德与法治课就意味着要加强小学生的法治意识,而低年级法治意识的培养的关键就是建立规则意识。教学中结合学生感兴趣的,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导入新课,不但可以使所学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而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大家排好队》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虽然从小就接受文明礼貌的教育,但是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处理一切事情都是从自己的感受出发,不会主动遵守规则。针对本班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教师力求创设场景完成教学任务。课堂开始,教师说:“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发新书,请大家到讲台前来拿吧,每人拿一本(学生自由地乱哄哄地拿书时),停,请同学们都把书放回原处,大家排好队来领取。”这一次很有秩序,用时也少,教师微笑着点点头,出示课题《还是排队好》,学生已初步体验到排队和不排队的不同。为了将问题往深处推进,教师播放一段校园踩踏事件的视频。从画面中学生看到:由于学生下楼参加活动时没有排队,乱糟糟的,前面的孩子被后面的推倒,后面的又挤上来,悲剧就在不经意间发生了。视频中惨痛的教训让学生的心灵得到震撼,并充分地感受到生活中的一次不排队竟能造成这么大的惨案。学生真实地体验和感受到了规则对生活的影响,从内心认同产生好生活需要规则与秩序,懂得了排队就要有秩序,排队就是文明的象征;不排队就会混乱,不排队就是不文明。

二、思索生活,在活动中体验

德育课教学要摆脱观念的灌输,即使是好的观念,采用灌输的方式进行也不是好的道德教育。德育课堂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而且必须引导学生知其所以然。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的显著之处在于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而不是给他们现成的结论。

在教学二年级下册《小水滴的诉说》第一个话题“我很珍贵”时,教师可利用课件呈现地球并配上解说词,接着出示一组统计图,学生初步感知地球上有限的淡水资源,最后教师采用现场演示实验,准备一个大苹果,在切苹果的演示中,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熟悉的水,可以直接利用的水资源很稀少,感受水的珍贵和来之不易,激发学生惜水、爱水的情感。再让学生交流”如何节约用水”的金点子,并把这个认知从课内拓展到课外生活,使之真正践行自觉节约每一滴水。教师还可以布置实践作业:为小水滴宣传;设计有关水的公益广告;小手拉大手,一起节约水;思考珍稀水、节约水的好办法。鼓励学生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

三、挖掘生活中的教育信息,传递“正能量”

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时代性,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努力开发现实生活资源,积极以学生的视角来关注社会生活。

庚子之春的新冠疫情,是灾难,也是考验。这场战“疫”对于成长中的小学生而言,无疑是一堂内容丰富的人生大课。教师,应以此为契机提取素材,利用这些有生命活力的“教材”,在教育教学中融入爱的教育,让学生感受人间大爱。

爱自己,学会守护生命。生命只有一次,当疾病和灾难来临时,人们会更真切地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健康的重要。引导学生学会爱是对生命本身的崇尚和尊重,学会爱自己才能真正去爱身边的人,爱这个世界。通过线上教学分享宣讲防疫措施,让学生学会防范、掌握七步洗手法、守规则、学会爱自己;引导他们制订科学合理的作息时间,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遵守国家防疫政策,积极接种疫苗,配合医护人员,自觉做核酸检测。从而使学生敬畏生命,学会对自己负责,对周围人负责。

爱祖国,勇于承担责任。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以钟南山、李兰娟等广大医务工作人员他们奋战在抗疫最前线,做出巨大贡献和牺牲,舍生忘死,奋勇逆行,为中华民族筑起了生命安全防线,展现了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书写了可歌可泣的抗疫篇章;人们军队逆行而上;不计其数的志愿者辛苦付出。在祖国需要的时候,他们挺身而出,彰显了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据此,笔者精心设计网络主题班会,让学生结合自己所见所闻,表达感悟,深切缅怀英雄,致敬英雄,让英烈传递出来的新时代革命精神照亮自己前行之路。通过写慰问信、绘画、手抄报、爱心卡等实践活动引导他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勇于承担责任,把家国情怀种在心里。教师教育和引领学生认识疫情、防控疫情,在战“疫”中历练、成长。

