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城玮文档网 >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2022年硕士毕业论文8篇(完整)

2022年硕士毕业论文8篇(完整)

时间:2023-01-06 14:45:04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硕士毕业论文8篇(完整),供大家参考。

2022年硕士毕业论文8篇(完整)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以下内容是为您带来的8篇《硕士毕业论文》,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硕士毕业论文 篇一

目前妇科恶性肿瘤宫颈癌、卵巢癌的发病率高,居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的第一、二位。以手术治疗为主同时辅助化疗是宫颈癌、卵巢癌重要的治疗手段。紫杉醇作为植物类抗肿瘤药因为疗效好,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中,但其即刻性过敏毒性反应的后果严重,给临床护理带来风险。本文回顾分析20xx年1月~20xx年12月我院妇科应用紫杉醇为主联合化疗治疗宫颈部、卵巢癌患者26例的临床资料,以探讨其护理方法与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宫颈癌、卵巢癌患者26例,年龄25~64岁,平均39岁。宫颈癌7例,均为宫颈鳞状细胞癌,4例为术前诱导化疗,5例为行广泛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除术后的辅助化疗; 卵巢癌19例,为卵巢癌根治术后辅助化疗。

1.2 化疗给药方法

为预防紫杉醇稀释剂聚氧乙基代蓖麻油发生急性过敏反应,用药必须预处理,即化疗前12h和6h分别口服20mg,注射输注前30min,苯海拉明 50mg肌内注射和雷尼替丁50mg静滴。紫杉醇每次用量180~210mg,间隔3~4周。宫颈癌术前诱导为1周,1~2个疗程。

25例患者完成全程化疗,2例发生过敏反应,其中1例较严重改用其他化疗方案; 4例出现轻度胃肠道副反应,1例出现静脉给药药液渗漏,16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脱发。

3.1 化疗前护理

①化疗前详细询问有无药物过敏史和心脏病史。②用紫杉醇前必须进行预处理,是预防过敏反应的关键,护士必需严格遵医嘱按时给、苯海拉明、雷尼替丁等药物。③用药前准备好心电监护、吸氧装置、注射液、盐酸肾上腺素、生理盐水等急救药品。

3.2 心理护理

对于年轻患者或者首次化疗患者,患者难以接受病情,易产生怀疑、不愿面对现实、抑郁、恐惧心理,并认为癌症是绝症,无法医治,部分患者消极对待治疗。对此类患者护理人员应耐心讲解国内外应用紫杉醇联合化疗治疗的效果,列举科学数据和成功病例除其顾虑,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使其主动配合化疗治疗及护理。对于复发或反复化疗患者,患者因为疗效不佳对治疗信心不足,应与患者及家属做好密切充分的沟通,防止出现消极、悲观情绪。对所有患者要介绍药物疗效、用药途径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使患者有足够的心理准备配合治疗。要体贴患者、理解患者的心情和诉求。

3.3 过敏反应的预防及护理

紫杉醇过敏反应属于I型过敏反应,轻度I型过敏反应发生率40%,重度发生率大约为2%。80%的病例在紫杉醇用药后10 min内出现,最常见的症状为面部潮红、皮肤红斑、荨麻疹、血管性水肿,严重过敏反应表现为支气管痉挛性呼吸困难、脉搏加速、低血压甚至休克,后果严重,必须高度重视,为预防过敏反应,应采取以下措施:①化疗前12 h和6h分别口服20 mg,注射输注前30 min,苯海拉明50mg肌内注射和雷尼替丁50 mg静滴。②用药前备好氧气、心电监护装置,急救药品。③输注紫杉醇时,使用专用的非聚氯乙烯输液器,末端装有0.22m的过滤器,可防止紫杉醇稀释液中细小微粒进入患者体内。④输注紫杉醇80qo病例在用药IO min内出现反应,因此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在输注开始的10 min内。滴速10滴/min,若无不适,可将滴速调至45滴/min。⑤运用试用量,即先静滴30 mg,30 min IAJ用完,没有反生严重过敏反应后2.5 h点滴完全量。⑥专人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化疗开始即给予心电监护,输注中每隔10mln监测1次血压、脉搏、呼吸,专人看护30 min,以后每1 h测1次,并详细记录监测情况,应严密观察、询问患者有无不适,以及时发现过敏反应;本组有3例患者l0min内出现面部潮红、心率加快,立即暂停用药,用20 mg静脉注射、吸氧,约30 min后症状缓解,剩余药量以30滴/min用完。这些反应可能与紫杉醇注射液中所含稀释剂聚氧乙基代蓖麻油有关;l例患者经处理后症状不能缓解,呼吸困难停用紫杉醇方案改用其他化疗方案。

3.4 心性的护理

紫杉醇的心性主要有:心动过缓、心脏传导阻滞、房性心律失常、心肌缺血与心肌梗死,以心动过缓最常见,发生率 30%。用药前常规检查心电图,详细了解患者是否有心脏病史,用药时给予全程心电监测,动态观察心电图的变化,并询问患者的不适症状,防止发生严重的心性。如发现异常心电图形立即停药,请心内科医生评估心功能,给予对症处理,减轻心性反应。

3.5 预防静脉炎护理

正确的给药途径可以防止静脉炎,首先要有计划,合理选择和保护静脉血管,从远端向近端,逐渐向近心端,左右侧轮流交替;应用静脉留置针,动作轻柔,选柔软、直、有弹性的血管,保证穿刺准确成功率,防止反复穿刺造成皮下瘀斑或血肿,必要时使用颈内深静脉置管术或PICC置管术;在化疗前先用生理盐水引导确保针头在静脉中方可用化疗药物,化疗药物输注结束后再输注等渗盐水50 -100 mg,减少药物的刺激作用;输液过程中严密观察穿刺部位有无药液外漏、红肿、硬结。若药液漏出血管外,及时停药,抽吸血管内药液、局部冷敷33%硫酸镁、外涂喜疗妥软膏。

3.6 骨髓抑制护理

紫杉醇对骨髓有抑制作用,一般发生于化疗后8-10 d,为骨髓的造血功能受到抑制,主要引起白细胞下降,当白细胞低于1.0×109/L时应给予保护性隔离,防止感染,发生败血症,每日紫外线消毒房间,居室要清洁卫生,减少探视,医护人员接触患者要戴口罩,不接触有上呼吸道感染的亲属和医护人员。血小板低于50×109/L者要注意观察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等异常,嘱患者卧床休息、慢活动、避免外伤、用软牙刷;各项护理操作轻柔,防止出血。

紫杉醇的胃肠道反应常有恶心、呕吐、腹泻、口腔黏膜炎等,影响患者进食和正常的消化活动,频繁呕吐会引起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化疗开始正确评估治疗所带来的痛苦,做好护理措施包括:①选用有效的镇吐剂;②选用清淡,易消化的流质食物,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少食多餐,调整进食时间,避免在化疗前及化疗后1 -2 h进食;③分散注意力,如听音乐、看电视、看报、做游戏或与家人聊天等;④出现呕吐时及时清除呕吐物,做好口腔护理,减少不良刺激。

