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城玮文档网 >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艺术课程标准版学习体会(12篇)(范文推荐)

艺术课程标准版学习体会(12篇)(范文推荐)

时间:2023-02-12 16:15:05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艺术课程标准版学习体会(12篇)(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艺术课程标准版学习体会(12篇)(范文推荐)

篇一:艺术课程标准2022版学习体会

通读课程内容,美术课程主要以四大类的艺术实践为基础,这与我们现行教材结构大致相同,但新课标目标指向更加明确,它将每个实践部分又细化为四项学习内容,再按学段将16项学习内容嵌入学习任务中,一一对应。

值得注意思考的是,之前我在这四类的教学中,关联不是很大。比如我在“欣赏·评述”时,着重让学生学会用美术语言去欣赏、感知作品,表达感受和想法,而不会让学生尝试动手;“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时,我更关注学生的动手操作实践能力,审美感知和文化理解只略带而过。

新课标对应的第三、四阶段,学生的学习任务有创编校园微电影,传承传统工艺的等,这些对于我们实施起来还是有些阻碍的。在艺术进中考背景下,创编微电影就显得有些鸡肋,我所在地区教师一般忽略。而传承传统工艺,只适合于纸上谈兵,对于农村初中来说,客观条件受限制,只能通过视频,或以简代繁等方式,让学生适当参与体验,艺术实践效果大打折扣。

最近研读新课标,我会在课堂上融入新的理解。如今天讲七下《多变的色彩》,我会有意识地让学生用所学知识技能同时结合生活,互动开展情境教学,如衣饰色彩搭配灯等,采用项目化课程、问题情境大单元教学,完成学习任务,最终提升核心素养。

篇二:艺术课程标准2022版学习体会

总目标包含五点。第一、二、三点分别对应新课标艺术课程核心素养中的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和创意实践。第四、五两点关于文化理解更为具体。要求学生感受、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先进文化。同时要学会尊重理解包容不同国家的文化,体现文化的多样性。让学生领会艺术对文化发展的贡献价值,坚定文化自信。

学段目标分为四个学段。第一学段为1-2年级。让学生感知和认识身边的美,体验传统工艺,增强民族自豪感,在活动和游戏中初步形成美的意识,这一学段偏于审美感知;第二学段为3-5年级。要求学生能利用所学技能创作作品,并参与交流,初步体会艺术能美化生活;第三学段为6-7年级。这有些出乎我的预料,但又觉得是必然的,这意味着小学与初中的无缝衔接。这个学段已不满足于国内,要求学生领略世界美术的多样性差异性。同时,创意实践创意表达能力需要提升,要求学生根据周围生活环境,能创作作品,增强社会意识,强化学科融合,提升综合探索能力;第四学段为8-9年级。这个学段与前三个最大的不同是除了音乐、美术之外,还有舞蹈、戏剧和影视。其中美术目标是重视中国古代经典美术作品,以及革命、建设、改革的美术作品,了解非遗,继承发展文化遗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四个学段对教师是不小的挑战,创新守正,活到老学到老,作为一名美术教师,自身素养必须尽快提升,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

篇三:艺术课程标准2022版学习体会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版)》在《2011年美术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坚持了以美育人的目标,但更加重视学生的艺术体验的感受,学科融合也更加突出,也体现了国家“双减”政策的要求。2022版艺术课程标准遵循了学生各阶段身心发展特点分段设置课程,通过三个阶段学习能让学生有更好的知识衔接。2022版艺术课程标准围绕四类艺术实践活动,聚焦核心素养,并围绕学生的学生的艺术学习特点,明确了评价依据的同时,就更好的尊重学生艺术学习的选择性,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感受。新课标为我们美术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改变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发现美、感知美和体验美。

篇四:艺术课程标准2022版学习体会

01

强调核心素养

新版课程方案聚焦核心素养,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创新导向,强化课程育人功能。16个新版学科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结构、学业质量标准等方面均有创新举措。

以核心素养为统领,整体设计课程标准《2022年艺术课程标准》明确了核心素养内涵主要包括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