四、从生活实际出发,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我们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更多的是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生活融入课堂,让课堂再现生活。在教学《家乡的名片》相关知识点的时候,为了让学生对本课知识点记忆更深刻,理解更透彻,笔者就借助了信息教育技术(多媒体)为学生创设一个熟悉的生活情境,以动画+视频+图片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为学生播放了一段全国各地的“代言事物”。然后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活动,说一说自己家乡的特色产品,可以是吃的,也可以是历史遗迹,还可以是玩的。实践证明,这样的生活化学习氛围的确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更快速地将精力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借助走一走,看一看,查一查,问一问,访一访,画一画,说一说等各种新型课堂形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这些生活中学生常见的歌谣、图片、自己的故事引领学生发现了美;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接受大自然美的熏陶,感受生活中的美好,真切体验家乡之美,由衷热爱每一寸土地。

作为教师,我们要用“道德”浸润学生内心,用“法治”呵护儿童成长,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细节中捕捉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利用鲜活的人物和事例让学生走进真实的生活,让孩子在老师正确的引导下用心去触摸、去感悟生活,这样学生才能形成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学会如何有效地解决问题,才能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篇四:暑期教师新课标道德与法治研读心得体会

冯晓霞

2022年8月19日我参加了矿区组织的2022版课标的学习,感悟挺多,收益不少。

道德与法治新课标的“新”主要体现在课程设置的优化和“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学业质量标准”两个关键概念的提出。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中,将更加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引导学生了解国家发展和世界发展大势,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立志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认为新课程标准呈现了下列亮点值得关注:

一、新课标强化了课程立德树人的育人导向新《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旗帜鲜明地强调了课程性质: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旨在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等,增强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为培养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拔节孕穗期”,道德与法治课程要精心引导和培育,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二、一体化设计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道德与法治课程以“成长中的我”为原点,将学生不断扩大的生活和交往范围作为建构课程的基础;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按照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的思路,依据我与自身,我与自然、家庭、他人、社会,我与国家和人类文明关系的逻辑,以螺旋上升的方式组织和呈现教育主题,强化课程设计的整体性。

三、有机融合多种因素,构建全新德育课程体系新课程改革将小学原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合为“道德与法治”,以道德与法治教育为框架,有机融入国家安全教育、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劳动教育,以及信息素养教育、金融素养教育等相关主题,强化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革命传统和法治教育。

四、增强了操作性指导。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针对“内容要求”提出“学业要求”“教学提示”,细化了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注重实现“教—学—评”一致性,增加了教学、评价案例,不仅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做到好用、管用。道德与法治是门有思想,有温度、有深度、有宽度、有故事、有趣味有色彩的课程,我们要把握好这门课程的灵魂和实质,真正让这门课照亮学生的心灵世界,促进学生成长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为一线老师,我觉得要落实新课标,需做到以下:

注重课程素养培养,义务教育新修订课程标准突出课程核心素养,内涵更加丰富、意义更加深远。各课程标准以核心素养为纲呈现课程目标,以主题、项目或活动组织课程内容,强化学科实践和跨学科实践,驱动教学内容与方式的深层变革。这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就深刻地体现了课程的综合性与实践性。整合小学原品德与社会和初中原思想品德为“道德与法治”。我们要不断学习课标,深入钻研教材,把握课标本意、教材新意,互相融通,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新课标,才能达成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育人目标。

篇五:暑期教师新课标道德与法治研读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新版课程标准修订,让我更加认识到作为道德与法治老师的重要性,以及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性,重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在教育教学中要坚持好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创造性使用好教材,并结合社会热点进行探索和分析,积极探索启发式、问题式、情景式和探究式等教与学方式,发挥作为教师立德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对国情、民情的了解,增强爱国情感,培养政治认同感,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拓展自己的视野,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篇六:暑期教师新课标道德与法治研读心得体会

