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城玮文档网 >范文大全 > 党课下载 > 2022年度党课讲稿专题党课题目五篇

2022年度党课讲稿专题党课题目五篇

时间:2022-12-19 19:25:04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党课讲稿专题党课题目五篇,供大家参考。

2022年度党课讲稿专题党课题目五篇

篇一:党课讲稿2022专题党课题目

同志们:

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党的十八大以来,从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到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不仅带给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更夯实了“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的根基,为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特别是在脱贫攻坚中,我们进一步彰显了制度优势、激发了亿万人民的精气神,这构成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的信心和底气。那么,如何把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接力棒交接好,夺取乡村振兴新的更大胜利?下面,我想谈谈我的一些认识,与大家共同交流学习。

一、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创造了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一)称之为奇迹,是因为我们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脱贫大事,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攻坚难题。2012年年底,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不久,党中央就突出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在贫困的老乡能不能脱贫”,承诺“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拉开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的序幕。当时我们面对的需要帮扶的贫困人口,不仅贫困程度深,自身发展能力弱,而且大多分散在交通信息闭塞、经济发展落后、自然条件恶劣、高山大川阻隔的地方。在8年攻坚期内,我们实施了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生态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交通扶贫、水利扶贫、电力扶贫等一系列扶贫举措。短短8年时间,从温饱有虞到吃穿不愁,从看病、上学有困难到基本医疗、义务教育有保障,从住危房、喝苦咸水到住房、饮水安全有保障,从交通闭塞到内联外畅,从产业匮乏到百业竞兴,从坐等救济到自强不息,从陈规陋习到文明新风,贫困地区发生的每一个变化都是历史性、标志性、趋势性的伟大成就。

(二)称之为奇迹,是因为我们成功地打破了减贫边际效果递减的“规律”,历史性地实现了绝对贫困清零。2012年年底,我国有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用8年时间帮助这么多人摆脱贫困,本身就是一个巨大挑战。尤其难能可贵的是,我国通过实施精准扶贫方略,成功地攻克了减贫边际效果递减、贫困人口下降到一定水平后往往难以继续下降的世界难题。国际经验表明,当贫困人口数量占到总人口的3%左右时,减贫就会进入最艰苦的阶段。2017年我国接近这个临界点时,党中央及时作出聚焦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重大决策。有了这样的战略部署,我国的减贫速度才得以保持。2018年至2020年,我国贫困人口仍分别减少1386万人、1109万人和551万人。

(三)称之为奇迹,是因为我国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2020年10月9日,世界银行发布报告称,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以及由此导致的经济衰退,全球可能将新增1亿多极端贫困人口。这是世界银行1990年开始编制该数据以来,极端贫困人口数量增加幅度最大的一次。而我国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巨大成就,出色地答好了抗疫、抗洪两道“加试题”,如期兑现向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

二、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经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因此,我们要弘扬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汲取脱贫攻坚经验,完成新时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艰巨任务。

(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核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其以“人民”为核心的价值取向,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华儿女谋幸福提供了根本遵循。从脱贫攻坚战略实施以来,各级党委政府着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以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总的出发点和检验标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民之所望,施政所向,步入新时期,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内容更广,在物质文化需求的基础上衍生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等新需求,这就要求我们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以人民的意愿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人民利益至上,践行新时代“为人民”思想,实现新作为。

(二)要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为统领。“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举全党全社会之力集中脱贫攻坚,为最终实现全面脱贫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百废待兴,到新时代的百废俱兴,从抗击外来侵略的革命战争,到同舟共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集中力量办大事”始终贯穿其中,可以说,制度优势是我们不断前行的最大底气,它能化危为机、化险为夷,为我们有效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人民利益提供了根本保障。新时期,面对风云变换的形势,唯有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才能战胜各类风险和挑战,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集中力量是基础,集中执行才能发挥出洪荒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下好全局一盘棋,集中执行,全力行动,所谓“万夫一力,天下无敌”,就是要在前行的道路上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为推进乡村振兴注入不竭动力。

(三)要坚持“精准施策,真抓实干”为途径。实现精准脱贫目标任务,关键在于我们坚持精准定位、精准发力、精准施策、真抓实干。受地理环境、人文渊源、历史条件等因素影响,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一,各地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导致贫困原因不尽相同,因此,在脱贫攻坚进程中,精准定位便于精准施策,才能取得精准扶贫效果。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要突出重点,统筹推进,靶向施策,精准发力。“精准施策、真抓实干”,要求我们运用科学手段、科学方法,对事物的发展做出精准研判,在此基础上,审时度势、因地制宜,与人民需求相呼应,最终制定出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举措,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三、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是夺取乡村振兴更大胜利的新起点

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完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一大步。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新高点,我们应当再接再厉,乘势而上,不断弘扬脱贫攻坚精神,为全面乡村振兴汇聚磅礴力量。