3.8 脱发的护理

紫杉醇脱发发生率80%,首次化疗前要做好心理护理,向患者解释脱发发生的可能性,及停药后可重新长出更亮、更好的头发,让患者心理上有准备;对化疗后出现脱发的患者,鼓励其说出感受,帮助其选择合适的假发或带头巾,减少患者因形象紊乱而造成忧虑、悲伤等不良情绪。

4 小结

紫杉醇为植物类抗癌药物,已广泛应用于妇科恶性肿瘤的恶性肿瘤辅助化疗。通过对应用紫杉醇为主联合化疗治疗的326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护理,我们体会在临床化疗护理工作中,护士要全面掌握化疗药物毒性反应特点,化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并观察药物毒副反应, 做好各项防范措施,同时做好心理护理,可以预防和减轻毒副应,保证化疗的顺利进行,才能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硕士毕业论文 篇二

各类高校要充分认识到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的重要性,做好组织工作。首先,答辩委员会必须由答辩论文研究方向相关领域的专家(答辩委员以下简称“专家”)组成。其次,要制定严密、有序、全方位的学位论文答辩程序,答辩的具体环节应科学化、规范化。这对保证答辩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提高答辩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各高等院校的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开场白的程序不完全一致,但总的看来,硕士生答辩的开场白流程是相同的。

(一)宣讲论文开场白

答辩硕士生用15-30分钟报告学位论文主要内容。建议答辩者根据事先准备的开场白演讲稿,借助多媒体或幻灯片,边演示边介绍,并尽可能脱稿演讲。

(二)高校专家提问

专家以学位论文的研究内容为基础并兼顾相关的知识进行提问;所提问题应具有考察性而非询问性,应难易程度适中、大小适度,先易后难、逐步深入,表述明确、具体、容易理解等[2]。同时,专家对答辩硕士应适当启发、深入引导。

(三)回答专家问题

答辩硕士宣讲论文完毕后,要集中注意力记录专家提出的问题,以便做出完整的答复;并将幻灯片返回到“论文题目”页,以便专家准确提问。通常,经过短暂的准备后,答辩硕士用大约30分钟的时间对专家提问做出认真回答。

(四)专家同意表决

答辩完成后,答辩硕士生暂时离开会场,答辩委员会根据论文质量和答辩情况进行讨论,并对论文和答辩过程中的情况进行小结,肯定优点,指出错误或不足之处。答辩委员会的小结内容包括评述论文内容和论文结构、提出论文存在的问题、评价学位论文和论文答辩情况等。最后,答辩委员会以无记名投票表决的方式决定论文答辩是否通过。通常,至少要有2/3的答辩委员同意通过,才能确定硕士生通过论文答辩。此外,答辩委员会的投票结果要记录在案。

(五)宣布答辩结果

答辩开场白的硕士生重新进入答辩会场后,由答辩委员会主席宣读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答辩的《决议书》和投票表决结果。对不能通过答辩的硕士生,答辩委员会要提出论文修改意见,允许答辩者在1年内修改论文后另行答辩。 论文答辩的技巧

论文答辩并不等于是宣读论文,而是要抓住论文的要点进行概括性的、简明扼要的、生动的阐述,并对专家的提问做出全面、准确的回答。论文答辩是显示真才实学的好机会,硕士生应该掌握答辩技巧,善于表现自己。

(一)论文答辩前的准备

1、熟悉论文,写好提纲

硕士生必须对论文的全部内容了如指掌,特别是要对论文的主体部分和结论部分进行反复推敲、仔细审查。首先,要明确论文开场白的基本观点和主要论点的基本依据;弄懂弄通论文中所使用的主要概念的确切含义,以及所运用的基本原理的主要内容。其次,要仔细查阅论文中有无自相矛盾、谬误、片面或模糊不清的地方,以及有无与党的政策方针相冲突之处等。如果发现有上述问题,要在答辩前做好充分准备,即进行适当的补充、修正、解说等。第三,在答辩提纲中首先要确定讲述的要点,然后围绕这个要点按照逻辑顺序列出以下内容:为什么要进行这项研究、研究是怎样进行的、通过研究发现了什么等。最后,根据答辩提纲分别从论文中提取需要简要论述的有关内容,重点突出所研究课题取得的进展和成果。

2、科学预测,处处设防

首先,要预先准备一份口语化的论文答辩讲稿,这可避免宣讲时因一时想不起合适的词语而出现过多的停顿。其次,论文答辩讲稿写完后,要进行多次的校核,以确保用语的准确。硕士生可先进行一次由导师和其他相关人员参加的预答辩。正式答辩前的预答辩非常重要,可以让答辩学生及时补充论文内容的不足、修正谬误等。而且,预答辩时,专家提出的问题很可能也是正式答辩时专家提出的问题[1]。这可以使答辩学生对答辩问题有所准备。第三,要进一步熟悉论文答辩讲稿,以保证宣讲时可以做到脱稿,并有效地控制各部分内容的宣讲时间。

3、精选图表,强化效果

硕士生学位论文答辩通常要求将讲稿与多媒体幻灯片紧密结合在一起。因此,在准备答辩幻灯片时,幻灯片的内容要简洁,控制在25~30页;宣讲用的图表数量要少,要使用可视性强、趋势明显的图,且不同曲线最好用不同的颜色加以区别。由于学位论文使用的表格不一定适合宣讲时用,所以幻灯片中的表格项目应尽量简化,一般行不超过4项、列在10项以内为宜。此外,由于图比表更易理解,解释起来更节省时间,所以说明趋势、表示差距的表格可以改用图来表示[3-5]。

(二)硕士答辩会的表现

1、开宗明义,消除紧张

在硕士生的一生中,学位论文答辩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答辩时硕士生应有足够的自信,站姿要挺拔,声音要洪亮,语言要清晰、流畅,对专家要有礼貌。

答辩会上,除了要保证仪容、仪表大方以外,首先要努力组织一个好的开头,答辩一开始就抓住听众的注意力;讲述论文各部分时,要尽快涉及要点,语速要适当。答辩学生可以尝试使用恰当的表情和语言,包括手势、眼神等,以吸引听众,引起他们听的兴趣,但也要避免过分夸张渲染。

由于硕士生缺乏相关的锻炼、对论文内容不熟等,所以答辩时容易紧张,以致答辩声音过小,或者说话含混不清,甚至始终不敢抬头,害怕与专家的视线相对。针对这些问题,硕士生除了在答辩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以外,答辩时可将视线集中在台下听众的额头部位,这样既可避免视线相对造成的紧张情绪,也可给人以自信的感觉。

