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城玮文档网 >工作总结 >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总结(8篇)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总结(8篇)

时间:2023-01-02 15:00:05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总结(8篇),供大家参考。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总结(8篇)

篇一: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总结

我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合管办正确领导、指导下,全乡高度重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把此项工作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缓解和消除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及全乡民生工程的大好事、大实事来抓好抓实。就20xx年我乡现新农合工作开展情况,作如下汇报,望各位领导给予指出不足、提出意见、建议。

一、参加农村合作医疗情况。按县委、政府、县合管办有关20xx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缴费工作布置安排,我乡通过广泛宣传发动和深入细致的工作,“新农合”工作进展较为顺利,20xx年、我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达12196人,参合率达85。2%,筹集新农合基金243920元。

二、农民获益情况。自20xx年xx月至xx月,全乡共有11107人次享受农村合作医疗补助632319。6元,其中有10716人次获得农村医疗门诊报销补助186897元,有391人次获得农村合作医疗住院补助445422。6元。其中住院补助中获万元以上的1人,5000元至10000元的有9人,1000元至5000元的112人,1000元以下的269人。

三、20xx年和20xx年新农合二次补偿兑现到户情况

按相关政策实施方案,20xx年我乡共有218人次获得二次补偿,补偿金额235926。00元,20xx年共有355人次获得二次补偿,补偿金额397321。00元。乡合管办按补偿程序健立健全档案,补偿金由农民亲自签字押印领取,两年二次补偿金已全部兑现到户。

四、20xx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证》发放,照片粘贴情况。为进一步规范我乡新农合工作,自20xx年收缴新农合基金工作开始,我乡便高度重视新农合证发放,照片粘贴工作,各村、街道由乡派出专门人员负责,社组由村委派出工作人员负责。层层抓落实,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在乡派出所等单位配合下,现我乡已对自愿投保的共3293户农户发放了新农合医疗证,并且完成了对每位投保人的照片粘贴。

五、合管办事后报销、补偿开展情况

在事后报销、补偿工作中,我乡首先是把好政策关,积极与乡卫生院及各级医疗机构配合,由乡卫生院负责此项工作人员按规定签核后,再到合管办报销,合管办、乡卫生院工作人员均能实事求是、不虚报、不超出政策范围,积极为参合人员服务,维护好农民利益,特别是赶街天,乡合管办人员亲临乡卫生院,实行在一线办公,为老百姓报销工作带来叫大方便,实现了现看病、现减免,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老百姓看病的经济负担。

六、乡村门诊开展情况。首先是由卫生院牵头,举办多期培训班对我乡7个村卫生员进行新农合业务培训,再由各村定点门诊的医务人员对前来就医的农民进行新农合政策的宣传讲解,实事求是地开好报销凭证;二是乡农合办、乡卫生院做好督导工作,对村卫生室门诊新农合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督促。经村卫生人员与乡卫生院、合管办工作人员积极配合,20xx年,我乡乡、村门诊开展情况正常,还未有一例受益农民对新农合进行过投诉。按相关政策,20xx年1月—10月,我乡共在乡卫生院、村卫生室门诊减免8643人次,减免金额为145762。3元。

七、乡住院减免开展情况

按相关政策,20xx年xx月—xx月,我乡共在乡卫生院住院减免132人次,减免金额为83214元。

八、统计及财务记帐、对帐、报表上报情况

对新农合财务记帐等问题,我乡历来高度重视,设1名专门的出纳,1名会计,每个月月底,对所报出金额等进行细致、严格地对帐、确实无误时,再做报表,并按时向县合管办上报。截至目前,我乡在记帐、对帐方面,均未出现任何问题,每月月底均按时上报报表,不出现拖沓或不报的情况。

九、20xx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方案》知晓率情况

根据《xx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方案(试行)》(墨发[20xx]25号文件)的通知,结合我乡实际,年初制定了《__乡20xx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办法(试行)》,并将办法发放到各单位、站所、院校、各村委会,还成立了以乡党委副书记挂帅的宣传小组,负责将办法宣传到村、宣传到组、宣传到户。通过大量的宣传,参合农户对自身权利、义务、补助办法、程序等知晓率较高,也为我乡新农合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思想保障。

十、认真做好20xx年新型合作医疗筹资工作

由于投保比例比往年有所增加,给我乡20xx年新农合筹资工作带来一定困难,但是,乡党委、政府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切实有效地开展好此项工作。以宣传政策,执行政策,到各家个户自原收取等方面做好各项工作。

总之,我乡20xx年新农合工作在县合管办、乡党委、政府正确领导与指导下,各项工作运转正常。当然,还存在农民投保、报销等各项意识不健全,还有不掌握政策、不理解新农合工作难点等问题存在,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以后将作出更大的努力,认真总结,切实为农民服务,努力把我乡新农合工作做得更好。

篇二: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振兴样板示范区创建工作,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扎实推进工作开展。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发展经营主体

以xxx有限公司为龙头,发展中药企业,带动中药种植1。2万亩。

二、突出区域特色,发展壮大乡村产业

抓好现代农业、生态农业建设,助推产业振兴,对大舜果园、育雏鸡厂等优势产业给予充分政策支持,助推示范区现代农业、生态农业提升发展。一是大力发展有机果蔬。大舜果园经过6年潜心研究,建立了以生物动力农业为核心的“舜田模式”,通过采用生物动力有机肥和土壤生物动力调控素,活化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促进土壤生物群多元化,实现土壤的良性循环。目前,大舜果园在示范区内种植面积达到1000亩以上,种植规模正在不断扩大。有机果蔬的品牌已打响,其生产的苹果已通过中国绿色发展中心的有机食品认证,是目前我县唯一通过认证的有机食品。二是大力发展生态畜牧养殖。育雏鸡厂目前已建有10处育雏棚,每个月育雏一茬,每茬50万只。目前该厂正在进行扩建,计划新上有机肥生产线,扩建育雏鸡棚10个,扩建完成后将形成一条完备的孵化、育雏、有机肥、有机果蔬的生态养殖产业链条,将处于全省领先地位。目前,示范区内畜禽养殖总数达到440余万头、只,其中蛋鸡养殖达到340万只,生猪1万头。三是重点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持续加大中药材种植培植力度,示范区内各类中药材复种面积达到3。5万亩,培育了牡丹、白芍、赤芍、金银花等十多种道地中药材。拥有全国17家之一、省唯一的一家中药材专业市场——舜王城中药材市场,辐射带动周边多个村庄种植中药材,并涌现出了以解心景为首的青年创业骨干积极发展中药材规模化种植,逐步夯实中药材种植基础。四是积极发展经济林、苗木花卉种植产业。示范区积极响应落实“创森”工作,紧紧围绕创森指标体系,栽植片林面积共计4125亩,绿化县乡道路57。6公里,绿化河道2。3公里,绿化林网33公里。并充分把握机遇拓展苗木花卉种植面积,目前已达到1680亩。

三、以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改善农村环境

一是持续深入开展农村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积极开展“三清除”、“四清理”行动,累计投入大型机械350余次,垃圾清运车800余次,组织干部群众1。5万余人次。清理河道垃圾2吨,清理陈年死角垃圾点120余处,清除各种垃圾广告牌30处,集中组织各村公益性岗位人员12批次300余人次对镇中心路段、经济大道等重点路段进行路肩除草、废旧地膜回收处理和垃圾清扫工作。累计道路除草26公里、回收废旧地膜400余方、清理各类垃圾50余吨。建立监管机制,各村干部和群众代表联合建立了“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群”,除日常环卫外,垃圾如果没有在规定时间内清理,可以对环卫公司进行考核,扣除相应保洁费用。

二是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试点。今年投资40余万元,新购置垃圾分类垃圾桶2600个,购置垃圾分类设备。通过宣传引导,实现村民自觉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三是进一步规范化畜禽养殖。在去年畜禽养殖监管的基础上,推进蛋鸡养殖小区、肉鸭养殖区、养殖标准化、生态化养殖,推进全镇畜禽养殖逐渐集中化养殖。

