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城玮文档网 >心得体会 > 语文新课标简短心得体会(12篇)

语文新课标简短心得体会(12篇)

时间:2023-02-08 14:50:06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新课标简短心得体会(12篇),供大家参考。

语文新课标简短心得体会(12篇)

篇一:2022语文新课标简短心得体会

假期学校组织教师学习了新版课标,让我更全面、深入的了解了新版课标。以下是我个人学习后的一点思考。

一、创建属于自己的特色语文课堂。在教学过程中,凝聚之后显示出来的课堂氛围,这种课堂氛围体现在教学的全过程,并为学生所体验,吸引着学生。正如大自然里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世界上也没有两个个性绝对相同的教师,在语文课上显出与众不同的个性,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二、提高语文教学的多样性。从本班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材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扎实基础。

三、学无止境,每次学习都有收获和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总结反思,多学习教育理论,充实自己,使自己永远对课堂充满激情和梦想。

篇二:2022语文新课标简短心得体会

2022版《小学语文新课标》已经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一是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一是主张实现教学上的主体性。通过研读新课标,我更加了解到新课程标准对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之重视,也再一次更清晰的认识到小学语文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下面我浅谈自己关于学习新课标后,对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体现语文味。首先,语文教学必须从语言文字入手,引领学生对语文作品反复涵咏体味。

二、体现儿童味。在教学中,我们要尊重儿童的原始表达,要体会语言的真意,要让儿童真情流露,尊重儿童的语文世界,上出儿童味来。

三、体现个人味。第一,教学时做到胸中有书,目中有人”,也就是教材要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第二、突现优势,形成个性化教学风格。即突出人无我有,在语文课上显出与众不同的个性。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语文教师,我会迎着新课程改革的春风,乘着执着的疾驰列车,在探究的道路上一路向前。

篇三:2022语文新课标简短心得体会

2022版语文新课标正式发布,意义深远而重大。通过对新课标的认真学习,结合相关专家视频解读,下面是我一些思考感悟和总结。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六个学习任务群指向的目标侧重点不同。比如“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聚焦的是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积累所促成的语感发展,以及对汉字语言运用规范的掌握,是为语文能力打基础的,“语文阅读与创意表达”聚焦的是语文作品的阅读鉴赏和文学的知识习得、能力培养。我们除了要对课标规定的内容进行认真的学习以外,还需要思考如何运用现行教材落实各项任务群的课程目标,分析过去教学中的得失,探寻教学实施难点,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策略。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给小学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和活力,同时也是新的挑战。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实践探究,不断总结反思,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的学习能力体系,努力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

篇四:2022语文新课标简短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对比2011年版本的课程标准,了解到2022年版的课程标准对教师如何教有了更具体更细致的指导,首先新增了核心素养内涵。2022年版本的课程标准对于什么是核心素养作了一个具体的界定,分为四个部分: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新。这也给我们教师在组织设计教学内容指明了方向,在语文实践过程中围绕这四个部分创设真实的语文情境,落实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其次,新增了学习任务群。学习任务群是指在真实情境下,确定与语文核心素养生成、发展、提升相关的人文主题,组织学习资源,设计多样的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的自主活动,自己去体验环境,完成任务,发展个性,增长思维能力,形成理解、应用系统。根据各个学段特点,学习任务群分为三层,第一层设“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1个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第二层设“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3个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第三层设“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两个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这也是我们今后进行教学设计的方向。

路漫漫其修远兮,在新时代新课标的指导下,我们要树立并践行终身学习的理念,义不容辞的肩负起时代的使命,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全面落实培养有理想、有担当、有本领的时代新人。

篇五:2022语文新课标简短心得体会

2022版语文新课标正式发布,新修订的课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强调育人为本,突出实践育人,发展素质教育。新课标强化了育人导向,优化了课内容结构,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增强了指导性和加强了学段衔接。