02

最显性的变化——改革艺术课程

与2011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相比,2022版新课标更重视综合,将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影视等教学内容整合为一个“艺术课程标准”,新课标以美术与音乐为主线,增加舞蹈、戏剧、影视等内容,形成了更加综合的学校美育课程框架。突显了“加强融合、注重关联、协同育人”的功能导向。这种变化与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立德树人五育融合”教育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可见,具备跨学科教学能力将是未来每一位教师的必备技能。因此,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们不仅要认清艺术课程多元融合、学生美育均衡发展的大趋势,还应当顺应时势加强学习,积极迎接这一新的挑战。

03

课程性质

课程性质表述不一样,《2011课程标准》音乐课程性质:人文性、审美性、实践性;《2022年课程标准》音乐课程性质:审美性、情感性、实践性、创造性、人文性。

04

课程理念

《2011课程标准》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2022年课程标准》坚持以美育人,重视艺术体验,突出课程综合。

05

优化课程内容结构

在课程内容方面,新课标增加了跨学科主题活动,凸显了课程的综合性与学科间关联性。通过音乐学科课程内容框架图,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音乐课程大致分为四类:欣赏、表现、创造、联系(融合),其中共涵盖了14项学习内容,涵盖乐谱识读、器乐演奏、即兴表演、音乐与生活、社会之间的联系等,不再是以歌唱、欣赏为主的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更丰富,学习任务更具体。并且针对每一项学习任务都明确了内容要求、学业要求、教学提示(教学策略建议、情境素材建议、学习活动建议),大大增强了指导性,更有利于提升整体音乐教学质量。而对于教师本身,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的学习的成长,教师也要提升自身的音乐能力,起到更好的引领作用。

06

研制学业质量

2011年颁布的国家课程标准只有内容标准,就是知识点标准,现在新修订的课程标准专门有一个学业质量标准,就是内容标准加上学业要求,再加上学业质量。学业质量不只是基于知识点的考试成绩,学业成就综合表现是以本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表现水平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业成就表现的总体刻画。学业质量是所有过程评价、结果评价与考试命题的依据,也是作业、测验的依据。

在教学质量评价中,除了音乐鉴赏、参加艺术类演出以外,有一项要求被单独提了出来:要熟悉乐谱,能视唱。从学生的一年级开始,这项要求就放在了学业质量描述当中。从第一学段的“认识简单节奏谱和常用音乐符号,模唱简单旋律”,到第四学段的“熟悉常见的音乐符号和术语,识谱、记谱比较流畅和准确”,可见视唱对培养音乐素养的重要性。

07

分学段设置学习任务

新课标更加强调学生学习与生活世界的关联,重视以真实任务与问题为驱动的教学方式转变。

篇五:艺术课程标准2022版学习体会

2022年版《艺术课程标准》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坚持德育为先,提升智力水平,加强体育美育,落实劳动教育。坚持以美育人,重视艺术体验,突出课程综合为理念,将艺术课程分为四个学段。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社会,感悟人生,探究、体验、领会艺术的魅力,在艺术的世界中,求真,崇善,尚美。

一、强调核心素养

艺术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聚焦于“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四个方面,这使得艺术课程的育人标准更加清晰,指明了教学与评价的方向。目标重在关注素养的培养和提高,而不是单纯的知识点的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所需要的核心素养,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备课设计中,不仅要注意阶段性知识目标,更要深入思考在整个学习阶段中,这节课能提升学生的哪些素养,运用怎样的学习方式和教学策略,能达到最好效果。

二、注重学科融合

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关注艺术与生活,自然,社会等关联,传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充分的融合姊妹艺术。所以,我们在课堂中可以指导学生利用其他学科的知识技能,促进音乐与姊妹艺术其他学科的联系和融合,引导学生关注各类艺术活动,积极参加舞蹈,曲艺等艺术节目的排演。

三、角色的转换

新课程首先要求每一位教师进行角色转换,教师不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不仅是学习的参与者更是合作者。教室有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想方设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让他们积极主动地真正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要改教师教学生学为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引导合作。努力创设轻松活力、双边互动的教学方式,这样我们的教学才能使每一个学生感受到学习中的快乐。

