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城玮文档网 >心得体会 > 英语新课标解读培训心得体会7篇【优秀范文】

英语新课标解读培训心得体会7篇【优秀范文】

时间:2023-02-04 11:40:06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英语新课标解读培训心得体会7篇【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英语新课标解读培训心得体会7篇【优秀范文】

篇一:英语新课标解读培训心得体会

2022年4月21日,新版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正式出炉,这对于正在实施课堂改革的一线教师来说,不仅是一个挑战,更是一个学习的机会。利用假期,我认真钻研啃读,学习新课改理念,感受新课改思路,希望接下来可以将“新课标”的理念运用到自己今后的英语教学中。

一、2022年版课标的变化

1。词汇量增加

2011年版课标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的词汇量为1600个,而2022年版课标最高级别的词汇量是2000个,多出来的这400个词汇,就是出现新课标的最高级别——“三级+”。所有的课程内容都按照三个基本级别提出具体要求,其中每个级别还新增“级别+”,适合学有余力的孩子选择提升。词汇学习不仅是记忆单词的音、形、义,还要学习一定的构词知识,更重要是在语篇中通过听、说、读、看、写等活动,理解和表达与各种主题相关的信息和观点。

2。阅读写作要求增多

阅读一直是英语学习的重中之重,在阅读这一项,新课标的要求是7个,而新课标将阅读和听力放在一起,普遍要求是13个,同时增加了三个“+”号考察细分项,即要理解语篇中的逻辑关系、话语意思以及非文字资源表达的意义。

3。成绩与能力并行

新课标中,有两个重要任务:课外试听和课外阅读。明确规定为课外,也就是需要家长配合完成。尤其是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七、八、九年级学生课外视听活动每周不少于30分钟,课外阅读量分别累计达到4万词、10万词、15万词以上。

二、今后教学中两大目标

1。打牢基础

根据新课标,单词数量、语法点都有所增加,课标中列出的词汇表和语法项目表都是需要掌握扎实的。而且,对词汇和语法的运用要求得更加灵活,那就要求学生不能仅靠死记硬背,更要从语篇、语境中获取知识。

2。提高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主要是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听说方面增加了课外视听活动,即“看”的能力。

三、今后教学几点做法

学习了新课标后,如何更好地运用到实际教学工作中,成为英语教学的重心所在。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教学内容要丰富

不仅限于课本。“课本一粒沙,考试撒哈拉”,我们要充分利用课外资源,结合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与话题,为孩子提供合适的阅读和视听资源。

2。方法要科学

从学生的起始阶段,要以听说入手,通过多种手段和途径加大学生的理解性输入,其次紧跟大量的阅读提升词汇量和阅读理解能力,最后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写作的输出。

3。知识要灵活

在语境中学习。不论是听说读写,还是单词语法,都强调“在语境中”感知、理解、运用……也就是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在新课标的要求下,不能再靠死记硬背和刷题来学习了,加大听力和阅读输入,才能有效地输出,提升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语言课堂承载了人文底蕴,这才有了终极的力量。作为新时代的英语教师,我们要结合校情和生情,遵循语言学习规律,运用多种资源,应用智能工具,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深入学生,深入课堂,用我们的实践和行动来践行新课标的理念,愿与新课标共成长!

篇二:英语新课标解读培训心得体会

随着社会的急速发展和时代的飞速进步,伴随着教育背景和现状的改变,新课标的颁布如及时雨一般,指导了教育方向,帮助广大教师解决教育教学困惑。新课标与时俱进,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且顺应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潮流。2022年暑期,通过自学《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和有幸聆听程晓堂教授对于新课标的解读,并且对比旧版课标,发现有以下变化,现做如下分享。

1、课程难度等级变化

2011年旧课标将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内容划分为五个等级。而新课标将课程内容等级精简为三级,每个级别都有个“+”号级别,这就意味着每一个等级的坡度更大。按照新课表原文的说法,“+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了选择”。