(一)要锚定新目标。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要回归新的起跑线,瞄准新目标新任务,接续奋斗,推进各项工作全面提升。要从产业扶贫向产业兴旺提升。脱贫攻坚工作中,为了促进群众增收,发展了一些短平快的产业,在实现贫困村、贫困户脱贫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乡村振兴中,要树立现代农业发展的理念,把产业发展从简单的产业扶贫模式转换到产业兴旺的思路上来,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条、打造产品品牌,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推动乡村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要从补齐贫困村短板向全覆盖提升。在脱贫攻坚阶段,重点是补短板,如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主要向贫困村倾斜,在非贫困村投入上相对不够。推进乡村振兴,要适应发展的新特点和群众的新期待,着力在扩大覆盖面、提升整体水平上下功夫,统筹推进各村协调发展,逐步实现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等目标。要从注重第一产业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要针对新发展阶段、新发展格局,着力在延伸产业链条、做响农业品牌、激发产业活力上下功夫,实现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科学化、信息化发展,形成大产业、大市场、大流通的格局,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要从推进农业农村发展向城乡一体化发展提升。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形成工农互补、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二)要抓好关键点。乡村振兴是个长远目标和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要抓好关键重点,科学谋划,有序推进。要坚持规划先行、因村施策。无论是产业发展、环境治理还是促进群众增收,都要编制规划,而且要注重各项规划的统筹和融合,因地制宜、因村施策,以高质量的规划引领高质量振兴。要坚持突出特色、提升内涵。乡村振兴不可能千篇一律,要充分挖掘当地的特色优势,聚焦文化、民俗、产业、生态等,宜农则农、宜果则果、宜牧则牧、宜工则工、宜旅则旅,实现“一乡一业”“一村一品”,走好差异化发展之路。坚持农民主体、共建共享。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角,要把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着力发挥其主人翁和主力军作用,重大事项要充分征求村民意见,真正做到共建共治共享。要坚持固本强基、党建引领。村看村,户看户,村民看的是党支部、村干部。实现乡村振兴必须靠战斗力强的党组织来引领,靠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来带动。要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选好、育好、用好、管好农村党组织书记,抓好软弱涣散村、集体经济薄弱村帮扶提升工作,使农村党组织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坚强堡垒。

(三)要强化领导力。乡村振兴推进过程中,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要建立领导机制。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党政一把手要负起第一责任人职责,当好乡村振兴的“一线总指挥”。进一步深化领导干部联系包村机制,推进力量向乡村振兴一线下沉,工作在乡村振兴一线开展。要建立多元投入机制。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确保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总量持续增加。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撬动社会资本更多投向乡村振兴。要营造良好氛围。广泛开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宣传工作,把新政策、新部署、新要求落实到农村基层一线,及时总结经验,树立宣传典型,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营造浓厚的氛围。

经验之举是前行之本,学用结合是攻坚之要。我们打赢了脱贫攻坚这场大考,世人点赞“中国经验”,我们要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把实事办得更好、好事办得更实中,创造更多“中国奇迹”。

谢谢大家。

篇二:党课讲稿2022专题党课题目

什么是“作风”?我认为,“作”就是作为、行为;“风”就是经常性、一贯性、普遍性。作风,就是指一个人或一群人在思想上、学习上、工作上、生活上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带有经常性、一贯性、普遍性的东西。一个干部工作出现失误,你要看是偶尔失误,还是经常失误。偶尔失误不能说是工作作风问题,因为它不具有经常性;一个问题首次出现,也不能说是作风问题,因为不具有一贯性;一个干部出问题,不能说是整个单位作风有问题,因为不具有普遍性。作风的本质是思想,思想的表象是作风。观作风就是观思想,转作风就是转观念。

如何观作风、转作风?本质上就是如何从作风看待干部问题。简而言之,四句话:听其言,观其行,察其变,考其绩。

一要听其言。

看干部,首先要听其言,言由心生。语言不仅反映干部的表达能力,而且反映干部的知识素养、理论功底、工作思路和精神境界;语言不仅能反映干部的工作业绩,还能看出干部的发展潜能。长期不学习的干部,张嘴就听得出来。俗话说“只要一开口,便知有没有”,对工作没有研究和思考的干部,谈工作不可能娓娓道来;没有工作理念和思路的干部,只能报一点手头上的流水帐;学习不上心的人,说出来的话都是陈词滥调;说都说不出来的人,很难指望他能做得出来。很多事情,不是做不到,而是想不到。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很多情况下这种潜能释放不出来的原因,是被自己的认识水平所制约,被自己的思想、思路所束缚。所以,思路决定出路,眼界决定境界,作风决定作为。语言的表达力,反映了你的思想力和工作力,反映了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所以在考察干部中,专门在最后安排一个考察组与被考察人集体面谈环节。

如何提高干部的表达力、思想力,关键是提高学习力。干部的能力不是先天的,是通过后天学习得来的。如何学?学什么?一要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成果,也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我们各项工作的总遵循和方法论。二要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三要学习先进地区特别是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包括先进的工作理念和方法等。四要学习基层的首创精神,很多创新做法都是发端于基层、首创于群众。五要向实践学习。实践出真知,最大的实践就是做好本职工作。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全部来自实践锻炼。智慧和才干不是来源于书本,而是来源于实践甚至苦难。所以多干活不吃亏,吃亏是福。在加强学习的同时,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注意加强对工作的总结、对经验的积累、对失误的修正、对教训的吸取,长期坚持,必有成效。