四是生活污水治理提升。投资30多万元,对辖区内污水处理站进行完善,其中中药产业园污水处理站正在由处理生活污水规划提升为处理工业废水,提升后可满足中药产业园所有企业工业废水处理要求。

五是有效整治农村环境。引入生态养殖和科技有限公司,建设大型有机肥厂,届时可承担全镇养殖粪便收集用于制造有机肥,实现变废为宝,从而形成产业链条,有效整治农村环境。

四、以村级组织建设为重点,发展村集体经济

一是加大财政奖补力度。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紧紧围绕组织建设、招商引资、扶贫攻坚、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提升等重点工作,大力推进农村集体经济保持稳步发展,各项经济指标均达到预期计划。建立村级运转财政补助机制,每年对行政村实行运转补助,按照财政掌握人口,人均4元的标准,以行政村为单位进行拨付,积极落实奖补政策。

二是加大农村土地流转力度。通过现代农业规模种植,随着养殖加工业蓬勃发展,村集体建设用地指标需求量逐年加大,结合新型社区建设和土地增减挂钩的工作推进,截止目前示范区共流转土地2。65万亩,涉及村庄53个,为村集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拓展了渠道。

三是盘活资产资源,增强“造血”功能。充分运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成果,广泛动员村委会、村民小组对村级集体所有资产和“四荒四边”空闲资源进行更新改造,规范使用行为,引导村民小组积极探索资源开发型、股份合作型、服务增收型、项目带动型等加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新路子。加大扶持力度,提升“输血”质量。

四是抓好党员培养工作。今年以来,彭楼镇在园区内培养入党积极分子56名,发展预备党员20名。收缴党费9万多元,出色完成预计目标。扎实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规范完善党员量化积分管理、村“两委”班子成员轮流坐班、“”和主题党日等工作制度并一一落实,以高度执行力确保各项制度落实到位。深入落实组织系统“扫黑除恶”专项行动。在村两委成员中进行了二次“体检”工作,清除不符合条件的村干部6名。

五是坚持“八大红色品牌”创建活动,“头雁工程”成效显著。村党支部通过成立合作社,充分盘活土地,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吸引了以张心强博士为首的5为归国博士入驻,成立博士创业园,生产高端吸气剂等高新技术产品,充分带动了人才振兴发展。今年以来,示范区村积极结合上级部门,发展药用玫瑰产业。计划总投资500万元,总体规划100亩药用玫瑰,30亩蝴蝶兰(玻璃温室大棚种植)、一座温泉井、2000亩玫瑰大田种植基地,药用可实现亩产干花200公斤。预计每亩地可实现至少4000元的经济收入,远远大于种粮收入。目前,一期工程已经开工建设,现正在积极推动中。由于“头雁”效应突出,12月8日全市“头雁工程”现场会在村召开。村党支部积极作为,吸引本村在外人员王鲁军返乡创业,通过承包村内扶贫大棚,种植有机蔬菜、瓜果,并进一步扩大土地流转面积,聘用村内闲置劳动力15人长期务工,提供临时务工岗位40余个,带动3名贫困人员实现就业脱贫,充分调动了群众劳动积极性,基层党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有效增强。前牟村党支部积极带动群众发展蛋鸡养殖产业,养殖小区蛋鸡养殖已形成规模,近期统计共有117个蛋鸡养殖棚,存栏85。4万只,由于今年市场行情好,养殖规模仍在稳妥拓展中。

五、以农民技能培训为重点,增加农民收入

积极开展新型农民技能培训。开展无人机培训50人次,参加电商培训25人次,参加新型农民技能培训35人次,通过镇企业培训基地培训25人,参加面点培训105人次。

六、以乡村文化为重点,发展乡村旅游

招商落地县中医药文化旅游示范基地项目,该项目为市文化乡村振兴项目一期,由文旅集团投资建设,项目总投资约10亿元,一期投资约3。8亿元,二期投资约6。5亿元。项目总占地1600亩,总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主要包括游客接待中心、智能型玻璃温室、道地药材种植基地、康养中心、中医药文化园、中医药博物馆、药用植物园及中医拓展训练中心等等。

项目建成运营后将满足游客休闲、养生、娱乐需求,有力促进县中药产业发展,促进青少年研学和拓展教育的开展,助推县打造中药特色文旅品牌。

目前,项目正在积极推进——清障和规划已基本完成,水系已经完成设计。智能型玻璃温室正在开挖基础。游客接待中心基础完工,正在建设。园区大门和院墙、路网正在建设。

七、以改革创新为重点,推进农村改革

一是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全镇81个自然村已经全面完成农村集体“三资”清理核查工作,共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72个,其中村级39个,组级33个。界定股份经济合作社成员20890户68862人,资产总额101587408。2元,其中净资产总额100632138。3元,成功完成了产权制度改革试点任务。

二是开展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试点村工作。2018年8月份根据“三权分置”工作要求,示范区内相继有周洼村、村、西牟村、前牟村、王胡同村按照组织动员、调查测绘、结果公示、登记确权、增值收益、最终实现乡村振兴的流程妥善开展了“三权分置”试点工作。在工作中坚持宣传全面到位、摸底调查到位、信息收集到位、公开公示到位。经过各级的共同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有偿使用杠杆,使所有闲置宅基地凸显了自己的价值。仅村就实现了村效益十多万元,年产值近320余万元。

三是巩固提升扶贫工作,夯实乡村振兴工作成效。首先突出抓好“扶贫车间”利用。目前全镇建有扶贫车间23个,目前全部运行良好,实现了行政村全覆盖。扶贫车间带动就业1610人,其中贫困户668人,基本形成了以旅游帽、服装、电子、发制品为主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使贫困人口能够在家门口就业,基本实现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深受广大群众欢迎。其次是突出加快产业扶贫项目实施。我镇集中建设了扶贫大棚基地,基地内共有扶贫大棚83个,大棚由企业承包统一管理、统一种植、统一销售,基地用工优先招用贫困户,企业按照项目收益与村内分红,分红收益全部分配给贫困户,助力26个村脱贫致富。今年新增扶贫项目4个,投入资金13410062元,目前已完工1项目,2个项目正在建设中,1个正在编制项目方案。贫困户受益资金达到1591186元。形成了乡村旅游、温室桃树种植、光伏发电、奶牛养殖、温室大棚、中药加工等产业。

篇三: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总结

今年来,我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总要求,按照中央、省、市、县的部署,全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取得了扎实成效。

一、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放在首位

(一)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

1、在全镇所辖16个村脱贫攻坚领域开展了“十看十排查”专项行动,通过“四支队伍”常态化驻村集中“办公”的方式,对照10个方面进行“地毯式”全覆盖排查,村村“过筛子”、项项“过关”。集中排查以村为工作单元开展,组织所有联村帮扶后盾单位、联村镇干部、驻村工作队员、村支两委干部参加,逐村建立问题台账、形成问题清单。实行问题清单、台账制、交办制、销号制、通报制“一单四制”管理,并进行了全面整改、动态清零。2、为防止返贫、切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中共湖南省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小组印发<关于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和辰贫组发〔20xx〕9号xx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印发《xx县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镇党委、镇政府高度重视,全面统筹部署安排了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制定了《xx镇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方案》,重点围绕“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及安全饮水方面对全镇所有农村人口开展了全面走访摸排,通过农户申请、驻村工作队、村支两委、包村干部入户核实、村评议公示、经镇审核、县级比对审定共纳入监测范围的监测对象户58户124人,并按照程序和标准对监测对象开展返贫致贫风险消除,全镇已消除致贫和返贫风险的39户88人,对全镇脱贫人口(含监测对象)因收入骤减或较大刚性支出产生致贫返贫风险的户数纳入监测对象并在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平台进行风险标识,未消除风险的19户36人(脱贫不稳定户4户10人,边缘易致贫户1户1人,突发严重困难户14户25人)。根据监测对象的致贫风险类别、发展需要等开展针对性帮扶,制定了“一户一专班”的具体帮扶措施,并安排有帮扶能力的干部对所有监测对象户开展结对帮扶。3、常态化开展监测预警和动态管理,对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平台各行业部门反馈的关于“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及安全饮水等风险预警信息及时通知各村入户核实调查,将情况摸准后按时处理,确保我镇全国信息系统数据质量准确、真实。

