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城玮文档网 >心得体会 > 历史教师培训的个人心得体会15篇

历史教师培训的个人心得体会15篇

时间:2022-05-11 14:15:02 来源:网友投稿

历史教师培训的个人心得体会15篇

历史教师培训的个人心得体会篇1

在县局和县进校的安排下,我参加了滦南县骨干教师第四阶段提高培训,经过三天的学习和自主学习,我接触了培训的专家教授们的先进教学理念,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教授严谨的治学精神和认真负责的态度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聆听着专家的教诲、倍感亲切和敬佩。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感自己的成长历程的进步,首先接触到课改前沿的理念,课改力行了十年之久,没有固定模式,我们可以大胆创新,但不能背离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偏离历史的客观公正,不能脱离课标和学科说明,总之,我们需要改变的是思想理念,是教师唱主角的传统教学,把课堂的主人演绎成学生。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让他们乐学、学会、会学。其次学习了许多历史理论知识,专业性与综合性相结合,大大丰富了我的知识智囊,澄清了我在教学中的一些知识体系,会使我今后的教学更加轻车熟路,会让我从事的教育事业锦上添花。

在听课中,我深刻体会到课程应该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亲自去体验、尝试,来逐渐学会生活、学会学习,从各个方面来培养学生探究事物的兴趣和积极的态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尽量只起到指导的作用,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中心。教师自身素质要提高,驾驭课堂能力要加强,对于学生错误性的认识,教师能够及时通过查找资料等方法予以解决。教师要能灵活地运用教材,处理知识点,与信息技术、其他学科整合,提高课堂效率。在讲课时,不拘泥于教材顺序,而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变动。

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对学生的学来说是居于主导地位的,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人、教育的对象。一堂成功的历史课就是教师在教学上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在学习上的主体作用的最佳结合。若是沿用教师讲,学生听,"满堂灌"的老模式,会抑制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所以在推进素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以教育者为自居,包办代替,而是应以指导者的身份,启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把传授知识和真理的过程转化为学生努力思考和实践的过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感谢这次培训,让我有幸聆听了国内的著名专家学者讲座,开阔了眼界,收获了知识和理念;感谢培训,让我认识了许多一线骨干教师,他们的敬业精神深

深感染了我,从而也激励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努力进取,力争上游;感谢培训,让我的学生学会了独立自主的参与教学,我会带着诸多收获,走上今后的教学岗位,绽放青春光彩,浇灌教育事业。

历史教师培训的个人心得体会篇2

通过几天的培训,我对课程标准、课程设置、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感受最深的是以下四点:

一、新课标下,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体现了教学的阶段性和过渡性,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观点。发挥历史学科的特有功能。转变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手段,培养创造型学生。

二、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要求: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现阶段,我国大多数的学校教育还是以传统的传授教学为主,这在我们农村中学中更为普遍,中学生采用的仍然是以被动接受,死记硬背为基本特点的历史学习方式。这种注重机械记忆的学习方法,严重制约了学生的思维主动性、新颖性、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这也是我们的课题研究中围绕的中心话题。

三、在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更新教学观念,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培养学生的历史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善于培养质疑意识,形成创新精神;适时运用讨论法教学,提高创新能力。历史新课标强调面向全体学生,突出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为学生进入和适应社会打下基础,为学生进一步接受高一级学校教育打下基础;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与技能,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避免专业化、成人化倾向,克服重知识、轻能力的弊端,不刻意追求历史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倡导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评价,发挥历史教学评价的教育功能。

四、历史新课程遵循时代性、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的设计原则,重建历史课程内容,使课程内容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有机联系起来,把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

但是,仍然有几点顾虑,需要得到同行的帮助:

高中新课程历史课内容繁多,想说爱它确实不容易。如何处理问题:

(1):教学内容的处理——哪些该讲,哪些不该讲?讲到什么程度为止?

(2)对于教学方式的改变——要不要探究,哪些该探究?哪些不该探究?又如何探究?

(3)教辅资料的的选择——选什么资料?如何使用?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注重进行教学反思,最好在每个班的每节课后都能写一个反思。 努力学习提高个人素养。除了要多读史学专著,还要多读一些文学、艺术、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做一个有情趣、有思想、不仅工作出色而且还要会生活的教师。

历史教师培训的个人心得体会篇3

今年我有幸参加了国家组织的历史教师培训。这一个月来,我认真收看视频,积极参加论坛的讨论,撰写新帖,发表文章,积极完成当天的作业。通过学习收获颇丰。同时也为下学期的新课程语文教学做了一定铺垫。我通过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现将在反思中得到的体会总结出来,以求与同行共勉。

一、要把课堂参与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因为我们都知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是学生的天地。教师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主动参与是创新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学生在这种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中,既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又激活了思维,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从而调动了学习语文的积极性,真正把“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一课堂教学的主题策略落实到实处。

二、课堂上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我这里“更多的时间”指的是读书,因为我们教学的内容是语文。语文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记得有位教育家也曾说过:“语文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因此,我觉得语文课上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地营造浓烈的朗读氛围,促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并在这样的氛围中,吸引学生融入情景,感受语言的神奇、内容的丰富多彩、内蕴的意味深长,再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在不断的练习中熏陶情感,发展智力,增强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促进智慧的生长。让我们的学生充分体会到“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真正含义。