通过本次学习,也引发了我对今后教学的一些思考。首先教师要对艺术的认知和理解力要加强,其次要加强教师自身对知识的理解和融通。教师要形成良好的课程观,而不仅仅是课堂观,要整体上贯穿各学段的目标任务,系统地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

篇六:艺术课程标准2022版学习体会

今天阅读了2022版《艺术课程标准》“美术”第二学段部分,本学段主要分为五项学习任务,分别为:“感受中外美术的魅力、表达自己的想法、装点我们的生活、学做传统工艺品、融入跨学科学习”。

纵观本学段学习任务,并与前面第一学段(1-2年级)作对比,我们不难发现,本学段主要针对的是3-5年级的学生,因此在“欣赏·评述”实践活动中,本学段着重强调对中外优秀美术作品的赏析,并通过主题式欣赏、大单元欣赏,充分激发学生感受中外美术作品的魅力,而这种感受更注重文化的理解,并时刻培养学生华夏美育精神;在“造型·表现”实践活动中,本学段不仅注重造型元素(线条、形状、色彩、肌理)、形式原理(对称、重复、对比、变化)的理解,还强调学生对色彩原理的理解和运用,以及空间关系的表达;在“设计·应用”实践活动中,本学段在原有课标的基础上,更突出时代性,强调多媒体计算机的运用,从这点看,新艺术课标是顺应时代发展、与时俱进的。在“综合·探索”实践活动中,本学段主张选择主题式教学活动,在教学方式上强调体验化、具身化、信息化教学,让学生的美育过程完全沉浸在自然环境、传统文化、科技社会领域中,切实的把美术生活联系起来。

篇七:艺术课程标准2022版学习体会

学习了《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我更加深刻了解艺术教育在课程中的重要性。我们要积极探索核心素养与审美和人文素养之间的关系,构建不同学科相融合的教学模式,探索本校课程的开发与运用。努力改进自身的教学方式,提升专业素养,增强教学研究意识。通过自己的课堂,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篇八:艺术课程标准2022版学习体会

今天学习了郭英老师主讲的《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解读,感受颇深。通过学习我认识到改革过去陈旧的教学方法是多么的重要。要教好学就必须在教学中用科学、灵活的教育方法来进行教学。教学重点怎么突破,教学难点怎么解决都需要新课程标准的指导和帮助。一节课中怎样让学生学到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怎样把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怎样让学生享受情感审美,这还得靠新课程标准的指导和帮助。师生同乐的教学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既学到了应学的音乐知识和歌曲,又使同学们的身心健康得到了极好的发展。做为一名音乐教师,我希望同学们在中小学时代能学习到各个学科的知识,同时又具有多才多艺的高雅素质。

篇九:艺术课程标准2022版学习体会

2022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标》与2011年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对比,在诸多方面有所不同和增加,新课标更加强调素养指引、问题导向、情境创设,辅助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下面我将结合教学实际谈谈我的几点感受:

一、艺术核心素养贯穿始终,注重学生素养提升。艺术课标中提出义务教育阶段艺术课程的核心素养确定为: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与文化理解,标志着初中美术课程也正式跨入核心素养时代。并且提出在课程的设计思路中要聚焦核心素养,组织课程内容,课程目标的设置上关注核心素养,课程的内容选择与评价量规都与核心素养密不可分,形成由“核心素养-美术学科总目标-美术学科分段目标一美术学科课程目标”的递进。强调了课程的综合性,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发现美、感知美,提升审美情趣。

二、学科融合和跨学科教学是艺术新课程最大的亮点。我们不能只关注本国艺术教育,还要和国际接轨,既有民族也要放眼世界。新课标提到音乐美术仍是艺术教育的支柱,增加看戏剧、舞蹈、和影视学科,丰富艺术修养,完善学生人格魅力。

