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城玮文档网 >作文大全 > 乡村医生事迹材料

乡村医生事迹材料

时间:2022-08-09 15:30:03 来源:网友投稿

 医生这个职业是光荣而崇高的,不仅是能以肉体上解除人的痛苦,而且在精神上也能给人安慰,所以选择了这个职业必须全身心的投入,才能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第一文档网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乡村医生事迹材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乡村医生事迹材料

 湟中县东花园村位于西宁市近郊,每年大部分的时间里,村里的青壮年都外出打工,留在村里的大都是老人和孩子,而正值青壮年的 70 后村医钟生彦也是其中的一员。

 1993 年,钟生彦高中毕业,到西宁市卫校学习,三年后,他回到了村里,担任了东花园村的村医。2003 年,钟生彦又自费考入湟中卫校学习,并顺利拿到中专毕业证。2007 年以优异的成绩取得助理医师资格。虽然学业上在不断努力,取得新的成绩,但钟生彦一直坚守在村医这个岗位上,全心全意为乡亲们服务,一干就是 13 年。

 做为一名村医,经常是一些繁琐、细碎的平凡事,留守在村里的大都除了老人就是孩子。钟生彦每天走家串户,不是为村东头的大爷量血压,就是为村西头的大娘测血糖,东花园村有 272 户人家,1079 人口,60 岁以上的老人有 145 个,对于这些老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他都能了如指掌。对患病老人,钟生彦格外关注。刘生莲老大妈今年 76 岁了,儿子儿媳常年外出打工,家里只有她一人,刘大妈

 患有高血压,心脏也不太好,钟大夫经常要上她家去看看,看看最近血压又高了没,嘱咐她吃药。天冷了,他还看看她的炉子旺不旺,帮她提前准备好生炉子的

 煤块。听说过几天大妈要去城里的儿子家,他还叮嘱她别忘了量血压,为便于随时了解她的病情,又仔细地将她的手机号记上。对这些留守老人来说,他不仅是

 他们的家庭医生,还是他们家里的亲人,看病之余,他陪他们聊聊天,告诉他们怎样注意平时的生活起居、饮食调整。遇到谁家的电视不清楚,他上房去调调天线、谁家的炉子不旺,他给安装好。

 王大妈患有糖尿病、还因脑血栓造成偏瘫,行动不便,子女外出打工,钟生彦经常上门服务,每次去了,他先看看她家有啥要干的家务活,为大妈烧水做饭、然后边聊天边了解病情。每次王大妈总是感激地眼含热泪你比我的儿子还要亲。

 是的,钟生彦真心地把村里人都当做自己的亲人,乡亲们有需要,他是随叫随到。而在自己的家里,却经常不见他的踪影,常常妻子都在家做好饭了,却不见他来吃饭,原来他还在村卫生室守着老人打点滴。

 2014 年夏天,钟大爷家的孙子在玩耍时不慎摔倒,伤得较严重,孩子的父母外出打工不在家。钟大爷情急之下,来找钟大夫,钟大夫连忙用自己的车带着他们去了就近的西钢医院,一到医院,自己忙着跑前跑后去挂号、取药,直到孩子看完医生,伤口处理完了,他这才放心地回家了。

  2014 年的冬天,半夜两三点钟,钟生彦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原来是村里一家在办丧事守灵时,发生煤气中毒,当钟生彦赶到时,人已处于昏迷状态,钟生彦当即打开门窗,并静脉助推 40 毫升高糖,并叫家人迅速将患者送往就近的医院,因处理及时,患者在送往医院的途中,清醒过来了。

 钟生彦真诚的服务赢得乡亲们的信赖和赞誉。外出打工的人回村后,都很感激地对他说要不是你,老人孩子在家就真要出事,有你在,我们出去就放心了。

 随着近几年农村经济的发展,地处西宁市区周边的东花园村也逐步富起来,钟生彦的努力工作得到村委会的大力支持。

 2008 年,村卫生室由原来简陋的两间扩建到现在的药房、资料室、诊断室、治疗室、观察室一应俱全。在扩建过程中,钟生彦也拿出自己这几年的积蓄 20000 多元投入其中。钟生彦的妻子张世清当年在四川打工时,也上过职高卫校,为了更加全面、周到的为乡亲们提供公共医疗卫生服务,钟生彦动员妻子也到村卫生室来工作。如今,张世清也成了东花园村的一名村医,主要负责全村的妇幼保健。