三、我认为师生关系的民主、平等、融洽、亲和也是加强语文教学的有效性的又一个重要而且关键的问题。我们当老师的以前也曾当过学生,回想当年的我们,是否因为喜欢某个老师从而喜欢上这个老师教学的课程。今天的我们是否也应该让我们的课堂成为师生间沟通的桥梁和纽带,让我们可爱的孩子们感受到我们对他的关爱,让师生之间彼此感受到沟通的快乐、心灵的愉悦。

以上是我点滴收获和建议。“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求索。”我将继续关注国培,在国培中学习理论,汲取经验,使自己更快地成长起来。

历史教师培训的个人心得体会篇4

为期半个月的历史教师暑期培训已落下帷幕,仔细回首,它确实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收获和感动,也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体验和反思。

感悟之一:这次培训,为我们搭建了一个面对面互相探讨、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平台,让我们零距离的看到很多优秀教师的教学展示及聆听他们优秀的点评。我敬佩台上每一位老师精湛的发言,一个个鲜活的理念,一句句深入浅出的教材解读,独到的见解,鲜活的事例让人耳目一新,引人深思。这次培训让不仅我梳理了教材内容,对课标教材有了更新的认识和理解,更让我梳理了繁乱的思绪,总结了过去所做的诸多的工作,明确了努力的目标和方向,让我今后更好的前行。

感悟之二:我深深地感受到我们应该做一个会反思的智慧型学习型的老师,让学习天天陪伴着我们,不断更新我们的教育理念,大胆实践中探索,努力创新。

感悟之三:教研员魏老师精湛的学术,独到的见解,对我们人文的关怀,让我们们感动。我培训期间魏老师以他渊博的知识,睿智的思维,灵动的活力,创新的"精神、务实的作风,引领着我们整个培训展示活动。对工作的认真态度、对老师的人文关怀,对培训的全心投入都让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头!

感悟之四:感动我们这些教师默默无闻、辛勤耕耘。虽然很多教师对这次培训意见很大,然而培训一开始,广大老师依然还坚持着教学时的那份执着、那份认真,投入到培训之中。学校中的培训,老师们认真总结、细心分析,县里的集中培训,老师们更是踊跃参与、积极发言。我想这就应该是老师们学无止境、甘于奉献精神的真实体现吧。

感悟之五:历史课堂应该教给学生什么?对于这个问题,相信很多人第一时间给出的答案一定是:历史知识。不错,中学历史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普及历史知识。但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学的历史教育仅重视历史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其他,这无疑是陷入了误区。任何一种教育,其终极目标都应该指向人的发展,指向以能力和个性为中心的人的全面发展,历史教育也不应例外。我们传授历史知识的根本目的不在于应付考试,而是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能力。一堂成功的历史课,应该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情感方面都有所收获。我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深刻的感受到来自历史教师身上的压力。每一位历史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很精彩,让自己的每节课都亮起来。然而在教育的过程当中,有一个衡量教学的标准——学生的成绩。你的课是亮了,而你学生的成绩却暗了,你作为历史教师的前途也迷茫了。有人会不理解,为什么你的课亮了,而学生的成绩会暗呢?这两个不应该成正比吗?非也!因为我们要向学校、要向家长、要向学生有个交代,所以我们的历史课就变得说者无味,听者无趣,考前狂背的现象。这是学生的可悲,更是教师的可怜。我们到底应怎么做?

不足及建议:

1、展示流于形式,为展示而展示。有的成果还没有经听者用大脑分析、思考,新的理论又来了,我们真是应接不暇。如果把展示当成了“显摆”,那大可不必了。

2、缺乏在教学过程更为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法的指导(在具体环节中体现的教学方法、教学艺术和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3、培训要更有针对性,分年级段培训。

4、培训材料网络化,做到资源共享,仅凭听一遍,收获有局限性。

5、集中学习要精而少,要更人性化。

总之,十几天紧张的培训,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研技艺上的增长,感谢这次培训,让我有时间、有空间思考自己的教学工作,反思自己的行为,使自己对教育教学工作有了一个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历史教师培训的个人心得体会篇5

参加历史教师的学习培训,尽管非常累,但是收获多多,有很多感受和想法给大家共同来分享,有不足的地方希望大家多多指正。

一、提高了参加培训的认识

我们参加的此次培训是一种脱岗培训,而不同于以往我们所接受的传统的教育培训,它是在华南师大搭建了一个难得的教育空间,在这样的学习环境里,我们除了能接受相关理论知识的文字图片资料外,还可以0距离的接触到一些名师、专家的授课,观摩各种类型的优质示范课,还可以通过论坛跟自己同专业的教师学员交流学习体会,共同学习,加强学员之间的联络和交流。同时,参加培训的学员不但可以集中学习,而且还可以根据自己的计划随时进行学习。这种全新的教育培训方式给我们充分自由的同时,也需要我们充分了解自己所处的学习环境,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掌握学习技巧、策略,最终学会学习。所以说通过培训进行继续教育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

二、加强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水平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对一个教师来说是很有现实意义的。如果我们教师僵化了自己的思想,丧失了学习的热情,就无法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更谈不上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因此,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更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并且要在工作中不断加强自身业务学习,让自己的知识结构与时俱进地得到调整和改善。现代社会,各种知识更新换代快,旧知识迅速老化,新知识飞速生成。假如我们教师仍然坚持自己的传统观念,不愿意学习,势必跟不上形势,因而随着新一轮课改的进行,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三、落实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要求

