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城玮文档网 >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地震中父与子7篇

地震中父与子7篇

时间:2022-12-30 12:20:04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地震中父与子7篇,供大家参考。

地震中父与子7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 篇一

教 学目 标、

1、继续精读第三段,了解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教 时 第3教时 授课时间 月 日 上 午

课前准备 执笔人 林中坤

教学过程:

继续精读第三段

②读夕阳“在还面上蹦跳”的句子。

a、你怎么理解句子中的“再一次”?

b、作者又一次把夕阳比作了什么?

c、想象夕阳“海面蹦跳”的情景。

d、指导朗读。

③投影:我瞪大双眼正在欣赏着,突然那落日颤动了两下,落下去了。

我瞪大双眼正在欣赏着,突然那落日颤动了两下,最后像跳水员那样,以一个轻快、敏捷的弹跳,再以一个悄然无声、水波不惊的优美姿势入了水,向人们道了“再见”。

A、小组合作研究: a、品读感悟,比较这两句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b、第二句运用了比拟的方法,好在哪里?

c、组内交流。选派代表,综合大家意见。

B、大组交流。(把夕阳完全落下时的情景写得十分细致,而且写活了,使读

者仿佛身临其境)(板书:像跳水员)

C、想象夕阳滑落的情景。

D、激情赏读。

(3)作者在写夕阳滑落的情景时还写了“我” 看落日的神情,请画出有关语句读读,说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3、通读全段,再找一找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4、指导背诵第三段。

四、学习第5节

1、自由轻读。

2、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你想用什么话语赞赏?

五、总结全文

1、作者以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三亚落日的美景,包含着作者对这大自然

景观的喜爱和赞美。

2、播放课文录音,再次欣赏三亚落日的神奇景观。

六、作业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综合实践活动:之(1)组织学生阅读补充教材上的巴金《海上日出》。

之(2)从“光、色、日、霞”四个字中选择自己感

兴趣的问题,查阅资料,进行课题研究。

板书设计或教后感

像孩童

2、三亚落日 真有诗意 像灯笼 像跳水员

地震中的父与子 篇二

学习目标

1.通过写读后感,提高阅读和作文能力,增长见识,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2.通过口语交际,培养学生初步的演讲能力,增进学生对近代中国屈辱历史的了解,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与爱国热情,增强历史责任感。

习作

一、阅读提示,了解读后感

1.学生自读习作提示,勾画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语句。

2.交流:什么是读后感?

写读后感有什么作用?

小结:读后感的基础是读,只有仔细地阅读,认真地思考,深入地感悟,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到文章的思想感情,读出了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才能有感而发写好读后感。

3.点拨:平时阅读文章或书籍时,在文旁圈点批注,随时记下瞬间的思考与感受,遇到相关的资料随时积累下来,有助于写好读后感。

二、赏析范文,学习写法

1.自由阅读范文《愤怒与妥协》,引导学生发现读后感的写法

2.归纳小结读后感的一般写法:

紧扣原文,抓住重点;联系实际,情感真实;叙议结合,以感为主。

三、明确要求,开启思路

1.独立选材,尽量做到新颖。

2.学生互相说。

3.学生选好材料,独立写作。

四、自改互评,定稿誊抄

1.写完后自己阅读,修改。

2.学生分作文小组互评互改,根据同学指出的不足进行修改。

3.选择典型作文,示范如何修改。

4.学生再次修改,定稿誊抄。

板书参考:

读熟原文是基础,抓住感觉是关键;

根据文意想开去,结合实际是重点;

表达形式多样化,勿忘真情与实感;

若想写得不一般,感受真实独特点。

口语交际

(课前布置:学生结合自己的习作和搜集的资料,拟定一个简单的提纲。)

一、揭示演讲活动的主题

1.回顾本单元课文,说说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揭示本次演讲活动的主题: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二、读题,了解题意

1.独立审题,勾画要求。

2.交流:说什么?怎么说?

