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城玮文档网 >作文大全 > 县国土资源局信息化应用情况工作汇报

县国土资源局信息化应用情况工作汇报

时间:2022-08-02 18:55:03 来源:网友投稿

 县国土资源局信息化应用情况工作汇报 为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国土资源厅、自治州国土资源局有关开展 2011 年国土资源政务信息网上公开执行情况相关文件精神,切实推进我局 政务信息公开工作,提高政务信息网上公开的普及率,拓宽政务信息 网上公开的深度和广度,提升服务质量,我们按照上级要求,及时安 排部署我局国土资源政务信息网上公开情况,抓好自查工作,建设完 善制度。现将 2011 年信息化应用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明确责任分工 我局始终将政务信息公开工作作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突出任务,切 实抓紧抓好此项工作。

 2011 年,按照自治州国土资源局以及和静县委 县政府有关文件精神要求,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总体要求,加大政 务信息网上公开力度,落实政务公开工作实施方案,扎实开展政务公 开工作,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和业务办理效率, 取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政 务公开领导小组;并专门安排 1 人负责网站建设和信息更新工作,建 立起了信息发布联络机制,完善了申请受理机制、保密审查机制;形 成了局长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股室负责人分工明确的工作局 面;各股室具体工作事项由各股室负责人按照政务公开的要求,认真 按程序审查需要公布的政务信息,及时在网站上向社会公开;为政务 信息全面及时安全公开建立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工作重点突出、整体推进迅速

 1.完善门户网站、加强平台建设 2010 年 8 月,我局派专人参加自治区国土资源厅举办的网站建设培训 班,以 “政务公开、服务社会、提高效率、加强监督 ”为目标,建立了内 容全面、 安全可靠、 技术先进、 页面美观大方、 能实现统一信息发布、 提供方便快捷服务的门户网站,为了使网站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和新颖 有特色,网站在内容方面开辟了多个栏目,内容有:单位概述、政务 动态、法律法规、土地资源管理、矿产资源管理、测绘管理、工作动 态、通知公告、规划计划等多个栏目。开辟了政务公开专栏,建立了 举报专栏、意见薄,还专门设立了信访举报信箱、局长信箱,促进依 法行政和行政为民,听取群众意见,搞好网上窗口服务,树立网上和 静国土新形象。今年 8 月,我局又派专人前往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参加 三级网络培训,目前我局三级网络机房建设和线路布置已全部完工并 初步接通使用。

 2.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政务信息公开 我局先后制定了《和静县国土资源局推行政务公开工作制度》 、《保密 审查制度》等相关工作制度,明确了信息公开的目标、任务和工作机 制,并以股室为单位, 分解细化了政务信息公开工作职责, 做到责任、 任务、措施三落实,确保了政务信息公开工作依法、有序的开展。

 我们加强了信息保密审查。建立了政务信息公开审查程序,对公开的 政务信息,都由股室负责人、分管领导严格把关,审查无误后方可上 网发布,从而保证符合国家法律政策规定,保证信息公开安全、内容

 真实有效。

 3.加大办事服务力度、加强互动栏目建设 一是及时丰富政务信息公开内容。我局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重点和热 点,进一步丰富政务信息公开内容。我们在网站上主动公布了机构职 能、政策法规、土地交易信息、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动态;公布了公 众举报电话、信访地址等。

 二是认真学习贯彻落实《政务信息公开条例》 。为确保《政务信息公开 条例》落实,我局按照依法公开、真实公开、注重实效、有利监督的 原则,严格工作制度、 工作程序, 强化政务公开工作的监督制约机制, 配备兼职人员承办此项工作。

 三是重视利用其他媒体发布信息。我们在办公楼大厅安装室内外两块 电子屏幕重复发布重要信息,如:土地招拍挂公告、土地出让结果公 示等。在土地市场网上我们及时发布规定信息,在办公楼大厅设置公 示栏向外张贴公告公示信息。

 四是创建了局长信箱、信访投诉、在线咨询等互动栏目,实现了对社 会民情的上达反映、对执法巡查情况监督举报、对业务办理流程及时 咨询的功能。我局通过门户网站,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主动听取 群众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我们的工作质量,提高办事效率。