2、词汇量增加

旧课标规定,基础教育阶段词汇量为1600词,而新课标最高级别的词汇量是2000词,多出的400词,就体现出新课标的最高级别——“三级+”。

3、阅读写作

阅读写作要求增多,同时也新增三个“三级+”级别,这三个项目分别是:理解语篇中的显性或隐性的逻辑关系;根据重复、解释和停顿,理解话语的意思;理解非文字资源或非连续性文本表达的意义,如图表,插画,广告等。这就意味着,新课标实行之后,对于学生而言,考察的难度上限提高了,也会从之前的考查知识点逐渐向考察综合运用能力、考察思维能力和考察思辨能力上转变。

那么在改革变化的前提下,我们英语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该如何改变,是接下来我们该关注和思考的问题,下面我来谈一谈我的想法。

1、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社会交往和人际交流,发展合作精神”,因此,在日常的英语课堂中,通过精心创设符合生活实际的有较强代入感的交际情境,就显得格外重要,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口语表达训练,能够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角色中参与训练。

2、问题导向,引领学生的思维品质

设计教学情境要以“问题”为导向,这有助于学生树立自信心,形成“问题提出”的意识。设计恰当的、对学生思维有适当激发的“问题串”,引导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活动,使他们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反思等理性思维的基本过程,切实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

3、加强交际,扩展学生的文化意识

对于目前我国的国情而言,学生学习英语最大的问题使缺乏英语语言环境,学过的词汇、句型、句法等知识都不能在生活中大量运用。而语言是一项技能,在不使用的情况下,不仅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有所减退,而且长期不使用,语言得不到操作和使用,必然不能融会贯通,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语境是非常有必要的。在课堂上,教师应具备良好的英语专业基础,有较准确的英文发音,能用英语组织课堂且引导和学生的语音语调。其次,积极发掘教材里的文化因素,设计有效的语言运用操作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合理的体验和理解语言的语用价值。

4、合作融合,催化学生的学习能力

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相互激励,相互促进,相互学习,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作用、协作互助而形成的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它是一种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的教学形式,它强调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功能。合理组建学习小组,应先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家庭情况、性别等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搭配成若干学习小组(每组2-6人为宜)。组内成员还要有明确的分工,在一个阶段里每人都应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如小组讨论的组织者,检查者、记录员、资料员、操作者、发言代表等,一定时间后,角色互换,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在合作中,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互相帮助中得到不断提升,学习优良的学生也不断获得自信。这就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在合作中得到不同的发展和收获,这也正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

总之,《新课标》的颁布,结合“双减”的大环境,对于我们教师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明确以生为本,提高课堂效率,促进教育外化向教育内化的转变,将是我们长期追求的目标。

篇三:英语新课标解读培训心得体会

教育部对《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进展修改和完善,与旧的课程标准相比而言,更加完善了培养目标,优化了课程设置,并且细化了一些实施要求。对培训、教科研提出具体的要求,并且推进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相结合。在往后的课堂中,教师要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尽量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促使学生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语与他人交流,培养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积极鼓励学生把活动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中。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是英语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以及学习习惯的培养,让他们在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如何学习。引导学生结合语境,采用推测、查阅或询问等方法进展学习:设计探究式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开展;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发现、归纳和实践等方法,学习语言知识,感悟语言功能。

一、体会

通过学习新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我深刻体会到:

1。新的课程标准在认知策略方面除了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之外,更加注重培养学生通过联系,联想,对比,自我探究相互合作等有效的学习策略。

2。注重引导教师科学运用评价手段与结果,针对学生学习表现及时提供反馈与帮助,反思教学行为和效果,教学相长。

3。新课程标准提高了孩子的语篇研读能力,教师要以语篇研读为逻辑起点开展有效教学设计,在语篇的基础上对主题、内容,文体结构、语言特点等进行教学活动。同时在教学中还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重点培养孩子的核心素养和学习能力,让孩子保持学习兴趣,主动参与语言实践活动,提高学习效率。

二、改进

1。坚持育人为本

引导学生在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过程中,了解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文化历史,以及科技。艺术等方面的优秀成果,进行中外文化比较分析,拓宽国际视野,加深中华文化理解,增强中华文化认同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此次培训也让我初步树立了“教一学一评”的整体育人观念,今后我会继续学习如何更好地把握教、学、评在育人过程中的不同功能。