(二)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

完善农村低收入人口定期核查和动态调整机制,对符合条件的对象做到应保尽保、应助尽助。全镇共摸排认定了农村特困户124户128人,农村低保户319户598人,农村一二级重残人数270人,制定出台临时救助、社会救助方案并落实。农村留守儿童委托照护签约率达到100%,并落实照护责任。

(三)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

巩固义务教育保障成果方面:健全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机制,对因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的农村适龄儿童少年采取了送教上门的措施,确保了全镇无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无失学辍学现象;农村脱贫家庭学生、低保家庭学生、特困救助供养学生(含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以及监测对象家庭学生义务教育阶段资助政策实现应助尽助,20xx年以来全镇累计资助从学前教育到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454人次,“雨露计划”职业学历教育补助落实47人次,发放教育补助7。05万元。

巩固基本医疗保障成果方面:全镇脱贫户905户3209人,纳入监测范围的监测对象户58户124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100%;大病保险等医疗保障政策继续对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和返贫致贫人口实施倾斜支付164人;脱贫人口(含监测对象)慢病患者(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重性精神障碍等4种)家庭医生签约应签尽签、服务到位385人。

巩固住房安全保障成果方面:及时将动态新增危房和因灾致危农房等2户纳入改造范围,帮助居住在唯一住房为危房的农村低收入群体解决住房安全问题25户。

巩固饮水安全保障成果方面:20xx年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3个,目前均已完工,进一步巩固了全镇饮水安全保障问题,并建立了供水保障管护机制,明确管护责任人开展日常管护工作。

(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

全镇共落实易地扶贫搬迁户175户774人(其中2016年45户,2017年125户,2018年5户),所有搬迁户已搬入新居,驻村工作队通过实地核查因地制宜为易地搬迁对象户制定了行之有效的后续帮扶措施,确保搬迁户能“搬得出、稳得住”。安置区基层组织建设以及户籍管理、教育、卫生、不动产登记管理等公共服务运行进一步得到完善。

(五)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

项目库建设使用方面:建立了项目类别完整、储备充足的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库,20xx年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通过村民主评议公示申报、镇请示、县行业部门审核汇总后上报xx镇20xx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整合财政涉农资金项目库256个,录入项目库储备建设46个。

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方面:建立了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台账;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机制规范运行。

(六)落实脱贫人口小额信贷

1、对符合条件且有贷款意愿的脱贫人口(含监测对象)的贷款需求采取应贷尽贷,截至目前,20xx年全镇共发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41笔155。45万元,财政贴息9。54万元。

2、落实贷款风险防控和清收处置等责任,对我镇5笔6。74万元脱贫人口小额信贷逾期代偿资金进行了追缴,现已清收到位。

二、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一)认真组织乡村规划编制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方案(20xx-20xx年)》文件精神,我镇结合实际精心规划编制了《xx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方案(20xx-20xx年)》,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深入落实“三高四新”战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着力把xx镇建设成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幸福强镇”。

(二)竭力推动产业发展和促进就业

稳定粮食生产。1、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继续稳定粮食产能,确保全镇完成粮食作物播面3。万亩,总产量1。5万吨。其中水稻播种面积2。1万亩,玉米等旱粮播种面积1万亩以上。全面提升优质稻、特色杂粮生产能力,全镇粮食供给侧结构明显改善,品质安全水平明显提升,效益明显增强。2、为了坚决遏制耕地抛荒现象,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工作,从今年3月至8月在全镇范围内集中开展耕地抛荒专项整治行动,全镇共整治耕地抛荒面积651。98亩,为粮食生产安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3、为切实做好严格管控类耕地的污染防治安全利用工作,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粮食安全,根据我镇严格管控区划定核查底图对在管控区域范围内的周家人村,大洑潭村开展了摸底排查工作,对重金属镉污染区落实了严格管控区退出水稻种植改种措施,按照《xx县20xx年度耕地严格管控区退出水稻种植实施方案》的要求共完成改种玉米46。15亩,消除了粮食质量安全风险隐患。

开展六大强农行动。充分立足我镇实际,重点扶持特色主导产业,开展强农行动,确保乡村产业振兴落到实处。1、扶持以周家人村、大坪村、王家坪村为核心的优质柑橘基地、打造亮点工程。依托xx“经济林场”脐橙产业园,以周家人村、大坪村、王家坪村为核心打造“万亩”脐橙示范基地,辐射带动周边颜家人村、沙坪村、长冲村大力发展脐橙优势产业,通过“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形成产、消、售“一体化”的等色产业,实现农民稳定增收。2、扶持发展特色产业,打造xx特色品牌。以“两山一品,一带六化”为抓手,通过“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模式,积极培育壮大瞿家湾黄桃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锦沅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积极打造熊首山黄桃等品牌,因地制宜做大做强黄桃等特色农业主导产业。3、壮大和完善农产品加工业。以王家坪村柑橘加工厂为核心,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柑橘加工产业链,因地制宜做大做强柑橘特色农业,促进企业对柑橘加工、新包装、创品牌,提高销售价格,实现二次增值。4、是推进蔬菜种植产业发展,建设县城“菜篮子”。充分发挥桐湾溪村蔬菜基地、“老辉”专业合作社等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作用,进一步扩大全镇大棚蔬菜种植基地建设,实施标准化生产,创建绿色无公害品牌,提高蔬菜产量和品质。5、发展特色乡村旅游。以锦岩村为核心,按照锦岩塔生态文化公园建设规划,倾力打造以锦岩塔为中心,总面积27。66公顷的核心文化区,着力将锦岩塔生态文化公园建成4A级旅游景区。以锦岩迎客为主题,为游客提够特色接待服务,大力推进千福生态产业观光园建设,以现赏花卉、采摘鲜果为主题,打造丰富多彩、环境宜人的生态观光景区,满足各类游客学习、娱乐和健身需求。6、壮大乡村特色产业,推进“一村一品”示范村建设。以行政村为建设单位,充分发挥各村地域特色,以“一村一品”为发展路径,选准特色产业,集中连片开发,围绕特色产业建设引领带动全镇乡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狠抓农村转移就业。通过村评议公示申报、镇审核汇总上报,全镇共解决了乡村振兴特岗人员29人的就业问题,累计为29人发放了乡村特岗工资43。5万元。今年疫情期间,开展了“春风行动”现场务工就业招聘会,广泛宣传了各类就业政策信息、全力落实“两需求一贯通”工作,保持了全镇就业形势的总体稳定,脱贫户零就业家庭为零。

严格生态保护红线管制。根据中央、省市关于退捕禁捕有关文件要求,我镇继续严格执行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全力推进退捕渔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障、和住房保障等工作,加大力度、加快速度,全力推进重点水域禁捕禁捕退捕后续工作。

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20xx年完成陆家湾村、锦岩村、颜家人村“四好农村路”(乡镇通三级公路、旅游路、资源路、产业路)提质改造及长冲村农村公路安防工程等年度任务;全镇有xx镇卫生院和城郊卫生院2个公立乡镇卫生院,都有2名以上注册的(助理)全科医师;16行政村都挂牌成立了乡村卫生室,有1名以上合格的乡村医生(含派驻),制定了乡村小学优化提质工作方案并完成了20xx年度任务;农村互助养老服务设施村(社区)覆盖率是否达到30%;