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现阶段,我国大多数的学校教育还是以传统的传授教学为主,这在我们农村中学中更为普遍,中学生采用的仍然是以被动接受,死记硬背为基本特点的历史学习方式。这种注重机械记忆的学习方法,严重制约了学生的思维主动性、新颖性、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这也是我们的课题研究中围绕的中心话题。

四、转变理念、勇于创新

新课标下,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体现了教学的阶段性和过渡性,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观点。发挥历史学科的特有功能。转变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手段,培养创新型学生。

五、在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

更新教学观念,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培养学生的历史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善于培养质疑意识,形成创新精神;适时运用讨论法教学,提高创新能力。历史新课标强调面向全体学生,突出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为学生进入和适应社会打下基础,为学生进一步接受高一级学校教育打下基础;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与技能,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

六、提高专业能力,受益匪浅

通过这次培训对提高教师素质,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逐步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也使我获益良多。同时,也感到还有许多需要学习的地方,但我有想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学习,一定会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

历史教师培训的个人心得体会篇6

为期半个月的历史教师暑期培训已落下帷幕,仔细回首,它确实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收获和感动,也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体验和反思。

感悟之一:这次培训,为我们搭建了一个面对面互相探讨、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平台,让我们零距离的看到很多优秀教师的教学展示及聆听他们优秀的点评。我敬佩台上每一位老师精湛的发言,一个个鲜活的理念,一句句深入浅出的教材解读,独到的见解,鲜活的事例让人耳目一新,引人深思。这次培训让不仅我梳理了教材内容,对课标教材有了更新的认识和理解,更让我梳理了繁乱的思绪,总结了过去所做的诸多的工作,明确了努力的目标和方向,让我今后更好的前行。

感悟之二:我深深地感受到我们应该做一个会反思的智慧型学习型的老师,让学习天天陪伴着我们,不断更新我们的教育理念,大胆实践中探索,努力创新。

感悟之三:教研员魏老师精湛的学术,独到的见解,对我们人文的关怀,让我们们感动。我培训期间魏老师以他渊博的知识,睿智的思维,灵动的活力,创新的"精神、务实的作风,引领着我们整个培训展示活动。对工作的认真态度、对老师的人文关怀,对培训的全心投入都让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头!

感悟之四:感动我们这些教师默默无闻、辛勤耕耘。虽然很多教师对这次培训意见很大,然而培训一开始,广大老师依然还坚持着教学时的那份执着、那份认真,投入到培训之中。学校中的培训,老师们认真总结、细心分析,县里的集中培训,老师们更是踊跃参与、积极发言。我想这就应该是老师们学无止境、甘于奉献精神的真实体现吧。

感悟之五:历史课堂应该教给学生什么?对于这个问题,相信很多人第一时间给出的答案一定是:历史知识。不错,中学历史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普及历史知识。但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学的历史教育仅重视历史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其他,这无疑是陷入了误区。任何一种教育,其终极目标都应该指向人的发展,指向以能力和个性为中心的人的全面发展,历史教育也不应例外。我们传授历史知识的根本目的不在于应付考试,而是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能力。一堂成功的历史课,应该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情感方面都有所收获。我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深刻的感受到来自历史教师身上的压力。每一位历史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很精彩,让自己的每节课都亮起来。然而在教育的过程当中,有一个衡量教学的标准——学生的成绩。你的课是亮了,而你学生的成绩却暗了,你作为历史教师的前途也迷茫了。有人会不理解,为什么你的课亮了,而学生的成绩会暗呢?这两个不应该成正比吗?非也!因为我们要向学校、要向家长、要向学生有个交代,所以我们的历史课就变得说者无味,听者无趣,考前狂背的现象。这是学生的可悲,更是教师的可怜。我们到底应怎么做?

不足及建议:

1、展示流于形式,为展示而展示。有的成果还没有经听者用大脑分析、思考,新的理论又来了,我们真是应接不暇。如果把展示当成了“显摆”,那大可不必了。

2、缺乏在教学过程更为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法的指导(在具体环节中体现的教学方法、教学艺术和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3、培训要更有针对性,分年级段培训。

4、培训材料网络化,做到资源共享,仅凭听一遍,收获有局限性。

5、集中学习要精而少,要更人性化。

总之,十几天紧张的培训,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研技艺上的增长,感谢这次培训,让我有时间、有空间思考自己的教学工作,反思自己的行为,使自己对教育教学工作有了一个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历史教师培训的个人心得体会篇7

今年我有幸参加了国家组织的历史教师培训。这一个月来,我认真收看视频,积极参加论坛的讨论,撰写新帖,发表文章,积极完成当天的作业。通过学习收获颇丰。同时也为下学期的新课程语文教学做了一定铺垫。我通过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现将在反思中得到的体会总结出来,以求与同行共勉。

一、要把课堂参与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因为我们都知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是学生的天地。教师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主动参与是创新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学生在这种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中,既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又激活了思维,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从而调动了学习语文的积极性,真正把“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一课堂教学的主题策略落实到实处。