2。持续更新自己的信息技术使用能力,加强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融合在教育信息化这个大背景下,我会更加积极关注现代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应用领域的发展和进步,并充分利用各类信息技术培训,比如正在进行中的2。0工程,合理利用数字技术开展英语教学,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多感官参与的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丰富有趣的情境中,围绕主题意义通过感知、模仿、观察、思考、交流和展示等活动,感受学习英语的乐趣。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对学生抱有合理期待,让他们获得积极学习体验健康、自信、阳光地成长,同时我会鼓励引导学生孩子们在课后利用各种资源和工具书等进行自主阅读和英语学习,为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提供支撑。

3。坚持反思,促进自身专业可持续发展

在培训的基础上,我还需要通过不断的实践尝试和反思促进我自身专业化水平的提升,只有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具体问题,不断反思教学效果,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帮助我适应新课改对英语老师的要求。

总之,为更好的适应新课改带来的教与学方式的变革,要求我们每一位英语教师深入领会《新英语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并以此为指导,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引领学生乐学善学,与学生一起成长,共同进步。

篇四:英语新课标解读培训心得体会

5月21日,我观看学习了北师大外语院教授、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程晓堂教授关于《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关键概念解读》的讲座直播。经过本次学习,我对今年国家新修订颁布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有了新的理解,并对英语教学有了新的思考。

程晓堂教授从英语学科性质入手,依据英语新课标,从有关核心素养的关键问题、有关课程内容的关键问题、有关教学途径与方法的关键问题和有关考试与评价的关键问题四大方面,具体解读了新课标中“核心素养”、“课程内容六要素”、“英语学习活动观”、“考试改革”等关键概念。同时结合具体教学设计示例,更好地帮助老师们理解与运用实践。这场讲座内容深入浅出,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新课标的精髓,提升教学育人水平。下面,结合程教授的解读浅谈一下我的理解与体会。

一、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

2022版英语课标对英语学科性质界定为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具有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工具性我们相对比较熟悉,而人文性指英语课程能促进学生的全人发展。从本次程教授的解读与新课标内容来看,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得到强化。程教授认为,可以从英语教学中目标、内容和过程三个方面去把握英语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使学生不局限于学会英语、学习语言知识和技能及训练,还应通过各种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学习更广泛的知识、经验、态度、价值观等,以更好地认识自我、认知世界、学会思考。程教授举例朗文教材的Beagoodcitizen公民素养主题学习活动解说了其如何体现英语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使我们的理解更具体化了。他还分享了《学习语言的700个理由》这本书中中外孩子对于为什么要学外语的看法,两者截然不同的回答看似有趣,但从中国孩子的想法中可看出,很多孩子没有对英语学科本身产生兴趣,或学习英语没有良好的体验感与获得感,缺乏内驱力。所以,我们的教学还应把握好英语课程的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去培养基础素养,促进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加强体验、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去获得语言知识、发展技能和沟通交流能力。我觉得,这次的新课标抓住了英语教学的痛点,加之“双减”政策,都指向英语学科的统一改革。要把改革真正有效落到实处,实现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该立什么样的“德”?如何立?任重而道远,但我们有了更明晰的方向。

二、聚焦核心素养的培养

核心素养的内涵

关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本次英语新课标对该概念名称作了修改,采用了“英语学科要培养的核心素养”这一说法。程教授列举了核心素养概念的演变过程,并对此做了解释:一是为了避免沿用学科核心素养概念会无法覆盖一些非学科课程,如劳动、综合实践活动;二是避免或减少核心素养学术化或学科化的倾向。简单来说,就是这一概念更加科学严谨了。程教授对于核心素养内涵的解读,使我纠正了原先的一些偏解,有了更深层的理解。他指出,严格来讲,核心素养是不分学科,不分课程的;是学生需具备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各课程共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程教授还对比了中外对核心素养概念的理解,并概括了他的观点:以课程为单位,以不同强度在课程中渗透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英语学科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只是核心素养的某部分或某些方面,不局限于此还应关联其他,英语学科承载起某些主要能力和特殊关联性素养的培养,或是促进一些素养的发展。我们日常的教学中,不能只专注于语言知识的教学,语言是载体,只学语言我们的教与学就没有深度和广度,真正的学习就无法在课堂上发生,何谈核心素养的培养?

