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城玮文档网 >范文大全 > 读后感 > 2022年度我家乡在浙里读后感(8篇)【完整版】

2022年度我家乡在浙里读后感(8篇)【完整版】

时间:2023-01-15 13:15:47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我家乡在浙里读后感(8篇)【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2022年度我家乡在浙里读后感(8篇)【完整版】

篇一:我的家乡在浙里读后感

身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浙江人,我对浙江拥有的深厚的文化而深感自豪。

西湖作为一个很有名的景点,它坐落在我们杭州,古有人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又或者“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来赞誉西湖,可知西湖只美景的令人陶醉。西湖美的不止有景还有着一段从古流传至今的爱情故事,沿着西湖的湖堤走就能听到白娘子和许仙的爱情故事。

我们浙江不止有美景还有着属于中国人的红色血脉,1840年鸦片战争大爆发,中国成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那时的人民生活苦不堪言生活在被鸦片支配的生活中,但就是有这么一群不甘愿被命运所束缚的人,他们奋起反击,1917年十月,革命的纪元被一声炮响所开启,一群先进的知识分子找到了真正能拯救中华的理念——马克思主义。而马克思主义最早的传播地之一就是浙江。

绿色生态发展也是浙江的一大特色,2013年初,浙江就以“重整山河”的雄心和壮士的断腕的决心,打响了“五水共治”的攻坚战对浙江进行了全面深厚的整改使浙江能有“宜居天堂”之美称。

德向善,时代楷模,伟大出自平凡最美的现象从社会中的平凡人物却往往能体现出不平凡的价值,从“最美妈妈”吴菊平,“最美司机”吴斌,“最美高速交警”吴连表,到“最美教师”陈斌强……他们都在浙江。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浙”篇充满生机的绿色乐章,起笔正是从“两座山”的故事开始。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发源地,浙江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道路,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探索走出一条高质量绿色发展新路。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首创河长制、发布全国首部省级GEP核算标准、率先实现生活垃圾“零增长零填埋”等探索实践,让绿色浙江的风采,闪耀在联合国最高环保荣誉“地球卫士奖”里,闪耀在全国首个生态省的金字招牌里。在浙江,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助力共同富裕的故事比比皆是。在经济与生态良性互动的发展模式下,生态文明建设正成为共同富裕新的增长点。这些浸染着浓郁浙江味、创新味、改革味的先行先试和重大标志性成果,提升了人民群众对良好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给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为全国积累了先行经验,是“诗画江南活力浙江”在生态文明领域的具体体现。

正因如此,从大自然的呢喃到可以游泳的河,从鱼欢虾乐的西湖水下世界到山野间鲜花簇拥的农家乐,在主题成就展上,浙江展区专门设置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板块,把生态中国、绿色中国的故事,通过浙江这扇窗口,向世界更好地讲述。

所以我们身为浙江学子也应为浙江的发展所奉献出一份自己的力量,努力学习日后为浙江发展做出贡献。

篇二:我的家乡在浙里读后感

今天我看了《我的家乡在浙里》这本书,书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三章“群星璀璨耀浙江”。

浙江,自古以来就是人杰地灵。几千年来,浙江大地上涌现了数量众多的杰出人物,他们就像璀璨的星辰,在时空深处闪耀。他们中有王充、沈括、陆游和王阳明等历史文化名人,有邵飘萍、钱三强、屠守锷、屠呦和陈薇等英雄模范,还有一大批新时代最美的人物,他们都是浙江人民的杰出代表。

在“群星璀璨耀浙江”这一章里,我记忆最深刻的是一位巾帼英雄陈薇在2020年8月11日,他被国家授予了“人民英雄”的荣誉称号。陈薇出生在浙江兰溪,是一名生物安全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在抗击非典疫情、汶川抗震救灾、抗击埃博拉和星官肺炎疫情的危急关头,她总是迸发出让人震撼的惊人力量。