二、课堂上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我这里“更多的时间”指的是读书,因为我们教学的内容是语文。语文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记得有位教育家也曾说过:“语文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因此,我觉得语文课上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地营造浓烈的朗读氛围,促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并在这样的氛围中,吸引学生融入情景,感受语言的神奇、内容的丰富多彩、内蕴的意味深长,再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在不断的练习中熏陶情感,发展智力,增强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促进智慧的生长。让我们的学生充分体会到“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真正含义。

三、我认为师生关系的民主、平等、融洽、亲和也是加强语文教学的有效性的又一个重要而且关键的问题。我们当老师的以前也曾当过学生,回想当年的我们,是否因为喜欢某个老师从而喜欢上这个老师教学的课程。今天的我们是否也应该让我们的课堂成为师生间沟通的桥梁和纽带,让我们可爱的孩子们感受到我们对他的关爱,让师生之间彼此感受到沟通的快乐、心灵的愉悦。

以上是我点滴收获和建议。“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求索。”我将继续关注国培,在国培中学习理论,汲取经验,使自己更快地成长起来。

历史教师培训的个人心得体会篇8

20__年_月,我有幸到____参加全省高中历史骨干教师培训。培训的时间虽然只有三天,但是每天的感觉是幸福而又充实的,因为每一天都是面对不同风格的名师,每一天都能听到不同类型的讲座,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

培训中我听到了专家及同仁对历史教学的前沿的思考、精辟的理论、独到的见解,对生活、对工作、对事业、对学生独特的感悟。赵亚夫教授《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的讲座彰显了高中历史教学价值,聂幼犁教授《新课程改革中的学习评价和创新问题》的讲座以评价引领学生发展。

以及关于课程目标、有效教学的互动沙龙闪耀著名师和同仁的思想火花,而周维苏、孙张勇两位青年教师同课异构教学的展示及评课活动带给我更多的是对新课程的思考,如此种种专家报告、教学观摩、互动研讨、沙龙交流形式各异、精彩纷呈的活动,让我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路,转变了观念,促使我站在更高的层次上反思以前的工作,更严肃地思考现在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更认真地思考未来的路如何去走。短短三天我觉得受益非浅,深受启迪。

一、什么样的历史课堂更有意义?

如果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获得历史基本知识和技能,初步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逐步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果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初步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理解和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所创造的文明成果;如果学生通过历史课堂学习和继承人类的传统美德,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曲折历程中理解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那么这样的历史课堂是最有意义的。

但在实践中,包括我自己在内的很多老师一直仅仅满足于做到第一个层次,不去做更深层次的探究。赵亚夫教授在这里一针见血:很多老师在教学目标设置的时候就缺少中心思想,有课而无魂,这样怎么能够在上课过程中实现师生的情感、思想的交融。教学的意义不仅局限于教会学生的某种知识,更重要的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情绪、情感、情操,他们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最终成为他们精神世界中最深层、最基本的东西———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样的课不是让学生停留在所学习的历史的表面,而是让学生进入了精神世界。听了周维苏老师的课,我觉得他正是在这方面做有益的尝试,也给我很大启发。

二、怎么样的教学是更有效的教学

关于有效教学的内容其实贯穿于整个三天的培训,最集中的是在沙龙互动环节,各位老师的发言闪耀着思想的火花、散发着智慧的光芒。常州的刘常老师强调:老师的高度决定学生的高度,重视材料分析的同时不应该忽视通史背景的宏观把握;南京的金莉老师更关注历史知识本身的逻辑性和学生的原有知识储备;苏州太仓的沈建军老师认为三维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不仅仅是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过程,而其本身就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如此等等各位老师都从自己的角度去诠释着什么是有效教学。他们讲得都有道理,所谓教无定法,只要得法。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我想只要教师充分相信学生,信任学生完全有学习的能力。应变把机会交给学生,俯下身子看学生的生活,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创设情景,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教师要多给学生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他们的才智就会得到大大的提高和发展,教学才会更有效。

三、如何评价学生?

这几年的教学生涯,让我已经慢慢倦怠,越来越像一台机器,不再有灵感。把教师当成了一种职业,一种谋生的职业。对工作有的是厌倦之意,不平之心,黯淡之境。可通过这几天的培训,让我能以更宽阔的视野去看待我们的教育工作,不仅让我学到了更多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方法,不仅见到了许多理论精深却仍从事着教育教学实践的大家,更让我知道了应该怎样更好地去对待、评价我的学生,怎样让我们的学生在更好的环境下健康的成长,怎样去爱我的每一个学生。聂幼犁教授的话语振聋发聩:“对学生的评价要科学更要人文,人文高于科学。

历史有效教学的目的分三个境界:最高境界为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其次是作为教师的职业良心和操守,最低境界是为提高考试分数”,我想也只有基于这样的评价才是帮助学生激发兴趣、端正态度、树立信心,强化完善或改进学习行为,实现有效学习和持续学习,也才是对学生、对社会最有益的。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更何况是他山之玉,对我的帮助与启迪更是不言而喻的。在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中,我要吸收消化、融会贯通、实践创新,我知道这个过程也许很漫长,也许会走得很累,但我会走下去,也能走下去。也许我不能走到最前沿,但我会朝这个目标去努力。所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这是我一生的追求。

历史教师培训的个人心得体会篇9

本次培训,聆听了两场旨在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果的报告,颇有感触,在此不辞简陋略陈数语与诸位同行做一探讨。