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

英语学科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有四个方面的素养: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程晓堂教授对这四个方面的解读,对于我们落实到教学实践中极具指导意义。首先,语言能力是核心素养的基础要素,在实际教学中,语言能力的培养有三个关键点:参与特定情景下相关主题的语言活动,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知识以及各种策略,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能力。语言能力的目标是促使学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认识英语与汉语的异同,逐步形成语言意识,积累语言经验,进行有意义的沟通与交流。什么是有意义的沟通与交流呢?程教授借助一幅communicationcompetency图与老师们讨论互动,还示例了两道关于语言能力的英语习题,一对比,老师们便豁然开朗了!他还分享了著名教授Jack。C。Richards对语言能力解读的小视频,更加深了大家的理解。本次互动过程中,程教授的问题Canyouengageyourstudents?以及习题示例都使我陷入了思考:我的课堂上如何做到有效引导和吸引学生参与学习?练习或作业如何不禁锢于知识点本身,而是能反映和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第二,文化意识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鉴赏,是学生在新时代表现出的跨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选择。程教授借助关于文化差异的interculturalawareness小视频的分享切入分析,强调了学习中外文化的优秀之处,引导学生善于鉴别,树立自己的文化态度,从而在特定情况下做出正确、恰当的文化行为。我觉得,这种给予学生意识层面的引导是不断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教师巧妙借助教学素材和策略去逐步引导和渗透,特别是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教师要通过把这些文化变得更加具象和直观的方式去让学生体验和感悟。例如,五年级下册PEP教材Unit3MySchoolCalendar中关于传统节日,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借助图文、视频等加深学生对一些特定节日传统文化的理解,通过课后作业布置学生绘制一年的简单台历,或是让学生运用信息化手段去了解和搜集国内外一些重要节日、习俗等并汇报分享,从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第三,思维品质反映学生在理解、分析、比较、推断、评价、创造等方面的层次和水平。因此体现了一定的层次差异和水平差异。程教授分享了“Thequalityofourthinkingdeterminesthequalityofourlife”这句话,说明思维品质决定生活品质,当我们思维品质较高时,有利于更好地解决问题,从而提高生活质量。那么,在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的思维品质就显得尤为重要,会影响学生的思考过程与高阶思维品质的养成。程教授为此展现了缺乏思维含量的课堂互动和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的课堂活动的两种教学示例对比,更直观具体地证明了以上观点。这让我联想到课堂教学中关于季节这一单元的学习,当谈论自己喜欢的季节时,我们还会要求学生能回答“Why?”,如问到为什么喜欢秋天或冬天。如果学生回答“Icanpickapples。/Icanmakeasnowman。”虽然这是书本中的新授词组,要求学生掌握,但由于气候和土壤等原因我们的城市明显是没有这些活动的。因此这种回答没能反映学生立足真实生活情景和自身体验去输出语言表达和思考,也就无法真实反映学生的思维品质,教师应适当加以引导和创新,增强教学的开放性和灵活性。

最后,学习能力指积极运用和主动调适英语学习策略、拓展英语学习渠道、努力提升英语学习效率的意识和能力。简单来说,我们引导学生学英语要讲究科学的方式方法。像小学生用汉字给英文注音、谐音读法等都是错误的做法。我想,教师应该熟练掌握相应知识的相关学习策略和科学的知识引导方式,才能更有效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意识和能力。

三、整合课程内容六要素

英语课程内容的六要素也是本次新课标的一大重点,这六要素包括:主题、语篇、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程教授在这次分享中,重点解读了主题和语篇两个概念。课标中的“主题”,更接近与“主要话题”,是对相关话题的提炼和归纳。主题是抽象概念,比话题范畴更大。课标规定了主题范围,但不规定要学习哪些具体的语篇;所以课标也不规定主题意义的范围。范教授借助具体教材示例帮助老师们辨析理解了主题(=subjectmatter)、话题(=topic)和主题意义/中心思想(=theme)三个具体概念。英语教学中需要使用各种题材和体裁的语篇,课标不规定教材和课堂教学要使用哪种具体语篇,而是规定应该让学生学习哪些类型的语篇。同时,课标中的语篇类型不固定为常见的四大类型,而是把现实中各种常见的语篇类型都纳入其范围。随后,程教授解释了英语课程内容六要素的逻辑关系,帮助老师们对此形成整体的认识和思考。课程内容的六要素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共同构成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内容基础。与此同时,我们还应明晰课程内容与教学内容的关系,课标规定的内容不能直接拿到课堂上去教、去学,课程内容是抽象的,不等同于教学内容。借助俞红珍老师的说法,也就是,我们以教材为主要载体将课程内容转化为具体的教学内容去作为直接的教与学的对象。因此,我们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四、实践英语学习活动观