2、思路清晰,用语准确

硕士生在答辩论文前要梳理出一条清晰的思路;回答问题时要具有针对性,突出重点,简练得体。回答问题时,首先要认真审题,要立即明确“该题主要应回答什么、从哪几方面论述、其中有什么难点、我将怎样回答”等,要做到胸有成竹。其次,语言要简练,不要含混不清、模棱两可,不要过多地使用“大概”、“可能”、“也许”等词语,也不要重复习惯性的口头禅。否则,很容易分散听者对正在讲述内容的注意力。此外,答辩中要注意用语的礼貌性和准确性,当然也不要过多地使用谦词,给人以讲述问题缺乏信心的映象,而要用充满自信、流畅、肯定的语气来回答问题。

3、以纲带目,适当重复

在展开论述一个问题之前,应先把该问题的主要纲目分条述说一遍,然后再逐一展开。这样,可以增强条理性,强化记忆,使观点和材料有机统一,从而达到较好的答辩效果。同时,为了强化听觉效果,适当重复有关内容是答辩的有效技巧[2]。例如,在答辩结尾时,总结全文是一种特殊的重复。最后扼要地复述一遍论文的主要论点和结论,可以加深专家及其他听众对论文的理解。但是,要注意结尾陈述不要太长,否则会显得过于罗嗦,从而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

4、控制时间,灵活组织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把要讲的内容讲完,并让听众完全理解所讲的内容,是答辩成功与否的关键。首先,在正式答辩前,答辩者不仅要多次试讲,还要熟悉所用各种设备的使用方法,以免用时忙乱、耽误时间。其次,在答辩过程中,答辩者要注意随时调整语速和叙述的详略,不要等到没有时间了才发现很多重要的内容还没有讲。

多媒体或幻灯片是较为先进的演示工具,其优越性已越来越为许多科学工作者所认识。正确地使用幻灯片,不仅可以节省时间和精力,使答辩者灵活控制整个答辩过程;而且可以调节听众的情绪,使宣讲显得生动活泼。因此,答辩者应认真做好幻灯片。幻灯片的内容不宜过长,尽量避免论文内容的罗列,要有主次感,要用最简练的语言概括整篇论文的核心内容。每张幻灯片上的项目不要过多,

应尽量使人一目了然。此外,制作幻灯片时要充分考虑清晰度,追求背景色与文字的互相衬托,所配的解说词要简洁明了,要留出看清每张幻灯片的时间等。

5、弄清题意,如实回答

在答辩中,要先听清楚专家的问题,认真领会题意,正确理解专家提问的动机,并针对问题核心抓住重点回答;不要答非所问,从而引发更多的问题。在回答问题时,答辩硕士生要保持谦虚的态度,对自己没有把握回答的问题,可以申明理由;对个别专家在未搞清论文大意的情况下提出的一些问题,要认真回答,适当说明。特别要牢记,要尊重答辩专家,不要过分争辩。

答辩时答不上或答不好问题,不一定都会影响答辩成绩。因为有时候专家看某个答辩者的论文写得好,答辩也不错,会有意提出1-2个学术难度大和争论多的问题,以便与答辩者进行深入交流,从而进一步对答辩者的研究能力进行考察。所以对答不上来或没有理解清楚的问题,答辩硕士生应向专家如实讲明,或把自己的理解说出来,千万不要不懂装懂、胡乱对付。

硕士毕业论文 篇三

摘 要:学界提出的诸多对策与建言对于消除当前法学硕士毕业论文中的流弊不无裨益,但却无益于从根本上平息与解答法学硕士毕业论文的存废之争及其存在的问题。制度与现实层面的状况表明,法学硕士毕业论文的学术型与实践型论文模式的构建则是其得以继续存立的基础性前提。

关 键 词:法学;硕士毕业论文;学术型论文;实践型论文

一、问题的提出

自一篇名为《硕士毕业论文掺水严重,能否取消》[1]的新闻报道于2004年3月29日见诸报端以来,硕士毕业论文是存是废引起了媒体、高校教师与学生的广泛讨论。对于该篇报道所提出的“毕业论文能否取消”这一问题,相关部门很快给予了回应。2004年4月8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教高厅[2004]号)要求各高校充分认识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重要意义,并从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管理、指导教师管理、学风建设、经费投入”等方面提出了加强毕业设计(论文)的管理措施。即便如此,关于毕业论文存废的民间讨论却从未停止过,各大媒体仍乐此不疲地刊登相关报道。①更有甚者,四川大学新闻系甚至以实际行动来回应这一持续发酵的争论。2010年,四川大学新闻系即在其教学计划中删除毕业论文,而以在报上发表新闻作品、评论等有具体篇目与质量要求的毕业设计来代替。[2]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大学硕士教育服务社会的功能已在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博弈中占得上风,取向于科学研究功能的毕业论文已经同社会实践的需求严重脱节。此外,硕士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一系列问题。致使硕士毕业论文的改革刻不容缓。根据笔者所指导的法科学生论文实践来看,归属于社会科学领域的法学硕士毕业论文的写作更是“形同鸡肋”。教育行政部门对于硕士毕业论文重要性的阐述并无可责难之处,但在硕士毕业论文写作实践中存在的许多问题使其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样一种两难境地促使法学专业教师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事关法学硕士毕业论文命运的问题——法学硕士毕业论文该走向何方?或许,我们不能对此问题进行简单化的处理——取消抑或维持法学硕士毕业论文,而是需要结合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冷静思考并深入研究,科学构建法学硕士毕业论文的未来演进路径与实施模式。

二、法学硕士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梳理

笔者以“法学毕业论文”为检索词,在CNKI中共检索出相关论文20篇。其中直接涉及“法学硕士毕业论文存在问题”的共计17篇,在这17篇论文中,研究思路基本采用“问题——对策”模式,且当前法学硕士毕业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已基本囊括于其中。现对相关问题进行提炼并分类如下:

(一)论文写作方面的问题

论文写作方面存在的问题是上述17篇论文均予以浓墨之处,且问题类型较多,并且广泛存在于各高校。主要问题类型如下:

⒈选题问题。法学硕士毕业论文选题是决定论文成败的关键,选题是否科学合理关系到论文结构与逻辑的合理性。论文题目一旦选定,即可围绕题目设计论文的逻辑结构,而论文结构一旦确定,后续写作中将不会出现跑题、离题等写作倾向。法学硕士论文选题中呈现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选题太大、选题缺乏必要的论证价值、选题太旧且缺乏创新性、选题太难以及选题太远,不能体现本专业培养目标”[3]等方面。除此之外,魏胜强也认为,法学硕士毕业论文写作中的问题之一即论文选题不适当,主要表现为“选题宏大、题目陈旧和选题集中三个方面”。[4]梅奕敏,周宏璐认为,在选题方面,“学生自选或教师指定的选题多数不能与司法实践相关联或非为法学理论研究的前沿问题,论文研究领域也多为众多专家学者作过充分的论述”。[5]还有学者认为,“传统毕业论文选题方式无形之中限制了学生的选题范围,学生完全是在被动的接受,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与高等教育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目标是矛盾的”。[6]