孔繁刚老师的报告与他的历史课同样精彩,他有许多犀利的观点,既打动了无数的学生,也深深地触动了许多同行。

本人从事历史教学近二十年,曾经感受过90年代初在重点中学任教时期教学上取得成绩时的喜悦,又目睹了近几年来在职校系统历史不为学生重视,几乎沦为鸡肋的现状。对于自己为之倾心的专业,我深感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孔老师把他四十年教学心得倾囊而出,给了我们很大启发。他作为本市中学历史教师中的顶尖人物,其教学艺术达到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地步,但如何对待他的教学经验,反而成了一道难题。

历史学科本身所包含的“真实”性常被人挂在嘴边,但最难把握的也就是这两个字。在我们国家,“历史”和“政治”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可以说几乎达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步。我认为,历史又为政治服务,正所谓“历史是胜利者的历史”。好在我们所处的时代,其政治上的宽舒程度,和几十年前相比是跨了一大步,但还不至于把我们教师所知的许多和教科书上不符的内容都和学生介绍。

我个人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阶级革命史特别偏好,很多内部资料及档案的披露可以引起学术范围内的重新探讨,但在课堂教学上的把握还须教师再三斟酌。我个人认为对高三学生,我放得比较开,一方面他们几乎接近成年人,已经能独立思考。其次学生中的大多数对历史学科都有较浓厚的兴趣,多补充一些新鲜内容也便于他们以后自身做探讨。再次我和高三学生感情上的高度融洽,彼此的交流需以诚相待。但即使这样,在“真实”的名义下,我认为需要把握以下原则:

任何“真实”都有其特定的时段性,许多在我们现在看来并不真实的史料,在当初时段都无一例外地以真实的面目出现。是否可以这样推断,现在认为已经较真实的资料,在若干时间以后,又会变得不真实。

由此又带出第二个原则就是有关真实的相对性,道理似乎很容易明白,无需一一赘言。

在确认基本史料真实无误的前提下,为什么还有许多争锋相对的观点出现呢?我认为选取材料的主观性差异是导致上述情况产生的决定因素。同为真实的史料,但因为主观想表达的意图不同,结论的差异也就理所当然了。

历史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整体教育的一个组成环节,在这么一个特定环境中还必须考虑整体性原则。平心而论用史学所倡导的理性眼光来分析现阶段很多德育教育的内容,会发现其中有很多肤浅甚至误人的成分,如果一味从自身学科的角度出发,这样会使我们的学生有茫然无所适从之感,在这样情况下,只能首先考虑主渠道特殊地位,“真实性”只能退而求其次了。

匆忙间将自己一些不成熟的观点,付诸于同行,本身就是一次向大家的学习过程,望批评指正。

历史教师培训的个人心得体会篇10

本次培训,聆听了两场旨在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果的报告,颇有感触,在此不辞简陋略陈数语与诸位同行做一探讨。

孔繁刚老师的报告与他的历史课同样精彩,他有许多犀利的观点,既打动了无数的学生,也深深地触动了许多同行。

本人从事历史教学近二十年,曾经感受过90年代初在重点中学任教时期教学上取得成绩时的喜悦,又目睹了近几年来在职校系统历史不为学生重视,几乎沦为鸡肋的现状。对于自己为之倾心的专业,我深感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孔老师把他四十年教学心得倾囊而出,给了我们很大启发。他作为本市中学历史教师中的顶尖人物,其教学艺术达到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地步,但如何对待他的教学经验,反而成了一道难题。

历史学科本身所包含的“真实”性常被人挂在嘴边,但最难把握的也就是这两个字。在我们国家,“历史”和“政治”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可以说几乎达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步。我认为,历史又为政治服务,正所谓“历史是胜利者的历史”。好在我们所处的时代,其政治上的宽舒程度,和几十年前相比是跨了一大步,但还不至于把我们教师所知的许多和教科书上不符的内容都和学生介绍。

我个人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阶级革命史特别偏好,很多内部资料及档案的披露可以引起学术范围内的重新探讨,但在课堂教学上的把握还须教师再三斟酌。我个人认为对高三学生,我放得比较开,一方面他们几乎接近成年人,已经能独立思考。其次学生中的大多数对历史学科都有较浓厚的兴趣,多补充一些新鲜内容也便于他们以后自身做探讨。再次我和高三学生感情上的高度融洽,彼此的交流需以诚相待。但即使这样,在“真实”的名义下,我认为需要把握以下原则:

任何“真实”都有其特定的时段性,许多在我们现在看来并不真实的史料,在当初时段都无一例外地以真实的面目出现。是否可以这样推断,现在认为已经较真实的资料,在若干时间以后,又会变得不真实。

由此又带出第二个原则就是有关真实的相对性,道理似乎很容易明白,无需一一赘言。

在确认基本史料真实无误的前提下,为什么还有许多争锋相对的观点出现呢?我认为选取材料的主观性差异是导致上述情况产生的决定因素。同为真实的史料,但因为主观想表达的意图不同,结论的差异也就理所当然了。

历史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整体教育的一个组成环节,在这么一个特定环境中还必须考虑整体性原则。平心而论用史学所倡导的理性眼光来分析现阶段很多德育教育的内容,会发现其中有很多肤浅甚至误人的成分,如果一味从自身学科的角度出发,这样会使我们的学生有茫然无所适从之感,在这样情况下,只能首先考虑主渠道特殊地位,“真实性”只能退而求其次了。