二要观其行。

观其行,就是观作风。根据作风建设的规律和特点,要做到“五看”:

一是不仅要看干部怎么说,更要看干部怎么做。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要知道,语言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干部的能力素质,但语言是有欺骗性和迷惑性的。说得好,不等于做得好;说得好,不如做得好。言行一致、说到做到的干部,才是可堪重用的干部。有的人善于夸夸其谈,成天摇头晃脑点评别人,自己却一事无成,要警惕这种现象。

二是不仅要看干部的一贯表现,还要看干部的现实表现。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反之,过去落后不等于现在落后,现在落后不等于永远落后。世界在变,干部也在变。我们考察评价干部,既要前后分析看干部发展变化,还要横向比较看干部之间差异优劣,但主要是看现实表现和当前工作。最近,市委根据换届后干部出缺情况,调整了一批县区和市直部门的正职。干部工作是动态的,原因是干部是动态的。有的过去干得好,在新的岗位上同样干得好,说明这种干部有潜质,还可以给他压担子;有的过去干得好,到了新岗位不适应,工作打不开局面,我和组织部长说,一旦出现这种情况,立即调整!

三是不仅看干部在日常工作上的表现,还要看在关键时刻、大是大非上的表现。有的干部平常表现倒也过得去,但到了关键时刻特别是涉及切身利益时就斤斤计较、固执己见、经不起组织考验;有的干部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不差,但在大是大非面前政治观点和政治倾向有问题,缺乏政治定力;还有的干部工作也算努力,但每到干部选拔时想法太多,甚至躲在背后搞小动作等,这些都是要引起大家注意的。

四是不仅要看干部执行组织决定和上级指示的态度,还要看对待下级、对待群众的态度。看干部有三个维度:一是俯视,就是站在领导岗位上看干部,看到的是干部对待上级的态度,无疑这是干部最阳光的一面;二是平视,就是同级之间相互看,大家长期相处、知根知底,对其思想境界、为人处事、工作能力的判断,应该不会有大的出入。但相互之间也会有所保留,有些干部欺骗性、隐蔽性很强,生活中不乏一致公认的好干部,突然间出了问题。三是仰视,就是从下往上看干部,也就是群众看干部,往往和领导看干部的结论不一样,这时做领导的就要多打几个问号:是大胆改革、坚持原则、顶真碰硬得罪人了?还是侵害群众利益、无视群众呼声?对前者,我们要坚决保护,为负责的人负责,为担当的人担当;对后者,我们要及时教育和纠正。所以在干部推荐和考核中,专门设计了A、B、C三种票,根据就在这里。在这里我还想说,赢得群众的支持,不是放弃原则,搞无原则的一团和气。真正要赢得群众拥护的,必须敢于坚持原则,敢于和不正之风做坚决斗争,敢于化解工作矛盾和破解工作难题。这种坚持原则、敢抓敢管、顶真碰硬的干部,在X不是多了,而是少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说的:“现在,一些干部中好人主义盛行,不敢批评、不愿批评,不敢负责、不愿负责的现象相当普遍。有的怕得罪人,怕丢选票,搞无原则的一团和气,信奉多栽花、少栽刺的庸俗哲学,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满足于做得过且过的太平官;有的身居其位不谋其政,遇到矛盾绕道走,遇到群众诉求躲着行,推诿扯皮、敷衍塞责,致使小事拖大、大事拖成大祸;有的为人圆滑世故,处事精明透顶,工作拈轻怕重,岗位挑肥拣瘦,遇事明哲保身,有功劳抢得快,出了问题上推下卸。更可怕的是,这样的人有些还混得左右逢源甚至如鱼得水,付出的比别人少,得到的比别人多。这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圆滑官’、‘老好人’、‘推拉门’、‘墙头草’多了,党和人民事业还怎么发展啊?这些问题危害极大,必须下大气力解决。”

五是不仅要考察干部在八小时内工作期间的情况,还要了解八小时外社会联系和活动空间的情况。有少数干部八小时之内和八小时之外的表现是不一样的。这种干部在八小时之内的表现是带有欺骗性和隐蔽性的,其本来面目只有在他极小的圈子里,或在面对物质诱惑时才暴露出来。有的干部在体制内很本分、很老实、也很敬业,干部职工的印象很好,但在体制外表现怎么样?在和老板打交道时素质如何?在铜陵工作期间,我经常向投资商了解干部情况,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最近省委巡视组反馈了对我市两县一区的巡视情况,发现了很多问题,说明在很多干部心目中“四个意识”扎得不够牢。有的干部没有敬畏,不知道害怕,这是糊涂胆大。国英省长有一句口头禅:“没有文化,不知道害怕”。