⒉结构与体例问题。谋篇布局对于论文写作十分重要,它既能反映作者的写作思路,也能体现出论文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论文布局的最基本要求是紧凑,“所谓的重点突出、论证严密、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等对论文的评语,都是在论文布局紧凑的基础上得出来的。”[7]但在法学硕士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往往存在逻辑松散、结构混乱的缺陷,即在论证论文所要阐述的问题时,各部分内容之间逻辑关系欠缺,并未达到环环相扣的效果,并且会出现因果关系颠倒的常识性错误。一旦逻辑关系混乱,论文结构也就呈现松散状态,这样的论文给人的感觉是作者写作思路缺乏科学严谨的设计,犹如“天马行空”,论点、论据和论证在文章中均难以清晰显示,整篇论文充其量只是材料的堆砌,并无点滴创新之处。

此外,论文体例混乱也是法学硕士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的一个缺陷。法学毕业论文写作不同于工科毕业设计,一篇高质量论文的完成需要参阅大量文献资料,而在写作过程中这些文献资料一般均以注释的形式出现,而“论文的注释决不是一个包装问题而被视为可有可无,它的功用就如同人体的“皮囊”较之於“骨髓”一样,是一篇学术论文“命题”或“内涵”的有机外延。没有注释,这篇论文就显得不充实,不丰满,其论点也会缺乏支撑力和扩张力。”[8]但在法学硕士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法科学生往往不遵循基本学术规范,或不标注注释及参考文献,或不规范标注,使得读者无法知晓哪些内容引自他人论著。以笔者所指导的论文为例,每年修改学生毕业论文时,均要强调毕业论文注释的规范性问题,但即使这样,在定稿时仍会出现不符合学术规范之处,可见法学硕士学生关于论文体例规范化的意识较为薄弱。

⒊学术能力问题。学术能力问题主要表现为法学硕士学生法学基础理论知识和部门法知识的缺失,以及运用法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欠缺。笔者认为,学术能力薄弱实乃导致“毕业论文质量不高”的根本原因之一。而法学硕士毕业论文质量不高的表现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缺乏独立思考和具体论证。具体表现为有的毕业论文内容空洞、原则性口号多,问题与结论过渡生硬,中间缺乏水到渠成的分析;二是看问题的角度单一、思维僵化;三是按照法学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不足。一些论文虽然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独立思考和分析,但分析比较粗浅、专业特点不突出,没有真正做到按照法律思维方式,即按照法律的逻辑来分析问题。

(二)论文管理方面的问题

除了论文写作层面存在诸多问题外,论文管理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主要集中体现在管理制度的不足或弱化方面。一般而言,对硕士生毕业论文相关问题进行明确规定,是各个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化的重要体现。但部分学校管理规定存在的漏洞使得硕士生在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出现了较多问题。以笔者所在单位为例,笔者所在高校为偏重于理工科的综合性大学,在不注重学科差异性的情况下,对硕士毕业论文的撰写格式却做出统一的要求,法学毕业论文的格式及写作步骤也往往被要求完全按照理工科毕业论文的要求撰写,以至于定稿的毕业论文在形式上不符合文科学术论文的通行体例。此外,笔者所在高校还要求学生完成一篇或者一部分与其论文选题相关的外文论文或学术原著翻译工作,以考察法科学生阅读与利用外文文献资料之能力。但从实际效果观之,此种要求实属多余,其形式意义大于实际意义。此外,在高校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中,也存在导致硕士生毕业论文撰写质量不高的制度缺陷,主要表现为:“一是学校没有开设专门的论文撰写课程,二是对硕士毕业论文撰写的时间规定不恰当。

除了制度的先天不足外,制度执行的弱化也使得法学硕士毕业论文存在诸多问题。毕业论文是高校教育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为了保证论文的总体质量,高校一般均制定从论文选题到答辩的体系化的管理制度。但这些制度往往在执行中存在被弱化的趋势,原因在于毕业论文的写作期间与学生寻找工作及各种社会考试的时间相冲突。如此一来,法学院系始终在论文质量与学生就业之间权衡,论文质量管理制度时常发生向学生的切身利益——就业妥协的倾向,但制定管理制度的初衷却被湮没,论文质量无法保证,制度的威信自然无法树立。

(三)论文指导方面的问题

在致使法学硕士毕业论文写作出现众多问题的因素之中,人的因素往往不可忽略。所以,我们不能一味的将法学硕士毕业论文“形同鸡肋”的原因归结为学生及制度层面,指导教师的人为因素也应包括其中。论文指导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定期面授指导存在一定困难;二是缺乏统一的论文写作指导课程和报告课;三是指导缺乏创新,把关不严,论文质量不高”。但需要注意的是,论文指导方面的问题并不能完全归结为指导教师的主观因素,如论文安排时间不合理,缺乏系统论文写作指导课程,均属于高校教学计划安排方面的缺陷。

上述问题类型基本囊括了当前我国高校法学硕士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长期从事法学毕业论文指导的专业教师们均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对策。如针对选题方面的问题,应在坚持“价值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兴趣性原则、多样性原则、可行性原则”的前提下,着力从“提升能力、文献查阅、更新选题表与开题指导”等层面提高论文选题的质量;]针对论文管理方面的问题,应从“改进学生学习评价体系和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入手,即高校法学教育应当建立多元教学评价体系并以之为核心形成教学质量管理制度;针对论文指导方面的问题,应“构建立体化论文指导模式,即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三个层面的论文指导:基础性法学论文写作指导;专门学科的法学论文写作指导;综合性论文写作实践指导。”上述对策固然具有完善法学硕士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某一环节的功效,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消除当前法学硕士毕业论文写作中的流弊,但以笔者之见,上述对策尚停留在对法学硕士毕业论文存在的表象问题的认知层面。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虽然上述对策提出的时间较早,但似乎并未能平息“法学硕士毕业论文存废之争”。2012年5月,《光明日报》陆续刊登三篇关于硕士毕业论文存废的报道,①这一事实表明:如果无法对硕士毕业论文的存在的问题从根本上进行解答,那么关于“硕士毕业论文存废”的话题将会持续发酵,而法学硕士毕业论文存废之争也概莫能外。因此,笔者在充分尊重与肯定前人关于硕士毕业论文所采用的“问题——对策”研究框架的基础上,欲对法学硕士毕业论文的根本性问题进行剖析,并以此回应本文所提出的“法学硕士毕业论文该走向何方”的问题。