匆忙间将自己一些不成熟的观点,付诸于同行,本身就是一次向大家的学习过程,望批评指正。

历史教师培训的个人心得体会篇11

为期半个月的历史教师暑期培训已落下帷幕,仔细回首,它确实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收获和感动,也给我带来了更多的体验和反思,

感悟之一:这次培训,为我们搭建了一个面对面互相探讨、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平台,让我们零距离的看到很多优秀教师的教学展示及聆听他们优秀的点评。我敬佩台上每一位老师精湛的发言,一个个鲜活的理念,一句句深入浅出的教材解读,独到的见解,鲜活的事例让人耳目一新,引人深思。这次培训让不仅我梳理了教材内容,对课标教材有了更新的认识和理解,更让我梳理了繁乱的思绪,总结了过去所做的诸多的工作,明确了努力的目标和方向,让我今后更好的前行。

感悟之二:我深深地感受到我们应该做一个会反思的智慧型学习型的老师,让学习天天陪伴着我们,不断更新我们的教育理念,大胆实践中探索,努力创新。

感悟之三:教研员魏老师精湛的学术,独到的见解,对我们人文的关怀,让我们们感动。我培训期间魏老师以他渊博的知识,睿智的思维,灵动的活力,创新的精神、务实的作风,引领着我们整个培训展示活动。对工作的认真态度、对老师的人文关怀,对培训的全心投入都让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头!

感悟之四:感动我们这些教师默默无闻、辛勤耕耘。虽然很多教师对这次培训意见很大,然而培训一开始,广大老师依然还坚持着教学时的那份执着、那份认真,投入到培训之中。学校中的培训,老师们认真总结、细心分析,县里的集中培训,老师们更是踊跃参与、积极发言。我想这就应该是老师们学无止境、甘于奉献精神的真实体现吧。

感悟之五:历史课堂应该教给学生什么?对于这个问题,相信很多人第一时间给出的答案一定是:历史知识,

不错,中学历史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普及历史知识。但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学的历史教育仅重视历史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其他,这无疑是陷入了误区。任何一种教育,其终极目标都应该指向人的发展,指向以能力和个性为中心的人的全面发展,历史教育也不应例外。我们传授历史知识的根本目的不在于应付考试,而是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能力。一堂成功的历史课,应该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情感方面都有所收获。我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深刻的感受到来自历史教师身上的压力。每一位历史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很精彩,让自己的每节课都亮起来。然而在教育的过程当中,有一个衡量教学的标准——学生的成绩。你的课是亮了,而你学生的成绩却暗了,你作为历史教师的前途也迷茫了。有人会不理解,为什么你的课亮了,而学生的成绩会暗呢?这两个不应该成正比吗?非也!因为我们要向学校、要向家长、要向学生有个交代,所以我们的历史课就变得说者无味,听者无趣,考前狂背的现象。这是学生的可悲,更是教师的可怜。我们到底应怎么做?

不足及建议:

1、展示流于形式,为展示而展示。有的成果还没有经听者用大脑分析、思考,新的理论又来了,我们真是应接不暇。如果把展示当成了“显摆”,那大可不必了。

2、缺乏在教学过程更为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法的指导(在具体环节中体现的教学方法、教学艺术和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3、培训要更有针对性,分年级段培训。

4、培训材料网络化,做到资源共享,仅凭听一遍,收获有局限性。

5、集中学习要精而少,要更人性化。

总之,十几天紧张的培训,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研技艺上的增长,感谢这次培训,让我有时间、有空间思考自己的教学工作,反思自己的行为,使自己对教育教学工作有了一个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历史教师培训的个人心得体会篇12

本次培训,聆听了两场旨在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果的报告,颇有感触,在此不辞简陋略陈数语与诸位同行做一探讨。

孔繁刚老师的报告与他的历史课同样精彩,他有许多犀利的观点,既打动了无数的学生,也深深地触动了许多同行。

本人从事历史教学近二十年,曾经感受过90年代初在重点中学任教时期教学上取得成绩时的喜悦,又目睹了近几年来在职校系统历史不为学生重视,几乎沦为鸡肋的现状。对于自己为之倾心的专业,我深感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孔老师把他四十年教学心得倾囊而出,给了我们很大启发。他作为本市中学历史教师中的顶尖人物,其教学艺术达到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地步,但如何对待他的教学经验,反而成了一道难题。

历史学科本身所包含的“真实”性常被人挂在嘴边,但最难把握的也就是这两个字。在我们国家,“历史”和“政治”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可以说几乎达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步。我认为,历史又为政治服务,正所谓“历史是胜利者的历史”。好在我们所处的时代,其政治上的宽舒程度,和几十年前相比是跨了一大步,但还不至于把我们教师所知的许多和教科书上不符的内容都和学生介绍。

我个人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阶级革命史特别偏好,很多内部资料及档案的披露可以引起学术范围内的重新探讨,但在课堂教学上的把握还须教师再三斟酌。我个人认为对高三学生,我放得比较开,一方面他们几乎接近成年人,已经能独立思考。其次学生中的大多数对历史学科都有较浓厚的兴趣,多补充一些新鲜内容也便于他们以后自身做探讨。再次我和高三学生感情上的高度融洽,彼此的交流需以诚相待。但即使这样,在“真实”的名义下,我认为需要把握以下原则:

任何“真实”都有其特定的时段性,许多在我们现在看来并不真实的史料,在当初时段都无一例外地以真实的面目出现。是否可以这样推断,现在认为已经较真实的资料,在若干时间以后,又会变得不真实。

由此又带出第二个原则就是有关真实的相对性,道理似乎很容易明白,无需一一赘言。

在确认基本史料真实无误的前提下,为什么还有许多争锋相对的观点出现呢?我认为选取材料的主观性差异是导致上述情况产生的决定因素。同为真实的史料,但因为主观想表达的意图不同,结论的差异也就理所当然了。

历史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整体教育的一个组成环节,在这么一个特定环境中还必须考虑整体性原则。平心而论用史学所倡导的理性眼光来分析现阶段很多德育教育的内容,会发现其中有很多肤浅甚至误人的成分,如果一味从自身学科的角度出发,这样会使我们的学生有茫然无所适从之感,在这样情况下,只能首先考虑主渠道特殊地位,“真实性”只能退而求其次了。

匆忙间将自己一些不成熟的观点,付诸于同行,本身就是一次向大家的学习过程,望批评指正。

历史教师培训的个人心得体会篇13

参加历史教师的学习培训,尽管非常累,但是收获多多,有很多感受和想法给大家共同来分享,有不足的地方希望大家多多指正。

一、提高了参加培训的认识

我们参加的此次培训是一种脱岗培训,而不同于以往我们所接受的传统的教育培训,它是在华南师大搭建了一个难得的教育空间,在这样的学习环境里,我们除了能接受相关理论知识的文字图片资料外,还可以0距离的接触到一些名师、专家的授课,观摩各种类型的优质示范课,还可以通过论坛跟自己同专业的教师学员交流学习体会,共同学习,加强学员之间的联络和交流。同时,参加培训的学员不但可以集中学习,而且还可以根据自己的计划随时进行学习。这种全新的教育培训方式给我们充分自由的同时,也需要我们充分了解自己所处的学习环境,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掌握学习技巧、策略,最终学会学习。所以说通过培训进行继续教育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

二、加强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水平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对一个教师来说是很有现实意义的。如果我们教师僵化了自己的思想,丧失了学习的热情,就无法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更谈不上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因此,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更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并且要在工作中不断加强自身业务学习,让自己的知识结构与时俱进地得到调整和改善。现代社会,各种知识更新换代快,旧知识迅速老化,新知识飞速生成。假如我们教师仍然坚持自己的传统观念,不愿意学习,势必跟不上形势,因而随着新一轮课改的进行,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三、落实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要求

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现阶段,我国大多数的学校教育还是以传统的传授教学为主,这在我们农村中学中更为普遍,中学生采用的仍然是以被动接受,死记硬背为基本特点的历史学习方式。这种注重机械记忆的学习方法,严重制约了学生的思维主动性、新颖性、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这也是我们的课题研究中围绕的中心话题。

四、转变理念、勇于创新

新课标下,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体现了教学的阶段性和过渡性,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观点。发挥历史学科的特有功能。转变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手段,培养创新型学生。

五、在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

更新教学观念,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培养学生的历史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善于培养质疑意识,形成创新精神;适时运用讨论法教学,提高创新能力。历史新课标强调面向全体学生,突出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为学生进入和适应社会打下基础,为学生进一步接受高一级学校教育打下基础;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与技能,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

六、提高专业能力,受益匪浅

通过这次培训对提高教师素质,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逐步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也使我获益良多。同时,也感到还有许多需要学习的地方,但我有想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学习,一定会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

历史教师培训的个人心得体会篇14

为期两天的历史第二期集中培训结束了,在第二期的培训中魏老师吸取了第一期培训的经验,在活动环节的设计上又有改进,比如在展示成果环节,老师展示完成果以后,再抽取一个有深度的问题,让学校的另一位老师当即回答;再比如分组讨论的问题设计,针对性更强了;还增添了让全县历史名师、骨干教师作教学经验介绍等等;通过这些环节使整个培训活动时效性更强,在原来气氛活跃的基础上讨论更有深度了,老师们的收获也更多了。

在即兴质疑、答疑环节,提出的问题都非常有深度,比如我回答的:“西安事变为什么能够和平解决,有什么重要意义?”,我回答的"语无伦次,而且还没抓住问题的关键,原以为教材教了n遍了,对教材内容非常熟悉了,在听到魏老师的点评分析时,一句“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华民族的主要矛盾”使我茅塞顿开,使我感到自己对许多问题的把握还很肤浅,还需要好好的学习、研究;其余的如:如何理解五四精神、戊戌变法的影响、对辛亥革命作用的理解等问题的分析、点评也使我受益良多,使我对多年来一些一直把握不准的问题豁然开朗!