课标中有关教学途径与方法的关键问题方面,程教授主要解读了英语学习活动观这一关键概念。他指出,课标中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核心思想是“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迁移中创新”。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关键是要设置真实情境和真实问题;激活学生已知,学习和运用语言;深入探究主题意义。英语学习活动观的理论基础是布鲁姆的认知目标分类理论,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根据这个理论的六个认知层次设计不同层次的教育目标和教学活动。程教授基于两个外研社的教材内容设计了基于布鲁姆认知层次的教学示例,由低阶到高阶,层层递进,给予了老师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际性指导。我想,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如何设置活动,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达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的目的,促进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值得深入探讨实践。

综观以上四大方面,其实环环相扣、相辅相成。此次课标内容的修订更关注内容整合下的意义探究,强化主题、语篇,我们当前的大单元观念教学设计与作业设计正是体现,强调对学生阅读素养的培养也正是核心素养培养的一个体现。并且,以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为核心的英语学习活动观是实现课程内容六要素整合,推动学生获得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近期,我们在学习基于模块整体教学的小学英语IIO教学模式,它的教学理念与模式其实和新课标有异曲同工之处,是更具体细化的教学操作模式,引导老师们把握不同课型在输入、内化、输出三个环节如何科学引导学生,达到教学目标与效果。

五、探讨考试改革新方向

讲座最后部分,程教授与我们探讨了考试改革的方向。他指出,考试要强化英语课程的育人导向,注重考试命题的素养立意。要考查学生在解决真实问题、完成真实任务过程中体现出的核心素养;考查学生价值观、文化意识、思维过程,以及综合运用英语解决问题的能力。我认为,这种考查也体现了英语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那怎么考呢?程教授指出,要采用真实情景和真实任务,试题具有基础性、代表性、综合性、探究性和开放性。据此,他还给出了几个考试命题的示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考试更注重要培养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不禁锢学生思想与回答。也就是说,我们的考试与评价方向要构建素养导向、主体多元、方式多样的评价体系,落实“教—学—评”一体化,以评促学、以评促教。

本次对于新课标的学习,为我提供了不一样的思考角度,我将继续研习更多关于新课标解读的资料,争取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从而指导自己的教学理念与实践,以此蓄力提升教育教学效果。

篇五:英语新课标解读培训心得体会

大教育、大学科、大单元是2022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新理念,也是我们老师教学的新方向。乘着课程改革和“双减”的大舟,积极学习《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践行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

新课标的新变化

变化一:首次提出英语核心素养

2022版新课标首次提出了英语课程要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与上一版相比,针对每一项核心素养,《课标》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变化二:强调主题对课程内容的引领作用

2022年版《课标》提出“以主题为引领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的课程理念,其中主题包括“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范畴,三大范畴之下又包括十大主题群。学生通过对不同主题的语篇进行研读,培育学习策略,提升语言技能,积累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从而实现培养核心素养的课程总目标。

变化三:重新定义不同学段英语的分级体系

2011年版《课程标准》对英语能力一共分为五级,而2022年版《课程标准》则按照不同学段,将义务教育英语课程内容划分成三个级别。在此之上,新版课标还提出了“级别+”的概念,“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选择”。分级数量虽然减少,但最高级别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并未降低,这意味着每一分级间的差异和梯度更大、更显著;“‘级别+’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选择。”“学有余力”一词耐人寻味,预期学生之间知识掌握、技能发展、学习能力的差距会进一步拉大。