三、指导演讲

1.交流课前拟定的提纲,互相启发,开启思路。

2.完善提纲,分组试讲。

3.各组推荐一人在班内进行交流,学生评议。

四、总结评议

地震中的父与子 篇三

教学目标:

★认识本课7个生字。

★了解故事,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的梗概。

★读懂课文内容,领悟古代的。军事妙计,感悟军事家的智慧。

教学重难点:

领悟古代的军事妙计,感悟军事家的智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看过很多的战争片,战争要取得最后的胜利光靠勇气不行,还得有谋略,有军事妙计。今天我将带大家学习一个古代的战争故事,了解古代的军事妙计。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

2、检查交流字词。

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朗读课文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并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

2、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可以分为几部分?

两部分

第一部分(1-2)交代故事的背景。

第二部分(3-6)详细描写了马陵之战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齐军怎样战胜魏军的

4、田忌在什么情况下向询问孙膑计策的?

魏军猛追齐军

5、孙膑想到了什么办法?什么是“减灶示弱”?

孙膑为什么会想到这个方法?

战争讲究“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这也是孙膑取得马陵之战胜利的先决条件,他很清楚敌人的优势“剽悍”,也很清楚敌人的弱点“轻敌”,从而制定了战胜敌人的三部曲:减灶示弱----诱敌追赶----伺机伏击。

6、学习第四自然段请大家找一找庞涓心理变化的词语?

说一说庞涓为什么会中计?

开始惴惴不安---振作精神---骄傲

狂妄自大

找一找第四自然段中那一句是最能体现庞涓狂妄自大的句子

7、马陵之战的结局怎样呢?我们来学习5---6自然段

决战的地点在哪里?一切皆如孙膑所料庞涓带兵进入了包围圈。

齐军完胜;魏军溃不成军,太子申被俘,庞涓自杀。

8、你觉得孙膑和庞涓各是怎样的人?

孙膑:善用兵法、料事如神

庞涓:轻敌傲 https://m..com/ 慢、狂妄自大

四、拓展延伸

1、你还知道哪些古今战争谋略。

2、你从本文中得到哪些启示?

五、板书设计

25 马陵之战

齐军 孙膑 减灶示弱 诱敌追赶 全歼魏军

魏军 庞涓 孤军深入 自刎而死 溃不成军

地震中的父与子 篇四

教材说明

本次口语交际的形式是看图、根据图意编故事并表演。教材由两部分组成:一段文字和五幅图画。文字有四句话,前两句是引导学生观察图中内容,能完整有顺序叙述出来。后两句是引导同学联系身边曾经发生过的类似事情(同学之间、小朋友之间产生矛盾最后化解),选一件以小组为单位编小剧本,并分配角色、组织对话在全班表演。插图描绘的是两个小朋友打架之后分别去找哥哥、姐姐告状,哥哥、姐姐领着他们向对方道歉,然后大家在一起愉快地玩游戏的情景。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学会有顺序地观察图意,并能完整清楚地叙述出来。

2.引导学生联系身边相似事情,以小组为单位编个小剧本,合理分配角色表演出来。

3.培养学生采取合适的方法、运用适当的语言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矛盾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根据具体情境合理想象图上人物的对话内容。

2.能把身边相似事件编成小剧本,并表演出来。重点是采取适当的方式,运用恰当的语言来化解矛盾。

〔教学准备〕

文中插图课件。

〔教学时间〕

建议本课教学2课时。

〔操作要点〕

1.创设情境,引出话题。

教师利用课件出示5幅插图和说话要求的前两句,使学生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前一部分内容是看图正确理解人物对话,并有层次叙述表演出来。

2.同桌讨论,自由练说。

同桌之间相互补充,练习把图上内容说清楚、完整。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人物心理、选择适当对话并表达出来。

3.请同学把图上内容完整地讲给全班同学,大家评议。教师引导学生注意从理解得是否合理、对话是否准确表达了图中人物的心理这些方面来评价,为下面环节做好铺垫。

4.出示说话要求的后两句,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重点。

5.小组交流,充分练说。

请同学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事件并合理安排角色练习。教师巡视并指导学生怎样才能把事情演得生动。(重点是合理安排对话和表现人物的心理。)

6.全班表演,大家评议。

引导学生有依据地评价优胜小组。

注意:要掌握分寸,要在第3步基础上进行评价,但要注意事件是否真实。

地震中的父与子 篇五

教学内容:《写一件童年的趣事教案》

教学目标:

1 师生共同回忆童年中发生的有趣的事情。

2 师生共同探讨怎样写好一件事情。

教学重难点:

教具准备: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 引入新课,引导学生回忆童年中发生的趣事。

抽两个同学进行“斗牛”比赛。

(刚才两位同学的斗牛比赛好玩吗?有趣吗?)