三、法学硕士毕业论文命运走向:存立抑或废除

正如前文所述,硕士毕业论文的存废之争持续发酵并不断见诸报端,且主张取消硕士毕业论文的呼声占多数,原因无外乎硕士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四川大学新闻系主任张小元认为,“取消硕士毕业论文的真正意义还不仅仅在于目前硕士论文‘太水,形同鸡肋,主要是为了解决大学教育与实践严重脱节的问题。”[15]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涂艳国教授也建议取消硕士毕业论文,他认为,“硕士毕业论文并非必不可少。……高等教育日益大众化,取消硕士毕业论文可能是大势所趋。绝大多数高校的师资力量、图书资料和实验设备不能适应硕士毕业论文的要求。从现实来看,硕士毕业论文质量不高,而且弄虚作假和形式主义倾向严重。在这种情况下,与其让“掺水”论文泛滥,不如取消硕士毕业论文。”这些呼声在实践中也引起了绝大多数高校教师与学生的共鸣。笔者所在单位的多数教师与学生大都认为应该取消“形同鸡肋”的"毕业论文,尤其是包括法学在内的社会科学专业毕业论文。

或许,当前法学硕士毕业论文写作中暴露的问题足以成为取消的理由,但令笔者疑惑的是,在取消法学硕士毕业论文这一大学教育的最后环节后,我们该以何标准衡量与评判法科学生对法学理论知识及其思维方法的掌握程度?又以何标准评判与衡量法科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诚然,支持取消毕业论文的论者也许会反驳道,高校可以采用不同于毕业论文其他形式的成果代替之,如四川大学于2010年出台的《关于坚持“高质量、多样化”原则进一步加强硕士毕业论文工作的补充意见》中提到:毕业论文(设计)可以不仅仅是传统形式的毕业论文(设计),也可以是反映学生真才实学和创新能力的与专业相关的作品、设计、竞赛取得的成果、在报刊杂志发表的优秀文章等。但该校出台该规定主要针对新闻系学生,且难保不出现学生粗制滥造、“花钱买”等问题。因此,在尚未找到一种较为科学的评判、衡量法科学生4年学业的标准情况下,采取取消法学硕士毕业论文的简单化处理方式似乎有所不妥。

此外,从制度层面考察,即便占多数的高校教师与学生支持取消硕士毕业论文,但相关部门似乎反其道而行之,不仅没有顺应这一主张,而且从制度层面更加强化了高校对硕士毕业论文的管理。自《中国青年报》刊登名为《硕士毕业论文掺水严重,能否取消》的报道10日后,教育部办公厅即于2004年4月8日出台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教高厅[2004]14号)并强调:“毕业设计(论文)在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也是衡量教学水平,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各省级教育行政部(主管部门)和各类普通高等学校都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制定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处理好与就业工作关系,从时间安排、组织实施等方面切实加强和改进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管理,决不能降低要求,更不能放任自流。”不仅如此,为了规制学位论文作假行为,教育部还颁布了《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教育部令第34号)并于2013年1月1日施行,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应付”毕业论文的成本。

制度与现实层面的双重制约表明,法学硕士毕业论文并不会“轻而易举”地被废除。解决法学硕士毕业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应依赖于科学合理的制度建构,但我们不能据此选择“取消毕业论文”这一规避问题的“因噎废食”的做法。简言之,解决法学硕士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不在于应不应该取消,而在于应该如何重构。

四、法学硕士毕业论文模式走向:学术型抑或实践型

在回答了法学硕士毕业论文命运走向的前提性问题后,我们需要把目光转向如何完善法学硕士毕业论文层面上,即对其未来发展模式进行建构。在反对取消硕士毕业论文的论者之中,绝大多数人主张硕士毕业论文不能搞“一刀切”,即针对不同层次高校、不同院系、不同专业以及学生兴趣与毕业后发展方向的差异性,应采用不同形式与标准来规范多样化的硕士毕业论文形式。实际上,对硕士毕业论文的要求,说到底是对大学培养不同人才的要求,需要区别对待。在高等教育系统内,大学的定位应该体现出一定的多样性和层次性,如研究型大学要注重科研创新、教学型大学要注重知识传授、高职、高专教育应注重实践技能培训等。大学定位不同,培养人才的目标不同,对毕业论文的要求也应有所不同,“不可能让所有的大学生都写出有创新、有学术价值的毕业论文”。也就是说,硕士生的毕业论文要根据学校定位、专业特点加以区分,不能搞“一刀切”。[17]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俞振伟副教授也认为:硕士生的毕业论文不能“一刀切”,“比如文科专业,很难让一个硕士生提出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学术观点,但却可以做一项非常有意义的调查报告,或者对一个学术流派进行一次梳理,重要的是做论文的这个过程对大学生来说非常有意义。”[18]基于此,笔者认为,在法学硕士学生进入毕业论文环节时,应结合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依据法学专业特点,面向学生兴趣及其毕业后的发展方向,科学构建涵射学术型与实践型的法学硕士毕业论文模式。具体到论文要求上,即要践行分类指导的原则。

(一)学术型论文模式

笔者所在单位是一所以理工为主,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校。依此,该校法学硕士毕业论文也应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导向,但笔者认为,除考虑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外,还应充分考虑法学硕士学生的兴趣与毕业后的发展方向。学术型论文模式并非是研究型大学的专利。学术型论文旨在培养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对学生的学术能力有一定要求,该类论文从选题到答辩均需要配备学术研究能力较强的指导老师,以对论文选题、文献资料收集梳理、论文逻辑结构与论证思路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学术型论文在选题上应注重选择能够体现法学基础理论或部门法理学领域的相关问题,应避免采用无病呻吟、重复论证、无问题意识的论题;学术型论文评价体系应涵盖论文研究内容理论深度、论文论证思路与法学方法运用、论文创新性、引用文献资料的权威性与新颖性等反映学生学术研究能力的指标;学术型论文模式的适用对象主要包括具有浓厚学术兴趣以及计划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的法学硕士学生,以保证论文选题确定后能够按照评价指标写作并顺利通过答辩;学术型论文在整个毕业论文阶段,应配之以主题汇报、个别指导、小组讨论、预答辩等多种形式的学术活动,以便更能发挥法学硕士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和展示。

(二)实践型论文(设计)模式

与学术型论文模式相对应的为实践性论文(设计)模式,顾名思义,实践性论文(设计)以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为导向,注重将法学规范理论再现于实践,以增强法科学生对法学规范的理解,最大程度地消除法科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的障碍。对于法学专业而言,实践型论文(设计)模式或许能够充分体现作为社会科学的法学专业之应用型特征。在选题上,对于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的高校,实践性论文(设计)可以结合学校培养目标、毕业生的就业意向进行选题,且选题应以部门法中法律规范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及其存在问题为对象,如民事法律规范、程序法律规范;实践型论文(设计)模式的具体形式不拘泥于严格意义上的学术型论文。笔者认为,应充分发挥法学院系模拟法庭以及法学专业实践基地的功能,让学生自行选择并熟读刊登在《最高人民法院公报》上的3年内的某一个典型案例,学生自行组合(或由指导教师分组)并扮演案例中的诉讼法律关系主体,对该案例“重新开庭审理”并全程录像,在审理完毕后个人需撰写心得体会,小组需集体撰写审判总结,并与“庭审录像”一并上交作为毕业论文(设计)成果。除此之外,也可以采用专业实习并提交实习报告的形式,但从每届法学硕士学生专业实习效果来看,该种形式应慎用;实践型论文(设计)注重学生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在选择指导教师时,应主要聘请从事法律实务的法官、检察官、律师并辅以法学专业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完成实践型论文(设计);实践型论文(设计)评价指标应主要包括学生对于所学部门法知识的熟悉程度、运用法律规则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用法学思维分析案例的能力,并且以法官、检察官、律师等实践指导教师为评价主体。