2020年1月新冠疫情发生后,她主动请缨带领专家组进驻武汉。团队一边精准筛选确诊病例,一边争分夺秒的研发新型冠状病毒疫苗。陈薇团队研发的重组新冠疫苗首批获得正式进入临床试验的疫苗,这种新冠疫苗已经通过动物试验了,但无论有多少理论保证都难以保证绝对安全。“我先试打半小时后,如果我没事你们再打。”陈薇平静地在面前通知书上签好字,率先试打了刚研制出来的新冠疫苗,这就是人民英雄的担当和冲锋精神。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有一位老科学家,她有一个诗意的名字-屠呦呦。她是浙江宁波人,她带领的研究团队发现了青蒿素,为全世界抗击疟疾做出了突出贡献,。屠呦呦还是首个获得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她说青蒿素是人类征服疟疾进程中的一小步,是中国传统医药献给世界的一份礼物。她还激励年轻人,希望年轻一辈多考虑党和国家的需求,把我们传统的东西跟现代科学结合起来,做出创新性贡献。

你们知道你乘坐的地铁在城市的地下畅行是怎么达到四通八达的吗?其实是一个叫盾构机的开路巨人在中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它是一种现代化隧道掘进专用的大型装备。曾经我们只能买国外的二手盾构机,后来杨华勇带领团队经过了10多年攻关,成功攻克了盾构自主设计制造的种种难题,给盾构机装上了中国心,掌握了曾经被国外卡脖子的关键技术。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盾构机设计制造先进国家行列。

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无论是英雄楷模还是“最美人物”,他们身上所体现的浙江精神都是一脉相承的。作为新时代的浙江儿女,我们要从他们身上汲取养分,接续力量,努力让“我们”成为下一个“他们”。

篇三:我的家乡在浙里读后感

这个假期我阅读了《我的家乡在浙里》这本书,备受感触。正如书中所说的那样“历史长河滚滚向前,浩浩荡荡。”当今社会的发展,造就了更美的环境。

一提到家乡,你是否会感到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孤寂,还是贺知章“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的无奈。想到家乡,谁又不是满腔的热情?!

“之江大地,人文积淀厚重悠长,绿色生态,亦诗亦画,经济发展别树一帜、英雄模范气宇轩昂、现代生活富裕祥和。”

浙江人的好客,这是不消说的,记得我两岁时刚随父母来到浙江杭州,租了一间小屋,房东奶奶就请我们吃了一顿丰盛的饭菜,就连有好吃的,她也会毫不吝啬的拿出来与我们分享,浙江人的热情是无穷的,浙江人的心灵是美好的。

就因为有了浙江人的热情,浙江才变得更美丽,书中所说“公元前1138年,宋王朝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逐渐发展成为当时世界最繁荣的城市之一。”亦然如此。杭州西湖,塘栖古镇,临平山公园,超山等风景更是让我们一去难忘。周末,爸爸带我们去临平山公园玩耍,坐着导游车,一点点的向上爬,山顶就有动物园,游乐园,真是好玩,晚上我们下了山,路上还是对美景的念念不忘。

“浙江美如画,令人难忘怀”,是啊!这么美的地方谁能不爱呢?

“跌若风流,烟霞笔流。”展卷而阅,千百年的历史湍流,流泻于笔尖,把对浙江的赞美,全凝聚成了《我的家乡在浙里》一书。新时代的浙江青年,在不同行业开拓创新,不断求真善实,突破自我!

浙江真正实现啦“从经济大省到经济强省的理想,浙江美丽乡村从“环境美”迈向“发展美”,从“局部美”迈向“全球美”。

千般荒凉,以此为梦,万里蹀躞,以此为师。浙江纵揽星月,横包四海的壮阔更让人心动。

我爱我的第二故乡,我要靠我的努力,让全世界都知道这个响亮的名字——浙江!