 三、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打算 虽然我局在建设政务信息网上做了一些工作,政务信息网上公开执行 情况有了较大改善, 但我们认为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主要表现在:

 一是信息公开宣传力度不够;二是网管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导致部分 栏目建设仍不够完善,发布信息量少;三是由于信息公开是一项全面 的,系统的工作,时间短,任务重,工作机制方面还不够完善。

 下一步我们决心在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和自治州国土资源局的指导帮助 下,借鉴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完善网站栏目 建设,丰富政务公开信息内容;进一步细化各项任务分工,加大政务 公开宣传力度,将国家的各项国土资源惠民政策和我们国土资源系统 落实双保目标、促进经济发展所做的工作向社会宣传推介;增加信息 管理人员, 强化人员技能培训, 提高管理水平和业务水平; 通过学习、 交流掌握更多的专业技能, 把我们的网站建成有自己特色的一流网站, 让更多的群众来监督我们的工作, 了解我们的工作, 支持我们的工作, 依靠信息网站推进依法行政,推进网上阳光政务,使信息化建设和政 务信息网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国土工作。

 一、地质调查信息化建设工作概况 地质调查信息化建设是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中数字国土工程的重要 组成部分。六年来,总计安排工作项目 141 项,投入工作经费 24330 万元。在国土资源部的正确领导下, 地质调查信息化建设工作, 按照“一 条主线,两个支撑,一个目标 ”的建设思路,在扎实地逐步推进。

 根据《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纲要》和地质调查工作特点,在以往工 作基础上,中国地质调查局逐步确定了地质调查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思 路:以提高地质调查和社会化服务水平为目标,以数据支撑体系和技

 术支撑体系为基础,加速实现地质调查主流程信息化。

 六年来,地质调查主流程信息化建设取得显著进展,数据支撑体系已 基本建成,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已初具规模,地质调查成果信息的社会 化服务有了良好开端,基本实现了地质调查信息化建设的阶段目标。

 二、地质调查主流程信息化建设主要成果 根据地质调查工作程序, 地质调查主流程共包括立项论证、 设计编制、 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成果综合、社会化服务等六个模块。几年来重 点开展了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成果综合三个模块的开发研究工作, 取得了较显著的进展和成果。

 1.基本实现了区域地质调查主流程的信息化 成功开发研制了区域地质调查数字采集系统。该系统采用首创的 prb 过程和数据模型,将 gps 的定位结果反映到掌上电脑的地形图和遥感 影像上,实现了 gps、gis 和 rs 的有机集成,地质人员可以在掌上电脑 上按照技术标准记录地质现象、绘制地质素描图,实现了区调野外原 始数据采集数字化。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区调野外数据处理和成果输 出的桌面系统,实现了区域地质调查野外数据采集、室内整理和成果 输出的主流程信息化。全面完成了设备定型、技术要求编制、人员培 训和设备配置等工作,并在区域地质调查项目中全面推广。

 2.固体矿产调查野外数据采集系统进入推广阶段 以区域地质调查数字采集系统为基础,开展了固体矿产调查野外数据 采集系统的开发研制工作,目前已经开发成功。

 2004 年在 6 个重点项

 目中试点使用, 2005 年开始较大范围推广。

 3.地质环境调查野外数据采集系统研制进展顺利 地质环境调查野外数据采集系统包括地下水资源调查、环境地质调查 和地质灾害调查三类专业工作的野外数据采集。目前系统开发进展顺 利,即将进入小规模试点阶段。

 4.地质调查数据处理与分析评价系统开发取得一定进展 完善了钻孔采编系统。该系统具有钻孔地质数据采集、数据管理、钻 孔图件自动绘制等功能,现已全面推向社会,得到大多数地质工作单 位的认可和广泛应用。

 开展 gis 矿产资源选区评价系统和地质调查数据处理与综合分析系统等 研制工作,为提高地质调查部署科学性开发了新的工具。开展地质体 三维模拟技术与数据模型开发研究等项目,为提高设计编制水平和地 质调查成果的直观表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地下水资源评价系统的研 制开发为地下水资源信息管理、不同水文地质单元的综合评价信息化 奠定了基础。