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20xx年度xx镇改厕任务240座,已完成240座;进一步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收转运处理体系,农村生活垃圾统一由xx镇安排专人进行垃圾转运至县垃圾处理场,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化,积极开展“五治”专项整治行动,打造干净整洁、美丽宜居的农村生活环境。

建设乡风文明、推进乡村治理。xx镇16个村建立健全为民服务体系,建设标准化综合型文化服务中心,并均已修订完善和落实村规民约,进一步抓好文明乡风行动,积极倡导和培育社会文明新风尚,引导广大群众养成勤俭节约、文明高尚的健康生活方式,不断提升城乡社会文明程度,扎实推进文明xx建设。坚持“平安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通过广泛宣传动员、狠抓安全生产、全面加强综合治理等举措,凝聚人心、求真务实,积极创建平安乡村,保证社会和谐稳定,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推动全镇经济社会稳步发展。

(四)深化农村综合改革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按照“政策上坚决守住改革底线、尊重农民意愿、积极稳妥有序推进”原则,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按期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阶段性工作任务,从经济制度上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基础。着力抓好农村宅基地改革,严守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的底线,深入推进农村“空心房”整治,大力规范农村建房行为,明确了农户申请宅基地资格条件、用地面积、审批流程,一个“窗口”办审批。截至目前,全镇按照宅基地管理审批流程共审批符合条件的农村宅基地38宗。

狠抓村级集体收入。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促进农民增收、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力的重要抓手,通过“争取一批、盘活一批、拓展一批、用活一批”的“四个一批”工作法,截至目前,xx镇完全消除村集体收入“空壳村”,农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稳定增长。

三、强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保障

1、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责任制,镇党委、镇政府高高重视,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任副组长,镇其他领导班子成员为成员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镇乡村振兴办,由镇党委副书记任主任,负责乡村振兴全面工作,并根据全镇实际制定了《迎接国家后评估、省市实地考核工作方案》,按照指标达标责任清单进行了责任分工,明确了责任人,制定了倒排工期表进行全面整改落实xx镇党政一把手作为第一责任人,担任“一线总指挥”,健全完善站所联动、政策集成、资金聚焦、资源整合的工作机制,统筹谋划,注重协同性、关联性,整体部署、有序推进,做好帮扶政策优化调整工作。强化驻村帮扶、结对帮扶责任,狠抓问题整改,用心用情用力扎实开展驻村帮扶和结对帮扶工作,加强群众走访,落实帮扶措施,帮助贫困户排忧解难,提高群众满意度,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压紧压实监管责任,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精准监督、坚持抓常抓长、坚持标本兼治,扎实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治理工作,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截至目前,我镇未发现相关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

2、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选优配强村支“两委”成员。严格按照提高人选质量、规范换届程序、确保风清气正要求,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鲜明选人导向,选出好班子、换出新气象、激发新活力,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提供坚强组织保证。3月底,全镇22个村(社区)全部完成“两委”换届工作,班子成员139人中党员114人,占比82%,22个村(社区)中实现“一肩挑”,村(社区)干部高中文化以上113人,占比82。3%,40岁以下“两委”干部64人,占比46%(其中正职8人),执行能力得到提升。质量推动“五个到户”行动。镇村两级共召开“五个到户”部署会、推进会、培训会等47次、民情例会22次,组织4000余名党员干部、镇村社区干部职工、后盾单位干部职工等全覆盖,结对农户2万余户,印刷“五个到户”便民联系卡、登记卡、政策一览表9万余份,发放民情日记本4000余本,真正做到“干部沉下去、民情摸上来、问题化解掉、民心聚起来”,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4、加强驻村帮扶。截至目前,xx镇16个村实现驻村工作队全覆盖,并按照要求进行相应培训,驻村帮扶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组织保障。

20xx年以来,xx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依旧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如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产业薄弱,带动力不强;基础设施短板较多,特别是农村机耕道、渠道、电排等需要进一步完善;干部素质参差不齐,农村留在家里的人才少;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少,量不大。

下一步,xx镇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重要论述为指导,奋勇前进,开创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新局面。

篇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总结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20xx年,xx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党中央及省市县相关文件精神,严格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紧紧围绕工作任务,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一、工作举措和成效

(一)落实各级主体责任,确保工作有力推进。

严格落实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要求,立足村情实际,紧盯短板弱项,全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一是强化组织领导。研究制定了《xx镇乡村振兴年度工作计划》,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镇长为双组长的xx镇镇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任务措施、细化了责任分工,摸清了现状、找准了短板、提出了措施,形成一村一工作方案,为乡村振兴工作指明了方向和路径。二是落实推进机制。认真落实包保推进机制,10个村党组织积极主动联系包保领导和省市县帮扶单位,充分发挥包保领导的推动力、组织力、号召力和帮扶单位的资源、资金、职能优势,有效解决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建设等方面的问题,有力推动了乡村振兴工作任务落实落细。三是强化督查指导。镇人大、镇纪委立足10个村目前现状,紧盯短板弱项,及时跟进督查10个村工作开展情况,以督查倒逼工作责任落实、任务落细、措施见效;同时,镇属各职能部门经常性下沉指导、现场谋划,确保了乡村振兴示各项工作工作按照既定措施和目标有序推进。

(二)健全防返贫动态监测机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狠抓“四个不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升脱贫质量,对标对表后评估各项内容和指标,组织开展“大走访、大排查、大整改”等活动,发挥好全镇244名网格员作用,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开展定期检查、动态管理,重点监测其收入支出状况、“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状况,合理确定监测标准。由党委副书记督促抓落实,同时要求班子成员深入所包乡村,调研解决衔接工作中的难题,扎实抓好各级反馈问题的整改工作,使主体责任、整改责任、行业责任落到实处。xx镇现有脱贫户2256户7572人,监测户64户242人,其中未消除风险的监测户1户4人。

(三)做好乡村振兴项目文章,建立融合发展体系。

20xx年中央、省、市、县各级衔接资金共安排我镇到镇到村项目20个、资金987。5485万元,其中基础设施项目13个,到村产业项目7个。结合“一村一品”和村情实际,xx村、xx村继续大力发展茶叶这一优势产业;xx村依托区位优势,大力发展露地蔬菜种植业;xx村、xx村、xx村充分发挥环境优势,采摘园、农家乐已初具规模;天光村、同义村山高水净,黑山羊、小黄牛养殖已成特色;天桥村、禅源村在原有特色种养业的基础上继续扩大规模,发挥效益。20xx年乡村振兴项目库我镇共规划项目57个5439。46万元,其中产业项目29个2281万元,基础设施项目20个2829。71万元,人居环境整治项目(美丽乡村自然村建设)6个280万元,教育资助项目2个48。75万元。

(四)环境整治提质增效,建设美丽移居新农村

一是移民资金助力环境整治。20xx年第一批移民后扶资金有效解决了我镇环境综合治理资金不足的问题。xx村村庄整治工程、xx村幸福河湖工程、羊河村天桥村美丽乡村自然村建设工程等项目800余万的投资,大大提升了我镇人居环境整治的成效。二是改厕工作持续推进。我镇今年已完成了393户改厕,全部采用砖砌式三格式化粪池,由第三方统一实施,最大程度保证了工程质量和进度。三是“三边三线”治理见成效。全力推进“三边三线”治理工作,广泛宣传,组织党员群众积极开展村庄整治工作,对辖区内主干线屋场、路边沟渠、公共场所等集中整治,截止12月中旬,已发放宣传资料2500余份,组织2400余人次。我镇还设置了人居环境红黑榜,创建评比美丽庭院,发挥村级优势,形成了全民参与的良好局面。

(五)发挥人才关键作用,激活“存量”扩大“增量”

