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城玮文档网 >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9篇

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9篇

时间:2022-12-11 09:45: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9篇,供大家参考。

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9篇

数学是人类对事物的抽象结构与模式进行严格描述的一种通用手段,可以应用于现实世界的任何问题,所有的数学对象本质上都是人为定义的。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9篇《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的好友哦。

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篇一

第一单元:负数

1、负数的由来:

为了表示相反意义的两个量(如盈利亏损、收入支出……),光有学过的013.42/5……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出现了负数,以盈利为正、亏损为负;以收入为正、支出为负

2、负数:

小于0的数叫负数(不包括0),数轴上0左边的数叫做负数。

若一个数小于0,则称它是一个负数。

负数有无数个,其中有(负整数,负分数和负小数)

负数的写法:

数字前面加负号“-”号,不可以省略

例如:-2,-5.33,-45,-2/5

正数:

大于0的数叫正数(不包括0),数轴上0右边的数叫做正数

若一个数大于0,则称它是一个正数。正数有无数个,其中有(正整数,正分数和正小数)

正数的写法:数字前面可以加正号“+”号,也可以省略不写。

例如:+2,5.33,+45,2/5

4、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负数的分界限

负数都小于0,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比正数小,正数都比负数大

5、数轴:略

6、比较两数的大小:

①利用数轴:

负数<0<正数或左边<右边

②利用正负数含义:正数之间比较大小,数字大的就大,数字小的就小。

负数之间比较大小,数字大的反而小,数字小的反而大。

1/3>1/6-1/3<-1/6

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篇二

(一)、折扣和成数

1、折扣:用于商品,现价是原价的百分之几,叫做折扣。通称“打折”。

几折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例如:八折=8/10=80%,

六折五=6.5/10=65/100=65%

解决打折的问题,关键是先将打的折数转化为百分数或分数,然后按照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几分之几)的数的解题方法进行解答。

商品现在打八折:现在的售价是原价的80%

商品现在打六折五:现在的售价是原价的65%

2、成数:

几成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例如:一成=1/10=10%

八成五=8.5/10=85/100=80%

解决成数的问题,关键是先将成数转化为百分数或分数,然后按照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几分之几)的数的解题方法进行解答。

这次衣服的进价增加一成:这次衣服的进价比原来的进价增加10%

今年小麦的收成是去年的八成五:今年小麦的收成是去年的85%

(二)、税率和利率

1、税率

(1)纳税:纳税是根据国家税法的有关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

(2)纳税的意义: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国家用收来的税款发展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和国防安全等事业。

(3)应纳税额:缴纳的税款叫做应纳税额。

(4)税率: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做税率。

(5)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应纳税额=总收入×税率

收入额=应纳税额÷税率

2、利率

(1)存款分为活期、整存整取和零存整取等方法。

(2)储蓄的意义:人们常常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或信用社,储蓄起来,这样不仅可以支援国家建设,也使得个人用钱更加安全和有计划,还可以增加一些收入。

(3)本金: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

(4)利息: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

(5)利率: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6)利息的计算公式: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利率=利息÷时间÷本金×100%

(7)注意:如要上利息税(国债和教育储藏的利息不纳税),则:

税后利息=利息-利息的应纳税额=利息-利息×利息税率=利息×(1-利息税率)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利息税率)

购物策略:

估计费用:根据实际的问题,选择合理的估算策略,进行估算。

购物策略:根据实际需要,对常见的几种优惠策略加以分析和比较,并能够最终选择最为优惠的方案

数学最小的数是什么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看一下“几位数”的概念:在一个数中数字的个数是几(其最左端的数字不为0),这个数就是几位数。关于几位数的定义中,最左端的数字不为0是关键条件。就像我们分数定义中,明确规定分母不为0一样,否则没意义。

在整数中,最小的计数单位是1(个),当0单独存在时,它不占有数位。当0出现在一个几位数的末尾或中间时,它起到的只是“占位”的作用,表示该位上没有计数单位。

假设0也算一位数的话,那么最小的两位数是“10”还是“00”呢?00是没有两位数的意义的。

所以,一位数是由一个不是0这个数字写出的数,只要几位数的意义不变,最小的一位数仍然是1。

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点

速度×时间=路程

单价×数量=总价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路程÷时间=速度

总价÷单价=数量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路程÷速度=时间

总价÷数量=单价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积的变化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乘或除以几(零除外)