 三、数据支撑体系建设主要成果 国家基础地学数据库体系是地质调查信息化建设的数据支撑,主要包 括基础地质数据库系统和地质综合成果数据库系统。作为地质调查信 息化和社会化服务的基础,投入了较大的建设力量和资金。目前该体 系的主体建设已基本完成。

 (一)基础地质数据库系统

 1.区域地质 图 空 间 数据库 完成 1163 幅 1∶ 20 万区域地质 调查 图的数字化和数字地质 图 空 间 数据 库 建 设 工作。该 数据库 共包括约 2000 万个地质 实体,数据量约 90gb, 有 acrinfo 和 mapgis 数据格式,具有方便快捷的查 询检 索功能。完成 800 余幅 1∶ 5 万区域地质 调查 图的数字化和数字地质 图 空 间 数据库 建 设 。

 2.区域水文地质 图 空 间 数据库 完成 965 幅 1∶ 20 万区域水文地质 调查 图的数字化和数字地质 图空间 数据库 建设 。完成我国 30 个省(区、市)110 个图 幅的 1∶ 5 万重点城 市及经 济 开 发 区水工环 综合地质 图 空 间 数据库 建设 。

 3.区域地球物理、区域地球化学数据库 完成区域重力数据库 建设 ,包括总 计约 86 万个重力点的测 量数据。建 成包括 2000 年以前的全部航电 数据即部分地面电 法数据的电 勘查 数据 库。完成全国 1∶ 100 万航磁数据库 和全国 31 个省(市、自治区)的 1:20 万-1:50 万区域地球化学数据库 。

 4.自然重砂数据库 完成全国 1∶ 20 万自然重砂数据库 建设 。数据库 包括全国 200 多万个 自然重砂样 品鉴 定成果数据及处 理结 果。

 5.全国矿 产地数据库 完成全国矿 产地数据库 建设 及数据整合。该 数据库 共收录 全国约 25000 个大中小型矿 床、矿 点信息,以及近 800 个典型矿 床的矿 区地质 图 和

 重要剖面图 数据。

 6.钻 孔地质 数据库 建国至今, 我国已积 累 1.3 亿 米钻 孔地质 原始资 料 ,目前已完成 10 个省 的 350 多个矿 区、120 万米进 尺的重要钻 孔岩芯原始编 录资 料的数据采 集及数据库 建设 。

 7.地质 基础 数据库 类 完成中国岩石地层 数据库 建设 ,该 数据涉及全国岩石地层 单位数据文 件约 80380 个,是目前世界上独有的国家地层 数据库 。完成全国同位 素地质 测年数据库 建设 ,实 现了全国 15300 个同位素地质 测年数据的 入库 和数据整合。完成全国岩石数据库 建设 。

 (二)地质 综合成果数据库 系统 1.小比例尺地质 图 空 间 数据库 完成全国 1∶ 50 万数字地质 图 空 间 数据库 ,已向社会 157 个用户 提供 全套数据。完成全国 1∶ 250 万数字地质 图 空 间 数据库 和 1∶ 250 万数 字地质 挂 图 的编 辑出版,在第 32 届国际 地质 大会展出中受到好评 。

 全国 1∶ 500 万地质 图 、

 1∶ 500 万矿 产 地 质 图 和

 1∶ 600 万水文地质 图 空间 数据库 等建设 成果已陆 续向社会各界提供使用。

 2.全国地质 工作程度数据库 完成了 1949 年以来全国地质 工作程度数据的建库 工作 ,共采集地质 勘 查相关条目 94998 个,矿 产地数据 53195 个,矿 区工作程度数据 137248 条,开发 了全国地质 工作程度数据库 管理应 用系统 ,编 辑 地 质 工作程

 度图集 150 张。该项成果对于中央、地方和企业部署相关地质调查工 作将发挥重要作用。

 3.地质资料目录类数据库 主要完成全国地质资料馆馆藏资料目录数据库、地质调查成果资料中 文目录数据库、地质调查项目档案目录数据库、地学图书期刊类文献 标题和摘要数据库建设,开展了馆藏图文地质资料数字化及数据库建 设工作。