立足“人是第—资源”理念,充分激发农村现有人才活力,畅通各类人才、智力、技术下乡通道,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一方面,加强优秀青年人才储备。大力加强优秀青年人才储备,鼓励有文化的年轻人返乡创业,积极吸纳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致富带头人到村任职,加强村级带头人和后备人才队伍建设,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的人才保障,增强了乡村振兴的信心和底气。另一方面,加大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加大乡村人才培育力度,在培育科技致富人才、农业致富带头人、能人巧匠等本土人才上下功夫,挖掘乡村旅游、农技推广、乡村治理、传承和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各类人才,先后多次组织本土人才和村民群众进行技能培训,先后培训瓦工30余人次,培训家政、编织、餐饮等等400余人次,受益人群达500余人,有效提高了村民群众自我发展能力,扩大了乡村带动致富伍。

二、不足之处

一是农业产业链条不够完善。虽然培育发展了茶叶等本土特色农产品,但基本上以供应原料、加工销售初级产品为主,没有形成产出、加工、储存、运输、销售一体化的完整产业链,导致产品附加值低,直接带动农户增收作用不明显。

二是人居环境整治存在短板。个别居民群众环境与健康意识较差,对不良生活习惯缺乏改变的能动性,对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认知不够,人居环境整治“主人翁”意识不够;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及农村保洁员配备不足,资金保障有限,长效管护机制还有待完善,远远不能满足群众生产生活需要。

三是旅游业带动效应不够明显。依托花亭湖、狮子山发展了农家乐等旅游业态,但由于受到后续资金匮乏、基础设施不完善、旅游项目单一等因素,加之受疫情等其他因素影响,对游客的吸引力不强,乡村旅游发展效益不佳。

四是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够有力。虽然10村村集体经济均达到了30万元以上,但基本以光伏为主。由于无优势资源、无固定资产、无集体积累,加之受地域限制、经济基础薄弱等因素制约,导致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乏力的问题仍然存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后劲不足。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围绕“产业兴旺”要求,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依托乡村振兴产业发展项目,结合全镇产业优势和资源特点,围绕培育壮大具有区域特色的主导产品、支柱产业和特色品牌,扶待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实施“互联网+农业”,积极发展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和引进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做精做细黄茶、油茶等优质特色农产品及精深加工,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全面提高农民收入,拉长产业链接、要素链接和利益链接。

(二)围绕“乡风文明”要求,深入实施文化引领战略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把核心价值观与规章制度交汇相融,教育引导和规范约束村民言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坚定信念,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大力开展移风易俗行动,坚决遏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抵制封建迷信活动,不断提升农村整体文明程度。

(三)围晓“生态宜居”要求,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

持续实施农村房屋拆改建行动,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持续改善和巩固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常态化开展河湖“清四乱”整治行动,切实强化对农村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治理;大力实施村庄绿化,建立健全村庄绿化长效管护机制,逐年提升集中居住点绿化率、亮化率、硬化率。

(四)围绕“生活富裕”要求,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坚持把乡村振兴作为脱贫攻坚的“升级版”,作为“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坚持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责任、脱贫不脱帮扶,把防止返贫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提高脱贫质量,巩固脱贫成果,持续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坚持党建引领,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加快变革乡村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相对滞后的现状,倾力打造出一批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品牌响、效益好的农业集体产业项目,从根本上为广大农民群众实现生活富裕提供有力组织和经费保障。

(五)围绕“治理有效”要求,健全乡村治理体系

全面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充分发挥村级带头人的引领作用,全面提升村干部素质能力,健全完善村干部日常管理;全面提升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水平,确保基层党组织全面过硬、全面进步;扎实开展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村监会、协商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作用,推动乡村现代化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全面提升。

篇五: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总结

一、基本情况

xx村位于xx区南部,xx乡东北部。全村总面积5。5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950亩,目前全村总户数532户,总人口1915人,辖11个村民组。

二、工作开展情况

1、坚持脱贫不脱政策、不脱帮扶,坚持扶上马送一程。第八批选派帮扶干部已驻村,继续发挥单位包村干部包户结对帮扶优势,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2、调动能人大户、发展能手、农民合作社等各类经营主体帮带热情,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事业;开展党员带动脱贫户“联帮工程”;充分发挥一村一品、扶贫基地示范带头作用。

3、落实脱贫户“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帮扶措施和“三级管理、三段防控”管控,开展“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常态化评估。

4、20xx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问题整改情况。村党支部于xx月xx日召开支委会,深入研究,认真排查,共认领三大类计11个问题,我村坚持边查边改工作思路,分门别类采取针对性措施,目前已全部整改到位。在落实整改的过程中,不仅对已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整改,而且举一反三,以改促进,进一步将工作推深做实。

5、全面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集中排查工作,以家庭为单位,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纳入重点监测帮扶对象。

6、开展脱贫人口动态调整,年初脱贫户110户337人,上半年脱贫人口自然减少(死亡)4人,自然增加(嫁入)2人目前系统脱贫户110户335人。

7、扶贫档案归档管理。完成全村110户脱贫户户档资料归档和2014-20xx年度村档资料归档。

三、帮扶措施落实情况

1、产业帮扶:

(1)到户产业:20xx年发展特色种养殖产业29户,包含养殖鸡鸭(鸽)4150只,鹅154只,生猪102头,能繁母猪7头,虾15。5亩,预计财政奖补资金8。14万元。户用3KW光伏电站30户,持续发挥效益,户均增收约3000元每年。

(2)到村产业:村级60KW光伏电站和户户联建90KW光伏电站,20xx年预计收益和上年度转结总额128768。46元,扣除光伏电站土地租金、运维管理等必要费用支出3045元,剩余125723。46元,计划用于贫困人口承担13个公益岗位(光伏电站管护员1名、道路维护员12名)的工资81900元,占比65。14%;用于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劳务费用支出40000元,占比31。82%。

2、就业帮扶:20xx年就业技能培训4人、补贴4人,培训期限20天,补助资金1200元/人(标准为60元/天/人);保洁员3人,月工资1380元。

3、健康帮扶:2016年及以后脱贫户75户201人,开展家庭医生签约、履约服务151人;代缴20xx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费用201人。2022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正在缴纳中,暂不计数。

4、智力帮扶:20xx年春学期建档立卡家庭在校生共64人,其中学前幼儿教育9人,小学16人,初中15人,高中12人,中职2人,高校10人。学前教育资助、义务教育两免一补、高中生国家助学金和减免学费、申报春学期职业教育“雨露计划”资助8人。

5、生态扶贫:公益岗位生态护林员3人,工资每人每年7700元。

6、金融帮扶:20xx年1户脱贫户贷款3万元到期,已提前还款;存量贷款14户53万元,正发挥效益。

7、社保兜底帮扶:特困供养户19户20人,月补助资金计16380元;低保户29户61人,月补助资金计24804元。

四、下一步打算

1、继续争取各项帮扶政策和资金投入,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2、积极谋划村级集体经济项目,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积极推行“三变”改革,盘活集体资产,力争村集体经济收入逐年稳步提升;

3、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积极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积极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努力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奋斗目标。

篇六: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总结

根据《20xx年度xx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工作方案》(xx农工办[20xx]55号)文件精神,现将我局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强化科技扶贫

我局坚持贯彻科技扶贫相关文件精神,强化县域科技扶贫工作,对全县28个贫困村实行科技特派员结对帮扶。出台《xx县科技特派员资金管理暨绩效考核办法》(xx科技经信[20xx]19号),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以奖促升。全年带动贫困户813户,带动贫困户增收228。65万元,引进新品种20个,引进新技术24项,创办科技扶贫基地12个,服务农村合作组织75个,举办科技培训69次,累计培训2470人次。

二、实施科技项目

一是进一步加强涉农企业的产学研合作,目前古南丰、柏维力、彩枫农林等企业与江南大学、南京林科院合作进一步深化,古南丰黄酒减少沉淀工艺研究项目、柏维力水溶性vc泡腾片的研究与产业化、彩枫农林“娜塔莎”枫树新品种研究,均取得突破,古南丰、柏维力分别获市科技计划立项。