利用暑假时间我研读了《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收益不少。

新课程标准与旧版课程标准相对照,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增强了思想性,系统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调育人为本,依据“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培养要求,强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的教育;增强了科学性,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注重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的联系;增强了时代性,注重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科学技术进步新成果;增强了整体性,注重学段纵向衔接、学科横向配合;增强了指导性,加强了课程实施指导,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我认为新课程标准呈现了以下亮点:

一、新课标强化了课程立德树人的育人导向

新《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旗帜鲜明地强调了课程性质: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旨在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等,增强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为培养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拔节孕穗期”,道德与法治课程要精心引导和培育,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二、突出了一体化设计

道德与法治课程以“成长中的我”为原点,将学生不断扩大的生活和交往范围作为建构课程的基础;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按照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的思路,依据我与自身,我与自然、家庭、他人、社会,我与国家和人类文明关系的逻辑,以螺旋上升的方式组织和呈现教育主题,强化课程设计的整体性。

三、有机融合了多种因素

新课程改革将小学原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合为“道德与法治”,以道德与法治教育为框架,有机融入国家安全教育、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劳动教育,以及信息素养教育、金融素养教育等相关主题,强化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革命传统和法治教育。

四、增强了操作性指导

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针对“内容要求”提出“学业要求”“教学提示”,细化了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注重实现“教一学——评”一致性,增加了教学、评价案例,不仅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

作为一线老师,我觉得要落实新课标,需做到以下几点:

一、转变观念,走出传统教学误区

在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过分强调传授知识,很少与其他学科相渗透;实践性学习也是纸上谈兵,评价的标准狭隘单一。这种学习不仅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反而会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注重思维、情感和行为方式的培养”。这就要求道德与法治教师尽快走出传统教学的误区,充分发挥本学科吸引学生的独特条件(如社会热点、时事政治、名人轶事、国情教育等),把道德与法治教学置于广阔的社会现实中,充分了解和把握新课标,倡导探究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善于发现和利用课程资源

1、教师要用好教科书。读好课本、用好课本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教师要由教材教转变为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教材为师生的教与学所用。

2、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如指导学生阅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类书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民法典》等法律文本,进行依法治国、立德树人教育,还可以指导学生用好“学习强国”平台。

3、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无字书。生活是一本无字书,让学生积极关注社会生活、学生生活,如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法院等;组织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社会实践调查,并鼓励他们针对调查结果向有关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举行“12。4”宪法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国旗下讲话等活动,让学生从生活中、实践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感悟人生的真谛,找到做人的尊严和生命的支撑点。

4、要注意学科间的综合,拓展教材。各学科之间是融会贯通的,新课标更加注重学科间的交叉,因此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切忌把道德与法治课变成纯政治理论课,应将各学科相关知识综合起来讲解,在这种综合教育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激发学生通过各学科知识来理解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知识点,又用道德与法治的辩证思维方法指导其他学科的学习。

5、要用好优质远程网络教育资源。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视频资料、各类教育软件、多媒体设备、自然和人文景观、人力资源等,因地制宜,积极创造和丰富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课标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如面向学生、面向社会、面向生活,重视学生生活实践,积极倡导自主探究,这就要求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与时俱进,紧紧跟上新课标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充当课堂教学的对话者、商谈者和促进者。问题由学生提出,问题交给学生讨论并让学生去解决,同时要不断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树立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这样才能真正地解放学生,学生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潜能。

四、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素养

新课标对道德与法治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对教师的要求是多方面的,要有丰富的知识、有新思想,要拓宽教学视野,做教学改革的研究者和开拓者。比如新课标在教师“教的方式”的变革上提出了一些重大的有效举措,《标准》倡导“探索大单元教学,积极开展主题化、项目式等综合性教学活动”,注重真实情境的创设,加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促进知识结构化;在学生“学的方式”上,更要注重“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突出实践,学生积极参与学科探究活动,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构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体会学科思想方法。因此,我们老师要学会“跨学科学习”,加强横向学科间相互关联、有效配合,突破学科边界,探索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课内外学习有机融合,带动课程的综合化实施。