一个因数乘几,另一个因数除以几,积不变(零除外)。

两位数乘三位数,积最多五位数,最少四位数

估算原则:便于口算、接近准确数、能解决实际问题(估大或估小)

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篇三

1、统计的定义

(1)指对某一类的数据进行搜集、整理、计算和分析等。例:六年级二班人数统计。

(2)指总括地计算。例:把全国报来的数据统计一下。

2、统计表

(1)定义:将搜集来的数据填写在一定格式的表格内,以此来更方便直观的反映和解决问题,这样的表格就叫做统计表。

(2)统计表的结构:统计表由表格外和表格内组成。表格外一般包括:统计表名称、统计数据的单位、还有统计日期等信息;表格内主要包括表头、横标目、纵标目和数据。

(3)统计表的种类:

①简单表:未对数据进行分组,只是简单地按时间或单位顺序罗列;

②单式统计表:只对一个类型或项目的数据进行统计;

③复式统计表: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项目数据进行统计。

(4)统计表的设计与制作

①收集和整理数据,并对数据按目标进行分类;

②初步设计:包括表格横、纵目,表头以及单元格的尺寸、颜色等

③绘制完整表格,填好数据,并加上统计表名称、数据单位以及制作时间等信息。

3、统计图

(1)定义:用点、线、面、体等形式来表示所统计的数据之间的数量关系的图形叫做统计图。

(2)统计图的结构:

①标题

②标目

③图注

(3)是统计图的分类

①条形统计图:根据统计数据的总体情况,设定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再将统计数据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最后把这些直条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

优点:直观,容易看出各统计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②折线统计图:根据统计数据的具体情况,设定一个合适的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再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最后选用不同线段把各点顺次连接起来。

优点:

a、数据数量很明确;

b、可以看清楚数据的变化情况。

③扇形统计图:用整个圆或圆盘的面积表示总数,用扇形面积表示各部分占总数的百分数。

优点:很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4)统计图的制作

①条形统计图

a、根据图纸的大小与统计数据的数量,画出两条起点相同互相垂直的射线;

b、在水平方向的射线上,均匀地分配条形的位置,确定直线的宽度和间隔;

c、在垂直射线上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确定单位长度;

d、按照数据的大小画出长短和颜色均不同的直条,并注明数量;

e、添上名称、单位、日期,并注明图标。

②折线统计图

a、根据图纸的大小和数据的数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

b、在水平方向的射线上,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水平方向的单位长度;

c、在垂直射线上根据数据大小的具体情况,确定单位长度;

d、按照数据的大小描出各点,再用合适的线段顺次连接起来,并注明数量;

e、最后添上名称、单位、时间,并注明图标。

③扇形统计图

a、算出所要统计的数的数量占总量的百分比;

b、根据公式,算出各部分扇形的圆心角度数;

c、取适当的半径画一个圆,并按照上面算出的圆心角的度数,在圆里画出各个扇形。

d、在每个扇形中标明所表示的各部分数量名称和所占的百分数,并用不同颜色或条纹把各个扇形区别开。

e、添上名称、单位、日期,并注明图标。

小学数学倒数的定义是什么

倒数定义

倒数是一个数学学科术语。是指数学上设一个数x与其相乘的积为1的数,记为1/x,过程为“乘法逆”,除了0以外的数都存在倒数,分子和分母相倒并且两个乘积是1的数互为倒数,0没有倒数。

小学数学轴对称知识点

1、轴对称:

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侧的图形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时,我们也说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

2、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特性是相同的,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相等的。

3、轴对称的性质

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这样我们就得到了以下性质:

(1)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2)类似地,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3)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对称轴是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

4、轴对称图形的作用

(1)可以通过对称轴的一边从而画出另一边;

(2)可以通过画对称轴得出的两个图形全等。

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篇四

负数的定义

1、以前所学的所有数(0除外)都是正数,也就是说正数前面的“+”是可以省略不写的!