三要察其变。

什么叫“察其变”,就是把干部放在不同的岗位要求、不同的环境条件、不同的利益导向下来观察和考验干部。比如面对岗位变动,有的干部很快进入角色,不仅原来的岗位工作出色,而且在新的岗位上很快打开局面,说明这个干部素质很全面,可以多压担子。所以组织上强调干部要多岗位轮岗,一个目的是观察和锻炼干部。多一个岗位历练,就多掌握一门工作规律,多熟悉一个领域的工作,几个岗位一锻炼,干部就全面了,综合素质就强了;另一个目的是考验干部。看有没有这个潜质。如果一个干部只能干好某一项工作,那就说明他的发展空间很有限。再比如面对表扬和批评,有的干部宠辱不惊,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在成绩面前不沾沾自喜,在挫折面前不灰心丧气,一如既往干好工作,这种干部有定力,可信任;有的干部面对成绩和表扬,骄傲自满,心浮气躁,取得一点成绩就不知道接下去怎么干,似乎在等着组织提拔似的,这种干部没大出息。还有的干部只能表扬,不能批评,面对批评或者满腹牢骚,或者内心抗拒,这种干部自我评价高于组织评价、高于社会评价、高于群众评价,不能正确对待自己、对待组织、对待他人,有“骄、娇”二气。《道德经》第三十三篇开篇有一句话:“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我看这种人既不“知人”,也不“自知”,既不明、也不智。比如面对权力考验,有的干部在没有走上重要领导岗位前,尚能做到谦虚谨慎、勤学苦干,一旦手中掌握实际权力,便变质变色,最后被权力这把“双刃剑”所伤。还比如面对领导和群众,有的干部对待领导和对待群众的态度不一样,甚至对待台上领导和台下领导的态度变化还很大,这种干部很势利,往往这种干部很有欺骗性,其欺骗性只有离开领导岗位后才能看得清。比如对待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有的干部两袖清风、公私分明、不谋私利,只谋事业,这种干部经得起考验;有的干部只要别人稍不留意,就钻着空子、变着法子损公肥私、化公为私,大家要防范这种人;有的干部热心打小报告,甚至在领导班子成员之间搬弄是非、挑拨离间,使班子成员之间的不同意见公开化、扩大化、复杂化,看热闹不嫌事大,妄图从中讨好谋利,这种干部一般不会有好下场。还比如在对待分内和分外工作,有的干部在完成本职工作中,善于协调,注意沟通,主动协作,积极补台,甚至站在全局的高度提出好的意见和建议,表现出了难得的大局观念。也有的干部只能看到自己眼前的一点事情,从不愿为别人多做一点事,生怕好了别人,实际上有得必有失,这种人失的多、得的少。

四要考其绩。

实绩是衡量和评价干部最重要的标准,干部所有的能力、素质,最终都会在工作实绩中体现出来。如何看待实绩?一度有人提出:凭实绩用干部。这句话对不对呢?乍听起来是对的,看干部用干部不凭实绩凭什么呢?但深入分析一下,简单凭实绩是不够的、是片面的,这就涉及一个实绩分析问题,也就是要用正确政绩观对干部的工作实绩进行科学分析研判。因为干部的工作实绩和德才素质有关联,但不能简单地划等号。首先,实绩具有过程性。一个领导上任或一个班子换届后,其实绩要到两三年后才能初步显现。无论是工作推进、项目建设,还是班子建设、队伍管理,包括作风建设等,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有一个过程的。其次,实绩具有多样性。从大的方面说,实绩表现在发展和党建等各个方面,有些可以量化,有些不能量化;有的是有形的,有的是无形的。一个干部的思想、作风、口碑都是政绩,如焦裕禄、牛玉儒等一大批优秀党员干部的政绩和影响,更多的是精神的、是无形的。再次,实绩具有整体性。在一个领导班子中,很难说工作取得成绩仅仅归功于某一个人。工作成绩是班子成员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相互补台、甚至相互包容的结果。反之亦然,工作中出现问题也不是一个人的,班子成员都有责任,只是不同岗位责任不同而已。如出现腐败问题,能说是纪委书记一个人的责任吗?不能!首先领导班子要承担主体责任,书记负第一责任人的责任,纪委书记负专责监督责任,其他成员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各负其责。所以我们提倡:凭实绩看德才,凭德才用干部。实绩不等于德才,衡量干部的主要标准还是要通过工作实绩看其德才素质。

根据实绩分析的观点,我们考核评价干部,必须做到“四看”:

一是不仅看干部的工作实绩,更要看取得实绩的工作基础、难易程度及未来影响。看干部,首先要看他所在的部门工作是不是进步了、发展了,简而言之,就是看他干不干事、出不出活。干好事,坏人反对;干坏事,好人反对;不干事,好人坏人都反对。小平同志说:“不干,半点马列主义都没有。”所以,当干部首要任务是干事、干好事、不干坏事。其次,要对业绩进行分析。同样的工作业绩,工作基础不一样,难易程度肯定不一样;同样的工作业绩,是寅吃卯粮、竭泽而渔、留有后患的政绩,还是实事求是、留有后劲、科学发展的政绩?也就是说,政绩要经得起历史和群众的检验。人这一辈子,怎么都是过,关键看你怎么选择:是拼搏进取、酣畅淋漓地干一番事业,还是选择碌碌无为、得过且过地虚度光阴。尽过心、尽过力,死而无憾;不上心、不上进,遗憾终生。当干部的成就感在哪里?是职务的高低,还是收入的多少?我认为,人在社会上,职务和收入不能说不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如果把职务和收入作为唯一的价值追求,那么我们的行为取向就会出现异化。追求职位的会不遗余力地去谋官,追求收入的会不择手段地去捞钱。而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有的人即使当上省部级干部仍然心不满足,最后身陷囹圄;有的人身价过亿,仍然违法乱纪,最后鸡飞蛋打。那么,当干部的价值追求在哪里呢?我认为就是“干事”,干成事,干好事,干对群众有利的事,由此赢得群众的认可和好评。当干部的成就感,就是体验干事的艰辛和成事的喜悦,做经得起历史和群众检验的事情。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可谓“政声人去后,人品闲谈中”。

二是不仅要看干部的投入程度和敬业精神,还要看干部的工作思路、工作能力和发展潜力。同样是敬业精神强的干部,还要看他工作思路是否正确,发展后劲是否充足。对思路清晰、具有潜力的干部,应多压担子,多指路子,鞭策多于鼓励;对勤奋敬业、竭心尽力的干部,应多给支持,多予帮助,鼓励多于鞭策。

三是不仅要看干部的工作能力、工作政绩,还要看干部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水准。从实绩看德才,实绩不等于德才。但德和才也不能完全划等号。用干部凭德才,但首先看德,其次看才。为什么要“以德为先”呢?因为“厚德”才能“载物”,德不厚者物不载。现实生活中,有的干部有德有才,有的干部有德无才或有才无德,甚至也有无德无才的干部,当然我们希望所有的干部都是德才兼备的。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对干部推荐和考核中的票数,要有科学的分析,不能简单地“以票取人”,防止“唯票”现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说:“推荐票只是一个方面,只能作为用人的重要参考,不能作为用人的唯一依据。党管干部嘛!都靠票来定,党管干部怎么落实啊?谁最了解干部的德才和实绩啊?那应该是领导班子、分管领导和组织部门。”“要正确分析和对待票数。正常情况下,选人用人还是要从得票靠前的干部中去选,得不到大多数人拥护的人不能用,至于得票名次倒不一定要太在意。但是,如果得票情况与党组织平常掌握的干部德才和实绩情况相差悬殊,就一定要慎重对待,是投票环节出现了不正常情况,还是组织上平时掌握的情况失真,要深入进行考察、甄别,作出正确判断。”同时还特别指出“对那些勇担当、有本事、坚持原则、不怕得罪人、个性鲜明的干部,往往会出现认识不尽一致的情况,组织上一定要为他们说公道话”。“对敢于负责、敢抓敢管、得票可能不高的干部,符合条件的应该由党组织进行综合考虑。”也就是说,德才和业绩好的干部,即使得票相对少一点也可以用;德才和业绩差的人,即使得票很高,组织上不仅不用,还要追查票是怎么得来的。新修订出台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一个重要的变化,就是纠正了一段时间以来出现的唯票、唯分、唯年龄、唯学历的现象,真正落实了党管干部原则。

四是不仅要看到在重要岗位、显著位置上展示才干、作出成绩的干部,更要关注那些在生冷部门、艰苦环境中默默奉献、埋头苦干的干部。现实生活中,身处重要岗位做出一定的成绩并不难,因为你的岗位重要、资源丰富、领导支持、社会关注。而身处生冷部门做出一定成绩却不易,甚至要付出比别人高出几倍的努力。因为你缺乏资源、缺乏关注,支撑你干工作的只有党性和责任。所以,对在生冷部门、艰苦环境中埋头苦干、默默奉献的干部,要做到三句话:格外关注、多加留意、不能亏待。

篇三:党课讲稿2022专题党课题目

同志们:

按照机关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一安排,让每名支部书记讲一次党课。下面我围绕“党性修养”这一主题谈一谈认识体会。加强党性修养是党员干部一生的必修课。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强调,要“以庆祝建党101周年为契机,引导党员、干部加强党性锻炼、党性修养”。党性是我们共产党员修身齐家、干事创业的基石。坚定的党性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不断的学习实践中锤炼增强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党性修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性不可能随着党龄的增加而自然增强,也不可能随着职务升迁而自然增强,必须在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中不断增强。古人讲,“修犹切磋琢磨,养犹涵育熏陶。”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加强党性修养,对于每一个党员,尤其是对党员干部来说,是一个必须终身解决好的重大课题。

这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其实也是每一个共产党员加强党性修养、提升思想境界的过程,把从党史中汲取的丰富营养转化为忠诚履职的不竭动力。说起党性修养,我们就会自然想起《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文,我觉得每一位共产党员都应该重新温习一下这篇经典,以更加自觉、更高标准和更严要求坚持不懈地强化党性修养,不断强化党员意识,积极履行党员义务,真正将良好的党性修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践行初心使命,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添砖加瓦。