综上所述,笔者已初步解答了“法学硕士毕业论文该走向何方”的问题,即在法学硕士毕业论文继续存立的基础上,科学构建符合法学专业特征的学术型与实践型论文(设计)模式。需要澄清的是,本文虽仅探讨法学硕士毕业论文中的宏观性、根本性问题,但并未否认前文所梳理的法学硕士毕业论文各环节中的具体问题,这些具体问题的解决同样依赖于学者的努力与制度的完善。不可否认,法学硕士毕业论文的确需要改革,但与法学硕士毕业论文相关的以提升法科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法学教育培养方式的改革同样刻不容缓。

硕士毕业论文 篇四

春去秋来,岁月如梭,两年半的研究生生涯即将随着这篇硕士毕业论文的交付而终结,体会到知识积淀后的充盈感后,也深深感到又是一年离别季的失落感,离多最是,东西流水,何时两相逢?回望往昔,母校栽培之情、师门知遇之恩、同窗手足之义一幕幕浮现于眼前,不觉哽咽难言。

恩师卢洪雨老师在我读研期间始终关怀备至、悉心教导,在论文写作期间更是事事关心,为这篇硕士论文的顺利完成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建议。所谓传道、授业、解惑,良师也。师道不传已久,人之不惑亦难,我之恩师何其难得!我有恩师何其幸运!但是,人生浮萍,终无不散之筵席,唯有将老师的教诲深深刻进心底,愿老师身体康健,桃李春秋,岁月静好。

母校经济学院的张友人等诸位老师在论文的修改期间也以他们严谨的治学精神,渊博精深的学识以及有教无类的良师风范为我提供了许多帮助和指点。无疑这篇论文的完成同样凝聚着他们的智慧和苦心,我在此同样深表感激,愿众位老师永乐安康。

与我同届的研究生好友以及同门师兄们在生活中给我增加了很多乐趣,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亦提供了无数帮助,两年多来我们一同欢笑一同前进,让我的生活充实又快乐,我想我不会跟他们轻易分离,这些情谊将与我的人生同在,即使分隔两地也终会相聚,然后相视而笑,你我皆好。

最后,感谢评阅论文的老师们在百忙之中给予我的宝贵意见,我在此表达诚挚的感谢!由于本人理论功底尚浅,本文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和同学不吝赐教。

硕士毕业论文 篇五

摘要:分化型甲状腺癌约占甲状腺癌的80%~90%,是近年世界上发病率上升最快的恶性肿瘤之

一。手术是此型甲状腺癌的基本治疗方法。由于该类癌的肿瘤细胞存在促甲状腺激素(TSH) 受体,对垂体分泌的TSH有一定依赖性。抑制垂体产生TSH ,进而降低血中TSH 的浓度,就可能抑制分化型甲状腺癌的生长。因此,内分泌治疗成为甲状腺癌术后辅助治疗的有效治疗手段。而随诊中超声、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甲状腺功能、甲状腺球蛋白等监测, 能有效监测其复发及反应监控内分泌治疗的临床效果,从而降低肿瘤复发率、早期发现复发或转移, 以及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关键词:分化型甲状腺癌 术后 内分泌治疗 监测

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甲状腺癌在生物学特性、病理学表现及对治疗的反应等方面与其他器官的恶性肿瘤有一定差异,而分化型甲状腺癌约占甲状腺癌的80%~90%,是近年世界上发病率上升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1]。分化型甲状腺癌一般分为乳头状腺癌和滤泡状腺癌。分化型甲状腺癌作次全切或全切术者应终身服用甲状腺素片,以预防甲状腺功能低下以及抑制TSH。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均有TSH受体,TSH通过其受体能够影响甲状腺癌的生长。

1 TSH抑制治疗的生物学基础

甲状腺的发育和功能与身体各器官、系统相互影响,并受下丘脑—垂体前叶系统的调节和控制。垂体前叶分泌的TSH能促进甲状腺素合成和加速甲状腺素分泌。当人体甲状腺素的需要量增加或甲状腺素的合成障碍时,可刺激垂体前叶分泌TSH ,使甲状腺合成和分泌甲状腺素的速度加快;当血中甲状腺素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抑制垂体分泌TSH ,使甲状腺素合成和分泌的速度减慢。持续给予TSH时[2],将使甲状腺重量增加。在TSH 缺乏时,甲状腺体积缩小。TSH分泌有明显的节律性,入睡后2h开始升高,凌晨2~4 时达到高峰。人体每天可产生和降解40~150mg TSH,正常人血TSH的测定值为0.5~4.5mIU/L。检测应用甲状腺素患者的晨起血液,若TSH维持在较低水平,说明达到了抑制TSH 分泌的效果。TSH 通过与甲状腺组织内的TSH 受体结合影响甲状腺的增生和功能[3]。

2 TSH抑制治疗的原理

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肿瘤细胞存在促甲状腺激素(TSH) 受体,对垂体分泌的TSH有一定依赖性。抑制垂体产生TSH ,进而降低血中TSH 的浓度,就可能抑制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的生长。适量甲状腺素的摄入,能够抑制垂体分泌TSH ,减少TSH 对残余甲状腺癌组织的刺激,抑制肿瘤的生长和复发。另一方面应用甲状腺素可纠正甲状腺次全切除或全切除术后的甲状腺功能低下。文献报道TSH 抑制治疗组的复发、转移率明显低于甲状腺素替代治疗组,并提高生存质量[4]。

3 常用的甲状腺素

3.1 甲状腺素片:自动物(猪或牛) 的新鲜甲状腺提取。将除去结缔组织与脂肪组织的甲状腺在60 ℃以下干燥、研磨制成。主要成分为甲状腺素。口服吸收快,作用好,但有较明显蓄积作用。

3.2 左旋甲状腺素钠[5]:自家畜中提取或人工合成。主要成分为T4左旋体,在周围组织中脱碘形成T3 和反T3 。部分激素在肝脏中代谢,代谢物由胆汁排泄。

4 甲状腺素使用剂量

甲状腺素片因其甲状腺激素含量不稳定和T3 含量过高已很少使用[6],常用剂量80~120 mg/ d。左旋甲状腺素钠常用量为75~150μg/ d 或1.5~2.5μg/(kg·d);

5 应用甲状腺素的副作用

剂量过大时可出现甲亢症状,如心悸、多汗、神经兴奋、性欲增高及失眠等。严重者可有呕吐、腹泻及发热,甚至发生心绞痛、心力衰竭[8]等。一旦产生,须立即停药至少2 周,再从小剂量开始应用。近年研究发现,老年人长期补充外源性甲状腺素可导致骨质疏松症,股骨颈及腰椎骨折发生率增加2~3 倍。但甲状腺素本身与骨折的关系不大,可能为TSH 水平下降所致。此外,患者长期在亚临床甲亢情况下,对心脏形态及功能亦有影响,并影响生活质量。