2、负数的定义:在正数前面加上“—”就是负数。

3、负数前面必定有“—”如果前面不是“—”(可能没有符号或者是“+”)都是正数(0除外)。

4、0既不属于正数,也不属于负数,它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

练习:

将以下数字按要求分类

1。25、、—7、3、3。011……、—5、0、、—0。03

正数负数自然数非正数

写数下列数相对的负数形式

0。33……、

负数的作用

负数是在人为规定正方向的前提下出现的。

负数常用来表示和正数意义相反的量。

在选择用正数还是负数表示时,首先看是否规定了正方向。

一般含有褒义的量用正数表示,含有贬义的量则用负数表示。

例:零上5°用+5℃表示;零下5°用—5℃表示。收入20xx元用+20xx元表示;支出500元用—500元表示。

练习:

1、如果﹢20%表示增加20%,那么﹣20%表示什么?

2、某日傍晚,黄山的气温由上午的零上2摄氏度下降了7摄氏度,这天傍晚黄山的气温是摄氏度。

3、正常水位为0,水位高于正常水位0。2记作_____________,低于正常水位0。3米记作______________。

正常水位为5米,现在水位为6。3m记作,低于正常水位2。5m记作。

4、按照要求回答:一个学生演示,教师提出要求规定向前走为正。

(1)向前走2步记作_________________。(2)向后走5步记作_________________。

(3)“记作6步”他应怎么走?“记作-4步”呢?

5、看图答题

与北京时间相比,东京时间早1小时,记为+1时;巴黎时间晚7个小时,记为-7时。以北京时间为标准,表示出其他时区的时间。悉尼时间:____________伦敦时间:______________

6、判断题

(1)0可以看成是正数,也可以看成是负数()

(2)海拔—155米表示比海平面低155米()

(3)如果盈利1000元,记作+1000元,那么亏损200元就可记作—200元()

(4)温度0℃就是没有温度()

7、常见负数的意义

(1)地图上的负数:中国地形图上,可以看到我国有一座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图上标着8848,在西北部有一吐鲁番盆地,地图上标着—155米,你能说说8848米,—155米各表示什么吗?这两个高低是以谁为标准的?

(2)收入与支出收入:2600元,()教育支出:300元()娱乐支出:500元()。

(3)电梯间的负数—3层是什么意思?是以谁为标准的?

8、以学校为起点,往东走为正,往西走位负,小明从学校走了+50m,又走了—100m,这时小明离学校的距离是()。

9、食品包装上常注明:“净重500±5g,表示食品的标准质量是”()实际没袋最多不多于,(),最少不少于()。

二、负数的读法和写法

1、读法:在所读数的前面加上“负”

2、写法:在所写数的前面加上“—”练习:零上16摄氏度零下

3摄氏度

三、认识数轴

1、数轴的要素:正方向(箭头表示)、原点(0刻度)、单位长度(刻度)。

2、正方向:根据题意要求确定正方向,一般以向上或向右为正方向。

3、原点:也就是数字0所在的位置,一般根据表示数字的分布情况来确定,如果需要表示的正负数差不多相等时原点在数轴中间;如果正数比负数多得多原点偏左;如果负数比正数多得多原点偏右。

4、单位长度:由所要表示多的大小来决定刻度之间距离的大小,如果数字偏大刻度距离可以适当小一些,如果数字偏小刻度距离可以适当大一些。单位长度不一定每个刻度只能表示1。

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篇五

一、圆柱

1、圆柱的形成:圆柱是以长方形的一边为轴旋转而得的。

圆柱也可以由长方形卷曲而得到。

两种方式:

1、以长方形的长为底面周长,宽为高;

2、以长方形的宽为底面周长,长为高。

其中,第一种方式得到的圆柱体体积较大。

2、圆柱的高是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一个圆柱有无数条高,他们的数值是相等的

3、圆柱的特征:

(1)底面的特征:圆柱的底面是完全相等的两个圆。

(2)侧面的特征: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3)高的特征:圆柱有无数条高

4、圆柱的切割:

①横切:切面是圆,表面积增加2倍底面积,即S增=2πr?0?5

②竖切(过直径):切面是长方形(如果h=2R,切面为正方形),该长方形的长是圆柱的高,宽是圆柱的底面直径,表面积增加两个长方形的面积,即S增=4rh

5、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①沿着高展开,展开图形是长方形,如果h=2πr,则展开图形为正方形

②不沿着高展开,展开图形是平行四边形或不规则图形

③无论怎么展开都得不到梯形

圆柱变形记,圆柱怎么变形成长方体?与长方体又有什么联系?怎么借助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圆柱的体积?