五、过程性评价比行为评价更重要

作为一线教师,成绩有时作为我们评价学生的一个重要方面。然而,与考试成绩相比,过程性评价比行为评价更为重要。我常常跟学生说这样一句话;“学习成绩不能代表所有,但是至少代表这一阶段大家的学习态度。”老师不是要求人人考高分,而是希望学生都能积极向上。这种积极向上的状态就是一种过程评价。

总之,在新时代、新课标环境下,今后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中,要积极学习贯彻新课标,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实践,创新活动方式、提升课堂效率,把握好这门课程的灵魂和实质,努力把思政课堂变成学生成长的乐园,真正让这门课照亮学生的心灵世界,促进学生成长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篇七:暑期教师新课标道德与法治研读心得体会

2022年3月25日,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通知: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落实全国教育大会部署,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现将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语文等16个课程标准印发给你们,于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执行。

于是,我认真学习了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版),精心梳理主要内容,并积极与身边的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交流所学。回顾这段时间的学习,我们对新课程标准的认识得到了提升,对教学设计的方式方法得到更新,对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有了新的设想,对学生评价、大单元教学与学科融合都有了新的认识。尤其是以下几个方面给我很大的启示:

一、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要坚定理想信念

道德与法治课程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德育实践基地。作为道德与法治课教师的我们必须坚守教育初心,时刻牢记“四个意识”,切实肩负起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任。

当下,作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师的我们大多数为兼职教师,部分学校甚至把这门课程当成是副课对待,遇到思政课“大练兵”活动也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面对以上诸多问题,作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师的我也曾埋怨过,也曾气馁过,总是觉得区县要求不足,学校重视不够。却从来没想过自身能力不足的问题。

通过对课程标准的学习,我越来越发现自己的渺小与自身的不足。但是,我作为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的信念却更加坚定了。正是因为现在的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还面临诸多困难,所以更需要像我们一样的学科教师们行动起来、振作起来,精心设计教案,努力开展好课堂教学,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二、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要做到与时俱进

前面说到道德与法治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实践课程,教学内容以“成长中的我”为原点,由“自我认识”到“我与自然”“我与家庭”“我与他人”“我与国家和人类文明”,不断扩展学生的认识和生活范围,以道德与法治教育为框架,并涵盖国家安全教育……革命传统和法治教育。总体来说教学内容时间跨度大、空间范围广,涉及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

面对这样一门综合性课程,我现阶段的知识储量是远远不够的,所以为了教好这门课,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必须做到与时俱进。具体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1。坚持收听新闻,了解国内外大事,国家经济发展,熟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2。关注社会热点,为学科教学积淀优质教学资源或者是提供辨析话题。3。关注学生生活,及时捕捉和学生相关的生活素材。4。开阔眼界,放宽视野,紧跟社会发展形势。

以上内容不是很全面,但却需要我们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做好充分的准备,因为时代在不断发展,学生在不断变化,我们更应该紧跟时代步伐努力做到与时俱进。

三、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要熟练掌握信息技术手段

在本次学习中,我深深感受到作为道德与法治课一线教师的我们,现在的教学不再是单凭一本书一张嘴能够开展教学活动的了。现在的课堂需要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营造适合的教学情境,需要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拉近时间与空间的距离,需要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我们的教学内容,需要通过信息技术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社会的发展与祖国的强大。所以,作为道德与法治课教师的我们更应该在制作简单PPT的基础上去学习视频音频资源的获取与编辑,简单动画的制作,教学资源的拍摄与采集等,只要是学生需要的,只要是课堂需要的,我们都应该去学学。因为信息技术2。0时代已经来临。

如果说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版)的学习给我带来了什么?可能更多的是我的开阔了视野,让我更加坚定了作为思政课教师的理想信念;更新了教育理念,要充分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关键作用;学到了一些教学案例设计的方法,要坚持“儿童化视角”尽量做到教学生活化,取材于生活并解决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何凸显思政课的学科特点等。