新课标核心素养明确了培养目标,完善了培养的基本原则,更强调的是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这四个方面属于一个整体缺一不可。学生在此素养内涵下应具备以下能力:一是同并热爱中国文化,对中国文化有坚定的信心,懂得去传承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二是备良好的语感,会积累梳理整合中国的语言文字,能在具体语境中有效沟通,对国家的言文字有深厚的情感;三是具有积极思考的习惯,思维有敏捷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还要有好奇心、求知欲,崇尚真知;四是具有初步的感受美、发现美、运用语言文字表美的能力,还要有正确的审美观和健康的审美意识。我们要谨记思维能力的提升、文化传承、审美能力的培养都是建构在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上。

通过学习,使我意识到语文教学要与时俱进,要摒弃以前的满堂罐和题海战术。作为教师,要积极尝试新事物,重视信息技术与线上资源,要创新出线上资源和线下融合的新的教学方式。比如说积极借鉴网络平台的课,与自己的备课思路相融合,实现资源互补。同时我们也要坚持终身学习,有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立足教学实践,提升自己能力与教研水平,适应时代需求。

篇六:2022语文新课标简短心得体会

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需要创造和谐愉快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从以往传统的传授者变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学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教学活动的引导者,与学生一同建立民主和谐的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创设问题情境,在课堂开头就向学生抛出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学习。通过问题带动学生学习,使学生有目的地听课,从而找出问题的正确答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学记》中有句名言“教育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其含义是,教育的作用是发现学生的优点,克服孩子身上的不足,使其消除自卑,对自己充满信心,让别人对自己充满希望。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是影响学生的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教师一个鼓励的眼神、微笑的表情、赞许的手势、表扬的话语都能唤起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使之转化为强烈进取的学习动机。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有许多闪光的做法、独具匠心的设计,但却如过眼烟云,没有积累下来,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因此,教学中要善于积累经验和总结教训,最终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一线教师任务重,时间紧,平时教学中的得与失往往在一霎那间忽闪忽现,如不会利用时间就难于捕捉到那些闪光的东西。本次培训学习,给我们教师创造了良好的机会,有充裕的时间来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给教师回顾反思的平台,知得失,识是非,又能更好地交流沟通,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路漫漫其修远兮,在新时代新课标的指导下,我们将义不容辞的肩负起时代的使命,传承中华优秀文化,落实好一线教育教学工作。

篇七:2022语文新课标简短心得体会

前期参与了新课标改革解读线上会议,假期里又认真查看阅读了新课标相关文件,让我对自己的语文教学有了新的思考。

新课标强化了课程的育人导向,使育人目标更加系统明确。新课标将“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作为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和总目标。其中“文化自信”更是重点:通过语文学习,让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些在每一个学段目标后面都有特地指出。课程内容的主题与裁体形式也是强化“以文化人”的价值取向,它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要内容人这一核心素养的确立处处彰显着国家意志。

新课标构建了语文学习任务群。第一层的基础型学习任务群是“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第二层的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分为“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第三层的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分为“整本书阅读”和“跨学科学习”。课程结构的阶段性和发展性通过构建学习任务群的方法来实现,而学习任务群的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会让我们每个学段之间的教学衔接得更紧密。之前我在教学上基本仅以教科书为教与学的资源,顶多加上教参,这就导致我的教与学生的学非常单一且低效。现在有了学习任务群的引导,我在以后会尝试着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设计我的教学活动,让我的语文教学从静态的知识转化为动态的语文实践活动。在作业设计上我也会立足于学习任务群,做到“少而精”、“实而活”。

篇八:2022语文新课标简短心得体会

2022年4月,教育部印发了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此次课程标准的修订,是结合当前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结合当前的国际背景对人才的综合要求所修改制定的,认真研读课标,深刻把握新课标的内涵和要求,把课标要求落实到实际教学,是作为教师的我们所需要做的。

与2011版的课程标准相比,2022版的课程标准强调了语言文学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强调了语文的工具性和科学性。语文学科提出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这四个核心素养是密不可分的整体。这就需要教师对课程进行精心设计,要在课程中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能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有效的交流沟通,有好奇心、求知欲,要学会积极思考,能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语言文字作品,发现美、创造美。