6 DTC 病人的随访和监测手段

由于DTC病程缓慢,对DTC长期随访第1个目的是监测其复发,第2个目的是监控TSH抑制治疗不够或治疗过度。

6.1 颈部超声、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 DTC复发早期多无明显症状,常以发现颈前肿物或颈部淋巴结肿大就诊。颈部超声检查是监控DTC病人术后肿瘤复发或颈部转移的高敏感方法,可作为首选[9]。但对术后改变与再发的超声图像鉴别需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无明显声像特征性表现而高度怀疑癌变的结节,应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以免漏诊。FNA 准确率可达82.3%~93.4%,对超声提示淋巴结可疑恶性,可行FNA 或检测抽吸物的Tg 浓度,阳性结果提示有淋巴结转移灶存在[10]。RAI WBS 是诊断DTC转移或复发病灶的主要方法[11]。对于甲状腺全切除术后,Tg增高而颈部超声未探及可疑病灶时,可选择使用。大部分DTC 的复发或转移病灶可以浓聚RAI,转移灶的常见发生部位为颈部淋巴结、双肺以及全身骨骼。一般情况下,RAI WBS 的特异度较高,可以达到100%,而其敏感性则随着给予RAI 剂量的增大而提高。

6.2 甲状腺功能、TSH 的意义 甲状腺癌全切除术后服用L-T4的治疗剂量应个体化,并通过甲状腺功能的监测来制定和调整[12]。左旋甲状腺素钠常用量为75~150μg/ d 或1.5~2.5μg/(kg·d)。

6.3 Tg、TgAb 对监测全甲状腺切除术后的意义 Tg是人体内唯一由甲状腺合成、滤泡上皮细胞分泌的特异性蛋白质。甲状腺的大小是决定Tg水平的主要因素。DTC 可合成或分泌Tg,Tg 升高的程度与DTC 肿瘤的大小、分化程度及远处转移有关,但对于甲状腺未全切除的病例诊断价值较小[14]。临床常遇到病人因Tg值增高而恐惧肿瘤复发情况,单纯Tg升高而未发现甲状腺癌或转移灶影像学证据时,应如何分析Tg 升高的影响因素以指导治疗,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TgAb存在于25%的甲状腺癌病人和10%的普通人群。多年来, TgAb 因为假性降低Tg 值测定,仅用于检验Tg分析的诊断准确性。然而,近年来有学者观察到, DTC 治疗后TgAb 消失提示预后较好;若TgAb 持续高水平存在,提示存在复发或转移病灶,即使Tg 阴性,也应高度注意。 7 甲状腺癌的其他内分泌治疗

6.1 TSH合并131 I 治疗甲状腺癌:分化良好的甲状腺癌可在术后1 ~ 3个月行131 I 扫描,以便发现残余和转移病灶,并对其进行治疗。但应用TSH 抑制治疗后,TSH 降低,病灶对碘的摄取率降低,残余和转移病灶的检出率下降。一般情况下,应用131 I 之前,要停TSH 抑制治疗2~4 周,使内源性TSH 水平达到最高水平,以刺激残留及转移病灶对131 I 的摄取。但停用TSH 抑制治疗可能促使原有病灶复发,特别对有骨、脑转移的患者不利。在不停用TSH 抑制治疗的情况下,给予rhTSH,可提高肿瘤病灶对131I 的摄取率,以达到诊断和治疗目的[15]。

6.2 雌激素用于甲状腺癌的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及滤泡状癌组织内有雌激素受体的存在。有人观察到三苯氧胺可影响甲状腺髓样癌、乳头状癌及滤泡状癌细胞株移植瘤及体外组织培养细胞的生长,具有抗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临床方面,有应用三苯氧胺对进展期髓样癌进行短期治疗的报道,取得了一定疗效。

硕士毕业论文 篇六

【摘要】从开始学习语言时我们就有许多问题:人类是怎样理解语言的?从出生到长大成人我们的语言理解水平经历了一些怎样的阶段?语言学的终极价值是在追求什么?这些就是语言学家在研究的问题,而微观语言学(音系学,词汇学,结构学,句法,语义等)是研究这些宏观问题的基础,这也是在乔姆斯基之后,语言学所要解决的“终极问题”,更是我们学习语言学的意义所在。

【关键词】语言学的意义;语言学的目标

一、语言学形成与发展

语言学(linguistics)是研究语言的科学,语言学不是学语言。语言学的历史非常古老。人类最早的语言研究是从解释古代文献开始的,是为了研究哲学、历史和文学而研究语言的。中国在汉朝时产生了小学,包括文字、音韵和训诂。在印度和希腊,公元前4世纪到3世纪,就建立了语法学。现代的语言学建立于18世纪初期,随着西方语言学家发现了印欧语言与梵语之间存在类似之处,产生了历史比较语言学,旨在寻找各种语言的原始语。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沟通方式,在生物或心理层面上反映人类高度演化的心智能力,在社会文化层面上反映人类文明进步。语言学就是要研究人类最核心本能的语言能力,透过对口语、书面语甚至手语进行分析和研究,进而了解人类的本质。

除了认识人类语言本质外,语言学研究还具有多种应用价值。在语言教育方面,借由对于语言本身的了解,编成各种词典、文法书、教科书供人学习语言,也有助于改善应对语言学习过程中遭遇到的困难与错误的能力。在不同语言翻译方面,语言学理论对于笔译和口译有更多具体的指导,也有助于利用科技来进行机器翻译。

二、语言学的意义

要想探寻语言学的意义,需要先对它做一个界定,我们所说的是广义上的语言学还是狭义的?广义的语言学包括普通语言学(词汇学,句法学,语言学史,语义学等核心构件),和应用语言学(这个领域范围更加广泛,外语教学,特殊行业语言比如法律用语,语用学)还有一些基本上已经跨学科的语言学(神经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社会文化语言学等)。狭义语言学基本上就指语言学核心构件了。

讨论语言学的意义,一是为了探寻人类本质,是探寻人、宇宙,以及人和宇宙的关系之本质。所以早期的时候,有些语言学家也可以说是半个哲学家,有时候他们甚至是学数学然后半路转行的,还有的后来变成了政治上很激进的人;二是为了促进人类之间更好的交流,比如如何语言学习的本质是什么(先天的还是后天的),语言学习的过程是怎样的(每个人学习同一门语言的过程是一样的吗?学习不同的语言,其过程是一样的吗?)。

如果说要追寻语言学的现实意义,学它到底有没有用?那就要看近年来非常火爆的语料库语言学了。语料库语言学所体现的观点是,我们应当去探寻语言的实际使用状况,而不是语言应该怎么用。换句话说,语法书是告诉我们应该怎么用语言的,语料库是告诉我们使用这门语言的绝大多数有教养的人在真实语境中是怎么用的,它具有统计性,客观性和规律性。