 四、技术支撑体系建设主要成果 1.基本建立地质调查信息化标准体系框架 地质调查工作开展以来,配合数据库建设工作,研制了建库标准、质 量控制标准、数据描述标准、产品标准、数据采集标准等 35 项标准, 有力地推进了地学数据库的建设和系统开发,保证了数据质量,为信 息共享与社会化服务奠定了基础。

 2.国家地质调查网络体系已初步建成 经过三期网络建设,基本形成了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中心)-大区 地调中心(天津、沈阳、南京、宜昌、成都、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和 部分专业地质调查单位及地调院间的三级网络体系,实现主干千兆速 度的数据信息传输,通过网络系统向社会提供国家地质工作信息、地 质调查成果资料目录、地质文献资料和全国地层数据库等方面的信息 服务,为地质调查资料数据实时传输和项目管理提供快捷服务。

 3.地质调查门户网站发挥了重要的宣传服务功能

 地调局网站自 2000 年元月运行以来,已经安全运行了 5 年,运行稳定, 近 3 年的访问量达 80 万人次,2004 年底月访问量达到 35000 人次,呈 上升趋势。网站运行效果比较好,专题特色明显,栏目设置较合理, 信息较及时、全面,平均每天有 3-6 条新消息,还设有信息服务栏目, 如元数据库、地质资料目录等。

 (四)成果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有了良好开端 开展了元数据库建设, 完成了主要数据库的元数据库建设和发布工作; 开展了地质调查数字化成果的社会需求方式与内容研究、数据压缩技 术研究和在线离线服务技术体系研究;开展了成果目录数据库、地层 数据库的网上服务工作。依托 863 课题,在解决数据传输与共享的技 术问题方面有重要进展。

 五、“十一五 ”地质调查信息化建设思路 “十一五 ”地质调查信息化工作将继续按照一条主线、 两个支撑、 一个目 标的总体思路,重点加强主流程信息化的开发和建设工作,继续夯实 两个支撑体系建设,全面推进社会化服务工作。

 在地质调查信息化建设的主线 ——主流程信息化建设方面, 进一步全面 推广各专业野外数据采集系统,重点加强选区研究、数据处理和设计 编制等模块的分解和开发,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提高地质调查技术水 平。

 在地质调查数据支撑体系建设方面,进一步完善国家基础地学数据库 系统。按照定期更新的原则,规范数据库的维护。为扩大面向社会的

 数据信息服务,加强已建数据库的保密处理工作。

 在地质调查技术支撑体系建设方面,重点夯实信息化基础设施。加强 骨干网络体系的各节点建设,提高数据存储、处理和传输能力。加强 地质调查信息网站建设,扩大服务能力。

 强化地质调查信息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完善体系建设总体框架,规 范地质调查资料信息目录发布制度,扩大服务信息量。

 池州市第八中学,原为贵池区殷汇中学,创办于 1958 年秋,先后为安 庆地区和池州地区重点中学, “池州地区示范高中 ”,2003 年 5 月,晋 升为“安徽省示范高中 ”。在池州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 2008 年 贵池区委、区政府将殷汇中学新校区建设列为贵池区八件惠民实事之 首,成就了造福于贵池人民的千秋伟业, 2009 年 1 月,学校顺利整体 搬迁至新校区。

 2009 年 5 月更名为池州市第八中学。

 八中校园面积 260 亩,绿化面积 3 万平方米,环境清新优美,宁静无 扰,由东向西依次分为运动区、教学区、生活区,分区清晰,布局协 调,依势而建,层次分明。以徽派建筑为主调,现代建筑为点缀,相 得益彰。

 校园建筑面积约 7.9 万平方米,23 幢建筑。

 学校教育、 教学、 生活设施设备完善,具备了良好的办学条件。

 八中实行 “三全”管理,学校现有 59 个教学班,学生 3800 人,教职工 182 人。学校本着 “育人为本,质量第一,突出特点,全面发展 ”的办学 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素质教育成绩显著, 教学质量在池州市名列前茅,为教育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学校先后