 “一根银针治百病,一颗红心暖万家”,这是歌颂当年的“赤脚医生”的歌,也同样是现在的乡村医生的真实写照,乡村医生听着随意,事情却特别多而杂村民急诊、老人体检、农村卫生、传染病预防、防疫接种……钟生彦的卫生室相当于一个小型医院。除了工作时间没法像城里医生一样有规律外,乡村医生还要“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不仅要会看病,还要会打针、按摩、针灸等。还要随访、登记、建档、兼健康素养知识宣传员。钟生彦利用各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活动,他自己不定期地办黑板报,发放各种健康知识手册,播放宣传视频。同时还向村民宣传医改政策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优越性,主动配合卫生院、村委会当好开展基层卫生工作的参谋。工作千头万绪,量大任务重,但钟生彦总是一丝不苟地去完成,使宣传工作做到每家每户,使许多疾病预防健康知识做到家喻户晓,户户都有明白人,让每一个村民都享受到国家的医疗卫生服务。在一次预防接种工作中,钟生彦来到村砖瓦厂里,这里有从四川过来的几户彝族打工者。虽然是外来的流动人口,但钟生彦对他们一视同仁,做好服务。有时候,外来人员对此不理解,当钟生彦为他们打预防针时,他们拒绝了,说不需要你来管。钟生彦反复地向他们解释,这不是有病了才打针,是为了不得病才打的针,经过反复解释,他们终于明白了,钟大夫是为了他们的健康,最后欣然接受预防接种。

 在多年的村医工作中,钟生彦深深体会到,村医关注的不仅仅是村民的身体健康,更要关注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钟生彦把村民当做自己的亲人,他常常说乡亲们这样信任我,我所有的付出也心甘情愿。这几年,随着城乡经济的飞速发展,每年外出打工挣的钱也越来越多,比起他们,钟生彦收入不高,但钟生彦以他的淳朴、信任、热爱、无私奉献、勤朴,心系乡亲,心系最需要帮助的人,一如既往地在村医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奉献着,守护着乡亲们的健康。十几年如一日的热忱,使钟生彦获得许多荣誉,从 2012 年到 2014 年,连续四年,被评为全县优秀乡村医生,对此,他谦虚地说,未来的路还很长,“会继续做好医者该做的一切”。

 乡村医生事迹材料

 今年 56 岁的徐可相是山亭区店子镇鹁鸽崖村卫生所的一名乡村医生,自 1975 年 1 月在 滕县卫校毕业后,一直扎根于农村卫生事业。38 年来他用真情服务老百姓,用行动报答村民,始终履行着救死扶伤地神圣职责而无怨无悔。他医德高尚,技术精湛,深得镇卫生院领导的肯定和群众的一致认可。2011 年,按上级卫生主管部门的要求,为了改善患者就医环境,他自筹资金十余万元,建设了一处面积约 120 平米的标准卫生室,当地村民常见病、多发病均可就地得到治疗,实现了“小病不出村”的工作目标,较大程度缓解了群众就医难问题。

 2003 年在抗击“非典”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徐可相医生积极响应“众志成城、抗击非典”的号召,投身到抗击非典第一线。为了让群众早日了解非典,掌握非典预防知识,他通过村委会大喇叭、黑板报、张贴标语、义务印发宣传材料等形式,进行防治非典知识宣传。有时还挨家挨户进行多角度、全方位宣传,尽量做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配合镇卫生院积极做好外出务工人员的登记和劝阻回乡工作,免费发放体温表进行排查,自己配制了抗病毒中草药为群众免费服用。由于他身先士卒、不怕危险,终于取得了村民的理解和支持,在抗击非典的过程中,他所负责的辖区,无一例外出务工人员回乡的事情发生,为全镇乃至全区抗击非典的最终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徐可相认为,仅有为村民解除病痛的一腔热情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扎实牢固的医疗技术功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为老百姓带来便利和实惠。行医生涯近 40 年,他不断钻研业务,提高技术水平,经他治愈的各类患者成千上万,深得群众敬仰。他经常自费购买大量医药类书籍刻苦研读,只要有空闲时间就仔细翻阅,从中汲取营养,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即便在最艰苦的条件下也从未放弃过。