考试常见题型:

①已知圆柱的底面积和高,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底面周长

②已知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底面积

③已知圆柱的底面周长和体积,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高,底面积

④已知圆柱的底面面积和高,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

⑤已知圆柱的侧面积和高,求圆柱的底面半径,表面积,体积,底面积

以上几种常见题型的解题方法,通常是求出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再根据圆柱的相关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无盖水桶的表面积=侧面积+一个底面积油桶的表面积=侧面积+两个底面积

烟囱通风管的表面积=侧面积

只求侧面积:灯罩、排水管、漆柱、通风管、压路机、卫生纸中轴、薯片盒包装

侧面积+一个底面积:玻璃杯、水桶、笔筒、帽子、游泳池

侧面积+两个底面积:油桶、米桶、罐桶类

二、圆锥

1、圆锥的形成:圆锥是以直角三角形的一直角边为轴旋转而得到的。圆锥也可以由扇形卷曲而得到。

2、圆锥的高是两个顶点与底面之间的距离,与圆柱不同,圆锥只有一条高

3、圆锥的特征:

(1)底面的特征:圆锥的底面一个圆。

(2)侧面的特征: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3)高的特征:圆锥有一条高。

4、圆锥的切割:

①横切:切面是圆

②竖切(过顶点和直径直径):切面是等腰三角形,该等腰三角形的高是圆锥的高,底是圆锥的底面直径,面积增加两个等腰三角形的面积,即S增=2rh

5、圆锥的相关计算公式:

底面积:S底=πr?0?5

底面周长:C底=πd=2πr

体积:V锥=1/3πr?0?5h

考试常见题型:

①已知圆锥的底面积和高,求体积,底面周长

②已知圆锥的底面周长和高,求圆锥的体积,底面积

③已知圆锥的底面周长和体积,求圆锥的高,底面积

以上几种常见题型的解题方法,通常是求出圆锥的底面半径和高,再根据圆柱的相关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圆柱和圆锥的关系

1、圆柱与圆锥等底等高,圆柱的体积是圆锥的3倍。

2、圆柱与圆锥等底等体积,圆锥的高是圆柱的3倍。

3、圆柱与圆锥等高等体积,圆锥的底面积(注意:是底面积而不是底面半径)是圆柱的3倍。

4、圆柱与圆锥等底等高,体积相差2/3Sh

小学数学单位换算公式大全

长度单位换算: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0厘米。

1厘米=10毫米。

面积单位换算: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体(容)积单位换算: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1立方米=1000升。

重量单位换算: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1千克=1公斤。

人民币单位换算: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时间单位换算:

1世纪=100年。

1年=12月。

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

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

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

平年全年365天,闰年全年366天。

1日=24小时1时=60分。

1分=60秒1时=3600秒。

数学因数与倍数知识点

1、因数和倍数:如果整数a能被b整除,那么a就是b的倍数,b就是a的因数。

2、一个数的因数的求法: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是1,最大的是它本身,方法是成对地按顺序找。

3、一个数的倍数的求法: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方法时依次乘以自然数。

4、2、5、3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5、偶数与奇数:是2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6、质数和和合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最小的质数是2、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的数叫做合数,最小的合数是4。

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篇六

典型应用题:具有独特的结构特征的和特定的解题规律的复合应用题,通常叫做典型应用题。

(1)平均数问题:平均数是等分除法的发展。

解题关键:在于确定总数量和与之相对应的总份数。

算术平均数:已知几个不相等的同类量和与之相对应的份数,求平均每份是多少。数量关系式:数量之和÷数量的个数=算术平均数。

加权平均数:已知两个以上若干份的平均数,求总平均数是多少。

数量关系式(部分平均数×权数)的总和÷(权数的和)=加权平均数。

差额平均数:是把各个大于或小于标准数的部分之和被总份数均分,求的是标准数与各数相差之和的平均数。

数量关系式:(大数-小数)÷2=小数应得数数与各数之差的和÷总份数=数应给数数与个数之差的和÷总份数=最小数应得数。

例:一辆汽车以每小时100千米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又以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从乙地开往甲地。求这辆车的平均速度。

分析:求汽车的平均速度同样可以利用公式。此题可以把甲地到乙地的路程设为“1”,则汽车行驶的总路程为“2”,从甲地到乙地的速度为100,所用的时间为1÷100,汽车从乙地到甲地速度为60千米,所用的时间是1÷60,汽车共行的时间为1÷100+1÷60,汽车的平均速度为2÷(1÷100+1÷60)=75(千米)