一要注重理论学习,在知行并进中强化理论修养。刘少奇曾说,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不应该只做“起码的够格的党员”,而应成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创始人的最忠实、最好的学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炼就“金刚不坏之身”,必须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不断培植我们的精神家园。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是党性修养的首要要求,是实现其他各方面修养的前提条件。作为办公室干部、作为一名文秘工作者,强化理论修养也是履行好岗位职责的第一要求,不深入学习并全面系统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认真钻研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机关的决策部署,我们起草领导讲话、工作报告和重要文件,就极有可能偏离方向,这是十分危险也是十分致命的,是不配做一名合格秘书的。这次***同志在委机关考察时,在我们综合处就理论学习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为我们下一步加强理论学习指明了方向。这两天,我也深刻检视了自己的学习情况,虽说平时把学习抓得还是比较紧的,但实用主义的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也就是为写材料而学习、为完成任务而学习,学习缺乏全面性、系统性,没有达到真正以此武装头脑的境界。下一步,必须进行针对性“补课”。一是突出重点学。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老老实实地、原原本本地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深学透《学习纲要》和《论述选编》两本教材,深入领会蕴含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上,建立在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真正从思想上正本清源、立根固本,拧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筑牢“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根基。二是带着问题学。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深入思考、仔细琢磨,把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把合格的标尺立在解决问题的效果上,把做人做事的底线划在对重大问题的立场上,把党员的先锋形象树在处理问题的态度上,真正做到学有所悟,学有所获。三是注重创新学。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和方法创新,更好地指导实践。

二要坚守政治立场,在坚定信仰中强化政治修养。毛泽东同志指出: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习近平同志指出:领导干部讲党性,最重要的就是要始终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性。共产党员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共产主义世界观。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作为纪检监察干部,要在加强政治修养上比其他党员有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把理想信念作为修身立业的“定盘星”“主心骨”,在推进伟大自我革命中坚守初心使命。一是保持战略定力。毫不动摇地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坚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信心,把信仰信念刻在心里、融入灵魂,在“千磨万击”和“东西南北风”中“咬定青山不放松”,正所谓“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二是保持高度一致。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大是大非面前和关键时刻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坚守底线,自觉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对党保持绝对忠诚,坚决听党的话,永远跟党走。三是保持政治本色。在工作、生活、学习的实践中,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不断锤炼自己的品格意志,不断校正自己的人生坐标,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品质,永葆坚定理想、服务人民、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清正廉洁、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坚守共产党员的精神家园。

三要强化示范引领,在完善人格中强化道德修养。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道德修养是党员干部素质的综合反映。在我们百年的党史中,涌现出了无数英模人物,他们用深厚的道德素养感动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比如,雷锋、焦裕禄、孔繁森、牛玉儒等都是各行各业道德修养的典范。2019年,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指示,开展向“时代楷模”张富清老人学习活动,张富清老人95岁人生,71年党龄,深藏战功63年,每一个数字,都是不平凡的岁月刻度。他选择扎根苦境,艰苦奋斗,始终以突出队员的姿态,攻克了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树立起一段让普通人无法企及的英雄高度,“藏”起来的是功名,“露”出来的是初心。张富清的坚强党性和光辉品质,正是新时代共产党员“守初心、担使命”的鲜活教材,引导并教育我们,在走向民族复兴的光辉征程时,攻坚克难、甘于淡泊、克己奉公,仍然是一名共产党员应当坚守的党性本色、精神底色和境界特色。作为纪检监察干部和办公室干部,我们要认真学习张老“哪里最困难,我就到哪里去”的决心和勇气,形成敢于担当的品格特质,面对矛盾不退缩、落实责任不推诿、解决问题不绕道,让党性的光辉悄悄绽放在脚踏实地的执着坚守中;学习张老“从没提过军功,也从没向组织提过任何要求”的淡泊和满足,正确看待权力和地位、职级和待遇,明白自己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自己的成绩是在服务纪检监察工作大局中取得的,不居功自做、甘做“幕后英雄”,悄无声息地履行共产党员吃苦耐劳的天然义务;学习张老“我不让你下岗,怎么好去做别人工作”的克已和奉公,把个人进退得失放在一边,舍“小我”“小家”、为“大我”“大家”,树立正确的公私观、得失观、义利观、荣辱观、苦乐观,心甘情愿、任劳任怨,把忙点、累点、苦点、委屈点作为一种常态,把多想、多干、多加班作为应尽之责。