 2009 年 1 月 26 日(新年正月初一)凌晨两点,正值数九寒天,一阵急促地电话铃声把他从睡梦中惊醒。原来是本村一位张姓小孩突发高烧需要治疗。他放下电话二话没说,背起药箱就冲出家门。一路上寒风呼啸,冻得他直打哆嗦。由于天黑道路泥滑,走着走着,他一不小心摔倒在泥地上,弄得全身都是泥,腿被刮伤两处,但他顾不了伤痛,爬起来就继续往病人家里跑去。赶到时发现小孩已处于高热惊厥,于是就急忙给予退热、解痉、针刺人中、静脉输液等治疗。由于病情严重需要输注三瓶液体,他就一直陪护到输液完毕,直至小孩病情好转才放心离开。此时已是早上六点多钟,天已经蒙蒙发亮,左邻右舍都在“噼里啪啦”地燃放着新年鞭炮,可徐可相连处理伤口都未来得及,累得他一头倒在床上便呼呼大睡。类似这种情况,一年四季到头随时都可以碰到。他在卫生室上班时,跟本不分昼夜,实行二十四小时全天候诊值守,就是凭着他这种过硬的医学功底,扎实的的业务技能,优良的服务态度,得到了各位村民的普遍赞誉。

 他看病时时为困难病人着想,治疗时尽量使用既便宜又能保证治疗效果的药品。上门服务时从来不收出诊费,对特别困难的患者主动免除医药费,每年下来减免医药费用就达到两三千元。他心系村民的安危冷暖,始终奉行的宗旨是治病救人,扶贫济困。作为一位普通的乡村医生,仅靠辛勤劳动创造一点微薄收入,他生活地并不宽裕,但能为本村群众服务是他这辈子最大的梦想。从医以来未出现过重大差错和医疗事故,也从未接到过任何患者的投诉。

 徐可相从医 38 年以来,认真执行农村卫生工作方针,积极参与防疫保健工作,预防为主是我国卫生工作的一贯方针,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重点。他深知这一道理的重要性,始终把卫生防疫工作挂在心上。他时常给村民宣传防疫的重要性,防重于治的方针政策。基于他的宣传唤起了人们对防疫工作的关注、了解和认识。他身体力行迎难而上,一股子倔劲,

 使全村的防疫保健工作在全镇处于领先水平,受到当地卫生主管部门的肯定。他先后获得店子镇“先进个人”、店子镇“个人显著贡献者”、山亭区“优秀乡医”、山亭区“十佳乡医”等荣誉称号,所在卫生室被评为店子镇“先进卫生室”;2011 年被评为山亭区“先进卫生室”。

 徐医生以他崇高的医德、良好的医术,踏实的作风在村医疗事业中做出了扎实的成绩,赢得了农民群众的心。社会的发展进步给乡村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深知成绩的取得,靠的是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上级卫生主管部门和人民群众的支持,多为国家出点力,为村民办点实事是应该的。为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奉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他感到无上光荣。

 乡村医生事迹材料

 宋 xx 到 xx 村工作已经十几年了,他扎根乡村,多年如一日,凭着他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务实的工作作风,深得各级领导和当地群众的好评。

 宋 xx 医生深知在乡村行医,必须医疗技术全面。他知道,单凭自己在学校学的那些西医知识,远远满足不了群众看病的需求。因此,在繁忙之余,他除了努力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自己的医疗水平外,还常刻苦自学中医.针灸推拿等,很快就成了多面手的乡村医生。

 xx 村八组的饶忠香和余立锦先后因腰椎和颈椎骨折而致高位截瘫,在市内大医院手术后,专家说他们能站起来的希望非常渺茫,回家后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宋 xx 医生不辞劳苦,每天上门去为他们治疗。他查阅大量针灸书刊.古典医籍,运用中西医结合,内服中药,头针.体针结合穴位注射,配合推拿综合治疗。几个月后两伤者都奇迹般的下地走路,还能象从前一样劳动。他们感激的逢人便说“如果不是宋医生,我可能这一辈子就要瘫痪了”。