这样的观点导致了词典编纂的大变革,教科书编写的改向,甚至是教学法的新技术。我们就会看到许多词典等基础学习工具的出版发行是以语料库为基础的,更有甚者编者是专门搞语料库的学界前辈。

另外要提到的就是机器翻译了,有没有想过Google翻译是如何运作的呢?语言学家最初对语言的分析,将语言变成可操作有规律的单位,这点肯定是一个契机。但是现在的机器翻译,多半是靠统计来提高翻译的准确率和可读性,其原理和语料库语言学就差不多了。

所以,我们说,语言学发现人类语言所具有的内在规律。

为什么英语教学从前是侧重教语法句型,而后来不断变革在情景对话中去教同学们英语吗?为什么改变了老师在课堂中的角色,不让老师在讲台上干讲,而要求同学们进行互动吗?这些就是将语言学运用到教学中的功劳。有道词典、金山词霸是怎么进行机器翻译的吗?这还要得益于乔姆斯基研究的句法结构,这是语言学和计算机科学结合的实例。为什么一些文学作品读了之后会有“恐怖”,“高兴”等感受?这也是由于作者的选词和你本身对这些词知识储备的因素。这是语言学运用到文学中的实例。

这仅是语言学运用的一小部分。还有与人类学的结合,与社会学结合,与符号学结合,与翻译结合,与医学结合治疗失语症,与心理学结合进行心理分析等等。只要有语言的地方几乎都有语言学的影子,语言学家的研究就在于能发现这些你没有意识到的却平常在运用的内在规律,对人类进步做指导。

人类的生活离不开语言,更清楚地了解语言,从未知走向已知,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发展。

三、语言学的目的和价值

语言学的终极意义问题,不是一成不变的。在索绪尔的年代,语言是一种符号,语言学的研究如同解码,是在探寻符号后的规律。在萨丕尔的年代,语言是社会化的交流工具,研究语言实际上是人类学的一部分,是人类社会在语言上的反映。在斯金纳的年代,语言是一种心理现象,人类是会说话的小白鼠,我们试图用反射来解决一切问题。而到了乔姆斯基的年代,语言则是一种认知现象,是人脑机能的一部分,对语言的研究,归根到底还要回归到对人脑的研究。而在乔姆斯基之后的年代里――我们不知道,也许语言会是人脑机能和外界刺激的综合体,也许会是别的,只是我们还没有发展到这一步。如果之后对于语言有着更进一步的研究,也许我们将脱离有关人脑的讨论,进入别的领域,语言学的终极意义也会随之改变。

这个问题,在所有的语言学教程里,如同一个幽灵一般飘浮着,挥之不去,却没有实体。在20世纪七十到八十年代的教程里,这基本上是一句空话,八十年代末期有了心理学的支持,新千年之后则有了脑科学的支持,但是,离这个问题被真正解开,还远远不够。

作为修行者,我们每个人实际上都清楚,一门学科的终极价值的实现很有可能是在我们有生之年都无法见到的,而见不到的原因,基本上都是一个:不是不为也,乃是不能也。虽然我们有了FoL假说,有了FOX-P2,但距离真正得到我们想要的结果还差得太远。我们对大脑的认识还是九牛一毛,对语言的认识也远远称不上充分,我们甚至到目前都还没有寻找到七千多种语言之间的必要共性,所以探寻一个适用于每个健全智人的语言机制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不过,这并不妨碍我们在想这些问题。

到此,也就是我所理解的、在当前阶段的“语言学的终极意义”。

语言学当前的目标,实际上还停留在最初的两个层面,因为我们所做的还远远不够,越抽象的分支(句法、语义)坑得越厉害。不管是理论语言学,还是应用语言学,都逃离不了描述现象和解释现象这两个天坑,而在此之上的“解释的解释”――也就是当前语言学的“终极价值”――还遥遥无期。好在前两者至少我们还可以做,虽然完成度不高,但至少有了不断发展的理论基础和合适的方法论,只需要不停填补空白就可以了;而世界上那么多语言学家,大概有99%都还是在默默地开发着更合适的理论以及拿现有的理论填补空白(包括应用语言学的研究;应用语言学也有自己的理论基础,并不是简单的语言教学,甚至和语言教学之间也差得很远)。

而我们也只是知道,这是我们能做的。在不论哪一门学科面前,我们所做的一切再多也不为过,就像对语言学的探究,我们就总在追寻一些答案,以求以最完美的姿态了解语言的方方面面,甚至是语言的全部,因为不了解语言的全部,就谈不上“了解语言”,谈不上研究语言学,更谈不上“发掘人类大脑的真相”。

四、结语

就算在探索语言学意义的道路上遇到再多挫折与挑战,我们还是会勇往直前,朝着心中的圣地前行。

硕士毕业论文 篇七

在此论文完成之际,首先对我的导师刘宝友教授表示衷心的感谢!从最初的论文选题,实验过程,到最后的论文写作及修改,无不是在刘老师的谆谆教导下进行的,两年多来,刘老师不仅为我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学习环境,而且在各方面都给予我热情的教导和帮助。导师广博的知识、严谨的学风和敬业爱业的精神,均给予我极大的启发、激励和有益的熏陶。

感谢李敏老师在研究生日常学习期间给与我的关心和支持;同时感谢研究生学院和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所有给予我关心和帮助的领导、老师。在实验过程中,还得到了企业导师苏敏老师和赵晶晶、王丽伟等研究生同学的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致谢!

衷心感谢我的亲人们,特别是我的父母,三年来给了我无尽的关心和鼓励,是我的人生有了不断前进的动力,他们的理解和支持是我永恒的精神支柱,他们永远是我坚实的后盾!

最后,衷心感谢在百忙中评阅论文和参加答辩的各位专家和教授!

硕士毕业论文 篇八

这篇文章从选题、收集资料、开题、初稿、反复调整,直至定稿,经过将近一年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自己付出了很多努力,同时有太多的人需要感谢。

我要感谢我的导师马跃进老师。马老师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与我们交流,多次进行论文写作指导。在选题、修改到最后定稿的过程中都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这些意见和建议不仅对我的论文写作大有裨益,同时提升了自己思考问题的角度和逻辑的严密性,这些都将使我受益终身。

我要感谢山西财经大学法学院的老师们。在将近三年的学习过程中,是他们通过一堂堂课程,传授法学理论和知识,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使我学会了用法律思维来分析和思考问题。我要感谢我的家人,是他们在背后的默默支持和不断的鼓励,使我能够坚持至今。

我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参考了大量专家和学者的专著和论文,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在此我表示深深的感谢!

以上内容就是为您提供的8篇《硕士毕业论文》,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关热词搜索: 毕业论文 硕士 硕士毕业论文8篇 硕士毕业论文 硕士毕业论文多少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