面对新课标的新思路

一、坚持育人为本

教师要把落实立德树人作为英语教学的根本任务,准确理解核心素养内涵,全面把握英语课程育人价值。引导学生在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过程中,了解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文化历史,以及科技、艺术等方面的优秀成果,进行中外文化比较分析,拓宽国际视野,加深中华文化理解,增强中华文化认同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对学生抱有合理期待,让他们获得积极学习体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教师的信任,健康、自信、阳光地成长。

二、加强单元教学的整体性

推动实施单元整体教学。教师要强化素养立意,围绕单元主题,充分挖掘育人价值,确立单元育人目标和教学主线;深入解读和分析单元内各语篇及相关教学资源,并结合学生的认知逻辑和生活经验,对单元内容进行必要的整合或重组,建立单元内各语篇内容之间及语篇育人功能之间的联系,形成具有整合性、关联性、发展性的单元育人蓝图;引导学生基于对各语篇内容的学习和主题意义的探究,逐步建构和生成围绕单元主题的深层认知、态度和价值判断,促进其核心素养综合表现的达成。

三、深入开展语篇研读

教师要以语篇研读为逻辑起点开展有效教学设计。充分认识语篇在传递文化意涵,引领价值取向,促进思维发展,服务语言学习、意义理解与表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开展语篇研读,教师要对语篇的主题、内容、文体结构、语言特点、作者观点等进行分析;明确主题意义,提炼语篇中的结构化知识,建立文体特征、语言特点等与主题意义的关联,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语篇传递的意义,挖掘文化内涵和育人价值,把握教学主线。根据学生基于主题的已知与未知,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为设计教与学的活动提供依据。

新课标下的新感悟

学科老师应该习惯不再局限在本学科的视野里孤芳自赏。为此,2022版课程标准强化和凸显人的因素,将课程目标指向核心素养,推动基础教育课程由学科立场向教育立场(学生发展)转变。人的核心素养指向人的全面发展,缺文或缺理都不行,每一个学科都是构成人成长的部件,整合各个部件才是一个人完整的成长。所以学科教学要整合大学科,学科教学要跨学科教学。因此在往后的英语教学中也应该强调“情境、思维、实践、活动”,并增设跨学科学习。时代在前进,教育需改革,教师必须要与时俱进。教师要有强烈的自我更新意识,持续的专业发展和学习动机。

篇六:英语新课标解读培训心得体会

新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正式颁布,此次课标修订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背景下进行的,对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建设具有重要且深远的意义。在新的形势下,作为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中的重要载体,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修订无疑会对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以及教育评价起到重要的作用。

新课标改变以测验和考试为主、忽视课堂评价的单一评价方式,构建一个素养导向、主体多元、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形式多样的评价体系。日常教学要坚持“教、学、评”一体化设计与实施,以评促学,以评促教,确保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和课堂评价的高度一致性。教师要从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目标确定、教学活动设计和学生学习效果评价等方面实现整体统筹规划。其中,评价设计:既应包括课堂上对学生学习表现和学习效果的评价,也包括课后作业的设计和评价;既包括单元学习过程中的持续性评价,也包括单元学习完成后的结果性评价;既包括阶段检测,也包括期末考核;从形式上,既要有教师评价,也应有同伴评价和自我评价。而不论采用什么评价方式,其重点都应体现放在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语言、知识、方法和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关注学生在文化意识、思维品质、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的综合表现。

在课堂评价中,要注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感受,以激励为主,敏锐地捕捉其中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通过每一个教学环节的细微之处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心诚意切、实事求是的评价。激励学生积极思维,营造一种热烈而又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从而使课堂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我们的课堂评价的方式也需要多种多样,增强学生自信心和成就感,积极并且及时的奖励制度会使学生信心倍增,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另外,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课堂评价应有利于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让学生以自评和互评的方式参与课堂评价,有助于学生反思和调动学习行为。我会在一名学生回答问题或是情景表演过后,让其他同学做出评价。学生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在小组活动或游戏活动中,我常常告诉学生他们既是演员,又是观众,还是小评委,他们可以就各方面做出评价。学生是一个个具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应该注重学生发展的潜在性、主动性和差异性,在课堂上保证学生有自主表现和发展的空间,为每个学生提供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机会。