当然,要想所学知识能够做到收益最大化,就需要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去实践,去检验,去融会贯通,然后内化为我们开展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我相信,只要我们肯努力,只要我们愿意坚持,我们会把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这条路走得越来越宽广,越来越平坦,让越来越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能够担负民族复兴大任。

篇八:暑期教师新课标道德与法治研读心得体会

在教育教学改革步伐不断加快的背景下,无论是哪个教学科目,还是哪个年级学段,培育和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已经成为现阶段教学当中的主要任务。在小学阶段,通过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能够有效让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一方面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有着积极意义,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在教育形势不断变化的今天,对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来讲,要转变自身教育教学理念,在核心素养导向下,推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促进健康成长的同时,实现其综合发展。

一、核心素养下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的关键

人格就是个人稳定的行为习惯以及行为方式。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其人格尚未完全定型,正是健全人格培养的黄金时期。因此,对于小学道德与法治中核心素养的培育,要落实到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上。首先,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当中,要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使其意识到要想实现理想,就需要不懈奋斗,这也是实现个人价值的前提与基础。其次,要使学生拥有健康的审美情趣。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进行的时候,要培养学生形成结合真、善、美于一体的健康审美观,从而为其健康人格的发展做好铺垫。第三,要助力学生良好个性的培育。一个人良好行为习惯要从小就开始培养,且要做到持之以恒。拥有健康性格的小学生应该是诚实的、有责任心的,并且独立自主,开朗活泼等等。最后,要培养学生生存、交往等各个方面的能力。学生只有掌握问题处理的技巧和能力,才能够在实践生活当中,将自身的行为习惯内化成为健全人格的一部分。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之健全人格的培养

(一)落实立德树人理念,提升学生德育认识

核心素养当中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其关键环节在于教师方面。这是因为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理念会对整个教育过程中造成直接影响。为了更好落实学生健全人格的教育教学目标,作为教师,要紧跟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脚步,在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的同时,也要不断去提升自身的综合修养。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对当下新型教学理念进行不断学习,真正使得立德树人能够贯穿于道德与法治教学始终,在提升学生德育品质的同时,为其人格的健全奠定相应的基础[3]。以小学四年级道德与法治当中的《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这部分内容为例,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的进行,让学生了解到白色污染以及其他环境污染,对我们生活环境造成的威胁,从而提升学生在环保方面的意识,树立和培养社会责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其人格逐步得到健全。

(二)开展”议论式”教学活动,强化知识运用能力

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下的课堂教学活动,让教学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更加彰显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因此,教师可以尝试转变教学方式,通过”议论式”教学活动的进行,让学生的主导性地位得到体现。”议论式”教学,能够使得学生相互的讨论和交流当中,活跃自身思维的同时,有利于拓展学习视野[4]。就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来讲,一方面能够使得学生始终保持对课堂学习的热情,另一方面能够加深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并且以此作为基础,实现对于相关知识的有效应用。以小学四年级道德与法治当中的《同伴与交往》这部分内容为例,教师就可以将”议论式”教学引入其中,让学生围绕着自己的朋友、同伴以及相关的交友经历展开讨论,在相互的讨论和交流当中,学生会更加积极主动,对于其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影响。在讨论完毕之后,教师可以适当提出问题:”新友谊的建立需要主动吗?如果一个人非常的内向,那么会有人愿意和他做朋友吗?”然后让学生围绕着问题展开辩论,在这个过程中,班级当中的每个学生都能够将自己内心的看法进行表达,从而加深对于相关知识和内容的感悟,在促进核心素养发展的同时,有利于其健全人格的形成。