四要坚守廉洁底线,在风险考验中强化纪律修养。党的纪律是党的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是全党意志的体现,是党的事业胜利的保证,是党的组织和党员个人必须坚守的底线,党的纪律所禁止的即是不能碰的红线。毛泽东同志指出: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邓小平同志说:“党要同心同德,一心一意,没有纪律不行。”纪检监察干部担负着维护党纪国法、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要职责,作为管“官”的“官”,管人的人,就要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来约束自己,切实做到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真正成为一名“善禁者”。一要慎独。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自我规范和约束,切实做到人前人后一个样、八小时内外一个样、有没有监督一个样,做到不仁之事不做、不义之财不取、不正之风不沾、不法之事不干,坚决守住为官做人的底线,真正做到集干净与干事于一身、勤政与廉政为一体,在老老实实做人与清清白白做事中锤炼品格,在遵守党规党纪的行动中塑造信仰。二要慎微。时时刻刻、事事处处把握好自己,认真做好每件小事、管好每个小节,见微知著、防微杜渐、洁身自好,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避免第一次放纵、守住第一道防线。只有多积尺寸之功,点滴完善自我,方能“独行不愧影,独寝不愧衾”,做一个内心强大、人格高尚的人。三要慎友。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注意净化自己的社交圈、生活圈和朋友圈,善交益友、乐交净友、不交损友,远离“小圈子”、“小兄弟”,决不能把正常的纪检监察工作关系异化为酒肉关系、交换关系和金钱关系,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革命气节和政治本色。

五要勇于担当作为,在服务大局中强化作风修养。优良的作风是凝聚党心民心、推动干事创业的巨大力量。习近平同志强调,在革命战斗年代,我们党形成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成为克敌制胜的力量源泉和有效法宝,是我们党执政的宝贵精神财富。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对办公室干部来说,我觉得强化三种作风最重要。一是雷厉风行、立说立行。以“案无积卷、事不过夜”的工作作风,把工作做到前面,心里有数,统筹安排,起草材料尽量往前赶,给领导留够时间。二是严谨细致、一丝不苟。从事材料工作,就要一个标点符号都不放过,以极端负责的态度、事无巨细的原则、心细如发的精神,以最讲认真的态度干好工作,把好每一个材料、每一道关口、每一个环节,切实为常委会站好岗、放好哨,当好“坚强前哨”和“巩固后院”。三是甘于奉献、勇于吃苦。这是对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也是对办公室干部的特质。写材料的人,没有甘于奉献、勇于吃苦的精神是写不出来好材料的,起码的功夫得下到,该加班就要加班,把“白加黑、五加二”作为常态。

所以说,党性修养不是一阵子的事,而是一辈子的事。只有在学习党史、铭记党史中汲取丰厚营养,在践行初心使命、推进自我革命的伟大实践中不断砥砺党性,在持续完善自我、提升自我的具体行动中不断锤炼党性,才能成为一名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合格党员干部。

我就讲这么多,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多体悟、多锤炼。

篇四:党课讲稿2022专题党课题目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xx周年,从1921年成立以来,党已经走过了xx年艰辛而辉煌的风雨历程。我们都知道,党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繁荣和为中国人民的自由、民主、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历史。这xx年,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xx年,是我们党经受各种风浪考验、不断发展壮大,不断开创各项事业新局面的xx年。

一、回顾过去,党的功绩卓著辉煌

中国共产党的xx年,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探索救国图强真理,开辟民族振兴道路的xx年;是带领中国人民不怕流血牺牲,创造辉煌业绩的xx年。在xx年的征程中,中国共产党在几代领导集体的坚强领导下,以崭新的世界观,为全民族解放、国家独立、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团结带领人民群众英勇奋斗,经历了战争与和平、革命与执政、建设与改革、挫折与胜利的考验,取得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辉煌成就,成为推动历史前进的强大的政治力量。进入新世纪,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xxx为总书记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正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奋力谱写中国历史上更加辉煌的新篇章。回想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党员人数不过几十人。而时至今日,共产党员人数却达8000多万之巨。值得自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更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深化改革,进一步加快了发展步伐。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这些成绩的取得,是我们党正确领导的结果,历史和现实的实践再次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

二、共产党员要有觉悟,应当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不可否认,现在有一些党员,对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不那么坚定,甚至完全动摇了。有的认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宣传伟大理想有点“超前”;有的认为,在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不是讲理想的时代,而是讲实惠、讲利益的时代了,讲理想“过时”了。更为严重的是,一些党员由于放弃了对崇高理想的追求,信念崩溃,在形形色色的诱惑面前经不起考验,最终走上了腐化堕落、自我毁灭的道路。有些党员干部走上犯罪道路的事例反复告诉我们:理想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信念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放弃了正确的理想信念,也如何看待理想信念,我认为这首先是一个思想认识问题。只要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把理想信念建立在科学分析的理性基础上,就能深刻地看到,我们共产党人完全没有理由放弃理想、动摇信念。

一个党员做到与群众不一样,能够“平时看得出、关键时刻站得出、危难关头豁得出,关键在于要从点点滴滴做起,不断锤炼自己的思想品德,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高尚的精神境界是党员立身做人的标准,是党员成就事业的基石,也是我们党员成为群众的旗手和“标杆”的条件。每一名党员都应当牢记自己的政治身份,自觉加强党性修养、提升精神境界。

三、共产党员要讲奉献

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奉献,是人性中真、善、美的集中体现,也是对优秀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是共产党员道德品质中最本质的特征。党员不同于群众,应当奉献不为索取。陈云同志在《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中说:“每个共产党员都要把革命的和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以革命的和党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来处理一切个人问题”。当前,我们国家进入了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时期,利益关系更加复杂和多元化了。