三、任务驱动的目标设置,注重学生的真实生活情境。新课标的课程实施建议中提出:“设计与学生经验、社会现实和当地文化资源相关联的情境与任务”,意图通过更多的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结合身边的事件、结合现实生活营造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在真实情境的任务创设中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迁移。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将继续学习新课程标准,利用好新课程标准,在课堂实践中关注学生掌握艺术知识和技能,重视学生整体的素养提升,为学生价值观、必备品格、关键能力的发展起积极引导作用。

篇十:艺术课程标准2022版学习体会

很荣幸赶上了本次新课标改革,更幸运的是在新课标发布后的第一时间老师带我们进行了课标解读,以下是我对新课标的一些看法。

我认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着重强调了“文化自信”。比如在语文课标中提到了必读书籍有《创业史》、《平凡的世界》等,这样一来大幅增加了学生阅读书籍中的中文经典作品的占比。再如艺术新课标中美术版块中提到的“体验传统工艺,制作传统工艺品,传承传统工艺,继承与发展传统工艺”。在“表达自己的感受”这一学习任务中也提到让学生尝试使用水墨画工具,拓印等传统表现手法的要求。这些字句中无不透露着“中国传统工艺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要增强学生们的中华民族自豪感”的艺术教育观。

在《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艺术实践的首要任务是“欣赏,评述”,如果这个任务真正的达到了目标,那么美术教育,尤其是初等美术教育将改变灌输式教育为启发式教育。另外,将艺术学科正式纳入中考范围,这完全认同了艺术对于人类发展的重要性,但而后艺术类中考科目的评判标准也值得我们进一步关注。

艺术实践中的“造型·表现”中有平面、立体、动态、多维这四种造型表达手法,以及“设计·应用”这个领域的教学无疑给孩子们带来更多的想象空间和实践机会,进一步启蒙并发展我国学生们一直以来薄弱的“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更好地为国家的未来培养创新型人才。在“综合·探索”中又将美术与其它学科联系,实现自然、社会、科技相融合,以美术启发并提高学生的综合探索能力和能够举一反三的发散思维能力。

我由衷地希望本次改革的标准可以在教育中真正地实现目标,对学生进行更具有综合性的教育,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篇十一:艺术课程标准2022版学习体会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的学习,对我今后教育教学有很大帮助。新课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调育人为本,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培养目标。首先,让我真切地感受到艺术学科进一步受到了重视;其次,新课标的内容有了更大的优化及更明确的路线,它是以音乐、美术为主线,融入舞蹈、戏剧、影视等内容,将艺术课程之间跨学科融合。最后,是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思考。进一步明确了要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时代新人。让我们在艺术世界中求真、崇善、尚美。希望明天的艺术教育更加辉煌!

篇十二:艺术课程标准2022版学习体会

今天的研读内容进入实际。

一、三个变化

1、2011年版课标提出的四个学习领域“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和“综合·探索”在2022年版的新课标中调整为欣赏、表现、创造和联系/融合,成为艺术实践的四个活动方式。

2、课程中除原有的音乐、美术外,还增加了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媒艺术)共计五个学科。

3、四个学段中,1-2年级“游戏”,3-7年级“融入”,8-9年级“选修”

二、四个数据

4类艺术实践;16项具体学习内容;每学段5项学习任务,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共计20项学习任务。

三、一点思考

从美术学科课程的整体结构图来看,本次新课标提出的课程改革方向是跨学科、项目化、综合性、实践性。教育部教材局局长田慧生明确表示,新课标将围绕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精选和设计课程内容,设置“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强化学科之间的相互关联,增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这也就意味着,跨学科、跨专业、跨领域的“拓展性”学习成为本次课改的重要组成。

怎样打破学科界限,通过“跨界”的学习,使学生将所学所得与学科的重要思想联结,与自然、社会、科技、人文结合,在实际生活中做有效的迁移和应用,在实践活动中真正“动”起来,将书本上静态的内容做动态的呈现,与艺术对话,与世界对话,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基于学科素养本位的“跨界”,需要能力!我们任重道远!

相关热词搜索: 标准版 学习体会 课程 艺术课程标准版学习体会(12篇) 艺术课程标准2023版学习体会 艺术课程标准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