二是指导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开展各项工作。宏云制茶科技特派员工作站与安徽大学共建黄魁茶病虫害全天候监测站,有效预防了病虫害大规模的发生,并对黄魁茶种植大户进行技术培训,解决5名贫困户就业问题,并收购贫困户茶叶。

三、推动科技下乡

一是加强宣传。联合县委宣传部、卫计委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向村民宣传科技知识;科技活动周,组织动力源、国肽两家高新技术企业,对社会免费开放高企研发平台,并组织xx科普馆对外开放。二是农技推广。我局连续两年将省支持科技创新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拨付农业农村局,用于共同推广农业新品种、农业新技术。截至20xx年底,全县农机总动力达40。55万千瓦。全县机械耕整、小麦、水稻机收机械化水平均达到99。5%以上,全县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6。5%。建设5000亩以上优质专用水稻单品种规模化种植示范点4个,持续推进我县水稻种植产业转型升级。

篇七: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总结

(一)落实“四个不摘”,提高政治站位。

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起步之年,我们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做到思想不松、力度不减、标准不降。

一是不摘责任。及时组建乡村振兴局,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纳入乡村振兴工作一体推进、一体谋划,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构建起“三级书记主抓、党委政府同责、部门合力共为、镇村推进落实”的责任体系。

二是不摘政策。继续强化政策保障,相继出台《关于加快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方案》等18个政策性文件,按照“接续保留一批、调整完善一批、有序退出一批”的思路,延续产业、就业、消费、金融等现有政策总体稳定,稳妥落实教育、医疗、住房、饮水安全等民生保障普惠性政策,避免因政策取消或政策变化降低脱贫成色。

三是不摘帮扶。持续开展驻村帮扶和定点帮扶工作,向63个脱贫出列村、3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和3个乡村振兴重点推进村(其中类型重合的1个)选派第八批干部204人,接续推进乡村振兴。保持“市、镇、村”三级乡村振兴干部队伍总体稳定,要求帮扶责任人和村包片干部按季开展走访,巩固脱贫后续帮扶成效。截至目前,全市共有7938名帮扶干部结对帮扶脱贫户36970户、边缘易致贫户1385户、脱贫不稳定户351户、突发困难户29户。

四是不摘监管。出台《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规范资金项目使用管理,依托资金动态监管平台系统,对项目资金实行全程跟踪问效,确保衔接资金花的高效、用的安全。持续加强作风建设,深入推进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治理,坚决查处漠视群众利益和侵占损害集体资产的违纪违法行为。今年以来,我们共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2件,处理2人,其中给予党纪政务处分2人。

(二)围绕“四个聚焦”,防止返贫致贫。

坚持防范为先、因户施策,在动态监测上健全机制,在核心指标上全力保障,在精准帮扶上持续发力,在反馈问题上全面整改,防止返贫致贫现象发生。

一是聚焦动态监测防风险。印发《关于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的指导意见》,强化及时预警和提前帮扶。1。健全网格化监测机制。建立“市、镇、村、组”四级网格,全市8839个网格实现全覆盖监测。2。加强涉贫数据共享预警。依托省脱贫攻坚大数据管理平台,与教育、医保、民政等部门建立信息共享和预警机制,截至目前,共筛选预警人员名单872人,摸排因病达到预警标准275人,及时纳入防返贫帮扶救助范围。3。开展常态化走访摸排。严格落实帮扶责任人季度走访制度,对帮扶和联系对象家庭因病、因灾变化信息及时掌握、及时反馈、及时更新。截至目前,新识别三类监测户47户,风险回标11户,均已落实针对性帮扶措施。

二是聚焦核心指标强保障。持续巩固“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1。在兜底保障上“应兜尽兜”。全面实现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城乡统筹”、“应保尽保”,兜牢民生保障底线。截至11月底,全市发放城乡低保对象3。56万人低保资金1。58亿元,发放特困供养对象6337人特困供养资金4300。91万元;临时救助1636人次,发放资金233。01万元;发放散居失能特困人员518人、困境儿童516人委托照护补贴93万元;为特困供养对象购买住院医疗护理保险(140元/人/年),共赔付金额45。03万元,有效解决特困供养人员住院期间的照料护理问题。2。在教育保障上做到“应助尽助”。全面落实脱贫家庭学生资助政策,不让一个孩子因贫辍学。今年以来,共资助脱贫家庭学生8463人,发放资金1478。31万元;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953人,发放资金915。67万元;1913人次获得“雨露计划”资助286。95万元。3。在医疗保障上做到“应保尽保”。对有诊疗需求的脱贫人口做到“应签尽签,签而有约”,今年全市累计签约家庭医生服务3。38万人。认真执行医疗救助政策,累计为脱贫人口补偿医疗保障资金1。82亿元。4。在住房保障上做到“应改尽改”。出台《无为市农村低收入群体等重点对象住房安全保障工作实施方案》,确保群众住房安全有保障全覆盖。截至目前,共完成农村低收入群体危房改造184户,发放补助资金232。2万元。5。在饮水安全上做到“提质提标”。深入开展农村供水工程水质提升专项行动,建立水质监测体系,实施供水单位水质考核奖补政策,确保今年以来水质合格率均达100%。

三是聚焦帮扶措施抓落实。年初,对所有脱贫户、监测户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因户因人精准制定“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对有劳动能力的脱贫户、监测户,以产业就业促进稳定增收;对丧失劳动能力的,以兜底保障为主,全市脱贫户户均帮扶措施达到7。37项。截至目前,所制定的各类到户帮扶措施已基本落实到位,全市脱贫户、边缘易致贫户、脱贫不稳定户家庭人均纯收入分别达13557元、11460元、11424元,牢牢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四是聚焦反馈问题督整改。针对中央巡视和省2020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暗访、督查反馈问题,我们坚持问题导向,统筹推进、一体化整改。1。高站位抓整改。成立中央巡视反馈脱贫攻坚问题整改工作领导小组,由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任“双组长”。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先后专题听取研究2次,专题调度2次,切实推动问题整改落实。2。严责任抓整改。对中央巡视及省考核反馈问题一体化推进整改,共梳理出2大类10个方面的问题,制定了31条整改措施。实行清单式管理、销号式推进,切实把整改责任压实到岗、传导到人,至5月底全部整改到位。针对省暗访调研发现4个方面8个问题,在立行立改的同时,举一反三,对类似问题在全市范围内进行排查。3。真督导抓整改。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先后20次深入基层一线,督导脱贫攻坚问题整改落实,开展了4次集中督导排查,及时下发《督查通报》,共发现问题1895个,目前已全部整改到位。

(三)突出“四个强化”,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我们千方百计保障财政资金投入,推进富民产业发展、促进稳岗就业、强化社会帮扶,促进贫困群众稳定增收,确保脱贫成果成色更足、质量更高。

一是强化资金投入。为保障财政投入稳定增长,项目资产持续收益。1。加大资金投入。统筹各级财政衔接资金3。87亿元,其中今年共争取中央、省级和芜湖市级财政资金2。44亿元,其中央0。43亿元、省级0。34亿元、芜湖市级1。67亿元,市本级安排1。43亿元,安排产业类项目财政衔接资金2。04亿元,占比52。7%。2。加快拨付进度。今年实施财政衔接资金项目170个,目前已全部竣工,资金全部支出。3。加强资产管理。对2013-2020年扶贫资金形成的项目资产,按照公益性、经营性、到户类资产清查建账,全市各级扶贫项目资产总规模12。71亿元,其中公益性资产8。84亿元,经营性资产1。9亿元,到户类资产1。97亿元,为脱贫户、村集体特别是出列村扶贫资产持续收益提供了保证。