 获得 “池州市文明单位 ”池“州市文明校园 ”池“州市园林式单位 ”贵“池市 花园式单位 ”等各级各类荣誉 150 余个。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发展迅速,育人环境日异更 新,为进一步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 学校十分重视 “绿色学校 ”的创建工 作,不断加大投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现汇报如下:

 一、健全组织领导,加强科学管理。

 环境教育是个世界性的问题,也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素质教育的组 成部分,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需要,也是义务。创建 绿色学校是一项荣誉工程,又是全面推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和提高学 生素质的一项重要工作。为了使创建工作有序进行,扎实开展,学校 成立了创建绿色学校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亲自负责,分管校长具体负 责,校办室、教导处、总务处、德育处、团委等各部门密切配合,形 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网络组织。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认真拟订计划、全 面部署创建工作,并切实抓好工作落实,促进全校师生积极参与,同 时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组织检查、及时处理解决创建工作中的有关问 题。学校领导和教师还积极参加各类环保培训,并采取查阅资料,上 网查询等方式,多渠道地搜集有关资料,不断提高自身知识水平,积 极探索环境教育理论,撰写总结,效果良好。学校还设有环境教育宣 传栏,各班黑板报增设环保内容,及时向师生进行环保教育。校园里 存有环保宣传标语, 图书室、阅览室添置了有关环保宣传教育的书刊, 并大力加强相关档案资料的管理工作。通过各部门通力合作,保证了

 创建工作稳健有效地开展。

 二、优化育人环境,营造和谐氛围 近几年来,学校把大量的财力、物力投入到创建优良环境活动中。校 园规划既立足于现有条件,又有创新意识。设计规划标准高、特点突 出。整个校园环境优美,风景宜人,情趣无限。校园呈现的文化氛围 与优美、整洁、典雅的环境,形成了一个完美的结合体。

 1、校园净化。干净、整洁的校园是学校文明的第一标志。一直以来我 们在环境卫生上实行两手抓。一手抓清扫,一手抓保洁。学校物业公 司的专职清洁组,有工人 10 余名,每日负责对教学楼、办公楼、广场 等处从早到晚清扫、保洁。定期组织全校性卫生大扫除,总务处、德 育处联手检查并通报检查结果。总务处还把每次检查结果纳入当月班 主任考核和班级评比中, 有效的促进了校园净化工作。

 做到了办公室、 寝室、食堂、厕所等生活设施符合卫生标准,整个校园无卫生死角。

 2、校园绿化。校园绿化建设经由上海同济大学林李景观设计所精心设 计,形成了现在层次分明、绿色满目、布局合理,集观赏与休闲为一 体的校园景观,校舍布局合理,设施先进,功能齐全,是一所集工作 与学习、生态和文化于一体的现代化学校。校园园林景观建设以绿色 为主题,结合校园生活、办公、学习功能,以绿色,自然为特色。绿 树成荫,鲜花吐艳,置身其中,感受宁静幽雅,令人流连忘返。

 学校还为绿化美化加大资金投入,使校园绿化工程初具规模。现在整 个校园乔木、灌木、草皮合理分布。香樟、桂花、银杏、合欢、雪松、

 广玉兰、竹子、栀子、海棠、迎春、山茶、木槿、兰花等各种花草树 木相得益彰,形成了丹桂飘香、四季花开的优美环境。尤其是大片花 木苗圃与以徽派建筑为主调,现代建筑为点缀的校园建筑群中遥相呼 应,相得益彰,形成了宁静典雅特色的育人环境。

 3、校园美化。学校在校园美化上也有许多新意。首先,根据学校的地 形地貌,制定了校园规划和绿化规划, 使得校园建设布局合理。

 乔木、 灌木间植,名贵花木和普通花木间栽,配以奇石、小竹点缀,别具风 情。其次,修建了运动场,并于四周饰以花草树木。校园各种灯光定 时开放,丰富了全校师生的课余生活, 提高了师生的生活品味。

 再次, 学校的各种校牌制作规范精致,在校园广场、走廊过道和不同功能的 室内,分别饰以与环境相协调的名人名言、名家字画等,更使校园美 化意境锦上添花。

相关热词搜索: 国土资源 工作汇报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