(2)归一问题:已知相互关联的两个量,其中一种量改变,另一种量也随之而改变,其变化的规律是相同的,这种问题称之为归一问题。

根据求“单一量”的步骤的多少,归一问题可以分为一次归一问题,两次归一问题。

根据球痴单一量之后,解题采用乘法还是除法,归一问题可以分为正归一问题,反归一问题。

一次归一问题,用一步运算就能求出“单一量”的归一问题。又称“单归一。”

两次归一问题,用两步运算就能求出“单一量”的归一问题。又称“双归一。”

正归一问题:用等分除法求出“单一量”之后,再用乘法计算结果的归一问题。

反归一问题:用等分除法求出“单一量”之后,再用除法计算结果的归一问题。

解题关键:从已知的一组对应量中用等分除法求出一份的数量(单一量),然后以它为标准,根据题目的要求算出结果。

数量关系式:单一量×份数=总数量(正归一)

总数量÷单一量=份数(反归一)

例一个织布工人,在七月份织布4774米,照这样计算,织布6930米,需要多少天?

分析:必须先求出平均每天织布多少米,就是单一量。6930÷(4774÷31)=45(天)

(3)归总问题:是已知单位数量和计量单位数量的个数,以及不同的单位数量(或单位数量的个数),通过求总数量求得单位数量的个数(或单位数量)。

特点:两种相关联的量,其中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跟着变化,不过变化的规律相反,和反比例算法彼此相通。

数量关系式:单位数量×单位个数÷另一个单位数量=另一个单位数量单位数量×单位个数÷另一个单位数量=另一个单位数量。

例修一条水渠,原计划每天修800米,6天修完。实际4天修完,每天修了多少米?

分析:因为要求出每天修的长度,就必须先求出水渠的长度。所以也把这类应用题叫做“归总问题”。不同之处是“归一”先求出单一量,再求总量,归总问题是先求出总量,再求单一量。800×6÷4=1200(米)

(4)和差问题:已知大小两个数的和,以及他们的差,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的应用题叫做和差问题。

解题关键:是把大小两个数的和转化成两个大数的和(或两个小数的和),然后再求另一个数。

解题规律:(和+差)÷2=大数大数-差=小数

(和-差)÷2=小数和-小数=大数

例某加工厂甲班和乙班共有工人94人,因工作需要临时从乙班调46人到甲班工作,这时乙班比甲班人数少12人,求原来甲班和乙班各有多少人?

分析:从乙班调46人到甲班,对于总数没有变化,现在把乙数转化成2个乙班,即94-12,由此得到现在的乙班是(94-12)÷2=41(人),乙班在调出46人之前应该为41+46=87(人),甲班为94-87=7(人)

(5)和倍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和及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求两个数各是多少的应用题,叫做和倍问题。

解题关键:找准标准数(即1倍数)一般说来,题中说是“谁”的几倍,把谁就确定为标准数。求出倍数和之后,再求出标准的数量是多少。根据另一个数(也可能是几个数)与标准数的倍数关系,再去求另一个数(或几个数)的数量。

解题规律:和÷倍数和=标准数标准数×倍数=另一个数

例:汽车运输场有大小货车115辆,大货车比小货车的5倍多7辆,运输场有大货车和小汽车各有多少辆?

分析:大货车比小货车的5倍还多7辆,这7辆也在总数115辆内,为了使总数与(5+1)倍对应,总车辆数应(115-7)辆。

列式为(115-7)÷(5+1)=18(辆),18×5+7=97(辆)

(6)差倍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差,及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两个数各是多少的应用题。

解题规律:两个数的差÷(倍数-1)=标准数标准数×倍数=另一个数。

例甲乙两根绳子,甲绳长63米,乙绳长29米,两根绳剪去同样的长度,结果甲所剩的长度是乙绳长的3倍,甲乙两绳所剩长度各多少米?各减去多少米?