作为党员,面对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少了,面对个人利益与党的利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群众利益的考验多了。在这样的考验面前,我们有的党员做得很好,他们自觉以个人利益服从党和国家的利益,必要时宁可牺牲个人的利益,把“索取值”选择为最小,把“奉献值”选择为最大,淡泊名利,志在奉献。但也有一些党员,片面强调个人得失,以是否对个人有利作为处理个人和社会关系的唯一标准,不仅不肯吃亏,反而想占公家或他人的便宜,我们党从来承认党员有正当的个人利益,但如果个人利益与党和国家的利益发生冲突,党员应当无条件地服从党和国家的利益。

四、共产党员有觉悟,必须自觉接受党的教育和纪律约束

共产党员要有纪律。自觉参加党组织的活动,自觉接受党组织的教育,自觉服从党的纪律约束,这是党员有没有觉悟的实际体现。过去战争年代是这样,现在和平年代仍然必须坚持。“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党的坚强纪律和组织优势,是我们党克敌制胜的法宝,任何时候都不允许抛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广大共产党员必须严格执行党章规定,遵守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遵守党的纪律,自觉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和监督,真正做到违反党纪的话不说,违反党纪的事不做。也只有不断接受组织的教育、提醒和帮助,才能使党员个人更好地提高觉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避免或少犯不应有的错误。

人们常说,“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看什么,既要看他的思想觉悟,也要看他的工作表现和工作业绩。村工作成效明显不明显,党员是关键。是否能达到一个真正共产党员的标准,村民自有评价。所以,作为一名党员,一定要敬业爱岗、勤奋工作,并把自己的工作与党的形象和威信紧密联系起来,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贡献,以过人的本事说服人,以出色的业绩说服人,为党的形象增光添彩。

篇五:党课讲稿2022专题党课题目

在“四讲四有”合格党员标准中,“讲规矩、有纪律”强调的是执行纪律合格,就是要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增强组织观念、服从组织决定,知敬畏、明底线、守规矩。

纪律规矩是关乎党生死存亡的“生命线”,必须时时铭记、牢牢坚守。当前,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和严峻复杂的各种困难风险挑战,党员干部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严明纪律、严守规矩。作为政研室的党员干部,一定要坚持敬终如始,牢记党员身份、入党誓言和党章党规,把严守纪律规矩作为一种修养、一种习惯、一种自觉,真正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纪律规矩是保障党员干部健康成长的“护身符”,必须处处上心、细照笃行。抵挡糖衣炮弹的侵袭,关键的关键是要严守党的纪律规矩,明白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市委着眼于落实明规挺纪的要求,推行“四项制度”,目的就在于抓早抓小,用制度和规矩管严管实干部队伍。政研室干部要继续坚持和深化遵规守纪,主动远离红线,坚决守住底线,自觉把规矩和纪律抓常抓长、落实落细。

纪律规矩是推动工作落实落地的“加速器”,必须事事坚持、践行见效。当前,我市经济社会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形势越复杂、任务越艰巨,就越要增强纪律观念、强化执行意识。各级党员干部要始终紧扣中心、服务大局,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和工作安排,以铁的纪律推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政研室的党员干部要继续保持积极进取、甘于奉献的良好精神状态,不断提升以文辅政能力,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纪律规矩是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紧箍咒”,必须人人敬畏、寸步不逾。净化政治生态同修复自然生态一样,必须长期坚持、久久为功。各级党员干部要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时刻绷紧纪律规矩这根弦,自觉按原则办事、按规矩办事,任何时候、任何情况都不越界、不出格、不逾矩,做到思想防线寸步不退,纪律规矩寸步不逾。

守住底线就是要时刻绷紧纪律规矩这根弦,做到心中有敬畏,头上有戒尺。针对存在的薄弱环节,将相关的纪律要求写在本上,记在心中,时刻提醒自己做好廉政风险防控,从而不断增强对违纪违规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在各种诱惑面前保持定力,把守纪律讲规矩的刚性约束变成内心的自觉追求,用党规党纪汇聚力量,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之成为行动指南和行为准则,从严从实作好表率。讲纪律守规矩还要结合本职,助推一方发展。切实担当好为民服务的带头人、领路人,把责任扛在肩头,迎难而上、敢于担当,做到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案件亲自督办,管好班子、带好队伍、管好自己。结合“十三五”规划、结合突出问题整改、结合当前重点工作,做到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用坚强的纪律为发展提供政治保证,推动党员干部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抓工作、干事业,推动一方和谐稳定发展。

必中有戒,才能行之有界。纪律规矩就象道路的指路标,任何人不能偏离,如果偏了,就要走歪。因此,我们每个党员都要守纪律讲规矩,思想上时刻绷紧守纪律讲规矩的弦,行动上时刻守住纪律和规矩的底线,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相关热词搜索: 党课 讲稿 题目 党课讲稿专题党课题目五篇 党课讲稿2023专题党课题目 党课讲稿2023专题党课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