篇四:我的家乡在浙里读后感

历史的长河滚滚向前、浩浩荡荡,当今的中国如一艘巨大的微微巨轮,掌舵人正是中国共产党。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逐梦前行,带领全国人民描绘了一幅山清水秀的画卷。在这画卷中我的家乡浙江占据着浓墨重彩的一笔就如杜甫所说“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浙”里风景独好!

“满天星斗”中,远古中华第一村“上山遗址”展示着1万年前的东亚道文化;8000多年前的跨湖桥文化,创造的世界最早的独木舟,被誉为“中华第一舟”;马家滨文化;河姆渡文化……都反映着我们浙江的文化历史悠久和深厚的文明发展。

“良渚古城遗址”被正式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也意味着,遗产所代表中华5000年的文明历史。揭开良渚文化的神秘面纱,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玉琮。玉琮即是祭祀的仪器,又是主人身份和财富的象征。可以说是神秘而繁荣的文化,是良渚文化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除玉器外,良渚文化中手工业也达到了较高水平。

印刷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宋时,浙江是四大刻书地之一,令我们熟悉的杭州,是全国的出版中心。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封建统治的腐败,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但封建社会,国家的人民蒙难、文化蒙尘。为了拯救民族于危亡之中,各界仁人志士奔走呐喊。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逐渐认识到,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当时,浙江是马克思主义的最早传播地之一,浙江籍先进分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组成与建立做出了重要的奉献。

嘉兴南湖上这条小船,见证了一个大党的诞生,获得了一个名字——红船。以“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早已融入浙江,铸成浙江儿女了,心中永不磨灭的精神。

浙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理念的发源地,一直为全国生态文化建设贡献。如今,弯的家园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活在这里的我们一定有舒心惬意吧!

文化先哲修齐治平,民族英雄精神不朽。近现代,浙江科技人才更是层出不穷,不断推动着中国乃至全世界科学向前发展。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越强那国家就越强。一代又一代浙江科技人才推动着科学事业发展,不断提升国家实力。

在浙江这个庞大的家庭。我们作为未来的建设者,在这个伟大的时代,让我们乘风破浪,创造了更好的未来。

篇五:我的家乡在浙里读后感

浙江这个方地啊地理特征非常丰富,从浙地北区水网密集的冲积平原,到浙东地区的沿海丘陵,再到浙南地区的山区,另还有舟山市的海岛地貌,可谓山河湖海无所不有啊!浙江势地自西南向东北呈阶降状斜倾。全省平均水源总量为957亿立方米,按单位面积计算居全国第4位呢!真厉害呀!

浙江杭州是一个好方地,这里不仅风景优美,而且物产丰富,还被人们称为”人间天堂”呢。春有桃花朵朵;夏有荷叶圆圆;秋有丹桂飘香;冬有梅花点点,四季美景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浙江是一个山青水秀、人杰地灵的地方,它美丽迷人,吸引着数无中外游客来旅游。这里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杭州西湖,还有“来过,便不曾离开”的水乡古镇—乌镇。浙江的名胜景点数不胜数。千岛湖、雁荡山、舟山、西塘……

那聊完浙江好加景后,我们再聊聊浙江悠久的历史吧。早在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开始在浙江地大上繁衍生息。1963年在建德县乌龟洞发现的5万年前的”建德人”,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浙江最早的古人类化石。后来呢,又在浙江境内陆续发现了萧山湘湖的跨湖桥遗址,余姚河姆渡、嘉兴马家滨、余杭良诸等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

跨湖桥遗址中发现了七八千年前的”独木舟”;河姆渡是母系氏族社繁荣时期的代表性文化遗址,距今已有六七千年的历史了,遗址中发现了我国木结构建筑中最早的榫卯构件,出土了大量保存完好的稻米,这证明当时浙江先民已能人工栽培水稻。良渚属于父系氏族时期的文化遗址,遗址中发现了陶黑和玉琮、玉壁等大量玉器,这些在商周奴隶制国家中都属贵重礼器。而且在湖州市区南部钱山漾遗址出土的一批珍贵的丝麻织物,这就证明了浙江先民已开始了养蚕缫丝。