(同学们在童年中一定也做过的许多有趣的事情,能说说吗?)

(现在同学们选取在你印象最深的一件有趣的事情在本小组互相说说,行吗?)

(小组互相说说。)

(抽同学汇报。)

二 了解习作内容和要求。

( 我们刚才只是把事情大略的说了一下,今天我们还要把它们写下来。)

学生读书,了解有关本次作文内容和要求。(同学自渎)

(抽同学回答本次习作内容和要求。)

教师归纳总结:

(童年 有趣 事)

三 教师同学共同探讨怎样写好一件事情:

(写事最基本的要求是要把事情写完整具体。那么,一件完整的事情一般要有哪些要素呢?) (抽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出示:(时间 地点 人物 事情的起因 经过 结果)

(现在根据事情的六要素,你能把你所要写的事情说具体一些吗?)

(抽同学具体的说说自己所要写的事情)

(同学们能够根据六要素把事情说具体,那么写的时候重点应该写好哪个部分?)(经过)

( 从作文要求来看,事情经过应该体现什么样的特点?)(有趣)

(你要写的事情有趣吗?同桌之间互相说说,争取尽可能的把事情的有趣部分说出来。)

(小组互相说说。)

(同学汇报。)

(同学们找的事情都很有趣,我们怎样把事情写得有趣呢? 现在同学们看下面两个作文片段,比较一下谁写得好,好在什么地方?)

教师出示图片,并附加作文语段。

( 哪一段话把事情写得有趣呢?说说第二段好在什么地方?)(因为第二段写得详细,中间有人物的动作 语言 心理描写)

师生共同探讨总结怎样把一件事情写得有趣:

(要把事情写得有趣,不是光有“有趣”两个字就行了,而是要把有趣的地方详详细细的写下来,其中应该有人物的动作 语言 神态 心理等描写)(出示总结部分)

四 教师总结作文要求,指导学生进行写作。

地震中的父与子 篇六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

教学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子的了不起——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力量。(重点)

3 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难点)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和你平时的了解,你能描述一下地震吗?

2、地震是残酷的,无情的。它毁灭了多少美好的家园,无辜的生命。地震虽无情但人有情。只要多一份信念,多一丝期望,就会多一个奇迹出现。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

3、有谁愿意帮大家回忆一下: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是一对什么样的父子?

4、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子,作者又是通过什么来表现父子的了不起。

二、感悟主旨

(一)请同学们打开书,想想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子?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写出你的理解与感受,并和同学交流一下。

(二)汇报

师:父亲的了不起表现在哪?

1、 理解第2、3段:1)“冲向”:体会出父亲急切地想见到儿子。

2)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中的“漆黑”可以体会出父亲以为已失去了儿子,心情沉痛。师:那么,心爱的儿子不在了,父亲该怎样呼唤儿子?谁能喊?

3)猛地想起、坚定的站起”等词句理解。

2、 理解第5段:主要抓住别的父母和父亲的对比、父亲的眼神和话来理解。

3、理解第12段:这段话展现了父亲拯救儿子的过程,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同学们齐读这段,体会父亲的了不起体现在哪?

A、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可以体会出父亲挖的时间长。师:我也写了一句话:他挖了36小时,没人现来阻挡他。找生读体会作者为什么那样写而不象我这样写。(作者这样写更能让^人’体会到时间的漫长)

B、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这是什么描写?从这些外貌描写你体会出什么?从满脸灰尘可以体会到父亲挖了很长时间;从双眼布满血丝可以体会到父亲已经36小时没睡了,很累了;从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可以体会到可能发生大爆炸了,也可能父亲被什么东西划伤了。师:多么了不起的父亲啊。作者也很了不起,短短的一句外貌描写你们就体会出这么多,多精妙!多传神啊!

C、没人再来阻挡他:再来说明有人曾经来过但又走了。都有谁来过?找找。

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们父亲,说:“太晚了,没有希望了。”

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帮助我?”