 五保老人钟立德八十多岁了,前年因咳嗽.咳血,宋医生为其检查后怀疑“肺癌”,联系队长带其到市内医院进一步检查,经 ct 检查果然是“肺癌”,而且还是晚期。队长把他交给宋 xx 为其安慰性治疗,宋 xx 积极地给予对症治疗,并不断的给予病人精神上的安慰和鼓励。有时钟立德不能到卫生室来,宋 xx 就去他家中为其输液送中药。在宋医生的悉心治疗和鼓励下,钟立德顽强的和癌魔做斗争。如今钟立德仍坚强的活着,而和他同时诊断为“肺癌”的另一患者已经死去快一年了。

 治疗活着的生命是医生的职责,给临终病人以人性的关爱也同样是医生的使命,这是宋xx 医生的职业信仰。因此有不少濒死患者还要其家属找宋医生为其瞧病,无论白天还是晚上,他都尽快赶到。老病号刘隆根肝癌晚期,临终前由于疼痛而痛苦挣扎,已经休息了的宋 xx医生接到电话,立即跑到刘隆根家,当他赶到时,刘隆根还在悸动.抽搐。宋 xx 医生轻轻的抚摩他因疼痛而扭曲的面容,合上他半闭的双眼,就象催眠一个幼小的婴儿,刘隆根安详的离开了人世,他的仪容是那么祥和,没有丝毫痛苦的表情,就象熟睡了似的。很多人说医生是不送终的,宋 xx 却不那么认为。他说医生既然被尊为白衣天使,就有迎生送死的使命。

 宋 xx 所在的 xx 村卫生室不仅要为辖区的村民们治病,还要承担妇幼保健.传染病防治.计划免疫以及农村合作医疗等公共卫生工作。尽管工作量很大,宋 xx 都尽责尽职的完成。XX年夏天 h1n1 流感全世界流行,各地方都认真的开展 h1n1 流感防治工作。一天下午,宋 xx知悉余家湾有一小孩和来自疫区的人员接触后突发高热,便立即向上级部门汇报,并迅速赶

 到那小孩家去诊视,可当他赶到时,那小孩及家人都不知去向,晚上他又连续去寻找三次都一无所获,在此期间他不断地和区卫生局领导以及疾控中心联系,并互通查找结果。深夜快十二点时,宋 xx 医生又第四次和开发区卫生局翁局长.曹局长等一道再次去查找发热儿童,村子里恶狗乱窜狂吠,宋 xx 勇敢的走在前面开路,斥退厉犬。可这次他们仍无功而返,宋xx 只好回卫生室值班候命,局长们接着去挨个医院查找,终于在太和医院找到那发热小孩。第二天一早宋 xx 又去那小孩家,终于见到了那小孩,宋 xx 仔细的询问病情.检查身体,并为其测量体温,体温正常,就是普通的感冒发热,经治疗已好转,宋 xx 及时的把情况汇报给区卫生局,大家才始放下心来。因为他认真务实的工作,第二天在全区防控 h1ni 流感会议上,得到管委会叶主任和卫生局局长的赞扬。

 不论何时.何地,宋 xx 都不忘自己做医生的神圣使命。这不,宋 xx 于 XX 年 7 月 4 日下午在艳湖公园游泳时,遇到一青年在禁泳区游泳不幸溺水沉入湖底,数百人围观,就宋 xx一人冒着生命危险,连续三次潜入湖底,终于救出了溺水者。此事在 XX 年 7 月 12 日的《十堰晚报》上报道后,秦楚网.东风论坛等新闻媒体纷纷转载,一时间,见义勇为的好医生成了很多市民和网上议论的焦点。许多亲友看到新闻后询问宋 xx,他淡淡的回答“遇到这种事,救人是应该的,何况我还是医生呢。”

 宋 xx 就这样用他的仁人之心和良好的职业素养,谱写着平凡而灿烂的人生诗篇,他的业绩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1999 年他被评为“全国优秀乡村医生”;XX 年他所在的 xx 村卫生室被评为开发区“十堰市高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先进单位”,他本人也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相关热词搜索: 乡村 事迹材料 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