在经验介绍的环节,马玉梅老师对《日出之国与新月之乡》一课的教学设计作了重点介绍,从对这节课教材的挖掘和关键环节的设计过程作了介绍,使我对如何设计好一节历史课有了新的认识,要上好一节历史课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用心,做到人有我有,更要做到人无我有。历史名师杜金英介绍了她在准备市级、省级优质课评选过程中的心得,使我很受启发,历史教学不能死板的教教材,照本宣科,要精心设计问题,杜老师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如“文成公主入藏的作用”通过设计“如果你是吐蕃人,你最喜欢文成公主入藏的什么嫁妆并说出理由”。再如学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设计了“当时的农民以什么单位承包”“向谁承包”“承包什么”,在此基础上总结责任制的含义。类似这样的问题处处体现了人性化的设计,一下使学生不经意间进入了那段历史,使枯燥的书本知识变成了活的历史。

经过这期培训使我对历史疑难问题有了新收获,更使我对如何上好一节历史课有了新的认识,同时也使自己对历史教学工作重新思考,对自己的教学能力重新定位,学无止境、与时俱进应该成为我们行动的坐标!而多人智慧终胜一人,正所谓众人划桨开大船,相信由魏老师掌舵的博兴历史教学这艘巨轮一定会直挂云帆、乘风破浪!

历史教师培训的个人心得体会篇15

20__年_月,我有幸到____参加全省高中历史骨干教师培训。培训的时间虽然只有三天,但是每天的感觉是幸福而又充实的,因为每一天都是面对不同风格的名师,每一天都能听到不同类型的讲座,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

培训中我听到了专家及同仁对历史教学的前沿的思考、精辟的理论、独到的见解,对生活、对工作、对事业、对学生独特的感悟。赵亚夫教授《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的讲座彰显了高中历史教学价值,聂幼犁教授《新课程改革中的学习评价和创新问题》的讲座以评价引领学生发展。

以及关于课程目标、有效教学的互动沙龙闪耀著名师和同仁的思想火花,而周维苏、孙张勇两位青年教师同课异构教学的展示及评课活动带给我更多的是对新课程的思考,如此种种专家报告、教学观摩、互动研讨、沙龙交流形式各异、精彩纷呈的活动,让我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路,转变了观念,促使我站在更高的层次上反思以前的工作,更严肃地思考现在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更认真地思考未来的路如何去走。短短三天我觉得受益非浅,深受启迪。

一、什么样的历史课堂更有意义?

如果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获得历史基本知识和技能,初步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逐步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果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初步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理解和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所创造的文明成果;如果学生通过历史课堂学习和继承人类的传统美德,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曲折历程中理解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那么这样的历史课堂是最有意义的。

但在实践中,包括我自己在内的很多老师一直仅仅满足于做到第一个层次,不去做更深层次的探究。赵亚夫教授在这里一针见血:很多老师在教学目标设置的时候就缺少中心思想,有课而无魂,这样怎么能够在上课过程中实现师生的情感、思想的交融。教学的意义不仅局限于教会学生的某种知识,更重要的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情绪、情感、情操,他们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最终成为他们精神世界中最深层、最基本的东西———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样的课不是让学生停留在所学习的历史的表面,而是让学生进入了精神世界。听了周维苏老师的课,我觉得他正是在这方面做有益的尝试,也给我很大启发。

二、怎么样的教学是更有效的教学

关于有效教学的内容其实贯穿于整个三天的培训,最集中的是在沙龙互动环节,各位老师的发言闪耀着思想的火花、散发着智慧的光芒。常州的刘常老师强调:老师的高度决定学生的高度,重视材料分析的同时不应该忽视通史背景的宏观把握;南京的金莉老师更关注历史知识本身的逻辑性和学生的原有知识储备;苏州太仓的沈建军老师认为三维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不仅仅是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过程,而其本身就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如此等等各位老师都从自己的角度去诠释着什么是有效教学。他们讲得都有道理,所谓教无定法,只要得法。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我想只要教师充分相信学生,信任学生完全有学习的能力。应变把机会交给学生,俯下身子看学生的生活,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创设情景,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教师要多给学生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他们的才智就会得到大大的提高和发展,教学才会更有效。

三、如何评价学生?

这几年的教学生涯,让我已经慢慢倦怠,越来越像一台机器,不再有灵感。把教师当成了一种职业,一种谋生的职业。对工作有的是厌倦之意,不平之心,黯淡之境。可通过这几天的培训,让我能以更宽阔的视野去看待我们的教育工作,不仅让我学到了更多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方法,不仅见到了许多理论精深却仍从事着教育教学实践的大家,更让我知道了应该怎样更好地去对待、评价我的学生,怎样让我们的学生在更好的环境下健康的成长,怎样去爱我的每一个学生。聂幼犁教授的话语振聋发聩:“对学生的评价要科学更要人文,人文高于科学。

历史有效教学的目的分三个境界:最高境界为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其次是作为教师的职业良心和操守,最低境界是为提高考试分数”,我想也只有基于这样的评价才是帮助学生激发兴趣、端正态度、树立信心,强化完善或改进学习行为,实现有效学习和持续学习,也才是对学生、对社会最有益的。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更何况是他山之玉,对我的帮助与启迪更是不言而喻的。在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中,我要吸收消化、融会贯通、实践创新,我知道这个过程也许很漫长,也许会走得很累,但我会走下去,也能走下去。也许我不能走到最前沿,但我会朝这个目标去努力。所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这是我一生的追求。

相关热词搜索: 心得体会 教师培训 历史 历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总结 历史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历史教师外出培训心得体会 历史教师培训总结 历史教师听课心得体会 初中历史骨干教师培训心得 历史老师工作总结与心得体会 历史教学心得 历史培训心得体会三篇 初中历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