消防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开。”

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我能理解,可这样做,对你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马上回家吧。”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师:消防队长和警察在这干什么?他们为什么来劝父亲?(更能表现当时很危险)

分角色朗读这段^对`话。

师:人们摇头叹息地走开了,都认为父亲因为失去孩子,过于悲痛,精神失常了。真的失常了吗?没有?你怎么知道的?(因为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他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理解父亲说的这句话。当儿子伤心时,父亲会劝他;当儿子高兴时,父亲会和儿子分享;当发生大地震时,父亲也要和儿子在一起,所以才要挖。

4、师:在漫长的36小时,不!38小时里,父亲又累又饿,受了伤,没有一人来帮助他,但他却一直挖。老师非常想读这段给大家听。(师范读)谁也想读?生练习后指读。

5、那么,在这38小时里,是什么支撑着父亲挖下去呢?

师:父亲如此的了不起,儿子的了不起又表现在哪呢?

1、理解16段:生谈体会

师:同学们,让我们闭上眼睛想一想:14个孩子,只的6、7岁大,都蜷缩在墙角,什么也看不见。饿了,没有面包;渴了,没有水。8小时过去了,12小时过去了,24小时过去了,36小时过去了,你们听到了吗?听到阿曼达的声音了吗?

2、理解23段:生谈体会。如果你是阿曼达,怎么对父亲说这段话?生读

3、又是什么支撑儿子等了38小时呢?

4、现在阿曼达和他的同学得救了,让我们把这一幕展示出来,一起读这段父子^对`话。老师读父亲的话,同学们读父亲的话,再找一位同学读旁白。

5、齐读最后一段,让我们一起来分享这幸福的时刻吧!再读一次。

三、总结升华

此时此刻,我心潮澎湃,我被那个为了寻找儿子在废墟上挖了38个小时的父亲而感动,为那个在废墟下等了38小时的儿子而喝彩。你们呢?回忆一下父亲的外貌、语言、动作,令你感动的一幕幕,找出来有感情的读出来吧!(生练读后指读)

四:作业:

1、如果你是被救的13个孩子之一,会对这对父子说什么?做什么?回去写在日记本上。

2、最后送给大家一件礼物:一本书《感悟父爱》在这本书的序中有一句话很感人,也很富有哲理:总有一个人将我们支撑,总有一种爱让我们心痛,这个人就是父亲,这种爱就是父爱。

板书设计: 17 地震中的父与子

父 子

挖 等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地震中的父与子 篇七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背诵《忆江南》,引入古诗词意境。

2、出示《渔歌子》,介绍张志和。

(对于本首词的作者要详细了解,更能体会词的内在深意,继而为体会诗人的人生志趣铺垫。

先给学生交流作者生平的时间,然后教师补充。这样才会使学生查找资料的愿望长久保持下去。)

3、请学生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词

1、谁愿意把这首词写在黑板上,其他同学边看边小声地读,把生字的读音读准。

2、读这首词,边读边想,这首词都描写了哪些自然景物?

(引导学生关注词中描写的景物,为想象画面做准备。)

3、白鹭、套话、流水、鳜鱼、微风、细雨,这使一幅多生动自然的春天的景象,能用自己的语言,来展示这一幅春的画面吗?

(发展语言是语文学习的目的之一,借助这些词汇所展示的画面,边想象边组织语言,用生动的现代语言描述西塞山边的美丽,既接受古代汉语的熏陶,有发展现代语言,一举两得。)

4、有感情地都自己创作的小散文。

5、出示图象。

观看图像,结合自己的想象,引起共鸣。

6、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

三、体会情感

1、齐读《渔歌子》,说说如何理解“不须归”。

指导学生理解不归哪儿,体会作者不回家,弃官隐居,一去不返的原因。指导学生结合张志和自称“烟波钓徒”来理解。

2、带着体会到的、作者热爱淳朴美丽的大自然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能背下来更好。

3、总结

四、课堂练习

1、读下面的句子,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2、背诵一首描写春天的诗。

五、实践活动

为了更好地了解张志和、白居易,请同学们查找白居易、张志和的诗词,并有感情地诵读,开一个古诗文朗读会,从朗读中赏析古诗词。

板书设计;

词两首

日出江花红胜火让人魂牵梦绕的江南春日胜景

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鹭、桃花、流水让人流连忘返的西塞山边美景

鳜鱼、斜风、细雨

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7篇《地震中的父与子》,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

相关热词搜索: 震中 与子 地震中父与子7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几年级的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