二是强化产业带贫。始终把产业帮扶作为稳定脱贫根本之策。1。园区带动。巩固建设63个特色种养业示范园区,带动村集体增收超200万元,带动脱贫人口务工就业200人以上,人年务工收入超5000元。2。项目支持。投入财政衔接资金1。82亿元,实施22个农业特色产业发展项目,每年带动村集体增收1100万元,带动500个脱贫人口年增收超5000元。3。奖补激励。安排产业奖补资金956。6万元,帮扶5759户脱贫户、边缘易致贫户自种自养发展产业,户均奖补达1600元。4。信贷扶持。发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1703户、8467万元,用于脱贫户和带贫主体产业发展。

三是强化稳岗就业。落实就业优先政策,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1。就业服务。以“带企业下乡,送岗位上门”形式,举办各类招聘会197场,现场参加群众3500多人。2。技能培训。开设10期脱贫稳就业培训班,培训脱贫人口373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155。4%。3。劳务输出。协调帮扶脱贫人口返岗就业4。42万人,完成目标任务105。56%,其中外出就业2。9万人。4。开发岗位。开发622名乡村公益性岗位用于安置脱贫人口,人均年增收4800元。10家就业帮扶车间、59家就业帮扶基地,共吸纳脱贫人口561人就业,人均年增收18000元。

四是强化社会帮扶。汇聚社会力量参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1。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继续动员企业开展社会帮扶,“尚纬扶贫基金”今明两年每年继续安排200万元资金,重点用于边缘易致贫户和突发困难户社会帮扶救助。此外,各镇也设立了社会帮扶基金,总规模达770万元。2。用好“中国社会扶贫网”平台。开展社会爱心物资对接服务,今年累计发布物品和资金需求1。84万项,对接成功1。79万项,受捐金额70。8万元,对接成功率97。1%。3。巩固“消费帮扶”成果。继续开发系列消费帮扶产品,开展农产品产销对接“八进”行动。全市建成消费扶贫地方馆2个、企业馆6个,线下专区14个、线上专区5个,扶贫专柜15台,108家经营主体261个产品被列入《全国帮扶产品目录》。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共帮助脱贫户、带贫主体销售农副产品近2亿元。

(四)狠抓“四项重点”,全面推进乡村建设。

以乡村建设“四项重点”为突破口,扎实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努力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

一是狠抓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城乡供气、供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公共交通等基础设施“五个一体化”建设进程。安排财政衔接资金4182万元,新修建“四好农村路”59条68。5公里,进一步改善了农村地区交通条件。投入2332万水利衔接资金,实施严桥镇湖塘圩站、红庙镇骆家塅站2座泵站更新改造。投资6522万元,续建基建类电网项目11个、新建65个,人民群众幸福感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是狠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今年以来,重点对城乡结合部村庄、中心村边缘地带、主干道两旁村庄三个重点区域的农户庭院和房前屋后等开展专项整治,共清理沟塘1500口,拆除乱搭乱建856户,9。2万吨农村生活垃圾全部进行无害化处理、处理率达100%。21个省级美丽乡村全面实施,7000户农村厕所改造任务全面完成,并推动形成长效管护机制。

三是狠抓基层基本公共服务。持续推进农村中小学优化布局调整,不断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今年共有460名教师参与交流工作。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完成111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任务,乡村医生岗位技能培训475人。围绕庆祝建党100周年,广泛开展城乡联动的文化结对、培训辅导、文艺演出等活动,累计举办300余场活动。

四是狠抓宣传报道树典型。采取多种方式宣传我市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及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今年以来,推送各类典型事迹和案例75篇,在各类媒体刊登相关信息503篇。围绕“感恩共产党奋进新时代”主题活动,邀请央媒省媒记者走进黄汰村,报道黄汰村依靠特色产业,打造“花果之乡”走出一条繁荣振兴的致富路等。在特色产业、医疗保障、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等方面总结提炼,先后推出“四带一自”特色种养业发展,推进“三医联动”改革,打造“381”工作法、下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三步棋”等典型,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有益经验。

篇八: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总结

按照通知要求,现将今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做法

今年以来,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规模性返贫作为底线任务,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扎实推动各项重点工作,全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开局良好、推进有力。

(一)压紧夯实责任,系统部署推进。坚持“三级书记”抓振兴和“一办十四组”推进机制,县委、县政府先后36次召开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和巩固衔接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部署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压实县级领导包镇(街道)责任、部门行业主管责任、镇(街道)主体责任、帮扶单位包抓村(社区)责任、帮扶干部帮扶责任,形成“人人要担责、人人必尽责”的责任落实体系。及时编制全县巩固衔接专项《规划》,制定《实施方案》和行业部门《责任清单》,明确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细。突出“好中选优、优中选强”,在原110支驻村工作队的基础上增设8支驻村队伍,做到科学选派、精准“安窝”,全县调整选派118名驻村第一书记和257名驻村队员,确保驻村帮扶力量只增不减。

(二)守牢底线任务,防止返贫致贫。制定《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工作实施方案》,强化监测预警响应,落实针对性帮扶措施,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以“清单制+责任制”方式推进问题整改,县级行业部门每月开展一次数据集中比对,定期入户核实疑似风险点,逐一明确责任人和整改时限,实行销号管理,推动问题有效解决。细化《防止因灾因疫返贫致贫十六条政策措施》,积极应对灾情疫情影响。截止xx月xx日,累计纳入“三类人群”1466户4609人,占脱贫人口5。32%。今年新识别纳入“三类人群”761户2295人(脱贫不稳定户241户679人,边缘易致贫户117户303人,突发严重困难户403户1313人)。

(三)狠抓产业就业,促进群众增收。一方面,不断壮大特色产业。以有机产业为引领,依托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全力打造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打好“朱鹮”“有机”牌,壮大“米、果、药、畜、菌”五大主导产业,累计认证有机生产企业35户、有机产品15大类85种14。42万亩,有效带动群众增收。坚持“应贷尽贷”,精准摸排投放,截至xx月xx日,全县新投放小额信贷1648笔(户)5408。5万元。另一方面,持续抓好稳岗就业。围绕“稳岗就业、提技赋能、返乡创业”等重点任务,扎实做好脱贫人口就业跟踪帮扶。截至10月底,累计实现脱贫劳动力就业46753人,其中:乡村公益性岗位兜底就业5706人,职业技能提升培训2032人、创业培训339人;今年新认定社区工厂9个、就业帮扶基地2个,累计建成社区工厂27个、就业帮扶基地19个,认定创业孵化基地4个。

(四)用好衔接政策,巩固拓展成果。一是健康帮扶方面。严格实行脱贫人口先诊疗后付费、免收住院押金等政策,提供一站式服务、一窗口办理、一单制结算便民服务。落实落细医保“三重”保障制度,实现“高糖结精”慢病随访率、大病救治率两个100%。二是教育帮扶方面。实行网格化管理,明晰“七长”责任制,确保“零辍学”和精准资助不漏一人。2021年共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31186人次1730。49万元,其中资助“三类人群”家庭学生812人次40。23万元。三是安全住房方面。开展常态化住房安全动态监测,明确危房改造补助政策,全力推进农户住房安全有保障。今年全县唯一住房因灾受损135户(C级62户,D级73户),目前均已落实安全住房。四是安全饮水方面。把牢安全饮水达标四项标准,先后投入资金2631。8万元,实施农村饮水安全提升工程,全部竣工投用。积极应对汛情影响,投入资金660。7万元,修复供水工程103处。五是兜底保障方面。全县农村低保保障7371户15381人,累计发放低保金6434。07万元;特困供养1538人,发放资金1087。33万元;临时救助3839人次,发放资金489。11万元;残疾人两项补贴16603人,发放资金1529。11万元,筑牢兜底根基。六是深化社会帮扶。加大消费帮扶力度,通过企业“线上线下”销售、干部职工采购等,累计销售农产品金额达1。95亿元。全力推进定点帮扶工作,全年实施中央定点扶贫项目13个,投入资金640万元;实施苏陕对口协作项目24个,资金5941万元,已全部开工建设。