我们的家乡——浙江,不仅有悠长的岁月

文化,还有好山好水好风景,浙江是修养灵魂的地方,盛夏的蝉鸣,秋季的晚风,幽静的夜晚,虽在哪都一样但浙江一定会给我不同的感受这是在哪个地方都给不了的温暖的感受。

浙江啊!浩荡而辉煌的浙江啊!你在我心中是那么挥之不去,我爱你浙江,爱你每一寸土地,当风卷起的你一粒尘沙我将自甘让风吹过我每一寸肌肤,我爱风,因为它能将你的一切带来给我,一处花,一寸草、一粒沙土,一颗尘埃,看呐,多浪漫这。

我爱你最美的浙江!

篇六:我的家乡在浙里读后感

我们坐上时光机,开启一次时空旅行;去看看万年以前,那些渐江先民们的生活轨迹,看看他们的生产方式和精神风貌吧!穿越之前,要带上三个锦囊,有了它们,就能顺利进行时光旅行了。

打开第一个锦囊,里面有一粒稻米。这一粒稻米,就代表我们去到的地方—来自一万年前的浦江上山。虽然稻米已经碳化了,但是米粒上的细纹还是清晰可见。跟着它,我们来到1万年前,看看浙江先民们从洞穴走向旷野。

那些浙江先民们会种水稻,还会让稻谷脱亮。在那里,我们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稻作农业遗存。浙江先民的一小步,是人类文明的一大步。

第二个锦囊是一只独木舟,它的制作者是8000年前的萧山先民。它代表着8000年前的湘湖,那时人们都在制做独木舟。在杭州市萧山区的跨湖桥文化遗址中我们找到了年代最早的独木舟,这是萧山文物考古史上的重大突破,也是浙江境内发现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是一支全新的、独立的文化类型,对浙江考古文化来说也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发现。

第三个锦囊则是一座房子,房子是7000年前的河姆渡先民建造的。他们的房子被称为干栏式建筑,下层放养动物,堆放杂物,上层住人。对于那时候的原始居民来说,这是一项相当浩繁的工程,但是他们凭借他们的聪明智慧和辛勤努力,完成了一个创举。河姆渡先民发明的干栏式建筑可以说是后世干栏式建筑的源头,在我国建筑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有了这些浙江先民们的创举和发明,才有了我们如今的渐江,我们应该感谢他们。

在21世纪,我们都有了手机、电脑和平板等电子产品,科技发展的速度是越来越快。到处都是灯火繁华,车水马龙的景象。正因为我们生活的越来越好,我们也应该更珍惜。现在杭州在全市教育系统中开展了文明好习惯养成专项的行动。这次行动以“公筷公勺、光盘光瓶、垃圾分类”为主题,学校根据情况,也开展了许多丰富多彩的活动,身为青少年的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到这些活动中去,出一份自己的力量。

身处伟大的时代,勇立潮头的浙江正在加倍努力。让我们一起@未来:我爱我的家乡!我的家乡在“渐”里!我为浙江人而骄傲。

篇七:我的家乡在浙里读后感

细细阅读了《我的家乡在浙里》这本书后,我的内心十分激动。这本书从“深厚文化润浙江”、“绿水青山美浙江”、“群星璀璨耀浙江”、“共富路上看浙江”四个方面,描绘了中华文明在之江大地的华丽绽放,书写了浙江人杰地灵、英雄辈出的美丽画卷以及浙江人民奋发图强,大步走在高水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高质量发展建设的宏伟前景。