(三)巧妙的互动代替提问,引发学生思考

在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的过程中,提问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可以根据本节课相关的教学内容,通过针对性问题的提出,去测试和检验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以及理解程度。为了更加落实核心素养方面的教学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的时候,可以尝试转变提问方式,以互动这种趣味性和开放性更强的方式来进行,从而使得学生在对问题思考的时候,让自身思维不断发散,在对知识深入理解的过程中,使得自身得到更加深刻的情感体验,从而使其人格得到健全。以小学四年级道德与法治当中的《网络新世界》这部分内容学习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主动谈谈自己对网络的看法,让学生在相互的沟通和互动当中,进行答疑解惑,最后教师对其进行总结。通过这样相互提问的互动交流方式,能够使得整个课堂氛围良好,并且学生在他人的影响下,思考的角度也会更加多元化,最后在教师的总结下,形成对网络的正确认知。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在面对问题的时候,具有相应的处理能力,另一方面,在促进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方面,也起到正向作用,从而让其人格更加健全发展。

总而言之,强化学科素养培育,使得学生拥有健全人格,是当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当中的主要任务。基于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当中,要积极转变原有课堂教学理念,从之前的知识教学朝着素质教育过渡,从而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的拔高,为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做好坚实的铺垫和准备!

篇九:暑期教师新课标道德与法治研读心得体会

7月27日至29日,我参加了沧县2022暑期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培训。虽然由于疫情的原因改成了线上,但同样让我这个新教师受益匪浅。为期两天半的暑期培训是基于2022年4月颁布的《新课标》的解读与课堂教学实施开展的高级研修学习,邀请的都是全国各省份学科专家,有效帮助一线教师们宏观了解课程,指导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更好地把握课程、实施课程。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新课标下的道德与法治课程遵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一体化的设计编制原则,培养学生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以及责任意识五大核心素养,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以及关键能力。经过此次培训我也认识到道德与法治这门课包含的内容庞杂,既有对家国情怀、个人品德、社会公德等方面的教化,也有责任意识、友爱互助、法治意识方面的培育。同时我也认识到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最好的教学手段是实践与感知。这就要求作为一名道德与法治教师,不但要丰富自己、持续学习以应对教学中课程内容的多样,又要积极思考、组织各种各样的课堂活动来提高学生的感知,启迪智慧,从而使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此次培训不但有宏观思想的把控、而且有见微知著的教学方法分享。在教材利用方面,针对小学低年级可以利用中心提取法,即围绕中心页面、中心句、中心情景提取主题教育价值。小学中高年段教材“两+”解读法:主题+观点提取教学思想,活动+素材(活动园、阅读角)创设学习活动链;在教学设计方面,可以以终为始,逆向设计。逆向设计是以目标为导向,逆推进行教学设计,首先确定预期结果,其次确定核实的评估证据,最后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同时,几位专家的案例分析无一不在强调学生感知的重要性,使道德与法治课程重在创设情境、立于实践。创设问题情境,在学生情感与思维冲突点设疑,同时通过实践构建学科思维方法,在真实情境中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素养。

目前学校中师资力量不足,道德与法治这门课都是由其他老师兼任,之前在我的思想中始终把它当做次于语数外的副科来看待,同时也没有认真研究过道德与法治这门课,从而造成了我对这门课认识浅薄,并没有真正体会到这门课程在影响学生认知,指导学生行为等方面的意义。

平时在学校中遇到的学生之间发生矛盾、吵架拌嘴、甚至打架斗殴、以及课堂上顶撞老师、没有法律意识等等行为,正是由于学生在成长的关键期没有受到良好的道德教育,同时缺乏法治观念的引导造成的。现在来看,作为一名老师,上好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这门课是多么的重要,在儿童成长的关键期给予他们思想、心理、行为等方面好的、善的引领,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健全的人格,同时教导学生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建立法治观念,平稳安全的度过成长的关键期。

新课标以及各位专家的解读为一线教师们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学以致用,更好地将此次培训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教学实践中,用心培育孩子们的成长。

相关热词搜索: 研读 心得体会 暑期 暑期教师新课标道德与法治研读心得体会(9篇) 暑期教师新课标道德与法治研读心得体会(精选9篇)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标研读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