分析:两根绳子剪去相同的一段,长度差没变,甲绳所剩的长度是乙绳的3倍,实比乙绳多(3-1)倍,以乙绳的长度为标准数。列式(63-29)÷(3-1)=17(米)…乙绳剩下的长度,17×3=51(米)…甲绳剩下的长度,29-17=12(米)…剪去的长度。

(7)行程问题:关于走路、行车等问题,一般都是计算路程、时间、速度,叫做行程问题。解答这类问题首先要搞清楚速度、时间、路程、方向、杜速度和、速度差等概念,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再根据这类问题的规律解答。

解题关键及规律:

同时同地相背而行:路程=速度和×时间。同时相向而行:相遇时间=速度和×时间

同时同向而行(速度慢的在前,快的在后):追及时间=路程速度差。

同时同地同向而行(速度慢的在后,快的在前):路程=速度差×时间。

例甲在乙的后面28千米,两人同时同向而行,甲每小时行16千米,乙每小时行9千米,甲几小时追上乙?

分析:甲每小时比乙多行(16-9)千米,也就是甲每小时可以追近乙(16-9)千米,这是速度差。

已知甲在乙的后面28千米(追击路程),28千米里包含着几个(16-9)千米,也就是追击所需要的时间。列式28÷(16-9)=4(小时)

(8)流水问题:一般是研究船在“流水”中航行的问题。它是行程问题中比较特殊的一种类型,它也是一种和差问题。它的特点主要是考虑水速在逆行和顺行中的不同作用。

船速:船在静水中航行的速度。水速:水流动的速度。

顺水速度:船顺流航行的速度。逆水速度:船逆流航行的速度。

顺速=船速+水速;逆速=船速-水速

解题关键:因为顺流速度是船速与水速的和,逆流速度是船速与水速的差,所以流水问题当作和差问题解答。解题时要以水流为线索。

解题规律:船行速度=(顺水速度+逆流速度)÷2;流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路程=顺流速度×顺流航行所需时间;路程=逆流速度×逆流航行所需时间

例一只轮船从甲地开往乙地顺水而行,每小时行28千米,到乙地后,又逆水航行,回到甲地。逆水比顺水多行2小时,已知水速每小时4千米。求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分析:此题必须先知道顺水的速度和顺水所需要的时间,或者逆水速度和逆水的时间。已知顺水速度和水流速度,因此不难算出逆水的速度,但顺水所用的时间,逆水所用的时间不知道,只知道顺水比逆水少用2小时,抓住这一点,就可以就能算出顺水从甲地到乙地的所用的时间,这样就能算出甲乙两地的路程。列式为284×2=20(千米)20×2=40(千米)40÷(4×2)=5(小时)28×5=140(千米)。

(9)还原问题:已知某未知数,经过一定的四则运算后所得的结果,求这个未知数的应用题,我们叫做还原问题。

解题关键:要弄清每一步变化与未知数的关系。

解题规律:从最后结果出发,采用与原题中相反的运算(逆运算)方法,逐步推导出原数。

根据原题的运算顺序列出数量关系,然后采用逆运算的方法计算推导出原数。

解答还原问题时注意观察运算的顺序。若需要先算加减法,后算乘除法时别忘记写括号。

例某小学三年级四个班共有学生168人,如果四班调3人到三班,三班调6人到二班,二班调6人到一班,一班调2人到四班,则四个班的人数相等,四个班原有学生多少人?

分析:当四个班人数相等时,应为168÷4,以四班为例,它调给三班3人,又从一班调入2人,所以四班原有的人数减去3再加上2等于平均数。四班原有人数列式为168÷4-2+3=43(人)

一班原有人数列式为168÷4-6+2=38(人);二班原有人数列式为168÷4-6+6=42(人)三班原有人数列式为168÷4-3+6=45(人)。

(10)植树问题:这类应用题是以“植树”为内容。凡是研究总路程、株距、段数、棵树四种数量关系的应用题,叫做植树问题。

解题关键:解答植树问题首先要判断地形,分清是否封闭图形,从而确定是沿线段植树还是沿周长植树,然后按基本公式进行计算。

解题规律:沿线段植树:

_棵树=段数+1棵树=总路程÷株距+1;_株距=总路程÷(棵树-1)总路程=株距×(棵树-1)

沿周长植树:

棵树=总路程÷株距株距=总路程÷棵树总路程=株距×棵树

例沿公路一旁埋电线杆301根,每相邻的两根的间距是50米。后来全部改装,只埋了201根。求改装后每相邻两根的间距。

分析:本题是沿线段埋电线杆,要把电线杆的根数减掉一。列式为50×(301-1)÷(201-1)=75(米)

(11)盈亏问题:是在等分除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他的特点是把一定数量的物品,平均分配给一定数量的人,在两次分配中,一次有余,一次不足(或两次都有余,或两次都不足),已知所余和不足的数量,求物品适量和参加分配人数的问题,叫盈亏问题。