鼓励性的语言,肢体语言,一个眼神等等,这些都可以作为老师的课堂评价,任何时候都应该以鼓励和赞美的态度来对待学生。即使学生的回答有误,也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从而激发起再次尝试的勇气和继续努力的信心。这样一来学生的压力就会减轻,同时也给学生一个自我纠正错误的机会,自我调整的心理空间,并通过认真、努力的思考,达到教学要求。

篇七:英语新课标解读培训心得体会

4月21日,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版)》,新课程方案共分5个部分,培养目标、基本原则、课程设置、课程标准编制与教材编写、课程实施。新课标有好几处突破点,对一些新增的内容,作为一线老师是该有所了解,而作为英语老师,我结合英语的新课程标准进一步拆分学习后,有几点学习心得。

一、更新更高站位谋划了立德树人的育人蓝图

此次的方案完善了培养目标,从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三个方面,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时代新人培养的具体要求。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高度,明确提出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工作的根本问题。2011版本的课标到现在,已经整整十年,跟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多少会有点滞后了。高屋建瓴的指挥引领很需要,新课标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提出了新的建构,从教育思维,课程思维交叉角度来回答教育目的和课程标准之间的依托关系。

教育目的就是想得到的美丽,课程标准是看得到的风景,教学目标就是走得到的景点。我们的学生,作为一个“人”的标准是需要一步步“树”起来的。新课标为落实国家意志总体谋划纲要,给出高屋建瓴的指导性要求和标准,使一切教育行动和行为有方向。

我们学校层面要做的,就是基于课程标准去教学、指向课程标准去评价我们的学生,最终跳出唯分数论的评价死穴。

二、明确课程育人本质的遵循原理

深度融合课程和育人理念

1、坚持全面发展,育人为本

2、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

3、聚焦核心素养,面向未来

4、加强课程综合,注重关联

5、变革育人方式,突出实践。

新的课程方案和标准从课程类别、科目设置、时间安排明确课程设置要求。最大程度上完善了培养目标,遵循五大原理,进一步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时代新人培养的具体要求。课程设置上有明确的分科要求,将课程育人元素更加突显,在课程设置上,突出国家课程主体地位,地方课程和校本作为补充。初中设物理、化学、生物学分科课程和科学综合课程,供地方、学校选择。艺术包括一至二年级设置唱游·音乐、造型·美术;三至七年级以音乐、美术为主,融入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相关内容;八至九年级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等,由学生至少选择两项。

同时也优化了课程设置,减少了一些科目,比如整合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和思想品德为“道德与法治”,九年一体化设计;科学、综合实践活动起始年级提前至一年级;倡导跨学科研究性学习;劳动、信息科技独立设置;专题教育渗透,不独立设课;推进课程治理:不规定课时时长,保证课时、整合实施,因地制宜、激发活力。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拓展内容供选学;强化实践;这一系列改革都让育人得到实际的可操作性依托支架。

三、结合英语学科谈新课标改革后延伸出的

对一线教育的影响

英语新课标新呈现的趋势是考试从知识考查转向能力考查。英语主科地位不变,但学科占比跟体育持平,课时相对变少了。可是如果认为英语不重要了,甚至像网上传的那样可以成为副课了,却是不正确的表述,考试难度反而增加的,就课标里要求词汇量是1600个,新课标最高级别的词汇量是2000个。容许不同地区英语成绩两级分化更明显,提出让学有余力的多学。

作文,一直是很多学生头疼的题块,但是随着新课标中对阅读量的要求提高,从两一个侧面引导我们老师要学会为学生创设多渠道去学习积累,平时注重养成教育,课外阅读材料需要跟上,甚至跟家庭教育息息相关起来。佳句美文的收集和积累,才能在正式写作考试时,信手拈来,亮点句子不断,词汇表达不缺。也对我们老师和学生提出教和学的方向:日后靠语法和刷题想提高英语成绩,这个方法不可取了,因为整体英语教学体系已经逐渐与国际接轨。

新课标从核心素养、学业质量、内容结构化、育人方式等几大模块都作了调整和更新,厚厚的扎实内容,需要我进一步去时时翻阅,常常学习,久久研究,学习还在路上,一直在路上。

相关热词搜索: 英语 心得体会 新课标 英语新课标解读培训心得体会7篇 英语新课标解读培训心得体会 2023英语新课标解读培训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