在低段语文学习中,学生要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正确的写字姿势,这对于写字教学有了更高的要求。此外,新课标中对学生的阅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尝试阅读整本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他人介绍读过的书,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对于我们即将升入二年级的学生来讲,在下学期的学习中,老师要抽出足够的时间来进行阅读练习,尤其是整本书的阅读。在一年级,我们也尝试进行绘本的整本书阅读,但是还不够系统和完成。在二年级上学期,我认为要拿出午自习的时间,来进行专门的阅读和交流活动。同时,通过手抄报、日记、思维导图等形式,来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加深体验。新课标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出发,写实话、落实处,言之有物,我手写我心。

篇九:2022语文新课标简短心得体会

暑期“不打烊”,学习再出发。为更好地深入研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理念和精神,提高对新课标的理解水平和落实能力,我认真研读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课标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增强了指导性,加强了学段衔接,是我们日后指导课堂教学实践的重要依据。

2022年新课标发出信号,重视语文阅读至关重要。新课标与2011版的《语文课程标准》相比,“整本书阅读”被郑重写进了课程标准中,首次以具体内容描述的形式明确了目标、内容及要求。“课程目标”要求由“量变”转向“质变”;“学段目标”首次提出整本书阅读要求;再次明确各学段“读什么”。教材里告诉了我们整本书阅读的阅读书目。快乐读书吧、和大人一起读、我爱阅读包括中高年级中的阅读链接,这些都指向了整本书阅读的内容。而且“学段要求”明确提出:小学阶段1-2年级课外阅读总量要求不少于5万字,3-4年级课外阅读总量要求不少于40万字,5-6年级课外阅读总量要求不少于100万字,可见小学阶段的阅读培养是深受重视的。

我认为要把新课程标准的阅读要求与阅读量真正落到实处,必须在教学上做出相应的调整。我们要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减少不必要的冗长而琐碎的分析,以教给方法和培养能力为主,帮助学生学会分析、理解、感悟,将多余的课时用于指导课外阅读。在阅读前,老师可作一些相应的关于这些作品的创作背景信息,读后可以开展读后感交流活动,增强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水平,甚至可以开展一些讲故事比赛,鼓励学生将阅读的作品以口述的形式讲给同学们听。这样,学生最终能在老师有步骤有计划的安排下做到增加了阅读的量,也提高了阅读的质。

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要做好学生阅读的共读者、分享者、引领者、设计者。让阅读的种子,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

篇十:2022语文新课标简短心得体会

核心素养,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跨学科等新理念的提出,而恰逢其时教授大咖对新课标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透彻明了,两天半的培训,我听的酣畅淋漓。这不是一场盛宴,是无数盛宴,佳肴无数,受益匪浅。

通识课程培训中,朱教授以《突出综合性、实践性的义务教育课程、育人变革》为题,对《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作了全面、详细、深入的解读和分析。讲解主要从培养目标、基本原则、课程标准编制与教材编写、课程实施五大板块展开,聚焦“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修订的背景、如何理解义务教育课程培养目标、突出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内容设计”三大核心问题,围绕新课标这一重要的话题和老师们进行了共同探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框架研制组组长郭华以《让核心素养真正落地》为题作了讲座。

我明白了修订后的课程标准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核心素养明确要求,遴选重要观念、主题内容和基础知识披能,精选、设计课程内容,优化组织形式。涉及同一内容主题的不同学科间,根据各自的性质和育人价值,做好整体规划与分工协调。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要求。在课程内容组织形式上,要跳出学科知识罗列的窠臼,按照学生学习逻辑组织呈现课程内容,加强与学生经验、现实生活、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主题、项目、任务等形式整合课程内容,突出主干,去除冗余。在实践育人层面,强化课程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的结合,强调知行合一,倡导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学科探究活动,开展跨学科实践。

而主题培训中,任务群的解读引领,让我眼前一亮,茅塞顿开。专家的案列式解读,具体教给我设计技巧,教学工具,学习支架,不经感叹,原来可以这样安排。

《新课程标准》从出现,学习到运用,正如旭日东升,阳光下一片蓬勃之景,新成果、新经验、新思路、新方法那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纵使教学之路道阻且长,吾辈仍愿上下求索!