(五)建项目强管护,提高使用效益。一是强化资金保障。制定《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管理办法(试行)》,明确资金使用范围、项目补助(奖励)标准等。2021年计划整合资金3。17亿元,已整合到位2。92亿元,占计划92。09%;完成支出2。34亿元,支出进度达80%,其中财政衔接资金到位1。92亿元,支出1。65亿元,支出进度达85。7%。二是强化资产管理。稳妥推进扶贫项目资产确权登记和资产移交,建立扶贫资产台账,出台产业项目资金管理《问题整改导引》,从项目建设、资金管理、资产权属、绩效评估等方面进行详细指导,目前共确权资产24。2亿元。强化公益性资产维护,健全完善基础设施管护制度,做到制度健全、职责明确、管护到位。三是强化项目建设。进一步规范项目建设程序,制定《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及涉农整合资金项目管理办法(试行)》,持续加大项目建设投入力度,2021年列入整合资金实施的1015个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已完工894个。

(六)全面过细排查,提升工作质量。一是不厌其烦排查。制定《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回头看”》《六查六问》《“六查六问十八核”》等方案,组织各级干部对全县所有农户开展多轮次拉网排查,做到全覆盖、无死角。二是脚步丈量民情。印发《持续做好三级书记遍访工作的通知》,召开全县遍访工作推进会,压实主体责任,从严从实开展遍访,倾听群众心声诉求,实干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三是举一反三整改。出台问题整改《工作导引》,按照“县级领导牵头抓总、镇(街道)部门各负其责、乡村振兴局督查指导”的思路,制定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全力推进整改。今年以来,中省反馈问题认领120个,目前已整改到位102个,其余18个需长期整改的问题正在按照相关要求整改落实。

(七)严肃督导问效,强化作风保障。一是持续改进作风。深入开展“干部作风大整顿、明责践诺创一流”作风整治活动,强化“三聚三查”,实现“五个过硬”,以最强决心、最实作风、最严纪律,确保巩固衔接各项工作落实落细落小。二是扎实开展培训。围绕抓党建促振兴、防返贫动态监测、驻村帮扶等5个方面,逐镇(街道)分层分批开展培训,实现干部培训全覆盖。印发《巩固衔接政策汇编》“口袋书”、《应知应会》“明白卡”1万份,随机对镇(街道)、部门干部进行闭卷测试,以考促学,以学促干,确保做到“一口清”。三是巡回督导问效。由纪委监委、组织部、督查办和乡村振兴局组建联合督导组,按照“每天有问题、每周有通报”的要求,开展常态化督导暗访,对工作不在状态的及时提醒、督促纠正,发现问题现场交办、限期整改、跟踪问效。

二、经验成效

我县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创新,总结出了一些好的做法,形成了一些经验亮点,得到了各级的一定认可。

(一)“三个结合”做实动态监测帮扶。一是排查和比对结合,摸清问题。畅通农户申报渠道,在县、镇、村三级创新设置“防返贫风险申报窗口”。划小网格单元,全县选聘网格员3309名,实现所有农户全覆盖。抓实日常监测,网格员每周进行排查并上报结果。做细数据比对,建立18个部门监测预警联动机制,每月进行比对分析,确保风险发现及时、准确。二是研判和核查结合,对症下药。针对疑似风险点,实行“两研判、两核查”机制,村级初步筛查研判,制定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镇级对返贫致贫风险和帮扶措施进行综合研判,反馈行业部门进行核查,成立县级工作组入户核实,确保纳入精准、措施精准。三是交办和回访结合,确保成效。对纳入对象实行问题、责任和措施“三张清单”管理,明确责任人和帮扶措施。乡村振兴局采取电话回访或实地核查的方式跟踪问效,确保风险及时消除、问题有效解决。

(二)“五措并举”提升搬迁后扶成效。一是兴产业增岗位。在全县34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周边创办社区工厂27个,就近安置劳动力1977人;建设农业产业园28个,吸引附近群众就近务工增收。二是强指导促就业。由网格员精准摸排搬迁群众就业需求,建立就业信息动态管理台账,“点对点”精准推送务工信息,开展创业指导培训,确保有劳动能力家庭至少一人就业,今年全县搬迁群众就业5392人。三是强基础补短板。建立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库,储备项目33个,计划总投资1260万元,逐步消除公共服务短板。改扩建磨子桥移民点中心小学,新增学位400个,满足搬迁群众适龄儿童就近入学。四是畅渠道优服务。实行易地搬迁点驻村帮扶全覆盖,在各安置点设立便民服务窗口或专岗,实现医保缴费、创业就业补助、交通费补助等在安置点“一门受理、协同办理”。五是细管理促融入。加快便民服务体系建设,县级点实行社区化管理,镇级点采用村组挂靠模式,配套超市、便民服务点,促进搬迁群众尽快融入城镇生活。

(三)“多向融合”增强产业振兴活力。坚持“绿”字为先,有机引领、转型升级,以“六区联建”为抓手,按照“农文旅融合”的发展思路和“园区+合作社+基地+农户”联建的模式,大力实施黑米提升、果业扩展、食用菌提质、药材突破工程,培育壮大特色支柱产业。累计发展黑谷种植5万亩,猕猴桃、柑桔等果业12。5万亩,食用菌20万架850万袋,中药材13。1万亩,稻渔综合种养2050亩。龙亭田园综合体“荷蛙鱼”共生养殖项目得到省市领导充分肯定,汉中市生态养蛙产业创新联盟成立大会在洋县召开。深度挖掘朱鹮生态和文化内涵,成立全球朱鹮保护联盟,做强朱鹮文化IP,打造“农文旅融合”精品项目,开展朱鹮有机产品展销活动,提升产业附加值。洋县产业发展模式先后在光明日报、省市乡村振兴微信公众号刊发。

三、存在问题与不足

一是全县以有机产业为引领的“1+5”扶贫产业格局基本形成,有机产业得到一定发展,但是有机产品缺少实力强劲的市场经营主体或龙头企业实施深加工,产业链不长,产品附加值较低,市场拓展缓慢,“优质不优价”问题依然突出。二是部分群众对基础设施建设意愿强烈,尤其是对通组路、入户路期盼较高,但县级财力有限,只能逐年予以解决。

四、下一步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战略目标,以建设国家优质生态产品供给基地为引领,以防止规模性返贫为底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为突破口,以‘三个过硬’为保障(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总体思路,扎实做好谋规划、守底线、抓衔接、促振兴各项工作,推动乡村振兴高点起步、高位推动。

一是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健全完善防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抓实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排查、精准化帮扶,确保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落细教育、医疗、住房以及兜底保障等政策,健全水电路讯等基层设施管护长效机制,深入推进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巩固好“两不愁三保障”成果。

二是进一步抓好产业就业。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落实消费帮扶、小额信贷、互助资金等政策,培育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深化“一套账单明任务、六个平台促落实、一套机制强推动”的“161”就业帮扶模式,抓实稳岗就业,促进更多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三是进一步加强乡村建设。强化规划引领,持续改善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以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十镇创优、百村示范、千村整治”行动为抓手,深入开展村庄环境清洁美化活动,加快推进农村改厕工程,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和水平。

四是进一步强化基层治理。突出党建引领,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建强战斗堡垒,切实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动能。加强平安洋县建设,深入开展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让群众的安全感更加充足。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载体,“洋州新风”建设为抓手,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弘扬文明乡风。

五是进一步强化机制保障。不断健全完善“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和“一办十四组”工作推进机制,夯实各级工作责任,强化统筹联动,形成工作合力。持续深化作风建设,严肃查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为各项工作落实落地提供坚强保障。

相关热词搜索: 脱贫 攻坚 工作总结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总结(8篇)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总结(精选8篇) 乡村振兴帮扶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