解题关键:盈亏问题的解法要点是先求两次分配中分配者没份所得物品数量的差,再求两次分配中各次共分物品的差(也称总差额),用前一个差去除后一个差,就得到分配者的数,进而再求得物品数。

解题规律:总差额÷每人差额=人数

总差额的求法可以分为以下四种情况:

第一次多余,第二次不足,总差额=多余+不足

第一次正好,第二次多余或不足,总差额=多余或不足

第一次多余,第二次也多余,总差额=大多余-小多余

第一次不足,第二次也不足,总差额=大不足-小不足

例参加美术小组的同学,每个人分的相同的支数的色笔,如果小组10人,则多25支,如果小组有12人,色笔多余5支。求每人分得几支?共有多少支色铅笔?

分析:每个同学分到的色笔相等。这个活动小组有12人,比10人多2人,而色笔多出了(25-5)=20支,2个人多出20支,一个人分得10支。列式为(25-5)÷(12-10)=10(支)10×12+5=125(支)。

(12)年龄问题:将差为一定值的两个数作为题中的一个条件,这种应用题被称为“年龄问题”。

解题关键:年龄问题与和差、和倍、差倍问题类似,主要特点是随着时间的变化,年岁不断增长,但大小两个不同年龄的差是不会改变的,因此,年龄问题是一种“差不变”的问题,解题时,要善于利用差不变的特点。

例父亲48岁,儿子21岁。问几年前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4倍?

分析:父子的年龄差为48-21=27(岁)。由于几年前父亲年龄是儿子的4倍,可知父子年龄的倍数差是(4-1)倍。这样可以算出几年前父子的年龄,从而可以求出几年前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4倍。列式为:21-(48-21)÷(4-1)=12(年)

(13)鸡兔问题:已知“鸡兔”的总头数和总腿数。求“鸡”和“兔”各多少只的一类应用题。通常称为“鸡兔问题”又称鸡兔同笼问题

解题关键:解答鸡兔问题一般采用假设法,假设全是一种动物(如全是“鸡”或全是“兔”,然后根据出现的腿数差,可推算出某一种的头数。

解题规律:(总腿数-鸡腿数×总头数)÷一只鸡兔腿数的差=兔子只数

兔子只数=(总腿数-2×总头数)÷2

如果假设全是兔子,可以有下面的式子:

鸡的只数=(4×总头数-总腿数)÷2

兔的头数=总头数-鸡的只数

例鸡兔同笼共50个头,170条腿。问鸡兔各有多少只?

兔子只数(170-2×50)÷2=35(只)鸡的只数50-35=15(只)

三年级数学知识点复习

1、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

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可以先用整十整百数“0”前面的数乘一位数,再在积的末尾添上挡住的“0”。

2、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把两位数或三位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十数或整百数进行估算。

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用一个数÷另一个数,得数后面不用加单位名称。

4、分数的意义: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1份或几份的数就是分数。

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两份

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一份

5、比较大小的方法:

(1)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就大。

(2)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就大。

数学大数知识点

1.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特别注意:计数单位与数位的区别。

计数单位

数字表示

2、多位数的读法:

①、从高位数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

②、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万字。

③、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零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零”或连续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

3、多位数的写法

小结:①、从高级写起,一级一级往下写。

②、当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特别注意:多位数的读写都先划上分级线。

4、多位数的大小比较:

小结:①、位数多的时候,这个数就比较大。

②、当这两个数位数相同的时候,就从最高位开始比,哪个数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

5、“万”“亿”作单位的数:

有时候,为了读写方便,我们把整万(亿)的数改写成有“万”(亿)做单位的数。

方法概括:分级、去0,写万(写亿)

6、求近似数:

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四舍五入法”,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的尾数部分的最高位是小于5还是等于或大于5。

方法概括:分级、去尾、四舍五入约

近似数的取值范围:近似数+4999(最大)

近似数—5000(最小)

7、表示物体个数的数:0、1、2、3、4、5、6……。叫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来表示。0也是自然数。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8、计算工具的认识:算盘,计算器

9、测量得到的数都是近似数,数出来的数都是准确数

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篇七

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为大家介绍了分数,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是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分子分母是互质数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分数

1分数的意义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在分数里,中间的横线叫做分数线;分数线下面的数,叫做分母,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多少份;分数线下面的数叫做分子,表示有这样的多少份。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2分数的分类