篇十一:2022语文新课标简短心得体会

通过深入解读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内容和内涵,我发现与2011版《新课标》的突出区别,是“融合”意识贯穿于《新课标》(2022版)的方方面面。何谓“融合”?意思就是各教学元素、各教学组成部分、各教学活动之间可以实现互动关联、相互渗透、综合构建,以其中一个教学元素、部分为中心,实现对其他教学元素、部分的辐射和群带作用。在《新课标》(2011版)指导下的阅读单元教学模式中,教师习惯于用“线性推进”的方式实施教学,每个教学板块,分得清清楚楚——从识字到朗读,再到整体感知,再到深入文本分析,再到学习表达方法,最后完成交流与表达。学生就在教师既定的“教学范式”下,“按部就班”地学习语文知识,感悟单元主题。可是,这样的教学方式,无疑让各语文教学组成,失去了它们最大的教学功用,也扼杀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趣味性和积极性。《新课标》(2022版)最大的不同,就是课程内容以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的教学,“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四种教学活动互动交融,融合构建,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

其实,《新课标》(2022版)“融合构建”的意识,不仅仅在教学活动中可以体现,还在义务教育阶段各学段的要求中,有很明显的体现。例如:《新课标》(2022版)中对于不同学段,都新增了“整本书阅读”和“跨学科学习”的学段要求,从“尝试阅读整本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他人介绍度过的书”到“阅读整本书,初步理解主要内容,主动和同学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再到“阅读整本书,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积极向同学推荐,并说明理由”。可见,阅读不再是碎片化、片段化的行为,而应该是学生对于整本书在内容情节的梳理上、在人物形象的理解、在故事主题的把握上的融合构建、再加工、再创造的过程。每个学段,都相应要求学生跨学科或跨媒介,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语文课程学习,不再是单一的语言文字的运用与学习,更重要的是能够融合其他学科的特点,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篇十二:2022语文新课标简短心得体会

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语文课程正是一门专门学习语言文字的系统性、综合性实践性语文课程。同时,还是学习其他学科课程的起点,因此语文课程的基础性与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乃至人的一生发展中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2022年版课程标准从学生学习本身出发阐明,规定了语文的课程性质、目的以及学习方法。

实践活动任务群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首先靠感官、触觉感受世界,其次才是语言的教学。学习正是以生活为基础,解决生活的问题为线索,任务为载体,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注重课程内容与生活、其他学科的联系。通过倾听、阅读、观察,获取整合有价值的信息。

实际生活学习

新课标强调,语文学习的最终的落脚点在于能够满足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沟通交流的需要。因此,学习要阅读有关个人生活、家庭生活的短文,感受美好亲情,学习语文文明礼貌语言,与家庭成员交流沟通,学会感恩。紧扣“实用性”特点,结合日常生活的真实情景进行教学,如“我爱我家”、“我爱上学”“文明的公共生活”等主题设计学习任务,学习表达生活,联系自己的科学学习经历,围绕问题提出、探究过程、解决方法等进行专题式的研讨、演讲和写作。

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在各个场合中学习语文,如:日常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多方面、多角度学习语文。

创新学习方式

维果斯基认为教育的应用就是跟社会和文化的相互联系,儿童从社会所获得的科学前概念,延伸到课堂中交流,语言的再组织,小组学习,能够很好地构建起学生的科学概念。同样,语文学习就可以采用朗读、复述、游戏、表演、讲故事、情景对话等学习方式,整合听说读写,通过阅读、比较、推断、质疑、讨论等方式,梳理观点、事实与材料及其关系,充分利用数字资源和信息化平台,设计、参与、调研、展示所学新知。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还需要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语文学习方式,最大化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为学生提供巨大的知识宝库,从而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筛选分类、比较概括、归纳总结等思维能力。

相关热词搜索: 心得体会 简短 新课标 语文新课标简短心得体会(12篇) 2023语文新课标简短心得体会 2023语文新课标简短心得体会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