而我的家乡就是浙江省的省会城市——杭州。让我带你看看杭州这些年发展的变化吧。

三十年前,杭州还只是一个道路狭窄、非常混乱的小城市。那时候杭州出行非常不便,只有自行车,上班、买菜、接娃……都只能靠骑自行车。而现在的杭州,放眼望去,不仅仅有了公交车、汽车、电瓶车,还有纵横交错的地铁,这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非常的便利,让人们的生活质量有了飞跃式地提高。

那时候的杭州也没有这么多的高楼大厦,房子只有五、六层高,而且没有电梯,上下楼只能爬楼梯。而现在的房子不仅有了几十层高,最高的房子更是达到了惊人的71层。除了高层建筑安装了电梯外,连许多低层房子也都外置了电梯,那都是政府的便民行动,社会广大群众为之都拍手称赞,这真是实打实的便民服务。

那时候的杭州人口也只有仅仅500万,远还没有达到现在的1220万人。为什么杭州的人口增长这么快呢?那是因为杭州日新月异的发展吸引了很多人来杭州,同时也共同建设了我们的美好城市。

正是由于杭州人民的不断努力建设,让杭州成为了一座世界闻名的城市。说道闻名中外,我就不得不介绍一下杭州的名片——西湖了。西湖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她三面环山,湖中白堤、苏堤、杨公堤、赵公堤将湖面分割成若干水面,高处俯视风景怡人,各处都相得益彰。她有100多处公园景点,每一处景点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历史底蕴,也有着属于自己的动人故事。而西湖十景更是闻名与著、美不胜收。不论四季更迭,还是阴晴雨雾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美,每一处、每一刻、每一寸都不容错过。

当然,杭州作为一座旅游一线城市,不仅仅只有西湖。生态资源丰富的西溪湿地、世界文化遗产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历史悠久的灵隐寺、绚烂精彩的宋城……都是大家游玩的好选择。

这就是我们的家乡,现在日新月异、欣欣向荣的杭州。我爱我的家乡,也欢迎大家来参观游玩我的家乡。

篇八:我的家乡在浙里读后感

运河文化之韵

打开历史的篇章,我的家乡面貌慢慢展现在我的眼前,蓝天白云、绿水青山,不仅风景如画,而且历史文化底蕴丰厚。

闻名世界的京杭大运河这颗璀璨的明珠,始建于春秋时期,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在浙江,它有着六百八十三千米的遗产河道,流经浙江杭州、嘉兴、湖州、绍兴等地,孕育着古韵悠悠的运河文化。

从它的出现就肩负着重任:2500多年前,吴王夫差为伐齐而开凿邗沟渠;1400年前,隋炀帝大幅度扩修至都城洛阳江南运河;公元1292年,元世祖完成了京杭大运河的全线贯通;2014年6月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22年4月28日,京杭大运河全线水流贯通。

遥想当年,大运河的河道里,船帆千里,浩浩荡荡,气势恢宏,谱写着历史上一支支宏大的漕运变奏曲。站在运河岸边,从晨光熹微,到夕阳落日,运河漕运,日日演奏着一曲激越的歌,演绎着一幅动人心魄的画面。四季更替,日夜轮回,时刻彰显着南方婉约和北方豪壮的诗情画意。

今日之运河河道,仍有着繁忙的货运机动船只破浪航行,亦有着满载游客的游轮穿梭如织。国家也在致力于河道的治理维护、河岸的古桥古庙古街古村古镇等古代建筑的重点抢救和保护,还有周边人文的居住等规划。河道蜿蜒,历史曲折,文化的记忆,世界上没有那条河有如此的悠久,有如此的承载,也不会有如此的美轮美奂。

京杭大运河就是流动的传奇,亘古通今。运河边的一砖一瓦,一梁一柱,一廊一亭,一石一碑,一户一村,一镇一城,无不凝聚着人们的智慧。我们在领略风光感受文化的同时,一定要更加爱护这些家乡的古迹,传承发扬它们的文化。

相关热词搜索: 读后感 家乡 我家乡在浙里读后感(8篇) 我的家乡在浙里读后感 我的家乡在浙里读后感400