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带分数:假分数可以写成整数与真分数合成的数,通常叫做带分数。

3约分和通分

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是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分子分母是互质数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篇八

1、数与代数:

比较系统地掌握有关整数、小数、分数和百分数、负数、比和比例、方程旳基础知识;

能比较熟练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旳四那么运算;

能进行整数、小数加、减、乘、除旳估算;

会使用学过旳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

会解学过旳方程;

养成检查和验算旳适应。

巩固常用计量单位旳表象,掌握所学单位间旳进率,能够进行简单旳改写。

2、空间与图形:

掌握所学几何形体旳特征;

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些几何形体旳周长、面积和体积,并能应用;

巩固所学旳简单旳画图、测量等技能;

巩固轴对称图形旳认识,会画一个图形旳对称轴,巩固图形旳平移、旋转旳认识;

能用数对或依照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旳位置,掌握有关比例尺旳知识,并能应用。

3、统计与可能性:

掌握所学旳统计初步知识;

能够看和绘制简单旳统计图表;

能够依照数据做出简单旳推断与预测;

会求一些简单事件旳可能性;

能够解决一些计算平均数旳实际问题。

数学奇偶数性质

1、两个连续整数中必有一个奇数和一个偶数。

2、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

3、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奇数。

4、若a、b为整数,则a+b与a—b有相同的奇偶性,即a+b与a—b同为奇数或同为偶数。

5、n个奇数的乘积是奇数,n个偶数的乘积是偶数;算式中有一个是偶数,则乘积是偶数。

6、奇数的个位是1、3、5、7、9;偶数的个位是0、2、4、6、8。

7、奇数的平方除以2、4、8余1。

8、任意两个奇数的平方差是2、4、8的"倍数。

数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知识点

1、直线外一点到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这点到这条直线的垂足之间的长度叫距离。

2、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3、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有无数条高,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4、一个平行四边形在拉动过程中,面积变化,高变化,周长不变。平行四边形具有易变性。

5、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

当梯形的两条腰相等时,这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

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叫长方形。

四个角都是直角,并且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叫正方形。

5、画高:

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垂足所在的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

当梯形的两条腰相等时,这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特别注意:画高时,请注意;虚线、垂直标记、和名称

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篇九

1、(1)正、负数的读写方法:

①写正数时,加“+”号或省略“+”号两种形式都可以,但是读正数时,加“+”的,一定要读出“正”字;省略“+”号的,这个“正”字也要省略不读。

②写负数时,一定要写出“一”号,读时也一定要读出“负”字。

(2)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点。

2、能表示出正数、0、负数的直线,我们把它叫做数轴。

3、(1)数轴的概念: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2)温度计也可以看作是一数轴。

4、(1)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

(2)所有的负数都在0的左边,即负数都比0小;所有的正数都在0的右边,即正数都比0大。因此,负数都比正数小。

(3)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可以先比较与其对应的两个正数的大小,对应的正数大的那个负数反而小。

5、温馨提示:水结冰时的温度是0摄氏度,0在这里的意义不是表示“没有”,而是一个具体的数。

6、温馨提示:在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时,要先规定哪个量为正(或负)。如果上升用正数表示,那么下降一定用负数表示。

数学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

(1)找到题中的等量关系式

(2)解设所求量为x

(3)根据等量关系式列出相应的方程

(4)解答方程,注意计算结果不带单位

(5)检验做答

小学数学乘法法则

1、一位数乘法法则

整数乘法低位起,一位数乘法一次积。

个位数乘得若干一,积的末位对个位。

计算准确对好位,乘法口诀是根据。

2、两位数乘法法则

整数乘法低位起,两位数乘法两次积。

个位数乘得若干一,积的末位对个位。

十位数乘得若干十,积的末位对十位。

计算准确对好位,两次乘积加一起。

3、多位数乘法法则

整数乘法低位起,几位数乘法几次积。

个位数乘得若干一,积的末位对个位。

十位数乘得若干十,积的末位对十位。

百位数乘得若干百,积的末位对百位

计算准确对好位,几次乘积加一起。

4、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法则

因数末尾若有0,写在后面先不乘,

乘完积补上0,有几个0写几个0。

上面内容就是为您整理出来的9篇《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

相关热词搜索: 知识点 下册 数学 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9篇 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